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护理知识和技能

护理知识和技能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护理知识和技能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护理知识和技能

护理知识和技能范文第1篇

[关键词] 护理;能力;管理

21世纪是高度信息化、充满竞争、充满生机的知识经济社会。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法制观念的增强,特别是全球化进程的逐渐深入,对护士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即有较高的整体素质、具有更广泛的知识、更强的专业技术能力、更高的就业岗位适用性,成为不仅能从事临床护理,且能独立承担社区护理和卫生保健工作的实用型人才[1]。如何提高护理人员素质和能力成为目前广大护理管理者密切关注的问题。

1 护士素质和能力的内涵及其表现形式

素质是指个体完成工作活动与任务所具备的基本条件与潜在能力,是人与生俱来的自然特点与后天获得的一系列稳定性的社会特点的有机结合,是人所特有的一种实力[2]。而能力是指人的体力、智力、道德、知识、审美、分析、判断等综合素质外化的完成任务的质量、水平的实际本领和为社会积累财富所展现出的创新实力[3]。一个人的素质和能力是紧密相连的,素质是能力的基础,能力是素质的外在体现。

21世纪优良护士素质的体现:(1)外表形象气质,外美内秀;(2)爱心和敬业精神,德高艺精;(3)心理适应能力,收放自如;(4)语言沟通能力,游刃有余;(5)娴熟的业务能力,处变不惊;(6)敏锐的观察能力,见微知著;(7)良好的身体素质,精力充沛。

2 影响护士素质和能力发展的因素

现阶段,影响护士素质和能力发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主要是社会环境和护士自身的内心信念。分别从客观和主观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2.1 客观因素对护士素质和能力发展的影响 长期以来,重医轻护的观念持续存在,“医生的嘴,护士的腿”,认为护士是医生的附属品、护士所从事的只是打针发药等简单的劳动等,人们对护理的认识还没有提到一个专业的高度,甚至这种状况在短期以内不会得到很大的改观。很大部分医院特别是市级及以下医院的领导对护理队伍的建设不重视,护理人员报酬低,劳动与所得严重不符,极大的影响了护士工作的积极性,导致护理队伍的不稳定,大量高学历护理人才的流失。我国护士严重缺编,WHO推荐的护士与人口的比例为2∶1000,发达国家达到(5~7)∶1000,而我国却不到1∶1000。护士基数少,排班不合理,以及护理职业自身的特点造成护士工作非常辛苦,不分昼夜,生活无规律,整天面对的是身体或精神有疾病的患者,而且本身还有来自家庭和社会的种种压力。这些不良的心理应激使许多护士身心疲惫,处于亚健康状态,成为制约护士素质和能力提升的重要因素。

2.2 主观因素对护士素质和能力发展的影响 由于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上的热门专业、高薪待遇对年轻护士产生极大的诱惑,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向个人方面倾斜,追求物质化,高等护理院校护生将“两高一好”(高地位、高报酬、工作条件好)作为择业的标准。缺乏护理职业的使命感、责任感和奉献精神[4]。加之护理工作繁重、道德教育缺乏、护士地位低,以及不合理的护理管理,使部分护理人员对护理事业的热情逐渐消退,把护理工作当成临时性的工作来对待,伺机改行。这种内心信念使得护士降低了对自身素质和能力的要求,成为影响护理人员素质提升的主观因素。

3 提升护士素质和能力的策略

3.1 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增强职业的认同感 护理院校的领导首先要提高对护理职业道德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改变以往重专业轻德育、以传授知识为主的教育理念。通过各种方式增强教师护理道德教育的意识,改变课程设置,使护理道德教育贯穿在专业教育的始终。对于临床带教教师的选择也尤为重要,不仅要基本功扎实,还要有高尚的护理道德,其良好的言谈举止,爱岗敬业精神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使她们树立职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医院的护理部也要不定期的组织护理职业道德教育,学习身边的优秀护士的先进事迹和为抗击SARS而光荣献身的白衣战士的感人事迹,并开展广泛的讨论,提高护士对职业的忠诚和认同感。

3.2 营造良好的氛围,优化护理人员的创业环境 医院领导要积极创造重视护理队伍,发展护理队伍的良好氛围。处处体现对护士的人文关怀,营造融洽的工作环境,重视人才、关心人才、尊重人才。打破论资排辈的格局,形成一种能者上、庸者下、平者让的管理氛围[1]。医院的合同护士,要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提高主人翁意识,建立唇齿相依、同舟共济的理念。同时要在分配制度上考虑护士的岗位劳动强度、劳动风险和技术含量,提高护士的待遇。对于护理科研要在资金和技术上给予倾斜,积极支持和倡导,促进护理学科的发展。

3.3 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护理继续教育 护理继续教育(CNE)是1997年卫生部召开的全国继续教育会议中提出的,对提高护士的整体素质,改善护士社会地位和及促进学科发展有重要意义。已成为护士发展和提高的必经之路。医院应加大CNE的投入力度,定期选送优秀的护理人员外出进修学习,带回先进的技术和新的护理理念,提高医院的护理水平。同时医院应通过各种方式鼓励护士参加各种形式的CNE(函授、远程教育、成人高考等),如设立继续教育学分制,每年必须要达到一定的学分;或将继续教育纳入末位淘汰的考核标准,在护理人员中形成良好的学习风尚,养成学习的习惯,不断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和业务能力。

3.4 引进激励机制,强化竞争意识 行为科学的研究表明:每个人所拥有的能力和他在工作中发挥出的能力是不等量的,一个人如果具有较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就可以发挥他们80%~90%的才能,反之只能发挥20%左右的才能[5]。作为护理管理者,就是要综合的、艺术的运用各种激励机制(如奖惩激励、目标激励、支持激励、参与激励、信任激励、竞争激励、信息激励、领导行为激励等),充分调动护士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其内在的潜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如我科对的护士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对平时表现出色的护士奖励其外出学习,参加学术研讨会等,使得我科护士的工作热情和参与护理科研的热情空前高涨。竞争能使人产生一种紧迫感、责任感、能促进人更好的完成各项工作。我院护理部经常举行护理理论知识竞赛、操作比赛、年轻教师讲课比赛、全英语护理查房等活动,极大的提高了护理人员学习的动力,全院形成了良好的学习风气,护士的素质不断提高。护士长、护理系教师的竞争上岗,更是给很多德才兼备的护理人才一个公开、公平、公正的展示自我的舞台,使其脱颖而出,走上适合的护理岗位,以充分发挥其作用。

3.5 拓宽知识的广度和深度,提高业务水平 随着WHO新的健康观的提出,以及新的医学模式“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产生,护理的服务范围也由单纯的疾病护理拓宽到了以“人”为中心的对身、心、社会等方面的全方位的护理。与此相适应,护理人员的作用将会发生明显的转变,需承担起作为一名健康管理者、社会支持者、初级卫生保健提供者、健康教育者和积极的终生学习者的角色[6]。护士角色的转变和服务对象的变化,要求护士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要有广泛的外延,如人文、心理、美学、社会学等各方面的知识。同时,作为健康教育者,护士要对本专科的研究进展,最新的治疗方法有敏锐的嗅觉,才能有效的教育患者改变高危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提高生存质量。

3.6 重视情商的培养,提高护士素质 情商即情绪商数,是了解自身感受、控制冲动和愤怒、理智面对各种考验、保持乐观心态的能力。主要由情绪的自我认识、自我控制、自我驱策及对他人情绪的识别并适度反映的能力组成的。实施整体护理,注重患者的情绪和感受,调动患者的积极性,密切配合医疗护理需要护士有良好的情商;有效化解医疗纠纷,避免护患矛盾,多一些同情和耐心、讲究沟通的技巧和艺术也需要护士有良好的情商。护理管理者重视对护士情商的培养,加强情绪辅导课,增强护士对自身情绪的控制能力,合理宣泄消极情绪;加强意志锻炼,培养交流素质;同时给予护士更多的人文关怀,使其保持乐观向上的积极心态,以积极的情绪感染患者和同事。

21世纪的护士素质和能力是多元化的,护士自身要有明确的职业生涯的规划,不断适应时代的要求,增强自身的竞争力,同时也是增强整个医院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李洪燕,朱学敏.浅谈提升护理人员能力及其策略.护理学杂志,2005,20(11):49.

2 殷磊.护理学基础,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0.

3 肖先福,刘援增,张立红,等.对医务人员能力及其提升策略的分析.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4,20(11):645.

4 杨运秀.从护理学发展谈现代护理道德教育.护理学杂志,2005,20(5):76.

护理知识和技能范文第2篇

关键词:创新能力;知识网络;互动机理

作者简介:刘锡荣(1963-),男,四川大竹人,长江师范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区域经济、民营企业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3309(s).2012.04.19 文章编号:1672-3309(2012)04-42-02

一、引言

伴随着当前物质资源的匮乏和科技的迅猛发展,知识已经成为了当前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一项最重要的资产,企业之间的竞争已经从价格竞争、质量竞争、技术竞争和服务水平竞争的层次变化到了企业信息能力和知识管理能力的竞争。面对这种快速变化的外部环境,一方面,企业只有拥有持续性的创新能力方能保证自己核心竞争优势的稳固,对于企业的创新能力而言,其运作基础必然是知识管理水平的完善;另一方面,对于企业的知识管理制度而言,其关键运作范式和核心管理理念必然是企业创新体制的设计和体系的运作。因此对于知识经济时代下的企业而言,知识管理和创新能力是一对相伴相生的组织行为,对其中任何一种行为进行分析时都必然会受到另外一种行为的影响。对于知识管理而言,随着当前信息的快速更迭以及网络化社会的来临,企业的知识管理行为已经蕴含了明显的网络化特征,或者说企业知识网络的运作和优化已经成为了企业知识管理的本质。

二、企业创新能力和知识网络简介

(一)企业创新能力

一般来说,企业创新能力是企业经营者合理运用知识和信息,在企业实践运作过程中不断提供具有经济价值、社会价值和生态价值的新理念、新范式和新方法的能力。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企业的创新能力,具有及时推陈出新的能力,表明企业对自身目标市场的认知程度很高,对消费者的偏好和潜在需求的认识十分充分。

创新对于企业竞争优势的贡献是通过不断地更新企业资产和能力的价值来实现的,当企业的创新能力能够让企业产生让竞争对手相对难以模仿的能力时,创新能力就会形成企业的一种非程序化的战略资产,从而能够让企业有效规避或延缓竞争对手的复制行为。

(二)企业知识网络

根据文献表明,知识网络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管理学领域关于“知识网络”的描述主要有两种认识:一是知识网络的经济学模型,二是知识网络及市场结构模型。对于不同的研究主体而言,知识网络的目标和内容不尽相同;而对于企业这一主体而言,主要是指依附于各种文献载体而客观存在的显性知识网络架构和存在于企业员工自身的隐性知识网络架构。

对于知识经济时代下的企业而言,企业正处于一个知识流的环境中,企业的知识网络不但分布在组织边界内,还延伸到企业外部。企业成员、工具和任务相互联结,形成组织的内部知识网络;它们与企业外部的知识载体进行物质和信息交换,形成了企业的外部知识网络。在企业的内部和外部均存在着大量的溢出性知识,这些溢出性知识对于企业的创新能力具有驱动性作用。

三、基于创新能力的企业知识网络结构设计

企业是一个知识系统,决定企业能力的是企业掌握的知识存量以及应用效率。由此可见,创新能力决定了企业知识网络运作的全过程,持续动态的企业创新能力将能够保证企业知识网络的建设水平螺旋式上升,为企业创新机制增加新知识存量的保证,为企业的持续创新能力奠定基础。

企业组织科学合理进行创新行为,需要适当的企业知识网络结构。恰当合适的企业知识网络将体现出复杂系统的自组织特征,即具备自动的知识创造和转移能力,只要企业经营者对知识网络的结构进行动态的管理和引导,知识网络会表现出自组织的特征,能够更好地发挥知识载体和知识创造主体的功能。

为保证企业创新能力的水平,知识网络结构应当进行合理设计,其主要内容如下:

(一)企业内部知识网络的网格化和模块化

为保证知识经济背景下组织成本约束下的企业创新绩效,企业内部知识网络应当支持企业员工知识拥有和应用的“一专多能”,加强企业内部知识流程的可塑性,强化知识在企业内部不同岗位、不同项目、不同职能之间的载体共享性和关联性,这样就能够有效地加强知识载体间的联系和强化组织知识的隐性特征,使得企业内部知识网络上各节点和局域网的灵活性和动态性得到优化。

将企业内部知识网络中部分成员、工具和流程按照一定的原则组合形成相对独立的模块,各个模块内部的知识转移和创造具有较强的自主性,不同模块之间的知识沟通和协调则通过合适的接口来完成。

(二)企业外部知识网络的开放性和延伸性

企业外部知识网络的开放性是为了让企业知识网络各节点都能够与不同的外部知识源连接,从而能够源源不断地获得新知识,否则可能会导致企业知识网络由于频繁的交流和协调而很快同质化,最终停止创新和发展;同时还可以有效地降低新知识与旧知识、内部知识与外部知识之间异质性所导致的知识在载体间的转移粘滞。

另外,企业知识网络对其外部环境所保持的动态延伸性将能够保证企业组织的知识转移和创造体系处于较好的运作状态,持续地为组织创造竞争优势,且有效调和企业组织与外部环境不相容时知识转移对组织绩效所产生的负面影响。

护理知识和技能范文第3篇

方法:将我院2011年10月到2012年6月收治的180例骨折患者随机平分为常规护理组和优质护理组,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

结果:患者入院21d后,优质护理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情况相较于常规护理组良好;30d后,优质护理组患者的功能恢复状况明显优于常规护理组。两组各指标差异明显,P

结论:通过优质护理服务,加快了骨折患者的骨折愈合和功能恢复的速度,促进了患者的早日康复。

关键词:优质护理模式骨折功能恢复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0-0180-01

疼痛是骨折的首发症状,也是主要症状。疼痛不仅给患者带来生理上的痛苦与不适,还会让患者产生焦虑、烦躁、悲观、紧张等不良情绪。为了给骨折患者选择正确的治疗和护理疗法,我院对近来收治的180例骨折患者进行分组护理研究,得出结果。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次研究将我院20101年10月到2012年6月收治的180例患者分为两组,每组90例。其中,男98例,女82例。年龄22—64岁,平均年龄39.5±5.3岁。两组患者在病情、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等方面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两组患者均采用加压钢板内固定的治疗方法。

1.3护理方法。

1.3.1常规护理。对常规护理组患者的护理:注意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协助患者保持舒适的;做好常规的口腔护理及皮肤护理;倾听患者的主诉,遵医嘱用药物并让患者了解药物的不良反应。

1.3.2优质护理。在对优质护理组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融入优质护理服务。

1.3.2.1基础护理。根据不同患者的骨折部位不同,向患者相应的疾病知识。告诉患者如何有效的预防并发症和疾病的相关注意事项。护理要以患者为中心,以使患者舒适为宗旨,实行责任承包制,责任到人,每个责任护士要向患者提供无微不至的优质护理服务,主动承担所分管患者的生活护理。

1.3.2.2心理护理。患者常常由于疾病的疼痛而产生焦虑、不安、悲观、消极的情绪,医护人员应该耐心聆听患者的主诉,鼓励患者将心中的痛苦和疑惑表达出来,安慰并理解病人,给予患者精神上的支持。列举已经治愈成功的患者的病例,增加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使其积极的配合治疗。向患者的家属讲解治疗过程中家人支持的重要性,鼓励家人多和患者沟通,满足患者的爱与归属感。

1.3.2.3积极预防并发症。定时测量并记录患者的体温,密切观察局部切口的疼痛和肿胀情况,及时更换伤口敷料。术后遵医嘱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正确使用弹力绷带,防止过度加压。术后协助患者进行适当的功能锻炼,促进机体的恢复。

1.4疗效评价指标。

1.4.1骨折愈合情况。21d后对两组患者进行比较。无效:X线片显示愈合不良,各项症状无明显改善。有效:X线片显示愈合状况一般,各项症状有所改善。愈合:X线片显示愈合良好,各项症状均消失。

1.4.2功能恢复状。30d后根据关节功能评定标准判断关节功能是否恢复。100分:完全正常;90—99:优秀;75—90:良好;50—74:尚可;

1.5统计学方法。将所得数据录入SPSS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当P

2结果

骨折愈合情况。两组愈合状况相比较,优质护理组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P

3讨论

骨折是指骨质部分或完全的断裂,大部分是由于外伤和病理等因素。主要临床症状表现为压痛、局限性疼痛及局部肿胀和瘀斑,严重者甚至出现肢体功能丧失。骨折的病程一般为三个月,期间患者均卧床休息,给治疗带来不便。为了提高护理质量,促进患者的康复,使治疗效果充分发挥出来,优质护理十分重要,它直接关系着患者是否能够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重建健康1,2。优质护理模式的特点是,加强基础护理,建立和完善集中护理制度,实行责任承包制,为患者量身打造最合适的护理模式,让患者享受到最优质、满意、安全的护理服务。

骨折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痛苦和不便,患者不仅盼望着骨折早日愈合,也渴望着患肢功能早日康复3。实施优质护理,医护人员应当关心、爱护患者,尊重、理解患者,鼓励患者积极配合治疗。指导患者增加膳食营养,提高机体抵抗力和免疫力,促进骨折早日愈合。同时,在护理过程中,指导患者进行功能训练,鼓励患者坚持锻炼,强身健体,促进健康。

总之,优质护理服务以为患者服务为宗旨,对骨折患者实施有效的护理措施和有针对性的功能锻炼,积极的进行知识宣教,鼓励患者配合治疗。不仅能促进患者早日康复,还能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刘美玲.袁秋影.黄松彬.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提高住院患者满意度.[J].中国全科医学.2011.18.(8):38

护理知识和技能范文第4篇

方法:选取140对母婴,依照床号奇偶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予以母婴同室床旁护理模式,对照组予以传统护理服务,对比两组家长角色适应、健康知识掌握、新生儿护理技能掌握情况及护理满意度。

结果:观察组父母角色适应70例、健康知识掌握67例、新生儿护理技能掌握66例,护理满意度100%,父母角色适应率、健康知识掌握率、新生儿护理技能掌握率及综合护理满意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结论:母婴同室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护理中的运用可帮助产妇尽快进入母亲角色、掌握母婴保健知识及新生儿护理技能,有助于母婴健康,且可提升产科护理效益。

关键词:母婴同室床旁护理模式 优质护理 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10-0453-01

产科优质护理服务一直以来都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护士不仅要规范完成产妇与新生儿的围产期护理工作,还要为家属及产妇提供全面的健康指导与疾病预防工作,母婴同室床旁护理模式有助于推动产后母婴健康指导、新生儿护理技能的教育工作,还可帮助产妇及配偶尽快适应父母角色,对家庭、社会意义重大[1]。本次研究在产科护理中运用母婴同室床旁护理模式,父母角色适应率、健康知识掌握率等改善效果显著,现将具体的护理情况整理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140对母婴,依照床号奇偶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70对母婴,产妇均初次分娩,无精神障碍与其他重大疾病,年龄22~37岁,平均年龄(28.9±5.4)岁;顺产44例,剖宫产26例;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41例,高中22例,初中及以下7例。对照组70对母婴,产妇均初次分娩,无精神障碍与其他重大疾病,年龄22~38岁,平均年龄(28.4±3.6)岁;顺产46例,剖宫产24例;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40例,高中23例,初中及以下7例。两组产妇年龄、产次、文化程度、健康状况等方面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观察组。予以母婴同室床旁护理:责任护士“一对一”个性化护理并开展健康知识教育。在产妇床旁进行新生儿抚触、沐浴、换尿片及预防接种等操作,并在规范完成每一项操作的同时,为产妇分步讲解操作要点及技巧[2],并在反复示范之后知道产妇及家属共同学习直至掌握新生儿护理工作。帮助产妇正确喂养新生儿,直至产妇完全掌握正确喂养方法;讲解护理、抚触的重要性,引导产妇正确护理及完成新生儿抚触;帮助家属及产妇熟练进行新生儿沐浴和换尿片的工作。通俗易懂地讲解产后新生儿、产妇健康护理工作要点,着重讲明产后注意事项、常见症状及正确处理方式、新生儿常见生理表现和处理方法,引导产妇平衡营养供给、正确产后活动、定期产后复查及正确避孕。讲明新生儿出生后各种疫苗的作用及接种阶段、接种方法,鼓励新生儿预防接种[3]。

1.2.2 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模式:护士每日集中将新生儿抱至专用婴儿沐浴间完成脐带消毒、抚触、沐浴,并集中在治疗室接受预防接种。需要健康教育时向产妇及家属集体讲解新生儿、产妇健康护理问题及产后注意事项、常见症状及正确处理方式、新生儿常见生理表现和处理方法,发放产后产妇及新生儿营养支持手册[4]。

1.3 评价标准。护理满意度评价及健康知识掌握评价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开展,问卷内容包括护理态度、护理专业程度、健康知识及护理技能讲解情况、实际护理效果、日常沟通交流共5项目,单项20分,满100分,总分≥80视为护理满意;健康知识掌握分产妇健康与新生儿健康两大模块,单个模块50分,满100分,总分≥80分即为健康知识掌握[5]。新生儿护理技能掌握情况通过抚触、沐浴、喂乳、臀部护理等各项目实际操作规范程度考察是否掌握。掌握健康知识、新生儿护理技能掌握良好,愿意接触新生儿,便视为角色适应良好。

1.4 数据处理。本次数据采用SPSS13.0软件对本研究的数据进行统计学的分析,计数资料的对比应用卡方检验,而计量资料的对比应用t检验,P

2 结果

观察组父母角色适应70例、健康知识掌握67例、新生儿护理技能掌握66例,护理满意度100%,父母角色适应率、健康知识掌握率、新生儿护理技能掌握率及综合护理满意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3 讨论

女性产后生理上、心理上发生很大变化,不仅需要经历对母亲角色的适应过程,还需要学习母乳喂养、新生儿抚触、沐浴、臀部护理、自身产后健康护理,这个阶段学习和适应内容繁杂,因而需要更人性化、更科学的护理模式辅助保证产后母婴健康的关键所在。

本次研究采用的母婴同室床旁护理模式,护士与产妇的距离进一步拉近,将传统护理模式中相对分离和独立的产妇、婴儿护理工作合并起来,新生儿脐部护理、抚触、沐浴等护理工作均在产妇床旁开展,产妇可无障碍接触新生儿各项护理工作,不仅增进了母婴感情、促进产妇尽早适应母亲角色,护士还在各项规范的护理工作中增进了与产妇的沟通、交流、指导工作,充分尊重和维护了产妇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监护权[6],同时也让护士与产妇关系、家庭内部关系更加趋于和谐化。

在母亲床旁完成护理操作,每时每刻都在为产妇示范新生儿护理方法,并可在实际护理操作的同时,为产妇及家属分步讲解并加以指导,产妇和家属也可现场参与到新生儿护理工作中,并及时得到护士的纠正和指导,充分调动了产妇及家属的主观能动性,引导产妇、家属更好地掌握育儿技能及产妇健康护理技能。另外,在床旁护理的模式之下,产妇更易主动接受健康教育工作,对各类健康知识掌握效果更佳[7]。

实施母婴床旁护理,产妇更好地学习自我产后护理与新生儿护理技巧的同时,无时无刻不在体验着身为母亲的幸福、骄傲与责任,于不知不觉中进入母亲角色,并很快消除产后抑郁、焦虑等情绪,亲子互动效果更好,母亲更有信心和成就感,并及早将自我关注变成新生儿护理为中心的关注模式。本次研究中父母角色适应70例、健康知识掌握67例、新生儿护理技能掌握66例,护理满意度100%,父母角色适应率、健康知识掌握率、新生儿护理技能掌握率及综合护理满意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母婴同室床旁护理模式对护士的综合素质及技能掌握有更高的要求,护士不仅要掌握丰富、全面的医学理论知识,还需要有精湛的护理操作能力及卓越的沟通技巧,如此方能更好地服务于产妇与新生儿,完成集健康教育、护理操作技能指导、产后心理干预、母婴感情培养于一体的繁杂的护理工作。

本次研究中开展的母婴同室床旁护理模式更加注重以家庭为中心、以人为本、人性化护理,以促进家庭和谐与母婴健康为最终目标,帮助产妇尽快进入母亲角色、掌握母婴保健知识及新生儿护理技能,全面优化产后护理工作、改善护士职业形象、拉近护患距离、和谐家庭关系、增进母婴情感,提升产科护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杨晴,顾幼丽.新生儿床旁护理在母婴同室中的应用[J].中国基层医药,2013,20(4):632-634

[2] 冯瑜,李云芳.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32):26-27

[3] 杨晓玲,张颖.母婴床旁护理在母婴同室的应用[J].健康必读(下旬刊),2013,(7):196-197

[4] 舒红琴.床旁护理在母婴同室中的实施及效果评价[J].医学信息(下旬刊),2013,26(8):45

[5] 徐丽.新生儿床旁护理在母婴同室中的应用[J].现代临床护理,2011,10(12):25-27

护理知识和技能范文第5篇

关键词:高职;护理专业;定位;课程设置

【中图分类号】G424.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7526(2012)08-0182-01

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21世纪卫生保健服务发展需要的,具备一定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基础,掌握护理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人文素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等技术应用型护理专门人才。为适应社会的发展和需要,护理专业。

1专科学校护理专业高职特色定位

大专层次可分为高等职业教育与学科教育两种不同类型。专科更注重理论培养;而高职是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更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培养。“高职”特色具体体现在:职业性与学科性结合,高职专业的划分,实行“以职业岗位群为主兼顾学科分类”的原则。[1]高等专科教育这个层次区别于其它教育层次的、定型的、稳定发挥作用的特殊优势,就是专科特色,体现在专业服务范围上的针对性,知识能力结构上的实用性和人才素质培养上的应用性。[2]专科教学要体现专科特,高等职业教育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来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强调理论教学和实践训练并重,毕业生具有直接上岗工作的能力。大学专科层次的高职,突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专门技能的教育训练,毕业生属于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现有的高等专科学校主要是专科层次的教育, 许多专业与本科的同专业类似,属学科专业教育性质的,其中有些专业本来就是职业教育性质的,如:护士、财会、文秘、旅游等专业。护理专业的改革实质上应从学科专业教育转向职业教育。中国的护理教育在很大程度和范围内存在不足,如大部分的教学内容、科研都是按照医学模式进行的,而非护理科学教育模式造成了一种误区,护理是研究人对疾病和健康的反映,这种反映具有生理性、心理性、社会性、文化性并受的影响,现代护理学的发展,增进了人对疾病和健康反映的认识――发展了对个人、家庭、团体、社区和公众促进健康的知识。护理专业培养的是高素质应用型技能人才,不应是本科教育的“浓缩”版,而是高职教育。

2与护理高职特色相适应的课程设置

2.1强化护理操作技能,突出高职特色:按照高级护理人才培养目标和护士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本着实际、实用、实践、实效的原则,提高护理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改革实践教学体系。课程整合,为护理操作训练提供时间保障。基础理论教学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须、够用为度,以讲清概念、强化应用为教学重点的原则,重组医学基础课。《组织胚胎学》《人体解剖学》整合为《正常人体结构学》,《生理学》《生物化学》整合为《正常人体功能学》,《人体寄生虫》《免疫学》《微生物》整合为《病原生物学》。《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妇产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五官科护理学》实验实训课整合为《临床护理技能学》。改变学时分配少,依附于理论教学,演示性、验证性实验课多的弊端,形成基本实践能力与技能操作、专业知识应用能力与专业操作技术、综合实践能力与综合技能有机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

2.2淡化专科教学,培养通科护士:改革传统的以医学课程为基本模式的教学,拓宽基础,淡化学科,建立以专业系统知识和核心能力培养为中心的课程观。打破传统专业课程体系,按“生命周期”建设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体系。把内、外、妇、儿、五官科护理等课程,以孕期、新生儿期、儿童期、成年期、老年期为阶段,整合为母婴护理、儿童护理、成人护理、老年护理,淡化学科,形成整体护理观,突出护理的专业内容和特色,培养知识能力型的护理人才。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护理模式的转变,护理学范畴日趋扩展,出现了许多新知识、新理论和新方法,在职护士都将面临知识老化和知识更新的问题[3]。医院分科越来越细,各种新仪器、新技术、新知识层出不穷。三年制护理专业教学时间短,不可能面面俱到,毕业生只是一个通用护士,淡化专科教学,有利于培养通科护士。

3厚重人文素质教育,奠定可持续发展基础

护理教育应当摆脱医疗模式,护理是研究人对疾病和健康的反映。这种反映具有生理性、心理性、社会性、文化性并受的影响。 现代护理学的发展,增进了人对疾病和健康反映的认知。发展了对个人、家庭、团体、社区和公众促进健康的知识,医学与护理学是两个不同的学科。人在社会中生存,与生活环境中的其他事物发生联系,使得人的身心不断发生变化。因此,护理知识范畴包括人、社会、环境、健康和疾病。现代护士不仅要具备丰富专业知识和技能,还要有足够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我国护理教育只注重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忽视人文素质的教育,致使人文素质教育成为各医学院校护理教学中的薄弱环节。[6]专业设置过于专业化、专门化和就业压力增大是大学生人文素质缺失的根本原因。现在专科学校实行学分制,增设选修课。我校护理专业任选课设置的课程为康复护理学、中医护理学、护理伦理学、精神科护理学、普通话、创业教育、护理毕业设计指导、高等数学等,这些课程只是对学科专业教育时间不够的一种补充形式,没有从提高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必须进行课程结构改革,大幅度增加一些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的必修课、选修课和讲座,尤其是文学、历史、艺术等人文学科课程。采取学分制的形式、强制和自由选择相结合的办法,使护理专业课程的设置逐渐脱离旧有模式,既体现出专业特色,又渗透着人文教育,培养出多学科、跨领域、厚基础、宽知识、强能力、高素质的护士生。

参考文献

[1]中国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教育指导性专业目录(建议方案).高等教育出版社ISBN:7040150301 978704015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