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护理基础知识要点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中图分类号】 G718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11―0080―01
“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出自《矛盾论・矛盾的特殊性》,比喻只看到局部,而看不到整体或全部。内科护理学是护理专业一门重要的临床课程,所占课时比重大,授课时间长,教学内容纷繁复杂,与解剖、生理、病理、药理学等基础课程关系密切,庞大的内容使学生难以应对。加之教学中常常过分强调重点、难点、考点等内容,而忽略了学生对内科疾病基本知识框架的建立。所以,为避免这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无效学习状况,教师应及时分析总结,以便更好地完成内科护理的教学。
一、教学效果不佳的原因
1.学生因素。目前中等卫生职业学校招收的学生多为初中毕业生。绝大多数学生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医学课程内容纷繁复杂,而中职生年龄小,逻辑思维能力、认知能力不足,大多采用死记硬背的方法掌握要点、考点等,对于知识的内在联系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导致学生往往过于注意一些局部细节,而忽视对疾病整体的把握。
2.教师的因素。由于内科护理学内容多,涉及众多医学基础学科,因此学生进行临床课程学习时部分基础学科内容遗忘,导致在进行病因、发病机制学习中教师往往需要帮助学生复习基础知识,使得课程时间紧张,尤其是遇到学生难以理解时,教师会采取化繁为简,强调重点、考点较多,对疾病的发病机制、内在联系涉及较少的做法。久而久之,加剧了学生对疾病认识的碎片化。
3.考试的导向作用。中等卫生职业学校旨在培养服务于临床的护理人员,但是由于护士资格证的考取对学生来说是毕业后就业的“敲门砖”,对学校来说护考的过关率是反映学校教学质量优劣的标准,所以考试成了教学的指挥棒,为达到更高的过关率,教学中更多强调考点知识,割裂了具体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及内在联系,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内科护理学习“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二、提高教学实效的策略
1.尽可能采用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是20世纪20年代由美国哈佛大学首创的一种培养高素质、创新性和实用型人才的重要教学方法。目前在国际上被广泛应用,案例教学法需要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课程内容要求,选择合适案例,指导学生通过阅读、理解、思考、分析并得出结论。一个完整疾病案例,往往包含着诸多信息,如患者性别、年龄、主诉现病史、既往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及辅助检查。这些信息可透露具体内科疾病的高发人群,主要病因,疾病发生、发展、演变规律、典型症状及体征,再加上对应的实验检查和影像学诊断,通过教师对学生的引导,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掌握会更加完整、系统。通过这样循序渐进的练习,既增强了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又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对知识的掌握也更加全面。笔者对于疾病案例的选择大多取自临床真实的案例报告,并遵循四个原则:第一,案例必须具有典型性;第二,案例应与内科护理学课程紧密结合;第三,案例应反映内科疾病的重点难点内容;第四,案例具备知识综合性。
2.采用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长期以来,内科护理学教学沿用传统“灌输式”教学方法,独立讲解某种疾病的发病机制、病变特点、临床表现、诊疗方法和护理措施,忽略了临床医学与基础医学的密切联系,使内科疾病的学习变得晦涩、枯燥,对于复杂疾病的知识学习只能用“碎片化”的模式死记硬背。为此,用PBL教学法,找出疾病发病机制、病变特点、临床表现、诊疗方法和护理措施的内在联系,找出关键点,设置问题,让学生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把握疾病前因后果,来龙去脉,将医学基础知识和临床疾病重点内容相互串联起来,对疾病有了整体、全面的掌握。例如:
(1)教师在教案中首先引入疾病的基本概念:肝硬化通俗地讲是肝脏的变小、变硬。由概念引出两个关键词:变小、变硬。再引伸出讨论性问题:为什么肝脏会变小,变硬?
(2)以“肝脏变小”关键词引导学生主动联想及复习相关基础知识并展开讨论;正常肝细胞减少、假小叶形成形态上表现为肝脏变小,其后果是导致肝细胞减少,储备功能下降。由上述关键词引申出肝功能减退的临床特点。
关键词 实践能力;应用型人才;自主学习;生物化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6)20-0148-02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和科技飞速进步,各行业就业压力空前巨大。用人单位对于就业者的要求也有了新的变化,不再一味注重学历,而更青睐于选择实践能力强、具有岗位胜任力的毕业生[1]。而培养适应基层的高素质技能型、实践型医护人才,对于推进我国科教兴国战略和全面医疗战略的实施,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整体医疗服务水平,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具有重要意义[2]。因此,广大高等医学教育工作者必须顺应时代变化的需要,不断更新教学理念,改革教学方法,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基层护理人员是我国初级卫生保健的主力军和健康教育的主要实施者,如何提高护理学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是目前护理教育改革的着眼点[3]。为了切实提高护理专业生物化学教学水平,培养基础知识扎实、实践能力过硬的优秀护理人才,从教学大纲、考核形式、理论教学及实验教学等多方面对护理学专科生物化学教学进行改革,开展以全面提升学生实践能力为目标的教学实践与改革。
1 重新修订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是教师开展课程和专业建设、规范教学内容、控制教学质量的重要依据,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和指导方案,是引导教学有计划、有目的进行的“指挥棒”[4]。为了突出体现护理专业人才的技术性和职业性特征,培养实践型护理专业人才,增强其岗位胜任力,教研室与护理专业负责人经反复沟通及研讨,重新制定护理学专科生物化学教学大纲。在新修订的大纲中,从面向基层、服务基层、胜任基层的培养目标出发,在已有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基础上,对教学内容、理论学时与实验学时比例等方面进行改革与调整。
新制定的教学大纲更侧重于基础知识与临床病理现象的关系以及生物化学基本原理与临床护理工作的联系,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认识到生物化学基础知识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重要性,夯实理论基础,并进一步将医学基础知识与临床护理实践相联系,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新版教学大纲从护理工作实际需要出发,缩减遗传信息传递、基因表达调控等与临床护理工作联系不大的分子生物学内容;删减和生理学、病理学等学科相重叠的教学内容,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增加学生的自主学习时间。此外,为了加强学生的实验技能训练,大幅增加实验学时比例,切实促进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
2 考核方式改革
以往的生物化学考核以期末理论考试为主,考核内容及形式片面单一,已经不能满足培养实践型护理人才的要求。为了激励学生端正学习态度,促进学生对医学生物化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切实有效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水平,在教学大纲的修订过程中,将护理专业的职业特性与生物化学知识相融合,对课程考核内容及方式进行改革,进一步加强教学过程的实践性、职业性和开放性,注重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实践能力和自学能力的考核,并加强对学生实验能力及平时学习能力的考核。
在期末理论考试试卷中,根据护理学专科学生的学习能力及专业特点,以考核学生基础知识为主,适当增加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综合应用能力的试题。此外,对平时成绩的考核制定量化标准,从学生的课堂出勤率、课堂提问及听讲情况、平时作业和专题讲座等方面全方位对学生进行考核。既往实验考核成绩的主要依据为实验报告书写情况,容易造成学生投机取巧,轻过程、重结果的实验习惯;改革后的实验考核项目更为全面,包括对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实验报告书写、主动实践能力及协同合作能力等多方面的考核。
3 理论教学改革
一直以来,学生普遍反映生物化学课程的学习难度大、内容抽象繁杂,理论知识难以理解掌握。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克服畏难心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理论授课过程中,教研组从护理学专业角度出发,定期开展教学方法研讨会,确定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案。
1)问题式教学法,即教师提出与临床护理实践工作密切相关的问题,学生带着问题进行生物化学知识的学习[5]。如在讲解维生素D之前,首先向学生介绍儿童佝偻病及成人软骨病的临床实例,然后引入问题:“佝偻病及软骨病和维生素D有什么关系?对于佝偻病患者的护理工作有什么样的特殊性?”使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对相应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及护理要点产生较为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并使学生能够在课后主动学习,查阅相关资料,提高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2)研究性学习法,即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探索性学习能力,使学生自主分析、寻找研究性问题的答案[6]。例如:在进行基础知识讲解后,确定研究专题,让学生自主学习、总结;在讲解完糖、脂类及蛋白质代谢后,启发学生将胰岛素代谢异常在糖尿病中的作用进行总结归纳。通过这样的训练过程,不仅使学生全面复习三大物质代谢及调节过程,同时对临床常见病的发病机制有了全面而深入的了解。
3)小组合作式学习法,即将不同层次的学生分为一组,以小组合作、讨论的形式对特定的教学内容开展学习及讨论[7]。如在讲解完蛋白质构象病后,让学生对帕金森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护理要点、治疗及预后等知识点进行全面的文献查阅,形成论文综述,小组成员集体学习讨论,有效增强学生学习、分析及应对临床实践问题的能力。
在全面实行教学改革后,为了随时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困难,各任课教师在课堂授课的同时,注重与学生的沟通与交流,经常通过课代表及班级干部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讨论问题,并力争解决问题。同时,教研室建立生物化学师生学习QQ群、微信群、生物化学精品课程网站及Web学习平台,在网络上将有利于学生学习的生物化学图片、视频、PPT等资源共享。并通过QQ群和微信群及时回答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出的疑问,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方法给出针对性的建议。
通过上述多种渠道的努力,加强师生交流,使教师同步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及时调整教学方案,促进教师和学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实现共同进步。
4 实验教学改革
实验教学是生物化学教学整体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强化实验教学,对于巩固生物化学基础理论知识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对于培养护理专业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规范操作技能和良好的职业习惯具有重要意义[8]。实施教学改革后,根据护理专业特点及生物化学课程需要,课程组精选与临床联系较密切的“血清转氨酶活性的测定”及“血清胆固醇测定”等实验。在实验教学结束后,要求学生课后查阅“转氨酶”“胆固醇”等检测指标在临床检验中的应用及意义,书写学习报告,将枯燥的生物化学基础知识与生动的临床生化指标相结合,使学生能够深刻地认识到医学基础知识在临床实践中的重要性。
以往的实验教学过程为教师讲解及示范―学生实验操作―书写实验报告。在实施实验教学改革后,增加学生的实验预习任务,强调预习在实验教学中的重要性,要求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将实验涉及的生物化学基础理论、实验方法及原理、临床意义进行总结,使学生在预习过程中从整体上认识实验内容的重要性,并在预习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实验结束后重新回顾问题,讨论及解决问题。
由于学生人数众多,实验教师难以对每名学生的实验操作过程全面指导。因此,将学生分成若干实验小组,小组成员自主分工,合作完成实验任务。在实验过程中出现问题时,先由实验小组讨论、分析问题,提出合理解决方案,当小组成员意见不一致,或找不出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时,教师并不马上给出答案,而是逐步引导提示,让学生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正确答案,最终自主完成实验任务。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生逐渐提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并能够逐渐养成勤于思考,善于动脑的学习习惯。
5 结语
生物化学是护理学专业必修的重要医学基础课程之一,但又一直是让学生头疼的“难课”。护理学专科学生的学习基础较为薄弱,要想切实提高其综合实践能力和岗位胜任力,教师必须深入了解护理专业特点及学生特点,挖掘生物化学理论、实验与护理学专业的内在联系,深入浅出,联系实际,以“朋友”的身份多和学生沟通交流,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努力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逐步克服畏难情绪,提升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合格、胜任的基层护理人才。
参考文献
[1]何丹丹.高校毕业生求职的问题与对策[J].安顺学院学报,2015,17(6):46-47.
[2]王黄磊,毛乐乐,卢星星.医学教育改革的多方需求[J].西北医学教育,22(3):432-434.
[3]吴小飞,王莹.促进护理教育发展的策略研究[J].亚太教育,2016,3(1):159.
[4]邢红.成人高等教育课程教学大纲的指导作用探析[J].湖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1,29(4):46-47.
[5]崔波.“问题式”教学法在一体化课程中运用的探讨[J].职业,2014(6):97-98.
[6]朱学义.研究性教学模式在实验教学方法改革中的应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6,33(1):176-178.
1.1中医基础理论:中医护理是在中医基础理论指导下的护理,因此学习中医护理首先要掌握中医基础理论。中医护理的特点是整体观念和辩证施护。辩证的方法有八纲辨证、脏腑辨证、气血津液辩证、卫气营血辨证、六经辨证和病因病机辩证。中医护理强调“三分治,七分养”,坚持“防重于冶”的原则,“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也就是说,中医护理强调人是一个以脏腑、经络、气血为内在联系的有机整体,强调人体与自然界与社会的关系,对其进行辩证施护。通过望,闻、问、切四诊手段获取病情、个体状况、心理、社会环境等信息,应用中医八纲辩证的方法加以分析、归纳,确立病人的证型及存在或潜在的健康问题,提出因时、因地、因人而异的护理措施以及健康指导。
1.2中医护理操作:中医护理操作是临床护理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护理专业服务的关键环节。护理人员只有熟练掌握各专科护理的操作技术,不断提高专业实践技能,才能更好地适应临床工作的需要。只有稳、准、快、好地完成各项专科护理操作技术,才能减轻病人痛苦,为病人提供程序化、规范化、人性化的中医护理专业服务。我院中医护理操作有艾灸、针刺、耳穴压豆、穴位注射、中药灌肠、中药雾化、中药熏洗、穴位埋豆等,由护理部制定护理小课堂的学习计划,并对中医护理操作进行考核,以达到人人过关的目的。
1.3中医护理文书:护理文书是从患者入院建立护理文书之时起,到整理归档之前。中医护理文书的书写要求规范,使用中医术语,时间要求在4h内,由当班护士完成。填写包括望、闻问、切四诊的情况,中医护理评估单书写也应规范,年龄要写实足年龄,中西医诊断要完整,24节气要准确,跌倒风险评估等内容。我院在护理小课堂中由授课人讲解中医护理文书的书写规范,并结合院中抽查的实际病例,教会大家判断正确写法,以提高护理质量。
1.4中医适宜技术:中医适宜技术安全有效、成本低廉、简便易学,适合在临床或社区推广。护士掌握中医药适宜技术,不仅可在临床中做健康教育所用,而且在社区护理时也可教会居民这些方法。因此,我院护理小课堂每年都有中医药适宜技术的培训计划,并多次举办过中医药适宜技术的技能比赛,使此项技能得到较好的传承与发展。
1.5中医急症适宜技术:中医急救具有较长的历史渊源,中医在急救中也应发挥优势,为人民群众的健康贡献力量。我院护理小课堂精心准备,组织学习晕厥、抽搐等中医急救护理技术,教会护士及时处理。晕厥的患者在急救时掐人中穴,在大椎穴上刺血拔罐,也可艾温灸、刮痧、放血等,提高中医护理抢救水平。
1.6中药基础知识:中医中药息息相关,中医医院的护士更应掌握重要基础知识,以便为患者提供用中药指导。我院在护理小课堂中邀请药学部专家来授课,讲解各类中药的药理知识、中药煎服的要点、药膳养生、特殊中药的十八反十九畏等等,护士掌握这些中药的基础知识,完善了用药护理,让患者更加安全。
1.7中医药文化:中医护理离不开中医药文化建设,我院护理小课堂专门修订了《中医之美》的文化读本,熏陶护士的文化氛围,提高护士的道德情操,让护士认识到中医是美的学问。中医理论和谐、对称、雅致;中医语言言而有文,神韵盎然;中医的药物出于自然,来自天然;中医的方剂祛病疗疾,疗效卓然……中医之美启迪着护士去追求人世间的真、善、美。
2体会
2.1为优质护理服务加分:应用护理小课堂,使护士学到了中医护理的内容,逐渐参悟中医的精髓,同时也为正在实行的“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加分,患者在浓浓的中草药香气中减轻疼痛,恢复健康。再则,中医护理辩证施护,为患者提供个性化强的护理服务,更加有针对性,符合优质护理服务的要求,凸显中医护理灵活多样、简便有效的优势特点。
2.2提高了团队的协作精神:护理小课堂时间设计合理,只有短短的半个小时,既可集中护士的精力,也不过多占用护士的休息时间,在这种氛围中,充电的效果自然优于从前,便于护士劳逸结合式的学习。参加过的护士可向值班护士传达学习内容,增强了护士之间的情谊,提高了护理团队的协作精神。
关键词:PBL教学法;基础护理学教学;应用
前言
近年来,我国医疗体制改革进程不断深化,为护理学带来了诸多发展机遇。越来越多的职业院校开设了护理学专业。作为一门应用学科,融合了自然、社会及人文等多项学科,由于护理学知识覆盖面越来越广,且理论知识较为抽象、枯燥,传统教学模式无法有效调动学生学习兴趣。而PBL教学法利用问题导向方式,为师生互动、共同探讨问题创建了良好的平台,教师发挥指导作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当中,以达到教学目标。
一、PBL教学法概念及其在教学中应用意义
所谓PBL教学法,是指建立在问题基础之上,尊重学生个性化特点,以培养学生自学和问题解决能力的一种崭新的教学方法。相比较来看,它在设计理念、教学方式及效果等方面能够带给师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在实践运用中,PBL教学法能够突破学科界限,紧紧围绕着问题设置开展教学活动,以此来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帮助学生获取新知识、构建理论知识体系,为日后深入学习做好充分的准备。PBL教学法是教学改革趋势下,教育者对传统教学方法弊端的补充和完善。在实践教学活动中,PBL教学法的运用强调问题引导,学生会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自主查阅资料,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综合各学科知识,最后找出答案。在此基础上,学生思维较为活跃,由原本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学习,逐渐形成了浓厚的学习兴趣[1]。不仅如此,围绕着问题为核心,实行小组自学的教学方法,并在问题解决后选出一名学生分享整个小组研究成果,为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提供了锻炼机会。此外,PBL教学法通过典型病案提出问题,鼓励学生对问题进行分析、谈论,逐渐形成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职业素养,拉近岗位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使得学生能够在短时间内参与到工作当中,发挥自身价值。可见,PBL教学法可以在护理学教学中广泛推广。
二、PBL教学法在基础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对策
对于基础护理学教学,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并结合教学内容合理运用PBL教学方法。详细来说,教学实践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课前准备
课前准备作为教学效果好坏的直接影响因素,充分的准备,能够显著提高教学有效性。教师要将学生划分为多个小组,帮助学生熟悉教学内容,可以按照宿舍、小班等单位进行分组,为PBL教学法的运用提供支持。同时结合教学内容设置临床病例,为小组讨论提出问题。教师可以向学生推荐资料收集方式如教材、文献及网络等,从中获取相关知识,然后进行详细的讨论,最后运用知识回答问题,以多媒体形式保存。
(二)课堂教学
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因此在教学前,教师可以利用传统教学法向学生讲解基本概念,并在讲解时,穿插提问。之后让学生围绕着具体的病例进行讨论,每个小组将课前准备好的成果进行展示,其他小组认真听,补充或者提出不同的观点[2]。最后由教师讲授简单的操作要点、注意事项等,以强化学生对基础知识和病例的印象。结合教师教学内容,学生以教师提供的病例进行具体操作。实践之前,学生应对患者及其病情进行系统、全面的评估,然后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如在学习“老年人护理”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提供病例“某女性患者,80岁,确诊糖尿病6年,尝试饮食控制3个月,因无法耐受,接受二甲双胍+格利吡嗪进行联合降糖。但患者未按医嘱,使得血糖出现波动,三天饱餐之后陷入2小时昏迷,急诊入院。”针对此案例,教师可以提出“患者在家期间采取哪种护理诊断合适?”等问题。在问题引导下,学生能够进行具体的操作,并阐述自己的问题解决方案,不仅能够增强学生实践能力,且能够丰富学生经验,为日后更好地与工作岗位衔接提供更多支持。
(三)总结评价
PBL教学法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教师要注重对教学内容的总结和评价,使学生能够认识到自身存在的不足之处,并在后续学习中加强薄弱环节的学习。如对知识要点的总结和概括,对存在的共性问题及重难点进行强调[3]。在教学评价中,教师要改变以往单一的评价方式,可以采取生生互评、师生互评等方式,并强调对问题讨论过程的评价,而非结果的评价,提高教学有效性。为了强化学生对护理基础知识的印象,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模拟实践,扮演患者、护士角色,对用物准备、操作步骤及健康指导等内容进行反复练习和操作。操作过程中,要加强对患者真实感受的关注。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深入到学生当中,对学生遇到的困难给予及时地帮助和点拨,从而构建高效课堂教学。结论根据上文所述,PBL教学法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方法,在提高基础护理教学质量等方面占据至关重要的位置。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树立现代化教学理念,积极引入PBL教学法,结合教学内容及学生学习需求,构建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采取问题导向方式开展教学活动,并侧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重视对教学过程的总结,帮助学生捋顺知识发展脉络,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从而促进基础护理学教学持续发展,为我国医疗事业发展培养更多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张惠娟,肖志凌,刘细寒,薛桂娥,李春梅,杨明艳.PBL教学法在基础护理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13,(03):83-84.
[2]崔德花,王所荣.PBL教学法在《基础护理学》教学中的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3,(18):85-86.
首先,进行妇产科临床护理理论教学,由教学组长组织和负责对同期入科的护生进行学,内容包括妇产科主要疾病(阴道炎、宫颈炎、子宫肌瘤、盆腔炎、附件炎、子宫内膜炎、人工流产、顺产、剖宫产等)基础知识、专科护理基本操作(会阴冲、阴道灌洗上药、产程观察、妇科手术前准备、剖宫产术前准备等)、护理伦理和礼仪。然后,进入临床实践操作阶段,主要由带教老师负责,对每一项需要护生掌握的专科护理操作由:
(1)理论;
(2)准备步骤;
(3)示范操作:每个要点动作均进行程序化编号并形成流程向学生传授;
(4)实践练习:指导护生按流程进行操作练习,掌握操作技能,经过带教评价、互评和自评认为达到掌握的程度后方进行下一程序教育;
(5)临床操作:带教老师从旁指导,及时纠正错误,护生应能熟练掌握操作技能;
(6)专科护理整体实践:由护生独立完成对妇产科主要疾病(至少1例手术和1例产科患者)患者完整专科护理内容,包括病历书写、执行医嘱、专科护理、患者健康教育等,并完成一份护理心得体会。在专科护理程序教育过程中,每位护生在完成一个程序并达标后方能进行下一程序教育,为达到熟练掌握者可通过反复练习该程序内容达标后进入下一程序,同期护生根据自身学习能力和掌握程度进入不同的教学阶段,无需统一进度,做到因材施教。
(一)效果评价。
出科前进行统一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考核,理论知识考核满分为40分,实践操作考核满分为60分,总体实习成绩为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得分之和,优秀为90-100分;良好为80-89分,一般为60-79分,不合格为<60分。采用问卷由带教老师对每位护生的学习主动性、全面性、纪律性和动手能力进行评价。
(二)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6.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一)两组考核成绩比较。观察组理论和操作得分、总体实习成绩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二)两组带教老师对护生评价比较。观察组主动性、全面性、纪律性和动手能力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三、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