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学校艺术教育管理

学校艺术教育管理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学校艺术教育管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学校艺术教育管理

学校艺术教育管理范文第1篇

一、目前高职院校中的艺术教育管理现状

第一、艺术类学生的思想及对新生事物的接受程度远比其他文理科学生要活跃和开放。但是,在信念方面和社会责任感方面表现得较为匮乏。他们对国内新闻政治相比文理科类学生普遍表现有点漠然,他们虽然具有活跃的思维,却没有参与政治的兴趣;他们虽然关注自己所学的专业,却愿意花费更多的时间投入到娱乐新闻媒体和其他方面。同时,他们个人的心理毅力不够坚定,容易误入歧途。

第二、艺术类学生行为习惯较文理生偏低。主要体现在教学过程中:迟到现象、无辜早退、旷课、考试随意缺考、考试不诚信还有夜不归宿等方面。由于这些问题发生的长期性、普遍性,对从整体上扭转学习风气造成了不少困难。

第三、文化基础综合素质相对而言不高,他们在招生录取时的分数较文理科类的学生要低许多,高职类艺术专业的情况就更加明显。这是由于艺术类学生平时及考前将大部分时间都用在提高各自的专业特征成绩上,从而导致他们在文化课上所花费的时间相对较少。因此,提高艺术类学生在传统科目上的文化水平已经迫在眉睫。第四、个人特立独行,缺乏一定集体荣誉感。艺术类因其专业自身的特殊性,教学活动往往多以小组或个人为主,再加上生源地的区域差异及学生自身的基础知识差异性等因素,导致他们在艺术能力领悟的培养过程以及日常的学习过程中容易产生多以自我为中心,团队意识和集体观念相对薄弱的状况。

二、艺术院校中可以在哪些方面加强

第一、专业课与思政品德类课程的有效融合文化素质是当今社会大学生的一项重要的道德与人格的修养。综合素质的修养直接关系到个人整体的素质修养与文化修养,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提供了一项非常重要的能力。现阶段,在艺术类大学生中普遍存在文化课方面综合素质较低的状况。因此,我们应该在艺术类人才的培养计划中主动开设一些综合类的课程,以此提高学生在综合能力方面的学习。如:在艺术生的专业学习中增加普科类文化知识的专业讲座和人文地理知识的课程,在学习中适当开展一些形式和表现手法多样的艺术展演等。同时,学校还应开设一些有关职场交流、社会实践以及文艺等方面的校园文化活动。通过上述方式,能够让学生在参与实践中学习到一些教师无法讲解的知识。

第二、加强社会实践与学习。学生在学习中形成自己的艺术修养素质能力是现代社会和国家对艺术人才的综合要求。综合素质和能力是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在社会各行各业中,都需要能力全面、综合素质较高的人才。艺术教育管理也不例外。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教授学生学习方法的技巧,更要重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与塑造,进而更好地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艺术类学生在学校学习到的文化知识略显匮乏,如很多流行的软件与技术,在企业中可以随时更新使用到,但在学校里因不能实时与行业对接,则需经历一段相对滞后过程才逐步应用。这样学生在学校里学习的文化知识在结合实践深入到企业中去验证和磨合时,可能会面对不少疑惑。可见,艺术类院校在教学主观参与方面还需要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能动性,能够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到应该如何去实现自我发展,从而将传统的被动接受式转化为主动询问式和共同探讨式的学习思考与实践探索模式。

第三、高校要加强艺术生的自身专业修养与心理健康方面的相关教育。高职类艺术类教育的管理过程中要求允许其有一些适合其专业特质的管理规范,但在总体上也要能与其他类学生实现管理上的统一性,所以在管理中要立足以学生为本,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当今社会日趋激烈的竞争环境,艺术类学生的综合压力也日益的加重,加之社会和家庭的期望,都会给学生的心理和思想上带来更大的包袱。所以,从学生的教育和管理方面来看,自身专业修养与心理健康的教育能够帮助我们学生培养起健全的人格,从而真正的建立起正确的价值观体系。

学校艺术教育管理范文第2篇

[关键词]小学教育;班级学生管理;心智培育艺术;人文关怀

“上面一根针,下面千条线。”这是对班主任教师工作生动形象的客观性描述。随着社会化教育程度在不断地提升,新形势下学生班集体管理对于班主任教师而言,既面临着更重大的挑战,又承担着更艰巨的考验。令人感同身受的是,由于心智发育的规律性,不谙世事的小学生犹如一张张有待描绘的“大白纸”,也正因为如此,初始阶段教育工作者对于他们的作用力和影响力更大,或者说,小学生在思想认识、能力培养和行为修养等各个方面对于班主任教师的依赖性更强。这不仅是对我们教育水平和工作能力的积极反映,而且是考量责任意识和师德师风的重要标准之一。那么,如何帮助学生打好或打赢这人生之旅的“第一仗”呢?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试简要阐述之。

一、爱心滋养――学生班集体管理的核心元素

“在爱心花朵盛开的地方,生命就会欣欣向荣起来。”这与冰心提倡的“有了爱,就有了爱的一切”有异曲同工之妙。如果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那么,老师自然就是学生的“教父教母”。尤其是班主任教师,整天与小学生频繁接触、密切联系,他们所释放的爱心与关怀不仅能够有效地涵养和滋润学生,而且其言语行为对于后者来说,都会产生无穷无尽的榜样力量和潜移默化的重大影响,“教育不能没有爱,就像池塘不能没有水一样,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正是在强调爱心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作为校园教育第一责任者和学生最为亲近的人,我们该如何用爱心去浇灌学生们的心灵花朵呢?

首先,爱心教育意味着多了解学生。班主任教师应当而且必须掌握所在班集体的基本学情,主要包括他们的身体状况、家庭情况、基础成绩、学习能力以及情趣爱好、个性气质、人际交往和喜怒哀乐等各个方面,以确保教育管理过程中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努力避免工作盲点现象。其次,爱心教育意味着多关怀学生。众所周知,师爱犹如教育管理工作的“剂”,更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巨大影响力量。也正是因为有了源源不断的师爱,教师才能赢得学生的无限爱戴和更多信赖。值得强调的是,我们对“金凤凰”要关爱,对“丑小鸭”同样也要关爱“普度众生”的师爱应当本着平等公正的基本原则。再次,爱心教育意味着多尊重学生。尊重、理解和信任学生是消除教育盲点的基础。尊重学生不仅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尊严,而且要遵从心智发展的规律性特征,理解他们的内在要求和想法,同时理解他们的幼稚和天真,只有这样,师生之间才能拉近并缩小心理距离,才能切实做到民主、平等和互动。第四,爱心教育意味着规范学生。关爱学生要力求明智,即既要着眼于学生目前的得失苦乐,又要注重他们未来的发展和前途,应当始终做到不娇惯、不溺爱,不纵容、不放任。

二、建章立制――学生班集体管理的重要保障

在学校教育中,班级既是学生共同成长的大家庭,又是开展校园各项工作的最基本单元。俗话说:“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制度建设是规范学生意识和行为的中介,只有在制度文化的规范下,学生才能得以健康良性的发展。班级制度文化是一个班级物质文化和班级精神文化的有效保障“会做班主任的苦三月,不会做班主任的苦三年。”也就是说,构建班级制度文化是班主任艺术管理中的核心元素。然而,硬邦邦的刻板条文令人望而生畏、退避三舍,只有在人文化的班规规范与引领下,才能形成有序性管理秩序,才能凝聚学生的心灵。

既然如此,如何用人文化班规来舒展学生的生命呢?(1)制定班规要从学生自主入手。学生才是班级的真正主人,更是班纪班规的执行者,因此制定班规应充分体现学情,更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力量,这样才具有针对性和执行力。比如,建立班委会制度、班级岗位责任制、自理自立制度、争先创优制度和互动帮扶制度等,都要在《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小学生守则》的框架内,结合本校实际要求和本班具体情况,充分发挥最大多数学生的能动作甩“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让他们在高度认同感中自觉执行和相互督促。(2)落实班规要以积极鼓励为主。班规的表述力求是引导性语言,切勿表述为限制性语言甚至禁令式、否定性语言。如把“你不准”换成“我能做到”,努力显现人文性和温馨化。尤其在班规落实上,更要以多元化奖励为主,如电话奖励,用短信告知家长;班级板报上刊登,以激励先进、鞭策后进等。(3)执行班规要以教育引导为主。即使有了班规,班主任也不能全部放手。一旦发生学生违规现象,不能简单粗暴地处理问题,而是要帮助他们分析原因、影响,并且找出相应的整改措施。正如有人说道“我们不能把规则视为钉入学生身上的一颗钉子,而要把它看成是播种在学生心里的一颗种子。”难道不是吗?

三、全面发展――学生班集体管理的根本措施

众所周知“凡是有人的地方就有左中右”,这绝对不以我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同样道理,由于先天遗传、生长环境、心智发育和态度品质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在一个由众多学生组成的班集体中无可避免地存在着个性化差异。对此,我们既不应“选择”,也不能“淘汰”,更不可“拒绝”。而这正是班主任教师实施学生教育与管理的客观基础和前提条件。早在春秋时期大教育家孔子主张的“有教无类”和“因材施教”,其根本目的即在于强调“全面发展”下的“个性化发展”,从本质上而言,这正是我国历史上最为朴素的素质化教育思想来源。

本文所^的“全面发展”,主要是强调“所有”学生在德、智、体、美等各个方面的充分发挥与和谐发展。而“个性化发展”,既是指学生发展的人性化、人道化,尊重其个性,突出他们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培养他们的主体意识和主体能力:又是指教育的个人化或个别化,主要包括应考虑个体学生的生理、心理和年龄特点,考虑其天赋、兴趣、爱好和特长等方面的发展因素。就小学生班集体教育管理而言,如何既讲求学生的全面发展又突出其个性发展呢?首先,班主任要善于发现小学生身上的优点和长处,寻找和挖掘他们的闪光点,如体育、唱歌、劳动、人际交往等,并且开展赏识性教育。其次,利用晨会、主题班会、写信、手工和相关节日活动等途径形式,积极开展系列感恩活动,教育小学生要感恩父母、感恩师长、感恩同伴、感恩社会。再次,要根据学生发展特点和实际情况需要,积极开展各类挫折性教育,以不断增强小学生不怕苦累、不畏困难、抗拒压力、忍耐失败和承受代价等精神信念,尤其要帮助一些学生逐步地摆脱自卑、怯懦和无所适从等心理行为,以促进他们的健康快乐成长。第四,努力通过各类途径和方式,如学生及其多人小组自我评价,班委会干部学生选举,三好生民评等,积极开展全方位的自我管理教育活动。

四、家校互动――学生班集体管理的有效手段

学生不仅属于校园,同时属于家庭和社会。然而,随着社会教育程度在不断地提升,并且由于社会文化环境中存在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消极因素,以及家长素质的良莠不齐等,如社会中的“三室二厅”危害,学生家长中的“重智轻德”心态,养而不教、教而不全,“大棒+面包”家庭教育甚至“上梁不正下梁歪”现象等等,直接地导致了小学生每周在校5天的良好教育常常由于在家2天的不良影响而相互抵销,甚至会被冲刷得干干净净。这已成为校园教育中较为普遍的现象,更是学校德育中较为严峻的一项课题。只有实现学校、家庭和社会之间的互动教育、联合管理,才能共同促进学生德育的发展。

那么,如何打破“5+2=0”的德育困惑呢?学校及其广大教育工作者,尤其班主任教师要积极主动起来,充分利用手中的非权力因素,通过登门家访、电话通讯、书信、手机短信、QQ留言、微博以及家长会、邀请校访等各种形式,一方面多与家长保持正常性的联系沟通、互通信息,一方面对家长施加积极良好的影响与作用,把校园德育与家庭教育相互延伸、全面对接并有机融合起来,努力赢得“1+1>2”的合力现象和良好效益。我班曾经有这样一个典型:小强是一名留守儿童,父母长年在外地打工,他平时寄居在学校附近的一个私人住所,放假时间才回到爷爷奶奶家里。他属于“双差生”行列,且不服管教,是校园内人所共知的“小网虫”。有鉴于此,笔者主动与其父母建立微信并成为网友,除了平时有选择性地与他们联系外,还定期(一般是每周一两次)让他们父(母)子进行网上交流。经过近半学期的齐抓共管,最终小强不但戒掉了“网瘾”,而且各种不良习惯逐步地好转,并且学习成绩呈上升趋势,期末还得了两个单科进步奖。多年来,正是由于实现了家校互动、联合共管,笔者让一些“小网虫”悬崖勒马、迷途知返,让多名“害群之马”转而发挥令人欣喜的正能量作用。

学校艺术教育管理范文第3篇

1信息技术在特殊教育学校管理中的重要性

特殊教育学校管理是对特殊教育学校发展总目标的总的管理,学校管理者(主要是校长)要围绕着这个总目标开展一系列的学校管理活动,具体来说,学校管理是对学校工作中的全部因素(包含人、财、物、环境等)进行统筹计划、组织实施、监督控制等的整个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说,特殊教育学校管理具有不同于普通学校管理的特殊性,特殊教育学校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一方面,目前,我国教育信息化进程正在提速,学校管理的内涵和外延不断扩大,特殊教育管理的复杂性、时效性、时代性等,要求特殊教育学校管理要有信息技术的介入,要用信息技术来辅助学校管理工作。另一方面,信息技术管理以“数字化、网络化、多媒体化、智能化、虚拟化”为主要特征,代表着先进管理模式的发展方向,在教育教学管理中有明显的优势。因此,特殊教育学校管理者决策者需要对学校管理进行重新认识,要认识到信息技术的重要性,学会运用信息技术来管理学校各项工作,主要是教职工信息、学生信息、学校各种活动信息以及学校物质信息、科研信息等诸多项工作。综上分析,信息技术在特殊教育学校管理工作中具有“信息收集全面—处理准确—传送快捷—分析科学”等核心优势,因此,特殊教育学校管理须臾离不开它,信息技术在特殊教育学校管理中的应用已经成为一个符合和标志,标志着特殊教育学校管理的科学化、标准化、规范化和现代化。因此,以信息技术融入特殊教育学校管理,是特殊教育学校管理模式的最新方向。

2以信息技术为平台构建特教学校管理信息系统

从本质意义上说,特殊教育学校管理系统是“人-机-对话”系统。这一系统是智能化、数字化、网络化为主要特点的系统。系统平台的建立依据日益发展的信息技术,以计算机技术和网络传媒技术为主。这一系统的构成也并不复杂,它由软、硬件两部分构成。软件部分,顾名思义是常用的各种与特殊教育管理相关的管理软件,如系统的、管理的软件以及其他软件等。硬件部分,更容易理解一些,硬件由各类服务器、网络管理、终端平台等组建而成。这一系统功能强大,实用性强,能够实现学校的全局化管理和局部化操作,从而减轻学校相关管理者的工作量和工作强度,进一步提高学校管理的效率。特殊教育学校管理涉及教学管理、党务管理、安全管理、财务管理、人事管理、学生信息管理、后勤保障管理等多个方面,每个小的系统管理是学校管理系统平台上的子系统,子系统可以保持一定的独立性,从而更好的完成部门系统管理工作。就学校人事管理而言,可以购买、开发并使用人事管理信息系统。学校人事管理只要是对教职工的管理,这里包含教师静态的基本档案信息(如年龄、参工时间、籍贯、民族、政治面貌、原始学历、家庭情况等)和动态的成长档案信息(如,职称晋升、荣誉获取、年度考核、进修培训、任教情况、业务成绩等)。人事管理信息系统可以快捷对以上内容进行登记、分类、查询、输出等。如工作中需要查找某位教师的信息,管理者直接打开人事管理信息系统获取,省去了查找纸质原始档案的麻烦,提高了管理者的工作效率。另外班主任管理的学生管理信息系统包含了学生基本信息、考核、奖惩、出勤等情况,系统能对以上信息进行查找、统计、排序、输出等,该系统方便快捷,大大提高了班主任管理班级的水平和能力。除此之外,图书室管理系统、康复培训系统、财务管理系统、党团队管理平台、财产管理系统以及工资合算发放系统等子系统对特殊教育学校整体管理系统化形成了保障。

3信息技术对特殊教育学校管理产生了重大影响

一是学校管理实现规范化。管理规范化是特殊教育学校管理的内在要求,传统的管理方式方法不适应特殊教育发展的要求,应用信息技术管理学校优势明显。如在教师业务管理系统上,教师的学期计划、月计划、周计划等教学计划和学科教学进度等都能在管理系统平台上直观地反映出来,教导主任可以检查考核,教师之间可以互相参考借鉴,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教师的教学设计、作业布置与批阅、学生测验成绩等均可通过管理系统平台反映出来,规范便捷。再如在财务账目管理上,应用信息技术,可使得财务管理透明规范,实现财务管理的公开民主。二是学校管理实现科学化。科学化管理是学校管理的方向,信息技术管理的科学化源自于信息技术内在的智能化。学校的人事管理、财务管理、安全管理、学生管理等多个信息化智能管理系统的应用以及由其构成的特殊教育学校管理信息系统总平台的应用,使得特殊教育学校的管理方式产生了一个巨大的变化,这个变化是全覆盖的全方位的变化,这一变化对特殊教育学校的管理来言是一个质的飞跃。

4提高特殊教育学校信息技术管理应用能力

学校艺术教育管理范文第4篇

广西合浦县西场镇第一初级中学 536100

【摘要】艺术教育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能够促进中小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文章从艺术教育对中小学生的重要作用入手,分析现状,提出管理的建议。

关键词 浅析 农村中小学 艺术管理

艺术教育是学校实施美育的主要内容和途径, 也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智能水平、陶冶高尚情操、促进身心全面发展的有力手段。艺术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组成部分, 具有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新课改以来, 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 我国中小学的艺术教育有了一定的发展。但农村中小学艺术教育仍然处于学校教育的一个弱势, 艺术教育在农村地区的发展仍然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目前我国农村艺术教育的发展相对滞后,严重制约了农村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农村中小学艺术教育的现状令人堪忧。如:(一)艺术教育的师资建设不足1.艺术教师严重缺乏。目前在农村中学,艺术教育的师资严重匮乏。艺术教师根本不愿到偏远的农村地区任教,所以农村学校接受过正规的专业学习和培训的专职教师较少,农村中学的音乐课美术课,通常都是由其它文化课教师教师兼授。2.艺术教师专业素质较低。在农村中学教师中,艺术课教师从正规师范院校毕业,受过艺术专业化、系统化教育和培训的教师少之又少,因而大部分教师对音乐、美术等艺术专业知识薄弱,现有的任课教师在教学观念、教学态度、学识水平、业务能力等方面与艺术教学的实际需要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同时,由于中学艺术教育不受重视, 把艺术课看做" 副课" ,没有建立艺术教育的评价体系, 以至于教师的教学无压力、无动力,应付了事。(二)艺术教育的硬件设施短缺。由于部分教育部门对农村中小学艺术教育重视不够, 不设艺术教育专项经费或随意挤占挪用艺术教育专项经费, 而造成不少学校艺术教育设备器材不足, 缺少专用教室, 可供艺术教学用的教具都比较陈旧、简单, 不能及时得到更新和添加。有的学校设备数量有限,不能满足教学需要;有的学校设备陈旧老化或管理不善已不能使用;有的学校由于主观努力不够,不能充分利用现有条件,或由于学校经费有限,没有能力购置教学设备,使得艺术教育没有器材,也没有艺术教育的场地。

针对目前农村中小学的艺术教育现状,结合我校艺术管理的粗糙经验,我个人认为要提高艺术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下面的几点建议是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的。

1.领导要充分认识艺术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学校艺术教育,不同于培养专门艺术人才的专业教育,而是指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鉴赏能力、审美情趣,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的艺术素质教育。发展艺术教育事业是推动我国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一个突破口和切入点,是贯彻中央提出的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战略方针的需要,同时也是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学校艺术教育,注重对学生审美能力、审美情感、审美理想、想象力和创造力等各方面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它所培养出来的这些能力和素质,对学生今后一生的发展会产生重大的影响和作用。基于此,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和农村中小学应该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教育方针,大力实施素质教育,通过积极、健康的艺术教育,宣扬社会主义的真善美,提高学生的人生"美"价值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引进和提高艺术教育专业教师

建设一支数量足够,质量合格而稳定的艺术师资队伍,是学校艺术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的基本保证。一是要强化人才培养。各类大中专师范院校,要进一步优化结构,合理设置艺术教育专业,加大人才招收和培养力度,为全社会源源不断的输入艺术教育专业师资。二是教育部门及学校要积极引进艺术教育专业教师,并在物质和精神两方面都要优惠艺术类教师,如在职称评定、评先、晋级、住房、福利待遇等方面,同其它任课教师特别是主科任课教师一视同仁,平等对待。三是要进一步强化岗位培训。各级教育主管部门以及农村中小学要创设条件,提供优惠政策,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组织好艺术类教师培训工作,提高教师艺术素质修养及课堂实践等艺术,以提高整体素质。

3.完善机制,加大投入

推动学校艺术教育良性发展,必须要有与之相适应的机制体制保驾护航。一是要进一步加强农村中小学艺术教育科研工作,构建骨干攻坚,全员互动的艺术教育科研机制。如此次的国家级课题的研究活动就为艺术教师提供了很好的切磋提高的平台。二是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学校艺术教育的考评管理机制。以考促研,以考促教,不断增强艺术教育类教师的工作责任感,提高艺术教育的教学质量。三是要正确处理好课堂教学与活动教学的关系,构建和谐互动,相辅相成,互补有无的教育机制,使艺术教育之花处处开放,时时开放。四是改善农村中小学艺术教育的硬性条件。改善硬件设施,就必须要保证并加大对艺术教育的经费投入,促使学校艺术教育教学工作的正常运行。同时也要加大对艺术教育器材的投入,条件较好的学校可配备质量较好的乐器和教具,条件稍差的学校也要配备必要的乐器和教具,促进农村中小学校艺术教育健康有序地发展。

4.要让艺术教育渗透到校园文化建设中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要建设健康的、生动的校园文化,树立良好的校风、学风,使学校成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阵地。"校园文化是一种无形的环境力量,它通过一种氛围的营造,对学生进行潜在的隐性的教育,在不知不觉中内化学生的道德、情感、意志和行为。这种独特的感染和陶冶作用是课堂教学、理论教育所不能替代的。所以,校园文化对一个学校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的确立、良好校风的形成、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审美教育的完善和精神文明的建设都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校园文化对学生的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教育,其实质是美育在校园文化中的再现,校园文化就是通过各种文化艺术和各种美的形态,以唤醒美感的形式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念和健康的审美情趣,以达到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塑造人格、美化人生的目的。

校园文化的美育功能首先是通过优美的自然环境表现出来。这种美育功能突出地表现在校园的绿化、美化和净化上。霍姆林斯基说过"要使学校的墙壁也说话",强调的就是要重视学校的自然环境对学生的陶冶和美化作用。在一个学校中,整洁优美、布局合理的自然环境会形成一种形式上和空间上的审美氛围,作为校园客体的学生置身于其间,可感受到一种审美体验和审美享受,这种美感进而会产生一种陶冶情操,净化心灵的作用。校园自然环境对学生的影响是长期的,隐性的,但它所产生的效果却是持久的和深刻的。当学生置身于优美和谐的校园自然环境中,在美的造型(如错落有致的校舍、独特新颖的雕塑)、美的色彩(如碧绿的草坪、艳丽的花坛、翠绿的树木)、美的学习环境(如窗明几净的教室、幽静雅致的阅览室)等多样统一的美的形式的刺激下,在有意无意之间自觉不自觉地产生一种美的感受和快乐,形成一种良好的行为习惯,而这种习惯一旦形成,便会产生持久性,正如"入兰之室,久而自芳"。

校园文化的美育功能也体现在校园的人文环境上。优美的自然环境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而和谐的人文环境则可以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提高学生的理解美鉴赏美的能力。在学校中,人文环境最直接的体现就是各种艺术活动及文体活动,这类活动是第二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说自然环境对学生的影响是间接的和潜移默化的,那么,艺术活动和文体活动这种人文环境因素对学生的影响是最直接的、明确的,它可以使学生在活动中受到熏陶,提高美的鉴赏力。增强对美的表现和创造美的能力,学校第二课堂所开展的各种形式的活动诸如音乐、舞蹈、书画、工艺、文学、体育等,其实质就是认识美、欣赏美、表现美的过程。学生在进行这些活动的过程中,在运用各种艺术手段去感受美或创造美的活动中,会逐步获得美的熏陶,掌握美的法则和人类的审美经验,发展审美能力。如体育可以让学生感爱运动美和力量美,舞蹈让学生欣赏韵律美和造型美,音乐使学生领略旋律美和节奏美、文学使学生认识形象美和语言美等等。正如一位艺术家所说:"艺术把符合规律的美呈现在学生面前,用形式的吸引力,情意的感染力,思想的震撼力来使其陶冶性情、净化心灵、健康心理机能。"校园艺术活动以其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特点为广大学生喜闻乐见,又因其影响作用的形象性、情感性易于被审美主体所接受,是进行审美教育的一条重要途径。所以我校每学期都举行各种的体育竞赛活动,举办书画展和文艺汇演,有时还引进社会的艺术力量丰富学校的艺术教育和校园文化。如2012年合浦艺术家在我校举办了"感恩艺术进校园"的活动,开阔了学生的视野,让学生亲身感受艺术"美"的教育。同时我校还成立艺术兴趣小组。

农村中小学艺术教育的改革迫在眉睫,改革需要实际行动,需要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只有自上而下重视艺术教育,自下而上关注艺术教育,艺术教育才能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发挥出它应有的作用,学生的综合素质也将得到进一步提高。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培养出二十一世纪所需要的合格人才。 随着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不断推进,农村标准化学校的进一步增加,加上社会、家长对学校艺术教育工作的支持与合作,营造广泛良好的艺术教育氛围,农村中小学的艺术教育终会步入正轨,从而健康有序地发展。

参考文献

[1] 赵梅枝.当前我国农村学校艺术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J].教育探索,2007,(11):13-14.

[2] 张敏.农村学校艺术师资队伍建设思考[J].价值工程,2011,(04):267-168.

[3] 陈利敏.农村中小学艺术教育师资建设现状及对策[J].音教畅想,2008,(05):04-06.

[4] 钟传志,乐玫.农村中小学艺术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J].江西教育科研,2005,(08):38-39.

学校艺术教育管理范文第5篇

法;自主性

【中图分类号】 G62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7)

12―0025―01

小学教育是启蒙教育的关键,小学班级管理对于人才的培养起到相大的作用。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提倡人文化、素质化教育的推动下,人文主义教育观念也逐渐地回归人们的视野并且被应用。本文针对小学班级管理的人文主义教育观念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对有效的管理措施。

一、小学班级管理中应用人文主义教育理念的意义

1. 从应用主体来看。小学班级管理的人文主义教育观念被应用的主体是小学生,而孩子的接收力较强、可塑性较高,这为推行人文教育作了很好的铺垫。并且,小学生较高的活跃程度和强烈的好奇心可以使他们更好地参与其中,充分发挥他们的天性,使他们在德智体美劳等多方面得到非常好的发展,从而提升更多优秀品德的发展空间。

2. 从人文教育观念本身来看。教育是一个时展的前提,而人文则是必要条件。人文精神是社会重要的价值观,强调人性关怀,注重人的尊严,将人文精神应用到教育当中来有助于端正学生的思想,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价值观。

3. 从对班级管理方面来看。为更好地实现小学班级管理的有机整体性,教师从人文主义教育观念出发,认真关注并且发现孩子的不同之处。挖掘他们的潜能,再加以相对合适的措施使得每个孩子都能够积极地加入到班级活动中来,以此更好地实现班级管理的有机整体性。

二、怎样在小学班级管理中有效实施人文主义教育观念

1. 教育者要为小学生树立榜样。小学生这个群体具有非常强的可塑性,所以必须有一个非常好的学习对象才能使他们更好地去学习从而成人成才。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树人先树德,一个人没有了道德就好比一棵树没有了根,即使外表枝繁叶茂,最终也会枯萎倒下。同样的道理,为人师表,纵使你的学术造诣有多么的高,教学技巧和专业知识有多么的丰富,倘若不能教会学生在社会上生存所必备的道德,那么只能是纸上谈兵,没有实际的用处。相反,一个专业技能一般的人,但是他有非常优秀的品德,就能影响学生。

2. 教育方法很关键。俗话说得好,找准源头,对症下药。在小学班级的管理上也应该如此。因为,每一位学生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和方法都不一样,这就决定了他们各自所擅长的领域有所不同。因此,在平时的学习交流中,班级管理者和各科任老师应努力去发现并且挖掘学生潜能,从而做到对症下药。在平时可开展各式各样的活动,通过不同类型的活动来帮助学生找准定位。根据学生自身的优势去培养和发展,使班级中的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在这里,人文主义教育观念得到了很好的体现,这样的教育观念使学生更好、更早地去接受差异、认识差异。也使得班级管理者管理起班级来变得轻松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