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高校节水型高校实施方案

高校节水型高校实施方案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高校节水型高校实施方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高校节水型高校实施方案

高校节水型高校实施方案范文第1篇

*6年,水资源管理工作加强制度创新,积极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强化水资源费征收、使用和管理,落实饮用水源地保护和地下水管理的各项措施,认真贯彻取水许可条例,水资源管理、节约和保护工作得到了全面提升,圆满完成了年度目标任务,取得的主要成绩如下:

一是水资源管理制度创新取得新进展。法规建设方面起草了《*省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强饮用水源地保护的决定》;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意见》中明确了节约用水要求;会同省发改委下发了《*省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纲要》;制定出台了贯彻国务院《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费征收管理条例》中规定的水资源论证、取水许可监督管理、水资源费征收等一系列文件;下发了《*省水资源管理考核办法》和《关于进一步加强水资源管理能力建设的通知》;起草了《建设项目占用水域管理办法》。

二是节水型社会建设全面推进。启动徐州、张家港两个全国试点工作,南京市列为第二批全国试点单位。确定*、南通、淮安等12个市县为第一批省级试点单位;完成了237个节水技改示范项目(其中省级80个),创建节水型企业38家,通过了15家“节水型高校”验收,联合省妇联在全省开展“节水型家庭”创建;初步编制完成了《*省“十一五”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

三是强化水资源费征收使用管理工作。会同省物价局、财政厅出台了南水北调基金调价文件;全面贯彻落实《*省水资源费征收使用管理暂行办法》;年内开展了水资源费征收使用和管理方面的专题调研,采取多项措施强化水资源费征收;经过全省上下的共同努力,*6年全省征收水资源费3.5亿,比*5年增加75%。

四是加强饮用水源地保护和水生态系统修复工作。《全省饮用水源地安全保障规划》已形成初稿。制定了《*省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突发性水污染事件水利系统应急预案》。*市编制了《*市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规划报告》和三年实施方案,经水利部批准,列入全国首批水生态修复与保护试点市。全面开展水功能区纳污能力核定工作,完成了入河排污口调查和监测。

五是巩固苏锡常地下水禁采成果,全面提升地下水管理水平。省政府年初召开了禁采总结表彰会议,全面总结苏锡常五年地下水禁采经验,表彰了禁采工作先进集体和个人。今年省厅下发了《关于加强地下水管理的通知》,进一步规范地下水管理。苏中、苏北地区地下水继续加强计划管理和总量控制,按省厅下达的取水计划和压采目标。实际取水量7.3亿立方米,总量控制在计划之内;压采0.34亿立方米,超额完成任务。组织对全省地下水管理工作开展了互查,进行全面考核和评比。

六是认真贯彻国务院《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费征收管理条例》,强化水资源管理能力建设。全面启动了取水许可换证工作,规范水资源论证和取水许可审批制度,明晰了取水许可监督管理。年内全省共审批取水许可申请105份,新审批地表水取水量95亿立方米、地下水860万立方米。同时,各地加强了排污口设置的论证和审批管理,从排污源头控制排污总量。

尽管*6年水资源管理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仍然存在三个方面的主要问题:

一是全省水资源费征管工作与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基金政策落实情况还不尽如人意,地区间工作不平衡,调价政策落实情况不理想。到目前为止仍然还有南通、南京等地级市以及近半数的县市未出台南水北调基金调价文件。部分市、县(市、区)自来水的水资源费和南水北调基金的合并价格没有达到0.20元/立方米的规定标准。

二是水资源管理能力建设需要进一步增强。根据“四个总量”控制的要求,市际、县际还没有总量控制和计量设施,水资源管理信息化水平还有待提高。水文水资源监测能力还不能完全满足功能区管理要求,水源地保护的应急监测以及快速反应能力还不能完全适应管理的需求。

三是社会管理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随着工作领域的不断拓展,水资源社会管理的内容越来越多,而国家对依法行政的要求不断提高,迫切需要水资源管理系统提高自身能力和水平。但是,各地水资源管理人员力量不足、专业技术人员缺乏等问题依然十分突出。对资源水利的宣传不够,公众对水资源节约和保护的意识还不强,政策措施研究还不到位。

二、二七年水资源管理工作重点

*7年,水资源管理要围绕全省水利中心工作,落实科学发展观,实践资源水利,全面提升水资源管理水平。按照资源节约的要求,抓好节水型社会建设;按照环境友好的要求,抓好水功能区管理;落实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抓好水资源费征收、使用和管理;贯彻《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费征收管理条例》,强化水资源统一管理,提高公共服务能力和社会管理水平。新的一年水资源管理要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强化水资源费征收和管理

一是要落实调价文件。各地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认真落实水资源费调价文件。*6年省物价、财政、水利三部门关于调整水资源费的通知中明确“各地水资源费征收标准尚未调整到位的部分,连同南水北调基金一并调整到位”,各地要根据通知要求,强化部门间的沟通与协调,凡是南水北调基金文件没有出台的,或者基金和水资源费合并标准没有到位的必须在今年六月底前全部到位,同时全面清理越权减免文件。

二是要提高征收到位率。各市要加大征收力度,及时分解下达县级征缴任务,并落实到各征收单位。今年省厅将对各市下达征收指标,按征收到位率和征收额度双重考核。各地要加强与用水户的沟通交流,在节水技术、取用水管理等方面提供技术咨询和服务。要强化用水计量,全面实行计量收费,杜绝协议收费和人情收费,继续大力推广ic卡等先进的用水计量设施,省厅今年将实施取水大户实时在线监控系统建设,各市、县已建和在建的系统一并纳入全省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平台。

三是要规范管理与使用。各地要严格执行《*省水资源费征收使用管理暂行办法》,统一使用“*省水资源费专用票据”,并按规定设立水资源费缴入专户,按月按比例分别缴入同级金库和省库,并将征收情况逐月上报省厅;水资源费要按照有关规定合理使用、规范管理。*7年,省级水资源费重点支持节水型社会建设、水资源信息化建设、饮用水源地保护、水资源管理能力建设,各地的水资源费使用要与省级相配套,要分级建立项目库,按项目化管理要求用好、用足水资源费。

四是要强化考核奖惩。今年省里将组织相关部门对水资源费征收和使用管理工作进行全面督查,对各地随意减免水资源费的政策文件进行清理;同时全省建立水资源费征收和使用管理的考核机制,将水资源费征收作为水资源管理工作重要考核内容。各市也要加强对县级水资源费征收和水资源管理工作的考核,并建立相应的考核奖惩制度。

(二)加强水功能区管理,突出保护饮用水源地

一是要进一步推进水功能区纳污能力核定工作,完成全省1315个重点水功能区纳污能力核定。今年上半年省厅将完成省政府批准的水功能区的纳污能力核定工作,并向环保部门提出限制排污总量意见;各地要配合省厅,在此框架下对其辖区内的水功能区纳污能力进行全面核定,向同级环保部门提出限制排污总量意见。

二是加强水质监测和预测,建立应急预案。目前各地已经按月组织重点水功能区水质监测并通报,今年在此基础上要定期公布行政区域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开展饮用水源地的水质旬报工作。目前各地普遍存在水质监测设备和能力相对较差的问题,要特别重视饮用水源地突发性水污染事件应急能力建设,完善《*省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突发性水污染事件水利系统应急预案》,各地要建立健全重大水污染事件报告制度,继续开展突发性水污染事件月报制度。

三是强化入河排污口的审批和管理。在入河排污口普查的基础上,今年要完成入河排污口整治规划,划定禁止和限制排污水域范围,提出相应的排污口整合方案。各地要加强重要供水水源地、骨干清水河道沿线排污口整治。加强和规范排污口设置论证,规范新设排污口的审批和管理。从今年起各市审批的排污口要实行省级备案制度。

四是全面推进饮用水源地保护工作。各地要编制完成饮用水源地安全保障规划。开展清水通道建设,突出抓好南水北调东线干线、泰东河、通榆河、望虞河等主要供水河道的水源保护工作。继续开展宜兴横山水库水源地保护试点,探索饮用水源地保护的经验。

同时抓好*市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试点工作,编制完成三年实施方案,报水利部、省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

(三)加快节水型社会建设

一是继续抓好节水型社会建设的规划工作。完成《*省“十一五”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的编制工作,提请省政府出台《*省关于节水型社会建设的若干意见》。

二是继续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三个国家级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市要全面完成年度工作任务。徐州市要组织实施水资源监控系统,制定行政区域用水总量节约奖励和超额加价办法,为建设区域用水总量控制体系积累经验;张家港市要开展循环型工业、农业、生活用水体系和城乡水循环体系的建设;南京市要完成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编制工作,并起步实施。*、南通、淮安3个地级市和大丰、泗洪、江宁、姜堰、句容、东海、淮阴、武进、高邮9个县(市、区)作为省级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单位今年要编制完成试点工作规划,并完成规划审查和报批工作,年内正式启动试点工作。

三是抓好节水型社会载体建设。今年省厅要对节水型社会载体建设制定统一的标准,各地继续开展节水型企业(单位)、节水型高校、节水型??工作,推进节水进企业、进机关、进社区、进家庭。同时,各地要结合本地实际,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站等新闻媒体,配合载体建设,开展相关的节水宣传,及时推广先进的节水经验。

四是实施“行业节水行动”工程。年内在火电、化工、纺织、冶金、建材、食品、造纸、机械行业选择一批重点企业开展节水技术改造,力争主要产品用水水平5年内达到国内同行业先进水平,带动行业节水水平大幅度提高。各地要结合地方实际,重点抓好行业的节水工作,加强开发区、工业园区循环用水,开发利用非传统水源。鼓励企业废污水“零排放”,建设一批“零排放”示范企业,积极开展节水型工业园区建设试点。

五是建立社会用水总量考核指标体系。今年,全省单位gdp水耗要确保下降4%,一般工业万元增加值用水量下降6%。各地要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细化、分解总量指标,分行业、地区建立用水总量考核指标体系。对取水、用水实行按月统计并上报省厅。

(四)强化水资源统一管理,

加强水资源统一管理,是今后一段时期我省水利改革与发展的主要方向和主要任务。

一是各地要在地方政府的领导下,积极稳步地推进水务一体化改革,充分发挥体制优势。要全面做好水资源综合规划、城乡供水规划、水资源保护规划等各项规划;加快人员培训和水务人才的引进,为水资源统一管理提供人才保障;优化配置水资源,提高城乡供水保证率;结合城市防洪建设,做好城市水环境的综合整治;同时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多元化拓宽投融资渠道和改革运营机制,继续推进水务一体化工作。

二是继续加强全省地下水管理,逐步完善地下水监测网络,加强地下水的计划管理和开采总量控制,规范地下水审批程序。首先要按照地下水超采区划分成果强化地下水禁采区、严重超采区、控制开采区的各项管理工作。各地要按照省厅下达的年度开采计划,逐级考核到每眼深井。苏中、苏北各市要按照五年压采方案,落实水源调整、地下水开采量压缩等措施。其次要进一步健全地下水监测网络,加强监测站网建设,密切关注沿海超采区的地下水位变化和苏锡常地区地质灾害的发生、发展趋势和动态监测,及时评估苏锡常地下水禁采成效。再次是要严格控制新凿深井,凡地表自来水管网到达地区,严禁增凿取水深井。

三是要继续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国务院《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费征收管理条例》(460号令),规范取水许可程序。今年省厅将组织专题培训,各地要通过培训班、专题讲座、报告会等形式学习《条例》,使各级水利系统的干部职工深刻领会《条例》的精神实质,准确把握各项程序和要求。各地还要通过多种形式向厂矿企业和广大取水户广泛宣传《条例》,提高全社会执行《条例》的自觉性。同时,各地要对现行的取水许可审批、发证、监督管理以及水资源费征收等规定进行整理、核查,做好地方性法规、规章以及规范性文件的修订工作。各地要进一步规范取水许可程序,加强取水许可监督管理,杜绝发生违规审批行为。严格执行水资源论证制度,各地要规范水资源论证报告书的编制和审查,加强对水资源论证单位的指导和管理,加强对水资源论证从业单位资质管理和人员培训,进一步完善和规范水资源论证工作。关于换发新的取水许可证工作,在*6年完成普查登记工作的基础上,今年主要先换发有效期在*7年底前到期的取水许可证。

(五)加强水资源管理能力建设

*6年省厅专门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水资源管理能力建设的通知》,各地要按照通知要求,做到管理机构明晰、人员结构合理、技术设备先进、规章制度健全、档案管理规范、基础工作扎实。各级水资源行政管理部门、节水办、水资源费征收部门要理顺关系,明确职责分工,形成工作合力;水资源管理工作人员要具有较强的业务能力和必备的专业知识;各单位要保证工作所需的车辆、计算机、办公设备以及现场踏勘和调查所需的设备和工具;要建立健全行政许可、水资源费征收、岗位责任等规章制度;要重视水资源档案管理和基础工作。

今年,省厅已经组织编制了“*省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和“*省取水远程信息实时监控系统”可行性研究报告,并将于近期启动*省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同时还将制定有关的指导意见和技术标准规范,各地在系统开发建设中,要以此作为建设依据,以利整合全省水资源管理信息化已有的各类资源。

高校节水型高校实施方案范文第2篇

1.责任意识亟待强化多年来,一些高职院校的工作中心与考核指标主要集中在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上,而对“两型”校园建设重视不够,校园内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氛围不浓,尊重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不强,常认为节能、环保只是后勤部门应该做的,与教书育人没什么关系。受长期形成的观念影响,后勤职工业务培训比较薄弱,工作要求不高。有些高职院校对节能、环保长远效益缺乏认识,在节能、环保更新改造投入上不到位。2.管理方式较为粗放有些高职院校存在“家底”不清问题,实训易耗材料与办公用品管理不善,日常经费管理较为松散,教室财产、教学仪器设备使用管理不到位,经常出现一些损坏、流失等现象。节能、环保管理工作普遍存在人员少、工作量大的困难与问题,多数管理人员缺乏专业知识,只能从事简单的计量抄表和维修工作。管理队伍整体素质不高,工作没有创造性。有些高职院校对节能或浪费的单位和个人没有奖惩措施,水电费支出比例高,绿化养护费每年达十几万甚至几十万,但效果一般。3.专项制度不够健全有些高职院校在校园建设中重视资金、设备、技术等方面的投入和运用,而忽视使用过程中的管理、维护和效益,甚至造成资源闲置和重复建设。有些高职院校虽然也提出“两型”校园建设,制定了一些规章制度,但往往流于形式,权责不明确,缺乏可操作性。有些高职院校对教学、科研和生活设施没有健全的使用维护和保养制度,现有管理制度未及时更新,不适应新形势下的管理工作,监督考评制度执行时常打折扣。

高职院校“两型”校园建设的主要内容

1.科学编制校园总体规划校园总体规划是学校建设与发展的蓝图,对“两型”校园建设具有先导性、基础性和规范性的作用。全面、科学地编制校园总体规划,不仅可以在校园建设中有效地实现节能、节水、节地、节材,也可以有效地避免盲目建设和重复建设,保证校园的可持续发展。“两型”校园建设规划应尊重自然,充分利用地形水系;以人为本,全面优化设施配置;融入城市,有效利用社会资源。2.精心开展校园专项设计组织建筑设计时应坚持以人为本、适用为先的原则,积极适应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突出教学做一体化,将适用、安全、经济、美观相统一,优化各种设施的功能配置,全面落实节能环保要求。景观绿化设计应把握“大学园林”这一特质,以小见大,体现精神;因地制宜,生态优先;挖掘内涵,形成特色。道路管网和弱电智能化等设计应统筹兼顾,精心构建一个节能、环保、现代的美丽校园。3.严密组织校园项目施工高职院校应组织强有力的管理团队,按照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科学制定校园建设整体施工方案。在保证质量和安全的前提下,加快校园各项工程建设进度,依靠科学管理和技术进步,从工程招标、施工管理、材料采购、竣工结算等环节,对“两型”校园建设实施全过程节约和环保管理,最大限度实现节能、节水、节材和环境保护。4.全面强化校园日常管理依据《高等学校节约型校园指标体系及考核评价办法》(建科[2009]163号)和省级园林式单位建设标准,加大“两型”校园建设的监管力度,不断提升管理水平。适时开展评比竞赛活动,对在“两型”校园建设工作中取得突出成绩的部门和个人给予表彰,对工作不力、浪费资源的部门和个人给予处罚。

高职院校“两型”校园建设的实践路径

高校节水型高校实施方案范文第3篇

省政府召开这次全省工业发展大会,在我省工业发展史上还是第一次,充分体现了省委省政府对工业发展高度重视,对工业转型升级寄予厚望。一会儿,杰辉副省长还要做重要讲话,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抓好贯彻落实。按照会议安排,我就2012年工作总结和今后特别是2013年工作部署向大会汇报如下。

一、2012年主要工作成绩

2012年,河北省工业和信息化系统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大力实施工业强省战略,各项工作呈现良好局面。这里,重点讲五项工作。

一是工业强省开局良好。河北省委、省政府印发了《关于推进工业转型升级加快建设工业强省的实施意见》,建设工业强省各项工作有序展开、初见成效,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11069.6亿元,同比增长13.4%,在全国排名晋升1位,达第6位;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790家。2012年设区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排名依次是:衡水14.6%,沧州14.59,邯郸14.1%,保定14.1%,廊坊14.19,承德13.8%,石家庄13.5%,张家口13.3%,唐山13.1%,邢台13.1%,秦皇岛13.090%;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速排名依次是:衡水22.5%,沧州22.2%,石家庄15.6%,廊坊4.8%,唐山4.5%,保定3.1%,张家口3.0%,邢台-5.1%,邯郸-8.7%,承德-9%,秦皇岛-77.7%;新增规模以上企业数量排名依次是:沧州164家、保定122家、邢台117家、邯郸97家、廊坊87家、衡水85家、承德39家、秦皇岛27家、唐山23家、张家口20家、石家庄9家。

二是技术改造和项目建设进展顺利。继续深化对标行动,组织实施千项技改工程,落实各级技改专项资金30亿元,拉动社会投资2500多亿元。全省完成工业投资9330亿元,增长26.1%,其中技改投资5891亿元,增长35.2%。石家庄格力电器等932个项目竣工投产;长城50万辆汽车等441个重点项目开工建设。2012年设区市工业投资增速排名依次是:唐山33.5%,衡水31.5%,石家庄30.5%,保定29.6%,廊坊26.5%,沧州28.6%,邯郸24.5%,邢台22.7%,秦皇岛22.1%,张家口17.5%,承德13%;技改投资增速排名依次是:石家庄50.6%,唐山46.5%,秦皇岛44.3%,张家口41.3%,廊坊40.6%,衡水35.9%,保定33.4%,沧州28.6%,承德27.1%,邢台23.9%,邯郸20.8%;实施技改项目数量排名依次是:石家庄2200个,沧州1520个,邯郸836个,邢台808个,唐山753个,廊坊710个,承德581个,保定543个,张家口468个,衡水359个,秦皇岛243个。

三是节能减排和化解过剩产能工作成效明显。坚决有序淘汰落后产能,圆满完成国家任务。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同比降低9.81%。钢铁产业结构调整方案上报国务院,一批违规钢铁项目得到有效处置。新峰水泥在线仿真技术列为国家重点推广技术,承德国家级尾矿综合利用试点正式启动。

四是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做出新贡献。全省民营经济完成增加值17232亿元,占全省GDP的64.8%;上缴税金2342.5亿元,占全省全部财政收入的67.3%。2012年设区市民营经济发展综合排名依次是:廊坊、唐山、石家庄、保定、承德、沧州、邯郸、秦皇岛、衡水、张家口、邢台市;民营经济增加值增速排名依次是:邯郸12.73%,唐山12.70%,沧州12.60%,保定12.59%,石家庄12.54%,张家口12.53%,承德12.50%,衡水12.20%,廊坊12.12%,邢合11.70%,秦皇岛11.06%。民营经济实缴税金增速排名依次是:张家口26.77%,保定26.61%,邯郸25.25%,承德23.57%,廊坊23.49%,秦皇岛23.29%,石家庄22.01%,衡水19.45%,沧州13.79%,唐山10.07%,邢台8.19%。民营经济十强县依次是:三河、香河、固安、滦县、任丘、鹿泉、迁安、邯郸县、承德县、大厂县。

五是信息化建设取得新进展。《河北省信息化条例》于今年1月1日正式实施。大中型企业关键工序数控率达到72%,电子商务交易额突破5000亿元。部门核心业务信息化率达到50%,122个县实现网上审批和电子监察。

以上这些成就,是在发展形势相对复杂的情况下取得的,确实来之不易,充分说明上级领导有方,各级调度协调有效,企业和企业家拼搏有功。

二、当前形势和下一步目标任务

当前和今后几年,是我省工业发展的重要时期,我们必须认清当前形势,把握发展机遇。

一是深刻领会十提出的新要求。十提出2020年“工业化基本实现、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强调要促进四化同步发展,更加突出了工业的地位和作用,给工业提出了更高目标和艰巨任务。

二是准确把握省委、省政府的新期待。周本顺书记关于“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创新驱动、科学发展”的重要指示,张庆伟省长关于“当前发展的重点和突破点仍然是工业”的论述,给工业发展提出更高要求,省委、省政府确定的环渤海地区率先发展、环京津优势发挥和扶贫攻坚、县域经济和县城建设、工业转型升级和环境治理四项重点工作,都直接、间接地需要工业发展和支撑,对工业战线寄予更高期望。

三是正确认识工业发展的新趋势。我省工业长期向好的趋势没有改变,但随着转方式、调结构和治理环境措施的大力度推进,优化提升产业结构的倒逼机制已经形成,工业发展正在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我省工业发展不够,特别是结构不优、质量不高的问题,将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

抓好今后几年的工业发展和转型升级,事关全局、意义重大。总体思路是:深入贯彻党的十精神,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工业转型升级加快建设工业强省的实施意见》,以质量和效益为核心,以创新为驱动,以技术改造、发展县域工业、培育规上企业为重点,采取超常规措施,大力实施“十百千工程”,加快工业聚集区建设,努力化解过剩产能,推进企业兼并重组和节能降耗减排,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推动全省工业加快发展、加速转型。

到2015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1.6万亿元以上,比2010年翻一番;力争打造钢铁、装备制造、石化3个万亿元产业、12家千亿元企业、10个以上千亿元基地、50个以上百亿元产业集群;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由17%提高到25%、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比由9.8%提高到20%;落后生产能力逐步淘汰,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比“十一五”末降低22%以上,资源能源依赖型增长模式明显改观。

2013年的主要目标是: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3%左右;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700家以上。民营经济增加值增长15%,占GDP的比重达到65%左右;上缴税金增长17%,占全部财政收入的比重达到66%左右。工业投资增长23%左右,技改投资增长27%左右。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二氧化碳排放量下降5%以上;完成国家淘汰落后产能计划。信息化水平进一步提高。

三、2013年重点工作安排

重点做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大力实施工业强省战略。

去年,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关于促进工业转型升级加快建设工业强省的实施意见》,这是建设工业强省的行动纲领。我们要千方百计落实意见要求,扎实推进各项工作。

1.着力推进“十百千工程”。

一是壮大十大工业基地。省确定了17个基地予以重点培育,各基地要抓紧编制产业发展规划,以项目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为重点,着力壮大基地规模,力争500亿元以上基地由目前的5个增加到8个,十大基地工业增加值增速高于全省工业2个百分点。

二是扶持百家优势企业。近期即将确定百家优势企业名单,今后要在土地、融资、财税、人才等方面予以重点扶持,每个优势企业每年至少培育一个自主品牌、攻克一项核心技术、实施一个重大项目,并建成省级“两化”融合重点企业。力争新增主营收入百亿元企业5家、中国500强企业2家,百家优势企业主营收入占全省工业比重提高1个百分点。

三是培育千项名牌产品。以长城汽车、神威药业、君乐宝乳业等为重点,努力打造一批“国字号”、“省字号”区域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力争新增工业类省名牌产品100项,新增中国驰名商标30件,工业类名牌产品总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提高1.5个百分点。

四是全面推进十大提升计划。6月底前,技术改造升级、创新能力提升等十大提升计划,各市县也要参照省里做法,结合实际制定落实的具体措施,这样坚持不懈、一以贯之地抓下去,就一定能促进全省工业整体升级。

2.进一步深化企业技术改造。

坚持对标先行、技改跟进的方针,把对标行动作为建设工业强省的有力抓手、有效载体,进一步深化和拓展覆盖面,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引导省内所有企业,有目标、有计划地向高端迈进。在对标找差距的基础上,继续推进千项技改工程,实施优特钢、汽车、专用设备、石油化工、煤化工、玻璃深加工、生物制药、新材料、高档纺织品、电子信息(含软件)等10个产业链升级工程,实施公共服务能力提升、创新能力增强、节能减排增效、两化深度融合、产业聚集发展、企业兼并重组等6个技改提升专项,力争开工500项、续建500项、投产500项,重点扶持100个重大技改项目,工业投资、技改投资分别增长23%、27%左右,工业投资占全省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达50%以上,技改投资占工业投资比重达65%以上,千项技改项目投入产出比由1:2.4提高到1:2.6。

积极争取国家资金,加大各级财政专项资金支持力度。2012年设区市技改专项资金设置情况是:石家庄1亿元、邯郸8440万元、张家口6000万元、秦皇岛5952万元、沧州5000万元、邢台5000万元、承德5000万元、唐山5000万元、廊坊5000万元、衡水3005万元、保定940万元。各市要严格落实省政府关于技术改造的意见要求,凡技改资金未达到5000万元的,今年必须达到。进一步完善技改工作思路和目标,修订资金管理办法,切实发挥好杠杆和引导作用。省级技改资金支持“十百千工程”项目的资金额度不低于50%。

3.加强创新和对外合作。

一是推进技术创新。启动实施工业强基工程,认定省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支持新产品新技术研发应用,继续开发1000项省级重点工业新产品、新技术。开展首届工业设计奖评选和工业设计中心、工业设计创意产业园认定工作,争创1至2家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分行业举办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对接会,推进产学研合作。

二是推进品牌创新。实施工业质量品牌能力提升专项行动,加强对天威英利、博深工具、石家庄阀门一厂等30家企业产品品牌的培育,打造一批“河北制造”自主品牌。制修订地方标准20项以上,引导工业企业积极参与国标、行标制修订30项以上。

三是推进管理创新。管理是河北企业的短板,推进管理创新对河北企业来讲,比披术创新更加紧迫、更加必要。继续实施工业企业对标培训暨企业管理提升工程,征集推广一批管理创新成果,探索设立“河北省企业管理创新奖”,支持民营企业普及职业经理人制度,推动企业大幅提升管理水平。

四是推进战略创新。河北企业平均寿命是4.75年,缺少发展战略是主要原因之一。因此要大力开展企业发展战略咨询诊断活动,引导企业着眼长远、对标高端,因地制宜梳理利润来源,重塑发展规划,努力打造百年企业。

五是强化对外开放和合作。充分发挥国企、民企、域外“三驾马车”的作用,着力引进央企和域外投资,积极推动“百家知名民企进河北”,鼓励引导民间投资,谋划实施一批大项目、好项目。推广威县“工业突破”,迁安传统产业转型,固安新兴产业发展,霸州、大厂工业立县,藁城招大引强等经验,在项目建设上加大力度、求大突破。我们将按照省领导要求适时在威县等地召开相关现场会。

4.加快化解过剩产能。

研究制定我省化解产能过剩工作方案,确定具体措施和激励政策,实施“四个一批”行动计划。在严格落实国家淘汰落后产能计划基础上,提高标准、扩大范围,完善市场准入、差别电价、停限电和信贷政策,推进落后产能特别是城区落后产能加快退出,有序淘汰一批落后产能。落实《钢铁企业兼并重组实施方案》,推动钢铁企业兼并重组;以医药、白酒、水泥、平板玻璃、汽车等行业为重点,严格行业管理,提高准入门槛,推动企业兼并重组.积极整合一批产能。出台鼓励涉钢消费政策,开展“冀材西行”活动,加快建设光伏电站,组织重点项目直供,多种形式组织产需衔接活动,引导消费需求,加快化解一批产能。鼓励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等企业走出去,到境外和境内欠发达地区投资,努力转移一批产能。

5.加强工业节能降耗减排。

工业节能要与降耗、减排三位一体,同步推进。深入开展节能与绿色发展专项行动。推进钢铁、建材、石化等行业重点企业能源管理,22个在建能源管理中心示范项目运行率达到80%以上,力争实现年节能100万吨标准煤。钢铁行业重点推广干熄焦、烧结余热及脱硫脱硝技术,水泥行业重点推广在线仿真技术、纯低温余热发电及低氮燃烧技术,玻璃行业重点推广玻璃窑余热综合利用、全氧燃烧技术,化工行业重点推广先进煤气化技术、推进化工园区余热综合利用。组织实施电机能效提升计划,促进高效风机、水泵、空气压缩机、高效变压器等4类节能工业产品推广应用。扩大“两型”企业创建试点,研究建立政策激励机制。加强节水型企业创建工作,开展工业企业节水试点示范;加快清洁生产技术推广应用,开展有毒有害原料(产品)替代,组织实施清洁生产企业评价,推进清洁生产示范企业和示范园区建设。切实推进承德国家级尾矿综合利用基地试点工作,促进再生利用产业健康发展,培育中航上大等20个资源综合利用试点企业。

(二)加快发展县域工业。

加快建设经济强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础在县域,关键靠工业。要把县域工业作为“四化”同步的最佳结合点,活跃工业发展全局。力争到2015年,财政收入不足3亿元的县(市)大多数达到5亿元以上,产业集群增加值占县域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50%的县(市)达到40个以上。

1.壮大产业集群。坚持“抓两头、带中间”,全力推动“双三十”县(市)提升进位,扶持几个工业主营收入超千亿元的县(市),争取进入全国百强,实现率先发展;加大对全部财政收入3亿元以下县的帮扶力度,力争3年内大多数达到5亿元,实现跨越发展。指导市县制定产业集群发展规划,大力实施产业集群示范工程,加快培育100个营业收入超百亿元的产业集群,重点扶持一批龙头骨干企业项目,争创20个省级区域品牌,力争全省产业集群增加值同比增长25%以上。省新兴产业发展、企业技术改造、科技创新、市场开拓等财政专项资金,要向县域产业集群发展倾斜,重点支持公共服务平台、龙头企业、专业市场和物流体系、中小微企业发展、培训基地建设。从2013年起,预分各市的用地指标,按每县至少150亩的标准,专项用于工业聚集发展。

2.加快发展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最具活力和生命力。要深入实施“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成长计划”,开展“扶助小微企业专项行动”,认真落实各项扶持政策,着力优化发展环境。积极破解资金、人才、土地制约,做强省级、做大市级、做实县级担保机构,今年担保机构达到600家,资本金达到400忆元以上;新增创业辅导基地30个,总数达到410个;继续实施“民营经济组织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工程”,完成各级各类培训200万人次。

3.完善公共服务平台。加快建设综合性、专业化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今年新增省级平台40个、示范平台7个,总数分别达到155个、30个。开展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创建活动,今年认定省级示范平台20个,建设一批产业技术研究院(所)、产业技术联盟。着力健全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网络,今年完成第一批省平台基础设施建设和15个市县窗口平台建设,实现互联互通。争取到2015年,全省县域产业集群省级公共服务示范平台达到50个,国家级示范平台达到25个;每家省级产业集群龙头企业拥有1个省级以上研发机构,培育500项省名牌产品和1000件著名商标。

4.推进工业聚集区建设。推进工业聚集区规范化建设,对符合条件的工业聚集区在用地、资金、政策等方面给予扶持。各县(市、区)要积极推动工业集约集聚发展,完善园区建设环境和政策措施,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力争每个县到2015年要形成1-2个主营收入50亿元以上的工业基地(园区)、聚集区。

(三)着力培育规模以上企业。

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三年新增5000家规模以上企业的目标,这是省委省政府给全省工业战线提出的一项重要任务,是今后三年全省工业经济稳增长、调结构、促发展的着力点,各地务必抓好落实。

1.抓住关键环节。一是抓好新建项目投产迭效。积极协调项目建设进度,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力促新建项目早开工、早投产、早入统,每年新投产项目形成的规上工业企业要占到新入统企业的1/3以上。二是帮扶规下企业做大规模。建立规下工业企业信息库,全面掌握超千万元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完善培育机制,激励和扶持规下企业做大做强。三是做好申报入统工作。加大摸查和政策宣传力度,组织达到规模的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申报入统,严格做到依法入统、应统尽统。四是着力培育县域特色产业集群骨干企业。加快发展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培育一批具有引领和带动作用的骨干企业,力争产业集群(园区)新增规上工业企业达到1000家以上。

2.加强政策扶持。省政府办公厅即将印发培育规模以上企业工作十条意见,我们要按要求建立政策支持体系,积极引导企业和项目入统。各级支持工业发展的财政资金优先用于支持规上企业发展,引导企业入统。每年拿出中小企业专项资金的30%,支持主营收入超1000万元的规下企业项目建设,推进企业入统。加强银企对接,简化担保手续,优先为新入统企业和超千万元企业提供融资担保服务。县(市)产业集群发展用地,优先用于引导规下企业改造升级。统计、财政、税务、工信部门将加强对新入统企业的培训,为申报入统企业提供专项指导。工商、税务部门将加强管理与服务,2013年在沧州、保定、衡水三市试点,推进个体工商户转企业、外规模纳税人转一般纳税人工作。

3.加强组织领导。各设区市、各县(市)主要领导要亲自过问、重点督导,分管领导要亲自抓、负总责,制定规上企业三年增长计划和扶持激励措施,抓好任务分解,强化责任落实,确保完成目标。各级各部门要对新增规上企业、个转企、小转一和规下成长性企业,开设绿色通道,给予优先、优惠“双优”政策。

(四)全面推进信息化建设。

信息化是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加速器,对经济社会发展意义重大。目前,各级各部门对信息化的认识程度、推进力度远远不够,与先进省份差距非常大。今年2月,张庆伟省长主持召开省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就当前和今后推进全省信息化建设工作进行安排部署,为做好信息化工作指明了方向。领导小组印发了《2013年河北省信息化工作要点》,提出了91项重点工作,涉及信息化建设的方方面面,各级各有关部门要把信息化摆上重要位置,精心组织,强力推进。

1.加强体制机制建设。完善《河北省信息化条例》配套制度,出台信息化考核、电子政务统筹等管理办法,建立省信息化专家委员会,筹备召开全省信息化发展大会,开展十二五规划中期评估。

2.推进两化深度融合。四化同步的重点是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信息化是工业转型升级的新引擎。要继续推进传统产业信息化改造、节能减排信息化等六项工程和两化深度融合创新推进专项行动,深化信息技术集成应用,有效提升大中型企业装备数字化水平,培育100家省级两化融合重点企业,15家范企业、30家省级电子商务平台、2个两化融合示范区。

3.深化电子政务和社会信息化应用。推进机关标准化与信息化融合工程,建设网上行政服务中心,省本级实现所有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办理。协调推进社保信息共享和民生保障一卡通试点,着力发展教育、住房保障、社会救助、电子病历等重点信息化应用。在石家庄、廊坊、邯郸开展农业生产物联网应用示范和“智慧农业”试点。

4.加快推进县域经济和智慧城市建设。重点培育10个产业集群两化融合公共服务示范平台。开展智能化高速公路示范工程,完善省级数字城管系统,积极推动石家庄、廊坊、秦皇岛、邯郸等6个国家级智慧城市试点建设。落实好国家“宽带中国2013”专项行动,全面推进石家庄三网融合试点。

5.关注网络信息安全。启动省级电子政务灾备中心建设,完成互联网安全接入国家试点任务,开展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情况调查和管理试点,实施互联网联合执法和监管,确保全省网络信息安全。

(五)保持工业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今年,保增长的任务十分艰巨。一季度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2540.5亿元,同比增长12%,虽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5个百分点,排名由去年同期的全国第16位上升到第12位,但增速低于13%的预期,分别较今年前两个月、去年末、去年同期回落0.2、1.4和1.5个百分点,更值得警惕的是,这是我省自2009年10月金融危机最困难时期基本结束以来,连续40个月12%以上增长后,首次下降到12%以下,同时绝大部分指标均呈下行态势,部分重点行业生产节奏放缓,市场呈现疲弱现象,企业生产经营困难有进一步加大趋势,工业经济整体运行质量和效益有所下降。可以说,当前工业经济形势是金融危机以来少有的,相当严峻。对此,各级各部门要高度重视。上月,杰辉副省长分别召开了南北片座谈会,3月6日在南片会上就工业运行提出6项要求,8日在北片会上提出5项要求,都很细,很有针对性,我们要切实抓好贯彻落实。同时,省、市、县各级工信系统要重点抓好以下三项工作。

1.加大企业帮扶力度。对主营业务收入超百亿的48家、超十亿的586家、超亿元的5861家大型企业,实施省、市、县分级负责、领导分包、“一对多”帮扶,鼓励其开足马力,加快生产。对637家停产企业,实施“多对一”帮扶、优势企业“结对”帮扶,促其尽快“复产补损”。对困难企业,实施所在地领导和部门“一对一”帮扶,着重解决制约瓶颈,稳定生产,改善效益。加大新增长点培育力度,力促新建项目早日投产达效。

2.加强要素保障。深化产销衔接、银企对接、用工对接。开展工业品网上行活动,办好十大工业展会,坚持同质同价优先使用本省产品;把握国家产业政策调整动向,积极推动政策落实,协助新能源等产业困境突围,确保全年工业品产销率达到97%以上。逐行落实政银企合作约定的6000乡亿元贷款授信。构建企业用工服务平台,深入开展校企合作,举办用工对接活动,缓解企业用工难题。此外,还要着力保障企业煤电油气运供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