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中小学教育与管理

中小学教育与管理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中小学教育与管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中小学教育与管理

中小学教育与管理范文第1篇

关键词:资源;收集;引进;整理;开发;管理

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实施新课程、达成课程目标的基本保证。随着校园信息化的推进,中小学教育资源库建设成为中小学信息技术与课程进行有效整合中十分重要的一环。加强中小学教育资源库的建设与管理对于落实新课程改革的培养目标、实施素质教育至关重要。

一、中小学教育资源库的建设

1.资源的收集

中小学教育资源建设的第一步和最重要的一步就是资源的收集。要想创建一个资源丰富、网络共享的中小学教育资源库,就要整合各种资源信息。互联网上有着巨大的网络资源,如果能对互联网提供的各项功能进行合理的利用,就可以简单大量地搜集教育资源。然而在互联网上存在着很多的不良信息,这会对辨别和自控能力尚不强的中小学生产生很大的危害和影响。如果学校只为学生提供接入互联网的通道,而不重视信息资源建设,就与学校教育信息化的初衷相悖。因此,学校应对网络信息进行一定的筛选,以保证学生获取信息的健康性。

2.资源的引进

对于中小学而言,教育资源库建设要经历一个长期系统的过程。一个开放的管理平台能让使用者通过平台直接进入到有效资源的收集处,并将多个资源库与原有资源库进行一定整合,再

通过搜索引擎对分散的资源信息进行管理和利用。

3.资源的整理

在传统教学过程中,校方积累了许多以纸质或影像形式保留的教育教学资源。资源的整理就包括对没有进行数字化的资源进行数字化和二次开发等。

4.资源的开发

新课程要求教师树立资源意识,有效地开发和利用教育资源。资源的开发是资源库建设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步,是由学校自主组织,在全体老师的共同努力下探索开发出适应本校发展的资源。各科教师通过教育理论与技术的学习,了解如何操作计算机,再综合本学科丰富的教学经验,充分挖掘课程资源、学生资源和教师资源,就能制作出各种形式的教学资源。学校教师应当在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的前提下对各种教育教学资料(包括平时教学中开发使用的各种课件)进行整理,再结合自身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改进。

二、中小学教育资源库的管理

在开放环境下融入教学过程以实现交流与创造的动态数据库是中小学教育资源库的基本特征,而科学有效的资源管理制度是开发和建设教育资源库的保障。

1.建立有效的资源管理制度

学校应当安排熟悉计算机和网络维护的教师专门对校内教育资源库进行建设和维护。将本校现有的教学资源进行分类管理并到网站上共享,以保证师生能够及时有效地使用。要按照现有标准对资源进行整合,并以目录索引的方式将互联网资源呈现出来,从单一素材库转变成为全面完善的教学资源库,并支持课程设计和全面信息的提供。

2.师生共同参与开发建设

校方应当充分调动学生和教师的积极性,鼓动师生利用资源库进行资料的搜索和整理,并利用优秀网站上的资源来增强本校资源库的建设。教师可以将收集到的教育资源进行分类并上传至资源库服务器,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对现有的影像或文本资源进行一定的更新或改进,以保证资源库内信息资料的完整及时性。

3.不断更新完善教育资源

资源库的建设是为了更好地让学生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利用资源。学校应当根据师生对使用资源库后的反馈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并不断对教育资源库中的内容进行更新或改进。反馈形式有很多种,学校可以利用校内论坛定期对使用情况进行调查,或

者和师生进行探讨,在听取师生的意见之后,不断加强对教育资源库的建设和改进,以提高教育资源的质量。

建设一个科学规范的中小学教育资源库,不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实践能力,有利于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还可以帮助教师优化教学活动,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教育信息化。然而中小学教育资源库的建设需要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而随着我国科学技术和互联网的不断发展,随着教育理论的不断发展以及教学需求的不断扩大,教育资源库的建设必将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柳军,肖远华.谈谈网络多媒体教学环境下教育教学资源库的建设[J].教育信息化,2010(1):45-46.

[2]白梅.关于网络教育中资源建设的思考[J].电化教育研究,2011(12):9-10.

[3]张建洲.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网络教育资源特征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中国电化教育,2011(7):32-33.

中小学教育与管理范文第2篇

论文关键词:设计与建立 农村中小学特色 教育教学资源库

为了解决农村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位用研究中硬件尤资源的问题,改变设备设施(包括现代远程教育项目工程设备设施)大量闲置与浪费的现象,笔者经过多年的学习、调查、了解、摸索,找到了解决这一问题的一条途径:建立具有农村中小学特色的教育教学资源库,有效解决有硬件无资源这一难题。提供给同学们参考。

1添置必要的硬件设施,建设具有农村中小学特色的教育教学资源库

建立资源库的根本目的就是要让学校管理、教育、教学资源在校内实现共享,以方便每一位领导、教师、学生、管理人员查找、检索自己所需的资源。这就需要把学校各部门的计算机和网络教室的计算机联成一个学校局域网,将卫星收视室的计算机硬盘换成超大硬盘,作为学校资源库服务器,达到共享资源库和共享一条电信宽带网访问因特网,形成一个资源库系统共享的平台。有条件的学校还可在学校局域网中加入无线局域网接入点,让使用笔记本电脑(带有无线网卡)的领导、教师、管理人员和学生可以在校园内任何地点访问学校资源库资源。

目前,大部分农村中小学都建有广播电视网,不仅可以在学生课外活动时间播放电视节目,还可以将光盘播放室播放内容发送到每一个教室,最大化地利用光盘播放室的硬件资源。同时,学校还应购置必要设备,把计算机音视频接入到电视,一播网络中,把资源库里的各种视频、音频资源发送到每一个教室,为使用教育资源提供更多、更灵活的方式。

卫星收视室的计算机可安装WindowsServer2003操作系统,配备超大容量的硬盘存储设备,对资源库数据按分类进行网络化集中存储同时利用WindsowsServer2003系统较好的文件权限管理和用户访问控制管理功能,在存储中心为每一类的资源建立存储目录并进行共享,为每个领导、教师、学生、管理人员建靠访问用户名与访问密码,为不同用户、不同的资源共享目录设置不同的访问权限和管理权限。每位领导、教师、学生和管理人员都可以通过网络在校园内任何一台计算机上访问到资源库内的资源,并根据自己所拥有的管理权限对资源库进行管理、更新等。这样既方便对资源进行管理,又能确保了资源访问的安全。学校还要安排专人对资源库存储中心进行管理,定期对学校资源库进行维护、更新和备份等,使学校的资源库更好地为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服务。

2多渠道收集资源,使农村中小学资源库内容丰富多彩

农村中小学自建资源库其教育教学资源来源:远程教育资源(IP数据库),中国教育电视台播放的有关节目,因特网上各类教育教学网站,各类教育教学光盘,上级下发的各类文件、通知等电子文档,学校管理资料和教育管理软件,教育教学资源的二次开发,教师自制课件,学生电脑制作等方面。

总之,为了使农村中小学校白建教学资源库既节约经费又内容丰富多彩,就要发动学校学科教师、管理员、学生,人人都要出力,多渠道收集、创作、整理、分类、存储、上传各类教育教学资源。

3加强学校资源库管理,是建设农村中小学资源库的重要保证

3.1建立建全领导机构

由于学校资源库建设涉及大量的人员和部门,建设周期长,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所以需要在学校现代教育技术领导小组之下成学校资源库管理小组。领导小组负责学校资源库的建设和管理规划方案、学年计划,制定各项规章制度,落实学校资源库所需人员,以及对管胛小组工作的指导、督促、检查、考核、评估,同时提供学校资源库建设的经费保障。管理小组对资源库按一定规则进行分工分类管理,进行资源的收索、接收、编辑、分类、整理、再开发、资料的电子化转换以及资源的存储工作,定期维护和更新信息资源以及各种管理资料登记与记录。

3.2完善校本培训体系

定期或不定期对学校学科教师进行资源二次开发全员培训,帮助教师认识到学校资源库建设在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性,认识网络信息资源的特点和组织方式、以网络实现教学资源共享的途径和方法等,让他们踊跃地参与到这一系统中来。

3.3激励措施是学校资源库建设动力

中小学教育与管理范文第3篇

【关键词】中学教育管理;内容与方式;革新

【中图分类号】G420

教育是国家社会发展的基础和最终力量源泉,中小学基础教育对于整体的教育质量和经济社会的进步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成为教育的关键所在。在之前的长时间内,计划经济体制和强烈的中央集权意志对中小学教育管理方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对于教育的发展进步起到了积极作用,然而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它的严重弊端越来越明显,并成为教育进步经济发展的严重阻碍。

近年来的我国的整体社会发展状况可谓是全面而深刻,经济社会的发展是一日千里,瞬息万变的社会状况对社会各方面都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一系列的社会改革也相继实施。市场经济的成熟发展以及相关政策的出台,需要全体社会构成部件的全面进步与改善,只有全行业的有利支持才能推动经济社会的继续向前发展。教育对于社会的作用不言自明,是一国的生命力所在,教育质量的高低乃是关乎国家前途与经济社会命运的关键,因而高质量的教育、高水平的教育必须得到相应的实现。基础教育是整个教育事业的基石,良好的中小学教育将为以后的继续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实现良好的教育目的。中小学教学的管理是关系着教育质量的重要影响因素,而以往长期的教学管理方式不仅僵化了教学模式,也使得学生的发展不能适应当前的经济社会需要。自八十年代以来,我国的中小学教学管理就开始实行改革,但由于积弊深厚和地方上的一些因素影响,这些中小学教学的一些改革并没有真正的发挥应有的作用,许多改革措施也只是一纸空文,成为宣传的口号。在新的形势下,必须探索出新的教学管理革新方法,并认真地贯彻执行,实现从内容到形式的革新。

一、当前中小学教学管理的不足所在。

(1)教学管理的态度目标偏离了教育的目的。中小学的教育是国家发展和个人成长的关键,要在教育的基础阶段给学生在以后的长期发展打好基础,实现个人不断的完善。但是一些中小学教学管理的方法和目的与此相去甚远,没有践行教育的最初理念,自然导致在管理方式和教育品质的缺位。教学管理只注重升学与完成教学任务,没有树立正确的为同学们的身心发展服务的态度,也出现了形式主义的泛滥,教育管理严格按照固有的规章制度,不懂得变通,刻板的管理方式背离了人性化教学的初衷。

(2)封闭式的包揽式的教学管理方法严重制约了学生的发展。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中小学教学管理采用严格的封闭式管理方式,并一度使很多学校争相效仿。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中,封闭式的管理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学校的政绩观,也有利于学校完成他们的教学任务,避免自己担负一些不必要的责任,对于学生来说却是极为严重的伤害。封闭式的管理是对学生自由的束缚,将学生严格地关在一个封闭的环境中,包办孩子的一切,学习生活以及时间安排上都是统一的机械化安排管理,没有学生自己的观念与行动在里面。可以说,这是对学生天性的一种扼杀。中小学教育作为教育的基础环节,应该在这一阶段给予孩子充分的自,在开放的环境中接触多样的事务,如此才能在实践中发先自己的兴趣或者特长,从而良好地实现自己的继续教育。

(3)教学管理发展之路裹足不前,固守陈规。

教学管理方法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管理者根据实际情况作出人性化的调整和改变。但是,长期以来,一些管理者为了保证学校管理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谨小慎微,不敢进行新的尝试和变革,用老套的管理手段进行常年的教学管理,对教学质量造成了不利的影响。

二、寻求中小学教学管理在内容和形式上的革新途径。

(1)树立正确的教学管理目标。

转变管理的思想方式,回归到教育的初衷上来,摒弃升学教育的管理方法,采用综合素质教育的管理方法。要关注学生个体的发展,不能片面强调整体意志而导致学生个体的利益受损,管理上要更加具有针对性。教学管理要更加开放,不能在封闭的环境中进行教学,给学生相对的自由。此外,管理的对象不能仅仅局限于学生,教师的教学管理也非常重要,要通过对你双方的共同监督来实现整体教育的高效。

(2)管理实施中要更加注重实效和细节。

在对教学对象的管理上,要全面发挥教师的重要作用,不断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对教师的作用有正确的认识和评价,并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在学生方面,要加强对学生的素质管理,挖掘发展学生的个性。另外,要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对此也应加强管理。为了让学生整体拥有较好的学习氛围,要通过班集体的有效管理来创造良好的环境。在课堂教育管理环节,应该赋予学生一定的主动权,改变教师的一言堂,活泼课堂氛围。

(3)在教学内容的管理方面,要稳步进行。

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中小学的学习内容存在不合理的情况,知识结构很难适应学生的学习要求。这需要在学习内容及结构进行稳步的调整,不可操之过急。

(4)中小学教学管理要认真做好检查评估。

检查评估要充分听取多方面的意见和建议,这将是改善教学管理的有效途径。学生、家长、教师及相关的单位和个人的意见均需要认真的听取及思考,并在以后的管理中进行逐步改善。

参考文献

中小学教育与管理范文第4篇

一、前言

学校与学生的关系向来是一种较为特殊的关系,其中学生是被管理者,而学校是管理者,教育理念向来都是“以人为本”,这又说明二者之间的平等关系。调查发现,在部分学校,虽然热爱学生,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尽心尽力,但有时在教育管理过程中却可能忽视“平等”二字。在中小学教育管理中,部分学生对教师的态度竟然是“怕”,一些学生也缺少对学习的兴趣和快乐感。当前还存在着一些侵犯学生权利的现象,对于学生的学习甚至身心健康明显是不利的,这是值得教育管理者思考的问题。教育工作者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权益,精心营造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更好地促进学生成长成才。

二、中小学教育管理中侵犯学生权利的现象

“以人为本”的民主教育理念,虽然已经积极渗透于各个学校,但有些学校在教育管理过程中仍然存在无意识地侵犯学生权利的问题。现就其中较为普遍的现象进行以下的探讨。

1. 体罚,侵犯学生人身权利

随着时代不断发展和进步,原以为不会再出现体罚学生这种事情。然而,却在网上看见“男老师打女学生”的视频。这件事情引起了各界关注,多数人不能理解一个教师为何会这样粗暴地对待学生。最后,教育厅对这个打学生的教师进行了处分并调离工作岗位。对于学生的教育管理,教师应该是循循善诱,充分尊重学生的人身权利,关注学生的心灵成长,和风细雨,以学生容易接受的方式进行教育,而不应该用“体罚”。我国的《教师法》《义务教育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也均规定,教师不得对未成年学生和儿童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教师体罚学生是直接侵犯学生的人身权,而人身权是公民最基本的权利,其中包括公民的生命、自由、健康、人格、名誉等权利。教师若随意侵犯学生的人身权,从法律意义来说是触犯了法律。

2. 语言伤害,侵犯学生人格尊严

由“中国少年儿童平安行动”组委会的“你认为最急切需要解决的校园伤害”专项调查结果显示,语言伤害成为当前急待解决的校园伤害三大问题(即语言伤害、同伴暴力、运动伤害)之首。语言伤害会对学生精神以及心理带来潜藏性的损害,对学生今后的健康成长、良好的性格习惯的养成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语言伤害在课堂上较为典型的就是“你怎么这么蠢,这种问题也回答不出”“你是猪吗”“真是烂泥扶不上墙”,等等。这些语言伤害,对学生的摧残在外表上似乎难以察觉,所以,个别教师用起来似乎没有什么顾忌。然而,这些语言伤害带给学生的有时甚至比体罚带来的伤害还要持久、痛苦。这些语言伤害,损伤学生的自尊和自信,会让学生产生自卑心理,严重的还会导致学生失去生活勇气,造成厌学、逃学、违法等严重后果,对其今后的发展带来极其不利的影响。教师的语言伤害,其实是侵犯了学生的人格尊严以及名誉权。

3. 差别待遇,侵犯学生平等受教育权

在应试教育背景下,部分教师以考试成绩的好坏来判定一个学生的好与坏,忽视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其他方面的长处,甚至有些教师因为学生的考试成绩而对学生给予差别性的待遇。比如,安排座位时,学习成绩好的往往可以优先选择座位;而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在课堂上如果纪律还差,有的教师还会将其赶出课堂,甚至说出“你不要上课,别影响其他人上课”之类的话。这在侵犯学生平等受教育权的同时,也使得学生对学习兴趣大大降低。在有差别的待遇中,部分学生感觉自尊心被伤害,从而变得自暴自弃,既影响师生关系的和谐,也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

三、中小学教育管理中侵犯学生权利现象的原因

每个公民在履行自己义务的同时,也有着享受自身权利的保障。在有的学校,学生的一些权利受到一定程度的侵犯。而一些学生权利受到侵犯的本质原因,是因为部分教育管理者民主意识的缺乏以及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匮乏。

1. 部分教育管理者的民主意识匮乏

学生的合法权利被侵犯的主要原因,是教育管理者的民主意识缺乏,不懂得学生有哪些权利,不懂得如何尊重学生的权利。部分学校教师对民主意识的缺乏,对法律知识的淡忘,使其不能明确地知道学生拥有哪些权利。这样,在不知道的情况下任性而为,从而可能在无意识当中侵犯着学生的权利。

2. 部分学生对自我权利的保护意识匮乏

中小学生因其年龄和心理的稚嫩,使其自我保护能力、自我控制能力较为薄弱,导致学生在被人侵犯自身权利时也几乎毫不察觉。自我权利被侵犯时都感觉不到,也不采取适当的保护措施,则被侵犯的几率会加大。因此,学生应当学法守法,在被侵犯权利时能及时进行自身保护,采取适当的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

四、中小学教育管理中避免学生权利被侵犯的对策

要想减少学生权利被侵犯的现象,离不开中小学教育管理者教育理念的更新以及学校相关制度的完善;当然,学生自我保护意识也需要进一步加强,但这也离不开懂法律的教师的精心指导和帮助。现就怎样改变教育管理中学生权利被侵犯这一现象进行以下的探讨。

1. 强化中小学教育管理者的民主思想

教师在教育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其一言一行都会深刻地影响着学生。因此,教师一定要加强自身修养,强化自身的民主思想,在思想道德、言行举止上起到表率作用。教师也只有个人素质明显增强,知法守法,才不会出现侵犯学生权利的现象。所以,中小学应当设置法律方面的培训课程,让教师懂得“什么是民主,怎样做到民主”“什么是权利,权利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只有让教师知道哪些行为侵犯学生的权利,才能避免今后出现侵犯学生权利的现象,从而使得学生的权利不被侵犯,促使学生在良好的校园氛围中快乐学习,健康成长。

2. 培养中小学生自我权利保护的意识

学生是自我权利的保护者,若学生本身缺乏自我权利保护意识,则会更加容易被人侵犯。所以,学校开设相关课程或组织相关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权利保护意识显得尤为重要。比如,班主任可以举办相关主题班会,通过课堂知识的传授和讨论,对学生进行自我权利意识的培养。在国外,有很多课程就学生权利与规则意识进行教导,我国也可以借鉴学习。例如,在各学校开设“自我权利意识培养”课程,让学生明白自身权利受到侵犯时该怎样做。这样,不仅能使学生很好地理解自身的权利,还能使学生在自身权利受到侵犯时合法合理地去维护,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

3. 增强学生和教师的法律意识

法律是自身权利最有效的保障,学生和教师只有增强自身的法律意识,才能营造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在管理与被管理中才会有着微妙的化学反应,也只有这样才不会出现侵犯与被侵犯权利的现象。在中小学教育管理中存在侵犯学生权利的现象,本质原因是部分教师法律意识淡薄。因此,教师必须认真学习相关的法律知识,比如《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在学习的过程中,深入了解“怎样做是侵犯学生的权利”,做一个知法守法、有责任感和爱心的好教师,在平等民主的教育理念下对学生进行友好的教育管理。而学生,则可以通过学习这些法律知识,知道自身所拥有的权利,在自身权利受到侵犯时可以适当地拿起法律武器对自身的权利进行保护。

4. 通过课堂活动让学生知道维护自身权利的重要性

中小学生因其各方面的发展尚未成熟,有时难以知道自身权利的重要性,在自身权利被侵犯时并没有太大的反应。因此,教师可以组织相关活动,在课堂上对学生的权利进行假意的剥夺,然后告诉其维护自身权利的重要性,从小培养学生珍惜权利的意识。在剥夺其权利的同时也使其了解到侵犯他人权利的不尊重性,今后其对待他人的权利就会表现出尊重的态度。也只有人与人之间相互尊重,才能使得社会更加文明和谐。当然,在进行假意的权利剥夺时,一定要注意引导学生,让其明白这只是假设,不要造成对学生的伤害。

中小学教育与管理范文第5篇

【关键词】古城区中小学教育现状措施

2010年,丽江市古城区完成了“两基”自查,顺利通过“国检”。多年来,在各级政府的坚强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通过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努力,教育“两基”不断巩固,但是还存在着一些困难和问题,我们通过对古城区中小学教育状况的全面了解,分析出其中迫切需要解决的三个方面问题,从而找出改进古城区中小学教育现状的几点措施,以引起大家关注,从而推动古城区中小学教育的发展,提高教学质量,对丽江市古城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起到促进作用。

一、基本情况

古城区地处世界著名旅游胜地――丽江,现辖4个街道和5个乡,总面积1255.4平方公里,总人口为17.22万,其中纳西族人口约有9万多,约占总人口的60%。目前,全区共有各级各类学校90所,其中普通高中4所,职业高中1所,初级中学6所,九年一贯制学校2所,小学49所。古城区在校学生为32774人,专任教师2077人。

二、存在问题

古城区中小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首先是现阶段的教育现状和发展情况与全区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不相适应。2010年古城区全面完成了“两基”工作,但是,从云南全省来看中小学教育依然处于偏低位置,同时,作为国际知名旅游城市的主城区,近年来,以旅游产业为龙头的各项事业蓬勃发展,中小学教育的滞后已经严重影响到全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整体素质形象的提高。

其次,中小学教育发展规划不合理,学校布局有待进一步调整,城区学校规模小,用地和校舍紧张,大班和超大班等问题严重,教育现代化水平低。由于历史等原因,古城区城区内的中小学规模普遍偏小,校舍面积小,因此,55人以上的大班占到70%以上,甚至出现了70―80人的超大班级。这种大班、超大班级的存在,对于班级管理和教学质量的提升提出了难题。另外,对于全区大多数学校来说,现代化的教育设备依然严重不足,即使在城区学校,现代化的教学设备也仅只能满足于示范课以及公开课等少数时间,教师依然采用传统教学手段用于日常教学。

再次,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还不能完全适用素质教育的要求,素质教育有待突破,教育改革尚需深化,教育质量需要进一步提高。2010年古城区中小学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为100%,但是,这些专任教师中大多数是大专或者是中专经过培训及自考等手段后的大专学历、求学背景多为省内各高校,相对于中东部地区来说,师资水平极为单薄,此外,古城区城区内学校积极挖掘地方教育资源、结合地区文化实际、发挥优势、实施了素质教育的比例不到10%,全区中小学整体素质教育依然处于比较低的水平。

三、改进措施

针对于古城区中小学教育中存在的这些困难,我们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解决:

一是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的理念,进一步调整和完善政府的教育管理权责,财政中加大对中小学教育的保障力度,实现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政府要加大资金的筹集、争取各方面力量,尽力将资金用在亟待解决的问题上,这些问题包括全面落实“两免一补”政策、改造危房,改善农村中小学的办学条件,特别是改善寄宿制学校的办学条件、学生宿舍,补助寄宿生生活费,增加老师的收入等。同时,在充分调研、百姓满意的基础上全面调整学校布局,整合教育资源。发挥集中办学的优势,采用将部分师资、学生都不足的学校合并搬迁等手段进一步调整教育资源的区域布局,推动全区教育资源的整合工作,从而有效缓解地区性中小学就学压力,缓解地区与地区之间的教育不公平问题。另外,政府还应依法保障教育投入,在资金分配、使用上做到合理、规范、安全、有效,改善办学条件、扩大办学规模,在学校基础建设中推进标准化建设,加强中小学校舍安全建设,中小学校园基础建设应该做到适度超前、分批建设。还要加大资金投入,逐步补充和完善教育教学设备,同时还需提高现代化教学设备的使用率,推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

二是切实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首先,区教育部门应该提高准入机制和竞争力度,争取选拔不同学历背景的、优秀的人才补充进入中小学教师队伍,同时,各个学校应采用鼓励和支持教师外出培训、进修、学习等手段提升教师的学历层次和教育教学水平,还可以从政策上倾斜、经费上支持,全面推进中小学骨干教师队伍建设,从而推进整个教师队伍整体学历水平的提升。其次,应该大力弘扬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在教师队伍中强化严谨治学、爱岗敬业、乐于奉献、廉洁从教的优良师风,引导全体教师增强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关爱学生、严谨笃学、自尊自律,全心全意帮助学生的全面发展,做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再次,应以提高师能为重点,强化骨干教师的引领示范作用,积极邀请全国有效教师、著名教育专家来区做讲座交流培训,定期组织教师到教育发达地区参观考察、定期开展教师教学技能以及课堂教学竞赛等活动,通过多层次全方面拓展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

三是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有效地落实素质教育。丽江市作为一个民族地区,其民族文化极具吸引力,古城区成立的“纳西娃娃艺术团”、“东巴文化”、“白沙细乐”等历史文化传习基地在民族文化传承,弘扬地方民族文化艺术等方面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发挥地方和民族文化优势,将其纳入素质教育范畴,这些都是古城区中小学素质教育中极具特色的创新。在全面有效地落实素质教育中,各类学校,特别是区教育管理部门、文化部门应该全面推广素质教育中的一些重要经验,结合学校和地区的实际,发挥已有的优势,注意与学生的知识结构、年龄特征、兴趣爱好结合起来,推广位学生所喜爱和接受的素质教育形式,从而增强学生的创新思维、独立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推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升。同时,还应结合新课程改革,在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学法指导、地方课程开发等方面进行大胆的探索,以课堂教学为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狠抓课堂教学,全面推进校本教研、城乡联动,让新课程理念转化为中小学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推动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教育是强国之本。教育涉及千家万户、惠及子孙后代,中小学教育在社会各项事业中占据重要地位,关系到全体人们的利益和全民素质的提高。面对新形势,作为刚完成“两基”任务的古城区教育部门,应该发扬成绩、正视不足、坚定信心,高质量地完成中小学教育的巩固提高工作,开创古城区教育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马福凯,《中小学教师素质教育思想认识存在问题及对策》,[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