首页 > 文章中心 > 慢性病的防治

慢性病的防治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慢性病的防治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慢性病的防治

慢性病的防治范文第1篇

关键词:慢性病、基层、防治

随着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生活行为方式的改变,人均期望寿命的不断延长,许多慢性病的发病与死亡也在不断增加,这对公众的健康带来了许多挑战.有统计显示,目前确诊的慢性病患者已超过2.6亿人,因慢性病死亡占我国居民总死亡的构成已上升至85%。慢性病在疾病负担中所占比重甚至达到了70%,严重影响了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可是由于地理、资源、人力等各方面因素的限制,占总人口数很大比例的农村人口的慢性病的防治工作就显得比较单薄,基层农村的慢性病发病与城市不尽相同,了解基层慢性病防治特点,为基层地区卫生机构的慢性病防治工作提供参考[1]。

1.危害

1993-2003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年均增长速度为9%,心脑血管疾病作为慢性病最主要的疾病其医疗费用的增长速度则是17.3%,每年全国恶性肿瘤患者花费的医疗费用约有1 000亿人民币,农村慢性病患者住院一次至少要花费掉农村人均年收入的1.5倍,我国每年有1000余万农村居民“因病致贫”,在慢性疾病与贫困之间恶性循环。总总迹象与数据都表明我国已经进入慢性病的高负担期,慢性病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严重负担,对我国的公共卫生问题提出了巨大的挑战[2]。

2.基层慢性病防治存在的问题

2.1慢性病防控意识淡薄

虽然基层的卫生机构的覆盖面越来越广泛,但基础设施、人才资源以及环境等因素与城市的差距依然存在,纵观总体基层慢性病的防治工作不够乐观,在许多方面都有不完善之处。比如有些卫生院只顾及创收、增加营业利润,而忽视对慢性病防治工作的开展;有些单位虽然有宣传的展板、图片与资料,但具体的防控内容空洞,这些都是慢性病防治意识淡薄的表现。

2.2政策落实不够到位

早在“一七五”国家就对慢性病的防治有部署,但是当前我国慢性病防控的法规、政策等都还处于发展阶段,还有许多不完善的地方,所以在具体的落实阶段没有脚踏实地地去做,政府以及相关单位也只是从宏观上给予指导,欠缺具体、细化的方法。

2.3基层经费筹集难度大

慢性病的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这期间需要患者长期服药、有人员监测与检查,尽管“新农合”在基层的广泛覆盖,但并不能全额报销所有的费用,患者自己承担的费用依旧是一笔巨大的开支,这也就需要基层地区的经费筹集。尤其是西部欠发达地区以及偏远、欠发展的农村地区,经费筹集机制并不完善[3]。

3.对策

3.1全面强化意识

无论是领导还是慢性病防治的基层人员都应该重视这项工作,转变陈旧观念,认识到防病的新形势,将慢性病的防治工作看待成传染病防治一般,当然慢性病的防治也需要从多方面角度控制,例如标准体重、体育锻炼、膳食结构、营养与饮食等方面。

3.2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活动

慢性病的形成与发生并不单一,而是许多因素错综复杂交替在一起。对于相对落后、经济文化欠发达的的基层地区利用书本信息进行卫生宣教比较有限,那么应用电视、手机等宣传方式会让居民以及患者更容易理解。通过健康教育的方式,让居民或者患者主动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停止与转变有害于健康的行为,这是一项简单、节省人、财、物力的十分有效的方法。

3.3加大投入力度

基层慢性病防治工作的人员往往是临床医生,对于临床知识掌握地非常丰富,但是对于预防知识却相对欠缺。除了政府方面起到宏观调控的作用,当地政府也要充分认识到慢性病防治的重要性,加大投入力度,从财力、物力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国家层面对于偏远地区的政策与支持应该更加重视,只有将慢性病的防治工作从基层做起,以点带动面,基层慢性病的整体防治才能上升到一定高度[4]。

慢性病的防治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各个基层地区的地理、人文与经济不尽相同,慢性病的发病特点也不同,决定了其防治工作的不同。各个基层地区认识自身情况,有的放矢地开展工作,政府部门加强重视、加大投入,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基层工作人员脚踏实地,一起共同为基层慢性病防治工作努力。

参考文献:

[1]纪艳,张冬梅,汪长如等农村地区慢性病流行现状及防治对策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0,19:2147-2149.

[2]赵淑军,彭江荣,蔡恒慢性病流行现状与基层防治对策[J].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13,01:55-57.

慢性病的防治范文第2篇

【摘要】现代很多的慢性病是由于人们的不良行为所导致的,这点已经通过了医学证明。健康教育也是医疗工作中非常重要的内容,慢性病的防治工作往往是减少这类疾病发病率的根本,而在防治工作中健康宣教的又是十分重要的,有助于提高疗效,缩短治疗时间,减少复发率,减少病人的负担。有效的治疗慢性病是和健康教育分不开的。笔者通过对此进行分析,探讨和分析健康宣教对于慢性病防治工作的意义所在。

【关键词】健康教育;慢性疾病;防治工作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节奏的加快,现代人往往忽视了自身的健康卫生状况,导致慢性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已经逐渐引起了临床上的重视。笔者就此对这些慢性病的防治工作需要用健康教育来改善进行的价值分析报告如下。

1对慢性病的健康教育

有很多的患者因为自身的经济状况,用一些偏方或者打听到处打听老中医,听信一些广告和传言,想找到一条既省钱有便捷的治疗方法,不考虑那些“老中医”有没有医学尝试或是营业执照和行医资格证,结果花了钱却没有达到治疗的效果,这些患者对对健康的意识淡薄,原因就是缺乏维护自身健康的知识。

2 通过各种因素调节,提高健康水平

2.1心理因素方面培养个人良好的情绪,要有一个好心情,注重个人心理卫生,健全的个性,友好的人际交往会促进提高个人的自尊,自重,自爱,自强和心里健康水平的提高。

2.2生物因素方面要加强自身的身体锻炼,合理安排自己的作息时间,不吸烟,不喝酒。

2.3社会因素方面给自身创造一个干净的整洁的安全的生活环境,利用各种社会资源,来实现一个健康的生活环境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3健康教育要加大投入和对社会的价值体现,提高人群期望寿命

健康教育需要全社会的支持,那些偏远山区和农村人们普遍缺乏健康知识,也是那些“老中医”得以生存的基础,那里的人们对健康意识的匮乏,为科学的健康教育找到了突破口,

所以要加强全社会的健康教育,这能促进人们对健康的认识,也对健康教育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也对社会政治的稳定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要在健康教育方面加大投入。健康教育也是社会主意精神的主要内容,增强健康教育会提高全民族健康的水平,是医学工作上的战略重点,也是保障社会主义生产力和发展的最重要的条件[1]。增强自我的保健能力和群体的自我保健意识,提高健康教育,改变人们不健康的生活习惯和不健康的行为和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提前做好防止疾病的发生,比有了病再去看医生,具有很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如果大家都能做到不吸烟,不喝酒,合理安排饮食,经常锻炼身体便会普遍提高人均寿命10年不等,如果只依靠临床投资,让全国人均寿命延长一年,即使投资再大,也是很那做到的,这一点就可以看出健康教育的却是一种廉价的保健,收益大投入少是一本万利的好事。

4 健康教育对慢性病的治疗

对未患慢性病的人要通过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增强人们对有害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的认识,提高科学知识水平和自我的保健意识,及时采取预防的防御措施如;改善营养,经常运动,加强免疫等进而达到无病防病的目的。向他们介绍健康教育对慢性病防治的重要性。对患有慢性病的患者要积极开展健康教育,有些患者认识不到自己已经患了慢性病,进行健康教育时要做到反复,耐心和细致,可是向其介绍所患疾病的知识,给与心里指导,向他们介绍慢性病的危害和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现在我国人口也在不断的老龄化,60岁以上的老人约占总人口的10.35%,而在老年人中也有很多的非传染性疾病如:心脑血管疾病,肿瘤,骨质疏松,糖尿病,老年痴呆等是老年人降低生活水平的主要原因,老年人中的慢性病一般都会有后遗症会造成生活能力降低和机体功能减退,老年人群一般在康复中心或者家里的时间居多,所以健康教育和健康的促进就显得非常重要,多让老人参加社区服务机构开展的卫生知识讲座,建立慢性病健康档案,多和他们互相交流和帮助他们以获得愉快的心情,从而让他们树立起自我的保健意识和战胜病魔的信心,这样不对他们的康复会有极大的帮助,以防治他们对生活失去信心,从而让慢性病进一步恶化,保护好身体的各项机能,向他们积极宣传健康教育,做好全方位的康复工作[2]。随着艾滋病的蔓延,艾滋病的防治已经成为全球重要的公共卫生和社会的热点问题,在我国艾滋病携带者和感染者中,超过半数是经过感染的,尽管现在仍然没有有效的治疗药物,但艾滋病也是完全可以预防的,提高健康教育和健康的生活方式是对抗艾滋病最有效的的方法,对抗艾滋病,要做到自尊自爱,珍惜生命,要对患有艾滋病的患者进行多开导,多教育,多帮助不要把他们当另类人看待,不要歧视他们要多对他们进行健康教育,来使得他们不要对生活失去信心。在所有的癌症中,不论男性和女性肺癌的发病率都是最高的,很多人以为肺癌是男人的专利,其实不然,肺癌已经成为男女共同的头号杀手,而吸烟所导致的肺癌占到了85%,同样吸烟也容易导致冠心病,慢阻肺和支气管炎,而冠心病也是美国头号死亡杀手,脑卒中是我国守卫或者第二位致残的原因,吸烟能使人的血管缩窄,从而使得许多吸烟者容易患血管性疾病,所以健康教育的工作和宣传对这些人们尤为重要,健康教育才是防癌抗癌最有效的武器。健康教育很多时候的远期治疗效果并不是非常的明显,很多患者在医院接受了健康教育,在短期内对造成慢性病的不良好行为有了改善,但长期效果并不理想,患者在医院里面获得的健康知识随着返回社会而逐渐淡化,所以健康教育只针对患者和患者家属是远远不够的,这需要全社会的人都接受健康教育,在这方面医疗机构应该有所作为,如加强媒体宣传,开设专栏或者专题讲座等方式向全社会宣传健康知识。

随着社会和健康教育上的发展,人们对健康观念的认识和医疗程序服务的完善会对慢性病有更好的了解,会更好的提高生存和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慢性病的防治范文第3篇

我国居民膳食能量供应充足, 体格发育与营养状况总体改善。但膳食结构发生变化:粮谷类和总蛋白摄入量基本持平, 脂肪摄入量过多, 蔬菜、水果摄入量略有下降, 导致超重肥胖问题突显,?

根据《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预防控制指南》建议, 体重过低:BMI正常:18.523.9;超重:2427.9;肥胖:BMI28。BMI (体质指数) =体重 (kg) /身高 (m2) 。

调查显示, 肥胖人群的膳食主要由酒类、糖类、盐酱调料类和动植物油类构成, 而非肥胖人群的膳食主要由动植物油类、盐酱调料类、谷类和根茎类构成。表明肥胖与非肥胖人群的膳食模式有所不同, 肥胖人群缺少谷类和根茎类, 且有喜食甜食和酒类嗜好[1]。

肥胖人群不合理的膳食结构导致了慢性病的发生[2], 作为城市和经济发达的农村地区, 由于超重、肥胖造成的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及癌症等慢性病发病率升高, 且趋向年轻化。

中国卫生统计年鉴显示:19982008年我国慢性病患病率有了明显的增加, 从增长幅度来看, 城市增长缓慢, 2003年略有控制, 农村增长较快。从地区分布来看, 城市居民患病率要高于农村居民。从地区规模来看城市规模越大, 慢性病患病率越高, 农村也是如此。从性别分布来看, 女性患慢性病的比率一直高于男性, 且农村女性慢性病患病率增长速度高于男性, 而城市男性慢性病患病率增长速度稍高于女性[3],?

2 常见慢性病的症状、危害和营养治疗

调查高血压、高血脂和糖尿病的行为习惯, 结果显示:78.1%的人采用行为、生活方式调整和药物治疗相结合的方法来控制疾病, 包括合理饮食 (77.9%) 、体育锻炼 (55.6%) 、戒烟 (12.9%) 、限酒 (10.3%) 和控制体质量 (17.0%) ;20.3%的人仅采用药物治疗, 0.7%的人不治疗;76.2%的人进行血糖、血压监测, 51.1%的人认为控制在较好水平。

2.1 高血压的营养防治

高血压直接威胁着人们的心、脑血管和体内重要的脏器, 如导致心、肾、脑的结构和功能改变, 甚至导致这些器官功能衰竭, 致人死亡。更为严重的是高血压还与高血糖、高血脂等疾病紧密联系在一起, 造成全身各组织器官的慢性损害, 导致脏器功能的丧失, 严重威胁人们的生命与健康。

对高血压的患者, 通过营养干预, 控制总热能的摄入, 使体重维持在正常水平, 限制膳食中对高血压不利的食物, 增加有营养素的食物, 让血压维持在正常水平, 以达到防治高血压的目的。

2.2 高血脂的营养防治

目前, 我国有近1/3的成年人的血脂偏高, 导致中风的病人近150万, 全球因高脂血症引发的心脑血管疾病死亡人数近3 500人/d, 但现在很多人对高血脂症给人类健康造成的巨大威胁并不了解, 事实上高脂血症现在已成为人类健康的第一隐形杀手。另外, 积极治疗高脂血症, 也是预防冠心病的重要措施之一。

营养治疗是治疗高脂血症的基础。改善过去不恰当的饮食习惯, 食物多样化, 每日膳食以谷类、蔬菜、水果为基础, 适量选择奶类、干豆类、动物性食物, 限量使用油、单糖、盐等食物。配合适量运动, 达到控制体重、预防和治疗高脂血症的目的, 使患者早日康复。

2.3 糖尿病的营养防治

高血糖症是指空腹血糖高于正常上限7.0 mmol/L (126 mg/dl) , 血糖高于肾糖阈值9.0 mmol/L (160 mg/dl) , 则出现尿糖。糖尿病由于胰岛素相对或绝对不足, 使体内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等营养素代谢异常。此病可引起多种并发症, 严重时可以使人致残、致盲, 甚至致死。

饮食控制是治疗糖尿病的基础。通过严格的对各种营养素的计算, 特别是三大产能热营养素, 既减轻胰岛素的负担、减轻体重、减少并发症, 又达到合理膳食, 保证正常生理及活动的需要。

2.4 癌症的营养防治

现在理论认为, 癌症只是慢性病, 它的本质是生物体的内乱, 对待癌症应像对待慢性病一样[4]。而且大部分癌症一经发现就进入了晚期, 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间。

健康的饮食习惯对癌症发病具有保护作用, 而不良的饮食习惯会增加癌症发病的危险度。1997年, 世界癌症基金会和美国癌症研究所组织的系统综合评价证明, 增加水果、蔬菜的摄入和增加身体活动, 很可能降低口腔、喉、咽、食管、肺和胃癌的危险[5]。研究指出, 喜欢酸食和辣食、经常吃蒜类食物、新鲜蔬菜水果、豆类及其制品、蛋类、鱼类、维生素以及胡萝卜素、经常饮茶是癌症发病的保护因素全球每年有270万死亡和2 670万伤残调整寿命年可归因于水果和蔬菜消费不足, 其中包括31%冠心病、19%缺血性脑卒中、20%食管癌、19%胃癌、12%肺癌和2%结直肠癌[6]。

3 营养与慢性病营养防治的意义和存在的问题

为了有效地控制和减缓慢性病的发病进程, 应采取积极的干预策略:①建立个人健康档案, 进行系统化管理, 定期随访、跟踪服务。对体检指标异常的高危人群应连续动态监测, 并给予分析指导, 有针对性地干预治疗。②根据体检结果, 结合个人生活方式, 制定个体化的健康干预措施, 普及健康教育, 引导干部职工良好生活方式的形成, 使合理膳食、戒烟限酒、适量运动、心里平衡的健康观念深入人心, 随时随地、因地制宜的实施健康营养干预。③提高政府机关管理者的健康管理水平, 制定有效的激励措施, 定期体检, 将身体素质纳入职工考核指标, 从根本上解决职工对肥胖、高脂血症等慢性病重视不足的问题[7]。

在医生指导下, 患者通过自己有效的营养干预和防治方法, 达到慢性病自我管理效果, 这种方法特别适合于高血压病、糖尿病、哮喘等慢性病患者的日常管理。有效的慢性病自我营养干预管理可以改善患者健康和生活质量, 减少卫生服务利用, 对于我国的慢性病防治有着重要的意义。

但目前开展慢性病的营养防治地区大多数在经济较发达、文化程度相对较高的城市社区, 所以此种方法在文化水平相对较低的农村开展还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

4 结语

慢性病的预防和控制越来越受到全球的关注, 不健康饮食是导致慢性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 慢性病控制离不开合理营养、平衡膳食。国家正在逐步推进营养与慢性病控制共同发展。今后的慢性病控制工作应加强营养与慢性病关系的证据研究, 开展可持续发展的慢性病综合防控项目, 加强营养与慢性病控制领域能力建设与人才培养, 研究制定营养与慢性病控制领域的政策和法规。

参考文献

[1]马爱勤, 张建丽, 张鲁杰, 等.肥胖人群的营养膳食结构分析[J].华北煤炭医学院, 2008, 10 (5) :591-593.

[2]Food, Nutrition and the Prevention of Cancer:a global perspective[M].World Cancer Research Fund, 1997.

[3]程怀志, 郭斌, 谢欣, 等.我国慢性病患病率的社会人口学分析[J].医学与社会, 2014, 27 (3) :4-6.

[4]何裕民.癌症只是慢性病[M].2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9.

[5]World Cancer Research Fund/American Institute for Cancer Research.Food, Nutrition and the Prevention of Cancer:A Global Perspective[M].Washington, DC:AICR, 1997.

慢性病的防治范文第4篇

关键词:健康教育讲座;社区;慢性呼吸道疾病;防治体系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health education lectures in the role of community chronic respiratory 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system. Methods For chronic respiratory disease in the community (mainly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and bronchial asthma ) patients on a regular basis to carry out health education lectures, observation period of 12 months. Results The implementation of health education lectures, popularize lung function for 12 months, for all of the patients and their families for swot analysis of disease, treatment adherence and can improve the number of hospital compared with before (P

Key words:Health education lectures;Community chronic respiratory disease;Prevention and control system

随着工业社会化进程,大气污染逐年加重,慢性呼吸道疾病,常见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以下简称慢阻肺)、支气管哮喘(以下简称哮喘)发病率逐年上升,成为影响人群身体健康的主要慢性疾病,以社区为平台的慢性呼吸道疾病防治工作势在必行。本研究对所在辖区慢性呼吸道疾病患者定期开展健康教育讲座,观察12个月,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针对2014年4月~2015年4月在我院住院及门诊的慢阻肺、哮喘患者49例定期开展健康教育讲座,所有对象均为辖区内居民,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07年修订版)》的诊治标准[1]以及2008年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制定的哮喘防治指南[2]的诊断标准。其中单纯慢阻肺患者28例,单纯哮喘13例,慢阻肺合并哮喘8例;年龄54~85岁,平均年龄71.5岁;男性29例,女性20例。

1.2方法 将每位入组患者建立社区管理健康档案,发放健康教育宣传手册,每周定期电话回访,每个月定期开展健康教育讲座1次,讲座内容主要涉及慢性呼吸道疾病预防、日常生活注意事项、如何正确吸氧、常用吸入药物的正确用法、何时复查及复诊以及免费监测肺功能检查等等,并对其近期不适及时记录健康档案中,同时对上述不适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干预。参会率100%,观察期为12个月。

1.3 健康教育讲座干预效果评价 干预期为12个月,分别于干预前后检测每位入组患者的肺功能,所用肺功能机器为德国耶格MasterScreen Diffusion肺功能仪;评价标准为采用自身对照方法,于开展健康教育讲座前后进行评估,根据问卷的方式进行调查研究。问卷主要有以下内容:①疾病相关知识掌握情况:包括疾病病因、临床表现、治疗药物、注意事项、家庭护理要点等;②治疗依从性:包括戒烟情况、坚持吸入药物、长期家庭氧疗、是否定期呼吸专科门诊随访或治疗等。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

2 结果

49例入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本研究,1年后给入组患者及家属发放调查问卷共计49份,回收49份,有效回收率为100%。

2.1健康教育前后肺功能比较,见表1。

2.2健康教育前后问卷调查结果比较,见表2。

3 讨论

世界卫生组织将“慢性疾病(chronic disease,chronic condition)”定义为需要数年或数十年治疗的健康问题,包括慢性肾脏疾病、糖尿病、心脏病、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哮喘、肿瘤、艾滋病等[3]。慢性疾病是一个广义的健康问题,相对于我们过去重点关注的急性病、传染病和发作性疾病而言,这些“慢性疾病”对疾病防治体系(医疗体系)、医疗机构、患者个人及其家庭提出了新的并且相似的需求,值得进一步研究,需要建立慢性疾病的一体化防治体系势在必行,而自我管理教育项目是国内外用于慢性疾病管理的有效方式之 一[4]。

不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慢性疾病正成为致残的主要原因和卫生资源的主要消耗所在[5]。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大气污染、工业化进程、吸烟等理化、生物等因素的影响,社区呼吸道疾病发病率呈不容忽视,尤其是慢阻肺和哮喘的发病率逐年上升,虽然国际上定期更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全球倡议(GOLD,The Global Initiative for Chronic Obstructive Lung Disease)和全球哮喘防治创议(GINA,Global INitiative for Asthma),但是患有上述疾病的患者生活质量仍不乐观,本研究组织入组患者定期开展健康教育讲座,同时普及肺功能检查,讲座内容为与慢阻肺、哮喘疾病相关的知识,以及日常生活注意事项等,干预期为12个月,采用自身对照方法,于健康教育前后行肺功能检查,结果显示,患者的FEV1、FEV1/FVC(%)较入组前明显改善(见表1),统计其急性加重而住院的次数较前有所减少(见表2),生活质量有所改善。

健康教育讲座是一种开放性的健康教育手段,与会者之间、与会者和授课者可以互相交流、讨论、学习、互动,甚至现身说法,引起集体共鸣从而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以往,患者出院便意味着患者与医院的关系结束,患者只能通过回院复诊才能得到相关的康复信息,患者的需求有时很难得到及时满足[6]。定期开展健康教育讲座是让医患之间再次沟通的一个桥梁,可以让患者及其家属对所患的疾病有所了解,同时可以促进和谐医患关系。慢阻肺、哮喘这两个呼吸道常见的慢性疾病,目前尚不能治愈,只能控制症状、延缓肺功能,所以做好患者的健康教育是项十分有意义的工作,是建立慢性病防治体系不可缺少的,可以有效克服传统医疗体系存在的不足:①疾病防治主要或基本依靠医务工作者,②患者是完全被动接受治疗,③忽视社区工作者的作用和地位,④未真正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⑤缺乏行之有效的长期随访治疗机制和保障。本研究在辖区内通过定期开展健康教育讲座,加强患者对慢阻肺、哮喘疾病知识的掌握情况,定期电话随访,随时解答患者问题,使其树立健康行为方式、坚持规范化治疗。开展讲座的同时,在医患之间开展娱乐活动,营造良好学习氛围,加强医患之间、患者患者之间沟通交流,干预期12个月,干预前后比较,入组患者活动耐量均较前增加(见表2),生活质量随之得到提高。以人群为基础的健康教育讲座,真正的做到了医疗卫生系统-患者及其家庭一体化、预防-治疗-随访-监控一体化综合防治体系[7]。

据统计,所有慢性疾病所致死亡人数的72%在低至中等收入的国家,因此慢性疾病的主要影响在发展中国家[8]。全球40%的医疗资源用于慢性非感染性疾病[9],对于常见的社区呼吸道慢性病慢阻肺、哮喘的患病率及病死率居高不下,据报道,我国40岁以上人群中慢阻肺的患病率高达8.2%[10],哮喘发病率也逐年上升,目前中国约有3000万人罹患哮喘[11]。这两者也正成为或即将成为我国医疗负担最主要的消耗者,因此它们同高血压、糖尿病一样,是“慢性病”一体化防治的重点。

健康教育作为综合性质量手段之一逐步得到医学界的重视,目前高血压、糖尿病的健康教育工作已取得良好效果,但是针对慢性呼吸道疾病的防治还有很大差距,它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临床、科研、教学等诸多方面,需要医患共同努力。

慢性呼吸道疾病的综合防治刻不容缓,建立适合社区慢性呼吸道疾病一体化综合防治体系势在必行。健康教育讲座对设立防治体系是必要的,可以提高患者及其家属对疾病的认知,促进和谐医患关系,减少急性加重住院次数,从而降低医疗费用。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07年修订版)[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7,30(1):8.

[2]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支气管哮喘的定义、诊断、治疗和管理方案)[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8,31(3):177-85.

[3]WHRLD HEALTH ORGANIZATION:Innovative care for chronic health condition[J].Rev Pannam Salud Publica,2002,12(1):71-74.

[4]刘鹏飞,汪涛,王宜芝.慢性疾病自我管理的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06,41(4):354-356.

[5]ATKINS R C.The changing paRerns of chronic kidney disease:the need to develop stzategi for prevention relevant to different regions and countries[J].Kidney Int Suppl,2005,(98):83-85.

[6]李善玲,刘清华,黄萍.脑卒中患者出院后的亲情化延续护理[J].护理学杂志,2011,26(3):74-75.

[7]邹和群,建立慢性病一体化防治体系[J].现代医院,2008,8(5):99-100.

[8]ACH D.Towards a long term strategy for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leading chronic diseases[R].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2004.

[9]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orld Heath Report 2004:ChangifIg History[S].Gent8,Switzerland,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2004.

慢性病的防治范文第5篇

1肺性脑病

肺性脑病是由于 严重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紊乱的综合征,多发生于慢性肺心病急性发作期,是肺心病的死亡原因。肺性脑病的病理改变是脑细胞水肿及颅内高压,从而使脑功能发生障碍。肺性脑病早期可表现为头痛、烦躁不安、恶心、呕吐、视力下降、记忆力和判断力减退,后期可出现神志恍惚、谵妄、无意识动作、肌震颤、癫痫样发作,严重者逐渐昏睡、神志模糊乃至昏迷。血管分析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一般>69.75mmHg、PH值

1.1预防包括以下3项:

(1)选择有效抗生素积极控制肺部感染、维持呼吸道畅通(解除支气管痉挛、湿化呼吸道、鼓励和协助患者排痰等)、持续低流量吸氧、纠正酸碱平衡失调及电解质紊乱;

(2)慎重使用镇静药,因镇静药使用不当诱发肺性脑病且导致死亡者屡见不鲜,因此要慎用镇静药,如病情需要(如烦躁、抽搐)可选用10%水合氯醛10mI保留灌肠,或地西泮5~10mg肌内注射或静脉注射,需密切观察患者呼吸的节律、深度的变化,同时使用呼吸兴奋药以防止镇静药的中枢抑制;

(3)禁用吗啡、哌替啶、异丙嗪、氯丙嗪、异戌巴比妥、苯巴比妥等中枢抑制药,以免造成会呼吸抑制,加重二氧化碳潴留。

1.2治疗包括以下4项:

(1)呼吸兴奋药的应用,应用呼吸兴奋药时要求患者气道基本畅通、呼吸肌功能基本正常,目前常用尼可刹米、洛贝林、二甲弗林等。 肺脑合剂 (尼可刹米1.875g、氨茶碱

0.25g、地塞米松5~10mg加入10%葡萄糖250mI)静滴对增强呼吸运动、增加通气、降低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促进苏醒有一定的疗效,1~2次/d;病情严重者,夜间加用1次;神志模糊或嗜睡的患者,用药后神志转清时,宜抓紧时机鼓励其咳嗽排痰,加深自主呼吸,改善通气,在治疗过程中,应进行血气检测,严密观察患者神志、呼吸频率和深度的变化,观察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降低的速度,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下降不宜过快,否则会引起呼吸性碱中毒,导致脑血管收缩、血流减少,使脑缺氧加重、脑水肿;呼吸兴奋药作用短暂,且增加氧耗,若应用12~24h,动脉学氧化碳分压仍在上升,则考虑停用,改善机械通气治疗,已经应用机械通气的患者,因有效的肺通气已建立,不必使用呼吸兴奋药;

(2)对有脑水肿颅内压增高征象,如明显头痛,血压突然升高30.0mmHg、脉搏减慢、呼吸节律紊乱、眼底静脉曲张、球结膜充血水肿、双侧瞳孔不等大者,宜及时使用脱水药、利尿药,脱水药可用20%甘露醇125ml快速静滴,1~2次/d,常与激素合用(如地塞米松0.75~6mg分4次服用,或氢化可的松100~200mg加50%葡萄糖250ml静滴,1次/d)。激素宜短期内的应用,症状好转后减量或停用,应用激素时宜合用抗酸药(H2受体拮抗药或质子泵抑制药);此外,还可用50~100ml静注,每4~6h1次,有脱水作用,常与甘露醇交替使用;利尿药可选呋塞米20mg加入10%葡萄糖40mI中静注,1~2次/d,为避免低血钾,可与氨苯碟啶合用;也可选用依他尼酸25~50mg加入10%葡萄糖25~50ml中,缓慢静注,1~2次/d,对有肺气肿、心、肾功能不全、静脉压升高者,不宜甘露醇类脱水药,因其可导致体循环容量增加,如脱水药,利尿药出现利尿作用后注意监测血电解质变化,补充氯化钾;

(3)三磷腺苷、细胞色c、辅酶A、肌苷等药物可促进脑细胞代谢、改善脑皮质功能,应酌情应用;

(4)经以上措施不能改善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者,应尽快予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改善通气,以便提高血氧分压,降低血二氧化碳分压。

2酸碱平衡失调及电解质紊乱

当肺心病者机体发挥最大限度代偿能仍不能保持体内酸碱平衡时,可发生各种不同类型的酸碱平衡失调及电解质紊乱,最常见为呼吸性酸中毒、呼吸性酸中毒并发代谢性酸中毒、呼吸道酸中毒并发代谢碱中毒、抵押、底氯、低钠、低钙、低镁等。

2.1预防主要措施包括:

(1)合理使用利尿药,原则上宜选用作用轻、剂量小的利尿药,宜少量、间歇给药、短疗程使用,兼用排钾和保钾利尿药,肺心病患者常用的利尿药为氢氯噻嗪25mg,2次/d,可加用螺内酯20mg,2~3次/d,若无效时可换用呋塞米20~40mg口服;只有在口服利尿药无效时才换静脉注射快速高效利尿药,并注意补充钾盐;

(2)注意改善肾功能,血尿素痰升高者应控制高蛋白饮食,用血管扩张药和抗凝药改善肾血流量;

(3)机械通气是要正确调节呼吸机参数,选择相应的通气模式,不宜使二氧化碳排出太快;

(4)本着“宁酸勿碱”的原则,纠正酸碱平衡失调时补充的酸碱物要要适量,应充分考虑患者自身的代偿功能。

2.2治疗包括:(1)呼吸性酸中毒的治疗,主要是改善肺泡通气量,一般不宜补碱,pH7.45且二氧化碳分压不超过60.0mmHg时,可选用已酰唑胺,促使肾排出碳氢盐;也可补充精氨酸10~20g,加入5%葡萄糖500ml中静滴,但重症肾功能不全或无尿者慎用精氨酸;(4)电解质紊乱的治疗,低钾血症患者 ,补充氯化钾的可按实测血钾值低于正常值1mmoI/L、2mmoI/L 、3mmoI/L者,分别补给氯化钾5,9,12g(口服或缓慢静滴),每日复查血钾;对底氯化钾血症患者,可将精氨酸20g(含氯96mmoI/L),稀释于10%的葡萄糖500ml中,缓慢静滴,1次/d,避免应用氯化铵,因含铵药会损害脑和肝功能;对长期厌食或限钠饮食患者的低钠血症需适当补充氯化钠,对低钙血症患者,将10%葡萄糖酸钙10ml加入5%葡萄糖250ml中静滴,1~2次/d;伴低镁血症患者,可将25%硫酸镁10~20ml加入5%葡萄糖250ml中静滴,1次/d。

3心律失常

慢性肺心病并发的心律失常多表现为房性期前收缩机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也可出现心房颤动,少数患者出现心室颤动以致心脏停搏。

3.1预防慢性肺心病患者的心律失常多因感染、缺氧、高碳酸血症、电质紊乱或洋地黄过量所引起,只要纠正上述病原因,心律失常大多可消失。

3.2治疗包括:(1)室上性心律失常,如频发房性期前收缩、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心房颤动和心房扑动,如未用过洋地黄类药物者,选用毛花苷病0.2~0.4mg溶于50%葡萄糖20ml缓慢静注,可能选用维拉帕米5mg缓慢静注,或40~80mg口服,3次/d;(2)室性心律失常,如频发室性期前收缩或室性心动过速时可用利多卡因50~100mg静注(注意每小时不超过100mg)也可应用其他抗心律失常药物。

4休克

肺心病休克不多见,一旦发生,预后不良,常见有感染中毒性休克、失血性休克及心愿性休克。

4.1预防积极控制感染,预防消化道出血,治疗心律失常,纠正心力衰竭。

4.2治疗包括以下6点:(1)补充血容量,应遵循量需要而入的原则,检测中心静脉压;(2)纠正血流动力学异常,静滴右旋糖酐40,降低血液粘度;(3)应用扩张血管药,改善微循环,但必须在补充血容量后进行;(4)对于血压过低而不能立即补足液量时,在补液的同时应用收缩血管药,使血压维持在90/60mmHg以上;(5)纠正酸中毒,电解质紊乱、酌情使用激素;(6)消除引起休克的诱发因素。

5消化道出血

引起肺心病患者消化道出血的机制与以下因素有关:(1)缺氧和高碳酸血症引起胃粘膜屏障的损害,使胃腔内的H+产生逆向扩散。致胃黏膜充血、水肿和糜烂;(2)长期慢性应激和胃黏膜血流量的降低,胃粘膜缺血缺氧而发生糜烂和溃疡;(3)药物刺激,在胃肠粘膜屏障作用减弱的基础上,激素、氨茶碱、氯化钾、非甾体消炎药等可损伤胃肠粘膜,导致出血。

5.1预防包括:(1)慎用或禁用对胃肠道有刺激性的药物;(2)预防性使用制酸药,以控制胃液酸度(PH3.6~4.0)减少出血机会;(3)加强基础疾病的综合治疗,纠正缺氧和右心衰竭,减少二氧化碳潴留。

5.2治疗包括:(1)对有消化道出血、顽固性腹胀、腹痛者,尽早留置胃管,观察出血情况和数量,抽尽胃内容物后,快速注入去甲肾上腺素8mg加冰水200ml,每4~6h1次,用药间歇期间注入少量牛奶;(2)如无DIC并存,可用酚磺乙胺、氨基已酸、氨甲苯酸止血;(3)如并发DIC,应用抗凝药肝素及右旋糖酐40等;(4)注意补充血容量,如出血过多,可输新鲜血。

6弥补性血管凝血

6.1预防包括:(1)积极控制感染,保持呼吸道通畅,纠正缺氧、酸碱失衡及电解质紊乱等;(2)右旋糖酐40可降低血粘度,预防DIC,因其有增加血容量的作用,有右心衰竭者应慎用;(3)酚妥拉明可解除小动脉痉挛,改善微循环,可选用;(4)双嘧达莫、阿司匹林等有抗血小板粘附的作用,用于肺心病急性发作期,有助于防止发生D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