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长江经济带相关政策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引言及相关研究综述
长江经济带建设是我国区域发展的三大国家战略之一,也是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点地区。对新型城镇化推进水平进行评价,可以对长江经济带新型城镇化相关政策的补充和完善具有重要指导作用,以此有利于更好地推进长江经济带新型城镇化建设。新型城镇化作为具有在中国特色的城镇化,在我国学界进行了深入探讨。孙久文(2009)认为,新型城镇化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实现从速度型向“又好又快”的质量型转变,走新型城镇化道路。彭红碧(2010)认为,新型城镇化是以工业化和信息化为主要动力,实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经济高效、文化繁荣、城乡统筹、社会和谐,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个性鲜明的健康城镇化。仇保兴(2012)对新型城镇化与传统城镇化进行比较,认为新型城镇化从城市优先发展的城镇化转向城乡协调发展的城镇化;从高耗能的城镇化转向低耗能的城镇化;从数量增长型的城镇化转向质量提高型的城镇化。王如松(2013)、魏后凯(2013)、李铁(2013)等人对新型城镇化的阐释中,着重强调了新型城镇化的绿色、生态、资源集约等方面的城镇化内涵。结合既有研究成果以及国内外城镇化的经验教训,可以将新型城镇化的内涵界定为:新型城镇化是以人为本,不断提高城乡居民生活质量的城镇化;是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城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的城镇化;是大中小城市、小城镇各具特色、互相促进的城镇化。
二、新型城镇化评价指标的选取与处理
新型城镇化内涵丰富,很难用单一指标直接进行描述,必须根据其特征构筑评价指标体系。长江经济带新型城镇化政策评价要从以下方面着手:社会进步、城镇化质量、城乡统筹、节能环保。需要指出的是,影响新型城镇化进程的指标还有很多,但综合评价并不是指标越多越好,而应做到指标简单、全面,客观合理。因此,本文采用这10个指标(见表1)来评价各省份的新型城镇化进程。这些指标中,有些是正指标,有些是逆指标,正指标越大越能体现新型城镇化要求,逆指标越大越与新型城镇化要求越相悖。
三、新型城镇化评价方法体系构建
(一)新型城镇化评价方法的选取
本研究在确定了长江经济带新型城镇化进程评价指标体系之后,根据系统学、数理统计学以及经济计量学原理,采用层次分析法(AHP法)进行长江经济带新型城镇化进程评价与分析和确定指标评价体系权重。在具体数据上采用《中国统计年鉴》(2005年、2010年、2015年)中有关长江经济带相关省份的数据,根据数据的处理方法对相关数据指标进行处理。
(二)判断矩阵的构建
本研究采用层次分析法得到各主体指标和个体指标的权重(表2),同时利用(1/3/5/7/9)标度法得到相应的判断矩阵,然后计算各元素的重要性排序指数,即权重或加权分值。
(三)指标权重
计算最后,综合考量以上多方面因素和计算处理后得到长江经济带新型城镇化进程评价体系构建结果各指标权重分别为:0.2019(X1),0.1322(X2),0.1164(X3),0.0877(X4),0.0662(X5),0.0700(X6),0.1069(X7),0.0628(X8),0.0931(X9),0.0628(X10)。
四、新型城镇化评价结果分析
从新型城镇化推进的综合水平看,长江经济带新型城镇化推进水平呈现下中上游的梯度分布,显示出东中西部发展的相对不平衡,推进水平较高的省份为东部沿海发达地区,而西部欠发达地区推进水平明显偏低。从时间维度来看,长江经济带各省份的新型城镇化推进水平都随着时间呈现出明显的增长趋势,尤其是中西部省份,推进水平与效益都有较大提升,显示出这些地区发展的后发优势。从推进速度来看,西部欠发达省份的重庆、四川、云南、贵州四省市的推进速度明显较快,而东部发达省份的上海、浙江、江苏推进速度则相对较慢,中部省份居中。从推进水平的分指标来看,这些地区的发展状况也表现出较强的一致性,这显示出长江经济带各省份新型城镇化推进中的不平衡发展现象,尤其在西部欠发达地区,城镇化可持续发展能力较弱,亟待进行转型升级发展,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总体来看,长江经济带新型城镇化推进过程中,在提升城镇化率的同时,更要注重提升城镇化质量。各省份要结合发展实际,针对本地区城镇化建设的特点与问题采取有效政策措施,着力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
五、结论与思考
通过对各省份新型城镇化推进水平的定量与定性评价,可以得出,新型城镇化推进水平最好的是上海、江苏、浙江等东部沿海地区,而新型城镇化质量和效益提高最快的是四川、云南、贵州等地区。长江经济带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存在着城镇化质量与可持续发展的短板,成为新型城镇化推进水平的制约因素。基于对长江经济带新型城镇化推进水平评价的研究,提出以下几点思考:第一,新型城镇化内涵丰富、时代性较强,其进程评价不能用简单指标或方法,必须从不同角度用多指标进行综合评价。长江经济带地区的新型城镇化推进水平评价要着眼于当前城镇化的重要方面,运用科学、客观、多元的方法进行评价,力图为长江经济带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重要参考与借鉴。第二,影响新型城镇化的主要因素是非农产业产值比例、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乡城收入比和城镇化率,制约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关键环节是缩小城乡收入差距,降低GDP的能耗。为更好地推进新型城镇化步伐,必须进一步提高城镇化率,加快非农产业,尤其是新型工业化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在缩小城乡收入差别的基础上提高城镇居民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孙久文,叶振宇.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的若干问题探讨[J].中州学刊,2009(3):50-54.
[2]彭红碧,杨峰.新型城镇化道路的科学内涵[J].理论探索,2010(4):75-78.
[3]仇保兴.新型城镇化:从概念到行动[J].行政管理改革,2012(11):11-18.
[4]孙秀艳.中科院专家:新型城镇化生态要优先[N].人民日报,2013-01-05.
[5]魏后凯.多角度聚焦“走新型城镇化道路”[N].社会科学报,2013-06-20(1).
关键词:西江经济带;低碳经济;技术支撑;制度
1广西西江经济带概述
西江起源于滇(云南),流经黔、桂粤4省(区)23个地区160多个县市,全长2,214公里,货运量仅次于长江。西江在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名称,直到广西、广东交界处的梧州汇桂江后始称西江。分布于西江流域两岸的各类矿藏达50多种,储量亿吨以上的就有煤、铁、钨、锑、铅、磷、锌、锰、石灰石、重晶石等20多种,西江自广西梧州向东流入广东省境内。西江运输通道主要以广(州)——梧(州)高速公路和西江航道为主,辅以一般公路和航空运输方式。[1]在广西,西江由连接南宁、贵港、梧州、百色、来宾、柳州、崇左市的1,480公里内河水运主通道所组成,并涵盖流经桂林、贺州、河池、玉林市等地区性重要航道1,218公里。2008年,广西壮族自治区作出了打造“西江亿吨黄金水道”的重大战略决策。2009年6月,自治区党委、政府又从促进广西区域协调发展出发,提出要建设西江经济带,把西江经济带与北部湾经济区发展协调起来,形成“两区一带”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2009年12月国务院颁布了《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42号)明确指出“积极打造西江经济产业集聚优势”,把打造西江经济带提升到国家战略。[2]大力推动广西西江经济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低碳经济与广西西江经济带的发展
2.1低碳经济概述
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经济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是生态环境也遭到了严重的破坏。为了推动经济增长,人类耗费了大量的自然资源,同时也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环境的恶化,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人们终于意识到生态环境问题的重要性,将经济与生态的协调发展作为人类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面对伴随着经济快速发展而来的环境问题,人们已经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低碳经济理念应运而生。
低碳经济的概念最早是由英国政府于2003年在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中提出的,其出发点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避免气候发生灾难性变化。所谓“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其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追求绿色GDP ”,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最终目的是“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3]因此,低碳经济追求经济与生态的协调发展,在减少污染、提高资源使用效率等方面具有显著的作用,是人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渠道之一。
2.2低碳经济与广西西江经济带的发展
2006年,南宁市发生环境污染事故所引起的直接经济损失20.51万元[4],到了2008年,南宁市发生环境污染事件所引起的直接经济损失已经达到802.75万元[5],虽然说人们的环保意识越来越强了,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应该是有所减轻的,但事实却相反,随着经济的发展,为此付出的环境代价却在不断增加,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广西西江经济带存在高污染的经济增长之路。如果我们继续以牺牲环境、耗费大量资源的方式来换取经济的增长,那么终有一天,我们将会由于无法忍受恶劣的环境以及缺乏必要的资源而失去任何发展的机会。而低碳经济以经济与生态的协调发展,实现人类与环境的和谐统一为目标,其发展必定可以为西江经济带获得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双赢创造条件。因此,低碳经济在西江经济带的发展势在必行。
3广西西江经济带发展低碳经济的技术和制度障碍分析
3.1广西西江经济带的绿色能源开发和利用技术有待提高
绿色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是实现低碳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广西西江经济带虽然在绿色能源的开发和利用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从总体上来说技术不够先进。广西的能源资源禀赋其实是比较丰富的,西江经济带也是如此, 包括太阳能、海洋能等等,但是由于资金不足,技术限制,对于绿色能源的开发和利用程度并不高,以水能为例,广西是西电东送的输出地之一,堪称资源丰富,但丰水季节和枯水季节差异很大,季节性短缺非常明显,供应旺季用不完,供应淡季不够用,又以沼气为例,广西农村沼气池拥有率全国第一,但如何大规模地在工业上使用这种能源还缺乏研究[6]。要实现对绿色能源的充分开发和利用,离不开先进的技术,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广西西江经济带绿色能源开发和利用技术仍需要提高。
3.2清洁生产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工作有待推进
早在2004年,广西就已经公布了《关于我区加快推行清洁生产的意见》,为广西清洁生产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政策依据,这也为广西西江经济带的低碳经济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平台。经过几年的努力,广西西江经济带的清洁生产情况确实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例如,百色平果县的广西百合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通过实施清洁生产,三废综合利用产值1847万元,吨产品的水消耗下降了近百吨,二氧化钛回收率由76%上升到81%[7]。但是,由于研发和推广清洁生产技术需要一定的资金和人才,而广西西江经济带区域的很多企业规模并不大,缺乏足够的资金和技术人才,清洁生产技术的应用并不广泛,资源消耗比较高,污染比较严重,以制糖产业为例,位于广西西江经济带的广西贵糖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资金和技术方面投入较大,因此清洁生产技术的应用和推广确实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是,散布于西江经济带的许多小规模的制糖企业却由于缺乏资金和技术而存在着高污染、高消耗的问题。
3.3相关招商引资的政策在环境保护措施上仍有待完善
2010年1月1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CAFTA)正式建立,广西是我国唯一和东盟国家既有陆地接壤又有海上通道的省份,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将对广西产生重要影响,可以推动广西对外贸易迅速发展,并且可以获得更多的优惠政策,吸引各类人才、资金等生产要素,这为推动广西西江经济带低碳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但由于在招商引资的政策方面,环境保护措施还不够完善,因此发展的过程也带来了一些环境问题。
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背景下,广西吸引了大量投资,其中包括产业转移,而在这过程中,生态环境遭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据有关资料显示,2008年广西100万元以上利用内资中,化工、医药、制革、水泥等对环境破坏性和污染性项目均比上一年快速增长[8]。据广西水产部门调查,上个世纪80年代广西境内西江中上游干流有1,700多公里,流经20个县市,原有水产资源比较丰富,初步统计经济鱼类有近250种,但最近几十年来,由于渔业环境的逐渐恶化,渔业资源遭受严重破坏,许多主要经济鱼类资源已经难觅踪迹,鱼类资源呈现衰退的迹象,原因包括沿江地区鱼类的过度捕捞、水域污染和水工建筑等[9]。CAFTA背景下,广西西江经济带确实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是相关招商引资的政策在环境保护措施上仍有待完善。
3.4促进广西西江经济带低碳经济发展的产业政策还有待完善
在与推动低碳经济发展相关的产业政策中,广西确实已经颁布了一些相关政策,有利于低碳经济的发展,例如前面已经提到的推广清洁生产技术的政策,当然还有鼓励生态工业园发展的相关产业布局政策,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促进广西西江经济带低碳经济发展的产业政策还有待完善。以产业技术政策为例,对于鼓励企业进行资源的综合利用和对污染物的处理方面,国家资源综合利用税收优惠政策,企业不易获得;排污费返还,往往用于末端治理工程[10],要解决这些问题,还需要广西制订相关产业技术政策的实施细节。
4推动广西西江经济带低碳经济发展的技术支撑和制度保障研究
4.1构建推动广西西江经济带低碳经济发展的技术支撑体系
为了推动广西西江经济带低碳经济的发展,我们试图构建一个平台式的技术支撑体系。平台这个概念最早出现于汽车实现大批量、流水线作业的时候。据有关学者考证,亨利·福特著的《现代人(Modern Man)》中有一章详细描述了组成汽车的各子系统,探讨了为提高汽车的舒适性、易使用性、耐用性而在公司内外出现的技术,其中就用到了平台的概念(Meyer and Seliger,1998)。[11]至此,平台概念被广泛地使用到经济学研究中,出现了产品平台、技术平台等概念。其中,技术平台是指为了实现一族产品所共享的设计技术、工艺技术及生产制造技术等的整合。技术平台由不同的梯级所构成,其中处于最上层的是为实现某一产品族所必需的核心技术,如设计数字式处理彩电所必需的数字化处理芯片技术。处于最底层的是支撑其核心技术以使其能够转化为最终产品的基础技术,包括机械、加工、冲压、铸塑、成型、基础元器件制造等。两者之间的中间技术是连接基础技术和特殊技术的桥梁,它包括生产技术、组装技术等;同时还包括已被视为一般技术的过去的高技术,如彩电的彩色显示技术。一个良好的技术平台应是这三个层次的平台梯级的平衡整合[11]。鉴于此,我们构建了一个平台式的技术支撑体系以推动低碳经济的发展,如图1所示,体系的最上层是低碳经济的原则,也是系统的指导思想,所有的技术都要以这些原则为基础。处于中间的是清洁生产技术,是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核心技术,处于体系最底层的是将清洁生产技术运用于各个行业的具体技术,包括对绿色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技术等。这个平台式的技术支撑体系以低碳经济的原则为指导,以清洁生产技术为支柱,将清洁生产技术运用于各个行业,从而为广西西江经济带的低碳经济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4.2推动广西西江经济带低碳经济发展的制度保障研究
为了推动广西西江经济带低碳经济的发展,配合上述技术支撑体系,在制度方面,我们应该提供相应的保障。
首先,在推动相关技术的研发和推广方面,包括对于绿色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技术、清洁生产技术的研发和推广等方面,除了要制订鼓励广西西江经济带发展相关技术的政策吸引和激励相关人才之外,还要加大地方财政投入,税收优惠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手段。通过对进行技术研发的组织给予适当的税收优惠,激励各行各业开展技术研发活动,减轻企业发展相关技术的资金压力,增加广西西江经济带企业投身低碳经济建设的积极性。
其次,完善广西西江经济带招商引资政策,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科学的结合。虽然为了推动广西西江经济带的发展,原有的招商引资政策确实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也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但是随之而来的环境污染问题也急需我们解决,今后在完善相关政策的时候,应该在环境保护方面提出更严格的限定。
第三,完善现有的与推动广西西江经济带低碳经济发展相关的产业政策。对于已有的政策法规,要对具体操作细节进行详细规定,制定实施细则,对于需要改进的地方进行修改以及补充,要不断的进行修订完善,做到与时俱进。
第四,要科学选择并推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广西西江经济带低碳经济的健康运行。能源产业方面,要积极探索新能源,实现节能减排;农业方面,要大力支持有机农业的发展,引导农户在资源使用和技术运用方面尽量减少污染物的产生,从源头上杜绝环境污染问题,减少碳排放量。
参考文献:
[1] 邓伟根,孙大斌,李娜.西江产业带理论溯源与构建探讨[J].珠江经济,2005(10).
[2] 黄志光.建设西江经济带与贵港打造西江航道枢纽中心的思考[J].广西经济,2010(6).
[3] 杨艳,袁磊,赵星.低碳经济发展趋势与石油公司的对策[J].石油科技论坛,2010(1).
[4] 南宁年鉴编纂委员会编.南宁年鉴2007[R].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07:322.
[5] 南宁年鉴编纂委员会编.南宁年鉴2009[R].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09:220.
[6] 王殿华.广西发展规模化储能新技术的探讨[J].广西节能,2006(1).
[7] 李寒蕾,杨力刚.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循环经济的现状及对策[J].今日南国,2009(2).
[8] 辛燕.对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中的生态伦理问题若干思考-以广西壮族自治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为例[J].特区经济,2010(5).
[9] 西江上游广西内河鱼类资源仍呈衰退迹象[EB/OL].GX.xinhuanet.com.2007-01-26.
同志出生于甘肃省古浪县偏远山区,大学毕业后进入地质单位从事多年地质工作,汶川地震后,被选调进入成都市国土系统,一直在一线开展全市地质灾害防治、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地下水监测及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等工作。该同志政治立场坚定、综合素质过硬,敢于担当、勇于做事,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实干精神。
在专业领域方面,该同志于2006年获得地矿工程师任职资格,2012年获得水工环高级工程师任职资格,专业基础理论知识扎实,熟悉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现行政策制度。具体表现如下:
一是在汶川地震后面对成都市严峻的地质灾害防治形势,积极参与灾后重建,进一步建立完善了成都市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参与组织实施了成都市127处地震灾区重大地质灾害治理工程,严防死守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在历次抗击“8.13”、“8.17”等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过程中,冲到抢险救援第一线,全力参与抢险救灾工作。
二是先后主持完成了多项复杂地质条件下的国家重大工程地质、灾害地质勘察设计等项目;主持完成了“成都市地质环境信息系统”、“成都市地质灾害预警预报系统”等多项信息化研发建设项目;组织实施了“成都市“十二五”、“十三五”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编制、“天府新区(成都部分)地质灾害调查评价”及“成都市地质灾害专业监测预警网络”建设等工作。
三是在充分做好全市地质灾害防治等相关工作的同时,当前正结合国家和省关于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修复的相关政策和试点项目安排,积极研究和推进全市长江经济带废弃矿山恢复治理等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工作。
盘面上,由于上涨过快导致创业板风险大增,政策面出台的相关政策也对其产生了冲击。据从多位投行人士处获悉,注册制推行工作首先从下放发审会开始,现在的证监会发审会届时将由深交所、上交所各自组建的聆讯质询委员会取代。注册制的推行对于业绩参差不齐的中小公司来说是一把双刃剑。
另一方面从个股基本面来看,股市有业绩支持。截至3月26日,共有1245家公司业绩快报,其中799家去年净利润实现同比增长,占比64.18%。净利润方面,已披露业绩快报的公司中,有144家净利润同比增幅超过100%。
机构也不断入市。国家外汇管理局3月26日公布称,富达基金(香港)有限公司当天获得12亿美元QFII投资额度,这是除基金、央行及货币当局外,首家市场化机构获得的QFII投资额度突破10亿美元的限制。
综合上述消息,部分接受采访的券商认为,当前股市或许进入春季攻势的蓄势阶段,下一步有望冲击4000点。不过一片乐观之中,也有少数券商称要“保持一份谨慎”。
平安证券:
迎接春季攻势增配周期蓝筹
平安证券称,双轮驱动迎接春季攻势。对春季市场保持乐观,上证指数步入3700点~4000点区域,政策面与基本面双轮驱动。
平安证券分析指出,本轮市场不是周期成长的此消彼长,更多的是共生,未来周期蓝筹或阶段占优。首先,从基本面逻辑上看,经济边际上或有改善,周期蓝筹资产弹性增加;其次,改革政策如“一带一路”、国企改革、金融改革等,或再次提升周期蓝筹的风险偏好。再次,年初以来成长涨幅较大,考虑注册制预期的影响,以及场外资金再次大幅入场的边际配置效应,周期蓝筹的阶段弹性可能更好。
平安证券认为,增量资金可能是事季度决定配置的更重因素,建议在边际上增加周期蓝筹资产,且选择主线从流动性弹性转向政策弹性与基本面弹性。具体资产上:第一关注受益于经济增长认知逐步改善的实体周期类资产,如钢铁、有色、机械、交运、建筑建材等;以及受益于金融改革政策弹性与资产交易杠杆弹性的金融资产。其次成长股需要提防绩差股的调整压力,建议关注新能源与医疗服务,以及精选“互联网+”主题。第三主题方面则重点挖掘国企改革和“一带一路”战略,电力改革、金融改革等行业改革,以及京津冀与长江经济带区域规划等。
国金证券:
市场“有钱任性”态势仍难改变
国金证券称,3月以来,食品价格中猪价由于供给充裕而需求相对不足,价格延续低迷;蔬菜价格维持节后下跌的态势,另外,近期原油价格再次出现大幅的下跌,资源品弱势不改。由此预计,3月份CPI仍将处于2%以下区间。另外,央行近期的宽松组合拳似乎在为市场营造一个相对宽松的环境,3月17日,央行将逆回购利率意外下调10个基点,随着外汇占款持续低迷,新增人民币贷款高增长对资金面构成的紧约束,市场对新一轮降准、降息的时间“窗口”已然开启。
国金证券认为,站在当前时点,“树欲静而风不止”,市场“有钱任性”的态势仍难以改变。从历史行业轮动的一般性规律来看,当风险偏好持续提升时,风险溢价会由集中的单一板块逐步向外溢出,形成普涨的格局,这是经验常识。
东北证券:
A股乐观基础上需保持一份谨慎
东北证券称,在A股维持乐观的基础上,仍需要保持一份谨慎。主要原因如下:第一,市场氛围偏暖,投资情绪高涨,直接表现为场外资金的大规模流入,包括融资为代表的杠杆资金不断入场;近期两市新开户数的快速上升,尤其是单周开户数已经达到2008年以来的高位;此外从沪港通交易情况看,沪股通可用余额快速减少,表明海外资金也在进入A股市场;第二,以“一带一路”为代表的发展战略加快推进实施,这也有助于提振经济企稳的信心。
[关键词]水运经济;南昌港;吞吐量
[作者简介]曾 新(1994―),女,东华理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学生,本科在读,市场营销专业;罗伟强(1995―),男,东华理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学生,本科在读,物流管理专业;洪方烨(1995―),女,东华理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学生,本科在读,市场营销专业。(江西南昌 330013)
[基金项目]东华理工大学科技创新基金项目
一、背景介绍
2015年3月3日至3月5日,全国两会在京召开。近百名政协委员和人大代表来自各大航运央企、交通运输部、地方代表团、船舶公司等,都对水运行业及相关发展的问题表现出极大的关注。
内河港口在我国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中发挥的作用日益明显,内河港口经济的发展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1]。胡云超2009年也提到:“港口能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城市经济推动港口物流的进步,两者协调发展,共同促进港口城市社会的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2]。江西境内河网发达、江河纵横,沿江拥有152千米长江黄金岸线,水资源总量居全国第六,其发展水运经济具有较大的优越性,南昌港作为江西省最重要的港口之一,应加快融入长江经济带的步伐,建设层级分明、功能健全、结构合理的港口系统,建立以完善的物流系统、高质量的服务体系和高度的电子信息化平台为基础,与长江的航运体系相协调的大港,进而促进江西水运经济的发展。
二、南昌港发展的障碍因素
(一)港口产业结构不合理
南昌港货物运输的产业主要为钢材、水泥、煤炭、粮食、化肥、日用品行业等,货物的增值服务低, 而这些行业的货物不太适合进行港口的集装箱运输,这是南昌港发展的瓶颈之一。
(二)基础设施落后
南昌港存在总体作业水平低、机器设备(如转运,仓储,运输等设备)陈旧、部分码头缺乏后方仓储等基础配套设施等问题。近年来南昌港集装箱吞吐量不断增加,但其落后的基础设施极大地限制了港口的进一步发展,使其与国内其他大港在硬件及货物吞吐量上的差距不断加大,不利于港口的现代化进程。
(三)港口总体规划不合理
发展南昌港的规划及措施存在建制不清、功能重叠、地域重合、上下级对港口规划发展的定位不一致、港口产业规划布局及发展方向不合理、省市单位对港口的规划政策指导意见与管理港口的具体县区单位规划政策指导意见对接不一致等问题。
(四)信息管理系统不完善、港口信息化程度低
南昌港由于起步较晚、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建设发展乏力且处于内陆港口,对现代化港口EIS建设不够重视、并且在提供实际货船信息服务方面做的也很不到位,港口管理系统不完善,现代信息化程度不高,这些因素阻碍了南昌港向高水平、高层次的现代化港口发展。
(五)港口物流体系不健全
物流体系对于港口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南昌港物流体系尚未健全,港口物流一体化中的物流园区、工业园区、海关、商标检验局等零散分布,未能形成一体化物流体系,物流路径杂乱无章未能进行一体化设计,且体系内各物流作业各环节、流程缺乏有效对接,数据共享和信息沟通比较困难,物流信息技术运用不够,使得物流活动及一体化进程难以顺畅进行。
三、发展经验借鉴
在南昌港现在及未来发展过程中,势必会受到各种障碍因素的影响,制约其进一步发展。他山之玉可攻石,为此我们选取了省内大港九江港、著名内河港口重庆港、沿海发达港口宁波-舟山港等几个较有代表性的港口进行研究分析,结合南昌港自身的发展现状及未来可能遇到的障碍因素,吸取借鉴它们的优势长处,以促进南昌港更好更快的发展。
(一)九江港
九江港作为江西省内的第一大港,近年来发展迅速,随着九江沿江开放开发和政府政策支持力度的加大,港口建设速度明显加快,吞吐量快速增长。2011-2015年间,累计完成货物吞吐量3.3亿吨,截至2015年12月28日下午3点完成货物吞吐量10410.78万吨,一跃成为亿吨大港。在这骄人成绩的背后,是其港口建设机制的科学制定和良好的运行体制。
优化港口物流布局,节省企业运输成本
自2015年4月1日起,九江港城西港区码头增加了出发到上海洋山港的航班次数,直达洋山港的班次从每周两班增加至每周四班,货主的集装箱运送到九江港后短时间内就能够装船出航,大大降低了企业物流成本,缩短了运输时间。九江港这一物流布局有力地吸引了周边更多的货源,进一步助其打造成为枢纽航线港口,推动港口经济繁荣。由此看出物流体系对于港口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而南昌港物流体系尚未健全,港口物流一体化中的物流园区、工业园区、海关、商标检验局等零散分布,物流布局粗糙,不足以形成良好的港区经济驱动力。
合理规划港口产业结构,避免港区同质化竞争
在国家新一轮产业升级中,九江港腹地经济辐射范围广,对港口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为避免港口同质化竞争,九江港对港区及临港的产业分布采取因地制宜的规划策略。港区实施产业化招商,重点引进了新能源、新材料、电子电器、汽车及零部件、高端装备设备制造等产业,这些产业合理布局在不同功能分区,使港区之间形成良性竞争,提高港口运行效率。反观南昌港,受港区及经济腹地产业布局不均衡的影响,南昌港装卸的货物及发展运输的产业主要为钢材、水泥、煤炭、粮食、化肥、日用品行业等,货物的增值服务低,且港区内同质化竞争现象严重,不利于南昌港的长远发展。
(二)重庆港
重庆港地处我国中西结合部,是长江上游最大的内河主枢纽港、集装箱集并港、大宗散货中转港,现为全国28个主要内河港口之一。2014年,重庆港口集装箱年吞吐量超过百万标箱,由此重庆港成为长江上游第一个、长江干线内河第三个突破百万标箱的港口。近年来重庆港航运得到较大的发展,全港货物吞吐量高达1.7亿吨,重庆港在信息系统建设及运用上,优势尤为明显。
建设港口电子信息系统,增强服务软实力
为推动经贸发展、提高航运物流服务水平,重庆航运交易所成立了全国内河唯一的交通电子口岸:重庆交通电子口岸。现在已成为国家7个交通电子口岸分中心之一,服务范围已覆盖全市11个集装箱码头。重庆航交所与交通运输部、长江航务管理局、上海港信息电子数据交换中心实现了电子信息数据的互通有无,并且建成了长江流域货物全程跟踪定位查询系统。这些措施的施行帮助港口和企业及时了解和掌握集装箱动态,提高了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极大地增强了港口的服务软实力。南昌港在现代化港口信息系统建设上起步较晚,为企业提供实际货船信息服务方面做的还远远不够,存在港口管理系统欠缺、现代信息化水平低、港口服务能力不足等问题。
(三)宁波-舟山港
宁波-舟山港是我国东部沿海枢纽港和集装箱干线港口之一。2015年12月24日,宁波-舟山港年集装箱吞吐量达到2000万标准箱。宁波-舟山港成为全球第五个港口年集装箱吞吐量达到2000万的港口。
建立港口维护专项基金,加强港口基础设施建设
大港口建设需要大投入,为此浙江省财政局设立了港口建设维护专项基金,确保航道等港口公用基础设施建设维护资金的正常来源,并将该基金列入省市财政年度预算,逐年加大对航道等港口基础设施建设和维护资金投入力度,建立长效运行机制。而南昌港存在总体作业水平低、机器设备(如转运,仓储,运输等设备)陈旧、部分码头缺乏后方仓储等基础配套设施等问题,解决这些基础设施落后问题需要有强大的资金支持,而南昌港的基础设施建设及维护的资金需求大部分由港务局自行筹措解决,并未列入政府预算。
四、南昌港发展对策
(一)大力发展临港工业,优化产业结构
要充分利用港口的现有条件,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临港工业。以临港工业园区、经济开发区等为基础,吸引临港工业的生产要素向沿江聚集,重点发展新能源、汽车、航空、光电、生物等产业,以期形成港口经济发展的新增长极,从而带动江西水运经济的发展。
(二)加大政府对港口设施投入力度
港口设施分为公用基础设施、经营性基础设施和港口企业经营设施,政府应针对不同的设施类型,引导企业进行多元化的投资。明确与落实政府部门对港口基础设施建设的相关责任。将港口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列入政府年度预算,并借鉴宁波-舟山港等港口城市的发展经验,建立港口建设专项维护基金,将其重点用于港口各类基础设施的维护与更新。
(三)加快南昌港基础设施建设步伐
推进龙头岗、姚湾两大核心港区建设,加快推进龙头岗综合码头一、二期工程、姚湾综合码头、樵舍货运码头项目建设,完善水上保障系统及水上搜救应急体系,制定航道扩建与改造工程,将南昌港的航道等级由III级提升为II级,完善南昌港的通航基础条件,同时,加强对岸线的合理开发利用,以达到最大程度完善整个南昌港的基础设施建设。
(四)利用相关政策助力港口的规划与发展
依托国务院的《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南昌港总体规划》、《南昌主枢纽港整体规划》等规划及相关支持政策加强与周边内陆及沿海港口的建设发展经验的合作与交流,并在省内加强与各县的城市发展规划有效衔接。最后,抓住建立长江经济带中下游城市集群的发展机遇,充分利用长江流域的巨大航运价值,推动省内沿江内陆腹地逐级开发,形成南昌港发展新的增长引擎。
(五)加速港口物流体系的一体化进程
南昌港作为一个拥有巨大潜力的内陆港口,必须高度重视港口物流体系的建设与发展,逐渐形成综合港口物流服务体系,并将港口附近的物流园区、工业园区、海关等纳入综合物流体系之中,不断提高货物进出关的效率;建立高效的EDI系统,提高港口物流的现代化水平;将富山姚湾段规划与昌南规划相融合对接,直接为小蓝经济开发区及向塘镇提供物流服务,打开南昌向南发展空间,使港口物流体系能更好地助力于南昌的经济建设。
[参考文献]
[1]谢丹.港口发展与区域经济发展关系研究[D].大连:大连海事学院,2005.
[2]胡云超.港口物流与城市经济协同发展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09.
[3]曾立群.南昌港规划发展的问题与路径[J].中国港口,2011,(11).
[4]涂维青.南昌港口物流发展模式研究[D].南昌大学,2011.
[5]梅艺华,王建,陈桂君.南昌港物流现状和发展对策探究[J].科教导刊,2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