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突发事件处理步骤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为期一周的下派学习已经结束,在此期间得到了兄弟单位的大力支持与协助,此次下派学习本着带着问题进行学习的工作思路,通过听、看、问及跟班作业的方式,对各部门具体实际工作情况进行了详细学习。通过问使我不仅了解掌握了相关部门的基本业务知识,而且通过具体的实践对相关制度和工作程序有了更深层的认识,为今后更科学,合理的指挥调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现将下派学习情况总结汇报如下:
一、了解路政、清障、超限、养护的基本业务知识及工作程序。
通过对内业档案:如路政(超限)处理档案,路政、清障交接班日记,路政案件报表等资料的学习,从中了解路政案件的基本处理程序及工作原则。(路政部门主要通过主动上路巡逻和被动接收信息,随时掌握所辖区路段的路况,保护路产维护路权,对交通肇事车辆对路产造成的损失根据赔(补)偿标准收取路产赔(补)偿费,清障部门及时清理路面的故障车辆,保障安全畅通。)
对外的了解通过上路巡路了解基本路况。总体说,我们对路政事件处理要严格按照操作流程及时、准确反馈信息,以服务为宗旨,保障高速公路安全畅通。
二、了解路政、养护、超限对突发事件的处理程序。
重点掌握各部门在突发事件处理过程中的具体职责和处理程序,严格执行局下发的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预案的规定,做为指挥调度员应随时掌握突发事件的发展动态,科学分析、及时将突发事件信息上报领导,并按照指示根据实际情况下达指令,做好上传下达的工作,保证突发事件在紧张安全、有序的状态下妥善处理。
三、了解路政、养护、交警间的互相配合。
在处理日常或突发事件时,路政、养护、交警间的相互配合,共同合作是保证工作顺利开展的前提,这就需要我们指挥调度部门协调联动各相关部门,从局的角度科学指挥调度,并且要对工作程序、步骤有清晰的思路,对现场情况充分掌握。
首先、路政、交警、养护部门在日常巡逻和作业过程中发现问题要相互联系,及时通知各部门,做到快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处理事故现场,养护部门应配合路政、交警部门设置安全警告标志、指示标志,保障行车安全路政部门配全交警部门维护事故现场秩序。
应急预案是针对重点地区、重点单位或部位可能发生的安全事件,根据应急救援战斗的指导原则和战术原则,以及现有资源而提前拟定的应对策略。当发生突发事件时,可调出相应的应急预案,快速明确突发事件的处置方式。
近年来,国家相关部门编制了初成体系的应急预案大纲,很多单位根据国家的有关要求,结合实际,纷纷着手建立各自的预案体系。
应急预案建设注意事项
――预案内容应清晰、具体。对可调配资源部署、救援方案、注意事项等方面的内容不能模糊不清,并且需要注意到各救援力量相互间的救援协同。
――预案救援步骤应与实际相结合。在制定预案时容易出现的问题是在制定救援对策时,往往把各救援力量在现场的救援行动交代得过于细致,忽略了事故现场瞬息万变的发展规律,使得预案失去了实际意义。
――事故现场设定应该科学、合理。事故设定过于简单,如只确定一个事故点或是不设置事故发展变化中易引起的次生灾害,整个预案就显得过于简单,起不到真正意义上的准备作用,对平时的应急救援训练工作的指导意义也就不强。
―应急中心与各单位制定的预案脱节。如果应急中心与各单位在制定过程中没有做好统一、衔接工作,往往就会造成力量部署的设置、任务分工脱节,还可能造成任务重叠。
――制定预案应突出重点。如果把握不好出发点,没有重点,那预案就失去了具体的指导作用。
应急预案建设的难点
――缺少参照眭。编制全面、规范、可操作性强的应急预案缺乏可直接参照的范本,需要通过自身工作实践,不断进行摸索和研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预案编制工作。
――理论与实际难于结合。对于一个好的应急预案来说,理论体系全面、规范是基本的要求,而与实际工作紧密结合则是提高应急预案可行性的关键,理论体系与实际工作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编制应急预案,既要保持安全事件报告、安全等级研判、决策指挥、信息及通报、应急响应报告、应急预案演练等理论体系的完整性,又要保证能针对实际,提出符合工作需要、切实可行的应急处置办法。
――隹以兼顾全面性和实用性。编制应急预案日寸,若力求应急预案体系的内容全面、规范,则预案会过于复杂,最终导致实用性差;若只考虑实用性,则很难做到内容全面。另外,应急响应工作会涉及到各级领导、专家以及工作人员等多层次角色,不同角色在应急过程中职责不同,预案很难既兼顾所有角色的职责又很实用。建设应急预案的原则
制定应急预案的基本目的就是快速、有序、高效地控制紧急事件的发展,将事故损失减小到最低程度。应急预案建设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适用性原则。符合出人境检验检疫工怍的实际情况阳特点,符合应急事件处理的实际需要,有现实的必要性和针对性。
―{要I生原则。明确检验检疫各类应急事件的响应程度,突出重点,分清主次,严重事件的应急处理必须纳人体系。
――可操作性原则。预案必须简洁明了、可操作性强、实用性强,应急事件处理时才能真正发挥作用。
――标准化原则。编制应急预案制定和实施的管理标准和程序,实现制定过程标准化和实施过程程序化。
――闭环管理原则。应急预案从体系到个体均要不断自我完善、持续改进,实现闭环管理。
预案的构成
构成应急预案的基本要素包括:组织机构及其职责;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价;通告程序和报警系统;应急设备与设施;应急评价能力与资源;保护措施程序;信息与公众教育;事故后的恢复程序;培训与演练;预案维护等。
从功能角度而言,预案系统可分为四大功能模块:预案模版、预案案例匹配、预案选择、预案执行,四大功能模块全面保证了预案系统对预案储备、预案实施、预案提升和预案管理四个主要环节的各项需求。
――预案模版。提供预案模版功能,能对各种类型预案进行分类管理,分解步骤和流程,配置指令等,并可增加、修改预案。
――预案案例匹配。能根据登记的案件信息,自动在预案库里找出类似的预案以及案例。
预案案例处于预案储备环节,是预案系统的基础模块,对预案的事件、地域、部门和专项属性等基础数据进行维护和管理,为预案系统的其他环节提供基础支撑。
基于预案形式化定义给出预案的XML(Extm~]e Matkup Ianguage,可扩展标记语言)表达,形成预案的结构化文档组织,并使用面向XML的关系数据库存储方式或者面向XML文档自身的存储方式将所有结构化预案存入预案库中。存储工作可以通过预案录入工具自动完成。
预案库向外部提供基本的查询接口,包括基于以上事件要素的预案查询;基于预案编辑者(单位)的预案查询;基于预案制定日期的查询等。
――预案选择。预案在进行应急指挥和日常调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用户选择适当的预案后可选择预案所有步骤或其中若干步骤执行,并能根据实际情况增减步骤。
应急指挥的核心是事件处置,而事件处置一般依托预案进行。预案主要包含以下几方面的内容:1)预案的适用范围:定义发生怎样的事件后才启用本预案,如什么类型的事件、什么时间发生的、什么地方发生的;2)组织结构:定义事件处置的组织结构和人员,如事件处置所涉及的部门和人员,及其职责;3)资源:事件处置过程所涉及的对象集合,这些对象的状态或状态变化是事件处置所关注的;4)工作流:预案工作流是指将一组任务组织起来完成某类事件处置。在工作流中定义了任务的运行顺序和运行条件。每个任务可以由一个或多个软件系统完成,也可以由一个或一组人完成,还可以由一个或多个人与软件系统协作完成。任务的运行顺序和运行条件用来定义并实现任务的运行、任务的同步和信息流(数据流)的传递;5)预案的其它内容:还包括预案目标,预案原则等其它说明。
用什么样的形式和术语描述事件处置预案,即预案的启动条件、组织结构、资源和工作流模板是基于预案事件处置的关键。
――预案执行。能方便执行预案步骤或者按流程执行选取的预案,实现自动拨打预案设定电话、自动向设定手机发送短信,自动向移动终端发送指令或通过呼叫中心服务系统下发指令等。
对系统中每个预案中的军标定义不同时段不同的动作,如静止、闪烁、运动和运动轨迹等,利用这种预案推演的方式,可针对各种突发事件制定相应的处置预案,建立应急指挥预案库,实现对各类预案的有效管理,同时,利用网络技术对应急事件的处置过程进行仿真模拟,用于应急突发事件的处置、演练和演习,使各级应急联动部门熟悉应付突发事件的主要职责和程序,进一步提高口岸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指挥组织能力和快速反应能力。结果
Abstract: It is important to reinforce campus emergency management capability to have harmonious campuses. According to the general principles of emergency management and the reality of college features,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ree theoretical issues: content selection, indexes determined, methods used. It considers establishment and connotations of campus emergency management capacity assessment index system; it proposes the method to determine index weight of campus emergency management capacity assessment based on research results and information entropy, and studies combination weights methods based on minimum deviation. This article uses universities of Nanjing as sample to study the practical application of the method.
关键词: 高校应急管理;能力评估;信息熵;指标体系;权重
Key words: college emergency management;capacity assessment;information entropy;index system;weight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11-0003-02
0引言
高校是人类社会精神财富生产、积聚和传播的中心。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飞速进步极大促进了各大高校的快速发展,同时,也导致了校园内外部环境的巨大变化,致使突发事件急剧增多,如:2004年2月云南大学学生马加爵事件、2008年3月东南大学发生严重火灾、2009年9月南京大学发生“寂寞门”。这些突发事件引起了各大高校甚至全国范围的震惊,也一次次给我们敲响了警钟:高校应急管理刻不容缓!根据文献调查和专家调研分析,将高校应急管理体系分为五大能力,并进一步细化为19个考察指标,分别应用信息熵,实地调研,层次分析法对指标赋权,并运用基于离差最小的组合赋权方法确定19个指标的权重,对于高校的应急能力评估起到推进作用。
1高校应急管理能力评估指标体系的建立
1.1 高校应急管理能力评估指标内涵分析基于文献研究,实地调研,将高校应急管理体系分五大能力:应急预警能力、基础保障能力、快速响应能力、应急事件处置能力和应急事件研究管理能力。
1.1.1 应急预警能力: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使人们及早发现已经或者即将发生的突发事件。其关键工作是通过监测系统、预测系统、预警系统等认识和辨别出突发事件潜伏期的各种症状。其具体行动包括:①应急预案的制定:是应急管理的前期阶段,有效的应急预案可以大幅度减少突发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降低损失的程度。②应急预案的评估:是指全方位、立体化、多层次定期检查应急预案的合理性、可行性。③应急知识培训与教育宣传活动:是指对于校园师生及各部门员工进行长期应急知识的教育宣传活动。④应急预案的模拟与演练:是指定期对于已制定预案进行演练,实现跨部门的各资源的实时调度。
1.1.2 基础保障能力:是指应急活动所需的人、财、物和信息保障能力。其具体行动包括:①应急资源的储备:是指校园内各种硬件设施的配备情况,如教学楼,学生生活区的救生器械储备量。②应急资源的优化与布局:通过设备的使用年限和使用互补性考察资源优化的效率及布局和理性。③应急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为了配合应急管理的全过程,使应急管理全过程更加可视化。④学校规章制度的建立:建立一套完整的标准规范体系,使应急管理活动做到有规章制度的约束。
1.1.3 快速响应能力:在突发事件发生之后采取一定的应急处理措施,通过科学指挥和调度可用资源,减少突发事件的损失。其具体行动包括:①接警与处警能力:是指高校保卫处人员与当地警方的协作能力、警方和校方主要领导的到场速度及相互的配合效率。②突发事件评估与分析决策:描述在处理突发事件过程中,根据事件的严重程度分类分级的定位准确性。③应急资源管理:描述在应急事件发生过程中,学校师生对于各种救生器械,网络电信资源的使用效率。④检测预警系统: 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使人们及早发现已经或者即将发生的突发事件。
1.1.4 应急事件处置能力:是指对于突发事件处理过程中的现场指挥等活动。其具体包括:①现场指挥调度能力:在突发事件发生后,学校应急管理系统应能够迅速有效运转,将损失降到最低。②突发事件的恢复与重建:是指在突发事件发生后,通过恢复与重建等工作,尽快地恢复校园功能。③灾后信息:当高校应急事件发生后迅速将信息,使师生充分了解受灾情况,恢复正常工作、学习。
1.1.5 应急事件研究管理能力:是在突发事件结束之后相应的理论研究,总结、评估、学习等活动。其具体行动包括:①应急预案的反馈与改进:是指当突发事件结束后,能够及时有效的进行突发公共事件分类分级的判定,对所进行决策分析。②保险的使用研究:利用保险事前防范和事后补偿相统一的机制,强化事前各种防范。③突发事件后心理支持:是指突发事件结束后,对涉及重大事件的学生和家长进行有计划、全方位的心理指导。④灾后事件的评估与学习:是指利用科技研发来防范突发事件的发生。
1.2 高校应急管理能力评估指标建立本文从五大方面考察高校的应急管理能力,在五大指标下分别设立二级指标,全面评估高校应急管理能力。评估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2高校应急管理能力指标权重确定方法
2.1 基于信息熵的高校应急管理能力评估指标权重确定熵的概念最初产生于热力学,用来描述在某一给定时刻一个系统可能出现的有关状态的不确定程度。经过对评估矩阵计算得出的作为权数的熵权,并不是指在决策或评估问题中某指标的实际意义上的重要性系数,而是在给定被评价方案集后各种评价指标值确定的情况下,各指标在竞争意义上的相对激烈程度系数。信息熵的多属性决策方法的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1 对于某一多属性决策问题,构造决策矩阵A=(aij)m*n,用适当方法将A规范化处理,得到规范化矩阵R=(rij)m*n,rij∈[0,1]。
步骤2将R=(rij)m*n,rij∈[0,1]处理,得到列归一化矩阵:
R•=(r •ij)m*n=其中,r •ij=i∈N,j=1,2,…,m(1)
步骤3计算属性Ej,j=1,2,…,m 输出的信息熵:
Ej=-rlnr规定r •ij=0时lnr•ij=0(2)
步骤4计算属性权重向量w=(w1,w2,…,wm),其中:
ωi=(3)
2.2 基于层次分析法和实地调研的高校应急管理能力评估指标权重确定层次分析法(AHP)结合了定性与定量的双重特点,将层次分析法运用到指标体系权重的确定决策中。同时,作者在南京选择了五所高校进行调研,其中有全国排名前十的“985工程”重点建设高校,也有“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作者依据上述指标体系设置了调查问卷,并分别在五所高校以问卷调查和访谈的形式对该高校的应急管理能力进行全面的评估,具体方法另文发表。
2.3 基于离差最小的高校应急管理能力评估指标的组合赋权方法同时利用基于信息熵的赋权方法、层次分析法、基于调查问卷法的实地调研对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执行能力进行评价,从而较好地将三种方法的优点综合起来对指标赋权。具体步骤如下:①分别求出信息熵的多目标决策方法、层次分析法、实地调研三种方法下的权重。②综合三种方法所求结果根据最小离差法。求得指标。
min=∑(x-x)x+x+…+x=1x?叟0(4)
X:19个指标在信息熵方法、层次分析法、实地调研三种方法下的权重值:所求的组合赋权方法下的权重值。目标函数min=∑(x-x)表示,所求得的权重值xi到三种方法求得权数的离差平方和应为最小。约束函数x1+x2+…+xi=1表示在同一考察范围的所有指标的权数和为1。xi?叟0表示根据实际情况所有指标权数均为非负数。
3实例分析
作者依据上述指标体系设置了调查问卷,并选择了南京五所高校进行调研,每所学校发放了30份问卷,共150份。他们中有全国排名前十的“985工程”重点建设高校,也有“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有综合性大学,也有以航空航天、信息科学、水利、医药为特色的大学。
3.1基于信息熵的高校应急管理能力权重确定及结果分析基于信息熵的权重确定模型,即直接根据各方案和相应的指标值构成的判断矩阵来计算评价指标的熵,并利用指标值的熵确定其熵权,从而确定各指标的权重。信息熵评价决策模型综合考虑了各种因素的影响,尤其是在没有专家决策者给出权重的情况,更加体现了其客观性。依照上文所述,计算过程如下:①根据五大能力,19个指标采用问卷调查法、专家打分法等,获得应急处置方案优选原始数据。
②将得出的原始数据矩阵按照式(1)进行标准化,计算19个指标输出的信息熵。③根据式(3)计算19个指标的权重熵值:
ω1=(0,0.46,0.27,0.27);ω2=(0.17,0.39,0.30,0.14);
ω3=(0.15,0.32,0.34,0.18);ω4=(0.54,0.31,0.15);
ω5=(0.07,0.51,0.37,0.05);
3.2 基于组合赋权的高校应急管理能力权重确定由于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能力的部分因素具有不确定性或难以量化, 因此对应急管理执行能力的描述具有一定的模糊性, 在对高校应急管理执行能力进行评价时, 可以采用组合赋权评价方法对应急管理执行能力状况进行总体性、概括性的认识。由式(4)可得: X11=0.19 X12=0.23 X13=0.20 X14=0.38 X21=0.29 X22=0.26 X23=0.30 X24=0.15 X31=0.18 X32=0.23 X33=0.30 X34=0.29 X41=0.53 X42=0.29 X43=0.17 X51=0.17 X52=0.28 X53=0.35 X54=0.20。一个科学、有效、运转良好的高校应急体系,应该包括应急预警能力、基础保障能力、快速响应能力、应急事件处置能力和善后措施这五个部分,,他们相互影响,共同组成了应急体系.根据应用的模型,在每一种能力下,都有相对重要的指标,根据这些相对重要的指标,制定应对策略。
4结语
高校应急管理能力体系的构建是高校行政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相比国外来说,我国高校危机管理研究落后,且没有完善的评估体系。因此,对于我国来说,进行高校应急管理能力体系的建立与评估任重而道远,高校行政管理者和高校行政管理研究者应对我国高校应急管理高度重视,充分了解其重要意义,合理应用高校评估体系进行及时的现状反馈,通过不同指标的重要性使得管理高效,有序。
参考文献:
[1]张海波,童星.应急能力评估的理论框架[J].中国行政管理2009,(4):33-37.
[2]齐二石,王嵩.城市应急管理系统的构建及系统分析研究[J].现代管理科学.2008,(7):3-7.
[3]杨瑾.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执行能力的评价[J].科技与管理,2008第10卷(3):116-119.
[4]吴梦丹. 高校危机管理体系4R 模型建构研究[J].高等教育与学术研究2007,(4): 59-63.
突发事件由于其不定时和不确定性的特征,给企业乃至社会造成了难以衡估的压力。因此,拥有一个合理科学、功能齐全的应急物流体系,是企业遭遇突发事件时的强有力的保障。在应对突发事件时,企业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做出有效应对方案,最大限度的减少突发事件的危害和影响,是企业要面对的首要问题。
本文通过对应急物流管理的物资支撑体系的构建与研究,指出了关于改进体系的一些有效建议。
【关键词】
电力企业; 应急物流体系; 应急物资;应急物流网络信息平台
0 引言
鉴于突发事件应急的特殊性,应急物流和普通物流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差异。在处理应急事件的物资筹集、调配、装载、运输等环节上,对应急物资的供需协调以及物流信息的真实和准确度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应急物流管理体系是应对和防范突发事件的有力保障,因此,建立健全企业的应急物流管理体系,不断完善体系,使其更加科学化、合理化,已经是企业解决突发事件提高应急物流管理能力的首要任务。
1 应急物流管理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1.应急物流管理的基本概念
在我国《物流术语》中是这样对应急物流定义:针对可能出现的突发事件已做好预案,并在时间发生时迅速付诸实施的物流活动。换言之,应急物流就是当突发事件发生时,对物资、人员、资金等资源进行紧急调配的一种保障活动。应急物流不同于一般的物流组织,其主要的职能和作用是为应急管理提供物资保障和减轻、减少企业遭受的损失。
2.应急物流的特点
(1)不确定性和随机性
应急物流是源于突发事件,进而由于突发事件的不确定性而导致应急物流的不确定性。企业的突发事件具有发生时间、地点、强度大小、持续时间以及影响范围不确定的特点,导致应急物流的需求也很事先确定。
(2)时间约束的紧迫性
突发事件的发生具有不确定性,这对应急物流的时效性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应急物流必须在最短的时间,以最快的速度进行应急处理突发事件,保障企业的正常运行。
(3)不均衡性
由于应急事件的突发性,企业的物资和人员很难在很短的时间均衡的提供,随着突发事件的事态变化,企业的应急物资的流向也需要不断调整,尽量减少产生断档和库存积压的情况出现。
2 构建电力物资应急管理协同机制
要做好电力物资应急物流的管理必须要有足够的物资资源做支撑,因此,电力企业各部分要明确自己的职责,共同协调每个部门的力量和资源,为做好应急工作共同努力。处理突发事件的首要步骤是将应急配电设备的物资库按照区域和等级进行详细的划分职责和任务,以便于在应急事件发生时,可以迅速启动电力物资应急管理协同机制。
1.建立应急物资计划专项资金
建立应急物资计划的专项资金,为实行应急物流机制提供有力保障。由委员会负责资金的筹集和全权管理,并进行应急物资的妥善存放和处理。在每年的财政分配时应专门考虑到应急物资计划的专项资金,并按照每年的情况进行不断的调整应急资金的比例。
2.推动应急物资仓库的建设
应急物资仓库的启动有助于应急物资的快速分拣,在配送中大大节省了时间和人力,保障了物资资源配送的有效性和快捷性。一旦物资运输速度过于缓慢将会给应急事件的处理带来不可估量的负面影响,影响救援工作的时效性。及时有效的物流配送有助于物资及时到达,便于应急活动的顺利进行。
应急物资仓库是快速有效处理应急事件的保证,对应急物资仓库的建设关系到企业对应急事件的适应度。在庞大的竞争市场中,拥有强大的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也是企业能否稳定发展的关键因素。
2.1为了更好的为应急事件服务,应急物资仓库的建设考要考虑到以下问题:
(1)方便快捷的交通运输条件。
应急物资仓库所处的环境应该是道路通畅便捷,最好是位于交通干线的旁边,距离铁路和高速公路距离较短,这是对应急物资及时快速的送达的基础保障。合理安排应急物资仓库与储备库的距离,方便当应急事件发生时,应急物资仓库与储备库的有效调度。
(2)安全性。
应急物资仓库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周边的市政条件和与周围环境的关系都是影响应急仓库是否安全的关键因素。
(3)应急运输工具的配备
在遭遇应急事件时,应急仓库的大型运输工具如:飞机、大型货车等交通工具要及时工作,地面的交通条件要适应运输工具的需求,减少因运输工具不利而导致应急事件恶化情况的发生。
(4)靠近储备物资生产地
尽量在储备物资的生产地建设应急物资仓库,一旦出现应急事件的发生,可以最快的缓解物资短缺和意外事件的危害。实现快速有效的物资供应。
(5)实现现代信息管理系统。
引进先进的RFID扫描技术,对应急物资仓库进行全方位定期检查和管理,避免由于人工操作失误造成的损失。现代信息管理系统的出现时物资管理趋向于透明化,也更加准确,对于缺货、物资损耗等情况可以及时补缺和调换,实现了真正的技术化管理。
3. 将应急物流管理机制实体化
事实上,物流管理上有很多不确定因素,必须做好各部门的协调工作,保证整个应急流程的衔接性。将应急物流管理机制进行实体化,使各级物流协会一起协同工作,保证应急物资的安全快速到达。
4.不断对应急物资运输网络和储备体系进行完善
应急物资的运输网依赖于现代化的运输工具和顺畅的运输系统。对电力的物资储备力度要不断加强,同时优化各应急货源渠道的开发程序,完善企业各部门的分销策略。制定相应的管理机制和准入规则,给予下层企业存储物资的权利,严格的实行应急物流管理体系的制度。
3 电力物资供应链的优化
1. 优化内部资源管理
不断优化电力企业的内部管理,进行内部组织一体化。企业在产品的初始环节进行备件生产,在采购和储备环节制定合理的储备额度,在对库房的建设管理上进行标准化管理,做好实物物资的储备工作,最大程度上协调协议储备和动态储备的关系。妥善处理废旧物资,正确评估其剩余价值并尽可能进行循环利用。对电力企业的工程预料进行二级库管理模式,便于物资信息有效的传递和及时处理。
2. 加强电力物资横向供应链建设
在电力企业的物资管理上实施供应链管理,充分利用外部资源,构建完整的电力物资横向供应链。电力物资的供应牵涉到设备供应商、采购商和用户等多方人员,加强这几者之间的关系,将物资供应活动顺承下去。在需方和供方之间选择一方设置物资仓库,减少双方的库存和资金压力,大大节约了成本,实现电力应急物资管理的统一性和便捷性。
4 建立电力企业应急物流信息网络和管理平台
1.建立应急物流信息网络信息管理平台
为了加强对应急物流的信息系统的管理,必然要建立相应的网络信息管理平台,以便于对紧急事件的处理和传递。应急物流的信息网络管理平台要保证应急物资供应中心和企业信息的紧密连接。三级配送体系可以为电力供应商联络各大物流中心提供必要的信息帮助,这些有效的信息为下一步的物资物流的规划和管理提供了良好的数据依据。当各类突发事件发生时,网络信息管理平台会立即将信息发送到各部门以便于确定物流中心的物资量和灾害情况的基本情况,形成一种确切的保障依据,便于处理物资配送的协调工作。应急物资信息网络和管理平台的使用会使电力企业成为一个集指挥和手机体系的系统,大大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
2.建立应急物流物资的监管跟踪体系
应急物流物资网络信息平台会不断更新电力企业和物资供应企业之间的信息资源,对突发事件处理的数据信息也会如实输入到网络信息平台中,为企业的应急团队的指挥与工作提供有效信息,以便于其在处理突发事件时,可以快速的进行物资资源的调配与管理。另外,GPS技术的引进使物流信息更加及时,为应急物流指挥部和网络信息平台之间的衔接更加融洽。这种应急物流物资的监管体系从真正意义上为应急事件的妥善处理提供了保障。
3.构建电力企业的物资应急管理三级配送体系
电力企业现阶段实行的管理体制已经包含了三级责任配送体系。这种体系的管理模式是通过物流平台进行垂直管理,详细划分各级、各部门的职责和任务,然后组织之间进行物资物流的协调,方便快捷的实现整个公司的应急物资物流管理。
随着市场竞争机制的不断完善,电力企业的生产运行也要依靠电力物资物流平台的高效运行。应急物资管理三级配送体系加深了企业与子企业之间的沟通,便于整个品牌的进步与发展。
5 结束语
应急物流管理的物资支撑体系为突发事件提供了充分的物资基础,为应急物流体系的构建和完善企业的应急管理机制,提高突发事件的应急水平做出了重要贡献。电力企业要不断建立健全应急物流管理的物资支撑体系,将应急人员和应急物资合理调配,最大程度上减少突发事件对企业产生的伤害与损失。
【参考文献】
[1]杨建国.推行电力物资供应链管理促进电网应急物资保障[J].市场研究, 2011, (9).
【关键词】体育赛事 应急预案 编制
应急预案又称应急计划,是针对各种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为了保证能够迅速、有序、有效地开展应急行动、降低事故损失而事先制定的有关计划或方案。它是在对潜在的重大危险、事故类型、发生的可能性及发生过程、事故后果及影响严重程度进行辩识和评估的基础上,对应急机构职责、人员、技术、设施(备)、装备、物资、救援行动及其指挥与协调等方面预先做出的具体安排。应急预案应当明确在突发事件发生之前、发生过程中以及结束之后,谁负责做什么,何时做,以及相应的资源准备和策略等。
一、大型体育赛事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编制的基本原则
应急预案的制定是为了可以减少突发事件管理中出现的缺乏全局观念的行为和不合理的行为,使突发事件的应对与管理更加合理化、科学化。应急预案的制定需要明确行动的具体目标,以及为实现这些目标所做的各项工作安排。这就要求制定者不仅能够预见事发现场的各种可能情况,而且能够针对各种可能情况制定出具体可行的应对措施,达到预定的目标。
(一)完善制度原则
所谓完善制度原则是通过制度的形式来确定大型体育赛事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的重要性和强制性,即:将大型体育赛事的应急预案制度化。这也是应急预案的系统性、长期性、战略性、强制性的内在要求。
(二)系统协同原则
系统协同原则是指为了保证应急反应系统的高效协同与快速反应,建立统一的突发事件应对系统与指挥中心,以统一指挥应急管理的全过程。
在应对突发事件的过程中,如何处理资源需求与资源匮乏之间的矛盾是应急决策是应急决策必须面对的一个主要问题。这就要求按照统一指挥的原则,统一资源的规划调配,以提高资源使用效率,避免不同部门或局部之间因争夺资源而产生冲突,从而改变因过激反应造成资源使用浪费的现象。
要从全局出发,抓住关键环节、分清轻重缓急、避免分散指挥造成以各自为中心、只见局部不顾全局的局面。同时,要集中优势资源解决最紧急的问题。应急状态下必须要有一个强有力的统一指挥的组织机构来协调和决策。
对突发事件来说,统一的指挥系统针具有全权决策的权力。明确划分权利与责任,规定不同组织层次和部门、岗位其相应的工作与职责,不仅有利于明确分工、责权到位,还有利于事件的处理流程顺畅,环环相扣,同时也可避免出现问题时相互推诿,逃避责任。
(三)事件分级原则
事件分级原则是指根据突发事件的类型与影响程度的差别,采取不同方式的处置办法和反应力度,同时在应急预案中明确界定不同层次、类型的指挥机构的动员权限。事件分级原则要求在应急管理预案制定的过程中,通过对突发事件的类型、影响范围、危害程度以及表现形式等因素的分析,确定应急指挥机构的不同级别层次和专业性能,并规定直接参与处理突发事件的人员队伍和需要动员的范围,制定应采取的技术手段和处理原则。
在应急管理预案中,把突发事件分级需要做两方面的预先评估:一是对各种可能发生的、潜在的突发事件的特征、影响范围与危害做出评估,并划分出相应的分类;二是客观分析各部门以及相应公共组织拥有的技术条件、资源与应急管理能力,然后对应对突发事件主体的能力与资格做出评估。
2004年12月14日北京市政府公布了《北京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救援预案》,该预案中将北京市所面对的突发公共事件划分以下四个不同的等级:一般突发公共事件(IV级);较大突发公共事件(III级);重大突发公共事件(II级);特别重大突发公共事件(I级),并分别针对不同等级的突发事件制定了不同的处置预案。
(四)信息公开原则
信息公开原则是指赛事举办方应该向体育赛事的参与者提供可靠、真实的公共信息,这是其最基本的社会责任之一。当处理突发事件时,实事求是也是应该成为体育赛事组织者公布事实的态度。
著名突发事件管理专家帕金森认为,突发事件发生后,信息的失误传播会造成真空,导致黑白颠倒、不真实的流言横行,而此时“无可奉告”的答案更加助长了此类问题的产生。失实的消息不仅会引起公众的猜疑,还会导致不正确的报道,使公众认为社会组织采取了掩盖手段阻止信息传播,从而对社会产生抵抗情绪。由此可见,控制和处理突发事件的基础是对传播进行有效的管理。突发事件相关信息的公开与如实公布既有利于赛事组织管理者公信力的建立,又有助于消除赛事参与主体的从众效应和恐慌情绪,在尊重民众知情权的同时,也便捷了突发事件的处理。
二、大型体育赛事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基本内容
应急预案在深入分析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发生后应急人员所需要的应急准备和所需要采取的应急行动的基础上,根据研究内容制定出的一种指导性文件,其核心内容主要包括七个方面的内容:
(1)预测、辨识、评价紧急情况或事故灾害;
(2)应急各方的职责分配;
(3)应急救援行动的指挥与协调;
(4)应急救援中可用的人员、设施、设备、物资、经费保障和其他资源,包括社会援助和外部援助资源等;
(5)在发生突发事件时保护生命、财产和环境安全的措施;
(6)现场恢复;
(7)其他,如:应急培训和演习的规定、法律法规的要求、预案的管理等。
(一)基本预案范式
(1)预案令
领导应根据国家、省(市)相应法律和规章的授权规定,签署预案令,并宣布应急预案生效。这主要是为了明确实施应急预案的合法性,保证应急预案的权威性。赛事领导在预案令中不仅要表明对应急管理和应急救援工作的支持,还应督促各应急机构制定标准操作程序、完善内部应急响应机制、积极参与应急预案的编制与更新以及预案的培训、演习等。
(2)方针与原则
3.应采用统一格式编制各项应急功能的标准操作程序;
4.应按照应急准备、初期响应、扩大应急和应急恢复四阶段描述程序中规定的各项任务;
5.应与应急功能设置中有关各部门职责和任务的内容一致;
6.应规定相关部门执行程序时应保存的记录,包括保存样式和期限。
标准操作程序的描述应简单明了,一般包括目的与适用范围、职责、具体任务说明或步骤,负责人有关附件(检查表、附图表等)等,标准操作程序本身也应尽量采用检查表的形式,对每一步留有记录区逐项检查核对时做标记使用。
(四)支持附件
应急预案支持附件中应包括:
1.危险分析附件
危险分析附件由下列内容组成:突发事件灾害影响范围预测;突发事件危险面登记表与分布;重要防护目标一览表与分布;事故后果预测与评估模型;其他危险分析资料等。
2.通讯联络附件
通讯联络附件由下列内容组成:赛事组织内部所有应急机构、应急组织、应急设施联络方式;外部可利用应急机构的通讯联络方式和备用联络方式。
3.法律法规附件
法律法规附件应由下列内容组成:我国有关大型体育赛事突发事件应急的法律、法规、规章、标准、技术规范和指南性材料;国际上有关体育赛事突发事件应急的公约、建议书和技术指南等。
4.教育、培训、训练和演习附件
教育、培训、训练和演习附件应由下列内容组成;教育、培训、训练和演习计划;应急人员培训考核大纲;其他有关突发事件应急教育、培训、训练和演习的工作安排。
三、大型体育赛事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编制过程
(一)成立应急预案编制小组
大型体育赛事管理部门可以直接委派负责筹建预案编制小组的成员。成员在预案的制定和实施过程中或突发事件处理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而预案编制小组的成员应精心挑选。编制小组的规模取决于赛事的规模以及资源情况。小组通常由各部门、各层次人员代表构成,目的在于鼓励参与,能让更多的人参与到这个过程中来,增加了参与者所能提供的总的时间与精力,增加了应急预案编制过程的透明度,也易于加快进度,为预案的编制过程集思广益,从某种意义上加强了应急管理中的预防工作。
把应急预案指派给具体部门或专家,对大型体育赛事组织内部其他成员的影响就是导致他们共同推卸责任的现象,从而大大降低了应急预案编制的意义。应急预案编制过程中赛事组织管理者需要来自各部门的消息,并在组织安排上应接近高级管理层。
小组成员的任命应由上级领导以书面形式任命,并且明确小组中的正副领导者。任命书向所有员工公示,这样做便于预案编制工作的展开及信息交流。应急预案编制小组成员必须直接参与预案编制过程的各个阶段,应定期开会评价预案的进展情况。特别强调,应急预案小组的成员应该密切联系,精诚合作,众志成城。
(二)应对突发事件危险分析和应急能力评估
1.相关信息的收集
成立应急预案编制小组之后,首先小组应着手分析体育赛事可能面临的危险以及赛事应急实施能力。其次就是收集有关信息,如:大型体育赛事的有关计划与政策、已建立的应急预案及可能发生突发事件。然后分析风险,从而确定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这是编写应急预案的关键环节,也是应急管理中的一个重要部分。
2.熟悉赛事有关计划和政策
熟悉场地设施,了解赛事有关的方针与政策是分析应对突发事件实施能力的第一环节。因此,应急预案编制小组在进行应急管理和编写应急预案之前,应该阅读和参考以下文件:体育场地设施平面图,疏散撤离计划,防火方案,治安程序,安全与卫生方案等文件。
3.符合外部组织要求
预案编制小组应加强与政府机构、公用事业机构和团体组织等部门联络与沟通,不仅要向他们了解在不同的情况下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还应该掌握编制应急预案可利用的资源。在大型体育赛事突发事件应急管理过程中,应急救援预案编制小组要同以下机构保持联络:行政主管部门,地方体育局,地方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公安机关,消防机构,紧急医疗服务机关,电力机构等,并从以上机构获取有关的信息。
4.应急预案的评审
在进行修改或制定新的预案之前,应急预案编制小组应该对已有的预案进行评审。相关预案评审的范围涉及已有的预案,以及政府相关应急预案等。
对突发事件相关预案的评审可以深刻理解过去处理突发事件管理的方法及思路。相关内容包括评价报告,自然灾害、防火预案、球场暴力、恐怖事件应急预案,以及所涉及的应急停车等类似活动的操作规程。对上述内容的评审和检查可以保证应急预案的连续性。预案编制小组在检查这些预案时,应特别注意应急预案的时效性。
同时,赛事应急预案编制小组还应清楚掌握以下几项内容,包括有政府和社团组织社会应急网络的运转,政府应急预案,从而使赛事应急预案编制小组能充分了解政府机构或社团是如何准备、应急和从突发事件中恢复的,这对及时、有效的处理突发事件有很大的帮助。
内部潜在风险的分析:内部潜在风险分析是评估事故或灾害发生时对赛事造成破坏(或伤害)的可能性,以及可能导致的实际破坏(或伤害)程度,通常可能会选择对最坏的情况进行分析。风险分析可以提供下列信息:发生事故或同时发生多种突发事件的可能性;对人造成的伤害类型(急性、延时或慢性的)和相关的高危人群;对财产造成的破坏类型(暂时、可修复或永久的)。
目前来说,准确判断事故或灾害发生的可能性是不现实的。因此,不需要将精力集中于精确的定量分析事故或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在描述发生事故或灾害的可能性时,可以用相对性的词汇(例如,低、中、高),但关键是要在现有资料和技术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评估。
应急能力评估:通过风险分析可以对已有的应急资源和应急能力进行评估,从而清楚了解应急救援的需求和不足。应急资源和应急能力对应急行动的快速性和有效性具有直接影响。制定预案时应当在在现有应急资源和应急能力的基础上,选择最有效现实的应急策略。
赛事的应急资源主要包括应急人员、应急设备、应急组织对策及应急后援;应急能力包括人员的技术、经验和接受的培训等。
应急人员主要包括应急管理小组、公共信息管理人员、疏散小组、消防人员和保安。应急设备主要包括个人防护装置、营救设备、灭火装置、通讯设备、医疗设备等。预案制定者通过对事故发生可能性及危险性分析的基础上,根据自身情况制定所需的设备清单,进行具体的工作部署。
救援设备是应急救援工作重要的基础条件,为保证救援工作的顺利开展,应急预案编制小组应制定救援装备的配备标准。装备的日常保管工作十分重要,只有装备处于良好的使用状态,才能在事故发生时就能立即投入使用。应急人员应根据各自承担的救援任务和救援要求选配救援装备。在选择装备时,要特别注意装备的实用性、功能性、耐用性和安全性。救援部门要制定应急救援装备的保管、使用制度和规定,并指定专人负责,定时进行检查。同时,要做好应急救援装备的调度使用工作,保证事故发生时应急救援的紧急调用。
(三)应急预案的编制
应急预案的编制必须建立在大型体育赛事突发事件的分析结果、应急资源的需求现状以及有关的法律法规要求的基础上。此外,在编制预案的准备期间,应充分收集和参阅已有的应急预案,避免应急预案的交叉重复,并与其他相关应急预案保持协调一致。
预案编制小组在设计应急预案编制的格式时,应充分考虑以下几点:
1.合理性。应合理地组织预案的章节,便于读者能快速地找到所需要的信息。
2.逻辑性。保证应急预案每个章节及其组成部分在内容上的相互衔接。
3.一致性。保证应急预案的每个章节及其组成部分都采用相似的行文结构。
4.兼容性。应急预案应尽量采取与上级机构一致的格式,以便各级应级预案能更好地协调对应。
(四)应急预案的评审与
应急预案的评审:为确保应急预案的合理性、科学性以及在实际情况中的适用性,预案编制单位或管理部门应依据我国有关应急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以及其他有关应急预案编制的指南性文件,组织开展预案评审工作。应急预案的评审可以分为内部评审和外部评审两类。
1.内部评审
内部评审是指在编制小组成员内部实施的评审。在预案初稿编写工作完成后,预案编制单位应内部组织编写成员对其进行评审,以保证预案内容完整、语言简洁流畅。
2.外部评审
外部评审是由上级机构、赛事同级机构实施的评审。确保预案被各阶层接受是外部评审的主要作用。根据评审人员的不同,又可分为上级评审和同级评审。
应急预案的:大型体育赛事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经过各级评审并通过后,应由赛事组织领导签署,同时并报送上级有关部门和应急机构备案。
四、建议
(一)本文是根据大型体育赛事应急预案的一般编制而言,各地应根据具体情况相应改变。
(二)由于篇幅问题,本文的应急预案编制没有具体到应急事件分类中的某一类,如火灾、恐怖袭击等,各地可分开制订应急预案。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