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城市轨道交通运用与管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城市城市
轨道交通具有速度快、安全可靠等诸多可靠优点,对于现代城市规划布局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和价值。目前,城市轨道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高度的认可和接受,我国也不断加快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以解决和缓解城市交通运输压力。
1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现状
城市轨道交通属于集多专业、多工种为一体的复杂系统,城市轨道交通主要是指用于城市客运、由在固定轨道上运行的车辆所组成的交通系统,城市轨道交通包括了地铁、轻轨、磁悬浮等一系列先进的运输设备系统。近年来,我国建设城市轨道交通的城市不断增多,申报和在建城市轨道交通项目持续增加。目前,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城市已经基本建设完成完善的轨道交通网络,南京、武汉、成都等城市也建成基本的轨道交通网络,济南、青岛等城市也相继开展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建设工作,使我国轨道交通总体水平达到了全新高度。不可否认,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不但能够显著缓解城市交通压力,同时也能够充分带动城市GDP增长,增加大量就业岗位。但是,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是一项艰巨而重要的工程,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营管理也极具价值。运营管理中的任何疏漏和缺陷,都容易造成人员和财产的损失,甚至会带来巨大的社会影响。
2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所存在的主要问题
2.1管理模式和标准混乱
目前,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主要存在管理模式和标准混乱的现象。国内不同城市在资金筹集、规划等方面存在差距,在轨道交通管理模式上存在着许多区别。部分城市沿用行政事业单位管理模式,另一些城市则采用企业运营管理模式,管理模式的差异导致运营管理的实际质量和效果参差不齐。其次,我国城市规模差距悬殊,城市轨道交通规模和建设标准也难以统一,这就导致轨道交通的管理标准也难以保持一致。尽管后期申请和在建的城市都充分借鉴和吸取了北京、上海等城市的轨道交通建设经验和特点,但是受环境、资金等各方面因素的制约,难以实现运营标准的统一,造成了运营管理自成一派的尴尬局面。
2.2管理评估不到位
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营管理需要有科学、完善的管理评估制度。但是,目前国内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并没有形成严谨、完善的管理评估体系,无法对运营管理予以客观、全面的评价,运营管理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和缺陷也难以被及时发现。部分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流于形式,根本无法做到对指标的量化,根本无法提升轨道交通的运营质量,同时也为轨道交通的运行埋下了重大隐患。
2.3运营管理制度滞后
国内多数城市的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制度存在明显的滞后问题。健全的管理制度能够确保运营管理人员按照制度要求开展规范化的管理工作,保证交通体系的顺利运行,同时最大化地避免运营风险的产生。然而,在运营管理制度缺乏的情况下,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就得不到调动,运营管理人员的工作非常不到位,往往是问题发生之后再进行补救,根本无法做到对风险的发现和控制,难以满足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行需求。
2.4管理人员水平低下
城市轨道交通作为多专业、多工种的系统,从建设到运营管理都需要大量高学历人才,以满足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和运行需求。但是,客观而言,在缺乏健全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模式的情况下,运营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明显不足,管理人员也非常欠缺学习主动性。在一些城市轨道交通人员技术和知识滞后的问题非常严重,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的顺利运行,维护人员根本难以满足维护要求,造成了大量资源浪费,并带来了许多的安全隐患。
3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的优化策略
3.1优化管理模式,统一管理标准
为促进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有序、平稳发展,必须加强对运营管理模式的优化,充分提升管理模式的科学性。在城市交通轨道的融资方面,应积极借鉴国外基础设施建设经验,以多元化投资的方式解决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同时引入企业管理模式,提升项目的运营管理效率,加强对运营风险的关注和重视。在运营管理标准上,应尽快形成一套统一的运营管理标准,全面提升运营管理质量。尽管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需要充分考虑地区环境和各方面因素,但轨道交通运营各项标准应尽可能统一。包括人员管理、维护管理和技术水平标准等,都必须予以标准上的统一,并尽可能避免资源上的浪费,切实保证运营管理整体效果。
3.2深化运营管理评价工作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评价需要科学的评价体系做支持。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评价应该形成多元化的评价指标,充分考察经济效益、安全管理、日常维护和运行服务等各个方面,保证城市轨道交通的综合运营水平,降低运营成本、提升运行安全。为此,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评价也可以借鉴和吸取平衡积分卡模式,提升运营管理评价的综合水平,满足轨道交通平稳运行的相关需求。
3.3加强运营管理制度建设
运营管理制度的建设,旨在规范运营人员的工作行为,确保各项运营管理工作的顺利落实,提升轨道交通系统的整体运行水平,实现对风险的有效控制和约束。首先,应加强对城市轨道交通运营规章的修订和优化,确定运营管理岗位职责,明确岗位的具体工作职能,保证运营工作人员“有法可依”。其次,认真落实“以人为本”的运营管理制度,规范运营人员的工作行为,规避不良操作行为,对于存在工作不当的运营人员应予以一定的惩罚和处分。其次,除了加强运营人员管理制度建设,还应该加强对乘客的管理,加强对轨道交通乘客的宣传和指导,并形成书面的管理制度,以尽可能地减少乘客的不良行为,为城市轨道运营提供切实保障。
3.4加强运营管理团队培训
为提升运营管理团队的综合能力水平,首先应制定完善的培训计划和制度,定期对运营管理人员进行全面的培训工作,帮助运营管理人员掌握和了解先进的运营管理方法和技巧,并积极运用到城市轨道交通管理活动中。其次,纠正运营管理人员的工作态度,通过必要的考核制度和激励政策,提升运营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保证各项运营管理工作的顺利实施。此外,针对维修等技术人员,必须规范日常维护和检查行为,做好全面的维护和检查记录,并提升维修人员的应急处理能力,充分避免危险事故的发生。
4结语
城市轨道交通是重要的城市基础设施,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的规范和标准,是提升城市轨道交通运行安全和经济效益的关键。对此,运营管理企业和单位应积极优化管理模式、统一管理标准、加强运营管理团队的建设和培训等,深入落实运营管理工作,为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行和发展提供更为可靠的保障与支持。
作者:董兵 单位:乌鲁木齐城市轨道集团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关键词:交通工程;特色专业;课程体系;课程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22-0169-02
一、交通工程课程概述
交通工程(Traffic Engineering)是研究道路交通流(行人、自行车、汽车交通流等)现象与机理及交通问题,以交通安全、通畅、环保与便捷及效率为目标,探索道路交通系统的规划、设计与管理的理论、方法及技术的学问。目前,《交通工程》课程已成为交通工程、交通运输及土木工程等专业的平台课。由于专业培养目标与体系不同,对交通工程课程的定位也不相同,因此,不能简单、笼统地进行基本课程教学,而应结合专业特色,开展相适应的交通工程课程建设,设置适宜的课程内容,培养满足特定需求的能力培养[1][2]。
《交通工程》课程是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交通运输(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课程之一。对于这一有特定行业需求背景的特色型专业而言,根据课程建设的目标和宗旨[3][4][5],有必要首先明确交通工程课程在专业培养体系中的定位。
二、特色型交通运输专业培养目标与体系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与上海地铁运营有限公司(现上海申通地铁集团有限公司)于2005年联合创办了国内第一所校企合作的城市轨道交通学院,同时向上海市教委备案成立了交通运输(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本科专业。经过十年有余的发展,该专业在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方面形成了鲜明的特色,并获批为“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
1.专业培养指导思想。以“面向工业界,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工程教育理念为引领,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为背景,注重知识、能力与实践融合,重视理论联系实际,着力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采用产学合作、工学交替,学科链、专业链对接产业链的特色培养方式,以及“理论+技术实践+新技术在本专业的应用”的人才培养模式,为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行业输送具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高级工程用型人才。
2.专业培养目标与特色。立足于轨道交通行业发展规划和地方经济发展需要,依托上海申通地铁集团,建立产学研战略联盟,旨在具备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基础知识与应用能力,能够面向实际运营领域,从事运营计划、行车调度、车站管理、安全控制、应急处置等领域的专业人才。
3.专业培养课程体系。交通运输(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是一个现代管理学科与城市轨道交通有机结合的专业,其特色在于既是科学又是艺术,既有理论又有实践。因此,专业课程设置必须体现交通运输组织学与管理、经济学科的交叉融合,同时体现交通运输管理理论方法与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实务相结合。据此,建立本专业培养课程体系包括课程教学、实践教学、第二课堂3大部分。其中,课程教学涉及自然科学、人文社科、管理工程以及轨道交通四个系列。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具体设置了包括公共基础平台课程、学科基础平台课程、专业课程、集中实践教学以及第二课堂等在内的五种课程。
三、交通工程课程在培养体系中的定位
1.交通工程课程定位与教学目标。交通工程作为“专业特色选修课”之一,属于管理工程系列课程。课程设置初衷是为完善本专业学生的交通运输工程学科知识体系,培养学生具备社会责任感和从事交通运输工程的职业道德,具备交通运输管理、交通工程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具备运用交通工程学理论和技术描述、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对道路交通工程相关知识的教学,可以培养学生具备综合交通意识,运用宏观交通理念更好地解决城市交通、城市轨道交通问题。
此外,随着专业建设与发展,学生的未来发展方向并非仅局限于城市轨道交通行业,越来越多的学生为加深交通专业的学习和理解,选择交通运输工程相关专业继续深造,也有相当一部分学生选择道路交通工程专业方向。因此,将交通工程设定在在本专业课程体系具有合理性和必要性。
2.交通工程与其他课程之间关系。在课程设置与教学中,建议学生先修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运筹学、运输工程、交通调查等基础课程,为交通工程学习提供基础分析技术与方法;同时,在专业课程体系中,交通工程与交通规划、交通系统工程、交通运输仿真等课程之间存在知识与应用交叉。各门课程的性质及其在体系中的定位关系如图1所示。
四、结语
对于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交通运输(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这一特色型专业而言,交通工程课程的开设完善了专业课程体系,为学生提供了认知交通工程学基础理论、技术与方法的学习机会,引导和培养学生树立综合交通意识,运用系统工程的思维分析和解决交通问题的能力。在进行课程建设过程中,通过梳理专业培养体系,构建交通工程与其他相关课程之间的联系,既加强了交通工程课程对于特色型交通运输专业培养的定位和适应性,同时能够有效指导对于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估等环节的优化,提升课程建设效果。
参考文献:
[1]黄孝慈,尹丽丽.结合专业特色提高交通工程课程教学效果的方法探讨[J].科教文汇,2014,(1):66-67.
[2]齐新宇,魏金丽,闫岩.交通工程学精品课程建设思路[J].大学教育,2013,(24):66-67.
[3]韩悦臻,王玉镯.《交通工程》课程建设探讨[J].中国成人教学,2007,(7):143-144.
[4]任其亮,李淑庆.“交通工程总论”精品课程建设对策研究[J].交通标准化,2010,(11):260-264.
[5]韩凤春,刘东,翟润平.《交通工程学课程设计》实践与教学改革研究――加强实践环节,促进课程建设,提高教学质量[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12(1):93-96.
Discussion on the Orientation of "Traffic Engineering" in the Curriculum System of the Specialty Major
ZHU Lin,CHEN Ying-xue
(College of Urban Railway Transportation,Shanghai University of Engineering Science,Shanghai 201620,China)
[关键词]专业定位 行业现状 职业岗位 课程标准开发 学生就业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4)11-0151-02
现代中国城市轨道交通正进入一个快速发展时期,体现在城市人口和经济快速增长以及政府公共政策实施的强力推动。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在2020年规划新增5569公里,根据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平均每公里所需人员数为50―80人计算,10年内城市轨道行业所需人员数为28―45万人,这样每年平均新增就业人数为2.8―4.5万人,运营管理人才占1/3。由此可见,运营管理人才在全国城市轨道行业中每年需求量大约为0.9―1.5万人。根据城市最新规划,目前我国内地共有47个城市规划了总数超过300条城市轨道交通线路,未来总里程将超过1万公里。因此,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人才,在全国城市轨道行业的基层岗位都是大量急缺。
一、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趋势
在国家规划的“十二五”中强调了两个重点问题:一是民生,二是发展。随着城市人口的增长,道路拥挤、车辆堵塞、交通秩序混乱的现象是每个大中城市将面临的严峻问题,解决交通拥堵则成为每个大中城市的重要民生问题。轨道交通以其快速、大运量、污染小、效率高、运行时间稳定、乘坐安全等优点成为城市交通的主体。
表1 长春市轨道交通发展及运营情况表
这些数据充分说明了轨道交通的飞速发展,而随之带来的人才需求量也大幅增加。
2015年,长春轻轨1号线将开通试运营,计划全线开通17个车站,按每个轻轨车站配备站务以及票务人员20名,则就需340名左右。此外,还将需求大量站务人员在3号线和4号线。
把握地方轨道交通运营的发展机遇,2011年1月,长春职业技术学院与长春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成功签约,确定了长期合作的伙伴关系。2010年,长春职业技术学院将为长春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订单培养供电与维修专业100名学生,到2015年,将在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维修、城市轨道交通控制、城市轨道票务、站务等专业为企业输送大批高技能人才。
二、城市轨道交通特点
1.政府主导型为主。当前规划建设城市轨道交通的基本是由政府出面规划负责进行的,在建设中也是由政府组织负责资金的筹措,工程的实施和建成后的运营工作。
2.轨道交通线路既没有形成网络,也未和现有的公交系统,大交通系统形成联系,无缝连接的综合运输体系,基本上是单线路方式行驶。
3.轨道交通关键技术和设备需求主要是靠从国外引进,轨道交通车辆和信号在国产化方面没有突破性进展,国产化率比较低。
4.从资金角度上来分析市场上融资的少,主要来源于政府财政。
三、企业调研的主要内容
序号 就业岗位 职业面向
四、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和企业专家访谈的主要内容
培养方案是实施人才培养的纲,是人才培养的顶层设计,为使所制定的2013版城市轨道运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能有效实现培养目标,体现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途径,专业团队采用访谈、网络交流、专题研讨、问卷等形式,广泛征求行业企业专家意见。专家从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实践环节、专业方向等方面提出了许多指导性意见,保证了人才培养方案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五、城市轨道交通现状及发展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的迅猛发展,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在管理、技术、技能人才上都很短缺,在规划、建设、运营、经营等各环节都缺乏高素质的群体,对相关岗位需求旺盛。
长春市在城市总体规划的交通综合规划中确定:市区基本建立以快速路、快速轨道交通和快速公共交通为骨干。长春市编制了《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线网规划》,主要是根据城市总体规划来确定的。长春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由5条放射线为地铁线(1、2、5、6、7号线)和2条半环线为轻轨线(3、4号线)组成放射式的线网。线网总长度256.9公里,中心城区线网密度为0.38公里/平方公里,核心城区线网密度为1.18公里/平方公里。
按铁路劳资部门的劳动定额计算,轨道交通的职工配置为每公里16名职工,按技能型人才占职工的2/3计算,届时仅长春轨道交通集团就需技能型人才1909人。加上吉林省十二五规划中要实现“市市通高铁、县县通铁路”的规划目标,必将带来对轨道交通专业人才的强劲需求。
六、学校毕业生从业的岗位群及岗位分析
本专业主要培养学生熟练运用轨道交通车站设备设施,掌握轨道交通行车组织、客运组织及服务等方面专业知识,具备客运组织与服务、接发列车、调车及列车调度指挥能力,具有一定创新能力和良好的职业道德的高素质技能型专业人才。
根据调研,企业反映目前毕业生能力与企业要求的差距有:忠诚度和专一性、吃苦耐劳精神、分析批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高效工作和有效工作的能力、独立工作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因此,建议学校应该积极采取措施,主动适应企业的要求,加强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使我们培育出来的学生能够尽快为企业和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
七、企业调研分析
结合专业调研分析结果,由学院领导、企业工程师和一线教师组成的教学工作委员会,结合学院和本专业的师资状况、实验实训条件和专业发展规划,调研结果的基础研究讨论,确定本专业的专业方向、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标准。
调研中总结企业员工主要由四部分组成:一是高级管理人员;二是中层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三是高级技能人员;第四部分是普通工人和后勤保障人员。高等职业院校主要培养的就是高技能人员。先进制造技术企业这部分人才的比例越高,其企业运营成本越低,效益效率越高。
综上,把本专业的发展方向定位在服务于轨道交通运营行业和轨道车辆生产行业,培养高素质技术应用型人才。
八、结论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快速发展,轨道交通类人才需求量的不断高涨,各校纷纷开办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主要是顺应了市场的需求。依据国际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对人员的配备标准,每一公里轨道交通线路,至少需要60名轨道交通专业人员;每开通一条地铁线路,约需要各类专门人员1000余人。由此可见,城市轨道交通类职业人才的巨大需求量。
【参考文献】
[1]慕威.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岗位能力与课程设置的分析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31).
[2]招晓菊,李健艺,葛李.高职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职业教育研究,2011(4).
[3]徐淑华,马艳,刘华波.校企联合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8(12).
[4]姚丽.高技能人才队伍的建设[J].中国有色金属,2010
在介绍我国地铁车辆标准化管理概况的基础上,论述标准化管理对地铁车辆检修维护质量、运转效率和运行安全等方面的重要性。从推进地铁车辆标准制修订、创新地铁车辆标准化管理、创建标准化移动信息管理平台等方面,提出加强地铁车辆标准化管理的思路。
关键词:
地铁动车组;标准化管理;探讨
0引言
当前,以地铁为代表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在我国呈现高速发展态势。据有关部门统计,截至2015年末,全国共有26座城市建成轨道交通线路116条,运营总里程达3612km;有40座城市正在建设轨道交通线路126条,新建里程将超过3000km。事实证明,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迅猛发展,能明显缓解城市发展带来的交通压力,增强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地铁车辆作为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最关键、最复杂的主要技术装备之一,对城市轨道交通日常运营的效能和安全至关重要。地铁车辆运用的管理水平,直接关系到车辆的检修质量、故障几率和使用寿命。不言而喻,标准是地铁车辆运用管理的重要依据,标准化工作是地铁车辆运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标准化是地铁车辆运用管理工作实施的有效手段,也是实现地铁车辆运用高水平管理的基础保障。因此,加强地铁车辆运用管理标准化工作,完善地铁车辆运用标准体系及其实施方法,对提高地铁车辆运转效能、保障列车安全运行和促进城市轨道交通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我国地铁车辆标准化管理概况
1969年,我国第1条地铁线路在北京建成通车,地铁车辆开始进入人们的视线。在之后的30多年里,以长春客车股份为主生产的国产地铁车辆仅有数百辆。20世纪后期,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进入发展阶段,由于受到国产地铁车辆产能和性能的制约,绝大多数城市釆用进口地铁车辆。直到21世纪初,我国才逐步形成以长春、大连、唐山、浦镇等轨道客车有限公司为核心的地铁车辆生产基地。经过10多年的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和扩能增效,我国地铁车辆生产能力与制造水平已经能满足城市轨道交通迅猛发展的需求。但由于地铁车辆国产化发展历史较短,加之地铁车辆的种类和数量急剧增长等因素,地铁车辆标准化管理仍存在一些问题。
1.1地铁车辆及其相关标准数量相对短缺
据不完全统计,包括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在内的地铁车辆现行标准有29个,其中涉及地铁车辆维修保养内容的标准相对较少。具有代表性的标准有GB/T14894—2005《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组装后的检查与试验规则》、GB/T7928—2003《地铁车辆通用技术条件》、GB50490—2009《城市轨道交通技术规范》、GB50157—2013《地铁设计规范》、CJ/T301—2009《城市轨道交通直线电机车辆通用技术条件》、CJ/T5021—1995《轻轨交通车辆通用技术条件》、GB/T21562.3—2015《轨道交通可靠性、可用性、可维修性和安全性规范及示例第3部分:机车车辆RAM的应用指南》等。显而易见,与铁路系统机车车辆标准相比较,地铁车辆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在数量上差距较大,有待于相关部门积极研究和规划。
1.2地铁车辆技术标准体系有待完善
地铁车辆产品升级换代速度较快,目前我国不仅有A型车、B型车和C型车,而且其转向架、车门、控制系统和机电装备等关键零部件的结构及性能也在不断变化。此外,进口车辆以及依据庞巴迪、阿尔斯通等国外技术生产的国产化车辆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目前我国城市轨道交通业蓬勃发展,《中国制造业发展纲要2015—2025》中提出的转型升级目标,轨道交通制造赫然在列。基于此,地铁车辆行业标准体系必将进行调整和完善,地铁车辆的运用也会发生相应变化,在原有地铁车辆行业标准和规范的基础上加以充实将成为当务之急。2015年底,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有关部门对我国城市轨道交通技术标准体系进行的评估指出,我国现行的城市轨道交通国家标准仅有60多项,还未形成完整的地铁行业车辆标准体系。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刚完成的地铁车辆行业标准体系研究报告表明,目前地铁车辆标准制修订工作相对滞后,基础标准不够完善,关键设备和产品标准尚未系列化。因此,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地铁车辆行业标准体系是一项紧迫的重要工作。
1.3地铁车辆标准的管理机制有待进一步改进
从地铁车辆标准部门看,既有国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也有地方政府交通管理部门。标准的起草单位、归口单位和管理部门也各不相同,其中绝大多数部门的标准制定计划、标准内容和实施范围更多地考虑的是本部门的管理职责。尽管有针对地铁车辆的设计制造、日常运行管理、检修维护等标准,但各部门之间因缺乏有效沟通,协调统一性较差,造成标准内容零散、适用范围有限等诸多问题。因此,有必要进一步理顺和改进地铁车辆标准计划、制定、和实施的管理机制。
2标准化管理对地铁车辆运用的重要性
2.1对地铁车辆检修维护质量的影响
如今,诸如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等城市的轨道交通系统,已从最初单一的地铁线路发展成城市轨道交通网络,运营的车辆已达千辆级规模,地铁车辆的检修维护已成为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车辆运用的一项极其重要工作。通常,地铁车辆的维修模式主要有定期修、状态维和事后修3种,包括有计划的事前预防性维修项目,也包括临时的事后非预防性维修项目。目前,我国的地铁车辆检修维护工作主要在车辆段和停车场内实施,绝大多数地铁车辆部门维修依据是车辆出厂文件资料,或是根据经验所制定的规章制度、检修规范、作业指导书和手册等,这往往会造成不同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公司对地铁车辆的列检、月修、定修、架修等检修内容和作业方式的不统一,与标准化管理要求存在一定差距,从而影响到地铁车辆检修维护质量的进一步提升。
2.2对提升地铁车辆运转效率的作用
目前,越来越多的乘客选择城市轨道交通作为出行方式,大客流已成为城市轨道交通的特有现象。大客流需要地铁车辆高强度运行,增加地铁车辆运行时间和频率,使得地铁车辆检修维护时间减少,给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带来严峻挑战。标准化是企业实施现代化管理的重要基础,也是保障企业生产技术活动高效、统一和协调的重要手段。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实际管理情况表明,大多数地铁车辆部门的标准化管理水平及其工作内容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例如,面对客流高峰时段正常运行班列运能不足的局面,如果只是增加备用车辆数量,并非是唯一、最好的解决办法,如果借助标准化管理手段,运用标准化结构优化等原理来提高地铁车辆的运转效率,也能缓解运能不足的问题。最近,上海地铁7号线在客流高峰时段,釆用在上大路至龙华中路区段加密列次的优化运行方式便是很好的例证。这个做法经过进一步完善及总结经验后,将形成一个车辆运行标准化管理方案。
2.3对地铁车辆运行安全的影响
在目前地铁车辆检修维护标准化工作尚未完全到位的前提下,地铁车辆检修维护时间的不断压缩,地铁车辆数量、种类的不断增加,使车辆检修维护工作将面临各种新的挑战,给检修人员安排、检修装备使用和规章制度的执行等方面提出新的要求。安全作为轨道交通发展的一个永恒主题,对于地铁车辆运行也不例外。因此,目前地铁车辆检修维护的安全标准化管理显得尤为重要,特别是将车辆转向架、车门、受电弓、车钩缓冲装置、信号设备、屏蔽门、牵引电机和调度系统等关键部件的检修、运行和考核纳入安全标准化工作,可进一步预防事故发生,保障地铁车辆运行安全。
3加强地铁车辆标准化管理的思路
3.1进一步推进地铁车辆标准的制修订工作
针对目前地铁车辆标准数量少、标准陈旧的现状,应大力推进地铁车辆标准的制修订工作,紧跟当前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迅猛发展的形势,为强化地铁车辆标准化管理创造必要的前提条件。首先,交通部、住建部等相关政府主管部门,要尽快厘清城市轨道交通标准化的管理体系,明确城市轨道交通技术、管理标准制修订工作的分工和职责,构建一个自上而下的标准制修订工作体系,有计划有步骤地清査现有与地铁车辆相关的标准,结合目前运行地铁车辆现状和发展趋势,釆取修订和新制定并重、轻重缓急有别的原则,短期内出台一批为地铁车辆及其检修维护提供有效支持的标准。其次,要积极发挥各级地方政府交通管理部门和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企业的积极性,针对管辖范围内地铁车辆标准化工作现状,围绕地铁车辆检修维护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有的放矢地制定一批与实际相符的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以解当前标准短缺、陈旧的燃眉之急。再之,要充分利用相关行业协会、学会和科研单位的各种资源,发挥其人才、组织及技术优势,积极参与到各层次地铁车辆标准的制修订工作之中,为多快好省地制修订地铁车辆标准创造有利条件。
3.2进一步创新地铁车辆标准化管理机制
目前,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进入崭新的历史发展期,创新地铁车辆标准化管理机制是个大好机遇。2015年以来,我国出台一系列加强标准化工作的相关方针政策,其中,国务院的《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国家标准化体系建设发展规划》,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的《关于培育和发展团体标准的指导意见》等,明确要求在原有标准化管理机制的基础上,构建以培育和发展团体标准为核心的新型标准化管理机制。毫无疑问,这给新时期城市轨道交通业标准制定模式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团体标准的构建,将以自主制定、自由选择和自愿采用的市场主导为原则,充分利用社会标准化资源,通过利益相关方共同协商、共同遵守和的方式,高效低耗地开展标准制修订工作。由此可见,这种新机制,一方面能弥补当前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标准制修订缺乏人、财、物和时间的现状;另一方面也可为今后诸如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等城市圈内轨道交通系统相互对接创造有利条件。
3.3创建标准化移动信息管理平台
如今,在地铁车辆检修维护任务日益复杂、繁重的情况下,依靠原有标准化管理手段,已很难保证对各种标准实施的有效监控,也无法获得车辆检修维护的实时动态和信息反馈。这是因为现有的逐级管理模式,虽然也利用了诸如计算机等技术手段,但存储在计算机内的各种标准资料和文档都是静态的、孤立的,即使是现场车辆检修维护的数据记录也靠事后人工输入,这样相关部门、相关人员之间无法在第一时间沟通,对车辆检修维护状况作出反应,导致不利于车辆检修质量和标准执行的把关。因此,利用互联网+大数据和云技术,通过Wi-Fi等无线移动通信方式,开发车辆检修维护标准化应用软件,建立标准化移动信息管理平台,可以迅速提升城市轨道交通企业车辆检修维护的标准化管理水平。在这个平台系统中,无论是企业车辆及其相关部门管理人员,还是车辆维修人员,都可以通过诸如智能手机、iPad等随身携带的无线终端,随时随地接收和上传各种数据、照片等信息,使相关管理人员能在第一时间获得由大数据技术分析得出的重要信息,并对车辆检修作业及时做出判断处理;对于车辆段和停车场内作业的检修人员,不仅可以及时将检修结果录入平台系统,而且还可以相互沟通交流,提高工作效率。更重要的是,标准化移动信息管理平台,使标准化管理从静态走向真正意义上的动态成为可能。
4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迅猛发展的城市轨道交通业,给地铁车辆运行、检修和安全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适应地铁车辆高密度、大客流和长时间运营的需求,建立一个科学合理、高效完善的地铁车辆标准体系,以及配套、先进的标准化管理机制和技术手段,从而提高地铁车辆的检修质量和检修效率,为地铁车辆安全运行提供可靠的技术保障,提高地铁车辆运用的社会和经济效益,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万山林 单位:常州市轨道交通发展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高爽.地铁车辆构造与维修管理[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3.
[2]李经东,张红艳,王大伟.对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制造业标准化工作的思考[J].铁道技术监督,2015,43(7):12-14.
[3]马玄,王大伟.开展标准化良好行为活动促进企业持续发展[J].铁道技术监督,2015,43(3):1-3.
[4]国林.卷首语[J].世界轨道交通,2016(3).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节能
中图分类号:C91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根据有关数据统计,在我国运营、建设及规划的城市轨道总里程中,重庆城市轨道交通远景规划为18条线路合计约820公里,约占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规划线路总里程的6.3%,日客运量将达到1738万人次/日。我国第一条跨座式单轨交通在重庆出现,其显著特点为爬坡能力强、转弯半径小、噪音低、造价低等。历经十几年的发展,重庆轨道交通实现了从无到有,营运总里程已达131公里,居西部第一,国内第六位。上述数据说明了城市轨道交通以节能、环保、快捷、高效等优势已逐步成为居民选择出行的主要方式,但随着全球能源形势日趋严峻及国家对节能减排工作的重视,轨道交通在现有的节能基础上,是否可以在规划设计及建设运营等环节做进一步的节能研究和管理控制,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继续做好能源节约与储备工作,为城市轨道交通的远景发展打下基础。
1、耗电是城市轨道交通能源消耗的主要特点
城市轨道交通是一项综合复杂的系统工程,其涉及到的专业有土木、车辆、供电、通信、信号以及自动控制等。目前城市轨道交通更是应用了大量的新技术和新设备,按照目前的发展速度,轨道交通的能耗将达到一个相当的规模。而轨道交通运用的各类主要设备都靠电力驱动,为此轨道交通的耗电是节能的主要控制对象。
由于轨道交通每天都在运营,运营期间的电力消耗一般都要占到90%以上,期间一些设备维修、调试工作以及部分设备静态运行,也存在一定的电力消耗。新增的城市轨道线除上述耗电外,还添加了新增车站和车辆空调等的耗电。
通过对重庆及北京等全国各地现有的交通线路运营调查研究,发现电费占了城市轨道交通运营费的一半,且列车牵引耗电又占了总用电的一半以上,其它动力照明类耗电量不到总量的50%。
2、城市轨道交通能耗控制的途径
我们根据轨道交通的能耗特点得知其能耗的关键系统为牵引和动力照明系统,如果能在规划设计和设备制造等先端环节对牵引系统采取节能措施,这样整个系统的能耗将会得到有效控制。鉴于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中各工程各专业衔接复杂性,所以这些节能技术的研发和推广需要跨专业、跨部门协同配合,比如说在线路设计、车辆制造、电力传输等环节单凭一方的努力将达不到整体的节能效果。关于如何控制能耗,建议可考虑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2.1设计阶段提出合理的节能思路对于提高节能效果有重要意义
一座城市在新开一条城市轨道交通线路时,若能在设计阶段就控制好这条线路的能耗水平,对线路各项节能设计作专题审查,对牵引供电系统、动力照明系统等进行节能设计,将会对提高节能效果产生重大意义。
2.2有针对性节能设备的应用
目前市场上关于城市轨道交通的节能设备品种繁多,鉴于一些电子整流设备对轨道供电系统谐波的污染比较严重,对主要靠自动控制的城市轨道交通有较大的安全影响。因此在设计和施工阶段不仅要考虑节能因素还要考虑设备副作用带来的影响。
尽管如此,我们还是要选择一些节能环保设备,虽然比之前的投资会有所增加,但长期运营下来,还是可以节约可观的能源。再者,如果能把节能理念灌输到设备生产商的生产研发等环节中去,那么节能更具有针对性。设备生产商以节能技术为基础,把节能理念融入到从设计到生产到安装等全部流程中去。海尔HEEP系统联合能源解决方案,是目前针对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节能解决方案。
2.3加强节能管控与教育
城市轨道交通的节能光靠现有的先进设备还不行,大到一个轨道公司小到一个工作组,其节能管理是否到位影响着能耗水平,节能管理包括了节能控制与节能教育。例如,运营部在充分了解设备系统的节能设计思想后,按照设计的节能模式进行日常的系统控制,根据各线路的具体应用情况进行分析与优化,促使各种节能设备的正常运转,使各个环节及系统都处于有效的控制状态。要充分做到如上管控,一方面轨道交通企业乃至相关主管部门必须建立长效的节能机制,制定落实适合本企业本地区的一些节能措施及管理制度,使节能工作常抓不懈。另一方面可以把节能工作融入员工绩效考核,采取不罚有奖的激励措施(故意破坏节能则要受到处罚),有贡献则奖。节能教育的另一个对象就是广大的乘客们,因为他们是轨道交通承载的主体。在车站与各线路车上可以以宣传画册、广播宣传语及公益广告视频等形式向乘客宣传节能思想,以取得理解与支持,共同促进轨道交通的节能工作。
3、在改善服务环境中提高节能
随着现代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生活质量包含了生活环境与工作环境,乘车环境是广大乘客所期待的一种生活服务环境,随着乘客们往返于各大城市,他们对各城市轨道交通的服务环境都会有感观上的比较。总所周知,改善服务环境需要硬件配套来支持,必然要增加一些设备,如空调设备、自动扶梯、屏蔽门系统等,这样一来自然也就增加了车站与线路的能耗。因此如何在改善服务环境中控制能耗成为一个节能减排的新课题,我们必须重视节能和改善服务环境的关系,依据相关节能要求,在不同气候环境的地区采用不同的方案与措施,在改善服务环境的同时实现既定的节能目标。
如今,重庆的轨道交通发展迅速,穿梭于都市山水间的高架单轨已成为山城的一道靓丽风景线。随着全国各大中城市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如何让城市轨道交通节能减排产生显著效益带来了一项新的挑战。当前国内不仅制订颁布了节能相关的法律法规,而且明确提出了节能目标,同时各级地方政府也制定了相应的工作措施。虽然轨道交通单位运量耗能已经很低,但随着轨道交通环线的增加和日客运量的提升,如果节能管理及控制措施得当的话,其规模化的节能效益还是相当可观的。
参考文献:
[1]城市轨道交通供电系统设计原理与应用 于松伟等 成都 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