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急救相关护理知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分层级管理;基础护理质量;影响
护士分层级管理能有效满足现阶段护理工作的实际管理模式要求,可以让各个层级的护理人员能力得到有效发挥,让各级护理人员的自身价值能得到充分展现,对护理人员的资源配置进行有效优化,让护士的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得到有效激发,特别是在年资不高的护士中,分层级管理的作用更加明显,护士分层级管理可以让患者的合理要求得到充分满足,让护理安全能得到充分保障,最终让患者满意度和基础护理质量得到提高[1]。我院从实施护士分层级管理以来,在提升低年资护士护理理论水平和护理操作质量方面均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科室共有床位60张,护理人员15名,全部为女性,其中护士长1名,护理秘书1名,专业护士3名,普通护士10名;主管护师4名,护师6名,护师5名;年龄20~42岁,平均年龄(37.2±1.5)岁;学历:中专1名,大专3名,本科11名;工龄:1~5年4名,6~10年4名,10~15年3名,15年以上4名。
1.2方法 ①建立层级管理机构:根据层级管理模式将科室护理人员分成两组,由2名临床工作经验丰富和组织能力强的主管护师负责,具体的工作为制定相关的护理人员培训计划、注意事项以及内容等,同时根据层级培训低年资护士。②层级分组:在对岗位进行设置和使用护士时应该要根据能力优先的原则来合理进行,从而形成阶梯式的护理队伍;要根据护理人员的工作经验、个人能力、专业技术水平和学历来分层级上岗。③层级分工:护士长要对科室的护理管理工作全面负责,对护理质量进行有效的监督、协调和检查等。护理组长要在护士长的领导下展开具体的工作,对低年资和中年资护士的工作进行有效的指导,要认真做好相关的护理会诊、查房工作,对护理人员的培训计划进行制定,中年资护士要在护士长和护理组长的领导下开展工作,要负责本人所管患者的护理工作和治疗工作,对低年资护士的工作进行指导,全面评估患者的基本情况,保证各项护理工作标准和规范。
1.3评价指标 对基础护理质量进行评价,同时发放满意度调查表对患者的满意度进行调查。
1.4统计学分析 本次实验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组间数据资料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对比采用x2检验,以P
2结果
见表1,表2。
3讨论
在传统的护理工作模式中,并没有根据护士的职称、资质和能力来进行明确的分工,这样就会对患者护理的整体性和延续性造成比较严重的影响[2]。而实施分层级管理,则可以根据护理岗位来履行不同的工作职责和权限,让护理人员的自身责任更加明确。实施护士分层级管理可以有效落实各项护理措施,护士可以将患者的心理状况、病情以及治疗情况简单的记录在交班记事本中,这样下一班护理人员就能参考,从而为患者提供连续性和全程的护理[3]。
本研究中,全部护理人员经过分层级管理后,均提高了自身的护理知识和科室的护理质量考核指标,同时护士的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也得到了有效提升,护理后的基础护理质量评分显著优于护理前,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吴华颖,陶红梅,郑凯兰.实施护士分层级管理成组护理对护理质量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药,2010,30:259-260.
四川省金堂县第一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四川金堂 610400
[摘要] 目的 探究纤维支气管镜在预防ICU呼吸肌无力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应用效果以及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1年5月—2014年5月诊断的各类呼吸肌无力的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成对比组38例和观察组40例,使用常规治疗方法诊治对比组患者,观察组在对比组基础上,使用纤维支气管镜吸痰,并灌洗。在对两组治疗后,统计并分析两组的肺炎发生率以及血气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 使用纤维支气管镜辅助治疗后发现病人的血气有了明显好转。统计患者呼吸肌肺炎发生率后得出,治疗组为25%,对比组发生率为57.9%,对比组的肺炎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且两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纤维支气管镜的使用能够对ICU呼吸肌无力患者呼吸肌相关肺炎的防治治疗中起到积极有效的辅助作用,同时也能够大幅度降低呼吸肌肺炎发生率。
[
关键词 ] 纤维支气管镜;ICU呼吸肌无力;相关性肺炎
[中图分类号] R56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08(b)-0100-03
Effect of bronchofibroscope in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for 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 in ICU patients combinedwith respiratory muscle weakness
ZHANG Xi
The Department of ICU,First People´s Hospital of Jintang City , Sichuan 6104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stimate effects of bronchofibroscope in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for 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 in ICU patients with respiratory muscle weakness. Methods Select seventy-eight patients diagnosed as respiratory myasthenia gravis by our hospital patients ,randomly divided into treatment and control groups. Treatment group 40 cases, with conventional treatment and early using bronchofibroscope to suction, lavage. The control group, 38 cases with conventional treatment.The incidence of 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 and arterial blood gas analysis were observed and compared i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result of arterial blood gas analysis in treatment group showed significant improvement for half an hour after bronchofibroscope treatment,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change in arterial blood gas analysis. The incidence of 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 in treatment group was 25%, and the incidence of 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 in control group was 57.9%. The incidence of 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 in control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treatment group (P<0.01).Conclusion Bronchofibroscope can play a positive, effective and safe role in the treatment for 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 in ICU patients with respiratory muscle weakness, and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
[Key words] Bronchofibroscope; Respiratory muscle weakness; 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
呼吸机相关肺炎(VAP)是指在使用机械通气的治疗后2 d以及在停止使用机械通气后2 d内出现的肺部的感染性炎症[1]。过去,纤维支气管镜(BFS)主要被运用在呼吸专科领域里,但近年来,随着它在我国进一步的发展和广泛应用,有医师将其引入在对呼吸肌相关肺炎的防治治疗中,发现其可以发挥重要功效。因而,这引起了国内同行业的广泛关注其的应用。基于此,我院选取2011年5月—2014年5月诊断的各类呼吸肌无力的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使用常规治疗和BFS吸痰,并灌洗治疗后,统计并分析所有患者的临床症状情况,先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5月—2014年5月诊断的各类呼吸肌无力的患者(包括重症肌无力危象、高位截瘫、急性重症格林巴利综合征、急性脊髓炎等呼吸肌无力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进行分组,对比组38例其中男22例,女16例(包括重症肌无力者12例,颈部高位截瘫14例,急性重症格林巴利8例,急性脊髓炎4例;观察组40例,其中男性26例,女性14例,重症肌无力者10例,颈部高位截瘫18例,急性重症格林巴利综合症10例,急性脊髓炎2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等一般资料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良好的可比性。
1.2入选标准
①纳入标准[2]:呼吸肌无力危象引起的呼吸衰竭;②排除标准:中途放弃治疗的病人以及患有精神疾病或者严重心血管疾病史的患者;③所有患者都知悉本次试验,且患者以及家属都已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同时各类手术、休克、中毒等多种病可能引发患者出现呼吸衰竭。
1.3治疗方法
1.3.1对比组 医师或者护士给予对比组诸多较为常规的治疗手段。给予患者进行吸氧缓解呼吸困难等症状并且按时给患者进行常规吸痰、同时采取雾化融痰剂[3]等措施来保持患者能够减少呼吸部位痰液的阻塞,以保持患者的呼吸顺畅。
1.3.2观察组观察组在基于对比组的基础上,前期对观察组患者使用纤维支气管镜开展治疗。在治疗开始前,做好BFS开展前准备,主要包含心电图检查、CT、X线透视等诸多检查,通过我院专家在进行仔细反复的审查之后,做出纤维支气管镜的灌洗的确切位置。治疗:在进行纤维支气管治疗之前,先对患者进行支气管内部滴药、雾化吸入、翻身拍背、引流以及静脉滴注抗生素抗炎等治疗,手术中一直使用机械辅助通气治疗,同时采用盐酸吗啡5~10 mg静脉滴注,将患者的呼吸肌参数吸氧浓度(Fi02)提升到80%~100%,将BFS子呼吸肌通道“Y” [4]型接头细孔插入进行治疗。注意在治疗中要接心电、血氧饱和度等检测的仪器。对气管的各个接头处要密切关注,在患者的局部痰液粘稠时可以采取生理盐水来进行处理,每次时间誉为10 min左右,具体时间视具体情况而定。
一般而言,BFS探测病情时长约为1~3h/次,每次重复3、4次,检查治疗时间不能超过半小时,在检测时要注意观察病人各项体征,当病人的血氧饱和度低于80%时,停止治疗,等到患者恢复至90%以上时再继续。相关医护人员在治疗前后半小时对病人的血气情况进行测量并记录。
1.4 VAP诊断标准
患者在机械通气治疗时间超过2 d,当出现下述2或者以上的体征时:①发热,体温超过38℃或者比患者正常基础温度超过至少1℃以上;②检测时,患者肺部湿啰音有所增大;③患者体内白细胞计数超过10×109/L或者低于4×109/L[5];④患者呼吸道分泌物增多甚至出现脓性分泌物;⑤胸部X线片发现有新的浸润病灶。
1.5统计方法
收集相关数据记录下来,并录入至spss 18.0软件进行分析和相关处理。数据资料都以使用平均数±标准差(x±s)来表示,并且使用检验来验证所有数据的可靠程度,P<0.05表示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40例患者在经过纤维支气管镜治疗后症状都有所好转,22例肺不张患者经过治疗后全部重新张开,其中有4例患者经过多次治疗后复张。16例患者痊愈。所有患者都没有出现严重的并发症。一般并发症多以短暂血压升高,血氧饱和度下降。
2.1观察组患者在BFS治疗前后半小时血气变化
在进行纤维支气管镜治疗前后半小时检测并记录患者的血气情况,具体见表1。
2.2两组患者呼吸肌相关肺炎发生情况
见表3。
统计两组相关肺炎病况得出,观察组发病率仅为25%而对比组的并发率为57.9%,显然,观察组明显低于对比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一般来说,病人出现呼吸衰竭时常常采用机械通气来进行治疗,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则是机械通气最为常见的并发症,它属于较为严重的并发症。众多疾病可以引发患者出现进行性呼吸困难,很容易继续发展成为呼吸衰竭,因而如若医师抢救不及时会造成死亡,所以这也是呼吸衰竭死亡率高居不下的首要原因[6]。医院在治疗此类病人时常常通过机械设备辅助患者通气,来维持患者正常呼吸,这是较为有效的治疗手段之一。但呼吸肌无力危象患者常常伴随有支气管内部分泌物过多造成堵塞,从而致使通气功能减弱,有时通过拍打背部、吸痰等都无法帮助病人改善症状,不能彻底清除病人下呼吸道的分泌物,近年来危重病医学的发展,纤维支气管引入在治疗此类患者中发挥着越来越不可忽视的作用。
为了验证纤维支气管镜在此类病症中的作用,我院选取2011年5月—2014年5月诊断的各类呼吸肌无力的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比组38例和观察组40例。对对比组给予一般治疗,同时对观察组进行纤维支气管治疗,将BFS子呼吸肌通道“Y”型接头细孔插入开展治疗。研究发现,在进行治疗前后,患者的血气情况有较为明显的改善,且观察组的改善更为明显,观察组在治疗后相关肺炎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比组,两组差异显著(P<0.01),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明显,16例痊愈出院。这说明BFS的确在治疗ICU呼吸肌无力致使呼吸衰竭患者起到了积极有效地作用,同时也验证了潘剑成[7]等人在采用这种方法治疗高位截瘫时,疗效明显好于对比组的研究成果。
综上所述,本次研究中,观察组使用纤维支气管镜的使用使得观察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比组,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同时也说明了这种方法对于ICU呼吸肌无力致使呼吸衰竭患者治疗的重要作用,安全系数较高,医师可以在治疗中放心尽早地使用。
[
参考文献]
[1]贾民,朱晓琼,于水福,等.床旁纤维支气管镜治疗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临床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2):258-260.
[2]Akhlaghpoor S,Ahari AA,Shabestari AA,et al.Comparison of virtual bronchoscopy with fiberoptic bronchoscopy findings in patients exposed to sulfur mustard gas[J].Acta Radiologica,2011,52(10):1095-1100.
[3]马小彬,李素清,陈亚静,等.纤维支气管镜在预防老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22):4989-4990.
[4]何发明,刘景仑,张丹,等.纤维支气管镜在治疗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危重症患者中的应用价值[J].激光杂志,2013,34(2):79-80.
[5]Multidetector computed tomography virtual bronchoscopy:Comparison with fiberoptic bronchoscopy[J].Acta Radiologica,2012,53(3):366.
[6]俞江月,杨涛.联合纤维支气管镜灌洗治疗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疗效观察[J].国际呼吸杂志,2011,31(24):1849-1851.
【关键词】 院前急救;护理安全;隐患;防范措施
急诊医学中包括院前急救部分, 而且院前急救也是急救医学的主要步骤, 其主要是对急、重、危症患者实施急救护理, 也是在患者位置到医院之间实施的紧急救治处理及转运监护的过程。最主要的目的是将患者的生命挽救回来, 将院前患者的致残率和致死率降到最低值。因急诊工作相对特殊, 环境比较差, 随机性较强, 时间紧迫, 车上配备的设备有限, 这就需要急救人员具备专业熟练地急救知识, 提高急救技能, 增强相关的法律知识学习。山东德州平原县人民医院现将最可能出现安全隐患的地方报告如下, 同时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
1 院前急救最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
1. 1 院前急救具有很大的随机性, 流动性也相对较大, 患者多是突然发病, 各方面均具有不确定性。假如值班的急诊人员没有详细记录呼救电话, 没有问清患者的疾病、地址及时间, 盲目的出车, 就有可能引起医务人员不能准确及时的到达抢救现象, 延误患者的最佳治疗时间。
1. 2 急救物品、药品及器械使用不当或者准备不充足。因急救现象具有复杂性和紧迫性, 如救护车上的物品准备不充分, 或者上个患者使用后没有及时的检查和补充, 就容易引起物品失效, 抢救仪器无法正常应用, 使患者错过最佳的治疗时间, 可能造成严重的后果。
1. 3 出诊不及时。一些医师、护理人员没有充分认识到急诊急救工作的重要性, 出诊不及时, 进行急诊分针的工作人员经验不够, 没有足够的急诊医师, 不能在预定的时间达到指定位置, 对院前急救的医疗护理质量造成影响。
1. 4 急救护理技术不熟练。实施院前急救的场所多是马路边或者家里, 路人或者家属会对正确抢救过程亲眼目睹, 因参与急救人员的数量有限, 再加上环境复杂会影响医护人员的心理等多方面因素, 都可能会对抢救造成延误。假如急诊急救不及时或者技术不熟练, 实施了不正确的治疗手段都会引起护患关系激化。此外, 护理如果对抢救仪器的使用不熟练, 相关知识掌握的不全面, 对抢救的程序不明确, 都会引起抢救配合的效果不佳, 延误患者的抢救时机, 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损伤。
1. 5 忽视患者及家属的知情同意权。在实施院前急救时, 医护人员在对患者的生命进行抢救的同时, 常常对患者及其家属的知情同意权忽略, 也可能匆忙中忘记了告知患者及其家属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另外还有可能在实施除颤、插管等技术时没有得到患者及其家属的同意, 如果抢救不成功就容易导致医患纠纷。
1. 6 医护人员赶到现场时, 没有对已经死亡的患者进行常规救治, 没有仔细检查死亡的患者, 或者没有保留有效的死亡检查记录。
1. 7 不具有相关的法律知识, 风险意识淡薄。由于社会逐渐的进步, 人们的自我保护意识和法律观念逐渐的提高, 患者逐渐增强了就医过程中的权利和自我保护, 院前急救护理需要承担更大的风险, 如果护理人员对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不熟悉, 不了解自身在护理工作中应该具有的责任和义务, 没有及时告知患者可能出现的风险, 都有可能导致医患纠纷。
2 院前急救安全隐患防范措施
2. 1 加强岗位责任教育, 完善急救电话联网体系。现在本院都是由德州120指挥调度中心统一部署安排, 急救电话打入以后由调度中心统一进行调配, 根据求救人员提供的姓名、病情、年龄、性别、家庭住址、街道、电话等选择就近医院进行分配, 然后打印出相应的出车单据, 这样就避免了接电话不详造成的后果, 保证出诊人员及时迅速的到达急救地点, 另外要求120急救医务人员和司机24 h待命,保证及时出诊。
2. 2 提高法律意识, 加强风险管理。通过对法律知识进行培训, 有效的提升护理人员的防范意识和法律意识, 让护理人员真正了解到法律知识的重要性, 使管理者在不断实践的基础上同时结合相关法律制定有关的规章制度。因实施院前急救需要具有很强的服务性、技术性、复杂性, 因而很容易出现医疗纠纷, 因而应提高在职人员的法律意识, 提高患者的责任心, 让医护人员了解工作中需要运用法律来进行自我保护, 规定医护人员必须按照相关的法律急性急救处理。
2. 3 增加院前出诊护理人员的急救意识, 使其了解到急救工作的重要性。能够真正的为患者着想, 不断的提升院前急救技术水平, 定期对急诊护理人员实施中毒患者、心肺复苏、休克、人工呼吸、气管插管、心理衰竭、心电监护、电击除颤、复合伤处理、静脉留置针以及现场搬运等技术的考核及培训。
2. 4 制定转运风险预案, 重视患者病情观察。在实施转运的过程中要严格执行各项操作规程及规章制度, 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密切观察。医务人员应陪在患者身边, 随时观察患者的各项变化及心理需求, 如出现问题, 及时给予有效的处理, 确保患者能够得到不间断的护理和治疗。
2. 5 准备急救箱, 合理摆放抢救物品及药品, 做到定物、定人、定位、定期及定量维修, 用过的物品及时更换。要求每个出诊的人员必须检查好自己的急救箱, 保证出诊所带出的急救器材及急救药品完好, 认真完成每个抢救细节, 这样才能够有效的提升抢救的成功率。
2. 6 尊重患者及其家属的知情权。医务人员在对患者实施急救前必须向患者或者其家属讲明操作中可能出现的风险, 操作存在的利弊以及可能出现失败的几率, 在得到患者或者家属同意后, 才可进行操作。医务人员接诊后要详细了解患者的病情, 对患者存在的风险进行详细解释, 让患者家属心理上有一定的准备。
2. 7 医护人员到达现场后要仔细查体, 对已经死亡的患者必须常规抢救30~60 min后, 再做心电图, 如确认患者已经死亡, 将其结果告知其家属。
2. 8 建立院前急救病历和院前急救登记本, 急救病历需要详细记录呼救的时间、联系方式、地点以及简要的病情, 同时记录到达的时间、患者的病情变化、院前急救过程以及用药情况, 向患者家属简单介绍患者的病情以及采取的治疗方案, 同时要求双方签字, 做到有据可查, 这样不但能够反映出患者的治疗情况以及病情变化, 也可以防止出现医疗纠纷, 将风险降到最低。做到以人为本, 以爱心为本, 能够真正的做到换位思考, 提高急诊患者的满意度。
总而言之, 实施院前急救不但要尽快的完成对危重患者的急救, 同时还要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有效的沟通, 以人为本, 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 王桂玲,朱秀.院前急救护士心理健康状况及相关因素的研究.护理研究, 2009,23(4C):1066-1067.
1 培训内容
1.1 院内急救技能的培训:包括专科急救仪器及专科操作的培训;科内常见急重症抢救程序;抢救病人时的医护配合;院内危重患者的安全转运;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演练。
1.2 院前急救技能的培训:包括准确接听出诊电话;保持出诊箱、插管箱及救护车的物品和药品的完好并熟练使用;现场处理危重患者医护1对1时的抢救配合;院前危重患者安全转运。
1.3 急救理论知识的培训:包括抢救车内的急救药品的剂量、作用及用途;各种应急预案、其它与急救相关的知识培训。
2 培训方法
2.1 评选科内培训员及护理小组长:由护士投票评选出来的有高度责任心,业务能力较强的护士担任,专门负责科内护理人员业务技术的培训,并定期参加护理部的培训及考核。
2.2 院内急救技能的培训
2.2.1 总结近年的抢救病例、常用急救仪器、专科操作和医生的建议,制定各级各类护士急救技术操作培训表,要求掌握的急救技术操作首先集中由培训员示范讲解要点、难点,分组由护理小组长负责指导完成练习,对一些不规范、不合格操作及时指出并讲解。
2.2.2 抢救时医护配合很重要,护长总结抢救病例时医护间存在的薄弱环节,针对该薄弱环节制定相应的措施进行培训,使下次不再犯相同的错误。对院内转运时曾出现的问题(氧管未固定脱落、尿管脱出 、输液管接头脱离未发现、改变后至病情变化等)集中学习,大家共同探讨改进措施,提高院内患者的安全转运。
2.2.3 为提高应对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每月进行1次模拟突发事件的演练,制定演练方案,计划性指派高年资护师进行急救护理应急预案的演示,力求将语言记忆上升到形象记忆,突破了在理论学习中的局限性。演练结束后进行总结,对存在问题及时指出,使护士加深印象,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
2.2.4 对心电监护仪、心电图机,洗胃机,呼吸机,除颤机,电动吸引器每年举行2次以小组为单位的急救技能比赛。由小组长负责小组成员的培训,并设立奖励。这样大大提高了护士的积极性,同时又鼓励和培养了护士间的团队协作精神。
2.2.5 新护士包括见习期护士实行一对一的带教:由年资高的护士跟班带教, 进行有意识、有针对性、理论联系实际式的讲解,让新护士带着问题看书、看示教。
2.3 院前急救技能的培训
2.3.1 出诊电话接听很重要,地址及病情清楚明了可使患者得到及时的救治,如模糊不清导致时间花在找地点上,医疗纠纷就会发生.护长专门为如何接听出诊电话设立课题培训,使护士接听出诊电话时更有条理。
2.3.2 保证出诊箱、气管插管箱及救护车的物品及药品的齐全是院前急救成功的前题,护长对出诊箱、气管插管箱及救护车上的氧气瓶实行封条管理,并实行小组负责制,小组长负责组员的培训并共同完成物品的管理,保证物品齐全无过期,并记录在册,护士长不定期抽查物品的完好率、护士对救护车上的仪器掌握的程度。
2.3.3 现场危重患者抢救时医护1对1的情况下,对护士的要求更高,根据医生的反馈及翻阅出诊单对存在的不足进行抓重点地培训,例如抢救心跳呼吸骤停的患者需要注意的是,应以立即进行基本生命支持(BLS)、适当的气道管理为主,而非先使用药物[1]。通过培训使护士懂得如何与医生进行沟通配合以形成程序化、规范化、科学化流程,提高抢救的成功率。对需长时间转运的患者特别是山区道路转运危重病人时更要做好转运前、转动中对策的培训[2],使患者安全转运,减少医疗纠纷。
doi:10.14033/j.cnki.cfmr.2017.15.08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7)15-0155-02
作为一所综合甲等的二级医院,主要肩负着医疗、科研及教学的职能,而带教老师带教水平的高低以及带教方案的合理性直接影响实习生或培训人员的学习质量,因而研究切实可行的临床带教方案一直是医院带教研究的热点。在临床产科带教中,急重症的临床护理教学极为重要,其护理效果与质量直接对患者的临床预后结局、生存率及生活质量产生影响,既往传统的产科急重症临床教学主要是通过带教老师进行理论与实践技能的讲解、传授,但实际带教效果并不理想,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缺乏主动性,并且知识与技能掌握也不牢固,影响医院整体带教水平及培训质量[1-2]。本组研究通过比较新型带教方案与传统带教方案,旨在探讨循证护理急救演练在产科急重症临床教学中的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7月-2016年3月笔者所在医院产科接收的护理专科实习生8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实习生均为护理专业专科实习生,已在校学习2年,完成基础及临床护理课程的学习,已进入临床护理实习阶段。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实习生40例,观察组中男1例,女39例,年龄20~23岁,平均(21.9±0.8)岁;对照组中男2例,女38例,年龄20~24岁,平均(21.5±1.0)岁,两组实习生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实习生接受常规产科危重症临床护理教学方案,主要包括定期进行理论课程教育,以及真实病例的护理操作技能讲解与指导等。观察组实习生则接受循证护理急救演练,具体措施如下:(1)首先,组织实习生参加前期的护理教学查房,主要面对产科病房内常见的急危重症病种,并明确护理教学的查房病例,带领学生查房过程中应通过病例的观察论证使学生充分认识疾病,了解在急救护理中已采取的措施;(2)提供成熟、完整的急救演练病案,带教老师从临床中收集本次讨论病种的各类临床表现形式,以文字、视频等方式向学生进行讲解,并解释导致产科急危重症的诱因,以及在发展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多种变化与临床转归,要求学生能够独立地遇见并解决问题,同时应提出合理的护理干预对策;(3)明确问题,以学生小组讨论的形式明确当前病种发生急危重症的原因,鼓励学生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沟通交流,掌握患者的实际临床症状与表现,并询问急救时的相关处理措施与护理干预方法;(4)查找文献,在带教老师的带领下通过网络计算机数据库及文献检索对该病种的临床急救护理措施相关文献进行查找、阅读、研究,并获取一些相关临床护理的最新进展;(5)急救演练,学生自发组成小组,采用角色扮演法由1名学生扮演该病种的患者,其他组内学生作为急救护理抢救人员,带教老师设定病情的发展及各种表现形式,要求真实再现该病种的患者在实际病发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病情变化,其他扮演护理抢救人员的学生应明确自身在抢救中的角色与职责,通过不断地轮换演练寻求最成功、最理想的病例抢救合作策略。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评估、调查两组实习生对临床护理带教方案的评价效果,调查统计学生主观认为通过临床护理带教是否能够提升学习兴趣,内容是否易于理解,是否能够提升学习主动性、文献检索能力、临床推理与评判思维、护理合作能力、急救判断与应对能力、理论与实践结合能力,单项评估方法仅为是与否;另采用试卷及演练操作的方式考核两组实习生的理论与技能水平,分值均为0~100分,60分为及格,分数越高表示?W生理论、技能掌握程度越好。
1.4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中数据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实习生对带教方案的评价结果比较
观察组实习生对产科急重症临床带教评价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实习生带教前后理论、技能考核成绩比较
两组实习生带教前理论、技能考核成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带教后观察组实习生理论、技能考核成绩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随着近年来循证医学的兴起,循证护理观念已逐渐发展成为一种具有真实、可靠科学依据的护理实践方案,目前循证护理已作为现代护理发展的前沿方向逐步渗入到临床各个领域之中。临床护理带教作为大型综合医院主要担负的责任之一,其带教效果直接影响学生学习效果以及日后的工作能力,因此合理、有效的带教方案一直是临床护理带教的研究热点[3]。本组研究结果显示,基于循证护理干预开展的临床产科危重症护理教学中的观察组学生对带教的评价,明显高于常规带教的对照组,并且观察组学生带教后的理论、技能考核能力明显优于对照组,表明采用循证护理急救演练教学能够显著提升产科护理带教水平与质量。
通过回顾分析可知,循证护理急救演练在产科护理带教中的应用重在培养及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而临床实习作为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4],带教质量是促使学生工作能力全面提升的重要因素,循证护理急救演练与传统的带教模式不同,其能够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设计学习并主动参与,通过带教老师的引导自行查阅文献,设计护理干预方案及应急对策,能够使学生接触到国内外相关新的进展与知识[5],通过实操演练及互动讨论,进一步提升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改善初出茅庐的学生人际沟通与组织协调能力,并且通过轮换的急救演练可使每个学生尝试不同的角色,并对相关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与建议,为补充护理方案的完整性及可行性提供基础[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