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寄宿制学校管理方案

寄宿制学校管理方案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寄宿制学校管理方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寄宿制学校管理方案

寄宿制学校管理方案范文第1篇

一、创新投入机制,实现多元保障

创办寄宿制小学以来,县政府除保证正常的教育投入外,每年又挤出专款用于保证寄宿制小学正常运转,认真落实好“两免一补”政策。

二、加强学校管理,提升办学质量

1.试行生活教师制。每班级聘任生活教师,指导学生管理宿舍内务和学会生活自理等等,做到既是老师又学生的兼职父母。

2.建立和完善学校教职员工管理制度。教职工管理制度有《教师教育教学常规工作积分制度》《班主任工作职责量化管理方案》《生活教师工作职责》《保洁员工作职责》等等。

3.细化学伙食生管理制度。对于学生伙食的管理实行“五常法”管理模式(工作常组织、每天常整顿、环境常清洁、事务常规范、人人常自律)。

4.强化将安全法制教育。学生在校内的一切活动,都渗透安全管理,不留盲点。学生在校期间没有老师陪伴不许外出。凡是学校开展的各项集体活动,都要有安全预案。学校在夜间统一开灯、关灯,在学生宿舍内做到“三无”(无电线头、无火柴、无蜡烛)。每周五学生离校前以班为单位班主任清点离校学生人数并记录。此外,经常邀请了镇司法所、公安派出所等部门,对师生进行安全以及法制教育。

5.加强与家长的联系,注重共同管理。为了加强与家长等沟通,共同做好管理工作,学校建立了家校联系制度,定期召开家长会、定期填写家校联系卡。校内设置公用电活和留守儿童家长热线,方便教师、学生与家长的沟通和联系。同时利用家长探视学生等机会,听取家长对学校管理方面的意见或建议,及时发现学校管理方面的薄弱环节,及时加以改进。

寄宿制学校管理方案范文第2篇

关键词:寄宿生;问题;策略;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0)06-0118-02

随着国家、地方财政对学校硬件建设加大投入,随着“两基”工程的顺利验收及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学校工作处在了一个千载难逢的大好时机,教育改革不断深入,集中办学、整合教育资源已经成为农村办学的一大趋势,在这一大形势下,学校布局调整势在必行,偏远的教学点、村初小便成了整合资源的拆并对象,相对集中、规模较大的学校生源猛增,寄宿学生也随之与日俱增,这为学校管理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针对新时期学校管理的新难题,笔者做了调研分析,发现了存在的问题,并总结出了一些寄宿生管理经验。

一、对农村学校寄宿学生管理存在问题调研分析

根据“普九”计划,农村小学一般是“一村一校”,这种模式过于分散,师资得不到合理配置,既不利于教育资源整合,也不利于学生发展。诸多因素,教育行政部门提出村校向乡镇集中的布局调整方案,一个乡镇成立一所九年一贯寄宿制学校。这一方案的实施,寄宿生管理成为学校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笔者根据实际情况,归纳出了农村寄宿学生管理之中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学生及其家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寄宿学生大部分家居偏远,为了上学,他们不得不离开朝夕相处的父母,开始独立生活,自制能力和自主生活能力较差。

2、学生年龄参差不齐,10岁以下的学生占有相当比重,学生的学校生活让家长担忧。

3、由于居住条件相对偏远,生存环境比较恶劣,经济收入很低,部分家庭支付学生在校费用存在着一定困难。

4、为了改变自己的生存状态,许多寄宿生家长选择了外出打工,孩子一般请亲戚朋友托管,或者是由学生的爷爷奶奶照看,这样缺少了家庭教育,影响了学校教育质量的巩固和孩子的健康成长。

(二)学校管理方面的困难

1、住宿学生数量增加,学校宿舍管理的难度加大,培训孩子们自主生活能力的任务加重。

2.学校没有专职的生活教师,又无管理寄宿生的编制,加大了教师的工作量。

3、休息时段的安全保卫工作日显重要,难以管理。

4、学校宿舍紧张,即使有也很拥挤。

5、学生放学后的学习辅导,作业完成的质量难以保证。

6、往返学校途中的安全难有保障。

7、孩子了年龄小,教师的管理和照顾任务进一步加重。

二、解决策略探究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为了达到“让学生住得开心,家长放心”的管理目标,经过多方摸索研究,现就探索的具体做法介绍如下:

(一)利用“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项目的实施的良好机遇加大硬件建设。这一工程的实施,使学生和教师的住宿情况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寄宿制工程”带动了贫困山区基础教育的极大发展,减轻了由于宿舍紧张给学校带来的管理上的压力。

(二)为解决学生独立生活能力差的问题。学校要为每个宿舍安排了兼职生活教师,生活教师由各班班主任轮流担任,为了使工作扎实有效,学校每周安排一名学校领导带班,确定了每周三下午第三节课为生活能力培训日,为巩固成果,学校每学期组织一次学生自我劳动服务竞赛,经过培训,学生已经养成了起床叠好被子,将生活用品摆放整齐,简单地钉纽扣,洗小件衣物、每天打扫寝室卫生、同室相互帮助的良好生活习惯。

(三)少数学生生活相当困难。学校要通过调查,村上核实,为生活困难学生按时足额发放了学生生活补助费,减轻了家长的经济负担,同时号召全校师生为特困学生献爱心。

(四)为了让学生在学校安全有保障,学习有人辅导,学校实行了住宿学生晚上集中学习制度,各班由专人辅导学生学习,为住宿生课后巩固和预习提供良好学习环境。

(五)为了让家长放心,学生舒心。学校要试行寄宿生“联动管理机制”,具体做法如下:

1、用具体行动让学生感受到在校如家一样温暖。学校要根据实际情况,将教师宿舍安排在学生住宿区,这样学生可以再休息时间和老师进行交流,同时老师可以更好的了解学生宿舍内的动态,这一安排不仅方便了学校对寄宿生的管理,而且使学生感受到学校如家的温暖,感受到学校与教师对他们的关爱。

2、宿舍管理实行“三清一公示联动管理”制度。学校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以学生安全为首”的工作思路,在安排住宿时,学校分管领导、治保主任、班主任都做到了“三清”,一是住宿人数清,学生信息清、学生所住宿舍和床位清。“一公示”是为加强直观管理,学校为每个宿舍编号,将每个宿舍的舍长,住宿学生名单、指导学生日常生活训练的教师名单予以公示,这样值勤领导和教师在值周期间更容易了解每个宿舍的情况。

3、宿舍实行“学校领导――班主任――执勤教师――舍长四维一体”的管理制度。学校领导每天至少检查一次宿舍,班主任全天检查,执勤教师负责夜间的纪律和安全,舍长是该宿舍的信息报告员,宿舍如果发生应急事件,在第一时间及时做好相应的处理。

4、实行学生有病急时救治制度。在校住宿生生病,执勤教师接到信息员报告后马上与班主任取得联系,并即刻将患病学生在第一时间送往医院实施救治,病情严重的要与家长取得联系同时做好转院的相关准备工作。

5、实行晚间进出登记制度,确保住宿区的安全。

6、实行夜间点名制度,及时了解住宿学生的归宿、当天的生活、学习、思想情况,及时为住宿学生解决生活、学习、心理等方面所遇到的困难。

7、住宿学生离校实行请假报告制度,住宿学生请假后,该班班主任老师要将其学生离校情况全面详实地向执勤领导和值班教师反映,以便值勤教师夜间查房时心中有数。

8、学校实行学生无请假离校追查制度,学生无请假离校由执勤教师与该班班主任共同寻找,切实摸清学生去向,确保学生的安全。

只有让学校寄宿生管理工作走上科学、有序、有效的轨道,才能使在校住宿生安全得到更好保证,做到了家长放心,学生开心。

(六)、强化家校联系,充分发挥三结合教育的重要作用

为了解决学生往返学校路途上安全管理难、家校联系不容易,教师掌握学生不准难以实施有效监督的困难,学校应每半学期组织一次寄宿学生家长会,在会上相互交流学生的成长收获,学生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家长对学校的建议。家长会一改过去的颁奖会或批评会,变为对等和谐地坐在一起商讨学校发展大计,一起谋求孩子成长良方的沟通会。通过沟通使家长的教育观念转变了,家长能用文明的方式教育与自己的孩子平等交流,能感受到学校为学生所做的一切,懂得了孩子成才与家庭的关系。通过家校的联系与沟通,通过与家长的探讨广泛意见,学校可以更多地了解了学生,明白了家长的愿望,知道了学校工作的不足,促使学校更深层次的思考,学校的工作将围绕什么样的重点,怎样才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这个重要的教育中心问题开展工作。

在管理过程中,学校除了利用开家长会与家长沟通外,还要求各班班主任老师每学期要做好一次全班学生的家访工作,对学困生、“双差生”、“问题生”、“生活困难生”、“留守生”进行建档转化与帮扶工作,对这些学生教师做到周转化不间断帮扶,每月家访一次,与家长一起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学习辅导工作,对生活存在特殊困难的及时予以解决,力争达到不让每一个孩子掉队,不让每一个孩子失学。

二、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一)存在的问题

1、教师劳动强度大,由于农村学校教师缺编,在校教师教学课时数多,加上服务学生、休息时段值班等工作,工作量明显偏大,如果长此下去,很难保证工作的质量。

2、随着学生数的逐年增长,学生宿舍仍显拥挤。

3、留守儿童、后进生、学困生的教育转化工作常常得不到家长的长期支持,导致转化工作还存在着许多问题。

4、家长的“学校全责任”意识,给学校管理工作带来更大的难度。

(二)建议

1、增加寄宿制学校教师编制,最好配有专职保安和生活教师,这样会使职责分明,会更好地为寄宿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提供优质服务。

寄宿制学校管理方案范文第3篇

(一)留守儿童的社会认知未能得到细致关切社会认知是指个体对社会关系、社会规则等社会性客体和社会现象及其关系的感知、理解的心理活动。研究表明,当儿童的一般认知达到一定水平后,个体社会认知能力受社会、文化、教育等外部因素影响较大。[6]而农村寄宿制学校留守儿童与其他非留守儿童相比在家庭情感支持、家庭教育水平、同伴关系、学习环境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这就会对其社会认知发展带来一定负面影响。具体来说,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从农村寄宿制学校留守儿童的社会交往对象来看,由于家庭生活的缺失,其交往对象主要是学校内的同伴群体,社会认知对象单一,这对其人际情感和道德品质等方面的发展极为不利[7]。其次,由于农村寄宿制学校留守儿童家庭经济收入和社会地位较低,其家庭教育环境影响到他们对社会关系和社会规则的正确认知,极大地影响其成年以后的社会角色认同。最后,由于日常生活主要发生于学校这一固定的场所内,其社会经验的获得有限,在社会交往技能、社会文化习得等方面存在一定障碍,也可能影响其社会认知发展。

(二)留守儿童的生活际遇未能得到全面关爱无论什么样的教育,最终都是为了教育对象的当下和未来美好的生活。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关注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正是为了促进其生活幸福。对于农村寄宿制学校留守儿童来说,他们的生活际遇是很难得到全面关爱的。一则因为父母外出使其家庭结构在形式上被分离,其主要生活场所局限于学校,课余生活中的亲情关爱是十分有限的;二则在当前农村寄宿制学校管理的现状下,囿于人力与物力所限,学校不易为寄宿儿童创设丰富多彩的校外生活。进而言之,学校和其他团体或个人无论怎样关爱他们的日常生活,也很难给予他们原本发生于家庭之中的生活体验,只能从某些方面起到一定的补偿作用。

二、农村寄宿制学校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功能补偿实践

针对上述农村寄宿制学校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存在的缺失问题,课题组以江西A县B小学作为实践学校推进学校家庭教育功能补偿活动。B小学有两个特点。一是所在地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比较突出。据统计,A县所属市有近200万人外出打工,农村留守儿童近33.32万人,占义务教育学校在校生总人数(131.87万人)的25%,占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在校生总人数(57.82万人)的57.6%[8],A县是其中较典型的一个县。二是B小学符合农村寄宿制学校的特点,是当地政府为了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按照统筹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高标准新建的一所省级示范性寄宿制公办学校。全校有93个教学班,242名教师,5313名学生,共有2726名留守儿童,其中在校寄宿留守儿童1245人。

(一)农村寄宿制学校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功能补偿理念我们提出的农村寄宿制学校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功能补偿理念的理论依据是:儿童成长的全面关怀环境不可缺失,不同教育主体要共同努力创设有利于儿童发展的学习和生活环境。该理念的核心主张是:以农村寄宿制学校为主体,依托政府部门、社会力量支持,共同补偿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部分功能。它的价值追求是:对农村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学习支持、社会认知、生活际遇等四个方面进行全面关护,促进农村留守儿童全面发展。其实践逻辑是:农村寄宿制学校通过拓展学校职能,转变管理和服务方式,延展育人时空,发挥整体育人优势为农村留守儿童提供全面教育关怀,以补偿其家庭教育功能。同时,我们认为这种补偿理念实施的关键在于农村寄宿制学校要在各方力量支持下创造条件模仿家庭教育环境,对留守儿童成长进行精心呵护,体验温馨的家庭关爱。

(二)农村寄宿制学校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功能补偿制度为了有效推进补偿实践,B小学改革和完善了相关制度。首先,在学校内成立“关爱留守儿童”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成员包括副校长、各处室主任和年级组长。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抓好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的落实。其次,建立留守儿童日常管理制度。学校相继建立了《留守儿童关爱工程活动方案》《留守儿童生活老师管理制度》《留守儿童双休日文体娱乐活动管理制度》等10余项具体规章制度,使得留守儿童的管理有章可循。再次,建立留守儿童档案。留守儿童档案包括留守儿童的学习表现、性格特点、身体状况、外出父母或临时监护人的详细地址、联系电话等。最后,建立留守儿童研讨交流制度。学校每学期举行一次“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功能补偿实践”总结大会,每月开展一次关爱留守儿童经验交流会,各班主任相互交流教育留守儿童的经验,并定期召开帮扶老师、生活老师、留守儿童与监护人的座谈会。

(三)农村寄宿制学校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功能补偿课程要充分发挥学校整体育人优势,就不能仅仅把农村留守儿童集中在寄宿制学校,简单地为其提供生活保障。为此,B小学首先将补偿理念操作化,将其落实为四个主题鲜明、目标明确、内涵丰富、方案可行的活动课程,即健康、品德、学习和生活(表1)。与此同时,B校管理者还探讨了具体做法,使得这种留守儿童关爱活动具有针对性、系统性。例如,为了营造寄宿留守儿童的快乐生活氛围,学校组织他们开展丰富多彩的书法绘画、体育活动、校外参观等实践活动;用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丰富留守儿童的精神生活;在中秋、端午、“六一”等节日来临时,全体师生一起举行热闹的欢庆活动,让留守儿童感受到“家”的温馨,体现“爱就在身边。(四)农村寄宿制学校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功能补偿保障对农村寄宿制学校留守儿童进行家庭教育功能补偿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与物力。为此,当地政府和学校统一思想,将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作为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一方面向社会招聘留守儿童生活老师,另一方面从B小学内部调整教师工作岗位,采用轮岗的办法担任留守儿童“家长”,并将其关爱留守儿童的工作投入纳入绩效考核。同时,政府通过财政转移支付加大投入以保障B小学关爱留守儿童的额外支出成本。B小学则通过社会媒体宣传,扩大影响,吸引社会团体和有关爱心人士参与到关爱留守儿童的学习与生活中来,特别是在节假日组织各种特色活动,保证寄宿在学校的留守儿童度过有意义且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

三、农村寄宿制学校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功能补偿成效与反思

经过三年探索,B小学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功能补偿实践使该校留守儿童身心得到全面关爱和良好发展,但也存在一些亟待反思的问题。

(一)农村寄宿制学校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功能补偿成效首先,补偿实践改善了农村留守儿童身心健康。笔者采用定量研究的方法对500名留守儿童在实践前后的身心健康情况进行比较,其结果显示,留守儿童在实践后的SCL-90总分及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焦虑、敌对等维度的得分显著低于实践前的得分(表2)。其次,补偿实践提高了农村留守儿童学习成绩。在B小学四、五、六三个年级随机抽取300名留守儿童在实践前后的学习成绩进行比较,其结果表明,留守儿童在实践后的语文、数学及总分都显著高于实践前(表3)。再次,补偿实践完善了农村留守儿童个性品质。B小学对留守儿童全天候的关心以及精心组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使其个性得到了良好发展,他们中的大部分变得更加勤奋、自信、热情、乐于助人。在对部分留守儿童家长的访谈中发现,他们的孩子变得更加开朗,也更加愿意与人交谈,而不像原来那样孤僻退怯。最后,补偿实践通过创设各种课余和校外活动课程丰富了农村留守儿童的生活世界。

寄宿制学校管理方案范文第4篇

一、注重人性化管理,营造和谐生活环境

努力推行人性化管理,创设人文化环境,实施人情化服务,教师和学生吃住在一起,随时注意学生动态,及时处理不良情况,把年龄小的学生安排在下铺,严防学生从床上摔落在地。对新入学的寄宿生,要更加细心周到的关心、关爱和监护,帮助学生尽快适应寄宿生活,防止学生因思家或不适应集体生活而私自离开校园等现象发生,对于留守儿童和单亲家庭的学生,学校要统一登记造册,家长、监护人姓名,家庭住址,联系电话,邻居或亲戚联系方式都尽其详。在管理的过程中对其加以特别关照,从生活到思想指定班主任全面承担父母的责任,让这些学生随时都能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亲人的关爱,使他们在充满亲情的环境中健康成长。

在宿舍里,同学们有时无意间也会给对方造成“伤害”磕磕碰碰也总是难免的,一旦发生较严重的“事件”就得有我们的教师亲自出马,才能“平息”。有时发现意外又很突然,直接电话联系家长,一则时间不等人,二则我们的教师也不愿意麻烦家长。一件件的事情处理中,同学们感觉到了老师对他们的好,他们也学会了孝敬父母,感恩老师。

为了让学生尽快适应寄宿制生活,新生到学校后,我们的生活教师就热情地逐个带到宿舍,指导学生打理好床上铺盖,整理日常用品,带他们熟悉校园环境,介绍新同学,使学生消除失落、寂寞感,安下心来学习。同时,建立生活教师与班主任联席管理制度,班主任经常深入寄宿生当中,同他们交朋友谈心,协助生活教师共同管理,互通情况。生活教师与学生同吃同住,与学生建立了亲密关系,掌握每个寄宿生的心理及生活、饮食、学习动态,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真正做到成为寄宿生的良师益友。

二、注重养成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生活习惯

寄宿制学校培养良好就餐习惯是非常必要的事情。爱惜粮食,合理消费,创建文明餐桌,进门讲秩序,打饭不拥挤,饭后碗筷分开放到柜子里,餐桌地面无污渍,都需要教师耐心引导。学生如何打饭、打什么饭、打多少、如何清洗餐具,饭打多了吃不了怎样处理,吃完饭怎样收拾餐桌等都做得具体细致。有的学生在吃完饭放消毒碗时就知道往以餍一处往高里摞在一起,这样做随时就有跌倒打碎碗的可能,更有伤到学生的危险,如有的学生打稀饭和馒头用餐,我们要告知他,如果吃完了就将剩稀饭的一次性杯子和筷子投进干垃圾箱里,但前提是要将剩下的稀饭倒在湿垃圾桶里,还有教育引导学生将吃剩下的馒头饭菜等也放进剩饭专用桶里,现在我们的学生已经基本养成了一种习惯,一种自觉的行动,也是我们教师深感欣慰的事情。

三、加强师生交流,增进师生情感

现在的学生多为独生子女,许多学生上寄宿制中学是他们相对“独立”生活的开始,难免出现各种不适应的情况。加之师生之间交流较少,容易使部分学生有被冷落的感觉,产生沮丧情绪。教师应特别注意加强与学生的交流,通过经常性地与学生谈心等方式,消除学生的孤独感。积极的沟通交流可以使教师及时发现学生思想上的各种问题,可以增进师生之间的相互了解,及时消除学生的心理隐疾。

如我校的生活指导教师刘建林多数时间与李佳嘉龙等同学在一起交流、谈心,当他们想家,闹情绪的时候,他总是不厌其烦地陪他们说说话,唠唠家常,还亲自打电话让学生与家长交流,通过一段时间耐心细致的工作,他们逐渐适应了寄宿制学校的生活和学习,也对父母更体贴,更关心了,有事回家的时候还带上学校食堂做的包子,说是他妈妈爱吃。

又如,为践行“呵护每颗心灵,成就每个学生”五中办学宗旨,进一步增强师生间的心理沟通与交流,创建新型和谐的师生关系,学校政教处曾安排全校180多位学校领导和教师,在课外活动时间深入每个学生宿舍对近3000名寄宿生开展谈心活动,主要从学生心理、生活、学习、安全等方面进行了探讨交流。谈心活动效果明显,420宿舍吴飞跃同学深有感触地说:“寄宿生活刚开始挺不习惯的,现在同学之间互相帮助,生病感冒了也能够互相照应,宿舍就是我们温馨的家,一回到家里还怪想他们的,有点舍不得。”“我的父母经常抽烟、喝酒,我回到家里总感觉酒气熏天,有时和他的朋友在一起玩总是到深更半夜,对我的学习影响特别大,加上我家的经济条件又不好,抽烟喝酒的确增加了家庭的经济负担,老师今天的谈话对我启发很大,我一定要劝说我爸改掉抽烟喝酒的坏习惯。”这项活动的开展对我们寄宿制学校德育工作经验积累,优化教学环境,完善学校管理育人机制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四、强化班级管理,发扬团队合作精神

寄宿制学校整体运行机制中,班级管理工作中班主任起到了中枢作用。住校学生若出现突发性疾病或回家没钱买车票等困难,一时难以及时和家里取得联系,真可谓是“远水救不了近火”。有的时候,学生向教师借钱,借的少了还可以,多了谁也拿不出那么多钱,况且,那种“有借不还”的事情时有发生。再者,有时教师下班已回到家里,学生若出现突发性疾病,需要急诊,你就是身上有钱,也是鞭长莫及。如何来解决这份“尴尬”局面?主要做法是设立班级合作救助基金。

首先,班主任在征求家长和学生意见的基础上,设立了“班级爱心救助公积金”,并且和学生讨论确定了这份公积金的实施方案。管理人员(管委会)是:班主任、配班教师和班里选举出两位品学兼优的学生来共同管理,钱分别寄存在两位学生身上;使用范围是:班里因生病身上暂时没钱或回家时没车费的有困难的学生;使用程序是:当谁有困难需要借钱时,先向班主任或配班教师和两位管理人员写一张借条,经过我们和管理人员的审批后方能借出;公积金最终去向: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学期末结束,全部返回给学生。我们这个“公积金”有一个原则就是:好借好还,再借不难,而且是下一学段(不是一周,是一个学段,9、10天不等)回来后要及时归还。其“公积金”的两个来源:一是回收废旧物品变卖,学生在班级教室后面和学生宿命储物间分别放一个大纸箱,把平时自己喝和饮料瓶,校园中碰到的垃圾罐,上学路上拾到的烂铁头等,全部捡回来放到里面,一段时间后就组织学生卖一次,一学期下来,也有了一笔不小的收入。二是班主任、科任教师和学生共同筹集,每人先交上十元或五元钱,作为信用基金,让它正常运转。

通过这个“基金项目”的设立,不仅方便了师生,而且培养了学生刻苦感恩的精神和节约环保的意识。

寄宿制学校管理方案范文第5篇

一、保育师的生存现状

(1)多以女性教师为主,责任心强。笔者通过对多所农村学校保育师的统计,发现多以女性教师为主。因为女性教师心细且富有爱心,孩子交给她们照顾更让家长和学校放心。刘池菊老师,女,五十岁,湖南省洞口县古楼中心学校教师,中师毕业,现担任该校幼儿园包班教师,兼该校小学部寄宿生保育员,负责一至三年级的寄宿生的起居生活。她住学生宿舍的内间里,一夜要起床帮孩子们盖被子3~5次,早晚要带领他们洗刷、打扫卫生、排队吃饭,时刻关注他们的身体健康状况等。按刘老师的话说:“我是一顶俩,白天上课,晚上还得陪小孩,照顾她们的日常生活,我现在都分不清自己是老师还是保姆了!”

刘池菊老师还告诉笔者:“担任保育员以来,基本就没睡过一个好觉。除了给孩子们盖被子,陪他们上厕所这些小事外,更有让人胆颤心惊的,有一次一个6岁的男孩发高烧,我立即背他到乡医院,一量体温快40摄氏度了,再迟会就有生命危险,我吓出一声冷汗,这样的事情还不是一次两次!”刘老师的老伴是个个体户司机,他当着我们的面说:“她身体不好,常年没休息好,落下了胃病,我要她办了内退回家休息,可她不愿意,说学校师资紧,她放不下这些孩子!”其实,在各个学校中,兼职保育师都是那些极有责任感和爱心的优秀老师。

(2)工作压力大,生存状况堪忧。山区学校保育师既担任教师又负责保育工作,她们是最苦最累的教师!古楼中学校长肖志鹏如是说。的确,保育师白天承担着繁重的教学任务,晚上又得像母亲一样无微不至地照顾着孩子们的起居生活。雷婕,女,三十一岁,湖南省洞口县桐山中心学校教师,大专毕业,现担任该校一年级包班教师,负责自己班上11位寄宿生的起居生活,寄宿生年龄都在7岁以下,生活基本不能自理,她在学生宿舍里搭了一个床铺,陪学生一起睡觉,半夜里时不时要起床给孩子们盖被子,早晚都要给他们打热水洗脚洗脸,生病了就得送他们去医院,再通知家长。“别人都喊我雷老师,其实我感觉自己就是个保姆!”雷老师常这样调侃道。

根据湖南省洞口县教育局政工股的统计数据,洞口县有着保育师身份的教师多达200余人,这些保育师既承担着繁重的教学任务,又要负责繁琐的学生保育工作,正常的休息时间得不到满足,每天都处于超负荷状态。就像湖南省洞口县罗溪中心小学的杨老师所说:“每天都要等孩子们入睡了,大概是12点左右自己才能去休息,中间还得起来几次检查小孩们盖被子的情况,5点多就得准备起床了,每个晚上顶多睡5~6个小时。”同时,保育员们还得承受各方面的压力,比如学生的心理问题、安全问题等,怎能不让她们身心憔悴?身体因此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但崇高的职业操守让她们带病坚持工作,生存状况堪忧。

(3)待遇较低,价值得不到体现。兰若华――开朗活泼的80末女孩,出生在绥宁县城,她2009大学毕业后来到了洞口县醪田镇――一个偏僻的山区小学,成为一名特岗教师。村小教师奇缺,她担任一年级语文老师兼班主任及三年级英语教师的工作,70位活泼懵懂的小孩子、每天四五个课时的紧凑安排,一度让她嗓子嘶哑,但最让人揪心的是要照顾寄宿生的起居生活。8、9岁的小孩,生活能力欠缺,有晚上尿床的,有感冒生病的,兰老师不得不当起了保姆,一个学期下来,人就瘦了一大圈。她的父母来看她,伤心地劝说她回去,但她说放不下这些孩子们,不愿意离开。当特岗教师一年来,兰老师基本没存下什么钱,一个月1600多元的工资,除去花销,剩下的钱就用来帮助了那些家庭贫困的孩子。“我就是个典型的月光族。”兰老师向笔者坦白道。

“年级大了,眼睛又不好使,教不了主课(农村学校把语数外当主课),学校就安排我教劳技、科学等杂课,同时负责1、2年级20来个寄宿生的起居生活!”湖南省洞口县大屋中心学校的易老师对笔者说。易老师的丈夫因公去世,那时孩子还小,她就顶了丈夫的班,当起了老师,因为文化程度不高,学校不放心让她教语数外,但学校人手又不够,都是“一个萝卜一个坑”,所以她也必须上讲台,同时担任保育员。每年的晋级都是按文化课考试排名量化积分,易老师当然是算不过其他教师了,20年了,易老师的职称一直上不去,50来岁的她还只是个小一职称,工资只有1000多元。其实,像易老师这种类型的教师在山区学校还有很多,作为保育师,她们的工作不被重视,价值得不到体现。

二、保育师是教育资源配备不均衡的产物

根据洞口县政工股2012年教师统计数据,洞口县现有小学235所,教学点47个,1497个教学班,在校学生61300人,在岗小学教职工2269人,其中男1426人,女843人,小学教师缺编现象严重,缺编664人,同时,小学教师老龄化现象严重,如湖南省洞口县大屋乡中心小学仅有10名小学教师,51岁以上的教师达7人,年龄最大的59岁;江口镇全镇小学教师39名,平均年龄达52岁,40岁以下的教师只有3名,而在经济较发达、交通较便利的县城、大乡镇,小学教师却出现盈余。由此可见,伴随着硬件设施的落后,山区学校师资出现严重危机,于此我们可以看到保育师问题产生的几个原因:

⒈撤并学校速度过快产生大量寄宿制学校,产生保育员需求

这几年来,随着适龄入学儿童数量的减少,为了优化教育资源,很多地区开始了撤并合校。如湖南省洞口县2008年就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村中小学布局结构调整工作实施意见》,通过“撤小,合进、并差、扶弱”的方针对各学校进行撤并调整,使公办学校所数由两年前的311所减少到现在的263所。以古楼乡为例,以前9个村就有11个教学点,撤并后只留下了3个,大部分的学生都集中到了古楼中心学校。学校布局的调整让学生上学的路途变得遥远,大多都在10公里以上,不得不选择在校寄宿。在洞口县古楼中心学校,最小的寄宿生年龄在6岁左右,缺乏必要的生活自理能力,要保育员照顾。

⒉政府在保育员方面投入过少,与寄宿制学校的建设不同步

笔者了解到,洞口县的8个农村乡的8所寄宿制学校中,还没有一所学校有专职的保育员,都是由老师兼任。洞口县教育局政工股负责人指出:“这几年来,我县从来就没有招聘过专门的保育员,农村教师都紧缺,哪还能顾及保育员,都是各个学校自己解决的。”洞口县《关于全县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情况的汇报》显示:近五年内洞口县年平均退休教师120来人,大部分是那些农村的老教师,未来五年里,这些农村学校将出现严重的教师缺编现象。所以,政府都是把钱用在了“刀刃”上,把每年有限的招聘名额用在了“语、数、外”等科任教师的招聘上,在保育员的招聘和培训方面投入甚少。2008年以来,洞口县通过招聘和引进特岗教师的方式先后为农村学校补充了300余名教师,但没有引进专职的保育员。

⒊城乡教育资源配置严重不均,农村学校师资缺口大

毋庸置疑,农村学校的各个方面都远远落后于城市学校。农村学校教师工作环境差、工资待遇低、生活艰苦,很少有年轻师范毕业生自愿要求到农村学校去工作,即使有一部分被迫安排到农村学校任教,往往也是以此为跳板,几年之后,不是往初中挤,就是往城镇靠,或是读考研考干。近5年来,洞口县仅石柱、杨林两个乡镇,先后有47人通过考研考干离开了教师岗位,形成“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局面。小学教师队伍中主干力量不稳定,教学骨干连年大量流失,造成小学教师队伍近年来一直处于失血状态,渐呈青黄不接之势,用“古道西风瘦马”来形容小学师资队伍一点也不为过。近年来洞口县加大了山区教师补充力度,每年都设置了专门的山区教学岗位,但有些学校因为偏远、条件落后,根本留不住人。很多山区学校都是教师包班,甚至还有一个教师教好几个班,一些年纪大点,教学任务较轻松的老师,再安排个 “保姆”的兼职已经算是“轻松活”了。

三、对“保育师”问题的反思与对策

保育师是农村寄宿制学校管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要解决山区保育师问题,改善保育师们的生产状况,提高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办学品位,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⒈转变观念,正确认识保育师的价值和地位

长期以来,我们都有这样一种错位观念,认为“保育员工作只是搞卫生、抓消毒等工作,是为教学服务”,保育员就是“保姆”,只有那些教文化课的才是教师,因此,保育师的工作常常被忽视,价值也得不到重视。保育员肩负着促进儿童身体、心理健康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的任务,与教师互为补充的承担着孩子们的教育任务,是农村寄宿制学校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他们要像家长一样的爱学生,像保育员一样的护理学生,像教师一样的教育学生,他们不仅要注重孩子的身体保育,更要重视心理保育。因此,各校和各级领导要充分认识到保育员的价值,对于那些兼职保育员的教师,要在晋级、评优方面给予优惠,在待遇方面给予保障,如以不低于班主任津贴的标准发放保育员特殊津贴,每年的评优晋级向保育师倾斜等,这些措施将极大地激发保育员们的工作热情。现在全国各地都已经实施了绩效工资,各地在制定绩效工资分配方案中,应该有保育员方面的专项细节。

⒉加大山区地区的教育投入,改善保育师的工作环境

要保证保育师的工作效果,必须改善山区寄宿制学校的办学条件。近几年来,由于国家的大力投入,农村学校的条件得到了进一步改善,但和城镇学校的差距仍然很大。在许多农村学校,冬天不能供应足够的热水,没有取暖设备,厕所、洗澡堂的配备都不齐全,这都给保育师的工作造成很大压力。各地应该构建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的长效新机制,制定山区中小学的拨款标准,编制和落实山区学校学生宿舍、取暖、供水设施的经费保障,确保义务教育的资源在区域内实现均衡配置。譬如湖南省已经制定了《湖南省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设计导规》,各地应该参照这个标准,努力搞好寄宿制学校配套建设,将学校危改资金、维修经费、寄宿制建设经费集中统筹使用,进一步加大农村寄宿制学校生活设施的建设力度,如为寄宿生提供磁卡电话、电脑视频等联系方式,保证学生和家长之间交流有畅通的渠道。硬件条件跟上了,保育师的工作环境才有保障,工作压力才能得到缓解。

⒊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加强保育员队伍建设

目前大量寄宿制学校的保育员,都是兼职的,没有经过专业培训,但一时又没有专业保育员补入,因此,我们应该因地制宜地用好现在这支保育员队伍。教育行政部门应该制定专门的保育员培训政策和方针,鼓励和要求这些兼职保育员们参加相关的培训,提高她们的专业素养和保育水平。同时,有条件的学校可以从社会上招聘一批临时的保育员,经过岗位培训后补入学校保育员队伍,暂时缓解保育员的紧缺问题。如2008年以来,湖南省洞口县已经定向培养了农村小学师资104名,幼师2名,这些教师在学校中会受到保育员方面的培训,毕业后回山区学校担任保育员工作,这样既可实现保育工作的专业化,又可以实现保育人员的年轻化,有利于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和谐和长远发展。

⒋制定规划,招聘和培养专职保育员,从根本上解决保育师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