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老年人家庭护理知识

老年人家庭护理知识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老年人家庭护理知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老年人家庭护理知识

老年人家庭护理知识范文第1篇

[关键词]失能老人 照顾者 社会支持

[中图分类号]C91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2)11-0016-01

中国老龄科研中心2011年的一项调查显示,部分失能和完全失能的老年人有3300万人。其中完全失能老年人1080万,占在家庭居住老年人口的6.4%。预计到2015年,我国部分失能和完全失能老年人将达4000万人,其中完全失能老年人达1240万人左右,占总体老年人口的6.05%。失能老人数量整体上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他们将需要更多的照顾资源。由于劳动力的自由流动、计划生育的贯彻,使家庭的功能日益弱化,因此,帮助照顾者适应照顾任务,促进其身心平衡以及改善照顾家庭关系成了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

一、失能老人家庭照顾者面临的困境

(一)经济上面临沉重负担

失能老人日常花销大致分为生活费用、医疗费用及其他费用。有些家庭成员由于不放心雇保姆或把老人暂时托给社区照顾,宁愿请假甚至辞去工作来专心照顾老人,这无疑直接减少了家庭收入,也使家庭照顾者失去企业所提供的各项福利,如五险一金、各种补贴、职业培训等。日益增长的医药费用也将使失能老人家庭不堪重负,增加了生活压力。

(二)体力与精神不堪重负

失能老人由于需要照顾者长期陪伴在身边,而长时间的照顾会直接影响照顾者的身体健康,从事照顾工作的家庭成员大部分都有身体不舒服、疲惫不堪等症状,对于全职工作的夹心层而言,他们回家后既要照顾老人,又要照顾年幼的孩子,从早到晚忙里忙外,精力几乎用完,导致过度劳累。而且与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进行长期的接触,会导致照顾者空虚、寂寞、焦虑、抑郁等的负面心理。

(三)社会交往受到限制

照顾者平时得时刻陪伴在老人身旁,为照顾老人,大多数照顾者都不得不放弃自己的闲暇时间,不能自由地安排休闲活动等,使他们与外界联系的次数逐渐减少,社交圈也随之缩小,具体为社交活动受到限制、人际关系疏远,与朋友交流的时间减少等,这无疑严重影响了照顾者的正常社交活动。

(四)缺乏专业的护理知识与照顾技能

通常照顾失能老人、半失能老人需要具备专业化、规范化的护理,但是由于大部分家庭都没有医疗知识背景与护理经验,当紧急情况发生时往往不知所措,缺乏较高水平的照顾技能。同时,普通家庭也不具备长期照顾失能老人的医疗器械等专业设施,对于失能老人家庭而言,失能老人的照顾成本超过了一般家庭能够承受的能力,技能上与知识上的匮乏往往使照顾者事倍功半。

二、失能老人家庭照顾者的社会扶持

针对照顾者所面临的难题,我们需要来自国家、社区、各个组织、个人等的社会支持,通过这个渠道来改善被照顾老人生活质量的同时,也减轻照顾者的压力,进而促进我国养老事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一)经济上对家庭照顾者给予补偿

北京、天津、黑龙江等地虽已经试行了高龄老年津贴制度,但这一制度仅仅是针对80岁以上的老年人,是一种具有褒扬性质的福利项目,而不是根据老人的身体状况和经济状况而发放的。国家应该面向失能老人家庭照顾者,按月提供照顾津贴,减少其因承担家庭照顾责任而放弃工作或收入减少而产生的负担。国家尽快摸索并推出针对失能老人及其照顾者的各项基本生活保障政策,满足其最基本的生活需求。

(二)宣传孝道文化,提供立法保障与政策支持

通过各大传媒积极弘扬孝文化,充分发挥舆论的作用,使人们增强孝亲责任意识,可以设立照顾者日等节日来肯定家庭照顾者的功劳,提高他们的社会地位。中国目前只有《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没有针对照顾者制定的法律法规,因此,把照顾者纳入法律的范围之内,通过法律明确规定赡养权利与义务,维护其应有的权益成为必要之举。此外,应尽快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对投身于养老服务事业的企业,应给予减免税费等优惠政策,使养老服务市场蓬勃发展。

(三)整合社区资源,提升社区服务功能

有效调动和利用社区已有资源,完善老年人健康服务中心的项目,综合社区照顾服务机制等,帮助老人尽量在自己熟悉的家庭和社区等环境中度过晚年。给照顾者家庭提供喘息服务,把工作内容更加细化,使日间照料站的服务变得更加丰富、充实。社区也可以根据老人的病情和所需的服务把老人分类,制成档案,根据老人的不同需求,给每个照顾者家庭提供针对性的服务,以达到缓解照顾者压力的目的。

(四)扩大老年人专业服务队伍的建设,提高家庭照顾者的护理水平

各地需要加快培养院校护理人才,通过在职培训等途径扩大拥有专门社会工作知识和护理技能的人才。积极培育各种发展养老事业的民间组织和社会团体,承担起失能老年人长期照护的服务功能。家庭照顾联盟、全国家庭照顾者等组织可以为照顾者提供一系列的资源和交流平台,这些组织不仅可以提供一系列的教育和培训,使照顾者提高照顾能力和应对能力,而且通过照顾者的定期会面,提高其自我心理调解能力。

老年人家庭护理知识范文第2篇

如今中国60岁以上人口当已达1.6亿人,并且以每年将近800万的速度持续增长,根据相关专家预测,到2050年,我国老龄人口将达到中国总人口的三分之一。随着社会的老龄化,尤其是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和失去自理能力的老年人以年均100万的增长速度,对老年人护理、保健、康复等需求与日俱增,养老问题相当的严峻。老年人对自身的过分关注,或不在意,都将导致其生理及心理的疾病,这就对我们护理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新的工作指导思想。生理上的疾病,可以用药物仪器治愈,但心理的健康对疾病的防治与恢复非常重要。本人从事老年科护理工作多年,现将工作中的经验体会与大家分享如下。

常见的老年人的心理问题有:

①孤独心理:老年人住院后,由于条件限制,只能独自一人住在一个陌生的环境中,失去了与亲人的交往,与社会的沟通,家属来探视只是“蜻蜓点水”,由于中国的医疗体系使得医护人员也不能时时刻刻陪同在患者身边,老年人就更现孤独。

②焦虑心理:这是所有患病者特别是老年人的最常见的心理问题,患者往往对自己疾病不够了解,对愈后的担心,对各种疾病产生的疼痛以及面临死亡的恐惧心理,对各种治疗检查缺乏认知,对医疗费用支出的担心等一系列问题,都会使患者产生极度焦虑的心理。

③猜忌心理:老年人往往只相信自己或亲近的人,特别是对医护人员有一种抵触心理,且过分关心自己的健康,稍有不适即怀疑自己患病,对旁人的意见和建议不能正确接受。

④自卑心理:老年入丧失了劳动、自理能力,减少或无收入,社会及家庭地位下降,自觉不受人重视和尊敬,感觉自己成了家庭和社会的负担,而产生失落感和自卑心理。

⑤消极心理:因为丧偶、离异,子女外出工作,组建自己的小家庭,老年人会对生活无望,对任何事都没有兴趣,有“生不如死”的念头,往往会不配合治疗护理,怀有一种消极悲观的灰色心理。

⑥病急乱投医心理:现今社会有部分老年群体,退休后领取丰厚的养老金,甚至一些经济不宽裕的老年人,为了自身的健康,往往听信虚假广告,不惜“一掷千金”,给自己和家人造成了经济,生理,心理的创伤。

根据上述内容,现将针对性护理措施总结如下:

①孤独心理:通过与老年人家属的沟通,建议他们尽力多抽出时间来陪同老年人,同时,护士要加强对老年人的巡视、观察、照顾,多与老年人聊天,唠唠家常,潜移默化的使老年人了解自己的病情,还可建议老年人多多与病友交流,同龄人,同病相连的人会有更多的共同话题以排除自身的孤独。

②焦虑心理:要用科学的知识,通俗的语言向老年人解释其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在进行各项检查及治疗前,要做好充分的解释说明工作。住院费用透明公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用药,避免患者产生“一病回到解放前”的忧虑。鼓励患者产生战胜疾病的信心。

③猜忌心理:日常工作中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做到态度和蔼可亲,言语温柔大方,对待患者以礼相待,一视同仁。把老年人当作自家的长辈亲人。关键是要精通业务,使老年人对我们放心、安心。努力缩短和他们之间的距离。

④自卑心理:要关心老人、支持老人、鼓励老人,联合老人家属多关心照顾老人,不使老人产生被抛弃的心理。尊重重视老人,凡事都与老人商量,使老人参与其中,调动其主观能动性。

⑤消极心理:多鼓励老人与人沟通,接触社会,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甚至组建新的家庭。多做宣教,使老人能够正确的面对死亡,使其了解死亡是人生的必经之路,无须畏惧,积极过好每一天。

老年人家庭护理知识范文第3篇

【关键词】 家庭养老;养老保障;出路;新古典经济学

现今,人口老龄化进程迅猛发展,这使得高龄、失能、空巢等特殊老年群体不断增大,老年服务需求在短时间内快速释放。相比之下,能够满足老年人养老需求的各类基础设施和社会化的养老服务体系还较为薄弱,单纯依靠适度普惠的社会化养老方式,难以解决众多人口的养老问题。所以,对家庭养老各方面内容的进一步探讨解读,以及不断探索其完善发展的相应措施都是非常必要的。

一、家庭养老保障内涵解读

在传统社会,家庭是生产和消费的基本单位,同时承担分配、储蓄、保障、生育、抚养、赡养等各种职能。养老问题在家庭内部得到解决,老人所需生活资料全部由家庭提供,如果老人失去生活自理能力,由家庭成员来照料老人。总的来说,家庭养老是一种养老资源提供者和养老职能实施者均是家庭的养老模式。

家庭养老在其特定的时代背景下有其独有的合理性、可靠性、稳定性,除此之外,家庭养老还是一种非常经济的养老模式。首先,家庭养老的交易成本很低。从养老资源的提供到养老职能的实施,均在家庭内部完成,几乎没有交易成本。家庭内部可以很容易地通过很合理地分工来完成对老年人的赡养。其次,家庭养老所需要的资源是很少的,家庭对老人的付出常常是有限的。老人对别人的依赖程度是随年龄变化的。根据其劳动的伸缩性,其几乎是活到老干到老,除非老人丧失劳动和生活自理能力。家庭养老的另一优点是,在为老人提供生活上方便的同时,还可以给老人以精神上的慰藉,满足老人的精神需求。

现代家庭在养老中可以扮演两种角色,一是养老资源的提供者,即为老人提供生活的经济来源,由社会或市场组织料理老人的生活;二是养老职能的实施者,即照料老人的生活,老人(家庭)可以通过社会保障体制或个人积累获得生活的经济来源。与此同时,尤其值得关注的是家庭对老人情感上的支持和慰藉,这是家庭养老得以传承延续的精神源泉。

二、新古典经济学框架中的家庭养老保障

如果把养老理解为老年人的消费,那么在现代社会中,家庭养老问题可以在新古典经济学的分析框架内,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来思考。从微观来看,养老就是家庭或个人的一种跨期消费(投资)决策问题,可以用最优化的分析工具来分析。[1]从宏观来看,养老是一个与社会总消费、总投资这些宏观经济变量相关的问题,可以去考察其对其他宏观经济变量的影响。

1、家庭养老的运行机制――人力资本投资与回报

当前,每个家庭在孩子的教育投入方面支出非常大。未来,随着人力资本价值不断提升,家庭的教育支出必将呈增长趋势。将家庭视作追求家庭成员福利最大化的经济行为人,家庭对孩子的教育投入或者说人力资本投资回报便可成为年老家庭成员的养老资源。使得家庭中的孩子教育问题,以及老年人的养老问题同时得以解决。

贝克尔认为利他主义(当孩子的处境好时,父母的效用增加)的父母乐意负担对孩子人力资本投资的成本,但是这种投资受到下面认识的制约:对孩子的支出越多,对自己的支出就越少。因此,即使利他主义的父母也会对孩子的投资不足。贝克尔的分析有一定的道理,但存在严重问题,就是利他主义的父母也许更乐意于减少自己支出,甚至根本不去考虑投资收益率的问题,那么就不可能存在对孩子的投资不足的问题。比如在中国,望子成龙心切的父母对孩子的投资几乎是不计代价的。事实上,从这种人力资本投资中获益的任何一代人,都能很容易地用这种投资的高收益去支付老人的赡养费用,而且还会有很可观的剩余。

2、家庭养老与宏观经济运行

就家庭养老而言,老人的生活水平依赖于子女的数量和收入水平。为了分散风险,人们可能会选择多生孩子,导致出生率很高。无法回避的是一个国家的资源禀赋在一个特定的时期是一个硬约束,其可持续发展一定会要求适度的人口减少。从这个角度看家庭养老是有负面效应的。除此之外,子女的收入水平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父母在其年幼时对其的人力资本投资。父母增加对子女的人力资本投资会带来社会总消费和社会总投资的增加,从而有助于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人力资本投资的增加提高了劳动力的生产技能,还会加速社会的技术进步,都能带来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进而促进社会总体经济的增长。

综上所述,两方面的影响一正一负,最终效果很难判断,但已有研究表明,人口增长对经济增长的负面效应常常大于增加子女人力资本投资的正面效应。单纯依靠家庭现收现付养老,即使可以通过道德规范得以实施,但如果家庭在经济上不堪重负,老年人生活仍难免大失水准,甚至部分老年人将失去生活来源。这也会损害社会稳定和宏观经济的正常运转。

三、现代家庭养老保障的出路

由上述一系列分析可知,家庭养老这种养老方式有利有弊,并且随着时代的变化及各种影响因素和现实情况的制约,家庭养老的功能弱化,但其作为当前养老保障制度下的有益补充,不断探索其出路仍具有现实的积极意义。

1、提升养老保障水平

首先,老年人收入水平的提高是家庭养老更好地发挥作用的基础。应从以下几方面予以改进:第一,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通过科学的评价指标及有效的监督体系,使贫困老年人的生活得到有力的保障。第二,增加老年人相关经济补贴,例如老年护理、服务、营养补贴等,提高养老生活水平。第三,在个人所得税方面,改革个人所得税制度,按照家庭平均收入作为所得税征收税基,以家庭人口负担情况作为减免个人所得税的依据,对于赡养老年人的家庭给予一定额度的宽免税额。[2]

其次,完善的保险体系能为家庭养老提供重要物质保障。应提高基本养老、医疗保险的覆盖面及保障水平,同时促进多种形式、与老年人需求相适应的相关养老商业保险的发展。除此之外,长期护理保险未来在应对老年人护理服务方面将扮演重要角色,不断提高其家中看护的服务质量水平,有利于家庭养老的进一步发展。

2、树立新型养老观念

首先,树立和谐社会的养老观念。家庭环境中父母要以身作则敬爱老人,为孩子做好榜样。在学校教育中对孝文化应积极开展教育宣传,潜移默化地影响少年儿童的观念行为。其次,要有养老风险防范意识。在未进入养老时期前,应通过增加锻炼、强健身体,积极投资、合理储蓄,参加基本保险,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购买所需相关保险等方式应对日后养老生活及风险。最后,使老年人形成积极乐观养老心态。一方面鼓励老年人要相对自立,鼓励自我照顾,转变传统的“养儿防老”的思想。普及老年人健康保健知识,使老年人及其照料者能够积极应对老年人出现的健康状况,预防伤残发生。另一方面,要鼓励老年人参与社会活动,鼓励老年人融入社会“老有所为”。[3]

3、提倡居家养老和社区养老

家庭养老为主,辅之以社区养老的居家、社区养老模式是现代家庭养老的发展趋势,这既可以使老人精神心理上得到慰藉,又减轻家庭养老成本负担,同时也缓解国家财政压力。首先,加强社区养老基础服务设施建设,强化其服务功能,完善的社区服务使老年人家庭养老的时间延长、质量得以提升。建立社区养老信息服务平台,及时有效了解老年人各方面的情况及需求。其次,重视养老服务人员的培训及队伍建设,一方面是对专业养老服务人员进行相关知识技能培训。另一方面发挥社会组织的力量,让社会组织中的志愿者进入社区或老年人家庭进行志愿服务,为扩充养老服务队伍建设提供有力的基础和条件。最后,在社区或家庭中可以适当增加商业养老服务项目,老年人家庭可根据自身经济情况来进行选择和消费。

4、智能家居的引入

新时代下,互联网、物联网等技术的崛起及迅速发展给现代家庭养老也带来新的发展契机。尤其是智能家居的引入,将极大改变老年人的家庭养老生活。例如,房屋中有一系列防火、防盗、防止燃气泄漏及老人突发身体状况时的安全防护的报警系统;室内各处的灯、电器等设备的启动与关闭都可以通过一个小小的遥控器进行控制;配备小型机器人为老人的房间进行清扫整理,同时有智能床改善检测老年人睡眠质量并提供服务等等。在老年人家庭中引入智能家居,不仅仅提高老年人家庭养老的生活质量,更为老年人的健康安全提供有力保障。

5、增强家庭的自我发展能力

注重家庭中子女的教育问题,为家庭经济困难的家庭提供义务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教育具有正外部性,并且它的正面影响是长远的。让他们学习更多的知识,掌握更多的技能,增强自身的能力,才能在未来为家庭养老提供起码的支持能力。除此之外,还应为一些相对贫困的家庭提供上岗培训及就业支持,让他们有机会去接触学习新知识、新技术,结合自身的优势找到适合的岗位,从而获得持续稳定的收入。而对于一些刚退休、身体健康、有就业意愿的老年人,可以为他们提供一些相对轻松的工作岗位,为养老生活积累更多储备资金。通过这些方式使家庭增强自身能力的建设,也给予了自我发展的机会。

【注 释】

[1] 刘晓英.农村家庭养老模式探析[D].辽宁:东北财经大学,2007.7.

[2] 魏彦彦.中国现行家庭养老支持政策分析与评估[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4.22.28.

[3] 辛涛.我国城市家庭养老现状及问题研究[D].北京: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14.

【参考文献】

[1] 袁志刚主编.养老保险经济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265.

[2] 余梅玲,李毅.家庭养老的市场介入与国家化[J].南方金融,2014(4).

[3] 穆光宗.中国传统养老方式的变革和展望[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0(5).

[4] 邓伟志,徐榕.家庭社会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

老年人家庭护理知识范文第4篇

丰富的社区老年文艺活动一直是徐汇区分会的传统项目,多年来,分会通过社区文艺团队的巡演,使社区、养老机构的老年人经常能享受到精彩的、内容多样的文艺节目,很好地丰富了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针对老年人日益发展的精神文化需求,今年,分会继续向各社区以“九九关爱小剧场”这一品牌项目为核心,结合区老年文艺团队,向社区以及养老机构投放至少120场演出,使“送文化、送欢乐”活动形成常态化机制,摆脱敬老月期间集中慰问演出的局面,使区域内的老年人每季度都能享受到文化服务。同时,为保证文艺节目的质量,分会还对文艺团队建立了考核机制,使分会得以更为准确地了解和掌握文艺节目的质量以及社区老年人的需求,便于后续的活动更好地满足老人需求。

在2013年“时尚外公外婆大比拼”中,分会选送了“筷子舞”和“回忆”两个参赛节目,其中“回忆”获得活动优胜奖。在今年的九九关爱重阳歌会上,其选送的田林社区红枫合唱团获得社区组三等奖,康健社区紫薇园小区合唱队、漕河泾街道金谷之音合唱团分别获得活动社区组优胜奖。

“快乐加油站”让志愿者充满活力

周四的下午,我来到凌云社区为老服务中心,还没有进门,便见到不少中年人,甚至年轻人,三三两两地快步从我身边走过,而中心内早已是欢声笑语,好不热闹。

走进中心才知道,原来是沪上著名滑稽演员徐笑灵来给大家讲健康知识了,此刻正带着大家一起做健康拍手操。滑稽演员来讲健康知识,这看似“滑稽”的搭配,却有着其独特的功效。那些健康知识通过简单的改编,变成了顺口溜和滑稽戏,将知识融于表演,在表演里既能讲述健康知识,又能传递健康理念,也难怪观众们听得格外开心。参与者们在乐呵中愉悦了自己,更在不知不觉间记住了健康知识。

这便是我要介绍的“快乐加油站”,它的主要服务对象是那些为老年人服务的志愿者、护理人员等。当问起建立“加油站”的初衷时,项目负责人陆美玲说:“我们目前大部分的服务都是针对需要服务的老年人群的,我们为养老院的老人们培养高素质的护理人员,我们为居家养老的老人们培训准专业化的志愿者……但我们很少想到这些为老人服务的护理人员、志愿者们、社工们,他们是长期奋斗在第一线的人,其实也是需要被服务的对象。他们需要解压,他们需要‘加油’,他们需要补充精神能量。”

每周二和周四,凌云社区居家养老的服务人员们,都会准时来到服务中心,“加油站”为他们精心安排各种讲座新知,培训必要的技能。成员们通过学习、彼此交流心得,再将“精华”送到服务对象的手中。在“加油站”里配备有气血循环机,帮助人循环气血,补养排毒;有音乐治疗仪,通过音乐的频率转化成机械能,对人体进行按摩;有空气波治疗仪,能通过气压式按摩,加速血液循环;有手脉冲仪,能加速上肢血液循环等等,甚至还有艾灸和心理解压。这些专业设备和专业人员,让来到“加油站”的人们既得到了知识和技能的补充,又真正放松了自己,舒缓了工作中的压力情绪,真正不负“加油”二字。

其实早前,它并不叫“快乐加油站”,而是叫“快乐拉拉队”,一是意在每次相聚,志愿者们之间能多交流、多鼓劲,毕竟一线人员的照护压力不是我们这些外行能体会到的,“拉拉队”便是取彼此鼓劲之意;其二是意在团结更多的为老服务工作人员和志愿者,让为老服务的队伍越来越壮大,就像那台手脉冲仪一样,必须大家手拉手,才能发挥出它的最大功效。

拾遗补缺,聚焦特殊群体

对于老年基金会而言,更适合针对某些特殊群体开展服务活动,例如:支内回沪、失能老人、独居老人等,将资源集中在这些群体上,可以在政府为老服务的基础上提供更具有针对性和市场灵活度的服务。

支内回沪人员作为特殊困难群体,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但目前该群体的社会保障尤其是医疗保障方面还有所缺乏。为此,区老年基金分会在区民政局的大力支持下,投入280万元,为徐汇区29100名支内回沪人员购买了商业保险,增加他们抵御风险的能力,为社会稳定发展作出了贡献。

老年人家庭护理知识范文第5篇

[中图分类号] R473 [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8-001-02

老年人机体各组织器官的生理功能随着年龄增长逐渐衰退,同时心理上也会变得很脆弱直接影响老年人健康。因此护士要了解社区老年慢性病人的心理需求,才能有的放矢地做好老年患者的心理护理。现结合社区多例老年慢性病人的心理特点谈几点护理体会。

1 老年人的心理特点

1.1 孤独和失落感 老年人因子女在外地或工作繁忙,不能时刻照顾在身边,容易产生孤独感,老年慢性病人随着病程延长,家人对其健康的关注度也会逐渐下降,因此,老人因相对的被忽视而产生失落感,情感淡漠,感到生活无望,这种孤独失落感,不利于疾病的痊愈及老年人的身心健康。

1.2 焦虑、恐惧、猜疑 病人的焦虑主要来自慢性疾病的长期折磨,家庭开支增大等方面。恐惧主要来自疾病对生命的威胁。病人怕误诊、误治,怕检查、治疗及护理操作带来的不适。猜疑怀疑自己是不是得了重症、绝症,而其他人有意隐瞒他。

1.3 自卑心理 部分老年人常伴有听力下降、记忆减退、反应迟钝等症状,认为自己没用,还要给别人增加负担等等都容易使老年病人产生自卑心理。

1.4 依赖性心理 老年病人生活自理能力丧失或降低,需要别人的照顾。过分依赖家人和医护人员,力所能及的小事也要他人帮助。有的老年病人错误地认为:只有什么都不做,成天卧床不动才算养病。

2 心理护理对策

2.1 了解患者的心理,做知心人 护士应有细致敏锐的观察力,患者的个性、生活习惯、经济条件与所在单位的关系及家庭关系等,都可引起患者的不同心理反应,因此,只有成为患者的知心朋友,患者才能对你倾吐真情,以减轻心理压力,一旦了解情况,应立即给予精神上的帮助。

2.2 尊重人格 护士应尊重老年患者,护士的一言一行都会引起患者的心理波动,如果言行不当,势必增加患者的心理压力。因此,护士的言行举止都应慎重,对患者多说一些鼓励性的话语,对患者讲的事情要耐心倾听,要反映出护士对老年患者的一片诚心,并尽可能满足老年患者提出的正常心理需求,这对稳定他们的情绪变化和健康长寿有很重要的意义。

2.3 注意语言交流 在与社区老年患者交谈时,态度友善,尽量使用当地民族语言交谈,注意使用“您好”、“请”、“对不起”等礼貌用语,称呼老年患者时,可以以下级或晚辈的身份称呼,会使老年人产生一种亲切感。给老年患者做各项检查或操作时,要耐心解释清楚,讲话要平稳,音调不高不低简明扼要,使老年患者能够听明白,消除其紧张情绪。在医疗保护制度允许的情况下,让病人及时了解检查结果,明确治疗与康复过程及方向。护士在病人面前要表现镇定从容、耐心、处事果断,语言上不能含糊不清,模棱两可,也不应随意议论病人,以免病人猜疑。对老人的健忘和嗦给予谅解,对危重病人及癌症患者需实行保护性医疗,但应与病人家属交代清楚,对自尊心强和虚荣心强的老年患者,应以鼓励和赞扬的口气,在充分尊重的基础上,让患者乐于接收你的治疗和护理,适时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

2.4 做好健康宣教 针对老年患者心理特点,在家访时有针对性的介绍疾病的基本知识,治疗及康复的大致过程,内容不易过多,应使其有新鲜感和兴趣,宣教时言语要通俗易懂,尽量不用医学术语,对一些不易理解的问题,应举些浅显易懂的例子,讲话速度要慢,语调应稍大,宣教时间不宜过长,以免病人疲劳。通过宣教,提高病人对疾病的认识能力,稳定病人情绪,帮助病人建立健康的意识。

2.5 建立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 鼓励家属、亲友来院探视,给患者提供精神经济保证,消除或减轻患者的失落感和孤独感,使患者产生归属感。可以利用已经痊愈或好转、性格开朗的病友进行言传身教,使得同疾病病友之间的情绪相互感染,促进健康。还要告知家属、亲友不要在病人面前提起不愉快的事情,以免加重病人的心理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