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智慧校园建设总结与反思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中图分类号:G627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4-2117(2015)19-0091-04
学校在迈向集团办学过程中,由于时空差异和物理距离等因素,造成多校区管理费时耗力;各校区之间在管理水平、课堂执行力、师资水平和教研能力上存在差异;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共享不够等问题,这些都制约着学校的发展。为此,从2012年开始,学校开始探索“鱼洞二小智慧校园”管理新模式,解决校区之间在管理、资源配置、教育教学质量、师生发展等方面的差距,促进优质教育均衡发展。下面笔者就学校的具体实施过程进行分享。
智慧校园管理模式构建
目前我校共五个校区,对智慧校园的应用与探索重点聚焦于解决学校在多校区管理上存在的诸多问题。其主要操作流程为:①在核心校区(主校区)的资源统一配置、管理下,各校区相对独立、各有特色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②借助智慧校园云计算服务平台的管理功能,将环境、资源、信息及管理活动全部数字化,并通过物联网传感器实现对物理校园的全面感知,利用云计算对感知的信息进行智能处理与分析,实现校园内任何人、任何物、任何信息载体、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的互联互通,完成校园的信息传递和服务,从而实现多校区的智能化管理,突破管理的时空局限,提高管理效率。
1.多校区常规管理模式
要实现多校区智慧管理,需要常规管理方式作为支撑。认真做好、研究好常规管理,搞好这个顶层设计,是实施智慧校园管理的必要条件。目前,我校多校区内部常规管理分为三大管理团队,从上至下,既垂直又交叉,既统一又分散,体现了统筹集中与分散管理相结合的多校区管理方式。但在常规管理模式的实施过程中,还是存在不少问题:由于人力的分散,各个校区的优势和特色打造变难;资源分配、优质资源共享等远不如单校区容易实施;在管理过程中,管理人员要经常奔走于各个校区,浪费了很多的人力、物力资源等。因此,要突破现有的管理瓶颈,我们可以借助多校区智慧校园管理的优势,来实现多校区的高效管理。
2.多校区数字化校园管理
智慧校园是数字校园发展的高端形态,因此对数字校园的分析建构是实施智慧校园建设的基本保障。多校区数字化校园管理是由人、环境、机制三个基本元素组成。人、环境、机制三者是有机的统一体,它们相互影响:环境是基础,是先决条件;机制是管理应用的保障,是必要条件;人是应用者和实施者,是主体;三者缺一不可,必须同时存在并有机协调,才能发挥多校区数字化校园管理的有效性与高效性。
3.智慧校园管理模式构建
经过近几年的探索,学校逐步形成了智慧校园管理模式,即借助物联网和云计算技术,将学校常规管理方式与数字化、智能化结合,形成了鱼洞二小智慧校园七层管理结构模型(Seven Layer Management Model,简称SLMM),通过七层管理结构的实施,实现多校区的高效便捷管理。其结构图如图1所示。
结构图共七层,自上而下,中间部分有交叉,形成管理逻辑结构图,简称七层管理模型图,每层的具体功能及应用阐述如下:
第一层:校长是首席执行官,具有最高管理权限,是管理体系的决策人。
第二层:信息部是管理CEO,直接为校长提供管理思路及策略,负责信息化管理的统筹规划,并分别与课程部、德育部、服务部、幼教部衔接与沟通,深入了解课程、德育、服务、幼教的应用需求,制定相应的应用及管理策略,是管理机制与保障机制的起草者。
第三层:在多校区常规管理模式中,管理团队是校长的智囊团,是学校课程、德育、服务的顶层设计者,在虚拟的数字化环境下,管理团队给信息部提供应用需求分析,为顶层设计提供建议和策略,同时为下层管理部门提供理论指导,督促与检查部门应用情况,实时回传并统计数据。
第四层:管理部门是具体应用执行机构,对下层的应用模块进行具体操作,总结好的应用措施提供给上层分析。管理部门与管理团队是管理的中间层,也是管理应用的核心层,两者既交叉又并列,可直接作用于应用模块和应用对象,对上提供应用思路及决策,对下进行应用检查、督促管理。
第五层:应用模块部分直接面向应用对象,是多校区智慧校园管理探索的重点,含办公、教学、教务、德育、学习、教研、科研、资源建设、评价、后勤等10个管理模块,涵盖学校管理的方方面面,怎样把这10个管理模块用好,真正发挥它们的实效,才是实施智慧校园的关键。
第六层:应用对象是虚拟数字化管理终端应用的执行者与作用者,师生及家长会在这个虚拟的管理环境中受益,同时也会促进这个虚拟环境中各大管理平台的应用。
第七层:基础环境是智慧校园基本架构,是底层建筑,要实施多校区智慧校园管理,只有上层建筑是无法完成的,必须要有基础设施支撑,即智慧校园基础设施建设及管理平台的支撑。
在上述SLMM结构图中,第一、二、三、四、六层应用主体都是“人”,第五层是应用服务的管理平台,第七层是应用及实施的环境,每层既相互关联,又相互影响,管理实施的内在关联是管理机制和保障机制。
智慧校园环境支持
结构图中的第七层是基础环境,是实施多校区智慧校园管理的基本保障,包含基础设施建设和基础服务。
1.后台环境
后台环境包括云计算服务器、分布式文件服务器、非关系数据库服务器等;智慧校园云服务平台包括综合数字校园管理系统、智慧课堂教学系统(优课、易教)、智慧课堂备课系统、作业管理系统、网络辅导与自主学习系统、互动教学数据分析系统、电子书包等。
云计算服务平台的搭建是智慧校园的重要支撑,是智慧校园“智慧”的体现。云计算平台是支撑智慧校园的高集成、高效率、高智能的网络数据平台。[1]环境支持结构由信息服务层、应用服务层、基础服务层、数据层、基础设施五层组成(如下页图2),其中第五层基础设施是实施多校区智慧校园管理的基础保障。
2.硬件环境
硬件环境包括传输系统、感知系统、终端设备。物联网技术为智慧校园提供了一个开放、互动、协作的智能化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使师生全面地感知教学资源,有效地采集信息,获得智慧化的学习、教学、管理和生活服务。物联网的感知系统,是利用传感器、采集器、RFID、二维码、高清视频监控等感知技术和设备,实现校园环境的数字化管理和全天候监控,使校园管理科学化、智能化、人性化和智慧化。[2]
智慧校园具体应用
1.智慧办公
通过智慧办公系统(hppt://),教师只要利用移动终端就可以在校园任何位置实现无线办公。智慧办公系统主要包括个人事务、工作流程、行政办公、人事资源等模块,模块可根据管理需要动态增减,其中个人事务包括邮件、手机短信、公告、通知、新闻、考勤、工作安排等项。智慧办公基本涵盖了常规办公管理,能实施真正意义的数字化办公。
2.可视化应用
借助五个校区的阶梯教室、会议室、礼堂的高清摄像头、无线话筒、音箱、投影机等多媒体设备,依托五校区的网络基础、感知系统、可视化会议管理系统及云计算服务平台,能够实现多校区的可视化会议和互动教学教研。视频会议有效地解决了目前学校多个校区开会、培训、研究等难于集中进行的问题,提高了多校区管理的有效性、统一性。
3.智慧科研
全面实施科研管理数字化,主要应用为科研档案管理,校本教研、校级课题、区级课题、市级课题、国家级课题等全面数字化、系统化,并进行数字化归档等。数字化归档包括音频、视频、图片、文档类及Flas等,并实现分级、分层、分类或按关键词进行查询;同时包含在研课题研究,管理平台提供后台分权限实施动态管理。智慧科研管理,能使研究成果“活”起来,让更多的人能够受益于我们的研究成果,而不是让研究成果“长眠”于档案室。
4.智慧服务
一是通过手机、笔记本电脑等移动终端,随时共享教学、生活和服务信息,和接收任务。二是借助移动终端支付、远程无线抄表等方式,方便地完成校园各项费用的支付。三是利用移动终端的短信、彩信等功能享受校园和公众的各项服务。四是实验设备智能检修提醒、自习教室照明设施智能感应操控、门禁安全智能防范等。五是利用数字化的视频监控、无线定位、空气检测、红外感应等技术,实现对校园及周边环境的全天候监控检测,预防犯罪。
这种基于角色的智慧校园个性化服务,除以上应用外,目前学校还有智慧学习、智慧课堂、智慧德育、智慧评价、资源建设等模块正在建设及探索,这些也是智慧校园创新应用的重点,能为学校的多校区管理提供实时的智能化管理。
实践反思
对智慧校园创新应用的探索是针对我校逐年扩大办学规模,形成集团化办学后带来的管理瓶颈所提出的,目的是解决跨校区管理存在的问题,以促进多校区协调发展,使我们的管理更有效、更高效、更便捷。目前智慧校园的建设尚处于初级阶段,所以在探索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了一些问题和困惑。
1.标准规范问题
智慧校园的建设过程中既要有宏观的建设标准规范,也要有细节的标准规范。[3]一是国家在推进智慧教育发展的过程中,务必重视相关保障机制,如资金、队伍、制度、组织机构等的建立与有效运行。[4]二是地方教育机构在进行智慧教育规划设计时,务必重视相关标准,如环境、资源、管理、服务、评价等方面标准的制定。只有这样,智慧校园才有实施的肥沃土壤。
2.安全性、可靠性问题
智慧校园建设涉及基础设施、系统运行及信息数据的安全性、可靠性等问题,尤其是信息数据的安全性问题。[5]如将资源存储在云端,这些资源就涉及第三方,且对第三方是完全透明的。同时,在智慧校园中全面感知数据的处理过程有很多环节,服务系统的成熟度以及对无线通信的广泛使用,都增大了信息泄露的可能。
3.系统整合问题
智慧校园是在数字校园的基础上建立的,因此在智慧校园的建设中要考虑与原有基础设施的兼容问题,避免对数字资源的重复开发和浪费。
4.经费保障问题
智慧校园建设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工程,每年用在教育信息化建设上的费用相当可观,加之信息化技术发展和变化日新月异,设施设备和技术的更新需要大量资金,所以智慧校园建设必须要有大量的资金支持。
5.教师应用问题
“建”是基础,“用”是关键,一线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意识相差很大,学校需要加大师生对智慧校园的应用力度。
总之,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仍处于起步阶段,既对传统教育模式、管理体制及业务流程有巨大的冲击,又面临着来自管理机制、成本控制、信息安全等方面的诸多问题与挑战[6],学校领导要清醒地认识到技术推动学校改革的根本趋势,对智慧校园的建设与发展进行顶层设计,不盲目跟风,要因地制宜,探索适合本校的最佳应用模式。
参考文献:
[1]许晓冯.浅谈云计算及其应用[J].信息化研究,2010(11):5.
[2]冀翠萍.智慧校园信息化运行支撑平台的建设[J].现代教育技术,2012(1).
[3]曹春梅.云计算、物联网及其在智慧校园建设中的应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3(12).
[4]唐斯斯,杨现民,单志广,代书成.智慧教育与大数据[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5.
一、以德立校
(1)不断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努力提升教师的职业幸福感
针对前进中学青年教师可塑性强的特点,学校将继续开展“师德师风”系列教育活动,以提高他们的思想品德素养。通过专业阅读、专业写作,提高教师专业素养。通过精神文化引领,使教师们做到身体健康、家庭和睦、孝敬父母、团结同事、工作出色。让我们的老师做到胸中有梦(有目标),身上有情(提高魅力有情商),手中有书(善读书),眼中有事(善于做小事情,善于坚持不懈地做好他们认为正确的小事情),工作有心(用心做事),引导每位教师都要树立起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努力去追求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做有担当有责任的水中人!
(2)以每月一事,每周主题演讲为依托, 不断完善我校的德育课程建设。
我们要本着“以德为先,以人为本” 的办学思想,不断的努力完善我们的德育教育体系,以人文精神培养为重点,逐步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形成科学的世界观、高尚的人生观和正确的价值观,促进学生和谐发展。我们要结合农村学校实际和农村学生特点,将新教育“每月一事”与学校德育课程融合在一起,构建德育课程体系。来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通过动态分层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创新意识。努力培养能担当、会学习、懂创新、有智慧的学生,最终能够使每位学生各得其所。
(3)继续通过和高校联系让我们的孩子走出去,去感受高校生活,开阔视野,激发学习兴趣!
二、提升学校文化品位,实现文化育人,创建生命化智慧教育。
1、重塑校园文化,让师生像美化公园一样美化我们的校园
(1)学校以学生为主体,以精神文化为主要内容,“建智慧门,立励志墙,设智慧园,摘智慧果,育智慧人”。
智慧门寓意帮助每一位同学开启“智慧之门”,让学生跨入此门便能快乐读书、学习生活四年,跨出此门,更能智慧生活一生。
励志墙“不屈不挠,永远向上”,就是我们的校魂。她代表了前进学校每一位教师和同学们在工作、学业上的进取精神,更表达了同学们在今后的社会生活中要具备的良好心态和价值取向。
智慧园设置成四个功能区,分别命名为“启智”、“益智”、“宏智”和“壮智”,分别承包到四个级部的各个小组,让同学们培育果树成长,并建立成长档案。各级部在智慧园的广场上有计划的开展社团活动,在果树下开展学科拓展活动,陶冶了情操,增长生活情趣。等到秋季来临,硕果挂满树梢的时候,我们全体师生共同品尝自己培育的智慧之果。通过四年耳濡目染的校园文化的熏陶,学生也要励志做生活工作的智慧之人。
(2)书香校园
①让阅读“走出”图书室。
学校每学期购置图书一次,充实更新图书室图书,同时在校园宣传栏等位置布置师生作品、双语名人名言;在花园草地布置富有人文气息的宣传标语。让阅读与陶冶随时随地发生,从小处着手,使学生能移步换景,让学生沉浸在书香的氛围中。
②让每一个班级充满书香。
开学初以班级为单位到图书室借阅图书,统一摆放在各班书橱内,通过“班级图书角”和教室布置,设计“书香班级”。班级墙壁上张贴“每月新书排行榜”,让每一个孩子随手能拿到书,随时有书读,让他们每天在这样的阅读中生活。
③精心构建多元化的读书网络
建议每位同学在家中建个人的小书柜,可以在家中与父母共赏,也可以与小伙伴共读;每个普通教室建立图书角,实现资源共享;学校图书室,配备专职的图书管理员,负责教师和学生的图书借阅工作和图书推荐工作。
2、改造班级文化,让师生像经营家庭一样经营自己的班级
(1)通过全员动手设计实现教室的“净化”、“绿化”、“美化”
①教室的净化。教室卫生是班级的窗口,是文明的标志。要保持干净的教室环境,需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制订严格的卫生制度,从讲桌、课桌、地面、墙壁、门窗、书橱,到卫生工具的摆放,责任到人,人人参与,加强检查和监督,保持教室的清洁和美观。
②教室的绿化。绿色象征青春和活力,代表着希望。建议每一位同学栽培一株绿色植物,摆放在教室的每一个角落,如盆景、花草等,让教室充满绿色,充满青春气息。不仅美化了教室,也培养了同学们的责任意识。
③教室的美化。发动学生精心设计,巧妙布置,力求教室和谐、高雅。教室布置包括:班级发展目标,班训,名人名言,学习口号,学习方法,学习目标,班务栏等,分别布置于教室的不同位置,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2)以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学校的相关制度为依据,同时根据班级实际,体现班级特色为根本打造班级制度文化。
(3)通过班级精神的培养、班级凝聚力的培养、班级活动的开展等方式加强班级精神文化建设。
三、继续深化课堂改革,以生本教育理念引领,创建生命化智慧课堂。
我们构建了“四步十环节”课堂教学流程:情境导入,分层目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小组展示——精讲点拨,拓展延伸,分层练习——小结反思,分层达标。有效的情景教学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根据不同的课型适时的提出相关的情景设置,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随后,在让学生感知整节课的学习内容后,教师出示1-5个由浅入深的学习目标,学生根据自己对本节课预习情况或根据自己对本节课感兴趣的程度进行自主定标、动态夺标,实现了C层、D层同学也可以向A层学习目标发起挑战的可能。改变了过去教师要求A层学生无论如何必须完成全部学习目标,B层和C层学生只完成第1—3或1—4个目标,D层学生只完成第1个学习目标的硬性规定,保护了学生自尊心,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定标结束以后,不同层次的学生根据自己选择的目标进行自主学习,做好相关知识的储备后,选择同一目标的不同层次的学生将走到教室的某一角落进行讨论交流,这些来自不同组、不同质的学生为相同的目标而走到一块,为实现相同的目标而共同努力。教育家魏书生曾讲过:“一节课效率的高低不在于站在讲台上的那个人说了多少话,写了多少板书,而取决于坐在下面的这些人动了多少脑,想了多少事,大脑的转数是多少?”通过‘同标互助、动态实施’这一环节加大了学生的思维量,提高了学生的大脑转速,实现了课堂的高效性。
针对‘动态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共性问题,教师将进行‘精讲点拨’,通过教师的点拨指导,学生对本节课自己所学内容完全释然后,教师将随时出具相应的达标测试题,进行合格验收,随后领取相应的奖品——等级认定!若A层学生选择了所有的学习目标,并顺利达标,认定为A,否则降为B,若A层学生只选择了原来B层同学所学的内容并达标,则降级认定为B,依次类推,若A层学生在完成了教师提出的所有的学习任务的同时,又为自己创设了新的学习任务并完成,则认定为A+。若B层学生选择了A层目标,并完成,则升级认定为A,依次类推。若选择了高一级的学习内容而没有完成,视情况降级评定,长期出现“高选低评”的现象,则取消该生的“自主定标,自主夺标”的权利。每门学科课代表对学生的每堂课的等级认定一周一汇总,统计到班主任的登记表上,最后进行月度总结,对学生在小组中的层次进行重新认定。通过“动态评价”的实施,一些小组出现了1个A+,2个A ,1个B,没有了C层和D层,全是好学生的“怪”现象,基本实现了以学生为本的生命化智慧课堂。
本学年的任务就是继续优化我们的课堂,并且把我们的综合课,矫正课也形成一定的教学模式!
四、构筑模块化动态递进式课程----让每位学生每天都有进步,快乐成长
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理念,着眼于我们的农村学校,农村孩子的特点。从“大教学”到“大课程” ,从“学校”到“学习中心”。我们继续整合课程,优化结构,构建分层课程体系。只有丰富的课程资源才能让学校得到飞快的发展,实现科研名校之梦想。我们多次召开研讨会,进一步理清学校的各类课程资源,在教研室的指导之下,把学校的课程资源归纳总结为动态递进式课程体系,即基础生根课程,能力提升课程和个性生化课程。基础生根课程包括国家课程、部分地方课程及学校课程,比如:写字课、礼仪课、德育课、初一级部入学课程,初二级部青春教育课程,初三级部的励志课程,初四级部的毕业课程等,均作为必修课程得以实施;能力提升课程,包括阅读写作课程、思维训练课程,这类课程实施主体为学校,通过缔造完美教室,构建书香校园,建设书香班级,开设阅读写作课,实施动态思维训练卡等实现思维训练课程的经常化;个性升华课程,作为各类学生动态选修的课程体系,类别多样化,内容丰富化,是学生个性发展的优质资源,也是学校梦想成真的重要组成部分。课程建设是落实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我校始终以转变和更新教育观念为先导,以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以整体优化课程结构、构建新的知识体系为主线,加强课程整合和课程群建设,充分利用乡土文化资源,尝试构建整体优化并适合农村学生特点的分层课程体系,逐步形成我校特色的大课程体系。
五、科研兴校,构建教育科研体系。
全面树立“科研兴校、科研兴教”的理念,以课堂教学为切入点,将教学、研究和科研一体化,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做为我们前进中学教科研工作的总体思路。努力构建前进中学教科研体系。
首先,构筑具有学校特色的“动态分层,合作学习”创建生命化智慧课堂研究。
第一:情境导入的研究。充分运用各学科特点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扬学生的生命活力!第二:学生自主学习的研究。也就是问题教学。自主学习要带着问题学习,最高境界是学生能通过学习自己提出问题。第三分层定标、分层作业、分层达标的研究。第四生命化教育的研究。第五智慧教育的研究。
其次、建立适合前进中学校情的课题研究体系。
一、打造“阳光学生”
构建以“笑容、善行、学习、气度、礼仪、强健”六个维度,12个指标为具体内容的“阳光少年”计划,将学习、礼仪、责任、诚信等德育内容纳入其中,引导学生不断努力,达成学校的育人目标。
第一,结合“阳光文化、新教育、攀登英语”等文化建设活动,扎实开展“阳光之星、阳光少年”评选等各项活动。学校按低、中、高三个不同的年级段,分别制订《“阳光少年”评价指标》,采用多元评价及星级制的形式,每学期进行评选。同时,将评比标准纳入每位学生的评价手册,鼓励每位学生争当“阳光少年”。
第二,结合思品课、主题班会、劳动课等课程,积极开展对学生的劳动教育和礼仪训练;结合晨诵、午读、暮省,开启学生的心智,培养学生讲文明、爱劳动的习惯。
第三,深入开展学雷锋和感恩教育活动。3月5日,组织学生到龙翔苑慰问老人,帮助打扫卫生。学校开展感恩教育活动:引导学生感恩学校,学生为学校种上了树,美化了校园;召开感恩主题班会,培养学生对家人的深厚情感。
第四,营造书香校园。“晨诵、午读、暮省”是新教育倡导的一种回归朴素的教育方式。晨诵,为每一天注入生命源泉,每天早上全校师生一起从一首小诗开始新的一天,与黎明共舞;午读,唤醒生命的美好与神奇读经典,读优秀诗文,教师与学生一同享受读书的乐趣;暮省,每天晚上回味一天所读经典,反思自己的收获,彼此交流,体会成长的幸福。
学校开展多彩的读书活动,让阅读成为师生最日常的生活方式。现在我们的教室有书香、花草香,每个班都有书架和图书,各班的图书还定期漂流;每个学期评选阅读能手和书香班级;开学典礼时给亲子共读优秀家庭颁奖。
二、打造“阳光教师”
教师是一个学校的灵魂,是学校的生命和活力、精神和力量。校长的办学理念和学校的特色主题,都必须依靠一支与之相适应的教师队伍去实施。只有把办学理念内化为每个教师的自觉行动,并持之以恒,学校才能逐步形成鲜明的办学特色。
第一,我校对“阳光教师”提出了六个方面的要求:一是阳光外形(礼仪),二是阳光心态(健康),三是阳光专业,四是阳光书香,五是阳光公益,六是阳光品行。学校施行阳光化管理,做到从生活上关心教师,在感情上关爱教师,在心理上疏导教师,围绕“厚德”开展师德师风教育,培养具有大局观、大气度、大智慧的教师;通过读书沙龙、诵读比赛、写教育故事、总结年度珍藏十件事、开展科研课题研究等形式,打造一支活力充沛、具有学习能力的教师团队。
第二,大力开展学习型活动,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组织教师外出观摩培训。每学期,学校组织语文、数学、英语等教师观摩在南宁举行的“绿城之春”“绿城之秋”全国小学名师课,观摩“全国十年课改成果展示课”、全区的阅读教学大赛等。学校组织领导、教师参加各级学习培训。
三、打造“阳光课堂”
打造“阳光课堂”,教师要把控三个环节,即课前有效策划、课中有效实施、课后有效反思;学生要做好三个阶段,即课程启动阶段、课程进行阶段、课程反馈阶段。加强课堂教学研究,提高课堂教学水平、教学质量。学校的教研活动应立足课堂,通过互听、互评、互教、互学,实现共同提高,取得很好的成绩。
四、打造“阳光班级”
以班主任为主导,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吸引学生参加班级文化建设,培育“阳光教室”、“阳光班级”;通过制作班徽、共唱班歌等形式,使学生形成积极的心态,加强学生的班级认同感;制定公约、班规等,加强班级文化中的“阳光因素”;积极开展班级活动,如“书香班级、书香教室”的评选。
五、打造“阳光家长”
在教育日益功利务实的今天,不少班级管理者忽视了精神文化的内涵,人文教育的弱化与精神文化的缺失势必会造成人才培养的畸形发展。作为学校有机体的班级,是培养学生在未来社会全面发展的场所,是一块传承文化、发展文化、创建文化的精神土壤。而和谐恰是班级文化建设和文明建设的基石。班风正不正、人心齐不齐、学风浓不浓、士气旺不旺关键在于是否和谐。
怎样才能构建真正和谐的班级呢?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方法。在日常工作中我总结了自己的一些经验。
一、必须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和谐的文化环境
这种和谐的人际关系和环境具体包括教师与每个学生之间的和谐,老师与学生干部之间的和谐,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和谐,班干部与同学之间的和谐,班干部之间的和谐,班主任与学生及学生干部之间的和谐,教师与学生家长之间的和谐,学生与家长之间的和谐,还有师生与班级环境之间的和谐。主要指师生的仪表谈吐,教室内的文化布局、桌凳摆放,地面卫生状况等。
二、必须让班级内的每个成员都能达成共识
让班级每个成员逐步做到待人谦和有礼、友善、坦诚、宽容、大气、理解、欣赏、尊重、支持、互助、关爱、团结、豁达、乐观……
三、班主任是构建和谐班级文化的组织者和领导者,班主任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做和谐的楷模
班主任必须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位学生,要有亲和力和凝聚力,班主任作为班级生活的指导者和促进者,要平等地参与班级文化生活。同时,班主任还要做到:1.爱学生,不仅爱现实的、作为差异存在的学生,而且还要爱作为生命存在的、无差异的学生;2.理解学生,理解他们的现实存在,还要理解他们的潜在存在,他就是他们发展的方向和发展的可能性;3.要学会反思,反思班主任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反思自我在班级和生活中的合理角色。
四、构建班级文化建设和谐新理念:相互欣赏、和谐共进
相到欣赏,和谐共进具体包括教师(班主任)欣赏学生、欣赏团队、欣赏班干部、欣赏家长;学生欣赏老师、欣赏父母、欣赏同学、欣赏团队。在全方位多角度的欣赏中,促进班级精神文明的深入开展与和谐文化的不断营造。相互欣赏,就是相互理解与沟通,发现彼此的闪光点,以谦和友善尊重豁达的美德去促进一个团队高素质的全面发展。
五、大力倡导14个“多一点,少一点”
即,多一点理解,少一点埋怨;多一点包容,少一点刻薄;多一点信任,少一点猜忌;多一点欣赏,少一点鄙夷;多一点帮助,少一点推诿;多一点涵养,少一点狭隘;多一点热情,少一点冷漠;多一点谦逊,少一点傲气;多一点民主,少一点霸权;多一点公心,少一点私欲;多一点全局,少一点本位;多一点务实,少一点虚浮;多一点主动,少一点怠惰;多一点表扬,少一点批评。
六、积极主动地处理班级事务
班主任及班干部在处理班级事务时,要积极主动,科学民主、要勤勉务实,尽心尽责、要表里如一、要学会换位思考,要公平公正、要敢于反思自我、要有奉献精神、要重视细节、要有耐心恒心。同时,还要加强工作的主动性、计划性、创造性、规划性、协调性、有效性和精细化。
七、旗帜鲜明地弘扬团队精神
团队精神是构建和谐班级的灵魂。也只有在团队中,个人的力量才会得到充分的发挥。团队精神与个性张扬可以看作是统一体的不同侧面,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努力达成一个和谐的有利于师生自主发展的绿色环境,坚持以人为本的宗旨,在团队中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主观能动性,让个人的智慧点燃班集体的智慧。不断增强每个学生的主人翁意识、责任意识、团队意识和创新意识。
八、制定“我爱我班”活动计划
一个优秀和谐的班级必须有自己鲜明的个性特征,它是班级每个学生包括班主任、老师在内共同智慧的结晶。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班级也必须具备丰富的文化元素。比如“班训”“班级目标”“班级宣言”“班徽”“班星”以及健康向上而又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
以我班为例,“班训”是:激情、梦想、笃学、求真。“班级目标”一流发展,彰显特色;一流成绩,超越梦想。“班级宣言”:胸怀信念,用心放飞梦想;点燃激情,执着参与体验;花开花落,我们求职不怠,求索不止,风吹雨打,勤奋永不言败。汗水全是创造,拼搏书写华章。我们坚信:每天前进一小步,明天成功一大步;平凡成就辉煌,和谐铸造美丽。
马克思说过,“人不是一件东西,他是一个置身于不断发展过程的生命体,在生命的每一时刻,他都正在成为却永远尚未成为他能够成为的那个人”。生命的每一时刻就是教育的第一时间,一个个第一时间相衔接,即成为人生旅程。他正在成为原本的那个人,而教育理念和教育惰性导致滞后的教育,往往并未让他成为他能够成为的那个人。学校的发展与学生的成长有相似的特征。教育的契机是“第一时间”,作为一名教师、学校管理者,首先要树立“第一时间”观念,以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正确把握“第一时间”,改进工作作风,树立良好的职业形象,践行科学的发展观。
一、第一时间抓落实,求真务实的教育策略
如今的教育发展如火如荼,上级工作部署、经验总结现场会、校长论坛、专家讲座、观摩研讨以及各种形式的培训等,这种从未有过的改革引领节奏,使参与活动的每位基层管理者和教师即时产生的紧迫感和危机感就像一根戒尺,重重地敲击着心灵。然而,当我们“满载”归去,是否在第一时间落实会议精神?是否在第一时间将他人经验整合于教育教学中?是否第一时间“树起竿子见到影子”?在具体工作中我们不缺智慧,不缺诱人的规划,不缺先进的理念,不缺灿烂的目标,缺少的是第一时间“抓具体,具体抓”的行动,缺少的是第一时间“精确、务实”的工作作风。
“时乎时乎不再来”意思是说,要掌握时机,当机立断,趁着事物发展中出现有利联系条件时,应迅速决策和行动,否则就会失去时机。任何决策都具有一定的时效性,不同时间会带来不同的效果。决策出台后,只有在有限的时间内及时落实,才能收到预期效果。商界的“第一时间”是效率和金钱,战场上的“第一时间”是生死和存亡,而教育的“第一时间”是学校和孩子发展的质点,关键的质点能决定学校和学生发展的方向,能影响到不只是一代人。因此,我们在落实指示、贯彻政策、决策工作、借鉴经验、完成任务、处理问题时,要准确把握“第一时间”,雷厉风行、求真务实地开展工作,提高服务质量,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二、第一时间满足学生的身心发展需要―――人文关怀的教育策略
科学的人文精神培养,就要关注学生认知、运动、审美、尊重、成就、友谊、荣誉、自我实现等自然、社会和精神需要。现实中,这些需要往往被现实教育理念、教育环境和教育者不健康的心理所扭曲,因而基本的需要理想化,脱离了那条原本充满生机的轨道。当渴望、企盼在一次次等待之后,失望、落寞、消极、厌学接踵而来,鲜明的棱角被钝化。我们可以这样问自己:一位个性被摧折的学生将来怎能出类拔萃;一所个性被扼杀的学校怎能培养出栋梁之材;一个个性泯灭的国家怎能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及时满足学生迫切的合理的需要,每个基础教育工作者责无旁贷!“及时”就是“第一时间”。
人的需要是多元的、千差万别的,这对教师和管理者的观察、判断、分析等洞悉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若能从学生的表象、行为、心灵中“第一时间”发现需要的东西,找出教育要求与学生身心需求的结合点,那么其教育效益事半功倍。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要十分注意学生个性展露的初始阶段,他由于刚生发出嫩枝,需要阳光、雨露和园丁加倍地呵护,切记不做修剪冬青的园丁―――一把剪刀,一个标准。
鉴于以上观点,我们在教育教学和管理中,灵活地、科学地实践,对以下几点要特别关怀:
1.第一时间表扬激励
有位专家说得好:人的缺点可以看不到,但人的优点不能漏掉。第一时间发现学生(特别是问题学生)的闪光点,第一时间表扬激励,满足他们追求尊重、赏识和成就感的心理需要,让每个学生看到希望。如,第一次举手,第一次做好事,第一次提意见,第一次承认错误,第一次取得优异成绩……“第一次”是他们瞬间爆发的勇气和力量,很难得很珍贵,此时激情地赞美、肯定、点拨,会使情感碰撞、心灵交汇、智慧对接,从而产生的愉悦、自豪、鼓舞、激情会成为一种无与伦比的动力。也许这个“第一次”就是他们走向成功的起点,千万不能错过。
2.第一时间发现和培养学生的强势智慧
多元智力理论认为,每个人都同时拥有九种智力,只是这九种智力在每个人身上以不同的方式、不同的程度组合存在,使每个人的智力都各具特色。学校里没有所谓的“差生”的存在,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也是出色的。多元智力理论给我们重新建构了“智力观”“学生观”“教育观”。在实际教育教学中,我们确实发现学生存在的智力差异,以往都是以语言能力和逻辑数理能力作为教学和评价的重点,而忽视了其他智慧潜意识的早期发现和挖掘,学生的强势智慧在过重的课业负担中“闷死”。学生在语言能力和逻辑数理能力方面得到了较充分地发展,而有些智慧像“处女地”一样,有待去发现和开发。因此,我们要尽可能地丰富学生的校园和社区生活,创造一切可以创造的机会,给他们以空间和时间自由地、无拘无束地融入其中(学生的兴趣、爱好与其强势智慧紧密相连),那我们在第一时间里就能发现其强势所在,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树立信心,促进强势智慧纵深发展。因此,第一时间发现和培养学生的强势智慧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这对转移传统教学和评价关注的重点,因材施教,张扬个性,发展学生的特长尤为重要。
3.第一时间发现学生“有问题”
翻阅“问题学生”的成长历程,不难看出,他们都是从开始的“小问题”在教育者不经意或存有无关大碍心理时从身边溜走,小问题堆积成了“问题学生”。作为学校教师,有其他教育者无可替代的教育优势和责任。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我们深知早恋、拉帮结派、逃学、迷恋网络、挥霍、暴力、偷窃、心理疾病等问题一旦形成动力定型,其教育难度可谓功半事倍。从“小问题”到“问题学生”的过程大多很难游离于校园教育的视野,只要我们有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正确分析问题的诱因所在,充分认识学生问题的复杂性、长期性、突发性和艰巨性,把“有问题”看作特殊资源,看作生活丰富多彩的一面,第一时间举起“越位”的旗子,第一时间吹响“违例”的哨音,第一时间施以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的教育方法,将问题解决于萌芽状态,这是教育的理想结果。
三、第一时间信息整合施放―――争取主动的教育策略
信息加工是当代前沿科学,学校是生产、加工、吸纳信息的基地,受传统教育思想的熏染,往往忽视了信息传递的效率,教育中的惰性已阻碍了教育的经济性,那些有价值的信息没有在第一时间里创造应该创造的教育效益,浪费的是不能重复的时机。
1.教育资源第一时间利用
教育资源无处不在,校本的本外的、国内的国外的、物质的精神的、显性的隐性的、褒扬的贬斥的……资源就是财富,有些资源转瞬即逝,如果不能正确把握就等于浪费了财富。第一时间抓住了这些易逝的资源就等于给教育教学和管理添加了催化剂。这类教育资源可归纳为下列几种:一是时事性的,二是研究性的,三是彰显性的,四是培训提高类的。
时事性与生成性资源应对策略:第一时间宣传造势。开主题班团或队会,举行演讲、辩论、故事会等活动,利用小广播、黑板报等校园媒体广泛宣传,让事件深入人心,达到顺势教育的目的。
研究性资源应对策略:建立大视野、高起点的教育理念,及时关注前沿动态,跟踪其发展进程。
彰显性资源应对策略:第一时间表彰。大会公布,张榜公示,校园媒体宣传等,广造舆论,张扬先进。
培训提高类资源应对策略:第一时间发现、收集、吸纳专家和教师创造出来的生动、鲜活的经验,有价值的思考,富有个性的思想,同时创造和谐宽松的环境,让教师之间互通有无,共同分享。及时阅览网络信息、参与教育网站交流。对于教研部门组织的培训等活动,受参与人数限制,要第一时间再培训。
2.第一时间反馈
教师、学生及家长的意见和建议是经过个体或群体细致加工后提出来的,是个性发展和学校民主化的体现,如果能在第一时间里反馈,足能使其得到满足、尊重、自我实现的情感体验,对其创造能力的发展有一定的推进作用。在课程改革中,对知识、方法、评价等产生的疑问要第一时间反馈,听完课要第一时间反馈,学校组织的活动要第一时间反馈……学校要建立动态的多向的反馈模式,同时要特别重视隐性的反馈。反馈者首先要快速地对信息进行判断、评价、提取、整理,然后积极准确应对,才能实现反馈的情况意义、监督意义、评价意义和整合意义。反馈是学校信息流通的重要形式,反馈是创造性劳动,反馈渠道畅通无阻是学校健康发展的有力保证。
3.第一时间反思
经验型的教师总是在教学过程结束的第一时间“重放”教学过程,审视主观的我,客观的我,找差距,找问题,质疑教学的有效性,写出教学小结,积累经验,为以后的教学积累有价值的信息。教师的课后小结是一个极其普通的反思例子。在课程改革的大潮中,要反思的地方很多,行政命令要反思,批评教育要反思,计划落实要反思,规划的可行性要反思,评价的合理性要反思,事件处理要反思,保障措施要反思,对所有工作的实效性都要反思。教育者天天要反思,时时要反思,更要第一时间反思,因为改革是在前人未从走过的路上摸索前进,没有反思的改革往往误入歧途,没有反思的教育成果是畸形的。反思是一种积极的自我评价过程,第一时间反思能力是学校和教师自我发展的隐性资源,是创业、敬业、精业、纠正价值取向偏差不可或缺的条件。
4.第一时间沟通
从人际关系和管理的层面谈沟通,更有现实意义。信息的交换、交流和整合可通过沟通来实现,沟通是平衡心理形成一致意见的桥梁和纽带。没有沟通就没有合作,沟通是合作的基础,是学校组织形成凝聚力的有效方法。沟通的时机是“第一时间”,如果失去“第一时间”,等到问题滋生、蔓延再去解决,小问题变成大问题,信手解决的问题变成棘手问题,积怨成恨,“蚁穴溃堤”则为时已晚。只有第一时间把话说出来,意见提出来,问题摆出来,梳理思想上的纠葛,打通观念的芥蒂,统一认识上的分歧,坦然面对现实,才能建立和发展良好的人际关系,激励教职工工作积极性,有的放矢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促进变革,使学校组织充满生机和活力,促进管理职能的发挥。
应该指出,善于沟通的人是人格健全心理健康的人,善于第一时间沟通的教育过程总有勃发向上的力量催人奋进,有浓厚沟通氛围的学校是人本化的学校,大有希望的学校。
5.第一时间学习
教师的知识储备倡导“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长流水。”故此提出“第一时间”学习策略,它既满足了教师知识储备的要求又满足了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当今社会知识如流水一样不断发展,不断更新,不学习,懒于学习,不积极学习都可能被时代淘汰,只有第一时间学习,不断自我超越,才能抢占职业(起码是岗位)的制高点。争做学习型的教师,构建学习型组织是生存所需,大势所趋。因此,第一时间学习是与时俱进的极具生命力的学习。
四、“第一时间”与“安全第一”同步―――预防为主的教育策略
学校是弱势群体,其脆弱属性显露无遗,极易受到人为和自然因素的侵害。近几年校园发生的特大伤害事故给我们留下了血的教训。作风、思想麻痹大意和侥幸心理,是导致安全意识不强,安全责任形同虚设,安全隐患熟视无睹的根本原因。“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就是要树立“第一时间”观念,居安思危,加强安全教育,积极主动地部署防范措施,视学生生命和国家财产高于自己的一切利益。
校舍及校园附属设备中的安全隐患,只要我们有“责任重于泰山”的责任意识,就能第一时间发现它的存在,如,校舍主体结构变异,廊道、楼梯流通的数量超标,校舍附属构件年久失修,消防、用电设备的使用指标下降,校园附属设备老化等。
校园最大的安全隐患存在于管理中,管理上的疏漏和松懈是造成事故频发的主要原因。保安措施不得力,食堂进货渠道、加工工序不规范,廊道、楼梯无序奔涌,课间活动混乱,体育无保护下的器械运动,实验时不规范的操作,无纪律的课外实践和劳动等都属于管理问题,所以,抓安全管理是当前安全工作重中之重。学校管理者要深入到校园生活的每个角落,第一时间发现管理的漏洞,把隐患当成杀手,第一时间治理,防患未然。
沉痛的教训告诉我们:“平安校园”建设依赖于安全教育。虚心接受他人经验和监督,向学生传授安全知识,培养自我保护能力,是实现“平安校园”的前提。但是,中小学校园是未成年人的世界,难免意外发生,此时坚决不能逃避责任,要第一时间启动应急预案,第一时间救护,第一时间报告(报警、汇报等),第一时间保护现场,第一时间取证等,把损失与伤害以及责任降到最低点。在伤害事故处理时,要第一时间拿起法律武器,以防掉进人情的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