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班级文化建设的好处

班级文化建设的好处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班级文化建设的好处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班级文化建设的好处

班级文化建设的好处范文第1篇

关键词高校 班级文化 实践策略

1 问题的提出

众所周知,班级文化有广义文化和狭义之分。广义班级文化是指全体班级成员创造出来的所有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狭义班级文化则指班级所表现出来的被所有成员认同并执行的目标、规范、信念、价值观等。班级文化是一个班级存在和取得进步的灵魂,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笔者根据亲身参与西南交通大学众多班级文化建设现状的调查并结合自身长期担任班长的切身感受,主要对高校班级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和相应对策做了尝试性阐述。

2 班级文化建设的现有主要问题

2.1 班级制度简单化

高等教育班级管理采取辅导员制度和导师制并行的方式。但现行的辅导员一般而言均带班200人以上,按30人为一个班级来算,一个辅导员老师基本上带班数量为8个,很难顾及到每个班级的发展,在没有明确的班级规章制度设立和规范的时候,班级在进行制度建立方面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规范,最终导致班级制度建立的简单化以及可实施性差。

2.2 班级目标缺失化

班级文化重要的导向功能和教育功能都是以班级目标为重要建设内容,但是现在高等教育的学生管理工作中,班级建设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和导向。高等学校虽然有先进、优秀班集体的评选,但依然是按照成绩为主导、活动为载体来判断一个班级的好坏。在21世纪,各类思潮如网络化、创业背景等影响下,一味的再强调班级的学习成绩或者文明寝室比率显然是行不通的。

2.3 班委分工模糊化

普遍意义上来看,现在高等教育班级中的班委设立一般为:班长、团支书、组织委员、宣传委员、学习委员、生活委员、文体委员等几类。但各类班委没有明确的分工和职责划分,一旦学校、学院有任何工作分配到班级时,基本都是由班长接收信息再往下分配,如果分配不得当或者时间紧急则导致班长将班级工作大包大揽的做完。这样的结果往往导致负责任的班长耽误了自己的时间和学习,而其它班委的能力没有得到锻炼,班长与其它班委之间没有沟通协作,班级凝聚力不强,久而久之,班长则只做分内的事不再关心班级同学和建设。

3 班级文化建设的实践策略研究

3.1 班级精神文化

3.1.1 班级精神文化的基石——目标建设

班级奋斗目标是班集体建设的整体发展规划,根据规划的时间可分为长期学年目标、学期目标、季度目标等。确定班级奋斗目标的方法有许多种,但最重要的方法有两点。第一,发挥全班所有成员的积极性,召开研讨会共同商议根据学校及学院的本学年的工作重点和以往的经验将班级的学年目标制定出来,并与辅导员或者班主任协商后作出决议。这样做的好处是集思广益,由实施主体商议出的决策更符合实际,可操作性强。共商的过程可以增进个体之间的情谊,增进师生友谊和联系,提高个体的综合素养达到教育的目的。第二,由班主任或者辅导员根据班级情况直接制定出目标和决议。但是第二种方法具有较强的局限性,现有情况下,辅导员或者班主任所管辖的班级数目众多,辅导员或者班主任很难摸清每一个班级的情况因此制定出的目标可操作性较差。

3.1.2 班级精神文化的核心——价值观的建设

作为班级隐性文化之一的班级精神文化最重要的是班级核心价值观、信念的建立。班级核心价值观的建立目的是形成全体成员共同认可并遵从的统一价值观,这也是班级文化建设得以实施和发挥作用的原动力。统一的价值观得到认可程度越大,它所形成的班级文化氛围才能更好的化作无形的教育力量和精神力量,成为班级所有成员认可并主动维护的行为准则和思想原则。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告诉我们,在生存和安全需要得到满足以后,归属和自我尊重成了最主要的需求。班集体只有建立起符合大多数成员需求的价值观才能达到获得尊崇和育人的目的,这些核心价值观包括如下一些方面:集体荣誉感的建立、毕业后去向的需求、有价值的大学生活范本、考试作弊的看法等。

3.1.3 班级精神文化的载体——班刊的建立

大学是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光,青春年少,风华正茂。许多理想之花在这里开放,成功之路在这里开启。每一个人成年后都渴望能不断回顾自己从前的时光,当作怀念也当作审视自己。大学四年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都是难以忘怀并且不可磨灭的美好时光,通过班刊这样一种形式在记载每一位同学的大学生活可谓班级文化建设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班刊作为班级文化建设的载体,对于班级文化建设有诸多好处:第一,能够记载班级成员每一个阶段的变化,增进同学之间的联系和友谊。第二,记载班级在这四年中的变化和成就,增强集体荣誉感,加强班级与个体之间的联系。第三,在创办班刊的过程中发挥个体的特长,如写作、摄影等,锻炼了个人能力,增强了个体的综合素养。第四,加强班级对外宣传效果,增加班级与外界的联系,可以将班刊广泛传播于学院内部甚至其它院系。第五,为班级个体成员留下珍贵的记忆,在毕业以后甚至很多年后成为加强彼此联系的纽带,让集体的光辉闪耀的更加长远。

3.2 班级制度文化

班级组织构架及成员分工如下:

(1)传统班级管理模式的弊端。传统班级管理下,班级分为两个委员会,一个为班长带领的班委会,一个为团支书带领的团委会,每个委员会下最多设置四名班委共10名班级管理者(见图1)。班委会负责班级总体事务,团委会则负责团支部相关事务,两个委员会相互协作。以笔者所在高等学校班级人数为例,大多数院系班级基本人数为30人,此类模式最多能发挥10个人的管理和创造能力,如果加上该班级有寝室长8名,则剩余12人完全没有参与班级事务的决策和执行的权利,只能听从指挥任人摆布。这部分同学的自我创造能力和自我意识的觉醒则相对于其他同学来说落后许多,更别提被他人尊重和自尊了。然而大多数班级由于班委分工不明确,许多班级的班长将班级除了有明确管理者以外的事务大包大揽,或者权责不分明导致的赏罚不分明让其他班委对于分配的任务拖拖拉拉,无法保质保量的完成。班长则成了这个班的“保姆”,长期按照这种模式管理,班级管理建设形同虚设,除了班长以外的大多数同学没有感受到班级存在,没有能够得到他人的尊重更没有机会挖掘自身潜在的能力。

(2)人本主义理论下的新模式。以人为本的理论倡导班级每一个成员都是班级管理中的主体,因此必须尽可能的发挥班级每一个成员的作用,将班级成员设立在一定职位上,让每一位同学得到尊重发挥自己的潜能,并且将合适的人安排在合适的位置上,理想状态是班级成员每一个人都最大程度的发挥自己的潜能,班级文化建设才能最大程度上发挥作用。还是以一个30人的班级为例,笔者试着将班级划分为5个部门,每个部门下设事务小组,5个部门依照班级的各项事务共设12个小组(见图2),试图将班级建设成为一个组织健全,机构完善的集体,并将全班30名同学都安排在一个岗位上发挥其作用。

图2人本主义思想下的班级管理新模式

3.3 班级物质文化

高等教育中,大学生的大部分学习生活都是在寝室度过。前苏联著名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成功的教育应该使学生在没有意识到受教育的情况下却受到毕生难忘的教育,而这种潜移默化过程中收到的教育往往具有滴水穿石的作用。”苏霍姆林斯基还说:“无论是种植花草数目,还是悬挂图片标语或是利用墙报,我们都将从审美的高度深入规划,以挖掘其潜移默化的育人功能,并最终连学校的墙壁也在说话。”由此可见,班级成员生活的环境对于学生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是多么的重要。

(1)寝室文化建设。各类高等教育学生管理中关于寝室卫生的管理层出不穷,大多数学校采取四人一间寝室为一个基本单位,出台了繁多的寝室规章制度,如晚归制度、不得使用违章电器等等。各类文明寝室的评选工作也进行的轰轰烈烈,但一个班级如果没能很好的理解寝室卫生、寝室文化在班级建设中的作用则很难对班级起到一个良性循环的促进作用。这就特别需要班级管理者针对寝室卫生、寝室文化出台一系列相关制度管理,加强寝室管理,营造多种多样的寝室文化氛围,使得大多数同学从寝室文化中受到关于个人的卫生和文化教育。

(2)走廊文化。走廊是班级建设最容易忽略的地方,走廊包括楼道的墙壁、寝室的门框、门头贴画和寝室命名等等。一个良好的班级管理者会运用多种手段来建立走廊文化,例如带领宣传委员对班级宣传栏进行设计和更新,带领生活委员为每个寝室门框上题上关于班级名称的特色对联等等。这些都是凸显走廊文化的意义所在,班级成员每一次路过这样的走廊自然有了一种回“家”的感觉,对于班级的认识和凝聚力自然增强不少。

参考文献

[1]张云杰.班级文化建设的实践策略研究[学位论文].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8.12.

[2]吴亮.浅谈高职院校班级团支部与班委会的建设.高教视窗,2010.3.

[3]冯磊,卢莎.以人为本的大学班级管理模式探索.科技信息.

班级文化建设的好处范文第2篇

【关键词】班级;文化;建设

班级文化,是一种个性文化,代表了班级的形象,体现了班级的生命,它是班级全体师生共同创造的财富,是全体师生共同劳动的结晶。努力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班级文化氛围,已成为我们提高班级管理水平和促进学生发展的一个重要举措,下面谈谈我作为一个班主任对班级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一、文化建设――塑造班级灵魂

现在,全社会越来越重视文化建设,把精神文明提高到一个很高的高度,人们逐渐认识到加强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同时也看到其中带来的种种好处。校园文化也在蓬勃兴起,作为学校教育和教学最基本的活动单位――班级社会,它既是一种教育制度又是一种文化模式,其核心内容就是班级文化。

冯恩洪说:“环境是一种教育力量,我可以叫我的学生不随地吐痰,这是一种教育,但是我还应该创造一种环境和气氛,使学生不好意思随地吐痰。我可以叫学生勤奋学习,我还应创造一种氛围,使学生置身其间,不学觉得愧对老师,愧对学业,这是一种更高层次的教育。”这种教育就是营造良好的班级文化。

(1)班级文化。班级文化是指班级成员在班主任的引导下,朝着班级目标迈进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主要包括:精神层,如班级目标、班级道德、班级舆论、人际关系和班级风气等;制度层,如一日常规、课堂常规以及各种奖惩制度等;物质层,如张贴名人名言、悬挂国旗及班训、黑板报等教室内环境的布置。

(2)班级文化的功能有哪些?教育功能是班级文化的首要功能,也是区别于其他组织文化的最主要特征,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具有引导、平衡、充实和提高的作用。班级文化是以班风、学风、价值观念、人际关系和舆论等方式表现出来的观念文化和与之相应的行为文化和物质文化,对每个学生都起着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这种教育功能不同于课堂教育,它虽是无形的但又是无所不在的,滋润着学生的心田,陶冶着学生的情操,塑造着学生的灵魂。其次是凝聚功能。班级文化还把班级成员的个人利益与班级的命运和前途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使个人与班级“同甘共苦”,它体现着他们共同的心理意识、价值观念和文化习性,这种共同的心理意识、价值观念和文化习性会激发成员对班级目标、准则的认同感和作为班级一员的使命感、自豪感和归属感,从而形成强烈的向心力、凝聚力和群体意思,从而促使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时刻清醒地意识到“这是我的班级,我是这个班级的学生。”班级文化所形成的规范体系,制约着学生的言行,这是班级文化的制约功能。

班级文化还具有激励的功能。班级文化能为每个班级成员提供文化享受和文化创造的空间,提供文化活动的背景以及必要的活动设施、模式与规范,从而有效地激发和调动每个成员参与班级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其以高昂的情绪和奋发进取的精神积极投入到学习和生活中去。

二、如何进行班级文化建设

(1)健全班级制度,让全员参与管理。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制定出一些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是班级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因为学生的行为习惯的培养主要是靠简单的重复和有意识的练习。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培养过程能使学生保持不断进步的心理预期和自我教育的动力,它是形成良好班风的必要前提。一个有战斗力的集体,一个凝聚力强的集体,纪律一定是严明的,一定有一个健全的班级规章制度。我制定班级规章制度的指导思想是:一要具体细致,二要针对性强,它应该是学生在校行为的依据,是学生在校行为的指南。

(2)明确班级目标,形成向心力。有目标的班级管理是建设良好班级,形成良好班风的前提,当今社会的各种意识形态,商品经济的大潮如浊浪排空汹涌而来,学校也不再是一片净土,现实中的种种明流、潜流,总以不同的方式侵扰着我们的学生,使他们步履漂浮。开学初不久在与学生的交流中,我逐渐发现学生原本那纯静的心灵被一些莫名的浮躁所替代。课间谈论的不再是学习的内容,女生谈论这个“星”那个“星”,男生热衷于怎么玩,甚至有的学生还带手机来学校,沉迷于上网玩游戏、聊天。试想,班级一旦形成这样的风气,学生怎么会用心读书?于是,我组织召开了一次班委会,我要班干部们思考上述班级现象,对照现象检查自己,让他们思考怎样帮助其他同学端正思想,让他们出主意想办法,让他们的班级管理有目标,与老师携手搞好班级文化建设,切实的引导,充分的信任,激起了干部们的热情。然后以班委会的名义召开主题班会,让全班同学懂得只有“好学、上进、团结、热情”才是我们思想健康的表现,只有我们人人自律朝着这个目标努力,我们的班级才会是一个温暖的,向上的,充满活力的班集体,才会让我们今后在回首初中生涯时对这个班级心怀眷念。

(3)积极引导,营造浓厚文化氛围。我告诉学生,读书能使我们开阔视野,虽然身在家中,书能给我们展示祖国的大好风光;读书能使我们更美丽,因为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能使我们思想深邃,在阅读中我们可以看见别人的智慧,可以借鉴别人的人生经验;更重要的是读书能使我们多活几年,因为我们可以在书中感受过去,观察现在,想象未来。但是,学生们却不懂这其中的道理,电视、游戏因其具有直观性,对他们的吸引力是超强的,怎样引领他们读书,让他们爱书?我将每周一下午的第三节课改作阅读课。课上将我看过的好文章读给他们听,给他们讲解,让他们领悟好书、好文章并不亚于他们所喜爱的电视、游戏,鼓励学生去学校图书馆借书或自己带书来学校,在阅读课上让他们尽情地看自己喜欢看的书。

(4)重视各项活动,为班级凝聚力量。学校开展的各项活动都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发展学生个性特长,使学生意志品质和行为习惯得到培养,它也是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我很重视组织学生参加学校开展的各项活动。在学校运动会上,同学们都竭尽全力施展本领,为班级出力,好些拉拉队的同学把嗓子都喊哑了,其精神确实感动了我,对我来说,成绩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的学生有着朝气蓬勃的精神,有着心向集体的凝聚力,我为此自豪!在重视参加学校活动的同时,我也重视开展班级活动,因为班级活动意义也不言自明,它是在班主任的指导下的有目的、有计划的,为实现班级教育目标而举行的各种教育、教学实践活动。教师节、国庆节利用黑板报这块宣传阵地开展专题活动,通过组织学生写稿件,对学生进行尊师重教和爱国主义教育。班级文化建设通过各种活动提升了学生的文化品味,也为学生展示自我、发展自我、提高综合素质提供了有效的舞台,活动不但增长了学生的知识,而且锻炼了他们的胆识和意志,使他们在成功的体验中更加奋发向上。

班级文化的建设,在以人为本的核心下,进入了深层发展阶段,看似极简单的一种方式和方法,却对学生的身心产生了极具影响的效应。每一次细微的关心,每一次充分的尊重,都在不断净化和陶冶着学生的心灵,都在鼓舞着这些学习困难的学生,在崎岖的求学之路上不断进取。实践证明,进行班级文化建设是切实可行的,它对于规范同学们的行为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班级文化建设的好处范文第3篇

关键词:幼儿;班级文化;建设;发展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07-0227-02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7.07.145

班级是幼儿园的组成部分,班级文化建设是幼儿园园所文化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直接影响着幼儿个性发展的水平和在幼儿园的生活质量。幼儿园班级文化是教师对幼儿实施的所有课程的全部内容,具体包括整个班级的幼儿、教师、家长。班级文化的建设应该以培养健康、自信、阳光、全面发展的幼儿为最终目标。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谈谈班级文化建设的几点建议。

一、用班级一日常规约束幼儿

管理的目的是让幼儿学会自我管理,一个班级有了好的班级常规,幼儿才能养成良好的习惯。接待入园时,教师要检查幼儿的随身携带物品,严禁带锋利的小刀和钢珠等危险品入园;给幼儿讲解关于火灾、地震、泥石流、雷雨等方面的安全知识;开展活动时要求幼儿保持正确的坐姿,积极动脑思考,不和同伴交头接耳,回答老师的问题要大声,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等;吃早午点时要求幼儿不争抢别人的食品,吃完后垃圾入桶;下楼做操的时候要靠右行走,不能推搡;如厕时要做到大小便入池,便后及时洗手;开展区角活动时,要按老师的具体要求进行;放学回家时要排好队。教师只有长期抓常规教育,幼儿才会养成自我约束的习惯,也会使幼儿明确遵守规则的重要性。

二、从幼儿的兴趣入手开展活动

在开展各种活动时,要注重从幼儿的兴趣入手,真正体现以幼儿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理念,以此带动幼儿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注意力的坚持。例如,开展美术活动《会飞的蝴蝶》时,我运用变魔术的手法,将红苹果变成绿苹果,鸡蛋变成小鸡,将积木变成楼房,将小草变成大树,幼儿一下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接下来我顺势引导“小朋友想不想也变出这样的魔术呢?”于是我讲解变魔术的方法,小朋友很快学会了并做出了各种各样的画儿。在整个活动中,幼儿兴趣浓厚、探索热情高涨,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加强互动,积极交流

(一)幼儿与幼儿之间的互动

1.大胆展示自己,培养幼儿自信的个性。在平时的歌唱和语言活动中,让每个幼儿在全体幼儿面前展示,或表演或朗诵,然后让其他幼儿拍手鼓励“谁谁谁,你真棒”,对于比较胆小的幼儿,着重让他多发言,这样反复锻炼,孩子的个性会变得自信,认为自己是优秀的。在这样的班级文化下,孩子们有了表现自己,表达自己观点的机会,对幼儿终身的发展很有好处。

2.小组合作操作。人是社会的人,社会是人的社会,所以合作是非常必要的。在对幼儿设计座位的时候,根据每个幼儿的个性特征将性格互补的幼儿每四人分成一组,在开展科学探索(主要是通过操作掌握一些物理规律)时,让幼儿相互合作,相互讨论,这样既克服了幼儿自私自利的毛病,又让幼儿学会了合作,体验到了合作的乐趣。在桌面拼图游戏,音乐游戏等活动中,都通过小组合作,让幼儿完成。长此以往,形成了互帮互助,相互促进的班级文化氛围。

3.两两幼儿互动。在幼儿园里,早午餐、如厕后,有的幼儿速度快,坐在座位上没事可干,这时,教师不妨利用这点时间,让幼儿相互交流,闲谈,放松身心,在交谈中增强幼儿之间的了解,建立友谊。在排队的时候,让幼儿两两拉手,相互监督。在相互的关系中提升自我管理能力、交往能力。

4.开展团队竞赛,增强集体观念。人最本质的欲望就是得到别人的表扬,表扬和奖励适用于任何幼儿,他们期待被认可。幼儿到了中大班,竞争意识有了很大的发展,教师可以把分组比赛定为幼儿学习他人、约束自我行为的一种形式。例如,在体育游戏中,让幼儿分组比赛,取得优胜的小组获得老师奖励的五角星,并且挂在班务栏里,最初,孩子们是为了五角星而好好表现,后来渐渐地明白了老师的用意,慢慢地有了自律意识,自控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二)教师与幼儿之间的互动

1.情感互动。教师用温柔的语言、和蔼的态度,为孩子营造一个宽松的心理环境,以表扬鼓励为主,利用孩子的进取心激励他们。创设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是班级文化建设的首要任务。师生关系直接影响着生活和幼儿学习的热情。良好的师生关系,能创设出愉快、轻松的学习氛围,进而可以塑造幼儿良好的个性品质。幼儿无论聪明与否,都希望得到老师的关注。只有懂得平等地关爱孩子,才能在与孩子的交往中保持亲切、和蔼的态度,给幼儿以亲近感和安全感,让孩子积极主动地与教师互动。

2.方式的互动。以“专注”和“鼓励”改变以往的“放任”和“替代”方式。例如,在探索活动时,需要教师大胆放手,鼓励幼儿自主探索。但由于幼儿年龄较小,对事物的分析、判断等能力有限,因此要鼓励、支持幼儿,看到幼儿的点滴进步,要马上进行鼓励,让幼儿充满信心,做到及时鼓励,教师必须关注幼儿活动的每一细节,让幼儿把探索进行完整。同时要学会以幼儿的眼光去看待幼儿,敏感地觉察他们的需要,以平等的互动方式参与幼儿的活动,形成探究合作式的师生互动。

(三)家庭与幼儿园的互动

1.激发家长积极合作的热情,增加家园互动频率。家长也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力量,在开展活动时,要激发家长的参与热情,增加家园互动的频率。可现在很多家长因平时工作比较忙,陪伴教育孩子的时间比较少,认为幼儿园阶段的孩子,在幼儿园里让老师教育辅导就可以了,对孩子在幼儿园表现很少关注。完全没有认识到幼儿园启蒙教育阶段的重要性。家长应看到,孩子既是自己的子女,也是祖国的未来,自己有责任、有义务与教师积极配合共同培养孩子。开展亲子活动能让忙碌的家长改变教育意识,与教师共同担当教育孩子的责任。家长有了积极合作的态度,从心理上、情感上,愿意主动和老师沟通交流,家园互动的频率就会渐渐增加。

班级文化建设的好处范文第4篇

关键词: 高校学生社区 高校学生社区文化 建设趋势

大学生社区是学生共同生活、休息、娱乐的主要场所,是学生开展人际交往、锻炼自我、思想自由交流的良好平台,是学生成长发展的重要起点。近年来,随着高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学生社区和社区人数逐年增多,与此同时,随着学分制进一步推行,班级教育管理模式逐渐淡化,因此,学生社区作为一个在特定地域内为获得知识而集聚到一起,有共同精神家园和利益需求,彼此间保持相互联系的青年学生群体,在高校发展与学生教育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1]。大学生社区文化是以学生这一特殊群体为主体的特定地域内,兼并了高校的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以体现大学生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文化现象的综合团体意识,反映的是大学生生活、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从属于大学校园文化,是构筑校园文化的亚文化,是高校精神面貌的反映,对规范学生学习生活,强化素质能力培养,提升高校整体教育质量都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我们需要与时俱进,树立科学发展观,正确认识社区文化的特征与功能,设计高校社区文化建设中若干重要环节,积极探索适应当前高校实际又具有创新特征的高校社区文化建设之路,推动高校社区文化建设的长效性、全面性及灵活性发展。

一、高校社区文化的特征

高校学生社区文化在本文中主要指以大学生生活园区为单位、以大学生学习和生活为纽带、以大学生为主体形成的综合群体意识,包含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行为规范、兴趣爱好、审美情趣、知识结构等多种内容。从属于校园文化,是构筑校园文化的亚文化,与校园文化相比具有自身特点[2]。

1.多元化。

高校大学生大多介于18~25岁之间,他们在进入大学之前基本已经形成较为成熟的性格和个性特征,同时由于来自不同地域,他们的性情特征和文化观念又会带有不同地域特征。这些都使高校社区文化呈现出一种多元化状态。多元化社区文化在带给大学生新奇感受的同时,可能因为文化、习惯的差异造成交流的麻烦。通常随着大学生在高校社区生活时间的增加,这种多元文化会慢慢融合到当地主流文化中,并且彼此形成一种很强的包容性。

2.信息化。

随着教育现代化的推进和网络科技水平的提高,网络为学生提供了各式各样的交流沟通平台。在腾讯QQ、博客逐渐淡出舞台,微博、人人尚未完全占据主导地位的时候,微信、微友秀这些新兴平台势如破竹般席卷而来,充斥着学生的课余生活。信息化是社区管理现代化和社区组织网络化的要求。现代高校社区管理随着社会文化活动的日益丰富和形式多样化,单纯依靠过去上传下达的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要求,借助现代化通讯手段,才能有效提高管理效率和管理质量。

3.创造性。

大学生社区文化没有固定的、一成不变的模式,应该在有利于学生健康发展、有利于学生成才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和创新思维,让学生的人格、个性和身心得到全面健康发展,并提高学生发现信息、加工信息和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随着科技、经济高速发展,素质教育已成为当今社会高等教育的发展主题,创新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必将带动大学生社区建立日趋浓厚的创新氛围。

二、高校社区文化的功能

高校学生社区不仅是学生休息的场所,还是课堂的延伸,是学生学习生活、思想交流、信息沟通的综合性场所,是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学生成才的重要阵地,是大学生社会化的重要基地。积极健康的高校学生社区文化活动有利于学生思想素质、道德素质的提升,心理承受能力、社会交往能力的增强[4]。具体而言,高校学生社区文化主要具备以下功能。

1.“合”之所趋,融合贯穿功能。

随着“90后”大学生的个性发展,传统教育载体已经满足不了新一代大学生的活跃需要,学生公寓社区日渐成为激活年级、班级、宿舍甚至更小组织细胞的活力创新实施平台,社区可以为各级学生组织提供理论学习、实践操作的平台,激活每一个学生,惠及每一个学生,让每个学生受益。

2.“导”之所始,素质拓展功能。

高校社区是极好的学生自我锻炼平台,能够让学生发现并发挥自己的长处。学生是社区管理的主体,也是社区建设的主人。在当前社区管理中,应积极吸纳学生参与管理,启发学生自治能力萌发。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曾经深刻论述学生自治的四大好处,即可为修身伦理的实验;能适应学生之需要;能辅助风纪之进步;能促进学生经验之发展[5]。学生参与管理,一方面可以唤起学生的主人翁意识,进而形成自我责任感和对他人的责任心。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管理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提高学生自身素质,为成长为合格的“社会人”做好铺垫[6]。

3.“专”之所需,凝聚激励功能。

尽管高校社区内的师生来自五湖四海,但社区文化能致力于满足师生多层面的需求,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学生相互之间的思想交流随之频繁,彼此间界限缩小,相互间影响加大,容易在思想上产生共鸣,形成独特的社区文化凝聚效应。在这一方面,斯坦福大学堪称是最经典的成功案例。他们将学生公寓划分为不同主题开展活动,主要分为学术与语言主题公寓楼、跨文化(民族、国际文化)主题公寓楼、课题楼、生活互助公寓楼等,其中以学术与语言主题公寓楼为例,又分为人种与种族比较研究主题公寓楼、东亚研究主题公寓楼、中欧主题公寓楼等8幢楼,这些主题公寓楼通过讲座、招待会、系列电影、音乐会、学术研讨会、特殊计划和外语圆桌会等活动,让学习不同专业却有着共同兴趣的学生可以一起居住,并在轻松有趣的住所环境中探讨一个主题或领域,从而最大程度上实现社区文化的凝聚激励功能。

4.“雅”之极致,陶冶教化功能。

任何一种文化都承载着教育的功能,且现代教育是建立在文脉延续基础上的文化精神传承,所以高校社区文化不仅需要将一般的美丑、善恶等价值认识和道德评判传承于社区师生,更重要的是将最新理论成果,如科学发展观等融于喜闻乐见的文化形式和生动活泼的文化活动之中,使社区人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思想得到升华[7]。值得注意的是,社区文化的教化功能与满足学生精神文化需求的功能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二者不可偏废。如果只强调社区文化的教化功能,而忽略满足学生精神需求的功能,就会导致社区文化高居于学生之上,以致忽略学生的实际文化需求。教化功能发挥的前提是该社区文化要为学生所接受。因此,要坚持社区文化的前进方向,除了关注用什么引导社区和学生外,还必须注意宣传教育适应学生的实际需求,讲求文化工作形式和方法。只有让越来越多的学生看到、听到社区不断生产出的文化产品、活动,并且经过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熏染,做到入耳、入心、入脑,才有可能发挥社区文化的宣传教育功效[8]。

三、高校社区文化建设的发展趋势

以“品牌化”加强社区文化建设的“长效性”。为使社区文化建设常态化,本着“品牌化,规范化、特色化”的原则,可以开展格调高雅、层次丰富、学生乐于参与的社区文化活动,用社区文化熏陶和引导学生,营造社区健康向上的育人软环境,将公寓社区建成学生温馨舒适的家园、求知进取的学园、素质拓展的乐园。例如,打造“社区特色文化节”,将寝室三人制篮球赛、棋类大比拼、寝室文化走廊、十大寝室之星评比等活动固定为社区特色活动,定期举办;通过公寓社区创意设计大赛,积极鼓励学生自主设计社区Logo、理念、使命等,彰显本社区的特色品牌;打造专用沙龙室、活动室、阅读室,以规范化的场地力促学生规范化地参与。以“多样化”促进社区文化建设的“全面性”。作为培育青年知识分子的特殊人居空间,大学生公寓社区不仅是居住、娱乐、休闲的场所,更是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的培育阵地。因此,社区活动不能仅仅旨在提升生活质量,应该全方位、多角度辐射到党团建设、思政引领、素质提升、文化育人等多方面。为帮助同学们在社区实现“会良师、交益友、求真知、成大我”的目标,社区可以构建以专业导师、心理导师、职业规划导师、企业导师、学工导师、朋辈导师为主体的社区导师团,丰富社区指导服务项目,将社区打造成培育校园文化和良好校风学风的新型“教育共同体”。具体而言,可以归纳为“四进社区”。

首先,党团建设进社区。发挥社区“合”的功能,打破行政班级界限,将党支部、团支部的组织优势和学生社区群聚性进行有力结合,在社区建立党、团支部,使党、团员的教育管理实行“一个身份,两个舞台”;通过设立“社区党员驿站”,定期开展各类党日主题教育活动[3];此外,还可以由社区导师团定期对社区党团活动给予专业指导。其次,思想引领进社区。发挥社区“导”的功能,聚焦思想引领,依托心理健康日、社区微信、社区月报等渠道,定期开展思想引导和心理疏导工作,选派低年级辅导员入住学生社区,公寓社区自治委员会与学生党员百岗奉献工作站实行流动值班制。再者,素质提升进社区。发挥社区“专”的功能,社区承托第二课堂的素质提升责任,借助社区导师团,围绕专业学习、实习实践、心理素养等方面,开展名师有约、读书会、学术沙龙、社区嘉年华等,以改进思维方式实现社区内专业互学系统化、实习实践生动化、生涯规划全面化。最后,文化育人进社区。发挥社区“雅”的功能,通过LOGO主题墙、使命愿景文化墙、社区榜样专栏、图书漂流等绘就高雅的校园文化底色,营造滋养身心的社区文化氛围。同时可以打破原有以学院、年级、班级为赛事承办单位的模式,以社区为单位筹备赛事策划、组建参赛团队,开展“社区文化节”及“公寓社区创意设计大赛”等活动,全方位凸显公寓社区的功能性。

以“自主化”提升社区文化建设的“灵活性”。学生是社区文化建设的主体,在社区文化建设中应充分重视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自主精神和主人翁态度,实现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实现社区学生自我管理,首先应该加强社区的组织建设,通过民主选举与自我推荐,选拔有志学生成立公寓社区自治委员会,以全心全意为广大同学服务为宗旨,以建设安全、文明、高雅、和谐的研究生社区为目标,做好上传下达工作,在学校管理部门的指导下独立开展工作,成为社区文化建设的战斗堡垒和核心力量,充分发挥其“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管理”的作用[9]。其次,社区中的党团组织是学生自主管理的切入点和着力点。在党员宿舍挂牌,发挥党员在宿舍区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实行党员联系负责制,鼓励党员以身作则、以点带面,充分发挥党员在社区的影响力和辐射作用。以学生个体参与、群体参与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进行自我管理,不仅保证管理渠道通畅,充分发扬民主,让学生建立起社区主人的意识,调动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责任感,从而使社区文化建设更鲜活。

公寓文化建设作为高校教书育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应成为高校的主流意识,成为学校对外宣传、展现风采的一张“名片”[10]。组织开展具有社区特色、丰富多彩、健康有益的文化、体育、科普、教育、娱乐等群众性文体活动,丰富社区“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从而体现社区文化的合、导、专、雅功能。使社区成为集“思想教育,行为集指导、生活服务、文化活动”于一体的教育阵地,能有效提升校园文化对学生的育人实效。

参考文献:

[1]李向东.浅谈学生公寓文化建设的实践途径和发展[J].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01):96-97.

[2]郑晓瑛.论新时期高校公寓文化建设创新发展[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6):140-141.

[3]王劲U,丁炜,等.论新时期高校学生社区党建工作的开展――以昆明理工大学为例[J].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02):56-58.

[4]卜再元,谈传生,谈正方.高校社区文化建设与学风建设的思考[J].长沙电力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02):121-123.

[5]谷淑萍.论高校校园社区文化的育人功能及建设[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2):127-128.

[6]郭玲玲.高校学生公寓的文化建设[J].高教论坛,2006(2):124-125.

[7]荆晓艳,谢怀建,朱妍洁.高校社区文化建设研究综述[J].重庆与世界,2011(28):54-60.

[8]覃嫔.大学生社区文化建设研究[D].长沙:中南大学,2010:9.

班级文化建设的好处范文第5篇

关键词:合作学习;策略;评价;和谐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4)02-0161-02

小组合作学习现在是如雨后春笋不般地遍地开花。可是很多课堂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往往存在"注重形式,忽视实质,缺乏实效"的现象,缺乏对小组合作学习内涵的真正理解。因此在教学工作中,如何有效的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如何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方法上取得实质性的进展,是我们目前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名校实地考察带给我的思考

2012.5.25,我有幸参加了夷陵区研训中心组织的"中小学骨干教师异地培训"活动,聆听优秀的教师介绍他们小组合作学习与管理经验、参观班级文化建设。时间虽短,但我感觉收获颇丰。

一是班级文化建设内涵丰富,在围绕小组合作学习文化建设方面各班都有不同的特色。二是每一面墙壁都说话,每一面墙壁都育人,每一面墙壁都充满健康向上的氛围。三是教师是敢于创新的科研型教师,不论是班级管理,还是教学都力求做到极致,追求完美。四是学生彬彬有礼,自信阳光,充满朝气,课堂上组内交流有序,倾听认真,展示大方,课间时主动与我们交谈,给我们当起导游,自信的给我介绍他们的班级文化的创建,小组合作学习方面的成果,可谓落落大方。这一切让我震惊,让我陷入了深深的思索中。

我以前在小组合作学习与管理时,面对学生争先恐后的发言,学生的积极性很高,组组都争着抢着要上前展示时,我的犹豫:生怕学生受伤了,生怕打击学生的积极性等。此刻,我应该与学生交流,深层次研究部署小组构建,真正是小组合作学习有序、有效。其次我以前总觉得班级文化建设难度大,自己不敢放手让学生做,现在我知道这还是教师的观念问题,放权不够,要放手让学生做主人。……

2.精心规划,全面准备

2.1 精心筹划小组建设。小组活动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不同的内容或不同阶段,采取不同的分组类型。类型不同,小组的成员也会不断调整,这样使全班同学都有成为自己合作伙伴的机会,使小组的合作内涵更广,使学生随时愿意与同学合作。由两名以上学生(通常是5--6人)根据性别、学生成绩、个性特点、家庭、社会背景、守纪状况等方面的合理差异而建立的相对稳定的学习小组,以保证组内各成员之间的差异性和互补性,保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组内各成员的主动参与与互助合作。

我班在进行小组建设时,依据学生的学情、性格等多个因素,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优势互补"原则,科学分组,民主选举产生小组长,学生们开始愉快的小组合作学习与管理,课堂变了,学生的学习劲头足啦,就连平时不爱交作业的4号小军不仅交了作业,而且能随着小组走上讲台开始展示自己,露出幸福的笑脸,平时管不住自己的小可也当起了纪律监督员,我尝试到小组合作的甜头……。可是好景不长,由于有了竞争意识,小组长管理可不比老师差,平时管不住自己的4号和1号摩擦多了,矛盾产生了,有一天1号小杰和4号小可两人双双哭着找到了我,都很委屈,我结合近段时间的观察,我班的小组合作学习该如何开展下去,如何让小组成员之间更和谐,才能健康发展,调动学生的激情?

【策略】

2.1.1 磨刀不误砍柴工,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在开展学习之前要把学生之间的小组合作程序与管理讲给大家,然后要多演练、多培训。同时也请学生谈一谈自己的看法,让他们参与到小组建设中来,每个人都出一份力,自己经营构建的小组他们也会倍加珍惜。

2.1.2 开展招标式的组合方式来构建小组实体。老师可以指定组长,然后根据组内的男女搭配、成绩好坏、学习动机强弱、学习兴趣等原则,让组长和组员自行组合。这样的话小组的学习和比赛才能凝聚人心,团结共进。当然教师要对各组进行监管,对有问题的学生要帮忙沟通思想,有的不合适的必须重新调配,但要考虑学生的意愿和感受。

2.1.3 教师重新要对小组长、组员有相应的考核和管理制度。无规矩不成方圆。对组长和组员要进行分层培训,使之明白分组的重要意义。这个考核教师必须坚持到底,考核手段就是我们教师的紧箍咒,只有这样才会保证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2.1.4 召开学生家长会,让他们了解学校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与管理的好处,要求家长配合,形成合力,使他们认识到,教育孩子不能等,每周与小孩交流至少30分钟,共同使小孩在小组合作与管理中健康成长。

2.2 重管理,得实效。目前,有很多课堂都在使用小组合作学习这一模式,可是真的只有你仔细探究就会发现,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很多事流于形式,走马观花。我们只有真正把组内建设和管理搞好,小组合作才会有意义,才会真正是每个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

【策略】

2.2.1 以班会课为主阵地,让学生课前搜集中外名人、成功人士刻苦学习等资料,班会课上学生分小组展示介绍他们的成长事迹,从中领略到好的习惯使他们走向成功,激发他们向这些名人学习,从小树立远大理想,刻苦学习,认识到养成好的学习习惯的重要性。

2.2.2 发挥小组合作学习与管理的优势,在科学分组的前提下,让学生开展比学赶帮超得竞争活动,学生每天按照评分细则进行评价考核,包括预习、发言、作业、纪律、卫生等习惯的评价,使学生在组里互相帮助,互相管理,互相监督,从中规范自己的言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2.3 发挥4号的作用,调动4号的学习兴趣,要多让4号监督他人,比如让4号管1号,一方面4号觉得很自豪,组里最优秀的1号归他管理,他很有成就感,另一方面他在管理1号时也潜移默化中授予匪浅,学到了好的学习态度,好的书写等,起到了润物无声的效果,这样班里的4号习惯好了,学风就会大有好转。

2.2.4 开展结对帮辅,让一号和四号、二号与三号同学组成相对帮辅对子。在对一、二号同学积极主动地去帮助三、四号同学学习,对他们习惯进行评价。

2.2.5 家校联动,形成合力。首先是老师不能因为小组合作学习了就没事可干了,事实上老师的任务都是隐性的。老师要在课堂和课外不定期的检查学生学习效果,关注学生动机,监督组长和组员职责实施情况。我还让学生每天把自己的小组合作学习与管理的得分及表现记在家校联系本上,组长签字,交给家长检查,家长签字,对其进行评价,这样形成合力,效果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