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学校智能化方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智能化发展;职业教育;发展体系;权重分配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5)19-0106-03
1概述
当今世界各国,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竞争日趋激烈,而且将长期存在。这种竞争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人才的数量和质量,而人才竞争的实质是教育的竞争。随着社会的发展,职业教育也越来越受到国家与社会的关注,职业院校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大量专业的技术型人才。
进入21世纪后,教育信息化战略规划是世界发达国家和许多发展中国家教育战略规划重点内容。信息化发展在我国始终处于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信息技术对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具有革命性的影响,以信息技术全面运用为核心的教育信息化为推动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时机和条件。通过在教育领域全面深入地利用信息技术、开发利用教育资源,可以促进技术创新、知识创新以及成果共享,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效益。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已成为我国职业教育事业发展的战略要求,校园信息化建设历程也不断演进。
随着国家不断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支持力度,对职业教育的信息化建设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相关文件,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教育部关于加快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意见》,以及全国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会议等均强调职业教育的信息化发展也是我国教育信息化和国家信息化的重要基础和组成部分。新时期下的职业教育将从信息化向智能化方向发展,因此在未来的规划中不仅仅需要考虑我国职业教育的信息化建设,更需要探索出适合我国职业教育智能化发展的道路。
本文调研了国内两所职业教育学院,通过与国内外高校信息化建设进行对比,总结当前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和问题,并结合未来职业教育的需求与发展方向,探索新时期下职业教育智能化建设的发展模式。
2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信息化现状比较
2.1高等教育信息化发展现状
高等院校的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早,信息化教育较为成熟,选取了国内外四大知名高校的信息化建设状况进行研究,包括了宾夕法尼亚大学、加利福尼亚大学、浙江大学以及南京邮电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建设了先进的一卡通系统(PennCard);加利福尼亚大学建设了先进的“校长仪表盘”决策系统;浙江大学建立了一套完善的智慧校园系统,包括了智慧的应用、智慧的平台、云计算以及通信网络;南京邮电大学基于物联网规划建设了有自己特色的智慧校园系统,各学校的建设亮点如表1所示:
2.2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现状
我国职业学校的信息化发展相对缓慢,大多数职业院校仅处于基础网络建设和初级阶段,但近年来职业教育开始注重信息化发展,大量的新技术推广并运用到教育教学的第一线,不少院校的信息化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为了解我国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现状,本文调研了国内某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与某财经职业学校信息化发展情况。
某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分四期打造了智慧校园建设之路,全校建立了网络化多媒体教学系统、一卡通系统,信息管理平台,办公自动化系统(OA)、教务管理系统、学工综合管理平台、招生管理平台等多种系统,实现对全体师生的统一身份认证,在学校教学管理中发挥了根本性的作用,基本实现无纸化办公,并将逐步实现信息化应用。
某财经职业学校是一所全日制财经类中等专业学校,学校根据信息化建设的相关标准制定了适合学校自身需求的方案,提出了集“建(建设)、管(管理)、用(应用)”为一体的统一架构、统一结构的信息化系统,各校区均实现了无线网络的全覆盖,并建设了网络课堂,实现了资源共享,通过与电信运营商的合作,学校各校区间建有专线并实现了同城互联。
通过以上分析发现,高等院校的信息化发展更注重信息化服务的建设,通过搭建智能校园平台及系统,面向全校师生及社会相关人士提供优质的信息化服务;职业院校的信息化发展更为注重信息化管理的建设,提高学院的教学质量与管理效率;此外,在信息化建设中,职业院校通常建设有学院特色的现代化实训中心(如财经类学校建设银行实训室、技术类院校建设实训中心等)。
然而,我国目前的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仍然存在着以下的问题:
1)信息化基础薄弱:我国职业教育招生规模逐年扩大,但大部分资金用于校舍和基本实验设备投资,用于信息化设施的资金极其有限,缺乏社会和企业的支持。同时信息化发展是一项长期的投入,职业院校对信息系统的理解和投入不足,导致了信息化发展的经济支持薄弱,信息化基本设施落后,严重限制了职业教育信息化的发展;
2)信息化资源建设停留在初级阶段:我国教育信息化普及率逐年提高,信息化水平也达到一定水平,但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相对滞后,信息化资源建设稀缺,大部分学校仅仅完成网站建设,学校各系统间也没有实现数据互通,存在信息孤岛等问题;
3)创新能力不强:由于职业院校的教师和管理人员对信息系统理解不足,使得教师对信息技术掌握的水平普遍偏低,从而职业教育创新能力不强,甚至部分职业院校仅处于基础网络建设的初级阶段;
4)信息化保障体系不够健全:我国职业教育信息化相关的政策、法规和标准、评价体系、考核机制、产业环节、管理措施、共享原则等都不够完善,影响着职业教育信息化的发展。
通过上文分析,当前的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走的是“重管理,轻服务,重硬件、轻软件”的发展之路,这种发展方式已无法满足新时期下职业教育的发展需求,未来的职业教育智能化建设的需求来源更广、需求范围更大。表3列明了主管部门、学校、教师、家长以及学生等主要干系人对智能化职业教育的需求,涵盖了教育资源共享与分配、校园安全、实时沟通、协同办公、泛在学习、工作效率、日常管理、服务完善等方面。因此在智能化发展过程中,各职业院校要综合考虑智能化管理与服务,建设满足各方管理、生活、学习、办公、安全、服务等各方要求的智能化系统。
职业院校在智能化发展过程中需要优先考虑核心需求的建设,全面完善主要需求的建设,优化提升其他需求的建设,走出适合新时期下职业教育智能化发展的道路。
如图1所示,不同的需求对应的解决措施也不同,其中核心需求对应的是智能化建设中所必须完成的工作,若要满足核心需求,需要完善基础设施的建设,并实现数据的共享;主要需求对应的是智能化建设中的基本工作,若要满足该需求,则需要完善智能化服务与教学管理方面的工作,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持;拓展需求的满足则关系到智能化发展的高度,利用新兴技术提升智能化建设的成果,如图所示自底向上的工作效率和建设成本均逐渐增加,实现由数字化服务向智能化服务的过渡。此外,职业院校在建设中不仅仅要考虑建设成果,还需要考虑人员、成本、安全、标准等多方面的因素。
本文根据不同的需求,将智能化建设中涉及的主要工作进行了分类,其中必建项目为智能化建设中必须建设的核心内容,包括了智能化标准、规范、制度的建设,诸如网络设备、数据中心、前端设备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完善项目为实现智能化教育教学与管理所需建设的内容,包括了如办公自动化系统、决策支持系统、数字图书馆、校园一卡通、师生培训平台、门户网站等系统;拓展项目是提升校园智能化成果所需建设的项目,包括了云平台、基于物联网的多媒体教室与会议室、智能化实训平台、无线网、物联网、移动终端、可穿戴设备、智能化通知服务等内容的建设,部分内容需要有一定的前瞻性。
根据表4的建设内容,可对每一个建设项,以及具体的建设内容进行分类;此外,在智能化建设中还要考虑资金、人员、安全等因素,并根据这些因素构建出职业院校智能化建设的体系结构模型,如图2所示:
由于各职业院校当前信息化发展程度不一,因此在智能化建设过程中各院校所需建设的项目也不同,如有些院校的基础设施、网络设备已经比较完善,能够满足智能化建设的需求,就无需这项建设内容。为了能够建设适合院校实际的智能化项目,同时节约成本,可根据图2建设的两级建设体系模型,应用如AHP算法,构建比较判断矩阵,矩阵构建的方法如表5所示:
通过该算法,各院校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对建设体系中的建设项目分配权重,决定职业院校智能化建设的顺序,形成适合各自学校实际发展情况的最优方案。
1.1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于我国的智能化建筑领域许多方面尚不完善,行政管理部门的政策法规制定也不能完全适应智能化建筑领域的发展要求,要在对我国智能化建筑领域进行充分调查研宄之后,大力推进智能化建筑领域法律法规的建立和完善,?以法律形式保障智能化建筑领域持续、健康、稳定发展,由政府启动行政资源,对智能化建筑的技术发展情况和施工管理水平进行充分调査研究,组织各类社科机构和高等学校专业技术人员,与智能化建筑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和施工管理人员进行沟通交流,将这些交流意见总结成文字的形式加以保存和推广,为智能化建筑领域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完善提供理论基础,m要加大气量对智能化建筑领域的专业技术进行总结与归纳,并以法律形式保障这些知识产权的合法利益,涉及到智能化建筑的硬件设备,必须严格按照相关标准与规范执行管理,保证智能化建筑的重要部位安全可靠,还要规范智能化建筑性能考核和建筑质量考核的标准,以法律形式统一规范,促进业内交流沟通、人才流通和资源整合,要保证建筑内部各功能的有效发挥,确保建筑设施齐备,在对智能化建筑进行性能测试和功能评估时,要充分利用现代化高科技手段,对智能化建筑的性能和功效进行准确测量,既保证了施工方利益,也保证了工程的顺利进展。
1.2提高技术人员素质
智能化建筑是对建筑科技含量要求很高的工程,m对建筑施工专业技术人员的素质要求很高,智能化建筑领域覆盖面广,相关专业技术人才必须具备全面的专业技能,由于智能化建筑专业技术人员工作量大,工作专业化水平高,专业技术人才的素质对智能化建筑的质量和性能具有决定性作用,为确保客户满意程度,必须进行对专业技术人员素质的培养。专业技术人员必须充分认清客户的需求,按照客户的实际需求,进行智能化建筑的规划和设计,严格按照既定施工方案,对建筑的各项性能认真考察,当前,我国智能化建筑领域专业人才匮乏,这既需要充分重视并帮扶现有的专业技术人员,又需要各级政府部门加大力度培养智能化建筑领域全能型人才。
1.3采取科学方式吸纳人才
由于当前智能化建筑领域专业技术人才稀缺,一旦某些专业技术人才离职,将对正在进行的智能化建筑施工产生较大影响,因此,智能化建筑团队的管理层和决策层,要制定科学的经济激励制度,保障专业技术人才的工作积极性和对本工作的高度热情,避免因为人才流失而造成工程质量下降和工程竣工日期拖延,要重视知识产权的保护,施工团队对已经形成成熟理论的施工方案,要严格保护其知识产权,以法律形式确保施工方案设计者的合法权益,在征得设计师同意的基础上,将不同设计方案进行整合互补,以期形成本公司独有的设计性优势。
2结束语
【关键词】建筑电气与智能化;毕业设计;模式
在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中,毕业设计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也是理工科学生从学校走向社会的重要过渡阶段。自2014年起,“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多校联合毕业设计”在高等学校建筑电气与智能化学科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的支持和鼓励下,不断推进和发展,在青岛理工大学、北京建筑大学、天津城建大学、山东建筑大学、吉林建筑大学、郑州轻工业学院六所北方院校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多校联合毕业设计模式实践过程中,探索出了一些经验,但同时问题也不断显露出来,制约着联合毕业设计进一步发展,所以针对联合毕业设计模式的总结和思考尤为重要。
一、本科生联合毕业设计模式改革
以参加联合毕设的青岛理工大学为例,该校自动化工程学院在2015年首次参加联合毕设,对于学生的选择都是学院指定,没有通过学生申报和筛选,所以学生的覆盖面和积极性相对差些。在第二年的教学改革方案中该院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多校联合毕业设计经过学生自由申报,学院筛选的方式,通过这样的方式每年除了遴选出若干优秀大四学生参加本年度的多校联合毕业设计,还鼓励大三的学生提前参与到多校联合毕业设计当中去。采取这种方式的联合毕业设计既可保证完成专业培养计划,又有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既可使学生在毕业设计阶段能够接触更多的工程实际课题,又有利于培养学生工程设计、科学研究能力及团队合作精神,对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二、确保多校联合毕业设计选题的高质量和创新性
本科生毕业设计题目的选择和确定,是毕业设计工作成功与否的第一步,毕业设计题目的质量将直接影响到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毕业设计题目可以来自企业,也可以合作开发。但是,对于建筑电气及智能化专业这种工程应用类专业,毕业设计题目一定要保证具有一定的工程技术背景和创新性。在确定联合毕业设计题目后,出题教师要及时与各校沟通,将学生论文题目及摘要大纲、建筑图纸等发给各校,以保证各校的指导教师及其学生对毕业设计课题足够了解。学生在联合毕业设计过程中,如有疑问可与出题教师进行及时的沟通,以便更好的完善联合毕业设计题目。因此,对联合毕业设计的题目进行仔细的分析和充分的探讨,尽早确定题目,保证题目的质量和数量,是多校联合毕业设计至关重要的第一步。
三、建筑电气及智能化专业多校联合毕业设计评价体系的建立
如何评价这些参加多校联合毕业设计的学生的表现和成绩以及指导教师的工作成果,使之与本校毕业设计环节相吻合是至关重要。通过三年的联合毕设实践经验,我们建立了一套建筑电气及智能化专业多校联合毕业设计评价体系来衡量评价参与学生和指导教师。评价体系中针对学生的各项评价指标包括:开题汇报成绩、中期汇报成绩、最终答辩成绩、设计图纸质量、指导教师评价。针对指导教师的各项评价指标包括:是否为出题教师、出题质量、学生参与面和积极性、指导学生毕业设计成绩。
四、通过建筑电气及智能化专业多校联合毕业设计模式,促进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实施
我们通过对联合毕业设计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为建筑工程各专业的毕业设计找到了一个新的方向和思路。在学生毕业设计这一重要阶段,联合建筑电气及智能化专业相关学校,发挥群体智慧,使学生拓展视野,提高设计能力和专业合作能力,教学内容也得以丰富并完善,但同时也对我们的教学提出了新要求,通过持续的实践探索,更多更好地培养社会需要的卓越工程师。
作者:刘胜荣 杨世忠 崔明辉 单位:青岛理工大学自动化工程学院
参考文献:
[1]叶晓甦,曹宇薇,吴书霞,邹开.基于《华盛顿协议》的土建类多专业联合毕业设计质量评价机制构建研究——以重庆大学为例[J].高等建筑教育,2016,(3).
[2]张绢,李雪莲,黄薇,史增录.面向“卓越计划”的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讨[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6,(15).
[3]章瑾,朱欣尔,侯伟.建筑工程多专业联合毕业设计模式的探讨——以某大学实验楼工程改造设计为例[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5,(8).
上世纪90年代末,高校迎来了快速的发展机遇期,为了适应快速发展的需要,许多高校抓住了机遇,建成了新校区。进入“十二五”期间再进行建新校区,对建设单位来说可以吸取和借鉴的新区建设的经验更多、目的性更强、针对性也更实际了,但在建设的过程中,也面临了许多新的问题和矛盾,如:物价、人员工资较以前增涨过快增加了建设成本;报批等手续更复杂了,建设周期加长;高校间较以前竞争更激烈,如何处理好新校区建设与日常运行之间的矛盾,做到两建设两不误,难度很多,压力更大。今年是我校新区开工建设的第二年,学校依据市、厅、校会议纪要精神,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的总体规划要求,积极应对因“代建模式”带来的各种新的挑战,取得了阶段性建设成果。一期五个标段近80×104m2建筑全面开工,26×104m2单体建筑已经封顶,绿色校园建设的目标正在一步步变成现实。本文旨在探讨在新校区建设中以系统思想为统领,以建设绿色校园为目标,统筹抓好七大系统规划设计工作。
2抓好规划设计的竖向设计
规划设计的开局之步要依据原有地形原貌,深入调查研究规划区内外的周边环境现状和发展情况,充分论证多种方案,筛选出好的竖向设计思想,它的好坏直接影响各建筑物之间的标高关系、建筑和道路之间的关系、地块内排水等各种管线的布置关系、园林景观绿化的布置关系等建筑环境的总架构。众所周知,规划设计是建设项目的龙头,竖向设计是规划设计的基础,按照《城市用地竖向规划规范》原则:“①安全、适用、经济、美观;②充分发挥土地潜力,节约用地;③合理利用地形、地质条件,满足城市各项建设用地的使用要求;④减少土石方及防护工程量;⑤保护城市生态环境,增强城市景观效果。”的要求,也可以看出它在建设项目中具有基础的地位。现在的建设市场是较充分的竞争市场,新项目通过招标,产生的规划设计方案,基本上是通过专家评审意见选定为主。一方面参加评审的专家本身业务等水平良莠不齐和认真态度差异很大,直接影响规划方案选定好坏的结果;另一方面规划设计单位对投标结果中标与否未卜,所投方案极其初级,更多是为了中标而迎合领导和专家喜好,真正需要内在东西的提炼远远不够,须在后期做大量细致和认真的深化调查工作,这期间如果按照科学规律办事,深化和优化规划设计初方案相当长的时间,而现实是建设单位已经规划方案选定,给规划设计单位的时间十分有限,加之建设单位往往又提不出具体的规划设计明确要求,仓促选定的规划设计方案,实施中一定会出现不全面、不科学,留有遗憾的地方很多很多,许多问题都是出在不够重视当初竖向设计方案惹的祸!我校围绕绿色校园建设标准,一开始就十分重视规划设计中的竖向设计,用系统思想对校园自然地形地貌和标高进行充分利用,从东到西控制四个大的区块高程,做到最大程度地平衡土石方,实现又好又省的建设新区。对规划设计单位提出了明确要求是:①要重视竖向设计工作,派有经验的、业务水平高的主创人员亲自做竖向设计;②竖向设计要经过科学计算,用“数据说话”,在高程、交通、排水、建筑布置、园林景观绿化和土石方平衡等方面综合思考;③一定要实事求是,尊重竖向规划设计成果、避免出现不懂专业人员过多干扰业务工作的现象。
3抓好强电安全节能设计
强电建设是新区的基础设施,既要满足今后的发展需要,做到适量预留;又要科学计算容量,避免出现浪费。因此,在系统思想的指导下,要求强电设计单位特别要关注设计的科学性、合理性,首选绿色节能设备设计。笔者通过20多年工作实践,按照现有惯例设计,新建项目供电负荷几乎都设计偏大很多,究其原因:一是现有设计规范的更新远远跟不上供电系统中,节电技术的发展速度;二是传统惯性观念存在,认为涉及到安全问题,容量设计足够大,安全系数设置特别高,很少有人依据现有设备进行科学计算,提出异议;三是具体使用单位管理人员缺乏相关专业知识,提供的供电设备用电负荷仅是简单的累加需求量,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也不一定很专业,无法核准实际负荷;四是绘图是设计院的必备工具,现实是一般情况下,研究生以上学历人员可到较好的设计院工作,缺乏实践经验,而有经验的设计人员往往年龄偏大,退居“第二线”不直接设计者较多,设计的实际情况是套用多,针对现行节能设备性能和应用,能够真正提出合理需要设计者甚少。出现以上现象造成初期投入增大,后期运行长期支出增加,为避免浪费,我校按照绿色校园建设的标准,用系统思想要求:①认真在校内审定使用单位提出的需求负荷;②充分与建筑设计院和电力设计院进行多次讨论,确定最佳的供电方案和用电总负荷;③考虑今后的发展,做好适量的预留。目前我校新区强电设计,依据当地规划,充分结合新区内的用电总负荷,考虑区内的用电负荷中心和供电半径,设计了2座开闭所,17个变电站,供电实现双路由,互为备用,特殊状态下实现热链接,确保了重点建筑二类供电。
4抓好校内市政中排水等设计
校内市政中排水工程建设与强电工程建设具有同等地位,都是重要的基础设施,科学计算,避免浪费是必须之事,既要满足实际需要,又要预留今后的发展空间。与强电相比,排水设计偏小的问题又十分突出,许多新建高校排水不畅,时有发生,究其原因是:①随着经济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综合用水实际在增加,而污水量依据生活用水量的85%~95%计算,实际会随之增加;②学校用水时变化系数大,虽然规范有所体现,但是与实际相比时变化系数考虑还不够;③生活的白色垃圾较以前增多、生活习惯、维护管理人员配备不够、维护专业人员水平流动性大,管理存在一定的问题等多种原因的影响。为避免以上现象,我校十分重视新校区基础设施排水设计工作,它是减排的重要内容,是绿色校园重要的基础设施,要求设计单位:①收集周边相关设计所需要的基础资料,为设计提供准确的依据;②在设计过程中我校与设计院定期互动,核定排水管径、参与审定排水标高、排水路径等;③聘请有经验的人员,帮助评审设计方案等工作。
5抓好园林景观绿化设计
高校始终重视环境育人工作,校园园林景观绿化建设是环境建设的最重要硬件条件之一,它是绿色生态校园建设的主要基础设施和学校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之一,因此重视在新校区建设中,我校重视园林景观绿化设计,从源头抓起,不能一蹴而就,利用新区建设之际,做好园林景观绿化建设,学校上下认识高度一致,必须在整个建设的过程中,需要进行项目的系统的思考,关注景观绿化设计,认真做到:①首先学校要能够组织人员提出确实可行的绿色校园建设的基本标准,围绕开展相应的工作,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②其次依据建设地块现有的地形地貌,进行简单的改造,达到最好的节能减排的绿色校园建设效果,如我校利用现有水系略加改造,实现收集所有雨水,用于景观用水和绿化用水;③再其次,积极参与协调太阳能、强弱电、燃气等节能设计和用水设备的节水设计等,在绿色校园建设中,学校主导要求各专业设计要相互间预留通道,实现今后节能减排等绿色校园建设项目的无缝对接。
6抓好智能化(信息化)设计
智能化(信息化)建设是现代化校园建设的重要标志,是现代化办公、教学管理必备的手段,可以为师生生活和学习提供便捷,如何建设好新区智能化(信息化),关注新区智能化(信息化)设计很关键。我校新校建设伊始就组建了专门的领导小组,到省内外十多所高校做了专项调查,提出设计要求:①智能化(信息化)六大系统,二十个子系统;②设计过程要与学校充分沟通和互动,全面理解学校的需求;③建筑设计已设计的相关智能化路由通道一定要和智能化(信息化)专项设计实现有机相连、无缝对接等。
7抓好安防监控等设计
学校安全是学校稳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涉及到师生的人生安全和财产安全,各高校都把它作为重要的建设内容,与新校区建设同步建设,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注重从源头抓起,建设好完备的物防硬件条件,规划设计结合学校实际要求:①重要的建筑和区域设计了防盗报警系统、电子防攀爬系统等;②四个大门设计了ETC通道出入大门管理系统;③高清监控摄像头,要结合环境,采用云台、枪机等多种形式,建筑内外共设计了4000多个摄像头,覆盖全校区;④夜间巡更系统等。力争学校在物防技防和人防上同步建设,真正实现安全文明校园。
8抓好学生洗浴等热水综合利用设计
高校学生热水供应是学校耗能的重要支出之一,学生洗浴热水又是学生热水供应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广泛地被高校重视。如何以借新校园建设之机,用系统思想,做好各项节能设计工作,积极推进绿色校园建设要求:①学生集中洗浴热水供应,设计以太阳能加热、燃气加热、厨具预热收集等多种加热方式,集中热水供应管理,用于学生集中洗浴和食堂热水供应;②探索对排放的洗浴热水,经过沉淀等简单处理收集,用于洗车的初次用水;③对局部无法使用太阳能也要求,选用节能的用电设备。
9结语
新校区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在规划(建筑单体设计)、市政、强电、智能化(信息化)、园林景观绿化和节能等各项设计中,互为条件,相互联系,各专项设计有机的结合,组成了完整统一体,在具体设计中一定要有系统理念,自觉应用系统思想,抓好规划设计中几个重要设计,对新校区建设意义重大,好的规划设计在建设中会起到决定性的引领作用,这是不争的事实。
【关键词】建筑智能化;施工管理;问题;策略
1智能化建筑施工管理存在的问题
1.1 专业技术水平不足
高科技智能化建筑,很大程度上节省了人力物力,但是,我国当前的智能化建筑施工技艺依然处在比较低级的水平,在理论探索和实践经验等多方面,都会处于智能化建筑领域的初级阶段,我国当前对知识产权保护不力,导致许多领域出现技术空白,许多核心技术必须倚靠国外进口,我国经济发展起步较晚,许多建筑的维修保护工作缺乏经验,我国的智能化建筑领域,至今尚未形成成熟的计划施工方案,也没有形成完善的建筑管理机制,因此,我国当前的智能化建筑的技能和经验,已经不能满足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要求,建筑智能化是一种范围很广的问题,而我国当前大部分建筑施工人员都只能掌握本门专业知识,掌握全面建筑知识的技术人员非常少,难以为建筑智能化理论基础进行整合开发,这也使得我国智能化建筑领域发展缓慢,当前,很有必要从智能化建筑施工领域和建筑智能化经营领域谨慎深入分析研宄,不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建立健全智能化建筑施工监管机制,总结出有价值的智能化建筑理论,积累宝贵的智能化建筑实践经验。
1.2 核心技术缺乏自主独立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很多大中城市均己开始进行智能化建筑施工,但是,在智能化建筑领域却普遍存在一些问题,当前,我国与智能化建筑相关的法律法规并没有及时建立完善,这导致智能化建筑领域在一些重大问题上无法可依,我国智能化建筑的技艺尚不完备,这使得许多智能化专业技术,必须依靠国外引进,这些不利因素都导致了我们国家的智能化建筑领域的施工管理水平远远低于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建筑智能化严重依赖各领域技术的整合开发,因此对全能型人才需求迫切,但是我国诸多领域的建筑专业人才,具备高水平、{素质的全能型人才少之又少,这些都制约了我国智能化建筑水平的提高。
1.3 同行业缺乏有效竞争
据权威部门统计,我国智能化建筑行业公司众多,但这些公司彼此之间却缺乏经验交流平台和人才交流机制,这些公司各自为政,难以形成合理竞争,优胜劣汰的局面,这使得我国智能化建筑领域的众多公司,业绩乏善可陈,水平良莠不齐,这些现象都严重影响了我国智能化建筑领域的发展,我国对智能化建筑的施工环境的要求较{,这对智能化建筑领域的施工管理提出了挑战,由于许多智能化建筑企业缺乏实践经验,对施工管理的流程尚不熟悉,在管理方面效率低下,许多施工团队正是由于施工管进行智能化建筑的施工管理方面的失误与偏差,才导致了工程质量不能达到预期要求,导致工程迟迟不能竣工,这些现象在我国智能化建筑领域广泛存在,也为我国智能化建筑领域调整和提高增添了负面效应。
2 智能化建筑施工管理的完善策略
2.1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由于我国的智能化建筑领域许多方面尚不完善,行政管理部门的政策法规制定也不能完全适应智能化建筑领域的发展要求,要在对我国智能化建筑领域进行充分调查研宄之后,大力推进智能化建筑领域法律法规的建立和完善,以法律形式保障智能化建筑领域持续、健康、稳定发展,由政府启动行政资源,对智能化建筑的技术发展情况和施工管理水平进行充分调搜芯浚组织各类社科机构和高等学校专业技术人员,与智能化建筑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和施工管理人员进行沟通交流,将这些交流意见总结成文字的形式加以保存和推广,为智能化建筑领域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完善提供理论基础,要加大气量对智能化建筑领域的专业技术进行总结与归纳,并以法律形式保障这些知识产权的合法利益,涉及到智能化建筑的硬件设备,必须严格按照相关标准与规范执行管理,保证智能化建筑的重要部位安全可靠,还要规范智能化建筑性能考核和建筑质量考核的标准,以法律形式统一规范,促进业内交流沟通、人才流通和资源整合,要保证建筑内部各功能的有效发挥,确保建筑设施齐备,在对智能化建筑进行性能测试和功能评估时,要充分利用现代化高科技手段,对智能化建筑的性能和功效进行准确测量,既保证了施工方利益,也保证了工程的顺利进展。
2.2 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素质
智能化建筑是对建筑科技含量要求很高的工程,对建筑施工专业技术人员的素质要求很高,智能化建筑领域覆盖面广,相关专业技术人才必须具备全面的专业技能,由于智能化建筑专业技术人员工作量大,工作专业化水平高,专业技术人才的素质对智能化建筑的质量和性能具有决定性作用,为确保客户满意程度,必须进行对专业技术人员素质的培养。专业技术人员必须充分认清客户的需求,按照客户的实际需求,进行智能化建筑的规划和设计,严格按照既定施工方案,对建筑的各项性能认真考察,当前,我国智能化建筑领域专业人才匮乏,这既需要充分重视并帮扶现有的专业技术人员,又需要各级政府部门加大力度培养智能化建筑领域全能型人才。
2.3 利用科学合理的方式吸纳人才
由于当前智能化建筑领域专业技术人才稀缺,一旦某些专业技术人才离职,将对正在进行的智能化建筑施工产生较大影响,因此,智能化建筑团队的管理层和决策层,要制定科学的经济激励制度,保障专业技术人才的工作积极性和对本工作的高度热情,避免因为人才流失而造成工程质量下降和工程竣工日期拖延,要重视知识产权的保护,施工团队对已经形成成熟理论的施工方案,要严格保护其知识产权,以法律形式确保施工方案设计者的合法权益,在征得设计师同意的基础上,将不同设计方案进行整合互补,以期形成本公司独有的设计性优势。
3 结束语
我国建筑智能化的施工管理在目前仍存在着许多问题,正确认识其不足,相关人员积极寻求创新,提出提升施工管理的有效策略,帮助建筑智能化在今后的建筑行业健康、迅速的发展,顺应时展的要求。
参考文献:
[1]中国绿色照明工程促进项目办公室.中国绿色照明工程实施展望[J].电能效益,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