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老人护理专业知识

老人护理专业知识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老人护理专业知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老人护理专业知识

老人护理专业知识范文第1篇

关键词:护生 能力培养 就业竞争力

在这个多元化的社会大发展的背景下,护理工作的内容也从过去简单的护理工作转向了多元化的健康服务工作,不管是病人还是医院,都对护理人才有了更高的专业要求,不但要有极其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还要求娴熟的工作技能,还要有很高的沟通能力和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这就要求各卫校的护理专业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和课程设置,从根本上提高护生的综合素质,强化护生的综合能力,让他们的就业水平不断提高,增加就业率。

1、加强护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提升就业竞争力

今天的护理专业学生就是明天的护理工作者。作为现代社会的护理工作者,除了要牢固的掌握基础性的文化知识和人文科学等知识外,更需要掌握的是各种医疗知识、医学临床知识、护理专业的基础知识和各种实践技能,这样才能全面的提升自己的能力,为患者提供适宜有效地健康服务[1]。护理专业的专业技能素质从根本上决定了护理专业学生毕业以后是否能够胜任护理工作,这是护理专业学生综合素质中最为重要的,针对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教育思路,护理专业应以“实用、够用”为原则进行实用技能型护理人才的培养,使护生进一步掌握基本的专业知识和护理工作的实践操作技能,更好的为患者解决护理问题:

1.1结合临床工作整合实训流程

中职医学教育中临床进展与课本内容脱节的情况一直困扰和影响着临床教学,从而导致护生不能学以致用,这也是影响护生就业的重要因素,因而要求每个临床学科重新进行课程设置,去除临床中已淘汰的陈旧内容,补充临床上已经成熟的经验和方法,尽可能做到教学与临床的同步,以“实用、够用”为原则,从而制定出能适应临床工作中技能操作的简易实训流程。

1.2运用简易流程,改变护生学习方式

学校加大实训基地的建设力度,实训场地情景模拟医院,护生运用与各学科教学整合的简易实训流程进行技能操作,从而使护生的学习更简单更实用,改变了卫校护生以往枯燥的死记硬背、机械操作的学习方法,更突出培养护生的创新思想和实践能力[2]。

2、加强护生培养沟通能力的培养,提升就业竞争力

现在对于人才的最基本要求就是与人沟通的能力。在任何场合都少不了人际沟通能力,特别是在护理工作当中,人际沟通能力显得尤为重要,护理专业的学生应当清楚地认识到这一点。目前我国绝大部分的医院护理工作者与患者之间的矛盾很多是因为沟通不好造成的。护理工作者的沟通能力也成为各医疗单位对护理工作者的一项重要要求[3]。因此,沟通能力的提高对于护理专业学生的就业竞争力的提高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护生在专注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学习的同时,一定要加强人际沟通能力和人际沟通技巧的培养和提高。

护理工作者的语言沟通是对患者心理护理作用和心理治疗效果提升的一个重要手段。首先是对患者一定要有恰当的称谓,同时要使用文明礼貌的用语,在患者说话的时候,尊重对方,不要随意打断,避免与对方发生争辩,对患者说话时要真诚,护理工作者说话得体和真诚,就容易赢得患者的信任,从而得到良好的沟通效果。表情是观看一个人当前状态的最直观方法,护理工作者应该尽量将自己良好的个人状态表现出来,传达给患者,同时注意对方的表情,发现对方的不良情绪,从而及时的改变自己的沟通策略和方式方法;与人接触要保持微笑,尽量表达出自己的积极态度。避免呆板没有表情的机械式接触,那样只会让患者的心情更糟,从而对你产生排斥感,不利于工作的进展。

提高在校护生的人际沟通能力,我们实施了校内沟通能力的提升和校外沟通能力的实践:

2.1沟通能力的校内提升

一般都是采用培养、锻炼、交流等形式,培养护理专业学生的表达能力,克服“胆怯心理”,组织演讲等形式,锻炼护理专业学生在多人场合自然发言的胆量、得体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组织新老学生同堂座谈,锻炼与陌生人的接触和沟通能力。学校还可以经常组织“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沟通技巧”“3min演讲”等竞赛活动为护理专业学生提供磨练机会,提高学生的各项综合能力。

2.2校外沟通能力的实践

大多都采用组织活动的方式和通过在医院实习时加强。组织护理专业学生到不同的敬老院义务活动,让学生一对一或者一对多的与老人进行交流护理。或者组织学生到各社区进行各种医疗护理知识普及等,让学生与陌生人接触并进行沟通。比较有实效性的是学生到医院实习期间,让学生提前熟悉工作环境和内容,对专业知识和各种专业技能的运用有一个提前的了解,更多的是让学生与真正的患者和患者家属接触,在运用专业知识护理患者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患者及其家属的心理状况,找到与他们沟通交流的技巧和方法。提高沟通交流能力的同时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一举多得。在活动过后再组织学生互相交流并总结心得体验,提高护理专业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

在新医改的背景形势下,在提高护生综合能力的同时,我们还要注意分析护生的就业取向,对就业过程中容易出现的各种矛盾问题指出各种相应的解决办法,对护生就业过程中容易出现的各种心理误区进行阐述和指导,提高护生在就业过程中的心理素质,样会才会使护生以正确就业观面对就业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难题,从而提高就业竞争力。

总之,通过护生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以及沟通能力等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增强护生的自信心、提高护生的专业素养和心理素质,增强护生对各种环境的适应能力,提高在新医改环境下的就业能力已经成为中职医学教育的首要任务。通过各方面能力的提高,促使护理专业学生综合素质的完善,增强护理专业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吴亚君. 护生人际沟通学习需求调查[J]. 护理研究,2009(19)

[2] 刘雪萍,蒋翔,蒙小严. 提高护生沟通能力的探讨[J]. 全科护理, 2009(01)

老人护理专业知识范文第2篇

护理学行业现状

护理专业被教育部、卫生部等六部委列入国家紧缺人才专业,予以重点扶持。世界卫生组织对各成员国卫生人才资源统计结果显示,许多国家护理人才紧缺。在我国,护士的数量远远不够,医护比例严重失调。按照卫生部要求,我国医院的医生和护士的比例是1:2,重要科室医生和护士的比例应是1:4。而目前全国1:0.61的医护比例远远达不到卫生部的要求,与1:2.7的国际水平相差很大,与发达国家1:8.5的比例相差更远。根据卫生部的统计,到2015年我国的护士数量将增加到232.3万人,平均年净增加11.5万人,这为学习护理专业的毕业生提供了广阔的就业空间。

当前就业远景

随着国际医疗市场对护理人员的需求激增,“护士荒”现象已日益突出地摆在各国医学界面前。未来10年,美国、英国、加拿大、新西兰、新加坡、日本及全球其他国家将急需200万护理人才,国际人力资源公司已经把目光瞄准中国。世界性的护理人才资源的短缺,给我国护理人员创造了更多迈出国门、迈向国际市场就业的机会。业内专家介绍说,护理职业一直是国际上地位较高、薪水丰厚的职业之一。如护士在美国平均年薪达5万美元,而美国缺护士30万人。在澳洲,护士最容易找工作或获得升迁,同时,只要拥有了澳洲注册护士的资格,等于拿到了通向英联邦国家工作的“绿卡”。英、法、德等西方发达国家对护士均有许多优惠的政策。因此,有深厚的专业知识、较高的综合素质和流畅的国际交流语言的护士在国际上就业、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再者,随着我国向老龄化社会转变,将来从事老人医学的人才将走俏,保健医师、家庭护士也将成为热门人才。我国近年来人口年龄结构呈现老龄化改变,家庭结构却呈现出小型化趋势。而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群疾病潜发生了改变,慢性病护理的需求量增加;人们在重视身心健康的同时,对疾病的预防和自我保健意识也不断增强,社区医疗保健工作面临着难得的机遇。

目前,国内很多大中城市的医院都设有涉外门诊,而一些合资医院以及“洋”医院更是如雨后春笋一般扎根北京、上海等地。所以,如果护理学人才在具备护理学、护理人际沟通、护理礼仪等专业知识外,还能具备一定的外语能力,那么就业选择将更为宽广,可以从事在华的涉外医护服务、国际技术合作交流和资料传递等。

主要课程:人体结构与功能、病原生物与免疫学、生物化学、病理学基础、药理学基础、护理学基础、内科护理、外科护理、妇产科护理、儿科护理、精神科护理、护理心理学、护理伦理学、护理管理学、康复护理、护理基本技术操作、护理见习、社区实习、毕业实习等,以及各校的主要特色课程和实践。

可设置的专业方向:老年护理、社区护理、中西医结合护理、中医护理、涉外护理、康复护理。

老人护理专业知识范文第3篇

护生第一学年主要开设《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医用化学》、《护理学导论》、《护理行为学》、《生理学》等医学基础课程,此时学生的学习模式发生了重大的转变,学习内容由高中时的少而浅变为现在的多而深,学习方法由监督学习变为自主学习。但在与学生的接触中发现部分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存在一定缺陷,以致影响了学习效果。通过与班委讨论,班级开展了系列活动,如请老师传授医学知识的学习方法、请高年级优秀学生介绍学习经验,同学之间组成学习互助小组,同时作为专业课老师,我有意识地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引导学生关注学科的发展,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精神,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随着第二学年《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精神科护理学》等护理专业课的学习,学生已经对护理专业有了一定的认识,于此同时开始关注实习医院情况和就业前景,班主任利用专业课见习和假期见习的机会,让学生了解医院护士的工作模式与环境,使其对护理工作有进一步的认识,也使课堂的理论知识能够应用到临床实践中去。在此过程中,要求学生能够自觉约束自己的行为,树立良好的职业形象,能够成为一名优秀的护士。此时,班主任还应注意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临床辨证思维能力。

2、依托校园活动,培养学生专业情操

我校很多社团都和护理专业有关,例如:爱心手语社、红丝带社、保健按摩协会等,鼓励学生参加社团活动:定期走进我市特殊教学学校,了解特殊儿童的心理,为他们带去欢乐;每年12月1日,参加预防艾滋病宣讲活动,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对艾滋病的认识;走进敬老院,看望孤寡老人。通过参加社团活动,学生不仅对自己所学的专业有了深层次的理解,专业思想也进一步得到了巩固。在临床实习期间,医院普遍反映工作积极、态度认真,得到了带教老师的好评。学校每学期也会举办多项与护理专业有关的活动,如庆祝“5.12”国际护士节活动、护士礼仪比赛、护理技能操作比赛等,尤其是“5.12”国际护士节活动,学校请来我市德高望重的护理前辈为即将走进入临床实习的护生举行授帽仪式,让学生感受这庄严而又圣神的时刻,使其更加明白护理的内涵,增强护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3、强调医德医风,培养学生职业道德

护理事业要求护士热爱护理专业,以真挚的感情、崇高的医德、一丝不苟的责任心、高度的同情心和不怕牺牲的献身精神,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所以,班主任工作始终要强调医德医风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学习中关爱弱势群体、在临床见实习以及三年级顶岗实习时关爱患者,一切以患者为中心,从点滴中领悟护理事业的特点与神圣,激发学生的职业自豪感和崇敬之情,在学习和工作中严格要求自己,做到对患者负责,对生命负责。

4、利用各种方式,帮助学生做好就业指导

在学生在校期间,通过开展专题讲座等形式端正学生的就业态度,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良好的择业意识和竞争意识,为择业和就业做好准备。另外,由于护理专业教师除给在校学生授课外,还经常进入临床进修和学习,与医院之间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因此,班主任可充分利用这个优势,成为学生和学生之间的纽带。一方面,把医院的用人信息及时传达给学生,让学生更为直接的方法获得就业信息,不但拓宽了学校的就业渠道,还能减轻学生的就业压力;另一方面,根据医院的用人要求把自己优秀的学生推荐到医院去,既为医院输送了有用的人才,还加深了与医院之间的感情。

5、体会

老人护理专业知识范文第4篇

关键词:人文素质社团活动高职护生

人文素质是指一个人通过人文学科知识的学习和积累或环境的熏陶,使之内化为人格、气质、修养,成为人的相对稳定的内在品格,集中体现为重视人、尊重人、关心人和爱护人。医疗卫生行业是以护理为基础服务平台的行业。护理工作面向的是人,决定了护理教育必须融入人文素质教育。护士的培养是一个前后衔接有始有终的系统工程,启蒙于医学院校,贯穿于职业生涯全过程。护士的人文素质,在很大程度上要靠后天养成,校园人文氛围至关重要。学生社团活动作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护理学生在人文教育过程中发挥着巩固和强化课堂教学的作用。多一个健康发展的学生社团,就多一块教育的阵地,多一个展示的舞台,多一个创新的堡垒,多一批受益的学生。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健康需求的日益增长,护理活动要求护士不但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还应具备良好的人文素质。

一、对象与方法

本调查的目的是了解高职护理专业学生社团活动的开展对人文素质的影响,为培养高职护理专业学生人文素质提供依据。方法为选取200名由相同教师教授专业知识的护理专业学生,并将学生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100人,每人至少参加了1个社团组织;对照组100人,没有参加任何社团组织。问卷内容涉及心理素质、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等人文素质。结论是实验组人文素质得分为77.15±4.120分,对照组得分为70.78±2.87分,高职护理专业学生人文素质和社团活动呈正相关(r=0.67,P<0.05)。可见,开展学生社团活动可以提升高职护理专业学生的人文素质。1.资料与方法通过查阅文献和专家函询等方法自制问卷,选取2013级200名由相同教师教授专业知识的护理专业学生,并将学生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100人,每人至少参加了1个社团组织;对照组100人,没有参加任何社团组织。问卷内容涉及心理素质、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等人文素质,共20个项目,采用Likert5点计分法,分值为1~5分。发放问卷共计200份,收回问卷200份,有效问卷200份,有效率100%。采用Excel2007软件进行数据录入。数据分析采用SPSS19.0软件包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以P<0.05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与分析在经过1年的专业学习后,实验组总分为77.15±4.120分,对照组得分为70.78±2.87分,组间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P<0.05,两组学生人文素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社团活动和高职护理专业学生人文素质进行相关分析,r=0.67,r值大于0.5,说明社团活动与人文素质的提升相关.

二、讨论

1.社团活动能提高护理专业学生的沟通能力

良好护患关系的建立,沟通是不可或缺的要素。高职护理学生在校时间短、自身学习任务繁重,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的社团活动使学生为了共同的目标相互合作,在活动中积极沟通、自由发表意见,团员间相互启迪。同时团员也把个人兴趣融入团体活动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达到对人文素质的全面促进作用。如举办朗诵比赛和辩论赛,为护士生提供锻炼语言表达的途径。在轻松、自由的活动氛围下,参与者可以放松地各抒己见、集思广益,通过活动互相交换信息、互相学习,可以获得更多的知识和经验,弥补课堂教学时间有限、学生表达机会不多的不足。同时,随着社区护理的逐步推广,社团活动不单单局限在学校范围内,也逐步走出校门,走进社区。服务类社团的活动为护士生创造了与人沟通交流的良好机会,通过社区义诊、开展问卷调查、慰问独居老人活动和卫生知识健康宣教等方式,与不同的人群进行交流和沟通,进一步提高了护理专业学生的沟通表达能力。

2.社团活动能提高护理专业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大学生社团活动是有效凝聚学生、培养团队精神的重要方式。高职学生社团的管理工作主要是由参与社团的学生负责,并进行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社团成员在进行社团活动讨论时,所有的成员都可以成为活动的管理者,可以各抒己见,平等地交换意见,同时,又要相互配合、相互帮助,平衡各种观点,才能成功地开展各种活动。在活动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明白,组织一次活动不是某个人的事,必须要在大家共同的努力下才能顺利开展,这样在这个过程中就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能力。

3.在社团活动中培养护理专业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近年来,各种原因造成国内医患关系空前紧张,医患纠纷时有发生,甚至引发流血暴力事件。护士直接接触病患者的时间最多,更易成为患者及其家属的攻击对象,护士的人身安全随时有可能受到威胁,心理压力日益加大。同时,护士工作任务繁重,报酬却相对较低,其劳动付出与薪酬不成正比。还有社会大众缺乏医学知识和对护理的偏见,护理从业人员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如没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在面对威胁时将难以有效应对,更不能有效地调节释放压力,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如公益服务类社团的活动,为学生提供深入社区接触病人的机会,提供一个护患共同活动及情感交流的平台。通过逐步接触,学生了解了病人,克服了对病人的畏惧感;在活动中沟通能力逐步提高,充分运用自己的知识去帮助病人,通过社团活动增强职业成就感。所以社团活动的开展能强化护理专业学生的心理素质,使其拥有逐步适应医院环境的良好心理素质。

三、小结

通过社团活动的开展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使学生心理素质、沟通能力和表达能力得到提升和强化。生命所托,健康所系,同其他专业相比,要求护理人员具备更高的人文素质。良好的人文素质是护士有效工作、维持良好职业形象、全面提高护理质量的保证。医学院校是培养护理人才的最重要的场所,护理专业学生是临床护士的储备军,人文素质的培养是大势所趋,需要在高校学习期间就开始人文素质的培养。高职医学院校应该结合自身特点,把人文素质教育作为社团工作的重中之重,切实发挥社团活动对高职学生的教育和引领作用,体现素质教育的宗旨。

参考文献:

[1]巩莹,张瑞丽,李慧娟.护生人文关怀能力的研究现状[J].护理学杂志,2011(24).

[2]谢文,张振路,徐朝艳.有关护士全面质量管理知识掌握程度的调查分析[J].实用护理杂志,2003(12).

[3]贾义保.科学发展观视野下的大学生职业素养教育[J].理论月刊,2009(8).

[4]陈荣凤,吴嫣,邵美红等.护生人文素质教育的研究进展[J].护理杂志,2012(10).

[5]石新明.论先生的“扶持社团”思想[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7).

老人护理专业知识范文第5篇

我国传统的养老方式是家庭养老,但随着社会经济和工业化的发展,再加上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家庭规模趋于缩小,以及子女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与老年人存在着差异,高龄老人多数伴有失能,子女难以照顾老年人,诸多因素使得家庭养老受到了很大的冲击。

一、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社会养老遇到了资金、场地、人才等难题。目前养老护理员护理水平参差不齐,大多数缺乏专业训练,未建立与执行职业准入制,不能满足日益发展的养老事业的需求,不能让家庭放心、老人省心、养老机构安心。大学生具有良好的文化素质,沟通能力强,形像气质好,精力充沛,将大学生培养成养老护理员队伍,一方面为解决养老护理员队伍短缺提出了方案,同时有助于解决当前大学生的就业问题。

(一)从业人员学历偏低

制约养老服务开展的主要因素是未经专业培训,服务质量不高。当前我国养老护理员多来自城市下岗职工和农村进城务工人员,文化水平普遍较低。有研究者在2008年对杭州市17家老城区养老机构护理人员情况调查显示:护理人员学历:294名护理人员中有22人为护理中专学历,272人为非护理专业,其中15人为大专学历,从事管理工作,257人为中学及以下学历(81.7 %接受过老年护理方面的培训);街道敬老院及民办敬老院护理人员中没有护理学历。正是由于护理员的文化水平低,使得他们学习起来比较困难,也增加了培训的难度。在护理员队伍中有临床医学、护理或社会工作等相关专业大专院校培训经历的护理员寥寥无几,只经过民政部门组织的岗位技能培训的也不多,大多数是未经过正规培训的农民工。2008 年民政部王振耀司长曾讲到:养老护理服务人员规模、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远远不能满足实际需要,已成为制约养老服务业发展的瓶颈。《我国城市居家养老服务研究》显示,现阶段城市居家养老服务需求的总体满足率只有15.9%,其中聊天解闷服务满足率仅3.16%。全国的数据显示有32 万的为老服务人员中具有职业资格证的只有2 万人,比例为6%左右。在此背景下,如何保障服务人员的数量和质量,成为影响我国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长期开展的关键。

(二)缺乏专业培训

一方面,由于受传统观念影响,不少养老机构护理人员认为只要能吃苦就能做好养老护理工作,对培训不够重视。另一方面,受当前养老机构护理人员文化水平低等限制,培训起来难度大,较难达到预期效果。目前,专业培训机构也较少,大多数培训都以短期的观摩或个别帮传教式的指导,不能解决整个队伍整体业务水平的提高问题。大多数养老机构没有配备专业护理、康复保健、老年心理护理、法律咨询、社会工作等方面的专业人员,不能满足老年人的多样化需求,无法实现养老机构的专业化服务功能。现有养护人员普遍存在服务技能和专业知识差的问题,只具备一般的服务技能和护理知识,缺乏医学、心理学知识,无法对老人,特别是半自理、不自理老人进行有效的专业护理。养老护理员的人力来源大多是周围农村或进城的农民工。

(三)社会需求与现实服务水平矛盾突出

一方面,随着老龄化的到来,老年人口所占比例逐渐增高,同时80年代又施行了计划生育,导致独生子女家庭比例也不断增大,由于社会、经济等多方面原因导致需要社会机构养老的老年人越来越多。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老年人对养老服务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目前养老护理人员以非专业人员为主,服务水平、态度等方面很难符合高要求,很难提供令人满意的高质量养老服务。

(四)数量缺口较大

我国有家庭养老的传统美德。但随着计划生育的实施和20世纪末人口老龄化的急剧转变,传统的集中型大家庭向分散型核心家庭或小家庭转化,甚至出现老人单身家庭,人口金字塔倒置,严重削弱了传统家庭的家庭养护功能,迫切需要发展机构老年护理。目前养老护理专业人员缺口非常大,出现用工短缺的养老机构越来越多,有些养老机构在无法招聘到符合要求的专业护理人员情况下,不得不临时招聘农民工顶替。这样一方面人员流动性大,另一方面也很难保证服务质量。

二、面临的主要挑战

(一)护理工作责任和压力重大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医疗水平的显著提高,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改善,人口平均寿命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养老机构的高龄老人所占比例呈现上升趋势,高龄老人行动不便,给护理工作增加了难度,另一方面,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养老服务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已不再仅限于简单的保障基本生活,还需要能提供一定的医疗、娱乐等服务。

(二)社会地位不高

社会上存在着养老护理员工作不需要什么文化,只需要农村妇女就能从事。养老护理员低待遇已是不争的事实。就全国而言,养老护理员月工资低的仅有800~1000元,高的也仅有千余元,除少数经济较发达的城市外,绝大多数城市没有为护理员购买社会保险。护理员大多是临时工,执行城市最低工资标准,工资水平普遍偏低,一旦找到收入更高的工作就跳槽,变换工作很频繁。低待遇的主要原因是养老机构收费较低、运营成本较高,在缺少政府补贴的情况下,养老机构只能通过精简员工、降低待遇来维持。其次,在政府监管不利的情况下,不排除少数经营者有克扣员工工资待遇的行为。

目前收入水平较低,工作也不能得到社会很好的认可。工作队伍还不够专业化,另外受传统观念、收入水平、社会定位等多方面的影响,养老护理员的工作社会认知程度不高,社会地位偏低。

(三)缺乏相应激励政策

传统观念一直把老人看成是:衰弱、无价值、贫困的社会边缘人群,是社会和家庭的沉重负担。这种负面、消极的老年歧视观念也严重影响着医疗护理服务业,表现为:治疗护理环境较差、资金投入不足、设备简陋、医护人员素质低;老年人受歧视、被忽视,得不到公正的待遇和应有的尊重,更谈不上优先权和高质量的医疗护理。

三、机制建立原则

(一)以激励为导向的原则

养老服务虽说是朝阳产业,但属于微利行业。不管是公办还是民营养老机构,都存在成本核算,有报道称,许多的社区托老所因经费缺乏停止运营。目前一些养老院、托老所能维持运营,主要是劳动力成本低。但是随着新劳动法的全面实施,劳动力成本必然上升,而养老服务的收费标准是根据当地居民的收入状况来确定的,要保证一般老年人能住得起养老院,同时要能留得住养老服务从业人员为老人服务,建立稳定的专业化养老护理员队伍,所有的这一切,在养老机构自身努力的情况下,政府的作用是不可或缺的,在各个政府扶持的方法方案中,加大对养老事业的财力支持是对养老事业最大的支持。制定大学生加入养老护理队伍的相应激励制度,鼓励受过专业训练的相关专业学生加入养老护理队伍。为大学生护理员参加各种社会保险,消除正式工与临时工的差别,使大学生养老护理员有保障、归属感、成就感,以吸引更多有知识、有文化的年轻人从事养老服务行业。

(二)重培训

对在校大学生引入专业护理、康复保健、老年心理护理、法律咨询、社会工作等相关课程教学,并在课程教学基础上进行专业训练,实行养老护理员持证上岗制度,分批组织学生学习老年服务知识和技能。鼓励学生获得职业资格证书,开展经常性的职业培训,按照《养老护理员国家职业标准》的要求加强相关专业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和岗位技能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政治业务素质和服务水平、服务技能。

(三)可操作原则

一方面要考虑当前大学生的从业意向培养,加大宣传力度,让学生了解养老护理工作的社会意义,掌握养老护理员的职业前景。另一方面,摸清当前已有课程特点,并在此基础上设置相关培训课程,精心安排培训内容,合理组织培训形式。对相关工作进行预算,从政府、相关机构、高校等多方面努力获取经济上的支持,保证培训工作的正常进行,努力提高培训质量。

四、机制的建立

(一)深入研究需求

一方面,要深入研究养老服务机构对养老护理人员的年龄、专业、能力、性格等方面的要求。同时,要调研进入养老服务机构或期待进入养老服务机构老人期望的护理人员特点,并认真分析其内在原因。对当前护理相关专业学生进行深入剖析,找出现状与养老服务机构、养老服务机构内老人需要之间的差异,并寻求解决办法。

(二)科学设定培训体系

当前护理员对护理行为规范、心理知识、一般护理知识、营养与饮食、老年病护理、沟通技巧等知识掌握不深,不能全方位应对各种老年人的生活护理,提升整体护理质量无从谈起。基于需求的基础上制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护理常识、心理学、沟通技巧、基础医学等相关知识为一体的科学培训知识体系,建立讲课、观摩、实习、总结、交流等多种培训形式的培训体系。定期组织养老护理技能比赛,激发大学生提高护理技能、技巧的热情,促进大学生养老护理员队伍建设和养老服务质量的全面提升。

(三)建立相应制度

为了激励大学生加入养老护理机构,需要建立就业奖励、从业人员规范、养老护理员资格认证、养老护理人员社会保障制度等配套制度,从制度上清除障碍,使大学生进入养老护理队伍切实可行。

(四)加强高校与养老院、社区的交流与合作

高校主要负责相关专业大学生的招生及日常教学管理,负责养老护理知识与技能的培训。社区为大学生养老护理员提供见习与实习机会,并积极向学生及高校反馈,建立培训联系。养老院为大学生养老护理员提供专职或兼职机会,为高校提出培训建议,建立日常交流沟通机制。

(五)建立绩效监督诊断、反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