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老人的护理知识和方法

老人的护理知识和方法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老人的护理知识和方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老人的护理知识和方法

老人的护理知识和方法范文第1篇

关键词:社区护理干预;老年人;健康行为;影响

【中图分类号】R473.2【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4-0475-01

由于身体机能退化、免疫力下降,老年人与其他年龄的人群相比是更易染病的人群。遵守医嘱进行用药、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对于老年患者来说是其控制疾病的发展的有效途径。社区是老年人聚集较为紧密的一种地方,社区护士[1]在日常对于老年人的护理上要特别注意进行培养老人健康行为的引导。在面向社区以及社会进行护理服务时,要向居民普及老年疾病的防治知识,并且建立起老人科学、文明的生活习惯。本文就社区护理干预对于老年人健康行为的影响进行一个简要的研究,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本市5个社区共120例老人,其中男性65例,女性55例,平均年龄为72.6岁。文化程度为:大专或本科及以上3例,职高或高中10例,中专或中学25例,小学及以下82例。120例老人中80例身体健康,患疾病的40例,高血压25例,冠心病10例,糖尿病5例。

1.2 护理方法[2]

1.2.1 开展讲座:可以对社区老人开展机体讲座,在讲座开展前的几周,通过传单的形式告知老人关于授课的一些基本信息。在讲座开展前半个小时,由护理人员先发放事先编写好的保健知识册,人手一册。然后由专业护理人员进行讲座,每次讲座持续的时间为1个小时。中间休息1次10分钟。除了每周一次的健康讲座外,还可通过电视、电台等多媒体的形式宣讲健康知识,护理人员可与电视台或电台主持人配合,让有疑问的老人随时可以打进热线与专业医护人员交流。

1.2.2 健康咨询:社区护理人员可以定期到老年人较为集中的场所如老年人活动中心等,现场接受老年人关于健康的一些咨询,并且对其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回答,循循善诱,帮助老年人建立起正确的健康理念,鼓励其采取向上的健康行为。

1.2.3 心理辅导:老年期是人类一生中最后一个阶段,而此时因为孤独和衰老的感觉会让老年人适应社会的能力降低、情绪低落、积极性减少。所以,对老年人做好心理护理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在日常的护理中,护理人员要用耐心、爱心、恒心为老人创造出一种安全而互相信任的环境。对于患病的老人,要给予鼓励,悉心照顾,注意观察其情绪的变化。

1.2.4 饮食调节:老年人体质较为衰弱,所以在食物方面要注意营养与均衡。护理人员要向老人指出不良的饮食习惯对于人体健康的危害性,并且适当地介绍一些日常饮食禁忌。对于老年人的基本饮食,要在保证其营养所需的前提下,制作成易于消化和吸收且温度适宜的食物。

1.2.5 运动调理:老年人的运动不宜剧烈,应以耐力运动和有氧运动为主,在老年人身体状况可以承受的前提下,医护人员可以鼓励其做一些喜爱的运动如太极拳、散步、广播体操等。但是要注意的是,运动量必须有一定的限制,运动时间不宜过长。

1.2.6 用药护理与康复护理:对于每一位老人建立档案,根据其用药的不同对其展开临床药物使用知识普及。老人的接受能力有限,可以根据其心理需要用录像、图片、表演等方法加深印象。对于一些具有慢性疾病的老人要进行康复性锻炼,并且派专人辅导其饮食、卫生等生活基本技能。

1.3 评价方法:在对120例老人进行社区护理干预前先调查一次其遵守医嘱的行为规范、对于健康知识的了解程度、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进行社区护理干预后,采取同样的调查方式,比较护理前与护理后的三项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对于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软件进行分析与检验,当P

2 结果

经过长达半年的护理干预后,对于老年人的遵守医嘱程度进行对比,结果如表1。对老年人对于健康知识的了解程度进行对比,结果如表2。对老年人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进行对比,结果如表3。

3 讨论[3]

由本文所得数据与对比得知,社区护理干预有效地提高了老年人遵照医嘱的行为、帮助老人建立起良好的生活习惯与健康的生活行为、并且提升了老人对于社区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健康促进对于人类来说,是维持其良好的身体状态、开发其健康的生理潜能的行为,它能够帮助人们改变现有的生活形态,向最健康最科学最文明的状态发展。社区护理人员在对老年人进行健康引导时,要本着从生理到心理再到社会的模式,以耐心、友善的态度,专业、精准的技术为老年人提供最佳质量的服务,提高其生存质量,改善其生活环境。

参考文献

[1] 徐金梅.社区护理干预对老年人健康行为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08,14(17):55-57

老人的护理知识和方法范文第2篇

方法:选择长期住院(5年以上)疗养的年龄在85岁及85岁以上的便秘老人,对其进行便秘知识和护理行为的干预,采取问卷调查,比较干预前后调查对象对便秘知识的知晓率,评价护理干预对高龄老人便秘的影响效果。

结果:实施护理干预前的便秘发生率为46.5%,干预后的便秘发生率为30%。

结论:护理干预明显改善高龄老人的便秘情况,提高了老人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护理干预高龄老人便秘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0-0023-01

老年性便秘(senile constipation)是指排便次数减少,同时排便困难,粪便干结。正常人每天排便1~2次,或2~3天排便1次,便秘患者每周排便少于2次,并且排便费力,粪质硬结量少。便秘是老年人常见的症状,约1/3的老年人出现便秘,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1]。虽然我国尚无关于老年性便秘发病率的具体统计数据,但对全国6个城市的老年人群调查后发现,老年性便秘的平均患病率为10.9%,而社区老人便秘患病率近70%,且随着年龄的增长,便秘的发病率增加[2]。本研究选择长期住院疗养的年龄在85岁及85岁以上的高龄便秘老人,对其进行便秘知识和护理行为的干预,探讨护理干预对高龄老人的便秘情况改善的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我院长期住院(5年以上)疗养员约126人,85岁及85岁以上的者86人,其中发生便秘者40人,占46.5%。服用麻仁软胶囊的13人,使用开塞露的9人,使用青宁丸2人,使用杜密克3人,口服一清胶囊1人,口服培菲康1人,合并用药11人。

1.2临床方法。选择长期住院(5年以上)疗养的年龄在85岁及85岁以上的便秘老人,采取自制问卷方法,对其进行便秘知识及便秘情况的调查,并对长期慢性便秘者进行护理行为的干预,以3个月为一个观察周期,比较干预前后调查对象对便秘知识的知晓率,评价护理干预对高龄老人便秘情况的影响效果。

1.3护理干预。

1.3.1认知干预。责任护士向便秘老人及家属宣传便秘的相关知识:便秘原因、便秘的危害性、便秘的护理措施等并做好有关记录。

1.3.2饮食干预。向患者及家属讲解饮食对便秘的意义。帮助家属根据患者情况制定饮食计划,给予适量饮水,进食适量水果及含纤维素食物,对改善便秘有着重大的作用。

1.3.3运动干预。向患者及家属讲解运动对便秘的意义。帮助患者选择运动的方式及运动量,督促患者长期坚持。

1.3.4心理干预。责任护士经常和老人们交流并给于他们鼓励。与便秘老人及家属共同分析便秘的影响因素,制定对策,调动患者的积极性,树立信心,改被动为主动,给予患者更多的心理支持,提高患者的依从性。

1.3.5行为干预。每天督促他们在自定时间排便,无论有无便意,采取坐式马桶,集中精力,适当用力,不看书,不听音乐,十五分钟左右。排便训练开始时仍然按医嘱服用促进排便的药物。第一天在自定时间没有排便则不强求,但要记录下实际排便时间。第二天、第三天……,每天都规定时间排便,3个月为一个训练周期。

配合措施:①中午及晚上卧床休息时间按摩腹部,顺时针和逆时针揉腹各100次。②每天在坐位或站位时,做收腹和鼓腹的动作20次。③每天在站位或坐位时做收缩及放松动作20次。

2讨论

便秘是指粪便在肠内停留过久,以至大便次数减少,大便干结,排出困难或不尽等,常伴有头晕脑胀,口舌生疮,性情急躁,腹痛腹胀,坐立不安甚至导致心脑血管病变。高龄老人的便秘,通常是机体功能减退、饮食结构、活动量减少或药物等引起的。

2.1高龄老人便秘原因分析。

2.1.1药物作用。肠道有益菌不足引起,患者服用抗生素或其它药物,肠道内有益菌群遭到破坏,消化不良引起便秘。还有一些常用药可作用于人的中枢神经系统或肠道神经系统,或直接作用于肠道平滑肌,使肠蠕动减弱,结肠运输能力减慢而引起便秘。高血压药物如地奥心血康及利尿药等都可引起中老年人便秘。

2.1.2食物中缺乏粗纤维。高龄老人,牙齿不好,喜欢吃烂软食物,粗纤维含量不足。

2.1.3饮水不足。高龄老人常常尿道括约肌松弛,容易尿失禁,所以有的老人不敢多喝水。

2.1.4久坐不动者。身体缺乏运动,肠道肌肉松弛,肠蠕动功能减弱。有的老人长期卧床或者做轮椅。

2.1.5没有规律的排便习惯。

2.1.6劳累或身体不适,导致精神紧张,引起肠蠕动和消化液的分泌抑制,导致消化不良,引起便秘。

2.2高龄老人便秘的危害

2.2.1引起肛肠疾患。便秘时,排便困难,粪便干燥,可直接引起或加强直肠疾患。如直肠炎、肛裂、痔等。

2.2.2胃肠神经功能紊乱。便秘时,粪便潴留,有害物质吸收可引起胃肠神经功能紊乱而致食欲不振,腹部胀满,嗳气,口苦,排气多等表现。

2.2.3形成粪便溃疡。较硬的粪块压迫肠腔使肠腔狭窄及盆腔周围结构,阻碍了结肠扩张,使直肠或结肠受压而形成粪便溃疡,严重者可引起肠穿孔。

2.2.4患结肠癌。可能是因便秘而使肠内致癌物长时间不能排除所致,美国研究者对424名结肠癌患者和414名非结肠癌患者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有便秘者的结肠癌的发病率是正常人的4倍多。

2.2.5诱发心、脑血管疾病发作。临床上关于因便秘而用力增加腹压,屏气使劲排便造成的心、脑血管疾病发作有逐年增多趋势。

2.2.6影响大脑功能。便秘时代谢产物久滞于消化道,细菌的作用产生大量有害物质,如甲烷、酚、氨等,这些物质部分扩散进入中枢神经系统,干扰大脑功能,突出表现是记忆力下降,注意力分散,思维迟钝等。

3结果

通过护理干预,38人便秘改善。12人停止服用药物,其中停服麻仁软胶囊2人,停用开塞露7人,停用青宁丸1人,停用杜秘克1人,停用一清胶囊1人。护理干预后的便秘改善率为95%,可见护理干预能够明显改善高龄老人的便秘情况,提高了老人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老人的护理知识和方法范文第3篇

【关键词】失能老人;肺部感染;护理;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7-4485-02

【Key words】 Home stay aged people Pulmonary infection Nursing Care Effect

老年人感染性疾病中,肺部感染居首,尤以肺炎和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加重(AECB)为最,成为老年人的重要死因。统计表明肺炎死亡者中老年人约占70%,肺炎严重程度随着年龄增长而加重。上海目前已进入老龄化社会,“9073”养老模式使很多老人选择居家养老,其中不乏失能老人。失能老人是指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必须依靠他人照料的老年人。他们长期卧床不起,并患有多种慢性疾病,生理机能衰退,支气管纤毛远动降低,疾病防御能力下降,天气骤变、室温潮湿、护理不当等因素极易诱发呼吸系统感染。所以,在街道开展居家失能老人一、二级预防干预极其重要。现将我中心组织社区护士和社区为老服务志愿者结对,提供预防肺部感染护理干预结果汇报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使用方便抽样方法,选取天平街道80位失能老人进行肺部感染护理干预及照顾者肺部感染知识认知情况调查。照顾者分居家照顾者80名及社区为老服务志愿者21名。纳入标准:①居家照顾者照顾时间每周至少40h,持续2个月以上的配偶、子女及居家保姆;②照顾的对象均为完全或部分丧失生活自理能力,持续卧床时间1年以上;③知情同意,愿意参加调查;④沟通无障碍,能用语言或文字和调查者进行有效交流。社区为老服务志愿者是天平街道为老服务社组织的专为辖区内老人提供日间照护服务的社会服务团体。失能老人资料来源于天平街道为老服务社。

1.2问卷内容:包括呼吸道发病数、病死数、医疗费用支出及肺部感染知识认知调查。医疗费用支出表登记自2013年4月1日至2013年6月31日期间发生的所有医疗费用,包括临床用药诊断、患者转归情况。

1.3方法:按照居委分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0名。课题组成员共7名,6名为中级以上团队护士,社区护士长进行全程护理质控,其中1名为天平为老服务社负责人,组织老服务志愿者协助团队护士与为完成入户调查、资料采集及相关护理指导。对照组老人按照常规护理,家庭医生或护士根据患者需要提供出诊服务、上门治疗或卫生站代配药及相关知识咨询服务等。干预组老人:①组织社区护士及为老志愿者进行肺部感染预防护理知识培训2次,培训内容包括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对无护理知识的社区志愿者采取课堂互动、操作动作分解、手势带教情景角色互动及有奖竞答多种形式,提高授课效果;②印制肺部感染健康教育宣传折页;③团队护士与志愿者结对,上门对志愿者及家庭照顾者进行预防肺部感染护理干预知识传授和技能指导时间持续3个月,第一个月护士带教志愿者频次为每周上门1次,第二个月护士带教频次每二周上门1次,第三个月每二周电话随访1次,志愿者按需提供上门服务;④干预时间是2013年4-6月,连续3个月;⑤ 家庭照顾者肺部感染知识认知情况调查,分第一次入户采集及干预结束后采集,内容包括生理、心理、疾病、健康教育及康复五个维度21项条目。

1.4 统计分析:采取Excel表格建立数据库,二组医疗费用支出均数比较用Z检验,肺部感染、病死数及二组肺部感染知识干预前后比较用P检验,Z、P值小于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一般资料:本次研究发放问卷80份,回收问卷80份,有效回收率100%。居家卧床失能老人平均年龄87±8岁。居家照顾者文化程度大学3人,大专2人,高中22人,初中及以下53人。照顾者肺部感染知识认知情况见表1,二组医疗费用支出比较分析见表2,肺部感染发病数及病死数见表3。

3 讨论

3.1居家卧床老人肺部感染发病率和病死率高

居家失能老人由于长期卧床,生活照顾均由照顾者完成,纤毛运动减少,抵抗力降低,对照组肺部感染发病数在37.5%,高于韦洁钦的老年脑中风非急性期106例死因分析中肺部感染发病率30.7%【1】。肺部感染病死率15%,低于徐桂英等社区长期卧床老人肺部感染57例分析的19.64%【2】。可能是由于失能老人年龄在87±8岁,均属于高龄老人、气道屏障功能减低、免疫力降低、合并多种慢性疾病致肺部感染发病率高。另天平街道地处徐汇区老城区,周边医疗资源丰富,一旦患者发生肺部感染,获得及时治疗和正确干预,使老年人采取有效的咳嗽排痰,及时消除肺部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致使病死率低于19.64%。

3.2 掌握正确的护理技能,能提高失能老人生存率

比较分析二组肺部感染发病率:对照组37.5%,干预组17.5%;病死率:对照组15%,干预组2.5%,二组发病率和病死率有统计学意义。二组医疗费用的支出比较:对照组666±1.19元,干预组747±4.26元,无统计学意义。说明干预组护士定期上门护理干预及与志愿者结对上门护理指导过程中及时发现患者患病情况,及早进行护理干预和临床治疗,指导居家卧床老人多饮水,进行有效咳嗽,及时排出痰液,保持室内一定的温湿度,定时空气流通,进行有效的药物治疗和用药指导,有效降低肺部感染的病死率,医疗费用发生数也随之增加。所以,社区护士通过定期上门护理干预、电话咨询指导及利用社区为老服务资源开展上门结对护理服务,让照顾者掌握必要的护理知识和技能,加快护理知识的传播和应用,提高为老服务的满意度和效果,降低肺部感染病死率,受益人群扩大,提高失能老人生存率。

3.3 社区护士与社区为老志愿者结对,是“医养结合”的有效探索

与照顾者建立良好的关系,是实施家庭护理干预的基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护理人力资源有限,而为老服务需求无限,特别是长期卧床老人,她们的护理需求更加迫切,只有充分利用和调动各方资源,让社保、街道、卫生服务中心密切配合,才能做好居家养老服务。家庭照顾者肺部感染知识认知前后比较分析,可以看出,干预组通过护士上门干预、健康指导和技能示范带教,五个维度都有所提高,比较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医社结合”与“医养结合”非常必要。社区为老志愿者熟悉居家老人心理、生活习惯、家庭状况等,但缺乏应有的照顾知识,对社区护士来说是桥梁和助手,通过他们帮助介绍,使社区护士尽快熟悉患者情况,做出正确评估和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对社区为老服务志愿者和家庭照顾者来说,他们缺乏照护知识,通过社区护士的讲解和手把手的带教,能很快掌握护理专业知识,护理患者更能得心应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街道为老服务社双方优势互补,不仅提高工作效率,而且能使各方尽快进入角色。引入“医养结合,持续照顾” 理念通过医疗机构和养老机构之间多方式的结合,可以解决由于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问题,减轻子女负担【3】。

3.4 养老事业的发展离不开社区护理的发展

无论是“9073” 养老格局,还是“421”养老模式。受传统养老观念的影响,我国居家养老还是选择家庭养老为首要模式。社区全科护理对社区居民尤其是居家养老的老人健康照顾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社区护理与养老事业紧密相连。家庭长期卧床患者,需要生活护理指导、用药指导、导管护理指导、康复指导及并发症的预防和干预。从政府层面上说在举办护理教学课件设置上,要增加老人护理学的学时,开设社区老年护理相关的继续教育培训,设置规范、科学的家庭护理评估记录单、质量考核标准及家庭服务内容和工作流程。在护理收费项目上,能增设居家护理服务收费项目,对建立家庭病床的患者,增加每周常规护理查房服务收费。使社区护理不仅仅完成家庭医生的医嘱及上门治疗服务,能更多地走进家庭从事主动护理干预,开展一、二级社区预防可以明显减少常见病的发病率以及降低发病后的病死率,同时社区护士能更自主地处理家庭和老人护理问题,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提高社区护理工作能力,加强社区护理服务的内涵建设。

4 结论

居家养老问题的解决,政府是主导,配套政策是关键,政府投入要增加,医保政策要倾斜,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联动,并且需要提高助老工作者的待遇及地位。只有加强多资源投入、多渠道沟通、多项目合作,才能促进养老事业发展。

参考文献

[1] 韦洁钦,老年脑中风非急性期106例死因分析【J】中外医疗2008(11):22

[2] 徐桂英 .王庆云 .郎春华. 等,社区长期卧床老人肺部感染57例分析【J】.《医药前沿》2012(8):

[3] 郭东,李惠优,李绪贤,等. 医养结合服务老年人的可行性探讨【N】. 国际医药卫生

通讯作者:

老人的护理知识和方法范文第4篇

没有“书记”的门牌,没有沙发、茶几、老板椅,更没有证书与奖杯的展示柜,北京大学护理学院党委书记、博士生导师尚少梅,就在她那张和同事挤在一起的标准办公桌前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补缺口,投身大课堂

护理队伍上的数量与素质上的缺口,一直是中国养老事业的一个难题。今年中国养老护理员的缺口至少在500万人,以至于养老院的门槛越来越高,有的公立养老院排队排到了100年后。由于护理人员素质有限,养老机构风险极大,很多养老机构怕担责任,甚至把生病的老人拒之门外。凡此种种,出路在哪里?

原本在基础护理领域已经颇有成就的尚少梅从2006年就开始主动关注这个问题了。当时她承担了教育部重大立项课题:护理干预提高痴呆患者及其照顾者生活质量的研究,有了很好的解决方案后才发现,诺大的北京城居然找不到人来完成方案。

当时的老年护理队伍多集中在医院和养老院做护工,他们社会地位低、收入不高,而且对城市老年人身体和心理护理上的特殊需求没有深入的认识,一旦有机会随时准备离岗。尚少梅一下就抓住了问题的本质,这不只是完成一个科研项目的难题,还是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的短板。中国亟需一个规模庞大的社会教育工程,这里不但要有资金有管理有组织,还要有课本、有实际的操作练习。

“这是不是我们北京大学护理学院的事儿?”反复思量后,尚少梅觉得医院要走进社区,护理也必然要走进社区、走进家庭。建立一个养老护理的教育体系,是自己专业的延伸,更是中国亿万老年人的需要。从此,已经身兼护理学基础教研室主任和学院党委书记的尚少梅又给自己增加了一个讲台,主动投身养老护理的社会大课堂。

有课堂就要有教材,尚少梅首先想到了日本。日本在上世纪中期就进入了老龄化社会,在养老服务体系的建设上也有非常成熟的经验。在2010年的一次出访中,尚少梅不仅实地考察了日本养老院的管理模式、服务制度、理念和设施,详细了解了护理人员的收入、培训和技能水准,更发现了日本集十数年养老服务经验的大成之作《老年人实用护理技术手册》一书的价值。

这本书最大的特点是深入浅出、可操作性强,从专业的护士到经过简单培训的护工甚至是老年人的亲属,都可以从中学到很多详细的护理知识和方法。通过与国家民政部社会福利协会的沟通,尚少梅在我国第一届养老服务业博览会上把这本书引进国内,并立刻以国内养老机构和护理人员的实际水平出发,编写了适合中国国情的手册教材。

而且光有教材还不够,中国的特点是90%以上的老人都居家养老,尚少梅就想方设法地把养老护理知识向家庭传播。她主动找中央电大合作,把纸面的教材做成覆盖全国的视听节目,今年还计划把相关知识碎片化,在手机上、Pad终端上做成可看可学的内容向社会推广。国家的投入也印证了尚少梅的学术敏感,民政部已从福利彩票公益金中拨出专款用于培训养老护理员,2010年拿出1500万元、2011年拿出2000万元、2012年拿出3000万元来举办养老护理员、职业技师和管理人员的培训。养老护理人员的缺口正以百万级的速度在减少,预计到2015年中国养老服务业可以全面实现持证上岗。尚少梅的教材来的正是时候。

“在身体功能减退的情况下,老年人和家人可以通过自学实现自理,老人身边的家属和保姆也可以成为合格的护理员。这就是我在这个研究方向上的理想。”自己所有的付出在经济上鲜有回报,但当了一辈子老师的尚少梅觉得很值。

立规矩,渐以成方圆

国内养老机构难以快速发展的另一个原因是疏于管理,质量难以监控。

2008年,尚少梅主持和承担了北京市卫生局委托“北京市护理院设置规划”项目和其后的“北京市康复院、护理院试点工作项目”,重点解决难以居家养护的老人的康复和护理问题。为此尚少梅考察了海内外很多优秀的护养型养老机构,她发现,在众多的规章和管理方法背后,模式的确立和标准的制定是行业发展的重中之重。

为此她应民政部中国社会福利协会之邀,主动承担了《老年人护理服务模式研究》项目。这是一个极为庞杂的项目,不仅有文献研究和现状调研,还要结合我国经济发展与养老服务现状,从老年人生理、心理和社会发展特点和需要的角度,提出中国自己的护理理念、评估技术和具体的护理服务方案。

整个研究跨学科、跨地区、跨部门的地方比比皆是,尚少梅不惜“动用”自己的行政和教学权职,挖掘多年积累的人脉关系,邀请留日医疗经济学博士谢红副教授、北京大学心理学博士王志稳副教授与护理学院的骨干教师、博士生一起攻坚克难。

第二届中国养老服务业博览会召开之即,阶段性的研究成果已经出炉,中国养老服务的规范管理与质量监控正在路上。

老人老,以及吾之老

尚少梅是北京大学自己培养起来的第一批护理专业研究生,是中国护理学逐渐形成体系、开设博士点的见证者。虽然身在象牙塔,但她经历了中国几代护理人不断攀登的过程,尤其老院长段丽萍的话她始终难以忘怀:北大的研究既要深入最基础的领域,也要与社会积极沟通,对公共政策的形成保有一定的影响力。北大护理学院对老年人护理模式的研究在中国首屈一指,正得益于尚少梅团队开阔的视野和深厚的积累。

除了学术追求外,尚少梅对老人们还有份别样的爱。在与各种病患和受护理老人的接触中,尚少梅在精心组织一次次俱乐部活动和认真阅读了一份份调查问卷后,已经获得了老人理解与信任的她,又不得不小心翼翼,强迫自己刻意地与老人们保持距离,一方面是避免太多感情的投入会影响学术的客观性;另一方面是担心关系太近了,项目的结束会对老人的心理带来无法弥合的伤痛。

她的一个研究生拿来一份88道题的问卷请她审定,她看也不看退回了:问卷超过了老人承受能力。在团队出发前,她总是不忘叮嘱:和老人说话语速要慢,音量不能太小也不能太大,老人不愿意接受问卷、参加活动一定不能强迫……在她最自得其乐的基础护理学的课堂上,她也总是对那些不太自信的护理专科学生说:“虽然我们的工作注定是依附在医生身上的,但我们的服务的对象,离我们的距离是最近的,在某些时刻,我们将发挥病人子女都难以替代的作用。”

老人的护理知识和方法范文第5篇

特 点

老年人患病的特点:由于老年人感受性的降低,往往疾病已经较为严重却无明显的自觉症状,或临床表现不典型。据统计有35%~80%的老年人发生心肌梗死时无疼痛,常呈无痛性心肌梗死。约有70%的老年人同时患有≥2种以上疾病。老年人免疫力低,抗病与修复能力差,致病程长、恢复慢,且容易出现意识障碍、水电解质紊乱、运动障碍、多器官功能衰竭、出血倾向等多种并发症,导致病情危重[1]。

住院老年老年的特点:老年患者离开家庭住进了医院,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会使老年患者产生紧张、孤独、忧郁、失去价值感等不健康的心理状态。多种疾病,及疾病康复的缓慢易使老年患者产生焦虑、易怒以及疑病症。

护 理

对于新入院的老人主动关心,热情介绍有关知识,与之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消除紧张陌生感。入院后遇事主动与老人商量、尊重老人、经常与其交谈使老人感受到温暖感到自己被尊重。

在治疗疾病过程中有关疾病的解释方便尽量使用浅显易懂的词语,方便老年人理解,对于记忆力减退的老年人更要反复多次,耐心的解释有关疾病的各种知识使老年人能够尽量多的掌握疾病康复的方法,更好的配合医生治疗。

在护理过程中一切以老年人的需求出发,要充分考虑其特点和习惯,如把物品放在老年患者的易取之处,考虑老人的饮食特点的同时尽量满足老人的口味,不勉强老人接受不喜欢的食物,安排好老人的休息、睡眠。此外,病室设备和布置也需考虑老年人人性化的需要,如病室放有轮椅,走廊和清洁室设有扶手,地面干燥不滑等[2]。确立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不但要给予疾病护理,还要从精神方面支持,从生活方面无微不至的关心。

有些老年人对于疾病的康复抱有消极的态度,认为这种病是治不好了,更有甚者怀疑自己得了不治之症,这时候护理人员需要对其更多的帮助,进行健康宣教,帮助老年人对于疾病的康复建立信心。

在老年人用药方面要特别注意,护理人员必须详细给老人讲解用药目的、时间、方法和注意事项。并注意用药后反应,多于老年人沟通,鼓励老人诉说服药感受。特别是对于即将出院的老年人,要对其家属进行指导,指导家属多关心老年人,注意老年人用药后反应和病情变化,一旦发现异常,应立即停药,保存好残余药,送老人入院就诊。

对于长期住院的老人,护士应多给予老年人特别的关心,经常主动与他们沟通,帮助他们认识自身的变化,尊重衰老的客观规律,帮助他们适应新的生活,使生活充满情趣,通过各种方式帮助他们走向社会,保持与人交往,从社会生活中寻找生活动力,摆脱孤独,消除失落感和不必要的担心,这既可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愉悦心情,又可以及时调整自己的行为,以便更好地适应环境[3]。

参考文献

1 孙建萍,主编.老年护理学.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