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老年人的心理健康与护理

老年人的心理健康与护理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老年人的心理健康与护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老年人的心理健康与护理

老年人的心理健康与护理范文第1篇

关键字:老年人;健康;心理;研究

关于维护与促进老年人心理健康研究的相关课题,国内外已有很多学者做过。他们各自都从不同的角度做了分析。

国外的老年心理护理健康事业起步较早,已形成系统的规模。国外研究范围也较为广泛,涉及到日常生活、临床心理健康、家庭护理等等方方面面。

分析大量相关文献后可看出我国的老年人心理健康的研究主要存在以下不足之处。

1.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过于狭窄,大多数研究是针对城镇老人、低龄老人较多、对文化水平较高,生活质量好的老人关注较多,反之则较少。

2.研究内容

研究内容较为单一,发现问题的研究较多,提出如何解决问题的研究则相对较少,缺少整体性和系统性的专门研究工作。

3.研究工具

研究工具的使用具有相对的局限性。中国的文化、国情并不同于国外的,因此国外的调查问卷不一定适合中国人使用,但由于适合中国国情的研究工具还相对较少,缺少有效合理的且方便老年人进行自我评价的相关工具,目前阶段运用国外的工具进行评估研究较多。

一、对老年人心理特点的分析

人步入晚年,身体各部分、各脏器都会随着年龄增长而老化,如视力减退、耳聋、行动迟缓、皮肤衰老长皱,色斑、毛发脱落变白、免疫功能低下、新陈代谢功能减退等,这些都是老人正常生理上的变化,此外还会发生心理上的变化。如(1)情绪改变;(2)智力改变;(3)性格改变。

当然,正常老人的这些改变是在一定的范围之内,但若过于突出,则有可能患有老年心理疾病等。

二、分析老年人心理发展的主要矛盾

1.角色转变与不能很好适应社会的矛盾

这是老年人离退休之后产生的矛盾。根据对北京市离退休干部和退休工人的对比调查,工人退休后不在从事体力劳动,有更多的时间可以自由支配,并且有足够的退休金和医疗保障,因此情绪较稳定,能更好的适应社会。但离退休干部在离退休之前,拥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和广泛的社会联系,离休后其生活的重心由家庭琐事取代了机关事业,社会联系迅速减少,这种前后形成的对比使得老年人产生了低落的情绪,使他们感到不适应社会。

2.老有所为与身心衰老的矛盾

通常追求理想而不甘于平庸的老年人,在离退休之后,都渴望能在有生之年里,为社会多做一些贡献,老有所为,以期实现自己更高的人生价值和目标。然而,很多老年人年龄虽高却志气不减,身心健康状况也不太理想。他们或者机体严重衰老,或者身患多种疾病,记忆力下降,反应迟钝等使得这些老年人在志向与衰老之间形成了矛盾。

3.老有所养与经济保障不充分的矛盾

根据国外的一些研究调查表明,老年人心理困扰的重要原因之一是:缺乏可靠的经济来源和充足的社会保障。一般来说,由于没有较高的经济收入和稳定的社会地位,而使得这类老年人产生自卑心理。他们的性情也比较孤僻,小心眼,多虑且容易受到伤害。如果又遭到亲友的鄙视或埋怨,有些老年人,常常会萌生寻死的念头。

4.安度晚年与意外刺激的矛盾

老年人都希望自己能够平安,幸福地度过晚年,但这种美好愿望与实际生活中的意外打击、重大刺激往往背道而驰。据统计,丧偶的老年人死亡率是正常老年人的七倍。除丧偶之外,夫妻间或婆媳问感情闹矛盾、亲友亡故、突患重病等的突发意外也深深的打击着老年人的心理。

三、总结保持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几个重要因素与对策

大致说分四个方面:

1.生理因素

人到老年大脑和其它生理机能开始退化。如果大脑衰老过快或者个人不能很好地调适自己,有可能导致心理的失常。 运动可以延缓衰老,生物学家的研究已经证明人的肌体用则进,废则退。

休闲乒乓球此款休闲乒乓球是由法国设计师设计的,它要比普通的乒乓球大一倍,这是专们为热爱健身运动的老年人设计的。此种乒乓球体积较大,来回回旋的速度较慢,保证老人能够顺利击中球,从而娱乐身心的同时又能更好的锻炼身体。

2.环境因素

老年人的心理是否健康,与环境有直接的关系。如果生活在一个良好和谐的环境氛围里,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就有了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就能过平安幸福的安度晚年。反之,就有可能产生不良心理,造成心理畸形,危害到老年人的正常生活。

环境造就人,也能影响人,良好的居住环境对任何人来说都非常重要。由于老年人视力减退,居住环境要有明亮的光线,通风的阳台,保证空气流畅,进行很好的锻炼、养花、养鸟等。

环境因素还包括:居住条件、家庭环境、社会环境等。这几个方面统筹协调,突出重点,整体推进,保持老年人拥有健康的心理,才会真正有利于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3.生活因素

良好的生活习惯,有意义的活动,有益于老年人的心理健康,若参与一些不良活动,就会损害其心理健康。帮助老人树立积极的生活观念,以最大的热情拥抱生活。

其一,生活中要充满仁爱之心。“仁者寿”为无数长寿老人的实践所证实。

其二,生活中要保持乐观情绪,保持好奇心,时刻保持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

日本设计的一款减皱镜子,是专门为老太太们设计的,它的主要特点是老年人在照镜子时,能隐去脸部的皱纹,看起来要比实际年龄年轻至少十岁。虽然这种镜子提供的是不真实的信息,但这有利于青春流逝的老太太们的心理健康和情绪稳定,使她们对生活充满热情。

老年人的心理健康与护理范文第2篇

关键词:老年人心理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2-0190-01

人随着年龄增加,机体将会逐渐衰老。机体的衰老表现在头发变白、皱纹增多、老花眼、听力下降、行动不便等等,还有一些隐形的影响,例如:体力下降、记忆力下降、食欲下降、免疫力下降等等。随之而来的疾病更加增加了老年人的痛苦。生理上的不适,会引起心理的不稳定,容易出现情绪不稳定、暴躁,甚至是心理产生阴影,这直接影响了老年朋友的晚年生活。这时候,我们就应该针对老年人的具体情况,进行一定的心理维护,已达到减轻老年人心理负担的目的,让老年朋友都有一个美好的晚年生活。

1老年人的心理问题

国内外有资料显示,高龄老年人,主观幸福感受经济因素和社会支持影响,而且影响老年的生活质量。生理,心理的第一需要就是老有所养,这是最基本的心理需求。缺乏劳动力和经济来源的老年人,需要儿女的照顾和赡养,对他们的身心健康不利,尤其是健康状况比较差,生活不能自理和经济状况比较差的老年人,生病时不能及时就医,或者因为家庭经济负担过重,使原本和谐的家庭关系失去平衡,增加其心理负担。

1.1情绪改变。老年人,一般情况下出现的突发性情绪不稳定,主要是由于生理上的不适而引起的。由于身体机能老化,导致机体出现不适感,这很容易引起老年人的情绪变化。就像婴儿一样,婴儿哭闹,一般是身体不舒服。这种突绪主要表现为暴躁、愤怒等等。当然,还有很多原因同样会导致老年人情绪变化。突然改变的生活环境,也容易引起老年人的情绪不稳定。不熟悉的生活环境、不熟悉的邻里街坊、不熟悉的周边道路,限制了老年人的行动。大多数老年人,在这种情况之下,只能选择呆在家里。久而久之,就容易闷出心理疾病。出现心理疾病之后,情绪就会出现变化,例如不爱说话,情绪低落,没精神等等。有一种情况和上诉情况很相似,刚刚退休的老年人,少了同事之间的交流,一下子没有了生活重心,整天在家无所事事,孤独感倍增,也会出现情绪低落,精神萎靡不振的状态。儿女长时间不回家看父母,导致父母心理空虚、寂寞,缺乏亲情的滋润,同样也会引起心理疾病。

综上所诉,我们可以得到这样一个结论,老年人情绪变化最主要的因素就是孤独。老年人缺少必要的沟通、交流,导致凡事都憋在心理,这就是引发老年人心理疾病最关键的因素之一。

1.2情绪变化时该如何对老年人进行心理护理。对于老年人情绪变化的护理,初期不需要进入医院接受治疗,我们可以采用亲情疗法。简单来说,家人、儿女需要多抽出一些时间陪陪老人,让老人找到可以倾诉的对象,将心理的想法全部说出来,苦闷全部倾吐出来,心理没有积压,自然心情就会感到舒畅,心理自然就会很健康。老年人在很多时候不能够很好的和人沟通,亲人们就应该学会包容,用亲情温暖老人的心灵,老人感到家庭的温暖,自然而然,心情就会变得开朗起来。亲情们应该想办法突出老人在家里的重要性,凡事多与老人沟通沟通,适当听取老人的意见。当老人认为自己还有作用,对家庭还有贡献的时候,他们会有很强烈的成就感,这对于老人心理健康同样有很大的帮助。

1.3智力衰退。智力衰退不仅仅是生理机能退化导致的,老年人的心理对于智力也很有影响。心理健康的老年人,通常智力都比较正常,这是因为心理因素会直接反映在生理上。据科学研究表明,良好的心理,有助于减缓老年人的身体机能退化。身体机能退化减缓,智力衰退也会变得缓慢,间接帮助老人稳固智力。

2老年患者心理护理

2.1患病初期或新入院时的心理护理。医院陌生的环境加上受疾病的煎熬,病人首先易产生孤独感,缺乏安全感而感到焦虑,担心工作和经济负担,而病人的“角色”使病人处于被动地位,因此病人变得拘谨、沉默,而病人此时需要安慰。老年人适应新环境的能力较差,多年来养成的生活习惯一旦被打乱会影响老年人情绪,因此我们在护理工作中应多给予照顾和谅解。医护人员应主动介绍医院环境和院规,使其心理上有安全感。学会谈话技巧,主动接触病人,要多了解老年患者的思想变化和情绪波动,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经常与患者交流,态度要和蔼,语言要亲切温柔,处处尊重老人,以获得患者信任。

2.2恢复期的心理护理。一些病人的病情已经基本稳定,各项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但他们仍不放心下床活动和出院,我们就应通过适当的科普宣传和交谈给病人指导,鼓励其恢复病前的生活习惯,减少依赖性,增强病人恢复健康的信心。我们也应该让老人们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运动和室外活动,保持一定体力,以维持生活自理能力。

2.3出院时的心理护理。当患者出院时,一方面将有关注意事项告诉患者家属,另一方面要写好一份详细的出院指导交给患者或患者家属,以保证患者出院后护理工作得到延续。对于老年人的心理健康,首先要使其理解人的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不应由于身体机能减退而惶惶不安,进而产生不必要焦虑,子女及周围人对于老年人的心理和行为变化应给予谅解。对性格改变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我们不应讨厌而应帮助他们,使其愉快地安度晚年。

老年人的心理健康与护理范文第3篇

关键词:养老模式;老年人心理健康;心理需求

在当前老龄化社会背景下,养老服务、养老产业等一直是社会研究和探索的重点。养老养生产业既有可观的发展前景,但又因为正处于发展状态致使养老服务的内容和范围仍有待完善。在政府和社会大力投入养老服务的硬件设施的同时,对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和心理需求的满足等精神健康方面的支持和服务亦应关注以及值得研究。广西首府南宁市的养老模式主要集中在居家养老和机构养老模式,本文以问卷调查法为主,访谈法为辅,主要在南宁市对不同养老模式包括居家养老和社会养老机构养老这两种模式下的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和心理需求进行比较和研究,分析其特点和差异,并提出相应的心理支持建议,希望为完善社会养老服务提供可值得参考的依据。

1 研究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次研究选取居家养老模式(居家组)和机构养老模式(机构组)的老年人作为研究对象,居家组样本主要从凤岭北社区、枫林社区等南宁市属社区发放问卷获取,均为居住在家庭的老年人,共发放问卷124份,收回问卷112份,剔除无效问卷6份,有效问卷106份,其中男48人,女58人,年龄从55岁到82岁,平均年龄73.02岁。机构组样本主要从广西重阳城老年公寓发放问卷获取,对象为在养老机构养老的老年人,共发放问卷120分,收回问卷106分,剔除无效问卷5份,有效问卷101份,其中男46人,女55人,年龄从58岁到86岁,平均年龄74.38岁。两组老年人的所有被调查者均为智力正常、无精神障碍的老年人。

1.2 研究工具

本次研究选用问卷为李娟、吴振云编制的《老年心理健康量表》(城市版)和傅双喜的《老年人心理需求调查问卷》作为研究工具。《老年心理健康量表》包含心理健康5个维度:认知效能、情绪体验、自我认识、人际交往和适应能力,采用程度等级4级计分。老年人心理需求调查问卷包含4个维度:生理需求、交往需求、认同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求,采用程度等级5级评分。

1.3 数据处理

本次研究使用SPSS17.0软件,对老年人心理健康量表采用进行方差分析和t检验。对老年人心理需求调查问卷进行一般线性模型中重复测量组内比较法做F检验。

2 研究结果

2.1 心理健康状况比较

两种养老方式的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相对比,机构组的认知效能分量表得分高于居家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居家组的人际交往分量表得分高于机构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C构组的情绪体验、自我认识、适应能力以及总分高于居家组,差异显著(P

2.2 心理需求结果比较

首先运用一般线性模型重复测量分别对居家组和机构组进行组内比较法,对心理需求4个维度的均值进行比较,居家组和社会组均呈现同样的需求排序,即生理需求水平最高,依次分别为交往需求、自我需求和认同需求。及后对两组同一心理需求对比发现,机构组的生理需求大于居家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居家组的交往需求大于机构组,差异显著(P0.05);机构组的自我需求大于居家组,差异显著(P

3 讨论

在心理健康状况方面,机构组和居家组的认知效能和人际交往得分虽各有高低,但差异不显著,可证不管在当前和谐、开放和融合的社会氛围中,即便在不同的养老模式下,老年人这两项心理健康状况也没有明显差别。而机构组在总分还有情绪体验、自我认识、适应能力均高于居家组,且差异显著,可以体现出在规模设施完善、环境服务优质的养老机构中,老年人们不仅能得到优良的身体护理,并且同在老年人群体相处中也能得到较好的精神支持。本次调查的机构组老年人居住在广西乃至全国都是养老机构的示范性单位广西重阳城老年公寓,在居住环境及配套设施、餐饮安排、医疗服务、护理水平等方面对老年人达到全方位的照料,因此其心理健康状况也较为良好。

在心理需求状况方面,居家组和机构组老年人均体现出同样的需求排序,生理需求处于最高需求水平。根据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可体现出生理需求作为人的需求层次中最基本最具优势的需求层次,尤其是老年人群体在身体功能下降甚至部分功能或已丧失的状况下,对生理的需求与其他年龄层次的群体相比都更为迫切和渴求,对物质的依赖也更为明显。而认同需求排在最末,可体现随着年龄的增大,老年人逐渐从家庭和工作的主要支柱地位退下,心态随之发生改变,故对社会权利的需求等亦随之降低。两组养老模式的心理需求对比,机构组的交往需求大于居家组,且差异显著,可体现在机构组老年人久居于养老机构中,日常接触的更多是老年人群体,与居家组相比渴望更多与子女儿孙、亲戚朋友等不同人群的接触,故交往需求明显。

4 对策与展望

从本次调查结果体现,在今后政府和社会的养老服务中,建立完善优质的养老机构可成为发展养老服务的重点,养老机构在老年人身体护理和心理护理方面均可提供合适的服务,缓解社会养老压力,提升养老质量。老年人在机构养老的同时,子女亦要全面考虑老年人的心理需求,多到养老机构与父母同乐,切不可将养老机构当作安置机构。老年人若选择的是居家养老模式,社区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相应的生活、医疗和心理服务设施应逐步完善,开展利于老年人康乐活动,为老年人提供可信赖和便捷的养老服务和物质支持。同时,在硬件设施和心理支持方面,养老服务应当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老年人的身体机能退化,而心理问题往往伴随生理问题而产生,提供便捷合适的服务设施,和及时有效的心理服务,有利于老年人享受优质的晚年生活。

本次研究属于初次开展,对于养老机构和社区的样本选择不够全面,而且基于范围较为狭窄,获取样本量分布不够铺展和平均。由于采集数据时统计难度,对老年人具体的受教育程度和年龄没有进一步分类,希望日后能进一步在全南宁地区乃至广西地区开展,为广西的养老服务提供更多可值得参考的数据支持和研究报告。

参考文献

[1]李娟,吴振云,韩布新.老年心理健康量表(城市版)的编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9(09):656-660.

[2]傅双喜.中国老年人心理需求调查报告[A].中国老年保健协会(China Elder Health Care Association).2010第二届中国老年保健(产业)高峰论坛文集[C].中国老年保健协会(China Elder Health Care Association),2010:17.

老年人的心理健康与护理范文第4篇

关键词:长期护理;老年健康;健康管理

长期护理保险是对被保险人因为年老、严重或慢疾病、意外伤残等导致身体上的某些功能全部或部分丧失,生活无法自理,需要入住安养院接受长期康复和支持护理,或在家接受他人护理时支付的各种费用给予补偿的一种健康保险。当前在我国还没有出现真正意义上的长期护理保险产品,长期护理保险在现实保险业中仍是一个几乎尚未触及但又颇具吸引力的新课题。人口老龄化趋势引致长期护理保险的需求,我国自2000年进入老龄化社会以来,体现了发展快、绝对数大、“未富先老”和地区差异的特点。我国失能老人的人数已经超过了1000万。可见,随着我国老龄化的趋势加快,医疗费用的飞涨,社会医疗保险制度的不完善等原因,长期护理保险在我国的潜在市场将会相当可观。因此,为了构建和谐的小康社会,在我国发展长期护理保险势在必行。

一、我国老年人健康需求

老年人的健康需求是多方面的,老年人的疾病治疗包括慢性病和突发病,常见病的治疗,老年人的健康才能保证老年人过上安定无忧的晚年,对于老年人常见的慢性病,高血压,心脏病,高血脂,糖尿病都需要一定的治疗方案以稳定病情,对于日常的疾病老年人可以及时得到治疗。老年人由于机体的退化,生活自理能力减弱,日常生活需要照顾,起居饮食都需要雇人长期的料理。老年人退出工作领域,缺乏情感的依托,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很重要,所以老年人的情感慰藉很重要,老年人的心理问题较多,及时解决老年人可以通过心理咨询解决。

二、我国老年护理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我国护理保险制度的可行性。在医院得到治疗方案或治疗后的老年人需要一定时期的疗养,他们并不是重病患者不需要在医院得到治疗。如果长期住医院会浪费医院的资源,浪费病床,而居家却没有人照顾,所以长期护理制度的实施非常必要。由于我国现在家庭的限制,子女无法长期照料患有慢性病的老年人,于是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是一项为此类老年人解决后顾之忧的上佳选择。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需求也会提高,对于护理保险很多老年人都有经济能力来承担,很多养老院都可以提高自己的护理水平来提供,健康保险的需求也在增长。护理保险制度的建立还可以推动相关产业部门的发展,推动就业,缓解子女的照料压力。为很多下岗再就业人员提供就业岗位和生活来源。2.德国护理保险制度。德国从20世纪90年代就出台了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当时的德国的护理保险存在了很多问题,于是就进行了改革,再融资机制,受益资格,受益级别,受益方式方面都重新有了新的明确规定,护理成本多方承担,并公私合营。德国的护理保险对经济产生了很好的影响,降低了政府与个人的护理成本,并为相关行业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缓解社会的就业压力发挥了积极的影响,由于覆盖面较全,层次多样,满足了不同老年人群的不同需要,在护理保险制度内进行监督保证质量,引入竞争机制,各个健康保险基金公司相互比较,刺激发展,是比较成功的。

三、健康管理下老年护理制度的构建

1.护理保险制度人员培训。在社区可以培养一批为老年人服务的人才队伍,养老院,老年公寓更需要一批护理人才去给予老年人护理服务。对护理人员的培训需要从老年人的身体状况入手,了解老年人的常见疾病,老年人的心理状况,对老年病的治疗有一定的治疗方案,护理人员具备的不仅是医院的医护人员所具备的医疗技术,更加重要的是具备护理人员照顾老年人的能力,懂得如何照顾老年人,了解老年人的老年需求,融洽的与老年人和睦相处,不管能够解决老年人的医疗问题,还能解决老年人的生活问题。2.护理保险机构建设。在社区可以设立长期护理康复机构,其中包含的专项治疗包括慢性病康复诊疗室,日间照料护理室,常见病普通治疗室,老年心理健康咨询室,注意增加面积,为老年人提供必要地诊疗服务。各个诊疗室要有足够的床位满足老年人的需求,建设以小规模为单位保障老年人的健康需求。慢性病的康复诊疗室专门为患有慢性病的老年人提供医疗和康复治疗,老年人可以长期居住,治疗慢性病。日间照料护理室是针对一些不能自理的老年人所开设的,一些失能失智老人能在这里得到生活照顾。常见普通治疗室是为老年人解决日常遇到的一些常见病。在养老院,老年公寓都可以设立性病康复诊疗室,日间照料护理室,常见病普通治疗室,老年心理健康咨询室为老年人提供各项服务。3.护理保险制度法律法规建设。我国的护理保险制度应该定立一定的法律法规,我国早在2006年的《健康保险管里办法》已将长期护理保险列为健康保险,我国的社会保险的发展空间广阔,可以将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列入保险制度里,能加入护理保险制度的老年人人群广泛,很多老年人都有参加护理保险的需求,我国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应规定参保人,参保年限,参保资金的缴纳与筹集。4.护理保险制度的资金来源。采取公私合营办养老院和老年公寓,老年护理的服用采取政府财政拨款,由税收占大部分护理费用,参加护理保险的老年人需要在入住护理机构前缴纳护理保险费用,以保证晚年入住护理机构。一般养老院如果进行住院护理的话老年人大概支出3000元左右,对于一般家庭相当一个人的收入或是老年人的退休金,所以政府和有关部门必须多分担老年人的费用,不至于老年人住护理机构就没有了老年保障。四、结语我国长期护理保险提出的早,虽然我国护理保险制度资金的筹集也是也是一项不好解决的问题,需要各方在努力思考如何合理地进行筹资,护理人员的配备也不是一朝一夕。但在老龄化和经济情况允许的情况下,在我国是可以实行护理保险制度的。

参考文献:

[1]周典,周若祁.构筑老龄化社会的居住环境体系[J].建筑学报,2006(10):11.

[2]周典,周若祁.适宜“老有所居”的城市老龄化社会居住环境建设方法研究[J].华中建筑,2009(3):79.

老年人的心理健康与护理范文第5篇

【关键词】老年人;社区护理;现状;展望

【中图分类号】R47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4)05-0168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人生健康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同时对医疗保健事业的投入也不断加大。我国人均寿命不断延长,也使得人口老龄化的现象越来越严重,例如疾病的防治以及其带来的经济压力。为更好地促进老年人的身心健康,社区老年人的护理成为工作的重中之重。本文主要针对社区老年人护理工作的重要性及实施进行探讨,以期更好地促进老年人的身心健康。

1我国老年社区护理必要性

1.1空巢老人日益增多

人口普查结果显示,目前我国的人口年龄机构已开始步入老龄化阶段,并且老年人的人口增长率不断加快,预计到2050年我国的老年人口将达到4亿多,占总人口的1/4左右。社区护理中的老年人占多数,作为特殊人群,其生理、心理特征、年龄特征以及社会功能的转变,使其社会适应能力逐渐降低,健康问题越来越突出。当前我国的空巢老人的比例已经达到49.7%,大中城市为56.1%,农村老年家庭的空巢率已高达38%。

1.2患病率逐年增高

随着年龄的增大,生理功能不断退化,使得老年人的健康水平不断下降,造成行动不便或者身体残障等,因此就需要专门的照护。2012年中国卫生服务调查结果显示,当年我国居民患病率为15.3%,其中65岁以上老人的周患病率是一般人群患病率的2―9倍,占总患病率的18.9%,同时,老年人的残疾率和因病卧床率也随年龄增长而增高。

1.3心理健康问题突出

老年人的身体机能不断下降使得其自理能力不足,甚至出现大小便失禁、卧床不起等严重的情况,就会在老年人的心理上产生严重的影响,不利于老年人的身心健康,一些人甚至出现抑郁、焦虑、孤僻、轻生等不良的心理行为。根据相关机构2010年的随机抽查的结果显示,调查的老人中有11.4%(2200万人)的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较差,3%(约500万人)的老人心理健康状况很差。

二我国老年社区护理的现状

2.1社区护理的管理组织

在当前的社区护理技工中,社区护理的管理均没有形成独立的体系,使其依然从属于社区。在我国,一般都由医院建立、承办、管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所以经常会出现轻社区护理、重临床护理,轻保健及康复护理、重疾病护理,轻家庭护理、重院内护理的现象,使得社区护理工作不能够健康持续发展。

2.2社区护理人员的配置

《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和编制标准指导意见》中规定,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配置至少要有9名注册护士,社区卫生服务站至少配备2名全科医生,每名执业医师至少配备1名注册护士。但是在实际的工作中,护士的配置不合理,低于规定中的要求,导致社区护士的工作辛苦、工作压力大,使得社区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不高,影响到社区护理的质量。

2.3社区护理人员的素质

当前从事社区护理的人员在专业素质上普遍较低,一些是从从临床护理岗位转调到社区护理工作岗位,虽然经过全科护理培训,但在疾病预防、家庭保健以及康复护理方面的专业知识和经验不足。大多数护理人员以中专学历为主,以临床护理和基础护理为主体知识结构,不能够满足现实护理的需求。

2.4社区卫生服务投入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经费缺乏,补偿不足是普遍存在的问题。另外,政府对社区护理宣传、提倡的力度不够,有关政策及财力方面的支持有限。社区护理所需要的交通、通讯、护理仪器和设备欠缺,这些因素势必会制约着社区护理的发展。

3我国老年社区护理展望

3.1建立独立于医疗保险体系的老年长期护理服务体系

由于当前的老年护理服务体系缺乏独立性,因此,建立合理的、可持续的多渠道投资机制,制定老年护理保险办法,包括合理界定老年疾病,长期护理的支付标准与支付方式,对老年护理进行评估分级,根据不同等级设立不同支付或补贴额度、支付项目、支付比例及支付时限等。

3.2提供先进的护理设备器材和完善的护理服务

在国外一些发达国家,为老年人提供先进的护理设备器械,将电子技术充分应用到老年人的日常生活中。另外在社区护理中的居住环境、饮食搭配等方面均以老人的安全、舒适为服务目标,方便老年人的生活。对于我国来说,有些方面依然比较落后,因此,我们应强化科研意识并及时将科研成果传播、转化,开发出经济实用的老年护理设备器材,为社区护理和家庭护理提供良好的基础条件。

3.3培养社区护理人才

社区护理工作逐步发展壮大,就会有大批综合性、高技能的护理人才加入。所以,培养社区护理人才是非常重要的。第一,建立社区护理的综合教育体制;第二,大力培养综合性的社区护理人才;第三,对社区服务人员的教育力度也应该加大,不断改进社区护理人才的专业技能。

4讨论

4.1老年人社区服务的本质

社区护理工作着重根据老年人身心健康和社会需求,为老年人解决具体的躯体护理和心理护理方面的问题,同时解决因老龄化引起的医疗护理需求剧增等问题,所以意义重大。将治疗、教育及康复三个方面合为一体进行考虑,使其在健康及预防方面均发挥作用。

4.2老年人社区服务的意义

社区护理作为公共服务网络体系中的网底地位、在公共卫生服务中发挥着基础性作用。它以促进社区人群的健康为中心、以家庭为单位、开展维护与促进个人、家庭、人群身心健康的护理活动,能够为老年人提供及时、连续、经济、方便的护理保健服务,对于改善社区老年人身心健康状况、改进生活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