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思想政治教育体会

思想政治教育体会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思想政治教育体会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思想政治教育体会

思想政治教育体会范文第1篇

论文关键词: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高职院校

近年来,国家在高等职业教育是否加大了支持力度。于此同时,高职教育的迅速健康发展也为优化人才结构、推动我国经济的增长和社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那么,如何为社会提供更多、更好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是高职院校都应认真考虑的重要问题。从根本上说,要提高高职学生的质量,思想政治教育就必不可少,而且非常的重要。当与此同时,由于高职学生的特殊性,其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手段、途径等方面就应注重针对性、创新性和实践性,以确保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落实有效。

一、提高对高职学生特殊性的认识

(一)生源结构方面的特殊性

相对于普通高校而言,高职院校的生源结构显得更为复杂。大部分高职院主要招收普通高中毕业生和职业中专的毕业生,这部分生源占大多数。他们与本科院校的学生相比,心理落差比较大,学习方法有待改进,学习态度有待端正。此外,尚有部分高职院校招收初中起点的五年制学生,他们在校期间,相当与高中毕业生而言,心理上较为自卑。

(二)培养层次方面的特殊性

大学生毕业就业选择愈来愈多样性和多元化,也逐渐被大学生所认可。但是由于高职教育培养定位的原因,使得高职毕业生的就业压力比较突出,给高职院校的教育工作者带来了新的要求。面对多种复杂问题,高职学生无可奈何,甚至自暴自弃的现象。面对这种问题,必须大幅度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这也给高职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

(三)培养目标和过程方面的特殊性

在教学方面,高职院校需要突出实践环节,在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也需要重视实践性,加强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的结合,努力实现知性结合。

二、切实开展好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一)调整教育内容

高职学生的特殊性决定了在开展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时要注重教育内容的针对性,可从如下三个角度调整教育内容:

1、根据学生层次的不同差异化教育内容。这里说的层次不同,主要是针对从初中起点的学生,在他们的一二年级应注重他们法制意识、安全意识、道德意识等方面的教育。当他们进入三年级后,可与高中起点的学生进行内容相同的教育。

2、教育内容要贴合高职学生思想实际。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要区别于本科学生,要注重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使其摆脱自卑感,相信通过高职教育也能成才,并能够利用其所学技能为经济建设服务。

3、教育内容侧重职业道德。善动手、会操作、知原理是高职学生参加就业竞争的优势,他们毕业后更多会在生产管理一线工作。这些工作岗位要求他们能够用得上、留得住,能吃苦、讲奉献。因而,加强高职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教育手段的务实性

1、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因高职学生的自卑感较强,在很多时候抱着一种“破罐子破摔”的观念,被动学习,不能发挥主观能动性。因此,教育工作者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可以通过活动、走访、座谈等方式与学生成为“平等的对话者”,发挥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同时,还可以利用增设“十佳百星”、“技术能手”、“学业标兵”等奖项,引导学生主动的接受职业教育。 转贴于

2、贯彻“学生工作无小事”的理念,为学生办实事

教育工作者要贯彻“学生工作无小事”的理念,主动走进学生,了解他们关心的问题,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随着时代的发展,学生的心理特点、思维方式、价值取向都会有所变化。很多教师都能感到80后与90后的不同。这时,教育工作者积极主动的关注学生,无疑可以提高其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此外,要积极为学生解决实际的困难,这样才可以让学生走近老师,从而使其乐于接受思想教育。

3、充分利用网络开展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随着数字技术的迅速发展,网络已经对青年学生的行为方式、道德观念、价值取向等方面产生了重大影响。教育工作者要主动占领网络高地,利用校园网、空间、微博等网络资源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学生正确的认知事物,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和行为模式,减少网络带来的不良影响。同时可以利用网络及时指导学生解决问题。

(三)教育途径的实践性

1、充分发挥校外实训基地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作用

经过多年的探索,高职院校已经摸索出校企结合教育教学模式,纷纷在校外建立实训基地。实践证明,企业的创新文化、竞争意识、质量意识、团队合作精神对培训学院职业道德和缩短学生就业距离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2、加强学生的社会实践

思想政治教育体会范文第2篇

一、政治教师的素质要自觉提高

“打铁先要自身硬”。实施素质教育,首先要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教师的素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自身的专业知识要扎实、要更新,业务能力要提高;二是教师的言行修养、道德觉悟要提高。这是素质教育的基础,也是推行素质教育的先决条件。要提高教师素质,必须扎扎实实地做到下面几点。

1、坚持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随着深化改革的发展,政治理论也在不断地丰富和发展。作为政治教师不能满足于学历达标和原有的知识,必须不断学习,不断更新知识,使自己的认识适应发展的需要。

2、勇于实践,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教师有渊博、深厚的学科知识,还需勇于实践,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这就要求教师积极参与教学研究,结合实际、因材施教、勇于实践、善于总结,不断探索和掌握学科教学的好方法,有效地推行素质教育。

3、为人师表,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觉悟水平。正人先正己,教师必须以高尚的师德成为学生的楷模,用高尚的言行举止带动学生修心立品。这就需要教师做到:(1)在言论上,要对国家对社会对学生负责,对社会有不同看法,也不能在学生中大发言论,误导学生。(2)在举止上,要时时处处为人师表,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做到。教师要热心善事,让社会主义道德、风尚在校园里、在学生中传扬。

二、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初中思想政治课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仍然是课堂教学,根据《中学德育大纲》中规定:“思想政治课是向学生较系统地进行社会主义思想品德和政治教育的课程”。使学生较好地掌握社会主义建设基础理论知识,必须坚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改进教法,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教学中,运用“读、议、讲、练”的教学方法是最有效的教学方法。“读”是学生主动学习,掌握知识的基础。教师要指导学生读,提高读的质量。结合实际,把握好重难点,提出读”的提纲。同时要精读,读懂,掌握基础知识;“议”是发展学生思维的有效方式,也是学生互相学习,自我教育的过程,教师要把握好主题,明确议题,开拓思维,适时引导,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激发学生探讨问题的兴趣。有效地培训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讲”是教师对关键问题的点拨。教师对重点知识给予精讲,及时对学生纠偏,解疑。“练”是知识巩固、培养能力的重要环节。对教学及时反馈,及时补缺。使学生基础知识得到巩固,形成知识树。

三、创设活动情境,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

思想品德课重在激情、明理、导行。教学中要扩展学生的参与,让学生在实践中去感受,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感悟和理解社会的思想道德价值要求,逐步形式正确的道德观和良好行为习惯。如教学时,“小品进课堂”,开展活动情境表演,就可以使教学内容从静止的纸面上站起来,引发学生的亲切感与新鲜感,调动学生大脑皮层的优势兴奋中心,使之在轻松愉快的心境下保持旺盛的学习热情。例如在上“文明交往”一课中,我根据教学内容创设一个打电话找老师的活动,让学生来表演,切身感受礼貌用语的作用。此外,平时根据教学内容,还可创设其它多种形式的活动情境,创设机会让学生参与其中,通过做一做、想一想,慢慢体会,从中悟出道理,加深学生的道德认识,从而更好的撑握知识。表演形式主要有小品、角色扮演等。通过学生的自身表演进入情境,从而较好地激发了学生的道德情感,加深了学生的道德认识。

思想政治教育体会范文第3篇

一、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冲突的现状

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客体冲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价值观相对主义和多元化导致价值观冲突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对学生进行价值观教育的重要渠道,在培养和塑造学生的正确价值观念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从根本来说,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意识形态化的社会实践过程,任何思想政治教育都受到一个社会所主导的价值观影响,代表了一定时代统治阶级的利益,坚持和捍卫一定社会的主导价值观。与此相对应的是,当前我国社会发展正处于转型期,各种价值观念互相交融和激荡,建立于传统社会基础上的主流价值观受到巨大挑战,其统摄力逐渐被削弱,然而新的价值观体系尚未完全建立。从整体上来看,社会的价值观呈现多元化、互动化、不确定化等特点,每个人心中的价值标准可能是多样的,价值观评价方法和评价基础也是多样的。校园作为和社会充满互动关系的教育实体,其不可避免地受到了社会的价值观多元化的影响,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广大学生的价值观塑造和价值引领功能不断地被弱化,面对急剧变化的教育实践形势,思想政治教育未能与时俱进,从而引发思想政治教育中主客体之间的价值观冲突。

2.主客体双方文化背景差异诱发文化冲突

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是一种知识传递的活动,更是一个师生文化交流、文化适应的互动过程,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冲突主要指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由于教师和学生双方在思想境界、文化背景、信息来源等方面的差异而形成双方的思想对立和行为对抗。主要表现在主文化与亚文化的冲突,主文化就是一个社会所提倡的、全体成员所认同且共有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体系,主要是指社会当中的主流文化,它强调和突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符合社会主义主流价值观,代表了社会统治阶级的意志和前进方向,属于带有强烈的理性色彩的化。亚文化是指一个社会中不占统治地位的支流文化,指一个社会的某些群体中存在的不同于主文化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学生尚处于社会化的初期过程,一方面他们选择、学习和吸收成人主流文化的某些成分,另一方面也受到大众文化或草根文化的影响,因此,在师生双方的接触和交流当中,难免会出现教师所代表的主流文化与学生所代表的多元文化之间的冲突。

3.重政治灌输轻感情体验引感冲突

思想政治教育和其他学校教育相比,有着独特的内涵和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有充分的心理情感基础,成功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借助于一定的情感力量,情感教育理应贯穿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始终,情感内涵的缺失易引发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情感冲突。情感冲突的主要原因在于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双方立场和出发点的差异,教育者的出发点主要是基于人的社会属性,引导社会成员从社会性需要的角度出发,在教育目标定位、教育内容的选择上都依循社会的价值期待;而受教育者每个人都是一个具有独特生活经历和独特的情感背景的特殊个体,他们有着各自不同的情感特征和期待,其更多地从人的自然属性方面出发,基于自我对于客观外界事物的评价获得一种肯定性或否定性的主观态度和心理体验,从而形成个体的情感体验。在当前的思想政治教育中,过分侧重和突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灌输功能,而忽略了教育中的情感基础,这导致了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间的情感冲突,造成了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消解。

4.制度权威的过分依赖诱致身份认同冲突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基于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宣扬和教育的活动,教育者实际上是一定的“社会代言人”,而且这种“社会代言人”不是自发产生的,而是经过一定的规定和程序选的,其身上被外界赋予了主体地位和主体功能。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作为教育者的教师拥有最终裁决权,具有相对或绝对的权威,这种权威集中地表现在教师身上所具有的制度权威,教师身份被冠以了“高社会”身份,而教育者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也倾向于强化和抬高自身的这种权威身份,一定程度上造就了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双方的“统治―服从”关系。更糟糕的是,许多教育者错误地将权力和权威等同起来,认为有了制度权威的支撑,自己就可以顺理成章地行使对受教育者的绝对支配权。事实上,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受教育者在面对教育者所表现出的这种高社会的权威身份时,基于一种受教育者寻求平等和尊重的内在诉求,必然产生内在的抵触和对抗,以表达对这种权威的质疑和不认同,从而产生身份认同冲突。

二、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冲突的社会学分析及策略

哲学认为,事物之间是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一致和冲突并不是绝对对立的,两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随着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冲突既有演化成矛盾并激化的危险,也有转化为一致并达到和谐的机遇。

1.冲突是师生交往的一种重要方式,应正确看待冲突,给予合理解决

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矛盾是客观存在的对立统一关系,思想政治教育中必然会存在主客体双方的矛盾和冲突,大多数情况下,主客体双方的矛盾并未显现,而是以隐蔽的方式存在,当矛盾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会爆发出来,发展为主客体之间的冲突。人们往往将这种冲突视为不和谐因素,实则不然。冲突是师生交往的一种重要方式,正是冲突的发生使得原来潜藏的矛盾得以暴露,人们才能够准确、及时地洞悉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同时,由于冲突的发生,促使主客体双方进行必要的对话和交流,促使教育者对自身的反思,加强对受教育者的关心和关注,客观上促进了师生的交往,对于思想政治教育来说,这无疑是具有积极意义的。科塞认为,“冲突导致双方对本已潜伏着的规则和规范的自觉意识。如没有冲突的产生,那些规则就像两个从未发生过边界纠纷的土地所有者之间的界石一样仍然不为人们记起或潜伏着。冲突加强了对社会生活的参与,正是这种对他们行为的规范需求的自觉意识,使对抗者认识到他们属于同一个道德世界”。[1] 因此,表面上的安宁、稳定、和谐不一定是最好的,适当的冲突是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促进,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认识它、引导它,能够正确对待,合理解决。

2.冲突是对既存权威合法性的否定,客观上要求弱化制度权威,构建教育者合格权威

权威从来都不是一个单向的强制性权力行使的代名词,而是具有非强制性的特征,一个人拥有职位不一定会拥有权威,权威不可避免地关涉认同。在学校中,受教育者对教育者权威的认同,主要不是依据教育者所具有的制度权威和高社会身份,而是根据自己的价值观念和对教育者行为及工作方式的思考,来决定自己对教育者权威的追随行为。丹尼斯・朗认为:“合格权威是一种权威关系,其中对象服从权威的指令是出于信任权威有卓越的才能或专门知识去决定何种行动能最好地服务于对象的利益与目标。”[2] 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客体的冲突恰恰体现和促使了主客体双方自我身份的认同和觉醒,有利于促进教育者对自身过分依赖制度权威而忽视合格权威的事实进行有效反思,从而能够积极关注、提升自身的合格权威。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者要提高思想认识,淡化权力意识,努力形成民主、平等的作风和氛围,努力建构自身的合格权威。

3.冲突是对教育公正的呼唤,应着力提升教育制度的公正性

教育是追求公正的事业,教育必须符合正义的要求。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制度安排必须符合公正价值,从内涵来说,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公民公平意识和正义感,形成人的正义品格和公正习惯的重要手段,“面对未来的种种挑战,教育看来是人类朝向和平、自由和社会正义迈进的一张必不可少的王牌”。[3] 可见,教育公正在保持社会的公正中起着重要的导向和保证作用。罗尔斯认为,教育公正首先是教育制度的公正,教育的社会公正主要体现在教育的制度公正上。教育制度的公正主要体现为“通过合理的教育制度,恰切地分配教育资源,使每个人获得与其相适宜的教育,满足个体的学习需要,使个体得其应得,实现个性化的发展。通俗地讲,教育公正就是为个体的发展‘量体裁衣’,为个体发展提供与其自身条件‘相当’或‘相称’的教育资源”。[4] 公正的制度是思想政治教育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有必要建立公正合理的制度,使成员的权利义务关系得到合理的安排,进而使人与人、人与集体的关系融洽、均衡及和谐的关系得以实现并延续。

4.冲突体现了话语权的重构诉求,应积极有效沟通,赋予受教育者新的话语权

思想政治教育中冲突的发生,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双方有效交流和话语权的缺失,因此,加强主客体双方的交流,实现沟通的多渠道,赋予受教育者新的话语权是有效解决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冲突的重要手段。首先,应该建立平等互动的语言交流,“人生活在世界上,是指人生活在语言中”。[5] 海德格尔认为,语言是存在的家园,其中最有生命力的语言是诗性语言,只有在诗性言说中才能透过有限的存在达致无限的意义世界。另外,要注重精神上的平等与沟通。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是具有积极性和主动性的主体,教育者不能将受教育者视为一种简单的对象物,一味地发号施令,忽视对方的独立生命的存在价值及意义,要真诚地与学生沟通,以自己真切的、完整的人格来面对对方,强调交往双方共同的在场性,以真诚的心态来融入对方个体的“场域”。

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冲突作为一种广泛存在的现象,对教育的正常进行影响甚重,充分认识其正向功能,是正确处理冲突的关键,有助于面对冲突做出合理的判断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彰显冲突的正向功能和价值,对于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功能,彰显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价值具有重要意义。

【注:本文系湖州师范学院2013年校级科研项目“社会学视域下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冲突研究”(项目编号:2013052)的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邢伟荣,湖州师范学院医学院,浙江 湖州,313000;任顺元,杭州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浙江 杭州,310036)

参考文献:

[1][美]刘易斯・科塞.社会冲突的功能[M].孙立平,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89.

[2][美]丹尼斯・朗.权力论[M].陆震纶,郑明哲,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

[3]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教育――财富蕴藏其中[M].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总部中文科,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思想政治教育体会范文第4篇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3)01-0086-02

主席曾经指出:“青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一个有远见的民族,总是把关注的目光投向青年;一个有远见的政党,总是把青年看作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前进的重要力量”。大学生是现代社会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高素质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而现在高校培养出来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骨干力量,直接关系到未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能否实现,关系到未来中国的发展。基于此高校应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内容,认识到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并探索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举措,是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和谐社会建设的重大举措,也深刻阐明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内容和前进方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精神动力,也是新时期先进文化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和根本。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在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新概念的同时,还明确提出了其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即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一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为我们深入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提供了依据。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以为指导的,即以科学理性为指导的价值体系,党的十七大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是我们的立党立国之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中心内容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解决的是当代中国发展的旗帜和道路问题,是贯穿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始终的主线和中心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精神支柱,是维系全民族的思想纽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价值标准是社会主义荣辱观,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着力点,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要功能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社会思潮具有强大的引领功能。其理论本身具有先进性,能够对其他社会思潮进行有效的引领;同时又具有强烈的实践性,在社会实践中具有可操作性;其具有的包容性特征,促使其对其他社会思潮的引领是在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的基础上进行的,这有利于消除其他社会思潮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排斥心理,赢得社会尊重。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广大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活动具有导向功能。其为广大人民群众指明了所应遵循的价值取向,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这就决定了他们的价值目标也是一致的;同时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了所应遵循的价值标准;又提出了在这个过程中所应采取的途径和方法,使人们在实践过程中有章可循、有法可取。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在全社会形成最大共识的凝聚功能。其能够在最大范围内形成价值认同,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精神动力。以凝聚人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代表了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心愿,能够在全社会形成共鸣;其能够让绝大多数中国人以民族精神为纽带共同团结起来,在时代精神的指引下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意义

(一)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的客观要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强大的思想武器。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坚持用其武装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是发展社会主义事业的必然要求,因为思想是一切行动的指南针。这一体系有利于引导大学生更好地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同时也为培养全面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供了理论依据。

(二)改革传统教育理念的迫切需要

一直以来,我国实行的教育模式都没有发生改变,或许形式上有变化,但其根本并没有改变,都是注重智力发展而轻视德育教育,注重智商而忽视情商,这种教育理念继续下去,对于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发展显得十分岌岌可危。尤其在经济和文化全球化发展迅猛的今天,各种社会思潮涌动,这对于思想尚不成熟,德育基础薄弱的大学生来说,很容易将原有的价值观瓦解,这样不利于未来祖国栋梁的发展,所以改变这一传统教育格局的任务迫在眉睫。

(三)指导学生正视外来文化的必然需要

在全球化迅猛发展的今天,文化发展是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在中西方文化猛烈碰撞的时代,西方一些国家往往为了一己之利,强行渗透和推行其文化,进而达到他们争夺全球霸主地位的目的。对于思想尚不成熟,意志力不坚定的当代大学生来说,接受能力强使他们很容易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他们无法分辨出正确性,有些大学生就陷入了思想的误区,盲目地认为一切外来文化都是优秀的,所以就无选择性的盲目接受。

当前,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但是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先进文化与落后文化同时并存,主流意识形态和非主流意识形态相互交织,这对于当代大学生的发展有不利的一方面。如有的人失去了人生的目标和方向,出现了“价值真空”状态;有的人面对价值观多样并存,感到无所适从,出现“价值茫然”状态等等。他们的一些观念和思想,直接会影响到其行为,实践证明,作为关系到未来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当代大学生,必须加强其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用社会主流思想作为指导,引导当代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行深入细致的学习,增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

(一)注重思想理论教学,为加强教育夯实基础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指导下,要从内容、方法等方面加大创新力度,理论联系实际,把系统教学与课堂教学和实践教育结合起来,注重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作用。通过探讨问题教学法、互动教学法、个案讨论法等方法,使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由认知走向认同、由内化信仰走向外显践行,运用多媒体、网络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使课堂教学变得生动、形象、直观,使大学生自觉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

(二)提高社会实践效用,为加强教育打造平台

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对于大学生了解社会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对中华民族的历史和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高度提炼和概括,本身非常抽象,这就要求高校教育者在实施教育过程中,把抽象的理论教育和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联系在一起,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来增强教育的效果,为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提供广阔的空间,打造更好的平台。

(三)丰富校园文化建设,为加强教育创造氛围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的校园文化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这种作用是无形的,因为校园文化对大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营造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对于大学生更好地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熏陶,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校园文化活动是学生直接参与并且能够生动体验的,如果把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作为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有效载体,那么大学生在良好的氛围中,就可以潜移默化地接受教育。

作为祖国的未来和民族希望的当代大学生,对他们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效果将直接决定着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成败。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然要激浊扬清,旗帜鲜明地批判多样社会思潮中的消极乃至有害因素。我们可以肯定的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张耀灿,陈万柏.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田霞.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德育研究,2010.

[3]周玉清,王少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文化建设论纲[M].人民出版社,2011.

思想政治教育体会范文第5篇

【关键词】思想教育;价值取向;心得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思想是根基,理想是嫩绿的芽胚,在这上面生长出人类的思想、活动、行为、热情、激情的大树。”我们的教育事业不仅要教会学生知识,同时最重要也是最本质的一点在于――向社会输送出思想健康、道德合格的人。

作为一名长期战斗在边远少数民族地区教育岗位上的中学教师,在十多年的教育生涯和班主任工作中,我深切地感觉到,帮助正处于成长期的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以及价值取向,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对于他们以后人生道路的圆满和求学道路的圆满,无疑都具有极大的必要性。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青少年是未来社会的主人翁,他们将来会走上工作岗位为他人服务,也可能只是一名普通公民。然而无论将来如何,有一样亘古不变也是我们始终贯彻的,便是需教其先成人,而后方谈教其成才。假如我们只是将工作重点放在教学成绩上而放弃了对于学生在成长期人生观、价值观未定时的思想活动的关怀,那么我们精心培育的希冀它成为参天大树的人,不仅不能利用他的枝叶为社会造福利为他人带来荫凉,反而很有可能他的这片荫凉会给社会带来阴影――抹之不去的阴影,这无疑和我们的教育目的背道而驰。

张载曾经替历代读书人说出了一番经天纬地的抱负――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继往圣之绝学,开万世之太平,今天的学生们虽说不上这些远大的抱负,但是也绝不应该是一群只知道考试的机器,或只知道将青春的热度挥洒在虚无暴躁中的浪费者,前者缺失创造力和抗挫能力,后者缺失对自己对他人的责任心,没有思想,没有强大而丰富的精神土壤,他们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会迷失、会彷徨,甚至会走上不归之路。对这些鲜活的生命而言,这将是一笔无法计量的损失和无法抚平的伤痛,我的学生中不乏这样的例子,有一部分学生从小在师长的手掌中长大,他们顺从,学习好,但是除了学习他们缺乏了年轻人该有的朝气和创造力,也丢失了对他人对社会基本的人文关怀,接受不了挫折和人生必须的磨砺,变得冷漠、自私、懦弱,这是我们教育成绩的成功却是我们育人成绩的失败。另一类学生创造力十足,却是将其用在如何破坏上面,挥霍青春,不注意言行举止和纪律,变得桀骜不驯,狂妄暴躁,这又是我们教育成绩和育人成绩的双重失败。大部分人更是做了“桃花源中人”,“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知道八卦新闻,却无心学习,连老子孔子这些民族思想的泰斗是哪国人都不知道,其精神空虚度令人吃惊。

为什么会出现上述这些情况呢?这在于他们没有找到自己人生的目标方向,没有一个健康的积极的强大的内在驱动力,或者在青春的这片麦田里感到空虚、焦虑、虚弱,或者在这片麦田里挥霍着自己旺盛的精力,或者变成一具具枯木失去了蓬勃的生机。而我们呢?我们这些园丁该是什么样的呢? 我们是他们的麦田守望者,温柔的悄悄的守护者,为他们立心、为他们立志、为他们立向,让他们静对春风感形化,在这如丝的暖风中,包含着我们的鞭策和鼓励,最终春风化雨潜入心田,终将滋养出一朵朵灿烂的青春之花。

那如何做好这春风化雨的播送者呢?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过多的口头说教只会让青春期的孩子们反感,首先我们为人师者就该有“人师”的模范作用,言传身教,以积极人生态度和价值取向为基础,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把师德规范浸润到我们的言行中,这些又将是学生们学习、思考、模仿的良好教材,身不正,不言教,此之谓也!

其次言传也不可不做。毕竟语言是教育的载体,只是这个言传不应该是高高在上的照本宣科式的说教,或者是有口无心的应付了事,我们不要俯视他们,也不应该仰视他们,而应该以一个平等的眼光,以一个平等的姿态,以一个朋友的身份和他们去探讨人生的方向,这样的方法也许会使他们自己学会去积淀自己的内心,氤氲出人生的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