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学校体育管理的特点

学校体育管理的特点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学校体育管理的特点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学校体育管理的特点

学校体育管理的特点范文第1篇

(一)柔性管理的内涵

柔性管理与刚性管理是相对的。刚性管理是以规章制度为中心,强调规范化,以一系列制度和准则对被管理者的具体行为和思想进行约束,不讲情面,制度高于一切,注重效率和成果。刚性管理下,实现的是制度面前人人平等。柔性管理是以人为本,强调人的创造性和情感性。柔性管理视角下,管理者和被管理者无论是在地位还是情感上都是相互尊重和信任,相互关心和激励的。从学生角度,柔性管理是以学生为本,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在管理过程中,无论是教师还是学校,对不同的学生会采取不同的沟通办法和教育方式,对变化的班级环境采取不同的管理措施。管理时充分考虑学生的思想和心理的动态变化,关注其变化的需求,考虑学生的性格特点、文化素质特点、道德水平特点以及学习能力特点等。此外,柔性管理注重学校、教师的情感投入,让学生体会到学校和教师的关怀,学生把学校、把班级当成家,形成有爱的家庭式组织。这样的管理环境下,学生主动接受老师和学校的管理和教育,主动学习和参与各种活动。

(二)柔性管理在体育教学的应用

柔性管理可以应用体育教学中的各个方面,即体育教学管理的全过程。体育教学管理主要针对学生体育课的纪律、教学要求的管理。在刚性管理下,一般会制定制度要求学生体育课的行为规定,比如能干什么、不能干什么。这些制度和规定是硬性的,学生必须尊崇的。而柔性管理下,学生知道为了保护学校设备、为了让所有学生更好地学习,自主地去维护学校的设备,主动地学习和参与体育教师的教学过程。柔化管理是潜移默化的管理方式,是学校和老师通过潜移默化的情感交流来影响学生,例如把学生的自尊心、好奇心、上进心以及荣誉感和自我实现等心理因素提高到一定高度,让学生自发地去配合老师、班级和同学去完成一些事情,自发地去学习和探索。因此,柔性管理可以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内在动机。应用于体育中的柔性管理具有以下特点:第一,通过学生的内在因素来实现体育教学的管理。比如学生开始不愿意参加长跑,但是在老师的引导下,把战胜自己、把长跑的路程和时间当成挑战自己、实现自己的成就,那么学生跑步的动力就会长久,变被动为主动。第二,柔性管理注重团队。班级是一个团队,班级管理必须要让团队这个概念深入学生心中,要重在培养班级的团队意识,提高班级的凝聚力;要从团队荣誉的视角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责任感和使命感。第三,柔性管理尊重个性。每个学生的性格、能力、爱好等存在差异,教师对每个学生的要求和引导方式会存在差别,因此柔性管理下教师的教育为个性化教育,因材施教,尽力根据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来安排起学习内容和时间,最大限度地促进体育知识与技能学习的提高。柔性管理并不是毫无要求的、自由引导式的管理。对于教师来说,柔性管理更为复杂,任务更为艰巨,其在教学的管理过程中花费的时间和精力更多,并且事先要做好规划。具体来说,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第一,需要根据体育课程要求,根据学生的学习目标和内容,制定柔性管理的内容。每个学校环境不一样,柔性管理的内容不一样。对一般学校来说,柔性管理涉及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课堂的基本纪律;二是学校器材的维护和管理;三是学习的积极性和努力程度;四是体育学习的团队意识和个性保持;五是师生关系的发展。第二,需要根据班级学生的特点和个性,分析柔性管理的难题,制定柔性管理的目标。当确定柔性管理的内容时,需要针对具体内容设定一个目标。在柔性管理实行之处,学生的配合性肯定不高,从刚性管理转为柔性管理需要一段较长的时间。因此目标应该分为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实现柔性管理的逐步深入。第三,需要根据目标以及学生体育教学时间的安排,制定柔性管理的计划。为了实现柔性管理的目标,应该制定为实现目标完成的计划。计划应该详尽,不仅包含班级的管理计划,应该涉及学生个体,因为柔性管理注重团队,也尊重个体。同时,计划也应该包含团队和个体的引导和管理方法,即如果通过情感沟通来激发学生内在因素的作用。第四,实施计划,需要在实施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任何计划都不是完美的,老师也不可能完全了解每个学生的心理和身体素质等,需要在不断沟通和交流中深入了解,一旦发现方法不合适,选择的内容不合适,应该及时调整。例如一个学生弹跳力很好,原本以为适合跳高,但是在练习中发现这方面的素质不是很好,双腿的协作性不行,很难纠正,那么教师应该与学生沟通,换一个练习项目,否则,会影响学生的自信和学习的乐趣。第五,不断完善柔性管理的内容、目标和计划。教师在实施柔性管理过程中会发现问题,积累经验,那么在以后的教学中应该根据问题和经验不断完善柔性管理的各个方面。

二、我国体育教学的柔性管理困境

虽然很多学校和教师意识到柔性管理的好处,但是在我国实施效果却不佳,这是因为我国体育教学环境中存在各种阻碍柔性管理实施、妨碍柔性管理实施效果的因素。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体育教师的柔性管理能力问题。长期以来,我国体育教师都习惯发命令,习惯学生被动地执行命令。如果调整管理方式,除了适应问题外,更重要的是,体育教师对这种管理方式的掌控能力。相对刚性管理,柔性管理对教师的要求更高,即教师要能够很好地与每个学生沟通,这样才能引导和激发学生的内在因素;教师要能够通过沟通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根据学生想法进行适当的管理;要求教师能够根据学生的基本情况选择适合的教育方式,因材施教,实行个性化管理;要求掌握多样化的体育项目技能和教育方式,以满足学生要求,真正实现柔性管理理念。教师是柔性管理的执行者,其是否具有掌握相关能力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第二,体育课程的重视程度问题。柔性管理需要花费的时间和精力较多,如果没有足够的重视,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都没有积极性来实现柔性管理。长期以来,我国对体育课程较为忽视,导致有人认为体育教师可有可无、体育课程可有可无,甚至有时体育课程被其他课程所取代。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当然会非常忽视体育课程。即使学校要实现体育课程的柔性管理,教师也会力不从心,学生也不会重视。因为柔性管理必须是在一种氛围下进行,只有在被重视的氛围中,学生的积极性、成就感等才能获得。在我国,体育虽然是必考课程,却得不到足够重视,很多教师只是形式化地给学生打个分数,让学生通过。学校方面,缺乏对体育课程学习情况的监督和评估,工作重心主要落在抓专业课和应试科目上。第三,学校体育器材和场地不足。柔性管理讲究追求个性,个性总是多种多样。学校是一个大环境,但是如果其设施不能很好的满足需求,学生需求不能得到满足,那么柔性管理很难进行。这是因为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存在多个方面。如果学生喜欢足球,就要求学校有足球场才能进行学习和练习。如果学生喜欢网球,就要求学校有网球场和网球设备才能进行学习和练习。如果学生喜欢健美,那么学校就需要有健美设备。因此,如果学校器材设施不是足够多,不能满足大多数学生的需求,那么柔性管理,根据学生能力和爱好选择合适的体育项目就无从谈起。场地不够也是较为严重的问题,许多体育老师带领很多班级在有限的地方开展体育教学,其活动空间有限,即使有器材也无法得到有效利用。第四,学校的管理环境。柔性管理是从上至下的管理方式。如果学校施行的是刚性管理,那么学生会不由自主地去看制度,去遵循硬性的制度,这时教师和学生想通过感情沟通来实现柔化管理,由于学校大于教师,学校的管理规定大于教师的情感连接,所以很难实现柔性管理。例如学校制定了场地管理和体育器材的使用规定,学生必须严格遵守。教师与学生沟通时,学生提出请求,希望出借以在日常进行联系,教师如果不能处理好,就可能影响其积极性。很多学校对学生学习的时间和地点也作出规定,比如不能离校开展课程学习,防止不安全事情发生。如果教师希望带领学生出去爬山或者观看本区域一些体育项目比赛,但是因为学校的规定不能实现。因此,可以看出,学校的管理环境会影响教师教学的创造性和选择性,影响课程柔性管理的实现。第五,班级设置的方式。我国学校班级设置基本根据学生主要课程的学习情况进行随机分配。这时,一个班级内的学生可能有不同的体育兴趣项目,而一个班级也不可能配备多个体育教师进行授课,这样非常浪费资源。一般来说都是一个班级一个教师。教师不是全能的,一般只专于一个项目或者几个项目,因此无法满足任教班级所有学生的教学需求。这时,如果有学生选择专长之外的科目,那么教师就无法很好地提供教学。这是一个束缚柔性化管理中因材施教实现个性化管理的重要限制因素。

三、促进柔性管理应用的对策

学校体育管理的特点范文第2篇

1.1、管理模式非常不合理

我国很多高校的体育教学管理都是从管理者的角度上来制定的,不但非常死板,而且也很僵硬,这使得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能发挥出作用,更不能提高学生的创造性和积极性。在这样的管理模式下,大部分学生都不能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来选择体育项目,最终学生失去了体育锻炼的兴趣和信心。

1.2、没有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

高校的体育教学管理中,评价非常重要,但是很多学校都没有重视评价,也没有制定评价机制。因为教学内容量大,所以教师仅仅只能挑选重点来进行授课,使得教学目标很难实现。此外,学校也没有监控学生的考核成绩,使得学生的实际成绩和真实情况不符,因为缺乏有力的监督,学生不但缺乏锻炼的积极性,同时达不到体育锻炼的根本目的。

1.3、管理人员的素质不高

如今,管理人员的素质已经成为了体育教育管理的最大影响因素。如果管理人员缺乏责任心,不重视这项工作,那么就会教学工作滞后,同时也会产生各种教学矛盾。此外,因为管理人员自身没有对教育管理进行研究,所以很多的工作都仅仅只是停留在表面,甚至流于形式。同时,这也是大学体育教育管理最大的瓶颈。

1.4、教学的现代化程度不够

在我国的大学体育教学当中,普遍存在教学媒介方面的问题。比如有一些难度高、技术性非常强的动作,因为受到条件的限制,教师不能对学生进行生动而形象的讲解,更不能对其进行示范。因此,这不但加大了教学的难度,更浪费了人力资源。此外,还有一些学校仍然采用的是传统机械式的体育教学方法,这种方法枯燥乏味,降低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1.5、教学的目标不切实际

高校的体育教学目标是制定教学计划的依据,同时也是学校体育教育管理工作的重点,其不但包含了学校体育教学管理范围的内容,同时也对学校的人才培养战略提出了发展的主要方向。但是从目前来看,大部分高校所制定的体育教学计划并没有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同时也不符合时展的需要。因为目标不具有针对性,所以教学起不到应该有的作用。

2、大学体育专业学生的特点

2.1、活泼、好动

因为大学体育专业的学生长期进行激烈的体育竞技活动,所以他们具有活泼、好动的特点,而且有非常强的集体注意精神、荣誉感。很多的体育项目都是集体性的项目,在经过了一段时间的锻炼之后,运动员互相之间会形成一种默契感情,所以运动员特别重情义,但是这需要教师进行正确的引导,如果把握不当,就会引发不良事故,造成不好的影响。

2.2、容易冲动

体育运动需要激情和爆发力才能获得胜利,所以运动员的情绪很容易被调动。在日常生活当中,当运动员情绪不稳定的时候,很容易出现不理智的行为。一般情况下,体育类专业的学生体能非常好,而且很强壮,其他的学生体能相对较弱,当发生了冲突时,体育专业学生可能会试图通过暴力来解决问题。因此,这也是教师需要注意的一个问题。

2.3、竞争心强

体育是一项竞技性的活动,需要运动员经过奋力拼搏才能获胜。在平常训练的时候,运动员需要付出非常多的努力和汗水,这样才能够在比赛或者竞技当中取得成功。同时,这也在潜移默化当中提高了运动员的竞争心,使他们在生活和学习中处处都有拼搏的心态。教师必须要指导他们,使他们形成良好的竞争观念。

3、如何解决大学体育教学管理中的瓶颈问题

在解决大学体育教学管理中的瓶颈问题时,必须从两个方面入手,第一个是体育本身的功能特点,第二个是学生在体育运动中的多样化需求。对体育功能进行考察便可得知,体育不但增强学生的体质,而且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因此在进行体育教学管理的时候,必须充分挥发出体育的功能和作用,并且满足学生的锻炼需求,这样才能达到教学的根本目的。

3.1、教学管理人员要转变观念

要真正的提高大学体育教学的管理水平,就必须使管理人员转变观念,摆脱传统的思想束缚。首先,要明确对学生的培养不仅仅只是在书本和课堂上,更是在课外。学生除了要丰富课堂知识,同时也要强化体格,提高心理素质。同时加强对大学体育教学管理的重视,为教学提供各种帮助。其次,要从物质资源当中给予扶持,比如适当的购置一些体育器材,修建体育场所,定期维护体育器材等等。不仅如此,也要为体育教师队伍的建设提供物质方面的保障。

3.2、进一步提高工作人员的素质

学校要进一步提高工作人员的素质和能力,给教育者和教育管理者提供培训和进修的机会。此外还要加强对他们的思想政治教育,使他们树立为学生服务的观念。在管理的时候,将柔性管理和刚性管理巧妙的结合在一起,从而极大的提高大学体育教育管理的效率。此外,也需要通过各种渠道解决体育教育资金的问题,比如对方案进行优化,吸收社会资金,和企业或者其他高校进行合作等等。总之,高校必须不断的整合教育方面的资源,对资源进行优化配置。

3.3、完善体育教学管理制度

在制定管理制度的时候,必须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出符合要求的制度。其中必须要完整的包括对体育教学的日常管理、教学质量管理以及教学建设管理、教学档案管理等等。此外还必须要求教师严格按照规章制度来操作,这样才能够形成良好的教学秩序,提高教学的质量。另外,学校还要建立关于教师的考评机制,加强对教师教学水平、教学质量、教学能力等方面的考核以及评价,使教师的考核与薪资奖励挂钩。这样才能促使教师积极的投入到教学工作中,并且提高教学的质量。

3.4、创新管理模式

管理者必须汲取先进的管理方法和经验,对管理的成功进行借鉴。根据“以人为本”的观念和思想,使体育教育管理朝着人性化、科学化的方向不断发展。同时,还要利用信息化的手段和方式,使用先进的软件和技术,对教学的整个过程进行全方位的监督,这样才能使教育管理更加的高效,并且往现代化的方向发展。

4、总结与体会

学校体育管理的特点范文第3篇

关键词: 以人为本 学校运动队 管理模式

近几年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已经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各校运动队也进行了改革,学校运动队得到了较迅速的发展,但是水平差异较大。实践证明:学校试办运动队的效果是显著的,给学校的体育教学、体育俱乐部等群体活动注入了活力。学校运动队的管理是一项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在具体操作中存在一些问题。由于管理直接影响着运动队竞技水平,因此,研究和探索新形势下优秀运动队管理教育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人本管理的模式

当前提出的人本管理模式只是一个理论模式,并不一定适用所有的学校运动队。对于不同学校,应有自己的不同于其他的人本管理模式。另外,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人本管理模式也会不同。

1.1学校运动队管理的内在要求

学校运动队管理以人为本意味着一切管理工作都以人为出发点和归宿,体现尊重人、依靠人、发展人和为了人的指导思想,以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目标。人的因素在学校运动队管理中显得特别重要,教练员和队员不仅是管理的客体,更是管理的主体。学校运动队人本管理模式强调“参与管理”和“自我管理”。作为学校运动队各层次的管理者的学校领导,在履行管理职责的同时,还要承担一定教学科研任务,履行教师的职责,从这个意义上讲,又是学校管理的客体。总而言之,在学校人本管理中,强调教练员和队员的主体地位。

1.2人是管理的出发点与目的

从管理要素的角度看,人是最具能动性和创造力的要素,通过科学的人本管理,能调动队员的积极性与创造能力,提高运动队的管理水平,促进运动队实现自身的目标。然而,从管理的目的看,一切管理活动均是为了人的全面发展。运动队的管理者首先要尊重队员的人格,给他们一定的自由。因此,在学校运动队管理过程中不能采用老一套的管理方式,把学生当做是纯粹的被动的管理对象,而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尊重他们的人格,采用引导的方法,给予一定的自由,但并非放任不管。对学校运动队工作的管理,既要看结果,还要看过程更要对实施教育的全过程的每一环节都设立质量标准,及时肯定队员在工作、学习过程中的点滴成绩,使管理者的激励行为及时得以强化。

2.学校运动队管理理念的新突破

现代管理的一个重要思想就是“人本”思想,基本精神是:“人是活动的主体,是管理的核心和动力,必须发挥组织成员的积极性与参与精神,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2.1如何正确理解人本管理

一个运动队的管理水平,直接影响运动员积极性的调动、运动员潜力的激发、运动队风气和比赛成绩。管理效率、成效,与人的主观动机、思想状态、精神境界等成正比。因此,在学校体育运动队管理中,在管理体制、管理方式、管理手段上体现出关注人的心理,重视人的精神需求,尊重人的个性展示与发展,实现人的自信、尊严和价值。

2.2新理念的特点

体育管理的功能性突出的表现是运动训练目标实现,学校运动队如何培养出既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又立足于国内的体育人才。“以人为本”管理思想的最大特点是从运动队的整体出发,是一种非权利的管理模式,把管理者的思想、目标潜移默化地成为运动队中每个成员的主人翁意识和自我完善中。实践证明,许多优秀学校运动队一个成功的经验就是:教练员相信运动员,尊重运动员,善于用建议、提示的方式开展工作,而不是强加于人,尽可能地发挥每个队员的主动性与特长,采取的措施、决策有针对性,并使运动员有责任感和信心,在比赛中表现出灵活机动的战术和大胆果断的决策,从而取得好成绩。

3.人本管理在职业学校运动队中的体现

在职业类学校运动队中,“以人为本”就是确立和尊重运动员在训练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尊重运动员的个性特点,让运动队的一切活动都为满足运动员的成长成材和发展而设计组织,着力培养他们攀登体育高峰、创造出最好成绩的能力和自信心

3.1学校运动队管理的特点

“人本管理”要求满足运动员的需要,那么,我们是否应如企业那样,将队员视为“客户”、“上帝”呢?需要澄清的是,学校中的人本管理不同于企业中的“人本管理”,有其特殊性。学校与企业不同,企业生产产品是为了满足客户的需要,其产品和客户的分离的。从这个意义上说,运动队的管理人员不能由着队员的性子,既要保证产品的质量,又要不断提升客户的需求层次,引导客户正确需求,而不是一味地被客户牵着鼻子走,否则就是对运动员不负责任。

3.2实施人本管理应遵循的规律

人本管理就是以人为中心的管理。从本质上说,人本管理就是要根据人的心理规律、思想规律,通过尊重人、关心人、激励人、改善人际关系等方法,才分发挥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提高劳动效率和管理效率。人本管理自我超越的自律意识,把运动队的发展与每个成员的人生价值融为一体,从而把组织意识转变为全体成员的自觉行动,达到无需运用权力和制度进行制约的境界。

4.以人本管理为要求制定运动队管理方法

对于运动队来说,管理的基调是具有相对弹性的人性化正面教育,但严格的刚性制度管理也必不可少。规章制度既是正面教育的补充,又是管理取得实效的保证。只有受到绝大多数人拥护的规章制度才具有约束力,才能管出团结,管出战斗力。运动队科学管理涉及的问题面广量大,难题多多,这是不言而喻的,通常可以在以下方面下工夫。

4.1强调目标管理

目标管理的方法如运用得当,可以在运动队管理过程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运动队的终极目标往往非常具体而明确,这就是奋斗方向。为了全队终极目标的实现,应将对应的管理目标进行分解,构制一个由不同层面、针对不同对象子目标所组成的目标管理体系,如长期和近期目标、集体和个体目标、文化学习和政治进步目标等。要从思想上提高全队成员对目标管理的认识,明确各自实现目标的内容和步骤,自觉接受管理者对目标落实情况的检查,促使全队上下都能为实现终极目标而努力奋斗。只有这样才能在每一个具体管理环节中,做到言之有据、以理服人、奖惩分明,从而在竞技体育终极目标的实现过程中自始至终提供强有力的保证。

4.2重视民主管理

重视民主管理,就是提倡人性化管理,要求管理者摈弃压制和居高临下的传统说教方法,改变完全由领导主导的管理模式,在管理中充分发扬民主,如让运动员对班队事务有建议权,对实施处罚有申诉权,对重大决策有参与权,等等。同时,根据具体情况,在某些管理环节上可以鼓励运动员开展自我管理、自主安排和自觉监督,充分信任其管理能力,既增强管理的和谐性和有效性,还锻炼运动员的管理能力。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当代运动员的个性和权利意识越来越鲜明。对于自我意识强烈的运动员个体而言,离开民主管理,就谈不上有效管理。为此,每个运动队都要花大力气培养善于民主管理、适应发展需要的管理者,坚持现代民主管理理念,这样才能跟上时展的步伐。

5.结语

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就是要从运动员出发,把尊重运动员、信任运动员、培养运动员、发展运动员作为根本目的及终极目标的运动队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运动员为本管理,要求学校运动队的管理者以尊重人、关心人和信任人为运动队管理的出发点,以造就人、成全人和发展人为运动队管理工作的落脚点,使运动队成为运动员全面自由发展的场所。

参考文献:

[1]桃作为.人本管理研究述评[M].科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7(1).

[2]顾荣芬浅谈体校运动队的人本管理模式[M].贵州体育科技,2011,(89).77.

[3]李安娜.人本管理理念在学校高水平运动队中的运用[J].体育文化导刊,2008.10(58-59).

学校体育管理的特点范文第4篇

关键词:学校管理;特殊性;有序管理;教育教学质量

学校管理是学校管理者围绕学校管理工作目标,运用教育教学的基本原理,对学校中的人、事、物进行管理的过程。它具有物质生产部门所不具备的特点。

一、学校工作的特殊性

1.学校的工作是教书育人的过程。学校管理区别于物质生产的管理,就在于它是对培养人的工作进行管理的过程。如,在德育工作中有观点、意识、情感、意志、性格等要求;在智育中有文化、艺术、科学、技术知识以及智力、能力的要求;在体育中有体力、体质、体育技能、卫生保健等要求。这就给学校管理工作过程带来了复杂性,决定着学校管理的职能活动所采取的手段和方式,不宜采取单一性的手段和方式,而应采取多种手段、综合规划的方法。

2.学校进行的教育教学工作是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四有”新人,教师是“塑造灵魂”的工程师。

3.学校管理工作受到来自社会各界的影响。教育的对象是学生,学校将学生培养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的过程,是学校工作与家庭、社会在学生身上互相作用的过程。

4.学校的工作者是教师。而教师是复杂的脑力劳动者,它具有个体性、创造性、教育性的特点。教师工作的这些特点,决定了学校管理工作变量大、伸缩性强、劳动组织程度低、个人特性、个人风格十分明显。

二、学校管理过程的特点

学校工作的特点,决定了学校管理过程的特点。

1.学校管理过程的教育性。学校管理的过程是组织学校的全部力量,对受教育者施加教育影响,促使其全面发展,以实现教育目标的过程。因此,要发挥教育管理过程中的教育性,就要善于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积极性,使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2.学校管理过程的随机性。学校管理活动同一切管理活动一样,是一种有程序的活动。它基本上是围绕一定的目标,按照计划、总结、实施、检查等这些程序进行的。所以,学校管理存在着较大的随机性。

学校体育管理的特点范文第5篇

【关键词】普通高校;体育教育管理;现状;对策

当前,很多普通高校的体育教育管理模式已经不再适应时展的需要。既不能帮助教师转变教学理念,也难以培养学生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而高校体育教育管理包含了管理主体、管理对象和管理方式等内容,又是学校体育管理工作的核心所在。基于此,以下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做出以下几点分析与探讨。

一、普通高校体育教育管理的现状分析

就普通高校体育教育管理的现状来看,当前仍存在诸多的不足,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僵化的管理模式使得柔性管理意识的缺失

当前,我国普通高校的体育教育管理制度已经不再适应时展的需要,虽然具有较强的刚性,但是柔性思想严重缺乏,使得管理模式变得僵化,这就对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的自由进行了极大的限制,当前的体育教育管理模式主要把教育管理人员和学生的关系简单的看成主客体关系,而并没有将学生作为管理主体,具有较强的单向性,处于这一体育教育管理模式下的教师工作的主动积极性没有激发出来,学生的学习兴趣没有得到最起码的尊重。例如在某些体育选项中,很多普通高校由于人数与学校规定不符而不得不取消这一体育项目,使得这些学生不得的选择其它的体育项目,从而将学生的兴趣打压下去。这不仅是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教育管理的现状,也是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作为高校体育教育管理者必须重视这一问题。

(二)教学计划往往难以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

普通高校体育教育目标通常是制定教学计划的重要依据,也是学校体育教育管理工作的核心,不仅包含了高校体育教育管理范围和内容,也对学校的人才培养战略提出了重要的发展方向。而就当前高校体育教育管理现状来看,很多高校的教学计划并没有结合学校实际和时展的需要,制定针对性的教学计划,使得教学计划往往难以道道既定的教学目标。

(三)体育教育管理效果评价体系亟待完善

在普通高校体育教育工作中,很多学校都只注重教学过程的管理,而缺乏对教育管理效果的有效分析与评价,尤其是体育管理效果的评价体系亟待完善。具体表现就是制定体育教学计划的同时对体育教育质量监控严重缺乏。而高校体育课时量较大,教师为了赶教学进度而不得不选取重点目标来教学,使得教学目标不仅难以实现,学生成绩评价也缺乏相应的检验标准,使得大多数学生的体育成绩并不能代表学生的真实成绩,加上学校对体育教育管理效果评价与分析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构建的体育教育管理效果评价体系的缺乏,因而必须对其进行不断的完善,才能激发教师和学生的工作与学习兴趣。

(四)体育教育管理软实力低下

当前,虽然很多高校制定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也对学校的体育场馆设施加大的投资力度,但在专业的体育教育管理资源、各项制定运行保障体系、现代管理技术与理念等软实力水平相对低下。例如缺乏专业的体育教育管理团队,各项制定的运行缺乏相应的运行保障机制,可操作性低下等等。

二、提高高校体育教育管理水平的对策

为提高高校体育教育管理水平,作为高校领导和体育教育管理者必须结合当前的现状采取针对性的应对措施。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提出以下几点关于提高高校体育教育管理水平的对策。

(一)高校领导应充分认识到加强高校体育教育管理的重要性

为提高高校体育教育管理水平,作为高校领导应充分认识到加强高校体育教育管理的重要性,具体来说主要应加强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应改变思想观念,摈弃传统思想对高校教育管理工作的束缚,从内心上认识到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的同时还应健全学生的体质,认识到开展各项学习活动都离不开体育,并高度重视;二是在加大投资力度的同时,加强对高校体育教育管理工作者专业技术水平的提升,加大对其的培养力度,着力打造一支现代化的体育教育管理团队,为开展高校体育教育管理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实施柔性化管理搞活管理模式

一是将学生作为管理主体,以激发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学生学习的兴趣为目标,在管理过程中融入现代教育管理理念;二是体育教育管理过程中实施柔性化管理,结合学校实际,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选择针对性的管理模式,管理模式趋于人性化和柔性化;三是充分尊重学生兴趣爱好,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个性化的引导和帮助的角色,从而搞活管理模式,将僵化的管理模式变得人性化和动态化,从而进一步提高高校体育管理水平。

(三)不断完善体育教育管理效果评价体系,提高体育教育管理软实力

一是充分学校对体育教育管理效果评价与分析的重要性,在注重教学过程管理的同时加强教育管理效果的有效分析与评价,建立现代化的体育教育管理效果评价体系;二是在制定体育教学计划的同时对加强体育教育质量监控;三是为学生成绩评价针对性的设定检验标准,并不断完善体育教育管理效果评价体系,激发教师和学生的工作与学习兴趣;四是制定相应的运行保障机制,提高各种规章制度可操作性,保障专业的体育教育管理资源,应用现代管理技术与理念,提高体育教育管理软实力。

三、结语

总之,当前普通高校体育教育管理工作仍存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作为高校领导应充分认识到加强高校体育教育管理的重要性,作为体育教育管理者应实施柔性化管理搞活管理模式,不断完善体育教育管理效果评价体系,提高体育教育管理软实力,不断提高普通高校体育教育管理水平,助推我国体育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为培养现代化的新型体育人才贡献绵薄之力。

【参考文献】

[1]刘晓波,王利森.高校体育专业学生特点分析[J].科技信息,200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