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学校体育管理机制

学校体育管理机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学校体育管理机制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学校体育管理机制

学校体育管理机制范文第1篇

[关键词] 体育院校;两级;教学质量;管理

【中图分类号】 G80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3)12-005-2

一、前言

如何提高教学质量是目前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更是体育院校发展的核心内容。面对越来越激烈的人才竞争,如何提高学校的教育效果,提高培养人才质量,是关系到体育院校生存和发展的核心问题之一。培养人才的质量同时也是一所体育院校教学体系运行是否有无成效的体现,所以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是要建立院校自身的管理机制,尤其是对于实行院系二级管理模式的体育院校。探索体育院校两级教学质量的管理监控的长效机制,加强体育院校两级教学管理的功能,对提高人才的培养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

二、体育院校教学现存问题

近些年来,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驶入了快车轨道,这也是我国经济得以高速发展的必然要求。随着近些年来,高等学校扩大招生,学生数量呈现大幅度的扩张趋势。使得体育院校的教学质量受到了非常严峻的考验。师资力量和教学资源,教学环节以及教学质量评价方面都出现不可回避的,管理上的缺失。对体育院校两级教学的质量,构成了潜在的威胁。这些问题最终将再次制约体育学院的发展。

(一)师资力量与教学资源

教学活动中教师是主导,教师作为学生灵魂的向导。在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不可动摇的地位。优秀的教师不仅仅能教书,更能够育人。优秀的师资力量是学校的招牌,是学生的福利,更是教学质量的保证。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师资是一个极大的问题。也是解决,提升教学质量的根本。好的教师就是好的向导,好的教师是全方位的。好的教师就应该有良好的道德修养、敬业精神、知识结构、科研水平、教学能力、组织能力、管理能力、懂得心理学,知学生之所想等等。只有教师在教学上投入足够的时间、努力和精力。教学质量才会有所提高。同时还能教会学生如何为人,如何学习,如何生活。好的教师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学生,影响着整个院校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优秀的师资力量是影响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所以好的师资力量是提升教学质量的一把钥匙。除此之外,教学资源也是影响教学的重要因素之一。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有了优秀的师资力量,就要有与之相配合的教学资源。教学物质条件是学校保障教学的硬件设施。主要是教室、实验室、活动场、图书馆等场地场所图书馆以及教学设备的数量,设施的先进程度,完好率、现代化和教育技术的应用,都关系到教学手段的现代化水平与院校实际教学的质量。只有提供了相适应的教学支援才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增多实践的机会。提供现代化的实验室,给学生提供科研的基础和设施。

(二)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不完善

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就是利用教育评价的理论和技术对教学过程及其结果是否达到一定质量要求做出的价值判断。教学质量评价作为教学活动中一个非常必要环节,应在正确的教育教学价值观的引导下,根据一定的培养目标,遵循一定的程序和方法,全面、科学、客观地判定教师教学质量。一种客观科学的评价体系关系到整个教学活动是否能够良性循环运转。体育院校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是一把双刃剑,它可能对教学质量产生积极的影响,也可能产生消极的影响。现在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存在着很多的问题,第一如追求结果、效率的行为目标。这样很容易导致,在校学生为了达到教学目标而盲目学习,学习动机不正。第二没有现实支点的理想化评价方式。由于目标过于理想化,并没有真正的注意到教学评价的本身也同样是需要发展和完善的。除了给评价者,以人文主义导向以外的,并没有动摇传统教学评价的基础和给教学实践以具体的导向,可以看出教学质量评价体系还尚未完善。

三、规范体育院校两级教学质量标准

目前体育院校两级教学质量管理有很多的问题和难题。管理理念和教改思路融合不足、管理团队和教学团队匹配不、院校两级管理职责不清等等问题。这些都是制约体院院校两级教学质量提升的重点问题。

(一)确立院校两级教学共同目标

体育院级和校级教学质量管理的目标都是为了提升教学质量,提升院校的水平和综合实力。随着院校的扩招,还要保持,甚至提高教学质量,那么教学管理监督管理体系就显得尤为重要。这样一来,加大了管理的难度。管理分为两级,但是两级管理是为了提高管理的质量。所以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实行院校两级管理模式后,由学院自主安排教学计划和课程计划,提高教学质量,以达到适应社会需求,扩宽了专业就业途径。那么院校两级就要确定共同的教学目标。然后在分级管理,把责任落实到个人,各个岗位上去。

(二)院校两级教学质量监督体系相互配合

体育院校两级教学质量监督体系就是要相互的有机结合。严格规范体育院校两级课程管理,建立了有效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保证教学质量。实行体育院校二级管理之后,学院层面的教学管理职能就变为宏观调控。二级管理的目的就是要将提升教学质量的意识转化为全体师生的自觉行动目标,以达到教学质量监控的最终目的。院系两级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实际上是一个整体,只是把整个整体分为两级运行的模式。通过二者之间的这种相互监督反馈,形成良性循环互动的院系两级分工协作机制,使整个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不断的完善。

四、完善院校两级教学质量监控管理体系

体育院校两级的教学质量监控管理体系是一个多维的,动态的系统,它与教学质量的好坏有着极其重要的因果关系,只有教学质量管理体系好,执行认真。那么该体系在教学质量管理过程中,能产生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等职能等作用。维持整个教学体系的运转。从体育院校两级教学质量监控管理过程可分为教学目标质量管理,实施过程的质量管理,监控与教学质量反馈管理和调节过程的质量管理。

(一)院校两级教学质量监控基本要素

体育院校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是一个多维的动态系统,其监控要素是和教学质量有因果关系,在教学质量管理过程中,能产生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等职能。其基本要素可概括为监控者、被监控者、监控活动和监控目标等四大基本要素。监控者是指体育院校中,实行教学质量监控管理的人员。在整个监控的系统中,人与物的因素既是一个相对独立的个体,但是也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只有规范的科学的有机的管理才能保障他们发挥最大的效果,将其作用最大化。被监控者在是旨在培养人才的全过程中,影响着教学质量的所有因,这些都是受控的对象。这些影响的因素都同时拥有多方面、多层次、多因素的特点。监控活动是针对影响教学活动的各种要素实施监控的过程。从监控的对象来看,主要针对教师教的情况和学生学的情况实施监控,监控的目标即希望实现的结果。高校构建教学质量监控体系首先要制定一个能够统摄整个教学过程的总目标,总目标体现了一个体育院校办学特色和办学理念。更代表着未来这所体育院校的发展方向。

(二)院校两级教学质量监督基本原则

面对残酷的竞争事实,我们知道,对于一所高速发展的体育院校来说,影响教学质量的要素很多,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就是该要素的综合体。为此,构建科学完善的体育院校两级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必须遵循如下原则。系统性原则,院校两级要形成一个层次分明,相互影响的一个完整科学监控体系。行成一个系统才有助于管理的分工。指向性原则,明确目标是教学监控体系的出发点和归宿,所以整个体系最重要的问题就是要有明确的目的。科学性原则,教学监控体如果没有科学的理论指导整个系统运作的话,那么整个体系也会是一个无效的系统,就成了空的条文。失去了本该拥有的价值。可行性原则,可行性原则分为四个方面,分别为:时间可行性,财力可行性,操作可行性,评价可行性。必须满足以上的条件,该监控体系才会正常运作。可持续发展性原则,可持续发展性原则是在满足体育院校持续发展的需求,建立健全有效的监控体系。是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必须坚持的根本性原则。科学发展已经成为高等教育和社会发展的潮流和动向,质量的提高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五、结论与建议

(一)加强师资力量建设与管理

师资队伍建设是体育院校最基本的教学建设,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办出教学特色的关键。加强师资力量的建设,强化师资力量的团队。整合真个院校的师资资源,合理管理。将教师的长处发挥到极致。制定科学的教师管理学习规划,让每个老师都有上升的空间。制定合理的科研奖罚制度,鼓励教师积极学习,多出科研成果。制定合理的奖罚制度,争强教师对事业对学生的责任心。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二)完善教学资源建设与管理

加大实验室资金投入,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的基地。将学习的知识转化为实践。争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全能的优秀的毕生,为社会提供优秀的人才和力量,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完善教学资源管理原则。一是为了保护来之不易的教学资源,保证教学的进行。二是为学生提供课后的科研的条件。鼓励学生能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

(三)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它是院校通过教学事实认识、体验和判断教学价值的活动。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提供相互交流、相互理解、相互启发、相互学习、共同创造的学习过程、交往过程和双向建构过程。使院校两级的教学质量能够通过教学质量监督体系的管理能够得到质的飞越,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学生,使体育院校产生良性循环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加奎.体育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实践研究[J].体育研究与教育,2013,28(3):71-74.

[2]牛金成等.新建本科院校两级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研究[J].中国高等教育评估,2011,(3).

[3]张爱梅等.构建院校两级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思考[J].中国成年人教育,2010,(2).

[4]周家伟.对高职院校院系两级教学质量监督长效机制的探讨[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4).

学校体育管理机制范文第2篇

关键词 学校体育 管理 学生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6)03-000-01

一、管理的概念

管理就是制定由专门的机构和人员进行控制人或组织的行为,使之趋向预定目标的技术、科学和活动。管理是社会组织中,为了实现预期的目标,以人为中心进行的协调活动。它包括四个含义:一是为了实现组织未来目标的活动;二是管理的工作本质是协调;三是管理工作存在于组织中;四是管理工作的重点是对人进行管理。

学校体育管理是学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水平的学校体育管理,对于本着“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提高学生的体质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

二、学生体质下降的原因

教育部在2003年11月11日向全社会的《2002年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结果公告》中指出:我国学生体质方面仍然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特别是学生部分体能素质这几年呈现持续下降的趋势,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近期,通过对本校的新生进行体质测试,肺活量持续下降,肥胖率在不断增高,出现了多种方面的体质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现在的学校体育管理工作出现了一定的问题。

学校的场地小而且不足,学校的体育器材和设施缺乏,学生的课余时间少和时间安排不合理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生在校的体育锻炼不足,无论是在时间上还是强度上都不能满足于现在学生的自身发展。

三、对学校体育管理工作的思考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像军事化、规定化等这类传统的学校体育教学模式已出现多种教学弊端,导致了多数同学对体育课产生了一种莫名的“恐惧感”。学校体育课本是能够增强学生体质,让学生在枯燥的学习之余能够得到充分的放松和调整,但是,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多数同学在体育课的进行过程中仍然心事重重,背着很重的包袱,在体育课上无法让自己得到真正意义上的放松。下面,就此提出我个人的几点建议。

(一)健全学校体育管理的领导班子,加强管的力度

学校体育管理是学校体育管理是指学校体育管理者为了一定的目的,对有关学校体育活动进行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指挥、调节和监督。要经常及时向领导宣传国家和上级部门有关体育工作的法规和文件等,促使领导重视。在此基础上,建立领导机构,明确职责分工,加强“管”的力度,协调好各有关部门的工作,对学校体育管理工作形成齐抓共管的合力。

(二)摆正体育教师在学校体育管理层面的位置

体育教师不仅仅是知识技能的传播者和传授者,也是学校体育管理者的重要角色。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往往夸张自己的管理权力,总是把自己推到与学生相对立的层面,让学生对体育教师的工作评价很低,对体育课的管理者产生“恐惧感”,那么体育课的施行也有了很大的阻力。当体育教师直接面对这些求知欲较强的学生时,一言一行将是一节体育课成功的关键。所以在“律己”的同时,还要通过人文性的管理加强学生的各方面的培养。

(三)学校体育教育行政管理问题

1.坚持“法”的管理,培养执法意识。学校体育的管理很大一部分体现在对人的管理上。所以,制定各种规章制度,以制度作为个人的准则,严格纪律。制度面前人人平等是搞好学校体育各项管理工作的具体体现。

2.实现自评与他评的公平性。人与人之间对同一种事物现象的判断总是不同的,而且是掺杂着个人的情感。对于学生的体质实现自评与他评是非常有必要的。公平而正确的评价是对学生个人或者他人公平的体现,不能因为之前的摩擦,而对他进行一种“批判性”评价,这样对个人和他人都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表现。

3.加大学校体育的投入。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和公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公民的体育需求越来越呈现多样化的特点,而政府提供的公共体育服务普遍存在着行政效率低下,服务质量不高的弊端,已不能满足公民日益多样化的体育需求。学生是学校的主体,学校的体育设施、健身路径等不能仅靠学校的财政支出,在一定程度上也要依靠政府和国家的财政支持,不管是在时间上或者强度上都应满足学生的整体需求。

(四)坚持健康第一,以人为本的“快乐体育”

体育的最终目标是增强学生体质,学校体育的管理模式不能按部就班。当前“快乐体育” 教学思想在我国体育教学改革中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但同时也产生了一些认识误区。将“放羊式”教学误以为“快乐体育”,这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很少有人去关注课的运动负荷以及所产生的实际锻炼效果,片面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忽视了对学生刻苦锻炼教育及意志力的培养。

我认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体育锻炼意识,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加体育活动,最终达到增强体质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夏远群.对二十年来我国学生体质持续下降的反思[J].四川体育科学.2013(2):36-39.

学校体育管理机制范文第3篇

规范办学,加强学校管理,是义务教育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全面提高基础教育质量水平的有效保证,是解决当前教育热点难点问题的现实需要。

一、学校管理与基础教育的辩证关系

学校管理是伴随学校教育的产生而产生的,是为了提高学校教育的有效性而对学校资源和事务进行组织安排的活动。简言之,学校管理就是要合理开发师生资源,充分调动教与学的积极性;就是要降低教育成本,追求最高的教学质量。

基础教育直接关系到未成年人的未来发展,只有为每个学生提供一定水准的教育,才能保障人的发展的起点公平。一所学校的管理水平,直接影响着教育事业发展速度、规模质量和效益。

抓好学校管理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需要,是进一步提高基础教育质量的需要,是学校内涵发展的需要,是建设和谐教育的需要。只有加强学校管理,注重学校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才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学校管理是提升基础教育质量水平的基本保证。实践证明,要抓好基础教育教学工作,切实提高基础教育教学质量,就必须加强中小学校的内部管理,尤其要抓好中小学教育教学的常规工作,制订必需的教育教学规章制度,重视教育教学的过程管理。

二、如何加强学校管理

学校管理工作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以教育教学为中心,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教育质量的提高为目标,以安全工作为重点,以教育行风建设为契机,通过学校组织机构和规章制度等管理手段,规范办学行为,优化育人环境,促使学校各项管理实现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全面提升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

要管理好一所学校,宏观上讲,必须重视以下几个因素:一是要有明确的学校管理目标;明确的、切实可行的学校管理目标是提高学校管理效能的前提。二是要提高学校管理队伍的素质;学校管理队伍素质的高低,决定学校管理水平的高低。三是要有完善的学校管理制度;完善的管理制度是实现学校管理目标的重要保证。四是在管理过程中要充分调动教职员工的积极性;五是要加强学校档案管理工作。微观上讲,抓好学校管理,就是要抓学习、抓队伍、抓制度、抓细节、抓落实、抓环境、抓质量、抓创新、抓特色。

三、加强学校管理,提升基础教育质量水平的对策措施

(一)进一步提高中小学校长的管理意识

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一门科学,是整合优化有限资源使其发挥最大效益的核心手段和原发动力。教育管理能力是校长的的第一能力。一名优秀的校长,要学习和研究教育形势的发展和变化,要用先进的、发展的管理理念,武装自己的头脑,要紧跟时代的步伐来抓管理。作为校长,要带领好一班人马,需要具备强烈的管理意识,要结合学校实际,确立清晰的管理目标,建立起具体、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要建立健全一整套系统化、科学化的管理制度,抓好各项制度的督察和落实,形成事事有规范,处处有制度的有序、良性工作运行状态。

(二)进一步增强中小学校的管理理念

实行校长负责制管理体制,明确职责,恪尽职守。加强制度建设,建立和完善民主集中制和层级管理相结合的工作机制,加强集体领导,提高决策的水平,形成加强学校管理的领导合力。要调动学校一切积极因素,为实现全员管理、提高管理水平和管理效能,为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服务。

管理人员要具备与时俱进的现代管理理念。学校管理应从粗放型管理向精细化管理转变、从经验型管理向科研型管理转变、从控制型管理向协调型管理转变、从物化管理向文化管理转变、从按章管理向依法管理转变、从封闭性管理向开放性管理转变。

(三)夯实基础,强化学校常规管理

首先,要结合学校实际,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该上墙上墙,该成册成册,应入档案的入档案。制度不能只停留在墙面上、纸面上,要让全校师生明白,让各个岗位人员都知道干什么,强化检查和监督。

其次,要落实岗位责任制,结合当前的绩效工资制明确岗位责任制,实行责任追究制。要选配能干事、肯干事的人担当管理人员,并加强管理人员的培训指导,特别是学校图书室、实验室、微机室、餐厅、食堂等管理人员的强化培训,提高素质。

第三,要充分发挥学籍管理的作用。学籍管理是学校常规管理的基础。各中小学校要严格按照学籍管理的有关规定,及时注册学籍、规范学籍,严禁造假,严格转出、转入手续。要强化学籍档案的育人功能,与中小学评价机制相结合,起到学生成长记录的作用。

第四,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提高管理效率。充分发挥现代技术教育功能,进一步提高管理效益。

第五,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管理。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石,教师就是基石的奠基者。加强教师队伍管理,提高教师素质,增强教师的业务水平,为提高基础教育水平、建立高效课堂奠定基础。

(四)抓住关键,强化班级管理

按照义务教育法的有关规定,学校要做到平行分班,坚决杜绝快慢班,这是做好班级管理的前提。有特色的班级管理,是学校管理的有效保障,其中班主任的选配得当度、班级内部特殊群体的关心度、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度以及学校与家庭、社会教育的结合度,是班级管理是否有秩序、班级是否有活力的重要保障。

(五)追求品位,加强校园环境管理

环境管理,既包括一草一木的显性环境,又包括体现育人氛围的隐性环境。

首先,要做好校园环境的净化、绿化和美化工作。校园环境是学校的颜面,是学校管理的直观体现。各学校要高度重视环境建设,科学规划,精心部署,创建高品位的花园式学校。

其次,让每一面墙说话,每一个角落都成为育人的场所。管理在细节,要在细节上下功夫,时时育人,处处育人,为青少年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第三、要高度重视校园文化建设。要创造自己特色的校园文化,要有自己的校歌、校徽、校训,开展形式多样的德育、艺术、体育、科技活动,形成健康向上的育人氛围。

第四、要高度重视安全工作。安全管理是学校的生命线。要认真贯彻学校管理的有关规定,加强对广大师生的安全教育,创建平安校园,

学校体育管理机制范文第4篇

[关键词] 职业学校;内部审计;档案管理

职业学校内部审计档案是学校内部审计部门在执行审计任务、履行审计职责时收集、制作与使用的各种材料。档案形式有文字、图表、声像、实物、电子光盘等[1]。内部审计档案内容包括以下4类文件材料:①立项类文件材料;②证明类文件材料;③结论类文件材料;④备查类文件材料。

1职业学校内部审计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随着职业教育改革的深入开展以及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对职业教育投入的增加,职业学校的办学规模在不断扩大,职业教育经费的使用已越来越受到公众的关注。因此,加强对教育经费使用的监督十分重要。职业学校内部审计档案是学校审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审计活动的真实记录,也是考查内部审计工作质量、研究审计工作历史的重要依据。因而,建立完整而系统的职校内部审计档案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1.1 有利于提高内部审计工作的管理水平,促进内部审计工作积极、高效开展

当前,我国职业学校内部审计工作质量还不高,做好审计档案管理工作,首先将有助于内审工作者进行工作质量评估,并不断创新,为职业教育的规范管理创造条件;其次有助于评价内审人员的工作业绩和业务水平,有助于新参加工作的审计人员业务能力的提高。

1.2有利于节约审计时间和人力

学校内部审计常常要参照以往的审计数据、审计方案等内容,学校建立的内审档案规范、管理有效,在学校开展内部审计时就能合理利用审计档案资源,充分发挥内审档案的参考和借鉴作用,可以节约人力、物力和时间。

2 职业学校内部审计档案管理现状

当前职业教育已从快速发展期进入精致管理期,内部审计档案管理工作由于起步较晚,研究探索较少,加之领导重视不够,尚处于不完善状态,已不适应现代职业学校管理的需要,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2.1对内部审计档案管理的认识存在偏差

职业学校对内审档案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够,缺乏相关的制度指导和规范。内部审计管理人员在做审计项目时,往往出具了审计报告,提出了审计意见,审计项目就算完成,有关文件资料没有及时按相关法规要求归档、管理,待今后工作中需要查找相关资料时,因没有及时归档而无法查阅。

2.2 内部审计档案管理方法有待改进

由于内部审计档案管理人员多数是由财务部门工作人员兼职的,没有经过档案业务知识的专门培训,不熟悉档案管理的基本操作流程,缺乏档案管理工作经验;另外,档案设施不完善,没有专门的场地和必要的存档工具,文件资料随处堆放,时间稍长,难免丢失。

2.3内部审计档案人员管理能力有待提高

由于内部审计档案管理人员多数是兼职的,本身对审计档案的开发与利用认识不够,难以真正发挥内部审计档案的作用。

3加强职业学校内部审计档案管理的几项举措

内部审计档案的管理质量直接影响着学校内部审计的工作质量。只有正确处理好审计档案管理与审计工作的关系才能有效开展审计工作,加强职业学校内部审计档案管理的举措有以下几方面。

3.1正确树立内部审计档案管理和档案服务的理念

内部审计档案管理是学校做好审计工作的基础和前提,档案服务是档案管理的目标。内部审计相关人员应充分认识内部审计档案对加强内部审计工作所起的重要作用。

3.2建立和完善内部审计档案管理制度

制度是行为规范,学校应按照上级部门有关规定,根据学校具体情况制定适合本单位的内审档案管理制度和内部控制制度,统一立卷归档的程序、范围,有相对固定的档案管理人员,明确档案员的职责和权限;建立档案安全保密制度,避免审计风险;审计档案管理制度化且具科学性。

3.3提高内审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修养

制度要靠人来执行,档案管理工作的好坏,取决于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因此要通过多渠道加强对档案管理人员的培训,不断提高业务技能,增强敬业爱岗、保守秘密等职业道德修养。

3.4做好内审档案管理的监管工作

内审档案立卷、归档一般按照“谁审计,谁立卷”的原则,即项目审计组组长为内部审计档案立卷责任人,负责项目审计过程中形成的全部文件材料的收集、整理、鉴别,并作合理的取舍,经内部审计处负责人审核通过后按立卷方法进行组卷,再移交给审计处档案员。档案管理人员负责将这些案卷进行收集、分类,然后登记编号归档。为确保内部审计档案安全、完整,应当将档案入专柜保管至次年6月30日,再向学校档案管理部门移交。内审部门负责人要经常督促、检查内审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使他们及时做好立卷、归档工作,不断提高内审档案的管理水平。

3.5采用内部审计纸质档案和电子档案并存的管理方式

审计档案管理人员要努力提高电算化水平,能熟练应用计算机软件。对一些利用频率高、又需查阅原件的纸质材料可选择性地通过扫描等方式转化为储存在磁性介质上的电子信息,充分利用计算机储存量大、查阅方便的特点,首先将要查阅的资料快速、准确定位,然后再查原始资料,以此减少查询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

职业学校要根据内部审计发展的时代特点,结合内部审计工作的实际,切实加强内部审计档案管理工作,进一步完善学校内部审计档案管理的方式与方法,使内部审计档案管理制度化、规范化、现代化,为学校加强内部管理发挥更大的作用。

学校体育管理机制范文第5篇

关键词:高年级学生;组织与管理;课外体育

向南京市五所高校南京大学、河海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南京经济学院、南京工程学院的320名大四本科生发出关于课外体育活动的调查问卷共320份,其中男生190人,女生134人 。文科生155人,理科生100人,工科生59人。 收回有效问卷314份,回收率98.1%。有效问卷314份,有效率98.1%。其中男生占57.3%,女生占42.7%。

一、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高年级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管理情况

1.高年级学生是否参与《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或《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测试

为了贯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鼓励学生经常锻炼身体,不断增强体质,提高学生自我保健能力和健康水平,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合格人才。教育部先后制定了《国家体育锻炼标准》与《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要求高校贯彻实施。学校能否实施《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或《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反映了学校对体育的重视。通过调查表明,高年级有60.6%的学生参与了《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或《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测试,39.4%的学生没有参加测试。(见表1)

这说明国家制定的学校体育法规还没有得到全面的贯彻落实,高年级学生体质测试需要改进。

2.测试成绩是否作为评奖或毕业的条件

《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文件中明确规定:学生体育达标合格才能毕业。体育良好方能评为“三好生”等奖项。但调查表明,还有40%的学生对这一规定要求尚不知道。这说明学校在体育法规宣传教育不够,执行力度不够。学校体育规定是学校体育工作的依据,学校理应全面贯彻落实。

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是国家对青少年学生的身体要求,也是促进学生积极体育锻炼,检验体育锻炼效果的重要组织形式与手段,对没有体育课的高年级来说,更需要贯彻实施《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3.课外体育的组织形式调查

(1)学校开设体育选修课的情况。按照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第二章第七条,普通高等学校要对三年级以上学生开设体育选修课。对高校开设体育选修课调查表明,只有29.7%的学校对高年级学生开设了体育选修课,56.1%的高校没有开设,14.2%的学生不清楚对他们是否开设体育选修课。学生对自己学校开设选修课的情况还不是十分了解,说明了学校开设体育选修课的宣传力度不够。总体而言,南京高校高年级选修课开课率不高。这与学校重视程度、场地、师资不够有关。

(2)高年级学生对自己学校体育社团、体育协会的了解。学校体育社团体育协会的建立标志着学校体育社会化的程度,也是全民健身的需要。学校体育社团、体育协会承办的社会体育项目越多,说明学校体育社会化的程度越高。从社会学的观点看,体育社团、体育协会是一个群体,学生是社团、协会的主体,教师和骨干是这个群体的中心或枢纽,学生加入社团、协会是自觉自愿的,可按照自己特长或喜爱项目参与,学生在体育社团活动具有更大自由度,更能发挥自己的特长,满足于身心需要。从而通过社团体育参与,达到增强学生体质、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培养体育兴趣、自身能力、扩大人际交往的积极作用。

调查显示:有58.7%的学生是了解自己学校的体育社团、体育协会,25.8%的学生不了解体育社团、体育协会,15.5%的学生不清楚,说明一方面高校体育社团、体育协会的宣传不够,另一方面说明体育社团、协会的活动不够多,学生参与的并不多,因此高校体育应重视体育社团、体育协会建设,使其健康发展,让更多的同学参与各自的体育社团、体育协会。(见表3)

4.高年级学生对《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实施的了解情况

《全民健身纲要》的实施是利国利民,功在千秋,利在当代的一件大事,应该是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作为高等学府的学生更应了解、参与。但从调查结果却不尽人意,只有5.8%的男学生对我国推行《全民健身纲要》知道较多,69.7%的学生对此略知道一点,24.5%的学生对此一点都不知道。这说明学校对《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实施的宣传力度不大。学校在贯彻《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方面还滞后于社会。学生是《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实施的重点,抓好学校体育工作,对提高全民族体质,实施《纲要》目标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高校体育部门要通过各种形式,加强对全民健身计划的宣传,使我们每个大学生都能够了解《纲要》,参与全民健身。

5.高年级学生对继续开设体育课需要的态度

71.6%的学生认为对于他们有继续开设体育课的必要,7.6%的学生认为没有必要,20.0%的学生表示无所谓。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对继续开设体育课是支持和赞成的。学校应满足学生需要,通过选修课的学习,进一步可以提高学生体育素质、培养终身体育思想,养成体育锻炼习惯,全面增进学生身体健康,为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接轨奠定更坚实的基础。

6.高年级学生对高年级课外体育组织管理现状评价

提高课外体育的质量,需要加强对课外体育的组织管理,只有科学组织管理,才能充分调动学生课外体育的积极性与主动性,通过对高年级课外体育组织管理的调查发现:仅有3.2%学生对高校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管理现状非常满意,39.4%的学生基本满意,55.5%的学生是表示不满意,1.9%的学生表示是非常的不满意。总体上看他们对高校课外体育活动的管理是不满意的。

高年级学生对高年级课外体育组织管理现状的不满意,主要是由于高校课外体育缺乏科学组织与管理。高校扩招以后,师生比在扩大,教师工作量增大,场地设施又十分紧张,致使教师把精力投入到1-2年级的体育教学与课外体育,而3-4年级课外体育基本是处于放任自流状态,因而,学生对此非常不满意。如何依据高校实际情况,合理安排组织好高年级课外体育活动是当前亟待研究的问题。

二、结论

通过对高年级课外体育组织管理调查表明:学校在组织实施《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方面还存在疏漏之处,宣传与执行体育法规方面力度远不够,许多学生对《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实施不了解,对体育达标合格作为学生毕业与评选“三好生”的必备条件也缺乏了解。大部分高校没有开设体育选修课,由于观念落后和人力、物力缺乏,高年级课外体育活动基本是处于放任自流、缺乏有效组织管理,大部分学生对高校目前课外体育组织管理是不满意的。因此,加强课外体育改革势在必行。

三、建议

(1)推进高校体育课程改革,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意识。实施高校体育改革,转变重课堂轻课外,重低年级轻高年级的偏差。建立课内外一体化新课程观和低年级体育教育与高年级体育相衔接的全程体育教育观,充分认识课外体育在学校体育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2)学校领导要高度重视课外体育,全面贯彻学校体育的各种法规,为课外体育创造必要条件,加大对课外体育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体育职能部门要积极探索高校课外体育管理方式,通过开设网上教学,举办体育讲座,开设体育选修课,建立课外体育俱乐部等,构建多元化课外体育组织管理模式。

参考文献:

[1]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与分析 北京 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8 P69-100.

[2]陈荫生,陈安槐主编,体育大词典 上海辞书出版社.

[3]李明学.“健康第一”思想与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关系 体育与科学 2000.7.

[4]李静.普通高校高年级学生体育活动状况调查.体育科学 2002.2.

河海大学常州校区体育教学部 .213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