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民营经济支持政策

民营经济支持政策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民营经济支持政策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民营经济支持政策

民营经济支持政策范文第1篇

一、制定实施方案,明确工作目标

按照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制定《关于加快发展民营经济实施方案》。以开展“行政效能建设年”为契机,加强和改进政府监督管理和服务工作,推进民营经济发展,通过大力推进全民创业,加快健全促进创业的体制机制,完善创业的支持和服务体系,进一步激活各类创业主体,开辟和拓宽创业领域,大力促进全市民营经济总量提升、经营者素质水平提高、竞争力不断增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不断增长。

二、正确引导民营经济发展

我市切实把推进民营经济发展与促进园区经济、县域经济发展结合起来,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突出抓好。进一步开放个体私营经济进入的领域,凡是国家法律、法规没有禁止投资和对外资开放的领域,民营经济都可以进入。支持民营经济进入垄断行业、金融服务业、社会事业、文化产业等。引导民营经济严格遵守国家产业政策,自觉服从宏观调控,依法经营,诚实守信,健全管理。推动和扶持民间投资向政府鼓励的产业领域集聚,推动和支持民营经济向城镇和工业园区集聚,形成产业集聚效应。支持民营企业收购、兼并或参股国有、集体企业,支持发展科技型、外向型民营企业。

三、大胆放手民营经济发展

各县(区)人民政府鼓励、支持和发展民营经济,把民营经济摆在事关全局的战略位置,纳入地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各级领导亲自抓,组织和协调各职能部门配合抓、共同抓。破除一切阻碍民营经济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弊端,废除一切限制民营经济发展的歧视性政策,真正做到思想上放心、放胆,政策上放宽、放活,工作上放手、放开,推动民营经济发展。

四、政策推动民营经济发展

各县(区)人民政府抓好对国家和自治区鼓励、扶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的落实。以监察部门牵头成立民营经济政策落实督查机构,强化对政策措施落实情况的督促检查,确保政策落实到位。充分发挥每一项政策的激励引导效应,并根据形势的发展变化加以补充完善,不允许任何部门、单位打折扣,不允许从本地区、本部门利益出发,推诿扯皮。

五、开展宣传和表彰活动,为民营经济加速发展营造良好舆论环境 通过大力宣传中央和自治区发展民营经济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把社会各界对发展民营经济的认识统一到落区实科学发展观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认识上来,鼓励全民创业,营造一个良好的舆论环境。

表彰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xx年年2月,龙州市工商行政管理局、龙州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龙州市质量技术监督局、龙州市消费者协会、龙州市个体劳动者私营企业者协会共同表彰xx年度贺州市101家“诚信经营户”。提高了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主的政治地位,增强他们的荣誉感。

民营经济支持政策范文第2篇

一、深化三个认识,推动民营经济发展

一要深刻认识民营经济是加快区域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民营经济是最具生机和活力的经济增长点。凡是发展较快的地区,民营经济对经济的贡献都占很大的比重,江苏、浙江作为众所周知的民营经济大省,凭借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成为全国经济发展的前沿地区。浙江经济总量中,民营经济占到71%以上。在全国民营企业500强中,浙江占203席,总量居全国第一;中国社科院公布的全国民营企业自主创新50强,浙江占19席;全国民营企业自主创新十大领军人物,浙江有4位。2007年江苏民营经济总量突破万亿元大关。全省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50.5%,已成为全省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要深刻认识民营经济是做大我区经济总量的必然选择。从河北区的发展情况看,实现超常规发展离不开民营经济。另一方面,近年来我区民营经济已成为拉动经济发展一支不可小视的力量。民营企业具有机制活、生存力和竞争力顽强的特点,特别是经过多年的发展,在座的民营企业家已经扎根河北、融入河北,与河北区建立起了深厚的感情,把企业的兴衰与河北区的发展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随着河北区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加快,更多的企业家看好河北区的资源、环境以及未来的发展规划和前景,许多新企业来区落户,许多老企业做出了增资扩能的规划。因此,民营经济是我们的潜力所在,希望所在。我们研究民营经济,实际上也是在研究我们今后的发展战略,调整我们今后的发展重点。

三要深刻认识我区民营经济发展的现状。近两年来,我们就如何加快民营经济发展提出了一些思路,采取了一些招法,取得了初步的效果。但需要引起我们注意的是,虽然我区民营企业发展迅猛,但由于发展的起点、条件、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我区民营经济在数量、规模、水平、效益上,与其他先进地区以及市内发展较快的区县相比,存在着很大的差距,面临着很大的压力。一是企业规模较小、结构不合理。现有民营企业中真正叫得响的大企业、大集团不多,缺少高端、高质、高新化的企业。二是企业科技水平不高,产品档次低。应用先进技术装配的企业为数不多,大部分企业科研开发能力不足,缺乏具有自已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三是企业管理水平较落后。有的企业还属于家族式企业,虽然主观上具有“我要管理”的思想,但缺乏“我能管理”的能力。四是人才机制不健全。既影响了企业人才聚集,又影响了企业进步,束缚了企业生产力的发展,严重制约着企业做大做强。

二、构建好四个平台,支撑民营经济发展

一是创业载体平台。一切发展都必须以项目为起点,靠项目去体现。去年以来,我们不断加大项目工作力度,着力抓好载体建设,结合我区优势特色推出了两批84个重大建设项目,这些项目我们将首先向民营企业推介,作为民营经济发展强大的“动力源”和“助推器”。下一步,我们将全力推进重点项目、特别是民营经济重点项目建设,通过打造“一园一品牌、一园一特色”的工业园区,以及产业聚集度高、配套性强、品位质量好的精品商务楼宇,为民营企业提供创业基地,使之成为我区发展民营经济的孵化基地,形成具有行业特色的产业板块和优势企业集群,促使民营经济实现集约化发展。

二是资本融通平台。眼下融资难是民企的首要难题。银行信贷缺乏担保,企业只能以内部积累、向社会借贷等方式解决部分资金。资金短缺制约着企业增资扩产,产品开发,技术改造,规模扩展等。针对民营企业发展融资难的问题,我们将积极打造“政府协调、银行支持、企业参与”的融资平台,多渠道拓宽民间融资渠道。如:认真研究滨海新区金融创新的各项政策,探索区域内民营企业融资的契合点和新渠道,引导民营经济进入资本市场;有效推动银企合作,定期组织金融机构与民营企业的项目对接活动,积极向金融机构推荐有市场、有效益、信誉好的民营企业融资项目;帮助企业申请专项发展基金、技改资金、贴息贷款,用好政策支持;完善多层次的融资信用担保体系,充分发挥中小企业担保中心作用,为更多的企业提供更多项目、更大额度财政担保。支持民营经济设立商业性或互信用担保基金;大力培育上市公司,帮助企业引进现代化管理理念,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管理科学、有效制衡的现代企业制度,探索股份制发展道路。为企业提供与创业投资机构、中介机构对接的平台,为企业以股权融资创造有利条件。

三是技术支撑平台。依靠科技进步,是促进民营经济快速发展、持久发展战略之举。我们将采取以下措施,为民营企业提供技术支撑、促进科技成果向生产力转化。加强科技服务支撑体系建设,帮助企业解决测试、鉴定、认证等技术问题,为企业提供科技咨询、项目支持,扶持发展一批科技型民营企业。加快工业设计平台建设,提供技术创新载体,支持有条件的企业与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加强合作,推动“产、学、研”一体化模式,提供引进消化吸收先进技术和组织重大课题攻关等服务,把技术人才的开发和培养作为推动企业技术创新的着力点,不断提高企业的自主开发和创新能力,推动民营企业科技创新和结构调整。积极协助企业做好项目申报工作,争取将民营企业技术创新项目列入国家、市科技攻关计划,为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争取更多的政策支持和专项资金。

四是人才服务平台。企业要发展,人才是关键。民营企业家必须从战略的高度和长远的发展,深刻认识人才在加快民营经济发展中的基础性、战略性、关键性和决定性作用。既要重视物力资本,更要重视人才资本,创新用人机制,采用股权激励、年薪制等方式,积极吸纳优秀人才加入管理层,把人才优势化为发展优势,从根本上改变家族式、集权化管理体制,增强企业的活力和后劲。作为政府部门,我们将进一步抓好面向民营企业的人力资源市场建设,以更宽广的视野和更灵活的政策,帮助企业培养引进、交流急需的各类专业技术人才,鼓励国企技术人员、高校毕业生到民营企业就业。同时,切实加大人才培育力度,面向企业的经营管理人员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企业文化、企业管理、法律知识、市场营销等专项培训,不断提高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专业管理水平,优化民营企业人才结构,提高整体素质。

三、实施好四个战略,加快民营经济发展

一是规划引导战略。把民营经济纳入区域经济发展的总体规划,进一步完善民营经济发展规划,重点发展以创意产业、IT产业和先进制造业等为核心的都市工业,以生产型服务业、商贸物流型服务业、中介服务业、旅游服务业等为主体的现代服务业,有目的地引导全区民营经济充分利用全区重大项目建设提供的载体和机会,充分利用我区资源优势和现有大企业的辐射聚集效应,寻找适合自己发展的优势项目,由传统产业向主导产业发展。

二是资源整合战略。积极引导企业通过股份合作、技术参股、融资合作等模式,整合各企业之间的优势资源,解决资金、技术等短板问题,在合作中实现优势互补,壮大实力、形成合力。鼓励有条件的民营企业走出去,支持具有比较优势的民营企业参与国际经济合作,鼓励民营企业进行中外合资、合作办企业,充分利用外部的资源和条件,大力拓展新的生存和发展空间。以民营企业为主体,加大招商引资、引智力度,吸纳更多的生产要素为我所用。

三是扶优扶强战略。制定出台鼓励支持民营企业做大做强的意见,围绕全区主导产业和发展重点,筛选一批规模较大、技术较先进、产品有优势,具有行业领先地位的龙头骨干企业,进行重点培育,形成有较强竞争优势的企业集团。通过各种方法和手段,引导中小企业抓住当前的调整机遇,从产业、行业发展状况来审视自身企业的定位,制定科学的发展战略,积极主动地调整产品结构,加大新技术、新产品开发力度,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推动产品从低端向高端发展,从而形成知名企业、中小企业共同发展的民营经济结构,形成做强、做大、做精、做专、做活多样发展的竞争结构。

四是品牌发展战略。对创名牌的企业给予政策、资金等方面的重点扶持,积极引导民营企业牢固确立“质量兴企、名牌强企”意识,坚持以优秀的企业文化、优良的产品品质、有效的发展策略、科学的营销手段打造名牌产品,不断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以此带动企业乃至行业和区域发展。

四、落实好四个保障,促进民营经济发展

一是政策保障。党的十六大以来,国家、市里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性意见。区里也制定了相应的配套文件和措施。当务之急,就是狠抓落实,确保这些政策措施落到实处。做到凡是中央和市里有明确规定的,我们都坚决执行;凡是实践证明可行的,我们都继续坚持;凡是先进地区的经验,我们都学习借鉴。采取有力措施消除政策落实过程中的思想阻力和人为障碍,保证政策不缩水,要求不走样。在落实好现有政策的基础上,我们将继续加强对企业的调查研究,掌握企业政策需求,进一步建立和完善鼓励发展民营经济的政策,明确扶持重点和配套措施,为全民创业开辟最大空间。

二是机制保障。建立协调机制,实行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分析、研究、解决民营经济发展中遇到的重点、难点问题;落实包保机制,对重点民营企业实行区领导分包和部门定期走访对话,帮其解决项目、资金等实际问题;完善服务机制,切实强化政府部门的服务意识,健全并落实好岗位责任制、首问责任制、责任追究制等一系列相关制度,提高政策水平和行政效能,减少办事环节,缩短办事时限,提高办事效率。积极推进行业商会和中介服务体系建设,为民营企业提供行业动态、市场需求、科技咨询、贷款担保、产权交易等全方位的服务;严格监督机制。按照《行政许可法》规范政府职能部门行为,坚决制止和打击权力寻租和各种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乱检查、乱评比等行为。

民营经济支持政策范文第3篇

加快发展民营经济,事关全市经济发展大局。各级各部门要牢固树立和强化环境就是吸引力、就是凝聚力、就是生产力的观念,努力为民营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一要大力营造支持有力、落实到位的政策环境。要切实把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促进民营经济大发展的决定》落实到位,以政策促发展。要加大民营经济培植力度,坚持先予后取,放水养鱼。要安排专项资金,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加快建立完善以民营经济为主要服务对象的信用担保体系;加大用地扶持力度,努力满足民营企业用地需求;加大人才扶持力度,鼓励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及社会各类人才投身经济建设主战场,壮大民营企业人才队伍。

二要大力营造服务到位、办事高效的政务环境。各级各部门要牢固树立“民营企业家是功臣”的观念,加快职能转变,简化办事手续,降低办事成本,改进服务方式,创新服务手段,提高行政效率,为民营经济发展壮大提供良好的公共服务平台。对市委、市政府出台的《关于保护民营经济发展十不准行为规定》,要精心组织实施,确保落实到位。对改善经济发展软环境各项政策规定执行不力、落实不到位的部门和单位要实行效能告诫,情节严重的追究有关领导责任。

三要大力营造依法办事、热情服务的法制环境。执法部门要规范执法行为,公正执法、依法办事,恪尽职守、热情服务,落实公开服务承诺制度。加大“三乱”整治力度,在收费和处罚上坚持就低和从轻原则,切实维护民营企业的合法权益。要坚决打击偷税漏税、制假售假、走私贩私等扰乱市场经济秩序的行为,树立诚实守信、依法经营的良好市场形象。

四要大力营造放心投资、安心发展的社会环境。通过宣传发动,在全社会形成关心、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社会环境,营造从事民营经济、服务民营经济光荣的社会氛围。要把支持、宣传、推动民营经济发展作为新闻宣传报道工作的重要内容。积极支持民营企业家参与政治生活,真正使民营企业家在政治上有荣誉、社会上有地位。要加大监察力度,对阻碍、刁难民营经济发展的,要进行严肃处理。

五要大力营造崇尚实干、倡导致富的创业环境。要充分尊重群众的创业权利和自主选择,争创一流的创业环境,放手让老百姓成为市场主体,一切为创业者着想,诚心为创业者服务,充分释放出群众创业的活力和潜力,推动民营经济加快发展。

民营经济支持政策范文第4篇

关键词:放宽;市场准入;广东民营经济;发展环境

2005年2月《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贯彻平等准入、公平待遇原则,放宽非公有制经济市场准入,优化发展环境。

一、明确市场准入的概念

理解市场准入应该把握四点:一是市场竞争公平。长期以来我们的做法是“重国、厚外、薄民”。据广东省统计局资料显示,在对近80个行业的准入统计中发现,国有经济获得全部行业准入资格,外资经济获得其中62个行业的准入资格,占75%,而民营经济只获得41个行业准入资格,不到50%。二是价格竞争公平。政府限定价格对新进入市场的民营企业是不利的。比如原材料价格、部分产品的批发价格,给民营企业与给已进入市场的国有企业的价格不同,会削弱民营企业的竞争力。三是审批制度公平。无论是投资、收购、用地、注册、国际贸易等等诸多环节,政府都要进行繁琐的“前置”审批,这就限制了民营企业的投资领域。四是政策环境公平。在税费、贷款、法律保障等诸多政策方面要一视同仁。经济学家茅于轼在《民营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一文中说到,国有企业欠缴税收时可以不还不缴;而民营企业如果不还的话,法人主体或老板就得被抓。今天如果依然“重国、厚外、薄民”,对民营经济不实行国民待遇,仍然违背了市场经济规则,仍然是市场准入的不公平。

二、优化市场环境

早在2003年2月广东省委、省政府在召开全省民营经济工作会议时,就对全省发展民营经济工作进行了总动员、总部署,并下发了《关于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决定》。《决定》指出,要消除各种歧视与不合理规定。各级管理部门要按照公平、公正、竞争的原则,废除或修改体现所有制差别和不适应民营经济特点的政策与管理规定,构建对所有企业一视同仁的政策与管理平台。

据调查,广东消防、电信、供电、供水、卫生、环保等行业的基层垄断行为较严重。正常的市场秩序根本无法形成,这就破坏了正常的市场竞争秩序,扭曲了正常的市场运行机制,导致了官员队伍的腐败等等。

要优化市场环境,除必须由国家垄断的领域外,即除法律法规明令禁止的军工、石油、战略能源等涉及国家安全的命脉产业,应该允许民营经济进入任何领域,允许民间资本来经营。应该为民营经济开放原来只为国有企业开放的城市基础设施、科教文卫、金融保险、通讯电信、铁路航空运输等行业,打破行业垄断,提供公平竞争的机会,促进建立有利于民营经济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近年来,广东民间投资范围虽不断放宽,但在水利、交通、能源、城建等基础设施领域,文化、教育、体育、卫生等社会发展领域,由于存在不同程度的行业垄断,民间投资主体还是很难顺利介入,致使广东民营经济行业主要集中在制造业和批发零售业,这两个行业占整体的69.3%,如果再加上房地产和建筑业的9.4%,广东民营经济在这几个行业中占了78.7%,而在交通运输、金融保险、教育卫生、水电供应等社会服务业领域所占比重不足25%,有的不足10%。前者竞争空前激烈,利润越来越小,发展空间也越来越小。当前发展空间最大、利润空间最大的,显然是国有企业垄断的行业,这些领域不开放,民营企业将严重缺乏发展空间。为此,广东省工商局在市场准入方面实行了“十个放宽”、“五个突破”新举措,并在经济领域、市场准入、土地使用、人才吸纳、资金扶持、税收优惠、对外交流、做强做大等八个方面规定了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支持和具体政策。这些扶持措施对促进广东省民营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与此同时,广东省委、省政府还制定了《关于改革企业登记注册工作的若干意见》,本着对市场主体“宽进严管”的原则,制定了10条改革措施,对市场主体实行公平待遇,公平竞争。正如《中小企业促进法》第七条中所规定:“行政管理部门应当维护中小企业的合法权益,保护其依法参与公平竞争与公平交易的权利,不得歧视,不得附加不平等的交易条件。”

当然,优化市场环境,还要坚决打击偷税漏税、制假售假、走私贩私等形形扰乱市场经济秩序的行为。为此,各级地方政府更应该积极引导,使民营企业遵纪守法、规范经营。

三、规范审批行为,简化审批手续

2003年10月《广东省关于促进个体私营经济加快发展的实施办法》中指出,对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注册依法需要前置审批的,逐步实行并联审批方式,联合有关部门同步审批,限时完成,提高出证、发照速度。对不涉及前置审批条件限制或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个体工商户开业,可委托工商所核发营业执照。

长期以来,政府有关部门对民营企业投资者、收购者资格的审查,对其注册资本的方式以及对用地指标的落实等诸多环节,都要进行“前置”审批,其手续之繁杂、关卡之多、门槛之高,给民营经济的发展带来许多障碍。据调查资料显示,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受传统观念和思维定式的影响,制度环境的改善跟不上民营经济发展的需要,对民营企业的歧视现象还比较普遍。民营企业在用地的审批程序和面积的限制方面不仅严于国企,甚至严于外企。在赋予自营出口权方面,国有企业注册资本在300万元以上可以审批,而对民营企业则要求在850万元以上才可以审批;国有企业由省级有关部门审批即可,而民营企业必须由国务院有关部门审批。在税收方面,民营企业除了与国有企业一样需缴纳33%的企业所得税外,税后利润还要缴纳20%的个人收入调节税;国有企业可以享受用技术开发费、技术改造投资购买国产设备抵扣所得税的政策优惠,民营企业就不能享受;《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法》中规定,对生产性的外商投资企业从获利年度起实行“两免三减半”的优惠,而内资企业只对经济特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实现15%和24%的优惠税收,而所有的民营企业都不能享受。此外,在某些领域,尽管国家没有明文规定不准民营企业投资,但由于部门或行业垄断的存在,民营资本也难以进入。即便在一般性的竞争性领域,民营资本的投资范围也会受到限制。尽管现在很多领域已对外资开放,但对国内个体、私营企业还没有完全放开。

为此,要改革审批制度,规范审批行为,简化审批手续。广东省委、省政府在实施《行政许可法》时,认真整理和修订了限制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法规。许多市、县还实行了“一站式办公、一条龙服务”等,这些措施大大改善了机关作风,简化了审批手续,提高了办事效率。凡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资金筹措渠道明确,可实现自行平衡生产条件的项目,除履行规划、环保和用地审批手续外,都应由投资者自主决策。推广成立有关部门组成的服务、报批、登记中心,减少社会投资项目报批环节。按照《公司法》要求,进一步简化工商、税务、土地、计划等各部门、各环节的审批手续和审批程序,尤其是要简化对民营经济的审批报批制度。让民营企业按市场规律和要求开展经营活动,自担风险,真正成为市场经济的主体。

同时,要注重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培育和壮大民营投资。《广东省关于放宽民营资本投资领域的实施办法》中规定,对符合《广东省社会投资基本建设项目登记备案暂行办法》(粤府办(2003)3号)的民营资本投资项目,各级发展计划部门要按照规定时限办理登记备案手续。规划、国土、建设、房管、环保、工商、消防等部门要在近年内,建立与投资项目登记备案制相适应的工作制度,简化民营投资项目的审批手续。广东省委、省政府根据省情和实际情况还提出,要落实鼓励非国有投资的各种政策,在财政贴息、税收政策、户籍管理、人事管理、法律纠纷各方面对非国有企业进行实质性的支持;充分利用现有资源,采取建立开发区、工业园区、物流园区、高新技术园区和整合工业小区等办法,为民营投资新一轮发展提供新载体;合理调剂用地指标,各级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应该逐步完善土地使用权公开招标拍卖挂牌交易的各项工作制度、运作程序和监督检查机制,完善建设用地审批和土地市场交易信息定期公布制度,完善土地登记资料公开查询和土地法律法规政策咨询服务制度,进一步创造公平、公正、公开的用地审批制度,构筑对所有企业一视同仁的用地政策和管理平台,增加民营投资的发展空间;全面整顿、规范财政非税收入的征收,逐步将制度外收入、预算外收入纳入财政预算,降低投资成本,切实保障民营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促进民营投资的发展和壮大。凡是国家的法律、法规没有明令禁止的,都应允许个体、私营经济生产经营;凡允许外资经营的,都应向个体、私营经济开放;凡国有和集体资本退出的,都应支持鼓励个体、私营经济大胆进入。特别强调的是,除国家和省一级政府规定的行业和商品须先办理经营许可证或资格审查和专项审批外,其他部门和地区规定的经营许可证或资格审查和专项审批制度,一律不应作为登记发证的前置条件。

四、优化法制环境和政策环境

广东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决定》中指出,根据世界贸易组织规则和市场经济公平、公正的原则,整理和修改现行各种歧视和不利于民营经济发展的地方性政策法规。建立面向全社会的信息公开制度和政策制定过程的意见征询制度,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必须及时、广泛公布。政府及其部门出台与民营企业有关的政策和管理措施要充分听取民营企业的意见。积极开展政策法规的宣讲、咨询和人员培训,帮助民营企业熟悉相关法规和政策。加快制定和完善保障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合法权益的地方性法规和政策。广东省工商联的调查显示,广东民营企业家一致反映:要不断完善法律的保障措施,增加私营企业家的安全感;要不断完善民营企业合法权益的地方性法规和政策;要不断完善信息网络,政府提供公共信息服务平台,给予法律投资指引、行业规章、情报等信息服务。

为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制订地方性法规和政策,不仅具有保护和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意义,而且具有规范和约束民营经济行为的意义。从法制建设的角度看,既要修改和完善我国宪法,也要进一步修改和完善民法以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同时还应研究和制订新的法律法规。为完善民营经济合法地位、长期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使民营经济的生存环境发生根本变化。

总之,学习理解《若干意见》和广东省委省政府的12个配套文件,更好地优化广东民营经济发展环境,一定要把握几点:一是要放宽民营经济市场准入限制,使民营企业增强竞争力,政府有关部门采取必要的鼓励、扶持措施,用于支持需重点扶持的民营企业;二是要加大对民营企业的融资支持。金融机构要按人民银行广州分行《关于进一步加强对民营企业金融服务的指导意见》,切实改善对民营企业的金融服务,扩展服务项目,特别是对优质民营企业的授信服务。要加大各类银行信贷支持力度,推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开发适合民营中小企业特点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建立健全信用担保体系。同时,要完善有关财税支持政策;三是支持中介发展,完善社会服务体系。大力发展各类社会中介服务组织,加大对自主创业的民营经济政策扶持力度,支持企业经营者加强科技创新,规范经营,认真执行国家产业政策和市场准入规定,支持企业开拓国内外市场;四是维护民营企业和职工的合法权益。完善保护合法私有财产有关的法律法规,加强民营企业家的安全感。完善民营企业合法权益的地方性法规和政策。切实维护民营企业和职工的合法权益,建立健全职工社会保障制度;五是引导民营企业提高自身素质,落实民营企业的人才政策。要大力开展面向民营企业的人才培训,鼓励各类人才到民营企业就业。要积极帮助民营企业引进人才,放宽引进人才的优惠政策待遇,包括户籍、档案管理、职称评定、住房、子女入学入托等,要一视同仁,不能歧视;六是改进政府监管,加强引导和政策协调。根据民营经济生产经营特点,完善监管制度,改进监管方式,提高监管水平,建立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协调机制和部门,努力优化有利于广东民营经济发展的大环境。

参考文献:

1、陈永杰.非公有制经济进入发展新阶段[N].中国经济时报,2005-2-3.

2、李玫.为民企单独立法该不该?[N].经理日报,2004-3-2.

3、黄玫.民营经济发展呼吁公平的市场环境[J].经贸动态,2003-1-21.

民营经济支持政策范文第5篇

中小企业将成为主导力量

研究民营经济的发展战略,首先应该对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的慨念进行明确界定,以澄清人们认识上的误区。

民营经济是非公有制经济,包含外资经济、合资经济、个体和私营经济以及非传统(新型)的集体经济。而中小企业是以企业年销售额为主要指标来划分的,中小企业是国有、城镇集体中小企业和绝大多数的乡镇、民营、个体私营企业等各种经济实体的总称。民营经济与中小企业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总体上说中小企业构成民营经济。

从国有企业改革的路径来看,在国有经济民营化的过程中,按照抓大放小、有进有退的原则,国有经济将主要分布于资本高度集中、技术领先,并且需要大规模协作才能开发和应用的领域,比如国家垄断的土地,矿藏等重要资源,以及事关国家安全的行业,而非以上领域的一般竞争性行业,国有经济难有作为的,国有资本将以各种方式退出,实现产权主体的置换,也就是国有经济的民营化。置换产权主体的国有中小企业,它们将加入到民营经济中来,构成民营经济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

据最新统计资料,我国中小企业的数量已达2930万户,占我国企业总数的95%以上,提供了75%就业位置,对GDP的贡献率达51%,税收占到全国的43.2%。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高度发展,中小企业将成为民营经济的主导力量。基于这个观点,研究江西民营经济的发展战略,应从研究江西的中小企业着手。

江西民营经济发展现状

江西中小企业在“九五”时期呈现起伏式发展,并在1998、1999两年出现放慢步伐的徘徊局面,民营经济在江西经济中的地位呈下降趋势。据统计,2000年江西中小企业已发展到11310家,占江西企业总数的99%。中小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510.53亿元,占全省工业总产值的58.4%;实现销售收入507.75亿元,占全省工业产品销售收入的51.1%;实现产品销售税金及附加16.31亿元,占全省工业产品销售税金及附加的66.6%;实现产品销售利润57.36亿元,占全省的49.4%;实现利润总额6.53亿元,占全省工业利润总额的44.2%。

中小企业资本有机构成低,主要是劳动密集型企业,可以容纳较多的劳动力就业。江西民营经济近年来提供了大量的城镇就业机会,成为促进江西经济发展中就业增长的主要渠道,为缓解就业压力可以起到不可替代的重要的作用。同时,全国的民营高科技企业目前在IT制造业、IT服务业和生物医药制品等行业起着重要作用,民营经济成为高科技产业发展的主力军。如江西的清华泰豪、汇仁集团等企业就是高科技的实践者。

江西民营经济的重新定位

研究江西民营经济发展战略,即解决江西民营经济的产业定位问题。江西的民营经济是江西经济的主要组成部分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具体到发展战略定位上应侧重以下产业。

1、个性化产业

民营企业要在市场竞争中得以生存和发展,就必须有其个性化经营设计和理念,选择具有个性化的产品进行生产经营,如景德镇的瓷器、南丰蜜桔、泰和乌骨鸡、果喜的雕刻等,形成江西个性化产业。注重个性化产品的深度加工,延伸产业链,提升个性化产业的附加值。个性化产业战略的目的在于形成江西民营经济的核心竞争力。

2、为实现大企业“外部经济规模”的专业化分工产业

美国经济学家迈克尔・E・波特认为,如果产品的制造流程可分离性程度很高,就可以按生产的便利性原则将这些环节分割升来,将其中的部分生产过程交给小企业进行专业化制造,对于母企业来说,就可以实现“外部经济规模”,即专业化分工以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成本。民营企业必须认识这种专业化分工的意义,发挥民营企业的经营灵活性和廉价劳动力的优势,加强自身的专业化生产,在实现大企业“外部经济规模”的同时,实现民营企业的经营目标和经济利益。

3、高新科技产业

高新科技产业因市场需求及发展前景不确定、技术也不成熟,具有较大的风险,多数大企业不愿意涉足。这类产业中的技术、人力资本、知识等生产要素比资金、土地等传统要素更重要。但中小企业的投资小、转型快、转产转行的成本低,这些特点可以弱化高新科技产业的投资风险,较适合巾小型企业发展。在美国现有的高新科技企业中的97%属于中小企业,其中70%的高新科技企业的职工人数在20人以下。IT制造业、IT服务业是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和高增长的产业,江西民营经济应积极进入。根据日本总务省2002年信息技术白皮书,2000年个人电脑及移动电话等信息技术产品生产的扩大给日本各产业带来的关联经济效益达到38.6159万亿日元,为149万人创造了就业机会。高新科技产业代表经济发展的方向,也是新的生产力的集中表现。

加快江西民营经济发展的选择

建立健全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支持体系,引导和扶持民营企业健康发展。

在制定各项民营经济发展政策时,打破对民营经济的所有制分类方法,按产业结构或民营经济的中小企业进行分类。淡化“公有”和“私有”的意识,给民营经济同等的政策待遇和发展空间。按产业制定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并与国家的财政政策、金融政策与产业政策相协调,便于对重点产业进行扶植和培育。

完善对民营经济的金融支持。资金是制约民营经济发展的“瓶颈”,在制定金融政策时可侧重以下方面。一是开拓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渠道,这方面可以借鉴国外的成功做法,建立以财政支持为主,吸收民间资本的中小企业发展基金,为中小企业提供长期规范的资金来源。二是通过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制度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保障。在这方面美国的经验值得借鉴。美国从20世纪50年代起,政府有关机构开始向中小企业发放贷款,到80年代逐渐改为政府担保后由银行办理贷款。其担保贷款的数额可达到中小企业申请贷款总额的75%。我省可由政府出面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这样既能使中小企业获得银行贷款,解决中小企业发展中的“瓶颈”问题,又能降低银行的贷款风险,实现经济活动中的多赢局面。三是鼓励支持民营银行的发展,使民营经济的发展有资金的稳定来源和金融支持平台。我国已建立较具规模的民生银行及城市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等为中小企业服务的金融机构,但资金的供给远远解决不了民营经济发展中对资金的需求。所以组建民营银行势在必行。正在酝酿成立的沈阳瑞丰银行、广东南华银行、深圳民华银行、江苏苏南银行、西安长城银行等五家民营银行组建方案已报银监会审批。相信民营银行的诞生对启动巨大的民间资本市场,促进民营经济的发展将起到积极有效的作用。

制定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税收政策。为支持和鼓励江西民营经济发展,可以在税收政策上给予民营经济适当的优惠政策。

1、关税。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或产品、劳动密集型产业或产品实施较低的进口关税税率或零税率;对需要重点保护的资金密集型产业、技术密集型产业和国际竞争力较弱的产业或产品实行较高进口关税税率。

2、增值税。目前,中小企业主要集中在工业和批发零售贸易业。工业企业大约占45%,批发零售贸易企业占35%。为促进民营经济的发展,增值税政策可作如下调整:(1)实行消费型增值税。(2)取消认定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的年应税销售额标准。(3)提高增值税起点,适当降低商业企业小规模纳税人的增值税征收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