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发展城市夜间经济

发展城市夜间经济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发展城市夜间经济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发展城市夜间经济

发展城市夜间经济范文第1篇

为加快实施“工业强县”战略,推动全县工业经济跨越式发展,现就实施骨干企业提升、中小企业成长、创业型企业孵化“三大工程”提出如下意见:

一、实施“三大工程”的指导思想

坚持引进增量与盘活存量并重、大中小企业并重、优化环境与政策扶持并重原则,以抓大扶小育新为抓手,以增加数量、扩大规模、提升档次、壮大实力为目标,着力实施骨干企业提升、中小企业成长、创业型企业孵化工程,促进工业产业结构、企业结构、产品结构优化和升级,推动全县工业经济“裂变式”、跨越式发展。

二、实施“三大工程”的奋斗目标

(一)组织实施10家骨干企业提升工程。在现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选择中盐宏博、富思特、蓝天盐化、大展钢铁、中一科技、优尼科光电、九牧金属、益嘉地板、美林制药、东禾光电等10家重点企业,通过技改扩能和兼并、收购、联合等方式,实施集群发展和品牌带动战略,形成一批对全县经济发展起基础作用、具有自主品牌和核心竞争力的大公司和大集团,成为工业强县的引擎和旗帜。到2015年,力争10家骨干企业实现年主营业务收入100亿元,占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的30%以上。

(二)组织实施100家中小企业成长工程。在支柱产业、重点产业集群中选择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广、经济效益好、成长性强的云天包装、龙云蛋白、亚川齿轮、赛福机械、京兰水泥、久顺实业、芬怡内衣、粤丰制衣、腾胜光电、广华化工等100家中小企业进行重点培育,通过加快建立健全中小企业社会服务体系,推动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的路子,形成大中小企业协调配套的产业发展格局,成为大型企业的“预备队”、产业集群的“领头羊”。到2015年,100家中小企业年主营业务收入全部过亿元,年上交税金均超过100万元,全县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以上工业企业净增150家,达到300多家。

(三)组织实施1000家创业型企业孵化工程。以推进全民创业和就业再就业为主线,以培育创业主体为目标,加强创业孵化基地建设,推动崇尚创业的社会风气,加快形成创业场所、政策扶持、创业指导、综合服务“四位一体”的创业工作机制,形成创业带动就业的良性机制,促进新企业的生成和发展。,通过“创业型企业孵化工程”生成企业1000户。

三、实施“三大工程”的组织领导

成立县实施“三大工程”领导小组,由县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县政府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县发展和改革局、县经济和信息化局、县科技局、县统计局、县招商局、县财政局、县工商局、县质监局、县监察局、县建设局、县环保局、县房产局、县国土局、县国税局、县地税局、县人行、县供电公司等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经济和信息化局,具体承担日常联络协调工作,负责制定“三大工程”工作分项方案。

四、实施“三大工程”的工作举措

(一)加强开发区建设,增强造血功能。

一是加大资金投入。通过加大政府投入,强化经济开发区和乡镇工业小区基础设施建设,更好地搭建发展平台,提升承接能力。

二是创新体制机制。通过建立科学的经济增长机制,加快转变开发区和工业园区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经济转型升级;通过健全科技创新体制,建设创新型开发区和工业园区;通过建立科学决策机制和领导机制,提高开发区和工业园区科学决策能力、执行能力、驾驭能力和应对能力。

三是开展定向招商。结合开发区、各工业园区实际,找准位置,突出特色,重点围绕现有支柱产业、骨干企业,开展定向招商,不断延伸、加粗产业链条,切实把重点产业做大,把重点企业做强。

(二)加强项目建设,培植发展后劲。

一是推动项目建设。以每年新建、续建重点项目为抓手,加强督办,搞好服务,确保固定资产投资额超千万元的重点工业项目顺利建设,尽快投产。

二是狠擂招商引资。围绕重点产业、重点行业、重点企业三年倍增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招商引资,不断延伸、加粗产业链条,促进重点骨干企业做大做强。

三是强化部门责任。继续推行和完善项目建设“五个一”制度、领导包保制度和目标考核奖励制度,进一步明确任务,强化责任,对有功之臣给予重奖,对完不成任务的通报批评。

(三)实施成长工程,培育市场主体。

一是培育市场主体。每年选择100家幼小企业(乡镇企业80家,县直企业20家)进行跟踪培养、跟踪督导、跟踪服务,确保每年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5家以上。与此同时,把成长工程提升到与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同等重要、同等重视、同样关键的高度,比照省政府的做法,每年安排专项资金对相关企业、部门和乡镇进行表彰和奖励。

二是扶持市场主体。充分发挥县政府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的导向作用和“四两拨千斤”的功效,最大限度地调动中小企业抓发展、谋发展、求发展的积极性,并随着财政实力的增强,逐年增加资金额度,扩大扶持对象,增添支持项目,每年选择20家成长性好的中小企业以及重点出口创汇企业进行扶持。

三是发展市场主体。支持有发展潜力的中小企业搞技改、创品牌、拓市场、强素质、壮块头,力争到2015年,中小企业年上交税金过千万元的突破10家,过500万元的突破20家,过百万元的突破100家。

(四)培育产业集群,壮大经济实力。

一是扩大产业聚集规模。以孝感市重点产业倍增计划为契机,通过园区聚集、项目带动、政策扶持等手段,力争到2015年,盐及盐化工、新材料、食品加工、机电制造、纺织服装等支柱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分别达到50亿元、100亿元、60亿元、40亿元和30亿元,至少2个支柱产业跨入省政府重点培植的产业集群行列。

二是培育壮大龙头企业。成立由县领导牵头的工作专班,及时协调和妥善处理企业生产经营中遇到的重大困难与问题;组建由县领导挂帅的招商专班,围绕延伸产业链条,做精做深主导产品,引资金、上项目、招人才;制定并出台奖励办法,在融资担保、税收奖励、科技创新、人才引进等方面给予重点倾斜和扶持,促进龙头企业加快发展。力争到2015年,主营业务收入过50亿元的企业达到2家,过10亿元的企业达到5家,过亿元的企业达到50家,至少1家企业成功上市。

三是配套发展中小企业。把扶持龙头企业与发展中小企业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区位优势、特色资源优势和劳动力优势,大力发展中小企业,使之成为产业集群发展的基础,力争每年新增与龙头企业协作配套的中小企业20多家,到2015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数达到300家以上。

(五)深化企业改革,提升综合素质。

一是推进产权制度改革。按照“产权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要求,通过整体出售、分体剥离、破产拍卖等形式,积极稳妥推进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

二是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帮助已完成改制任务的企业按照《公司法》的要求,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健全和规范法人治理结构,逐步改变部分企业家族式、粗放型的经营管理模式,使企业管理更加合理、科学和规范。

三是提升职工业务素质。劳动部门每年要有针对性地开展职工岗位技能和业务知识培训,丰富职工专业知识,增强职工业务技能。

(六)推进科技创新,增强竞争能力。

一是加快推进技术创新。鼓励企业与高校院所共建研发中心,不断提高产学研合作的深度和广度,努力在关键领域掌握一批核心技术,形成一批自主知识产权。

二是加快建立创新体系。尽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和科技成果转化能力。

三是加快培植精品名牌。设立品牌建设专项奖励资金,支持有实力、有条件的企业培植产品品牌、企业品牌、产业品牌和区域品牌;与企业、媒体联手,加强品牌对外的宣传和推介,扩大产品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力争到2015年,中国驰名商标达到2个以上,湖北省品牌、湖北省著名商标均达到15个以上。

七)强化服务手段,优化发展环境。

一是增强服务意识。把全县上下的思想统一到“工业兴、百业兴,工业强、经济强”上来,统一到企业为先、企业家老大上来,统一到环境也是生产力上来,不断增强大局观念和服务意识。

发展城市夜间经济范文第2篇

关键词:新型主体经营;结构调整;问题;对策

1 畜牧业新型经营主体发展的基本现状

畜牧业新型经营主体是现代畜牧业发展的主导力量,加快培育畜牧业经营主体是发展现代畜牧业的重要抓手。近年来,诸城市注重培育新型畜牧业经营主体,畜牧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养殖专业大户等为代表的新型畜牧业经营主体呈现快速发展态势。据本次调研初步统计,全市共有各类新型畜牧业经营主体6641个,其中农民专业合作社271个、潍坊市级以上畜牧业龙头企业48个、畜牧业专业大户6322个。在各类新型畜牧业经营主体的有力地推动下,全市畜牧业经济正不断向市场化、品牌化、国际化方向发展,经营效益进一步提升,带动农民增收能力继续增强。2012年全市畜牧业产值71.4亿元,同比增长9%,占农业总产值的63.9%;全市人均牧业纯收入1394元,占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的10.9%。

1.1 畜牧业产业结构调整提升加速 通过集中配置和生产经营上的联合,实行统一生产、加工和销售,引导农户集中到一个基地和产业,在一定区域内形成了相对集中的布局和规模生产,加速了畜牧业产业的结构调整,有力地促进畜牧业产业化发展的快速突破。

1.2 社会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 专业合作社根据市场信息,引导农民有组织的进入市场,使一家一户的小生产与大市场有效对接,形成了产、供、销一条龙的社会服务体系,提高了农民的组织化程度。龙头企业发挥技术、市场、品牌优势,改善畜牧业生产环节的基础设施和技术工艺,提升养殖户的从业水平和技术水平。

1.3 农民收入水平继续提升 新型畜牧业生产主体通过把农民组织起来参与市场竞争,有效降低了生产资料的投资成本,通过提供平台,引导和帮助农民有效规避风险,实现了劳动力、土地、资金和技术等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达到了提质提价增收、降风险减成本增收、增值返利增收的目的。

2 畜牧业规模经营发展情况

畜牧业集约化、标准化、规模化生产步伐加快,据初步统计,全市规模以上畜禽养殖场6300余个,建设畜禽养殖园区125个,全市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比重85%以上。自2008年国家实行规模化畜禽养殖项目登记备案制度以来,截至2012年底已经登记备案的规模化畜禽养殖项目30000余亩,其中百亩以上的备案项目占地面积22000余亩,约占适度规模养殖项目的73%。

3 畜牧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

全市畜牧专业合作社发展规模逐步壮大。截止目前,全市共有畜牧专业合作社271个,其种动物类95个,生猪类122个,蛋鸡类15个,肉牛类12个,其它畜禽类8个,合作社成员总数2万多人,合作社数量、入社会员人数都较2011年有了较大增长。合作社辐射带动作用明显。合作社的发展壮大不仅推动了一村一品发展,还进一步优化了农业结构、促进了产业健康发展。通过合作社注册特色农产品商标4个,无公害畜产品1个,惠及畜禽养殖户3万多户,占全市总养殖户数的70%以上。促农增收效果显著。合作社充分发挥辐射带动作用,拓展服务领域,提升产品质量,实现了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双赢。合作社成员人均纯收入较当地农民人均纯收入高200―400元。

4 畜牧业产业化经济发展情况

畜牧业产业化发展水平深入推进。目前,全市畜产品屠宰加工企业38家,年加工畜禽产品27万吨,实现产值35亿元;兽药GMP生产厂家3处,年产值2.4亿元;全市饲料生产企业60家,固定资产6亿元,工业饲料产量183万吨,销售收入37亿元;全市肉蛋奶总产量41.9万吨,同比增长2.3%。畜牧业品牌发展快。目前全市无公害畜产品认证31个;潍坊市级以上畜禽标准化示范场25个,其中国家级5处,省级7处,潍坊市级13处。畜牧龙头企业队伍逐渐壮大,目前我市发展畜牧龙头企业41家,其中国家级3家,省级3家,潍坊市级35家。在推进畜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龙头企业作用突出,示范带动效果明显。得利斯公司依托自身销售、品牌优势,发起成立了得利斯合作社,按照互惠共赢的原则,引导300余户养殖场(户)入社,年购销生猪10万多头,产值1.2亿元。

5 畜牧业新型经营主体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5.1 土地资金制约 大多数新型畜牧业新型经营主体在生产要素获得方面仍然面临着较强的约束,主要集中在资金和土地等方面。土地因素,实现适度规模化生产经营需要土地作为支撑,由于受到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土地资源稀缺、土地流转不畅等因素制约,畜牧业规模化生产经营依然面临无地可转的困境。同时,受生产规模的制约,绝大多数的新型畜牧业经营主体在融资筹资方面都存在授信担保困难、申请手续繁复、隐易费用高等诸如此类的问题,发展前景受到很大制约。

5.2 农技服务体系滞后 在培育畜牧业新型经营主体和畜牧业新型经营体系过程中,大多数生产主体经营者年龄都在50岁以上,一旦他们从农业产业中退出,是否有数量充足的后继人才,情况并不乐观。同时,现在基层专业技术服务人员面临老龄化,受人事、编制、职业特点等因素制约,注入畜牧业专业技术队伍年轻力量较弱,面临青黄断档局面。这些服务体系的相对滞后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新型畜牧业经营主体的快速发展。

5.3 政策支持存在偏差 近些年来,国家和各级政府加大了对畜牧业的支持力度,对稳定畜牧业发展和新型畜牧业经营主体的成长起到了积极作用,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政策落实效率不高,政策实施成本较高,实施时间缺乏时效性。

6 培育新型经营主体需要采取的措施

6.1 加快生产要素支撑 要合理规划畜牧业新型经营主体用地,对适度规模养殖、合作社深加工等与畜牧产业紧密相关的用地采取灵活政策,予以优先支持。在金融政策方面,要积极引导农村金融资金互助社发展,鼓励支持各类民营金融机构在农村基层建立农业信贷网点。建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抵押、担保、信用体系。完善小额信贷产品,建立灵活高效的农业融资保障体系,缓解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难的问题。在财税政策方面,要积极加大对龙头企业的减税和出口退税等税收优惠政策,对合作社要积极加快示范社创建,加大资金奖励。

发展城市夜间经济范文第3篇

摘 要 以“十二五”规划蓝色经济区建设为背景,在新的发展形势下对省内体育产业发展整体战略进行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深度分析在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进程中省内体育产业发展所面临的诸多问题,提出了山东省体育产业未来发展的大致方向,进一步探求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战略目标。

关键词 蓝色经济区建设 体育产业 发展趋势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是“十二五”开局之年第一个获批的国家发展战略,也是我国第一个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区域发展战略。此时,作为第三产业的体育产业如何把握时机,选择正确的发展路线,赢得更多的发展空间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通过调查研究,在对当前省内体育产业发展环境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半岛经济区建设的政策性要求,对省内体育产业面临的问题、发展思路进行诠释,从而为体育产业良性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在区域战略发展大环境中把握发展契机,赢得国家支持,在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进程中起到带头引领作用,以迎合国家中长期发展战略。

一、省内体育产业发展的格局与现状

(一)省内体育产业发展的空间环境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深入,产业结构调整进一步深化,中国经济正在实现新的跨越,2011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471564亿元,比上年增长9.2%。其中,第三产业增加值203260亿元,增长8.9%。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3.1%。固定资产投资方面,本年度我国第三产业投资额达162877亿元,比去年增长21.1%[1]。

同时,根据山东省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二个规划纲要统计显示:“2010年山东省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9416.2亿元,“十一五”期间年均增长13.1%,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突破6000美元。早在1985年国务院批转了《关于建立第三产业的统计公报》,将体育产业正式列为第三产业[2]。随着第三产业在省内经济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正处在初步发展阶段的体育产业市场发展空间巨大;同时,我省倡导经济实现快速增长的同时,加强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升级,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体育产业属于低耗能的新型产业体系,如何利用好、发展好,为省内经济社会进步谱写新的篇章在新的历史时期显得尤为重要。

(二)省内体育产业的格局分配

体育竞赛表演业、体育用品业占据市场主导地位,我国的体育竞赛市场发展迅速取决于举国体制下政府对体育事业的大力扶持,为实现我国体育水平的更好、更快发展,举全国之力大力发展体育运动,在各省市设立体育运动队,选拔优秀体育运动人才。同时,对于观赏性较高的足球、篮球、排球等球类运动成立规范的俱乐部,为适应社会发展需求,逐渐走向自负盈亏、独立运营的模式。大型体育赛事的争取与筹备也是地方政府体育部门工作的重心,2008年青岛奥帆赛、2009年十一届全国运动会,2010年场地汽车越野赛(博山站),2011年第三届亚洲沙滩运动会(海阳)等一系列国际性体育赛事的成功举办,标志着山东省承办体育竞赛的水平不断提高,组织运营能力进一步加强,体育竞赛表演业一枝独秀领跑体育市场。体育竞赛业的成功为体育用品市场提供了更好的发展空间,两者相互作用形成良性互动,省内大型体育运动品牌取得体育赛事赞助权,同时通过媒体效应为自身发展赢得更多的客户群体。

国际体育经济司相关负责人表示我国体育彩票自1994年上市以来到2005年11年间,共筹集体彩公益金406亿,其中173亿上缴中央财政,剩余部分留归地方支配。山东省体彩全省共建立18多体彩分中心,2010年省内体彩销量53.81亿元,体育彩票已经成为社会事业发展的“助推器”,体育彩票销售额的50%用于奖金返还,剩余50%中的15%为发行费用,另外35%为体彩公益金。用于实施全民健身计划以及其它社会公益事业。

健身娱乐业在体育产业体系中处于关键地位,它为社会所带来的是非实物形式的服务产品,现今经济社会对产业结构提出更高的要求,体育服务行业作为朝阳产业,如何发展好、利用好健身娱乐市场对体育产业的长久、可持续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山东省体育健身娱乐业起步于20世纪60年代,在此之前体育作为公益性事业服务于社会大众。改革开放以后,体育作为一种产业在满足公益需求的同时,追求企业自负盈亏的发展模式,最初是以简单的、零星不固定的健身场地为主要场所;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在满足物质需求的同时越来越多的追求生活质量的提高,高水平、高档次的健身娱乐场所应运而生。直到今天,我们随处可以看到及休闲、娱乐、健身为一体的大型体育休闲会所。体育健身娱乐业发展潜力巨大,在未来经济社会中它对经济的贡献作用是无可替代的,对人们高质量的生活追求也是必不可少的。

二、省内海洋产业体系一体化建设中,体育产业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蓝色经济区,是指依托海洋资源,以劳动地域分工为基础形成的、以海洋产业为主要支撑的地理区域,它是涵盖了自然生态、社会经济、科技文化诸多因素的复合功能区[3]。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为体育产业的良性发展提出了准确定位:“要以打造现代产业集聚为主要目标,建设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体育产业核心区、国家体育产业改造变革的先行区和全国体育产业生态建设的示范区”。但依目前形势看,省内体育产业仍旧面临诸多问题有待解决。

(一)传统、劣势体育产业仍占据市场主体地位

按照产业市场发展规律,在体育产业整体体系中,应该重点发展的是体育健身服务业,健身服务市场是最具发展潜力的产业项目。同时,对于调整经济结构,促进经济增长都起到一定的作用。但目前,山东省内产业体系以竞赛表演业、和体育用品业为主,产品质量仍旧落后,品牌经营意识不够,产业发展战略思路不明,众多低端运动服饰、劣质体育器材充斥体育用品市场,短时间的有效利用率必然造成资源的过度浪费,以及丧失人们对产品的信心。

(二)缺乏统一、有序的管理

在产业体系发展的初级阶段,产业内部不能形成有效的自律环境,为追求利益最大化,企业内部各自为张、相互抨击,导致市场竞争混乱,从而在国际化竞争中不能获得相应的市场份额。其次,体育产业涉及面广、从业人员整体情况不一,社会基层民间体育自制组织不完善;市场化的高度运行需要体系内部能够健全自身管理,营造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现代产业体系的发展,需要一个全新的国家与社会的互动模式,需要一个善于调动、开发和利用各种社会体育资源及其能动性的社会管理新体制。这一新体制的核心在于,政府与社会之间能够形成共生共长、相辅相成的良性互动关系[4] 。

三、省内体育产业战略发展的整体思路

(一)理清主次,突出重点,整体推进

首先,体育产业体系的完善需要遵循体系内部发展规律,根据现行市场可行性条件,对于优势项目着重培养,明确产业发展的优先领域,对于劣势产业进行转型升级;突出培养具有长期发展前景的产业体系,对于高耗能、低产出,容易造成市场混乱的体育用品加工业及时进行整治,注重产业发展的品牌路线,营造名牌效应,以质量带动效益,以高新技术优势引领企业未来。

其次,充分发挥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的辐射效应,借助现代海洋产业体系的发展,探索启动共享型的产业体系建设,努力增强产业内部自身经济实力,提升产业品牌形象,使体育产业能够在区域经济建设中起到引领带头作用。

(二)统筹规划,上层决策

山东省体育产业的良性发展,需要对现行体育产业管理体制进行改革,政府职能部门应当建立统筹机制,对体育产业发展脉络进行深入研究,协调各产业体系内部关系,建立整套的产业运行机制。体育产业的良性健康发展需要统筹产业体系内部各子系统之间的关系;统筹体育产业和体育事业之间的关系;统筹体育产业与第一、二产业的发展顺序。

同时,借助发达国家体育产业发展经验,我国未来经济社会发展,体育产业应占据市场主导地位为国家社会发展创造巨大的经济价值。据统计,目前世界每年体育产业总产值达到4000亿美元以上,并且以每年20%的速度增长[5]。作为国家体育产业主管部门应该在新时期重视体育产业发展重要意义,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鼓励体育产业优先发展。根据省内人文、地理、科技优势突出产业发展优势领域,因势利导、积极协调产业内部发展关系。

(三)依托国家政策优势,打造山东半岛体育产业集聚群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为省内体育产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作为“十二五”期间国家级战略发展规划,主体区范围包括山东全部海域和青岛、东营、烟台、潍坊、威海、日照6市及滨州市的无棣、沾化2个沿海县所属陆域。规划将山东省区域发展作为国家经济改革的先行区,到2015年将山东省建成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升,海陆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对外开放经济格局进一步扩大,建立和完善现代产业体系。

如此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为省内体育产业的快速发展提供更大的空间。各企业自身应该争取一切有利时机,做大做强、强化自身体系建设,目前省内体育用品制造业产品质量较差,市场竞争力不强,企业内部应该进行有效的合作,探索新的资源、技术共享机制,采取产业集聚的模式来提升企业形象。作为体育产业体系内的其它领域,在品牌竞争力相对落后的形势下,以产业集聚的模式来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提高企业整体竞争力,促进企业由中心到周边的辐射,无疑是目前产业发展走向成功的一条捷径。

参考文献:

[1] 新华社.中华人民共和国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R].北京:新华社.2012.2.22.

[2] 姜丽等.新时期做大做强山东体育产业的对策研究[J].东岳论丛.2009.30(10):163-165.

[3]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Z].财经网.2011.01.07.

发展城市夜间经济范文第4篇

内容摘要:21世纪,全球城市化与城市全球化带来的城市竞争,既包括经济和科技的竞争,也包括环境与文化的较量。夜景照明作为城市经营的重要手段,不仅是城市形象塑造的重要内容,更是成为城市经济发展的助推器。因此,深入研究在确保夜景照明为城市营造美丽舒适的夜间环境的基础上,如何从区域经济发展的高度,从经营城市的角度探索以夜景照明经营城市,实现城市经济快速发展的策略,无疑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夜景照明 经济发展 着力点

引言

城市夜景照明(Urban Nightscape Lighting,俗称城市亮化工程、光彩工程或光亮工程等),就是用灯光重塑城市的夜间形象,为人们夜生活提供一个良好的光照环境(肖辉乾,2002)。它既是利用灯光塑造城市夜间形象的一种照明技术,也是展示城市发现和体现城市个性的艺术,包括建筑立面的泛光照明和轮廓照明、道路照明(包括路灯、步道灯和桥梁照明等)、人造景观照明、市政设施照明、广告和牌匾照明、商业照明(包括商业橱窗、店、堂、亭门前灯饰等)、广场照明、绿化照明、喷泉和城市雕塑照明等。夜景照明作为城市经营的重要手段,不仅是城市形象塑造的重要内容,更是成为城市经济发展的助推器。因此,深入研究在确保夜景照明为城市营造美丽舒适的夜间环境的基础上,如何从城市经济发展的高度,从经营城市的角度探索以夜景照明经营城市,实现城市经济快速发展的策略,无疑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以河南省开封市为研究对象,对如何打造夜景经济,实现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进行了研究。

城市夜景照明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城市夜景照明在古代主要用于衬托节假日和商业的喜庆气氛。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夜景照明对于点缀美化城市,提高城市的知名度,优化市民的居住环境、出行环境,改善投资环境,确保城市夜间交通安全和社会治安,促进旅游、交通运输等行业的发展乃至促进整个城市的经济发展均起着积极的作用。

(一)优化投资环境,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优美完善的城市夜景照明不仅可以使城市“亮起来”,使得城市更加美观,增加城市的魅力,更为重要的是可以改善城市面貌、优化投资环境、提升城市竞争力,从而活跃和繁荣城市经济文化活动,为城市经济发展注入活力,带动商业、旅游业、服务业、文化、餐饮、广告及相关产业的发展,并对城市周边地区经济的发展起到带动和辐射作用,使商家增强投资、经商、办企业的信心,加快城市建设发展的步伐,使绚烂的灯光、优美的景观、缥缈的情调转变成实际的经济与社会效益。在有代表性、密集、综合效益高的城市区域,对其夜间照明加以整合与重塑,可以以此为基点带动周边地产、旅游、相关产业发展。例如:北京的王府井、上海的外滩、天津的劝业场、重庆的解放碑、南京的夫子庙等已成为人们夜间旅游、休闲、购物的不二选择。可见,依托夜间景观建设促进城市经济发展,对城市经济繁荣具有特殊的意义。

(二)塑造特色景观,催生夜景经济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的收入不断增长,对旅游的需求也随之不断提高,这就给那些拥有旅游资源的城市发展带来了美好契机。科学艺术的夜景照明能够结合城市特有的历史和自然景观,赋予城市鲜明的个性和优美的夜间形象,提供多角度的观赏点,增强城市旅游与投资吸引力,从而吸引人流和资金流,促进经济发展。当前,居民工作压力日增,越来越多的人倾向于选择舒缓压力的夜间休闲消费模式。这就为城市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商机,夜间商机已成为城市经济繁荣的重要支撑,夜景经济应运而生。夜景经济就是在夜间发生的居民消费活动,它是白天经济活动的延续,包括餐饮、购物、娱乐、旅游、休闲、健身等消费内容,以其时尚、轻松的特色成为当今都市最时髦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之一。近年来,“夜景经济”异军突起,已成为最重要的消费形式之一。据统计,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城市,夜间消费已经占到全天消费的50%,并还在逐步上升(董琳、韩昆,2007)。可见,由城市夜景照明所催生的夜间消费已成为一种不容忽视的消费模式,拉动了城市的经济发展并映射出城市的文化与活力。

以夜景照明促进古都开封夜景经济发展的可行措施

鉴于夜景经济的巨大活力和夜景照明对夜景经济的推动作用,应以夜间景观经济为出发点,选择有特色的旅游景点、商业区,通过夜景照明塑造特色鲜明的夜间景观格局,增设夜间旅游吸引点,并以此为基点带动周边地产、旅游、休闲娱乐等相关产业发展,形成“一个景区+一个产业群体”的开发格局和“夜间景观+餐饮娱乐+休闲观光”的新型经营模式,以此推动城市夜景经济发展。

(一)挖掘文化底蕴,营造夜间文化、娱乐、购物环境

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给古城开封市留下了极为丰富的文物古迹和风景名胜。开封文物古迹以卓越的造型艺术和久远的建筑历史而名扬中外,具有十分珍贵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目前,全市有文物古迹237处,其中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3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4处,拥有7家国家4A级景区(点)(曹新向,2007)。重要的文物古迹有70多处,如开封城墙、龙亭、大相国寺、铁塔、繁塔、延庆观、岳飞庙、仓颉墓、蔡邕墓、北宋州桥遗址、镇河铁犀、禹王台等。信陵君、蔡邕、赵匡胤、吕蒙正、包拯、岳飞等众多名人也在开封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足迹。

如何挖掘这样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从中汲取具有现代价值的地方,值得深入研究。结合现代照明科技,营造具有古都风韵的夜间文化、娱乐、休闲、购物环境,是开封夜景经济发展的重要方面。繁华的北宋王朝给开封留下了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形成了独具特色魅力的“宋”文化。目前所应做的就是抓住这一关键,深入挖掘北宋文化,使游客到开封后能时刻感受到浓郁的文化气息,仿若置身其中,真正实现“一朝步入画卷,一夜梦回千年”。同时,也应该开发一些参与性较强的具有北宋特色的旅游项目,不能仅仅停留在游客的看和听上,而应想法设法增强其体验性,使游客玩在其中、乐在其中。

具体而言,一是将景区与夜市结合,在景区开展美食节活动,在夜市安放大屏幕,播放汴梁风情,让游客一边品尝风味小吃,一边欣赏宋都文化,使游客沉浸在物质和精神的双重愉悦之中。二是融夜景与文化、购物环境于一体。例如,分别打造以鼓楼广场、马道街、书店街、中山路和宋都御街为中心的商业步行街,使其成为书画珍玩大市场,集中展卖古玩、字画、年画、雕刻、刺绣、古书、古乐器、花鸟虫鱼、土特产品、特色小吃等,使游客在夜间游览的同时品味开封文化,还可以购物消费,促进经济发展。三是开辟表演场所,复兴戏曲、杂技艺术,表演曲艺、杂技、戏曲等,使那些不管喜欢雅文化还是喜欢俗文化的游客和市民都能在这里获得物质和精神上的满足(郝红霞,2005)。四是构建环古城墙休闲游憩带,对现有城墙进行修葺和扩建,对城墙内外进行绿化和景观构设,既可为老百姓茶余饭后提供散步娱乐的好去处,也可为外来游客提供乘坐三轮车或徒步沿城墙游玩的新景点。

(二)有效利用水资源,培育水域夜间休闲娱乐产业

开封水资源丰富,素有“北方水城”之称,具有中原其他城市无可比拟的优势。自古就有“一苏二杭三汴州”之说。历来为人们所称道的“汴京八景”中的“金池夜雨”、“州桥明月”、“大河涛声”、“汴水秋声”、“隋堤烟柳”五处景观均与水有关。时至今日,开封城区内仍有包公湖、杨湖、潘湖、铁塔湖、西北湖、阳光湖等,另外还有黄汴河、惠济河、清水河等,河湖总面积达145平方公里,约占旧城区面积的10%,为北方城市所罕见。城中有水,碧水环城,令人赏心悦目,整个城市更添独特韵味,更具审美效果。因此,利用得天独厚的水资源,挖掘夜间水域休闲娱乐功能,必将有力促进开封夜景经济的发展。

具体来说,一是结合水域景点,打造夜间主题公园。即通过创意性的主题设定来整合原有旅游资源,增加夜游特色景点,如根据灯光特点构建以“清明上河园”水系为核心的“宋”文化夜景区,以“龙亭”为核心的皇家风范夜景区,以“开封府、包公祠”为核心的包公文化夜景区等。二是在夜间主题公园中融入旅游活动,如夜游汴河欣赏大宋夜景,泛舟潘杨湖夜思杨家将,徜徉包公湖畔缅怀包青天等,增加夜间旅游的文化性、娱乐性以及游客的互动参与性。三是在夜间主题公园中安排与景点相关的文化娱乐表演。例如,清明上河园在水心榭进行的“东京梦华”大型娱乐表演就极具特色,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受此启发,也可在包公湖景点内设水中评书亭,讲包公判案;在龙亭潘杨湖湖心岛演绎北宋皇家及杨家将戏剧等。同样,也可以把夜市搬到水上,使游客在游船上、水榭中,一边观赏特色节目,一边享受美味可口的小吃。四是利用水边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可以引进一些时尚的户外娱乐、健身运动(如轮滑、街舞、滑板、独轮车等)来吸引更多的年轻人群和个性人群,从而最大限度地丰富夜间娱乐种类,吸引游客。五是在水域景点中或其附近开设特色鲜明、定位清晰、幽静高雅的文化沙龙、演艺中心、咖啡馆、茶社、餐厅、酒吧等,为不同人群提供不同的娱乐休闲场所,满足不同阶层人群的消费需求。

(三)加强管理与服务,建设夜景经济发展的优良环境

城市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夜景经济的有力支撑,而夜景经济的健康发展则依赖于优良的环境和良好的服务。可以说,夜经济的健康发展离不开良好的发展环境和服务为其保驾护航(刘德林、肖卫东、吉爱平,2004)。目前,开封的夜生活和夜景经济环境存在不少问题,如购物与商业氛围不好,社会治安较差,配套设施不完善,夜间服务质量有待提高等问题,这些问题解决不好,必将对开封的夜景经济发展带来极大的制约。因此,必须下大力气进行综合治理,加强全方位的管理和服务,着力打造夜生活和夜景经济发展的优良环境。

具体来说,一是要“亮化”夜间环境,大力实施“照亮”工程,在全市的重要道路、高层建筑、公园广场、服务网点等广泛推行“照亮”工程,使夜晚的开封更加亮丽多彩。二是美化夜间环境,通过夜景照明设施绚丽的灯光、艺术化的造型、浓郁的历史积淀和深厚的文化氛围,创造优美的夜间环境,从而吸引游客、留住游客。三是完善配套设施,增减停车场、厕所等设施,解决老百姓和游客停车难、如厕难等实际问题;延长公交运营时间,合理增调运营线路,方便老百姓和游客的出行;商业、餐饮、文化、娱乐等企业推广夜间延时服务,逐步形成一个适合24小时消费的经营服务形式。四是规范经营服务,对各种类型的餐饮、娱乐场所实施规范化管理,统一收费、统一服装、统一服务用语、统一卫生标准等,形成文明服务的良好氛围。五是加强夜间治安管理。安全是夜间消费最重要的一个问题,只有让人们夜间出行、工作、消费、生活时有充分的安全感,才能促进夜景经济的发展。因此,公安部门要统筹安排,适当增设报警点,增加执勤警员和巡逻次数,严厉打击各种丑恶现象和刑事犯罪活动,确保游客的人身和财物安全,创造安全舒心的夜间消费娱乐环境。

参考文献

1.肖辉乾.建设有自己特色的城市夜景照明.重庆建筑,2002年创刊号

2.董琳,韩昆.谈“夜经济”与区域经济增长.商业时代,2007(9)

3.曹新向.发展我国城市夜经济的对策与建议.经济问题探索,2007(12)

4.郝红霞.借助文化的翅膀让开封旅游业腾飞.汴梁晚报,2005-10-21(8)

5.刘德林,肖卫东,吉爱平.发展扬州夜间经济的调查与思考.宏观经济观察,2004(4)

6.李政亭.开封复建宋都古城 再现东京梦华.汴梁晚报,2006-02-23(4)

发展城市夜间经济范文第5篇

关键词:夜经济;一般建议;时尚消费

本文为第六届学生科技科研项目,项目名称:石家庄工薪阶层“夜经济”的现状及发现前景的调查研究(项目编号:XY201021)

中图分类号:F127文献标识码:A

发展夜经济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措施,是实现经济稳定、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我们对石家庄市夜经济的起步、发展、存在的问题等方面进行了一定调整,并结合夜经济发达地区的经验,基于石家庄市下一步的发展蓝图,对石家庄市夜经济发展提出一些建议。

一、发展概况

石家庄市的夜经济虽然起步比较晚,但经过将近一年的努力已经取得了较大进展。

(一)历史。石家庄是火车拉来的城市,只有一百来年的历史,就是铁路枢纽,把外地经商、做工、淘金者、平民百姓等集中到此。没有南方的山水、没有沿海的风景、没有大城市的繁华、没有传统的人文底蕴和消费传承。这一切决定了石家庄这个土生土长的中等城市的居民没有夜经济的习惯。即使进入了21世纪,大部分人宁愿晚上在家看电视、上网,也不愿意出门进行夜间消费,这导致石家庄市的夜晚没有一点生机与活力。

(二)起步。从2010年开始,市政府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有关“夜经济”消费的发展条例,鼓励和支持商家在夜间进行活动来吸引消费者。大力打造具有特色的石家庄夜消费。以重点商圈延时、促销为手段,以建设完善购物、酒吧、风味小吃、休闲娱乐特色街区为重点,以发展方便工薪消费者的夜市为必要补充,着力打造特色独具、健康时尚、业态多元的石家庄夜生活,做旺夜经济。

(三)发展。随着石家庄市工薪阶层收入水平的逐步提高,消费者的需求扩大,好多工薪阶层中尤其是年轻人已经不满足于现有的消费状况,需要更多有特色的产品满足夜间的消费。并且其中大多具有消费前瞻性,提出诸多消费需求和夜经济建议,以便更好地加快石家庄市夜经济的发展。

(四)成效。由于许多厂商和广大居民的积极参与,石家庄市夜经济已经初具规模,取得了较大发展成效。通过发展夜经济:一是刺激消费。据不完全统计,河北省人口已有7,000万,储蓄额高达14,000亿元,平均每月人均收入2,300元,夜经济拉动经济增长相比2009年占17%。在税收方面,自2010年10月1日起,政府对经设区市政府认定的夜经济特色街区内娱乐业纳税人按照5%的税率征收营业税,文化、体育业纳税人按照3%的税率征收营业税。二是产生文化效应。重点打造的13条夜消费特色街区、夜市,成为推动全省夜经济发展的示范街区。在城市社区、广场、公园广泛开展音乐、舞蹈、曲艺等群众文化活动,这对于工薪阶层的大部分人的健身活动有很大影响,并加强对街头文化活动的指导提高,着力培育石家庄夜间文化生活独特的风景线。

二、存在的问题

尽管石家庄市的夜经济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相比其他大城市和南方一些夜经济比较发达的城市来说,仍处于起步阶段,仍存在诸多问题。

(一)环境脏乱差。发展夜经济相对投入一定的设施建设,但忽略了环境问题,环境得不到很好的改善,致使白天人行道环境日益恶化,从而容易诱发各种疾病,危害消费者的人身安全。特别是露天烧烤,各种小吃,致使空气污浊、地面油腻、塑料袋造成的白色污染、餐具不洁、地沟油、过期半成品,等等。一系列的安全问题是大多数人要考虑进行夜间消费的首要因素,如果这个问题没有得要很好的改善,石家庄的夜经济很难持续快速稳定地发展。

(二)安全有隐患。发展夜经济的安全问题令人担忧,在大家逛夜市的同时,手机、钱包等被偷是经常的事,夜市发展的同时也给那些不法分子提供机会。尽管每个夜市上都会有巡警在不定期的巡查,但我们仍然需要加强安全保障。在我们走访调查过程中了解到阻止工薪阶层参加夜间消费的原因,在抽样样本中,有27.27%的人群认为人身财产安全得不到保障,22.72%的人群认为自己没有时间和精力,20.45%的比例认为消费价格偏高阻碍了其夜间消费,而认为消费种类少、质量不高的占到18.18%,认为消费场地少的占到9.10%,另外只有2.27%的比例认为城市交通不够发达。所以,安全问题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三)缺乏地方特色。其他城市夜经济都各具地方特色,如北京的“酒吧经济”涵盖了汽车酒吧、足球酒吧、艺术家酒吧;上海“PARTY经济”突出,有面具PARTY、随性PARTY;长沙风行的是“K歌经济”:歌厅数量多、上座率高,凌晨一两点大小K歌场所爆满,马路水泄不通;成都特色是“吃喝经济”:啃兔头、剥龙虾、吃烧烤、摆龙门阵,等等。而石家庄市的夜经济整体规模不大、亮点不明,还是传统的KTV、酒吧等高档的消费场所居多,而大型综合性娱乐购物场所和适合大多工薪阶层休闲娱乐的夜排档、夜市场等消费场所缺乏本市特色。

三、几点建议

(一)建设时尚特色夜经济。抓住工薪阶层的特点,针对他们当中大部分的年轻人,推出有特色的消费场所,贴上时尚的标签,定位在心态年轻者身上。打造针对相对年轻的工薪阶层的“纯粹”购物中心。比如,情侣商场、流行颜色、时尚服装、流行歌曲、台湾水果、韩国料理、巴西烧烤、西班牙歌舞等。这些人有前瞻的时尚消费理念,也有一定的经济实力。所以集购物、餐饮、娱乐于一体,这对石家庄工薪阶层中年轻的消费群体的时尚度有一个大大的提升空间,也是对时尚一族的生活方式的引导和提升,对石家庄市的夜经济起到一个领跑作用。

(二)大力打造文化夜经济。丰富群众夜生活,繁荣省会文化市场。倡导“商旅结合、文旅结合、服务游客”理念,借助全市夜景照明工程,整合社会资源,大力开展夜间旅游活动。组织旅行社开设夜间旅游项目和多条夜景观光线路。结合石家庄市地形气候特点,因地制宜探索符合本地实际的大众化消费方式。发展夜间经济文化产业不仅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内容和产业支撑,也是提高工薪阶层素质和文化水平、满足群众文化需求的必要要求。要充分发挥石家庄市文化优势,为繁荣夜经济提供有力支撑。

(三)建立合理的激励体制。政府要充分调动商家发展夜经济的积极性,有部分商家实力不够,缺乏发展夜经济的动力,这是制约夜经济发展的一大因素。开放夜间市场,要调动企业的积极性,降低其经营成本是关键。所以,石家庄市政府要研制发展夜经济的具体扶植政策,如加大工商、税收优惠力度,有效降低企业夜间经营成本;鼓励、支持商家规范增设亮化设施和霓虹灯广告;具备计量条件的地下商业街店铺外照明按照城市道路照明价格收取;延长营业时间后,晚上调低电价;设立夜经济发展专项基金,对发展夜经济有积极意义的商家给予奖励等。

(四)建立公众消费体系。工薪阶层中有着不同收入层次的消费群体,这需要针对不同人群打造不同特色的消费场所。建立消费者意见箱,听取不同人群的需要,从而打造不同消费层次的活动场所。制定一本市民夜间消费手册,培养其夜间消费意识:比如晚上都有哪儿比较能吸引人的活动?怎么去?干什么?倡导多种夜生活方式,将与人们息息相关的吃、喝、玩、乐购物、交通全部整合出来,培养工薪阶层“夜生活”的意识。

(五)规划大学生夜市。对于西南高校区,这里有将近二十所高校,十几万的学生消费群体,具备一定的人群基础。大学生是一群特殊的消费群体,不像工薪阶层有一定的经济收入,所以他们的消费需要比较低端的产品。这周围有不少小型的夜市,也有二六集贸市场,其规模较大,但由于没人管理,环境比较较恶劣,沿街条件也比较差,所以尚没有形成规模。要发展大学生夜市的现状基础比较客观,而且学生的需求量大,针对他们自身的特点可以发展夜间的消费,这也需要政府相关部门的重视与支持。如:晚上可以开展露天KTV;承办图书展;写歌、写诗;表演话剧、小品;趣味演讲;各类球赛;夜间书法绘画大赛等,设立一些比较有吸引力的奖品来鼓励学生参与。

(作者单位:石家庄经济学院华信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尹世杰.闲暇消费论.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7.

[2]李经龙,张小林,马海波.夜生活与夜经济:一个不容忽视的生产力.生产力研究,2008.1.

[3]发展我国城市夜经济的意义条件与对策.商业研究,20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