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网络媒体的传播

网络媒体的传播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网络媒体的传播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网络媒体的传播

网络媒体的传播范文第1篇

适应现代人的健身需求

网络媒体的最大优势就是动态的传播方式、交互性的传播渠道、灵活的弹性机制。人们可以利用网络媒体进行交流,互相进行信息交换、文件传输、解惑与答疑等活动。网络媒体传播不受时间、空间、地域等限制,具有灵活的弹性传播机制。因此,网络媒体能够适应现代人群快节奏的生活方式。

大量有关健身知识的学习素材、学习资源出现在网络媒体平台上,成为普通人群获取专业健身知识的重要基地。比如,要学习游泳这项健身技能,就可以从网上利用搜索引擎,找到游泳有几种泳姿,了解每种泳姿的动作要领、换气的方法、模拟练习、素质训练等知识,并且通过图片、视频、动画等了解技术动作要领,使学习游泳技术的进程大大加快,方便了相关知识与技能的学习。

对学校教育的延伸

社会教育是学校教育阶段以外,并且在社会生活中影响个人身心发展的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补充。网络媒体传播对人的教育是长期的、终身的,不因学习阶段结束而结束。通过网络媒体可以实现学校教育难以实现的多样性知识的教育,具备社会教育的广泛性特征。同时,网络媒体的教育功能还具备复杂性特征。对人的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其中某些部分的变化会产生不同的教育结果。而网络媒体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较好地解决这一复杂问题,适应多方面、多群体的教育需求。

通过网络媒体可以获得科学的健身、锻炼信息,人们在学习技能的过程中,可以获得较为准确的技术、能力、方法,人们的身体锻炼能较好地符合运动健身的科学规律,人体自身的适应性增强,锻炼效果显著。长期的健身与锻炼会使人们逐步建立起对运动的依赖,形成长期甚至终身锻炼的习惯,使身体自身的弱势甚至是缺失因素得到较好补充与完善。这种长期锻炼能够使人的机能得到很大提高,抵御外界病患侵扰的能力增强,促进身体健康状态的持续。

共享公共健身服务

公共健身服务作为政府一项基本的惠民服务职能,对促进全民身心健康做出了重要贡献。然而,我国公共健身服务的对象、范围、涉及的群体都受到许多因素制约,如专项资金投入有限、专业人才缺乏、基础设施明显不足、政策扶持力度较低、全民参与普及程度不高、服务的项目设置较少等,使公共健身服务难以惠及大多数群体。依靠网络媒体涉及面广泛的优势促进健身知识与技能传播,是实现公共健身服务功能、发挥媒体传播能力的重要举措。利用网络媒体还可以实现海量的健身资源共享,使人们利用网络获取到自己需要的大量有关健身的知识与技能,足不出户就可以获得高质量的健身服务。

人们还可以利用基于网络的公共健身服务信息化平台,进行有关健身的互动交流,进行网络答疑、经验互换、互动学习等活动。利用网络建立健身组织,形成群体优势,使人们不再是一个单独的个体,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不仅能够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而且能够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沟通。

传播健康的体育精神

网络媒体能够大力传播对人们身心健康有益的信息,传播能够使人们克服困难、应对挫折、抵抗病魔的健身良方,传播体育运动中团结协作、相互配合、互助友爱的理念,传播“胜不骄、败不馁”、“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体育道德与体育精神。这都是对于人们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的良好引导。

网络媒体的传播范文第2篇

网络媒体的传播全球化、传者多元化、传播互动化三大优势是其成为跨文化传播的“利器”的关键。但是,在网络时代,中国的跨文化传播也面临着危机。

首先,网络传播的掌控难度较大,超过了任何传统的传播手段。网络传播的传播类型非常复杂,它集中了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与大众传播等几乎所有的传播类型。网络传播的传播方式非常复杂。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信息传播方式在网络媒体上都可以实现,而且可以组合应用。网络传播的频率非常复杂,可以即时信息,也可以滞后信息,即便是当时得到有效控制的信息,也可以在几天甚至几个月后随机出现。网络传播的主体非常复杂,网络人人可用,中国传统的国家掌控大众传播工具的局面,已经在网络上被完全打破。网络传播的内容非常复杂。传播主体的复杂性导致了传播的内容的复杂性,即便在得到有效掌握的网络传播机构,其传播内容的来源也非常复杂。这些复杂性综合在一起,就是一个网络媒体在跨文化传播中的“不可控性”。我国有关机构的管理经验只在于管理可以简单掌控的传统的大众传播媒介,还没有处理如此复杂的传播环境的经验。

其次,网络媒体的出现使网上的公众意识逐步减弱。网络传播的不可控性,使我国传播媒介上的主流的声音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削弱。网络媒体的特点决定了它是张扬个性的地方,个人获取信息大多获取个性化的信息,个人传播信息也大多传播个性化的信息――网络媒体成为个人意识自由扩张的空间。目前的网络传播缺乏有效的监管,个人在网络传播中几乎不需要承担具体的法律责任,这使得个人意识在网络中得到了极大的放任。个人意识在网络媒体中的放任,意味着公众意识的淡薄。中国大量的有官方背景的网络媒体影响力低,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它传播的主流声音太多。我国有关机构的管理经验主要在于管理“主流声音”、培育“公众意识”,对网络媒体个性化的信息传播和获取,缺乏管理经验,也没有进行非常直接有效的掌控。

再次,西方文化借助网络媒体大肆“入侵”,网络传播西强东弱。这是网络传播不可控性所带来的最大后果,也是网络媒体使我国跨文化传播面临危机的最具体的体现。在网络媒体出现以前,世界传播市场的不平衡状态就非常明显,可以说西方国家在跨文化国际传播中,处于绝对的垄断地位。

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在全球跨文化传播中,我国处在一个相对被动的地位。我们有必要针对全球网络传播的特点、跨文化传播的特点以及中国的实际,增强网络媒体跨文化传播能力,以赢得网络传播的主动权。

1.强化全球化传播的观念。我国的宣传“内外有别”,分外宣和内宣。网络媒体在中国出现后,有关部门将网络媒体定义为外宣媒体。事实上,在全球化的网络传播中,“内”和“外”的界限已被打通。此外,利用网络媒体进行传播的对象,并不只是具体针对某个国家,而是面向全球。而就我国的网络媒体而言,虽然其主要定位是外宣,但其主要内容来自于国内的各大传统媒体,并不完全适合面向世界的宣传的需要。

2.认识网络媒体的重要性。网络媒体已经将我们带入全球传播时代,文化意识已成为国际竞争的、甚至超过经济和军事的“软力量”。有关部门的确注意到了这一问题,建设了大量的网站。可一些地区和部门只是形式上重视,许多网站成了单纯的形象工程,实际上是永不更新的死网。

3.做大做强主流网络媒体。2000年,人民网、新华网和东方网等大型综合性新闻网站相继建立,中国真正意义的新闻网站(有官方背景的网络媒体)开始出现。目前,我国各省市区几乎都建成了综合性的新闻网站。作为新兴媒体,在不到3年的时间内,就完成了全国性的战略布局,并出现一批大型综合性新闻网站,这种速度在中国传媒史上绝无仅有。在欣喜的同时,我们还面对着这样的现实,我国主要新闻网站的实际访问量远远低于主要的商业网站,至于和境外的重要网络媒体相比,影响力更低。作为多媒体,网络媒体自身具有非常强烈的跨媒体需求。一个真正的大型综合性网络媒体,需要大量的文字、音频、视频资源。跨媒体整合新闻资源,是网络媒体的特性所决定的,我们有必要以组建跨媒体的网络媒体为切入口,来探索中国跨媒体新闻集团的建设之路。另外,还有必要充分利用市场杠杆发展网络媒体。目前,中国主要的新闻网站大都是通过行政手段催生的,没有市场的锤炼,这些网络媒体将很难发展壮大。尤其是网络媒体和传统媒体的合作,不能简单地靠行政命令,而是要充分利用市场机制促进两者的协同发展。

4.提高跨文化传播的水平。目前,我国网络媒体的从业人员整体新闻传播水平不高。有关部门的统计表明,在我国主要新闻网站的编辑中,缺乏新闻经验的编辑已超过80%。即便是有相关经验的从业人员增加了,我们也需要改变从业人员传统的新闻传播思维定势,使素质提高到适应全球性传播的水平。

从业人员要充分研究传播对象的特点。在国际性传播中,受众对象比较单一,在全球性传播中,受众对象比较广泛。但目前的传播,又出现“窄播”的特点。因此我们要从不同的传播目的出发,来具体研究传播对象的特点,进而提高网络传播的实效。

网络媒体的传播范文第3篇

【关键词】微博时代;网络媒体;传统媒体;媒体趋势

1 微博概况

微博即微型博客,是基于有线和无线互联网终端精短信息供其他网友共享的即时信息网络,信息长度通常限定于140个字以内。微博可以随时随地,其核心是社交功能,通过“关注”和“转发”可以与关注人群实现有效互动,并达到信息的快速传播,微博人群叠加的效应十分明显。由于微博具有简洁方便的特点,且进入门槛较低,因而容易吸引用户并维持热度。

微博具有更简单易用、传播速度更快、人际“圈”影响更强的特点。在重大新闻事件出现时,微博显示出无可比拟的速度,其对社会文化生态的改变具有革命性意义。微博传播的信息多为“语录体”,信息传播呈现碎片化、即时性,微博和手机的无缝结合,使内容的传播速度比其他媒体更便捷、更迅速。同时微博使得信息的流通和互动呈现平等、散漫的“去中心化”状态。微博是一个传播平台,又是一个内容自创的平台,让人人都成为内容的制造者、见证者、传播者、评论者。有人甚至称,如果个人能好好地经营微博的话,就等于你自己拥有了一个媒体。在微博的世界里,每个人都可以把微博当做一个“自媒体”,用微博的方式,随时随地将个人的所见所闻以最精练的词汇,给自己的受众。与此同时,博友既可以通过所关注的对象阅读感兴趣的信息,可以进行反馈,在其他用户的微博主页上直接发表自己的看法,也可以通过转发把信息扩散出去。微博实现了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双向交流互动传播。微博虽然只有140字的文字表达,但通过超链接、图片和视频,每条微博都可以有丰富的延伸,给予使用者简便的阅读体验和自由度的同时,也提供了多元、多层次和多角度的扩展性能。但是,微博对上传信息的字数有严格限制,因此微博的信息常常是寥寥数语就表达一件事,这容易使得受众对事件的了解片面化。由于信息传递的碎片化造成思维的碎片化,会对现代人群生活和思考方式产生重大影响。

2 微博时代的网络媒体的传播特点

全媒体时代的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共同发展,而网络媒体的发展更为迅速,其区别于传统媒体的特征在于:

2.1 无可比拟的时效性和全时性

时效性是网络传播最突出的特点而,传统媒体在传播的时效性方面虽然做了很多的改进,但要做到随时随地对新闻事件进行实时报道几乎是不可能的。而网络传播具有方便快捷,时效性强的特点,它可以在任何地方、任何时间第一时间内将“新近发生的事实”传播出去,实现“我见即你见”。网络传播大大加快了信息传播的速度,使人们能够更加迅速地了解周围世界发生的新情况,极大减少了信息在传播过程中的衰减和失真,降低了信息传播的成本。

2.2 传播内容的海量性和开放性

网络传播时代被人们称为“信息爆炸”的时代。网络技术使人人都可成为信息的信息源,无数的信息源就像涓涓细流汇集成信息的海洋。网络传播的海量性和开放性,大大拓展了人们选择和利用信息资源的内容和范围,真正实现了在全球范围内的“信息共享”。各种信息和不同文化通过互联网交流、沟通、对话、碰撞、互相融合和取长补短,促进了社会文化的多元整合和人类的文明进步。

2.3 传播过程的双向性和交互性

传统的大众传播方式是一种以传播者为中心的单向的线性的传播。在传播过程中,“媒介即是讯息”,传播媒介的控制者,是传播内容的“把关人”,而受传者只能在传播者提供的信息范围内进行有限的选择。网络传播在传播方式上的最大特点是信息传播的双向交互性。在网络传播的过程中,传播者和受传者不仅处于平等的地位,而且可以意义互换,受传者可以成为传播者,传播者也可以是受传者。网络传播在大众传播中实现了传播主体的多元化,有利于人们自由平等地发表各种意见。

2.3 传播环境的个性化

传统媒体传播信息的过程,是一个由传播者向受众单向的流动的过程。而网络传播使受众有了在接触传统媒体中没有的信息选择权,使信息传播过程中传受双方的冲突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缓解。在网上搜寻信息时,受众不是被动地接受传播者“推”来的信息,而是主动地从网上“拉”出自己需要的信息,进行自主的选择和组织,使受众摆脱了传统媒体的狭隘视野和媒体自身的风格对受众设置的诸多的局限,为受众选择和接受新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网络传播的以上特性为我们认识和理解网络媒介和网络传播提供了路径,也是我们思考和实践传统媒体发展之路的前提。

3 网络媒体对传统媒体的影响

网络媒体的继续发展,进一步改变现有的传播方式,并打破了传统媒体的传播方式,融合了多种传播形式,兼容整合各种媒体形态,塑造新的传播格局。

3.1 改变原有的传播格局,形成新的交流环境

传统媒体的传播受时间、时空的限制很大,传播的范围有限,传播速度也较慢。传统媒体的传播者处于“把关者”的地位,受众只能被动的接受,只能在传播者提供的范围内进行选择。这就使得传统媒体与受众的互动交流无法及时的实现。

而网络重要性的上升,网络功能的增强,正在形成一个瞬间完成传播、全方位包围我们头脑的新的交流环境。在新的交流环境里面,信息传播空间发生了变化,传播者和受众的距离被消除了,传受双方的界限被打破了。在网络传播时代,从理论上说,每个人几乎都有可能成为传播者,传播机构和个体受众的区别也被缩小了;全球化传播渠道更加畅通了,地理上的区域界限被进一步打破,“地球村”进一步变成现实,信息传播的时间发生了变化,静态的信息接收方式向动态实时接收信息转变,信息的及时互动或暂时延宕得以自主实现。人际交流的话语空间也通过网络媒体实现了有机整合,点对点的私人空间和点对面的公共空间既可以相对独立,又能及时贯通。

3.2 网络媒体削弱了“把关人”的作用

传统媒体传播是一种以传播者为中心的单向线性传播,传播者始终处于传播过程的首端进行“把关”,是传播特权的拥有者。在这样的传播模式中,“受众”只能“被动接受”,只能处于传播过程的末端,他们无法直接面对丰富的信息资源,只能在传播者提供的信息范围内进行有限的选择。

网络传播的一个重要的作用即舆论化。网络传播的舆论化为用户提供了自由的言论平台,使人们获得了更广阔的表达空间,但由于网络传播的互动性、开放性、虚拟性、不可预知性使得网络传播的“把关”难度加大,“把关”机制削减或失效。

网络传播削弱了曾经作为信息和舆论中心的专业媒体的权威性,他们作为一个个与其他个体对等的普通“端点”平等接入网络。在这种近乎对等的传播中,中心被削弱了,主体可以是连接在网络上的任意个体,再没有绝对意义上的“受众”,传受的角色互换成为可能。传播主体的消解、传播渠道和终端的多元培植了网民的“去中心”思维。网络传播的这种特性对传统的舆论调控机制产生了冲击,冲击了信息传播秩序,冲击了媒体的发展环境。

4 传统媒体的发展之路

网络媒体近年来已逐渐发展成熟,成为传播的一大重要媒介,网络媒体相对于传统媒体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对受众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但从媒体的发展演进阶段来看,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以及其他媒体并不是替代关系,而是一种互相借鉴、融合发展、共同进步的形态,不同的媒体形态其实是满足了不同用户群体不同层面的需求。因此,传统媒体的发展之路在于吸收和借鉴新媒体之长,以补己之短。

传统媒体的最大特点就是单向传播,媒体掌握着话语权,受众只能被动的接受传播的内容,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公众的参与度。而在网络媒体上,尤其在微博这一媒体形式中,受众也可以成为信息的者、生产者和评判者。受众和传播者的身份随时可以互置,受众在网络媒体上的交流更频繁,媒体可以根据受众的需求及时生产出迎合受众的内容,而受众可以通过与媒体的互动得到更多所需要的东西。

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相结合,走传统媒体微博化的道路。微博的信息碎片化和海量的新闻线索以及强大的人际网,从而使微博成为获取信息的平台,许多传统媒体如报纸、杂志、电视等都纷纷开通微博,从微博中获取强大的流量、提高知名度。微博的出现对传统媒体而言是一个机会,它使得传统媒体在个众媒体的聚合中找到了一条新的出路。

参考文献:

①匡文波.《网络媒体的经营与管理》,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9年8月第1版.

网络媒体的传播范文第4篇

关键词 网络新闻媒体;传播者;变化

中图分类号G2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4)118-0039-02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一场以多媒体、数字化为特色的信息技术改革催生了不同于传统媒体的网络新闻媒体。而智能手机、个人电脑以及PAD等多种终端技术的革新又为网络新闻媒体注入了新鲜的血液。新闻传播活动不啻早已进入一场史无前例的革命。

新闻传播作为一种特定的信息传播,整个活动过程是由新闻传播者、新闻事实和新闻受者三个重要因素构成。在这其中,新闻传播者是将各种事实转变为新闻的中介,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其不仅决定着传播活动的存在与否,而且也决定着所传播新闻的内容、数量与流向,并且对受众起着引导作用,甚至对于社会也会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

本文试图从角色、传受者关系和新闻价值取向三方面的变化对网络新闻媒体的传播者进行分析,并且简要分析这些变化所带来的影响。

1 网络新闻媒体传播者的角色变化

在传统媒体中,新闻传播总是由少数的新闻传播者面向庞大的受众群体。而在网络媒体中,传播方式则从这种点对面的形式转变为面对面的全方位的形式,即“所有人对所有人的传播”。 网络新闻呢媒体实质上是为大众提供了一个相对传统媒体时代更为自由的话语平台,即人人都有麦克风。分散的受众不再是新闻传播过程的终点,他们不仅可以快捷地做出反馈,也可以将新闻进行二次传播。

随着网络新闻媒体的发展,新闻传播活动开始真正实现了“去中心化”[1]。过去只能接受与反馈的新闻受众也能扮演“畅所欲言”的传播者的角色了。在网络新闻媒体中,传播者不仅包括了专业性的新闻工作者,也有业余性的新闻传播者,也就是如今大家常说的“草根新闻人”。像“星辰在线”,它的滚动新闻之所以能够在第一时间相关的大事小事鸡毛蒜皮事,主要归功于它的传播者是一个庞大的报道团队。它不仅有长晚集团旗下的记者和通讯员,更有20多万网友作为强大的后盾。

这一点正是印证了网络新闻媒体的传播者的第一个角色变化,即不再拥有新闻的垄断权利[2]。在传统媒体中,包括像记者、编辑这样的传播者是毋庸置疑的把关人,发挥着选择、过滤、新闻的垄断权。而在当下的网络时代,“人人都是传播者”彻底打破了传播者的新闻的专有权。这种变化正是完美地阐释了“谁掌握了媒介,谁就可以控制信息和舆论”[3]。

网络新闻媒体传播者的第二个角色变化是“新闻信息整理员”身份越来越明显。面对每天数以万计的属于不同类别、包含着不同文化的网络新闻,传播者不仅需要辨别真假,还需要对其用最短的时间进行最有效率的整理。

以新闻专题为例,传播者一般会通过图片和文字,用超链接的方式整理出所有与该主体相关的新闻,为受众及时、全面地获取新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从这一点上看,网络媒体的超文本以及大容量的特点使得传播者可以在最大程度上进行相关的新闻整理。许多大篇幅报道,经过传播者的整理,网络新闻媒体上的呈现就会比传统媒体更加完整、清楚。这大大提高了受众获取新闻的连续度和完整度。当然,这种信息整合同时也要求传播者需要具有一定程度的知识积累和技术保障。

第三个变化是网络新闻媒体的传播者渐渐地从“把关人”向“指路人”转变。相比传统媒体,网络新闻媒体由于具有海量的新闻信息,使得各式各样的新闻充斥着整个受众能触及的视线范围。面对这难以计数的新闻,以及庞大的不同阶层、文化水平等不同的受众群体,传播者不可能依然采用高冲突的传播模式,而是渐渐地采用指引的方式来使受众获得相应的新闻。他们往往将新闻进行分门别类,以供受众选择。例如,星辰在线的导航栏将新闻分成不同的版块,以便受众能及时找到所需的新闻。

因此,传播者在这中间所扮演的“指路人”的角色是为受众提供其所需的新闻的线索,大大不同于传统媒体中强制性的传播方式。这种转变使得受众对于新闻不再是被动接受,而是主动寻找。

当然,这种变化并不代表着传播者的把关作用的消失,而是以指引的形式继续存在着。

2 网络新闻媒体的传播者与受者之间的关系变化

传统媒体的传播往往是单向的,而网络新闻媒体则改变了这种传播者向受者的单向流动,呈现出网状循环的模式。这种变化使得传受者之间也随之发生改变,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

1)网络新闻媒体的传受者之间的互动更加实时、便捷。目前,大多数的网络新闻媒体一般都设置了相应的评论版块,有些是在每条新闻后面,有些是另辟了一个专门的论坛。受者在了解新闻之后,可以立即进行反馈,传播者得以与受者进行及时交流并回复。如此,传受者之间的整个互动过程不仅大大缩短了时长,更是避免了传统媒体之下繁琐的反馈流程给反馈信息所带来的偏差与遗失,让传播者的工作能得到及时调整。从传统媒体传播与反馈的流程来看,网络新闻媒体下的新闻传受者的互动可以说是有了质的飞跃;

2)受众提供新闻,传播者进行选择与。近几年,UGC模式,也就是由受众生产新闻内容,在网络新闻媒体中表现地越来越明显。这一点在“星辰在线”中表现地较为明显。由于有20万网民作为报道团队的基础,用户可以随时进行新闻投稿、爆料,因而其用户生产新闻的比例较大。

3)受者对于传者所传播的新闻可以传播给更多的人,进一步扩大新闻的影响力。由于网络中的每个参与者都兼备传者与受众的双重身份,可以随时转换身份进行传播活动。因而,受众可以在以接受者的身份对新闻做出反馈之后,再以传播者的身份迅速对该新闻进行二次传播。比如,大部分的网络新闻媒体的新闻后面都会有这样一些标志。

如此,新闻的扩散速度就被大大提升,范围也无限增大。这一点是传统媒体的传播者所无法比拟的影响力。

2013年4月20日上午8点02分,四川雅安发生七级大地震。在8点06分,新华网第一个快讯,继而人民网、凤凰网等其他网络新闻媒体也纷纷该新闻,并实时公布伤亡人数、救灾情况、捐助热线以及其他重要资讯。之后,受众在获取新闻后纷纷通过微博、论坛或其他渠道进行转播,使更多的受众了解并参与到其中。这无疑使传播范围得到了最大程度上的扩大,也对抗灾救灾等诸多事项起到了重大帮助。

综上可见,网络新闻媒体的传受者之间的传播与反馈过程更加实时、准确,受者也能生产新闻,或者带动新闻的二次传播,使得新闻的影响力大大提升。

3 网络新闻媒体传播者在新闻价值取向上的变化

新闻价值是传播者选择新闻的重要因素,而随着网络新闻媒体的发展,由于媒介本身和受众需求等原因,传播者在一些新闻价值的取向上产生了明显的改变,尤以实时性与娱乐性更为突出。

首先,网络新闻媒体的传播者将时效性发展到了实时性。如果说传统媒体的传播者能够做到及时性,那么网络新闻媒体的传播者则将这种及时性提高到了实时性。例如,雅安地震的报道。在地震发生4分钟后,一些网络新闻媒体的传播者就展开了直播报道,为受众提供实时新闻。对这种实时报道和灾后报道,网络新闻媒体的传播者都在第一时间做到同步报道。

其次,网络新闻媒体的传播者的新闻选择更趋向娱乐化。这既是由于媒介本身新闻价值取向的侧重点不同,也是因为媒体所面向受众的需求不同所致。就目前的现象而言,我国的网络受众主动性更强,但思考深度却远远不及传统媒体的受众。相对于传统媒体受众倾向于新闻的显著性与重要性来说,网络受众更倾向于娱乐性、社会性。

威尔伯・L・施拉姆曾提出过广为人知的“受众的自助餐理论”[4]。在这里我们可以将整个网络新闻媒体理解为供应了各式各样的菜肴的自助餐厅,受众选择新闻信息的过程则如同根据个人口味以及当天的食欲来选择相应的食物。这就要求传播者应当树立起明确的受众意识。另外,新华社的新闻采编主任司久岳也曾指出,“因为网络媒体具有娱乐性、社会性,因此我们增加供稿量时的着重点是增加娱乐性的新闻,增加老百姓比较关注的新闻。”

因此,媒介本身的娱乐性和受众的需求都决定了网络新闻媒体的传播者在新闻价值上更加趋向娱乐化,甚至使娱乐性压过了重要性。但笔者认为传播者固然应树立起“受众中心论”,但引导舆论的责任也不可缺失。在过去,新闻传播者作为时代的望者,是社会的风向标。而新闻的娱乐性若愈演愈烈,则会让网络新闻传播者的信任度降低。

因此,不论传播媒介和受众需求如何变化,网络新闻媒体的传播者在满足受众的新闻需求的同时仍然需要重视新闻的真实性,准确把握新闻娱乐性的度。

4 传播者的转变对受众与社会所产生的影响分析

随着网络新闻媒体的不断发展,相比传统媒体,无论是时间上还是范围上,无论是正面的或是负面的,网络新闻媒体传播者的这些转变都对受众与社会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影响。

2011年7月23日20:38,D301次列车与D3115次列车在温州境内发生追尾事故,造成了重大的人员伤亡。20:47,绝处逢生的网友“羊圈之羊”发出微博求救信号!原文为:“求救!动车D301现在脱轨,在距离温州南站不远处。现在车厢里孩子的哭声一片!没有一个工作人员出来,快点救我们。”

微博一经便被转载无数,同时各大网络新闻媒体也通过该消息在第一时间里对此进行了紧急报道。一时间一场空前的以网络为平台,以各种网络新闻媒体为媒介的新闻现场的直播活动被轰然引爆。

在现场的即时动态和处理情况方面,众多现场大众以及网民成为了消息的主力军。经过不断转发与传播,以及传播者与受众的实时互动,乘客与伤员在最短的时间里得到了最大范围的寻找与确认。在这场事故的报道与救援、伤亡人员的确认等诸多事项中,网络新闻媒体的传播者与受众的实时互动起到了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而2012年的3D《泰坦尼克号》所掀起的一场新闻风暴却是反映了网络新闻媒体传播者的转变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2012年4月9日,凤凰网影视新闻频道了一则报道,大致内容为“近日,3D《泰坦尼克号》将上映,其中露丝露点的镜头被删引起了观众的质疑。对此,广电总局做出了解释,称考虑到3D电影的特殊性,担心播放片段的时候观众伸手去摸打到前排观众,造成纠纷”。

新闻一经便在受众之间引起了广泛的讨论与转发,产生了大范围的影响,甚至引发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对广电总局的审片申讨。直到引起这场新闻闹剧的始作俑者――网友“豆瓣逗你妹”现身澄清才让受众恍然醒悟。该网友称在杜撰这条微博时是特意加了“假新闻”的标签的,但为什么这个标签在的新闻中会不翼而飞就不得而知了。

这场新闻闹剧最终以媒体的道歉而收场。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在网络新闻媒体中,传播者与受众中形成了一种传播与获取的循环模式,但由于传播者的把关力度的下降,价值取向的娱乐化趋向,这条假新闻得以娱乐性和趣味性兼备的“真新闻”在网络上引起轩然大波。结果导致传播者虽然满足了受众的需求,但却让受众陷入了假新闻的圈套,使传播者与受众陷入了恶性循环状态,给受众和社会带来了重大的负面影响。

综上可见,在网络新闻媒体中,传播者的转变对受众以及整个社会产生了不同于以往的影响。需要一提的是,在此过程中,微博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5 结论

从传统媒体到网络新闻媒体的发展过程中,传播者经历了从角色、传受者关系、新闻价值取向等方面的变化。传播者不再是新闻传播的垄断者,其所扮演的角色逐渐往整合、指引的功能上转变,与受者之间的关系也越来越密切,新闻价值的取向上也随之发生偏差。不可否认的是,这个群体在未来还将面对更多的变化。但无论如何,正如普利策曾说过,“只有最崇高的理想,兢兢业业的正当行为,对于所涉及的问题具备正确知识以及真诚的道德责任感,才能使得报刊不屈从于商业利益,不寻求自私的目的,不反对公众的福利。”

参考文献

[1]何梓华.新闻理论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M],2008,4:37.

[2]奚立明,陈玮萍.掌握舆论话语权赢得引导主动权――浅析网络媒体与话语权,新闻战线[J],2009,4.

网络媒体的传播范文第5篇

关键词 自媒体;网络狂欢;大众娱乐消费

中图分类号G2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4)108-0021-02

1 基于自媒体时代背景的信息传播概况

1.1 自媒体的概念和本质

最早给自媒体进行定义的是美国的两位学者,他们认为“WeMedia 是普通大众经由数字科技强化、与全球知识体系相连之后,一种开始理解普通大众如何提供与分享他们本身的事实、他们本身的新闻的途”这也就界定了自媒体这种信息传播方式具有公开性和隐私性的双重特征,其公开性指的是信息在网络平台上的分享和传播属于一种透明的过程,其隐私性指的是信息的和传播是由个人决定的和控制的,外人无法进行干涉。大众群体可以自由在平台上传播新闻事实,其中的平台起了很大作用,例如博客、微博、微信的兴起,这些平台所具备的的私人化、自由化、平民化的特征,使大众群体可以随时自主将信息用图、文、声等各种形式在互联网上进行传播,影响力攀升的速度非常之快。自媒体时代的本质特点就是一种信息共享的即时交互平台。

1.2 自媒体和平台媒体和他媒体的区别

通过对自媒体的概念分析,可以看出除了在大众提供并分享新闻事实之外,按照参与、主体以及立场的区别,还有为政府或者他人代言的他媒体以及具有中立性质的论坛所酿生的平台媒体。在这三种类型中,系媒体有其显著的自身特点,自媒体的言论自由程度是最大的,而且信息的传递分享没有审查。自媒体的自由性也就意味着其传播力量所具备的的爆发力是最为巨大的。在一定程度下最容易引起一种全民的互动狂欢。自媒体的出现,开启了一个在新的信息技术背景下传媒方式的转变,现阶段还处于自媒体的早起时代,未来的发展会对信息时代的信息传播带来很大的影响。

1.3 自媒体的“节点共享”能促成网络狂欢

大众在信息传播的过程中自身也会成为一种信息内容,成为一个互动的节点,也会被观注,“节点”不仅意味着参与信息互动的个人,同时也意味着个人在传播信息时可以附加套嵌各种主观一体化的信息。每一个用户都是信息和接受的节点,其间的各种互动又会为原来的信息增添更多的内容,不断改变着原始信息的传播路径和状态,同时这些信息又都是共享的,用户在提供信息和信息时都会以自我为中心,这就是一种节点,在网络传播平台如微博、微信的带动下,节点迅速扩充,这样显示了自媒体的生命力是无穷的。比如前段时间的“汪峰上头条”等等娱乐新闻,都是在这种自媒体时代的“节点”互动共享的传播下,很快形成了一种网络狂欢。

1.4 自媒体时代“网络狂欢”的信息传播特点

自媒体作为一种互联网的酿生产品,随着使用不断深入,其核心功能也随之展现出来,其最大的核心功能就是信息的获取和。例如通过微博、微信等交流平台,信息可以大范围迅速的获取和传播。同时交流的过程不受时间地点以及信息形式所限制,只要手里有能够信息的数码终端,就可以通过聊天、日志等形式将所见所闻、所思所想进行交流传播,可以使个人观点,可以是时事新闻,也可以是官员政务,当然更多的其实还是娱乐新闻,这其中不乏有娱乐造势的炒作和谣言,但是不论是一种满足倾述的需求还是大众交流的需要,通过自媒体这种形式都能进行信息的获取和。但是,其最显著的特点时这一传播过程是在一种 “潜传播”状态。白岩松曾在《新闻1+1》 中提出, “互联网、手机信息……它不分良莠真假,以分秒计的速度在公众之间没遮拦地传递着。这种全新的传播媒介,相对于传统媒介的‘明传播’,被有识之士称为 ‘潜传播’。

自媒体的“潜传播”意味着用户要自行对信息的安全和其他问题进行自我的过滤把关,这也意味着信息内容的真现实性的严肃性就比传统媒体形式有所差距,但是用户对信息的处理和利用效率却大大提升,特别是当“明传播”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不了用户的需求的当今时代,“潜传播”便充分显示了其在信息传播上的优势。

2 自媒体时代“网络狂欢”的必然性

现阶段的媒体传播中,由于网络的普及,自媒体的传播有了广阔的技术支撑和传播空间。一些焦点性的时事政治、娱乐新闻等等很容易引起大众的参与讨论,对于一些引起反响比较大的事件,在一定时间内就会形成“网络狂欢”,引起一阵热潮。例如以“辽宁号”舰载机试飞期间的“辽宁style”热潮,例如近期“汪峰上头条”热潮,等等,每一个阶段都会有这么一个能够引起大众观法参与讨论的话题在网络上大范围深层次进行讨论。这不仅仅是自媒体时代信息传播的模式和形态所致,更是大众娱乐消费需求的结果。

2.1 自媒体时代信息传播的模式和形态是“网络狂欢”形成的基础

“网络狂欢”这种现象的产生的基础就是自媒体时代信息传播的模式和形态特点。

自媒体时代的信息传播模式是一种“核心-边缘”的扩散模式。信息在传播的过程中是由信息源的中心不断向边缘进行扩散,同时其他节点在传播中心节点的话题时,经过两级传播之后就会形成中心节点,在主观讨论时,其他节点和中心节点的位置也可以互换,这也就是热点话题在传播过程中能够形成“网络狂欢”的因由所在,节点之间的沪指互换和互换连接就形成了“核心-边缘”的传信息播模式。其次,信息的传播可以同步互动,和传统信息传播模式的单向线性不同,自媒体时代信息的传播和反馈是即时同步的。这就在一定程度上使某个话题的“网络狂欢”能够有更长的生命力。再次自媒体时代是一个用户本位时代。传统的权威媒介的效果已经开始逐渐远去,在自媒体时代用户对于信息的传播和接受有了更多的自由行自主性,能够对信息进行删改后再自行传播,反映到网络狂欢上,就是话题虽然有一个中心点,但是每时每刻都会在用户的传播过程张沾染上不同的色彩。同时,自媒体时代信息传播的“节点连带”和“圈子化”也在很大程度上使“网络狂欢”现象得以不断涌现。

2.2 “网络狂欢”是大众娱乐消费的要求

以“汪峰上头条”为代表的“网络狂欢”是自媒体时代大众自发通过进行娱乐消费的一个现象。

以微博为代表的信息传播交流平台是大众进行娱乐消费的主要场所,用户可以在主页上分享个人感兴趣的信息,也可以描述自己的生活细节,也可以抒感或者表达对人或事的看法,等等。用户可以转载也可以原创,可以进行评论也可以转发评论。这些形式的选择无关紧要,关键的是人们都能够对微博等网络交流平台积极参与。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不断加快,对于娱乐也便有了更强的需求,需要用娱乐来缓解生活压力,但是户外的大型娱乐活动却无法满足人们日常的需求,因此网络娱乐便成了一个突破口,在网络里,人们可以无所顾忌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欲望,压抑的心理可以得到空前的释放。当这种情形不断聚集时,便开始出现“众声喧哗”的现象。“网络狂欢”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大众娱乐消费的一个产物,“王峰上头条”等娱乐事件便是这种产物的一个集中体现。

3 自媒体时代下“网络狂欢”的特点

自媒体时代下,“网络狂欢”有其自身的一些特点,其中有利也有弊。

“网络狂欢”为代表的自媒体时代的娱乐方式,首先是通过信息的高效传递提升了信息的利用率,更重要的是在紧张的生活节奏下缓解了人们的生活压力。这是自媒体时代“网络狂欢”最大的一个功效。“网络狂欢”是大众集体参与的结果,在这个过程中人们在网络的虚拟世界里走到一起,以狂欢的话题话题为中心,进行调侃、自嘲、探讨,精神得到放松,情绪得到释放。同时狂欢的不仅仅是一种参与,也是一种关注,这种关注可以转移人的注意力,有时仅仅是围观信息、评论也是一种娱乐活动,也是一种解压的方式。因此自媒体时代“网络狂欢”的最大优势特点,就是在对信息进行高效利用的基础上对人们的日常生活起到了解压的作用。

当然,网民自发无组织无限制的“网络狂欢”现象也有许多不利的影响。虽然像“汪峰”这样的公众人物,被大众关注追捧的同时,当然也会被人们调侃围观。这也是一种必然的现象,但是娱乐也要有度,调侃也要有底线,在网络里,尤其对于娱乐话题,人们的言论基本上是绝对自由的,因此就会有一些人身攻击的话题出现,这就会对话题的当事人造成不好的影响,严重时会影响到当事人的生活状态。对于这一点,需要我们提升自身素养,公众人物可以为娱乐所用,但是在娱乐的同时也要有一个最基本的尊重态度,娱乐不等同于愚弄,更不等同于攻击。另外,“网络狂欢”所引起的自媒体信息传播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形成“数字鸿沟”,即“信息富有者和信息贫困者之间的鸿沟”,这中信息传播方式不仅造成了一大批话语弱势群体,同时由于信息传播的自由行,也会酿生很多不良信息的“病毒式”传播。更重要的是,这种“网络狂欢”会在网民与非网民之间会形成一道鸿沟,这种鸿沟对社会的发展有一定的不利影响。

4 结论

伴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我们的媒体传播方式逐渐进入一种“自媒体”时代,传统的媒体方式受到了很大冲击,一些受大众喜爱的网络社交平台改变了以往媒体信息的传递先过滤再的模式,这就极大的扩充了信息传递的自由行和互动性。一些娱乐以及其他事件经过网民的传播互动很容易就会行成一种大众的娱乐消费,最终形成一种网络狂欢。“自媒体”和大众娱乐消费是密切关联的,其间的内在联系和利弊需要进行一定的研究,更重要的是未来的网络狂欢现象要有一定的底线和维度。

参考文献

[1]董森.信息文化论:数字化生存状态冷思考[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3.

[2]刘琼.网络:一个公共话语的狂欢世界[J].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