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数字经济旅游

数字经济旅游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数字经济旅游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数字经济旅游

数字经济旅游范文第1篇

关键词:ADP1047;PFC;功率计量;ADP1043

在设计AC/DC时,不但要有数字控制的全桥控制IC―ADP1043,而且其功率因数校正部分也需要数字控制型的器件,ADP1047即是这样一款新产品,它不但可以完成功率因数校正,还能精确计量交流功率,控制接通电源时抗冲击的能力。

数字PFC功能是基于传统升压模式的PFC拓朴,将多个输出电压反馈组合在一起,提供最佳的谐波校正及良好的PF值,全部信号控制都进入数控领域并提供最大的柔性――全部关键参数都能报告并通过PM总线接口给出,这样可以使用户获得最佳性能,最高效率的功率因数校正电路,而且可以大幅度减少设计时间。

数字PFC控制特别适用于智能电源管理系统,并容易计量,通过智能电源管理系统改善终端用户系统的效率。通过调节频率进一步减小轻载时的功耗,并能减少输出电压给低压负载。

1 主要特点

ADP1047可以提供精确的均方根输入电压、电流及功率的测量,并可以通过PM总线报告到电源的二次侧。ADP1047具有增强的集成度和功能应对浪涌冲击,可以大幅度减少元件数量,极易达到最佳化设计。

器件数字化的目标还为了更高的可靠性,为了多种电源应用开路。该电路有坚固耐用的保护功能,有过压保护,过流保护,接地连续计量,AC检测,内部过热保护,外部温度报告。

ADP1047内部有8KB 的EEPROM存储调整器,并允许不用微控制器独立地控制,通过容易使用的GUI调节。ADP1047以3.3V电源供电,为24PIN外引脚,工作环境为-40~+85℃。

2 引脚功能

ADP1047的引脚排列如图1所示。以下为ADP1047的各引脚介绍。

1PIN:AGND。模拟地,直接接到DGND,这里将模拟电压送至模数变换器ADC。

2PIN:VAC。输入的线路电压检测,此信号参照PGND。

3PIN:VFB。反馈电压检测端,从PFC输出电压取样送到此处,参照功率地,用作模拟电压送至模数转换器ADC处。

4PIN:OVP。过压保护,这个信号参照PGND,用作OVP功能。

5PIN:PGND。功率地,接至输入和输出功率的轨线上。

6PIN:ILIM。电流限制端,限制峰值电流,参照PGND。

7PIN:NC。空脚。

8PIN:CS-。电流检测负输入端,用于电流测量,计量及保护。

9PIN:CS+。电流检测正输入端,用于电流测量,计量及保护。

10PIN:DGND。数字地,确保与模拟地AGND低阻抗连接。

11PIN:PSON。电源使能信号,此信号用于使能或禁止PFC控制器。

12PIN:VCORE。2.5V输出稳压器,外接0.1μF电容旁路到DGND。

13PIN:PWM。对PFC的脉宽调制输出。

14PIN:PWM2。辅助PWM,此信号参照DGND。

15PIN:AC-OK。开路漏极输出,用于信号标志输出,参照DGND。

16PIN:PGOOD。开路漏极输出,用于信号标志输出,参照DGND。

17PIN:INRUSH。浪涌控制信号,用于对外部浪涌的控制驱动器。

18PIN:SYNC。控制器外同步端,此端允许与之并联的PFC控制器去同步,以减小干扰。

19PIN:SCL。I2C串联时钟输入,参照DGND。

20PIN:SDA。I2C信号数据输入输出端,参照DGND。

21PIN:ADD。地址选择输入,从此端外接一支电阻到AGND。

22PIN:RTD。温度信号输入,将一个热敏器件放于此处接至AGND。

23PIN:RES。内部电压基准,外接一支50kΩ电阻到AGND。

24PIN:VDD。IC供电端,从3.0~3.6V。外接电容旁路到AGND。

3 工作原理及应用

ADP1047的内部功能方框图如图2。ADP1047是一款执行AC功率因数校正的数字PFC控制器,有着众多的传统PFC特色:采用BOOST拓朴,可产生检测电压和检测电流,能产生可调节的PWM输出。

ADP1047设计有坚固耐用的保护功能,包括过压保护(OVP)、过流保护(OCP)、欠压保护(UVP)、接地连续计量、AC检测,及内部过热保护和外部温度报告,因此可以应用在多种电源中。

ADP1047的这些功能均可以通过I2C总线接口去调节,同时这个总线接口还用于校准电源各参数,包括输入电压、输入电流、输入功率、故障模式等。

ADP1047的控制环由数控系统控制,可以很容易地调节滤波特性。其建立在EEPROM中的数据用来储存调节值,可靠性通过检查总和与庸余电路来保障。在系统故障出现时,EEPROM可以捕捉第一个故障情况,以此来改善整个系统的可靠性,从而大大减少故障分析时间。

ADP1047运行软件为GUI,可以提供全部的运行软件。

图3所示由ADP1047组成的数字控制功率因数校正的典型PFC电路。?笮

数字经济旅游范文第2篇

通过对网路经济正效应、旅游营销等相关概念的梳理,进一步探寻二者的关系。网络经济与旅游营销是一种正相关的关系:在这个网络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旅游营销凭借网络便捷、快速、灵活的优势,可以不断扩大自身市场份额,进而向海外市场延伸,因为在进行信息交换与传输的过程中,互联网信息传播的方式不受地域空间的制约,信息量存储空间巨大,在网络平台进行营销旅游产品与服务的时间灵活自由,在网络经济环境下,旅游营销发展越来越趋向于全球性、互动性。反之,在实践应用中,旅游营销策略的进一步发展与转换,又可以驱动网络平台硬件与服务的创新升级,从而,两者进入一个良性健康的发展循环轨道,以期促进我国旅游业网络营销的常态化发展。

二、网络经济正效应下旅游营销构成要素的相关子系统

1.品牌管理子系统

品牌管理网络数字系统可作为旅游营销企业进行旅游品牌精细化管理的有效工具,通过该系统可以使客户对旅游企业的产品、服务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并有效组织和管理品牌信息资源及品牌建设情况,作出及时的反馈。在此基础上,实现旅游品牌动态信息的调查与,实现与客户进行实施对接与有效聚合,从而达到树立企业的旅游从业品牌形象,品牌意识,从而产生品牌效应,建立客户的品牌忠诚度。

2.营销沟通及销售子系统

网络销售子系统主要是通过网站、电子邮件、搜索引擎,以及微信、微博、快捷网址、APP应用程序等新兴自媒体平台,在系统中设置产品介绍、订单支付、物流跟踪、售后服务等不同模块。通过互联网进行旅游营销,可以充分利用网络数字平台与客户的交互性、直接性、实时性和全球性的特点。在发挥网络在旅营销中的功能时,可以通过客户的个性化需求,让消费者充分了解旅游产品、服务的相关信息,进而展开数据调查与分析,了解消费者的实时意向与心理因素,有针对性的服务到人,从而设计出符合不同群体、不同层次的消费者的旅游产品与服务。

3.客户关系管理子系统

旅游业是典型的以口碑为主吸引客户方式的服务型行业,数字智慧旅游,开启了旅游方式的大时代。网络客户关系管理子系统,是利用信息科学技术,实现旅游市场在营销、销售、服务、市场等方面实现自动化,在该技术中,对客户基本数据予以统计及跟踪分析、及时跟进客户订单的去向、并且予以分类管理,对顾客的反馈意见进行及时回馈,形成良性的双向互动。客户关系管理子系统在深入研究旅游消费者市场份额及发展形式、进一步获取客户服务的基础上,对客户提供满意、周到的服务,以提高客户满意度、忠诚度。在相关数据及各系统的支撑下,使整个业务流程趋于自动化智能化。网络关系管理子系统可以界定为一种软件技术,但更是一种理念。

4.绩效评价子系统

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牢牢的与绩效挂钩。绩效,是组织在一定的时间内可进行测量的预期结果,结合个人和团体在过去工作中的能力,指导其不断完善。它包括个人绩效和组织绩效两个方面。绩效评价子系统通过一套指标体系,采用定量和定性的方法,对开展数字网络从事旅游营销的企业从多个方面(包括营销理念、营销策略与收益、客户服务等)进行科学、客观的评价,从而为企业决策提供相关的依据。

5.数据库及辅助平台

旅游营销在网络数字处理方面,要做好数据库技术基础、支持平台与管理。数据库及辅助平台的作用,就是为旅游电子商务系统创造一个安全、稳定、开放的良好环境。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旅游营销数字网络的构建要进一步融合到智慧城市、大数据等前沿技术之中,从而使旅游营销逐步进入数据化时代。

三、网络经济正效应下旅游营销的现实困境

1.运用网络进行旅游营销在认识方面比较薄弱

网络经济影响之广、之深,是很多旅游营销从业者始料未及的,绝大部分旅游网络营销决策部门与经营对旅游网络营销的现状与前景认识不足,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其主要表现在,尽管旅游企业构建了网络营销的相关网站,但是很多时候是形式大于内容,没有予以充分运营与利用,消息陈旧并长时间未进行更新,甚至一些旅游企业都没有自己的网络营销平台,缺乏相当的网络营销体系、管理制度与长期的战略规划。进而大大制约了旅游业的长远发展。当人们意识到网络经济的影响时,又选择急促面对或盲目转型,对网络经济缺乏科学理性的认知。

2.旅游营销在网络交互平台建设方面不够完善

由于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数据处理等方面存在地区的差异性,以及部分地区网络基础设施比较滞后,可能一些旅游资源丰富的地区,在旅游网络营销方面欠发达,受到硬件的限制。在网络平台设计方面,缺乏个性化和交互的机制,影响了通过网络平台进行旅游营销的影响力,最终导致网站硬环境无法满足消费者需要,以及网络安全问题导致客户的信任度,导致旅游营销的发展。

3.旅游网络营销提供的服务滞后,营销方式单一

其一,旅游业不同于工业生产的流水线产业链,而是一个网络矩阵。传统旅游营销方式,吃、住、行、游、购、娱六个因素的供应和服务都是通过旅行社拆分组合后,提供给游客。旅游业最需要企业提供服务,现有旅游产品总体数量与需求基本匹配,严重失衡的是服务体系特别是旅游公共服务能力滞后于市场需求。其二,大部分旅游企业网络营销方式与策略单一、营销手段效果不佳。大部分网络营销缺少和著名旅游景点的相关门户网站的链接,与知名搜索引擎的对接也不够充分导致网络营销绩效。网络旅游营销方面,缺乏既懂网络电子商务知识又蕴涵丰富的旅游知识的复合型人才,知识体系相对单一,缺乏综合判断,制约了行业发展。

四、网络经济正效应下高端旅游营销的路径选择

2015年2月,《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49亿,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5.57亿,较2013年底增加5672万人。移动端应用成为主力军,手机端即时通信使用保持稳步增长趋势。本文从厘清网络经济正效应与旅游营销等相关概念,到梳理网络经济正效应下旅游营销的相关子系统与现实困境,从而探析依托网络经济创新旅游营销发展的新路径,使之进入一个更高更快的发展态势。创新路径就是要创造性转化固有的思路,创新性发展营销的策略。通过发挥网络在信息和资源方面互惠分享,不仅降低沟通成本,还必将创造旅游业新的价值,高端旅游营销必将走出先行先试的第一步。

1.树立旅游网络营销新思路是前提路径首先,高端旅游从业者要树立全球化的视域。从全球化视野的平均水平来看,旅游产业占GDP的比例是10%,而中国旅游业占比为5%,仅为全球的一半。中国旅游业

还有巨大的增值与发展空间,可以预见,旅游行业会迎来一个大发展大繁荣的时代。进入21世纪,网络数字技术高速发展,特别是近两年,新媒体发展态势强盛,以WEB3.0为代表的新媒体是各类媒介形式的聚合体,以新媒体为代表的网络媒体已经作为成为“最令人振奋的传播手段。”信息传输的枢纽和终端。其次,旅游业应该因势利导,顺应发展大趋势,利用互联网拓宽行业营销思路,主动融入到全球化的大背景。旅游业的传播力决定其在行业中的影响力,传播手段先进与否直接决定了传播能力的高低与旅游营销公司文化理念的打造。

2.优化旅游营销的网络平台是关键路径

其一,重新构筑主要客源的线上全球营销渠道,完善旅游产品库建设,借助互联网产生的大数据,拓宽网络营销手段,搭建与高端客户的沟通平台,做好高端客户旅游的战略规划和顶层设计,通过线上方式与传统方式的结合,扩大客户群。其二,高端旅游营销企业首先是要充分进行网站资源的整合,避免重复建设,发挥组合拳优势,利用网络的强大优势向纵深延伸,实现规模化效应,突出旅游产品整体竞争力。加强企业网络平台与银行、航空公司、游轮公司的对接,建立健全信用制度,完善电子支付手段,降低成本,保证客户的个性化需求得到满足。

3.创新旅游网络营销的方式是核心路径

第一,旅游高端营销网上平台,应从传统网站到新媒体转换,以微博、微信、app(应用程序)为代表的新媒体,具有实时性、互动性、成本低、主动性等特点,满足旅游消费者的差异性要求。移动智能手机已经进入3G甚至部分进入4G时代,已经成为人们在旅行中的“必备品”,因此,其对于推广高端旅游营销具有重要的作用。第二,大力融入海外社交媒体。在facebook、Twitter、Llinkedin等海外社交媒体上设立高端旅游业的官方主页,增强其活跃度。搜索引擎是旅游信息的重要信息渠道。针对各国消费者不同的搜索习惯,对各国主要搜索引擎进行把握,从而有针对性的投放关键词,引向旅游产品预订界面等具有重要价值意义。其三,加大旅游营销资金在网络建设方面的投入比例,运用网络数字平台,特别是新媒体开拓高端旅游的国际传播和营销平台,创新营销方式与策略。

4.拓宽网络旅游营销的其他有效渠道是优化路径

第一,在网络经济正效应下,旅游营销成为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互联网相关知识、旅游专业知识以及心理学、社会学、经济学的立体化的综合体,从而培养自己的复合型从业人才,是旅游营销业,特别是高端旅游营销业的人才基础。第二,网络正效应下,高端旅游业在营销手段和方式上面,以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为保障。与相关限度结合起来。第三,对于性价比高的产品消费者是有原始需求的,高端旅游业可以推广网上社区,培养稳定的客户,让消费者拥有自主选择权,服务商可以通过批量化的采购推出成批次的单一产品,从而实现高端旅游的规模化发展。

五、结束语

数字经济旅游范文第3篇

关键词:数字旅游体系;信息服务;产业链相关因子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中国旅游业要实现由旅游大国到旅游强国的成功跨越,就必须以先进的营销技术、科学的管理手段、新颖的拓展理念来推动旅游业的健康快速发展。数字化旅游体系的提出和建设将实现旅游管理高效化,旅游服务品质化、旅游产业高级化和旅游体验高端化,创造一个主体多赢的良性循环的市场环境。

1. 数字旅游体系的构建原则

突破传统的行政层面,整合国家层面,行业层面,消费者层面,技术层面等各类要素,实现旅游产业链条式数字化体系。行业服务与新业态的服务信息内容的整合。以应用为目标。对现有的公共资源如(金融,交通等相关行业)和旅游所需资源内容进行分析,利用现有数据库来补充数字旅游所需相关数据;通过对现有的各行业所需数据的分析,对现有的信息化进行标准化分析研究;梳理旅游产业链条相关联的各个因素,对其现有的信息化模式进行分析对比研究,突破原有的国家级定点,企业级各管各的信息化模式。根据体验经济下的各个分类,对ui(用户体验)进行深入分析从而了解消费者最终需求和企业所提供的信息之间的误差所在。

注重在行业服务与新业态的服务信息内容整合,将旅行社信息、景区信息、在线旅游服务等资源横向整合,作为目的地信息服务建设的隐形后台,提供统一接口,从而实现旅行社信息和产品营销、景区多媒体推介、交通、住宿和餐饮资源的整合,在高可信网络上开通新型数字化旅游综合服务。

2.数字旅游体系的应用

基于不同层面的应用,依据产业链上的各个相关主体的应用模式分析,构建不同层次下数字旅游的分支架构。

一、政府层面

政府地区形象推广,职能部门管理——旅游目的地营销系统与旅游电子政务

旅游目的地营销系统(dms)是由政府主导、企业参与建设的一种旅游信息化应用系统,它为整合目的地的所有资源和满足旅游者个性化需求提供了一个系统的解决方案。除了dms之外,旅游电子政务的建设也是旅游局实现数字化的重要举措。旅游电子政务是指政府机构应用现代信息管理模式和数字通信技术,将旅游政务内容处理和集成,在互联网络上实现部门结构、工作流程的优化重组,向社会提供便捷优质的旅游信息服务。

二 、行业相关产业层面

1)旅游景点(区)——数字景区建设系统

数字景区是随着3g视频服务的应用.景区管理人员监控各景点提供远程监控及手机监控功能,可以在各具体景点安装视频采集设备,将现场的风景和游人的实时视频传送到监控中心,为公众开放的景点还能免费提供给游人观看。景区服务和管理都高度使用数字化系统建设。

2)酒店业——酒店信息化系统和连锁分销网络

现代酒店信息系统是一体化数据集成中心,通过对各类数据的挖掘、汇总和梳理,为酒店经营分析决策提供全面的信息。围绕酒店的信息服务、 智能化管理、面向客人服务管理、内部业务管理、网络营销等服务管理内容,它的范围包括酒店运营管理系统(pms)、企业资源规划系统(erp)、客户关系管理系统(crm)、供应链管理系统(scm),在线采购库存管理系统(ops)、中央预定系统(crs)、办公自动化系统(oas)、知识管理系统(kms)以及员工远程教育/培训系统(e- learning/training)等方面。

此外酒店分销是网络运营商通过互联网提供的一个网络分销预订平台。加入该平台,客户可以通过在门户网站或博客上展示图片、文字链接或搜索框,只要通过平台的展示预订并入住的订单,平台将提供的佣金。这是一种基于酒店业务开拓的业内分销平台。

3)旅行社——旅行社信息化管理、业务拓展(旅游电子商务)

旅行社商务电子化是指将互联网及相关技术应用于旅行社业的经营管理中,通过发挥新技术的优势,形成一种新的经营管理模式。这种模式为旅行社业带来更大的商机、更低的成本和更多的利润。主要包括建立电子商务网站、旅行社erp、crm系统以及开设旅游直销网店等。

4)预订平台——携程旅游服务聚合平台

以携程为代表的预定平台系统,预定平台系统是将有资质的酒店、机票机构、旅行社提供的旅游服务信息汇集于互联网平台供用户查阅的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商,同时帮助用户通过互联网与上述酒店、机票机构、旅行社联系并预订相关旅游服务项目。

三、消费者终端信息获取平台

1.公共旅游咨询服务体系——交通数字地图/信息港

数字地图向游客介绍旅游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特征、社会经济情况、历史文化概况、旅游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比较优势、旅游资源的分布等,还必须实现多用户条件下的并发操作和进行指定旅游线路的快速检索、查询,可在线查找指定的旅游景点信息和旅游服务设施。利用gis提供的功能和方法,实现游客指定旅游线路的漫游跟踪和快速还原显示,能够流畅实现依托于宽带网络硬件平台与旅游信息系统的虚拟旅游,达到吸引潜在游客的目的[4]。还要为旅游者提供旅游方面的政策法规,旅行社、酒店、机票甚至景点门票的查询和预订服务以及方便的进行旅游投诉在线服务等功能,争取为旅游者提供食、宿、行、游、购、娱一条龙服务。

2.各种旅游专业网站

旅游网站可分为资讯类,服务类,特色类等。资讯类包括旅游资讯、行业新闻、网站黄页、门户网站旅游频道等;服务类包括整合网站资源的网络联盟、 区域性的旅行社网站、政府网站等,可提供景点搜索、酒店订房、票务预定等服务;特色类包括自驾游、自助户外自然游、特色主题游如探险游、修学游等。

四、技术架构层面

作为数字旅游支撑的关键技术,包括宽带网络传输和电子技术、地理信息系统、遥感、全球定位系统、决策支持系统、多元数据库技术、数据挖掘和数据融合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多种软件集成技术,为整体系统服务提供技术支撑,使数字化旅游成为可能[2]。

结语

数字旅游体系归根到底,就是提供旅游信息服务:为政府主管部门提供决策依据,提高政府的工作效率,由传统政府向电子政府过渡;为旅游企业提供及时的旅游信息,为企业的市场营销、线路设计提供技术上的支持;为旅游者个人提供旅游地的与旅游有关的各种旅游信息和预订服务,并可根据旅游者的喜好为旅游者制定特色路线,同时虚拟现实技术可让旅游者提前进行体验;为旅游专业的学生提供虚拟的实习环境,为旅游教学服务。通过搭建全新的数字旅游体系,以整个旅游产业为研究对象,梳理现有旅游行业的信息化思路,结合国家公共资源,提升整个旅游业的服务质量水平。

参考文献

[1]宫兆宁,宫辉力,赵文吉.数字旅游建设体系结构设计[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5): 85-89.

[2]胡丽琴,刘明柱,杨永强.数字旅游体系框架研究[j].资源与产业,2007(2): 81-83.

[3]张玉改.辽宁省“旅游信息化建设”的构想[j].江苏商论, 2008(4): 97-99.

数字经济旅游范文第4篇

【关键词】生态;旅游品牌;数字化

一、调研目的

为支持山东省蓝黄两区经济战略发展的需要,蓝黄经济研究中心相关院所研究人员于2013年6月20、21日对寿光林海生态博览园、双王城生态经济区进行实地调研。调研的目的在于进一步提升景区的品牌价值,在生态保护和旅游开发建设上提供建议。同时收集、积累资料,为后续研究工作的开展做基础准备。

二、调研对象概况

林海生态博览园位于中国著名蔬菜之乡寿光市西北部,濒临渤海莱州湾,是国家aaaa级旅游区,省级森林公园和湿地公园。景区依托场内丰富的水、森林资源及多种经营的成果,是一处集林果水产种植养殖、盐碱地农业综合开发、生态农业观光娱乐于一体的大型生态旅游园区。

双王城生态经济区位于寿光西北部,总规划面积193平方公里。目前正在规划建设中。该区生态优势明显,自然、历史、文化资源丰富。正在建设的洰淀湖生态旅游区和双王城林海湿地休闲度假区已初具规模,部分景点已进入收尾阶段。

三、景区现状及存在问题

1、现状

(1)现有景区发展态势良好,游览内容不断丰富

双王城林海生态园区景色优美,活动项目众多,能很好的满足游客观景、体验的需要。温泉开发、宁国寺重建以及即将开幕的2013年第六届山东寿光荷花节期间还有摄影大赛、钓鱼比赛、庄户剧团演出等活动,将吸引海内外众多游客的到来。随着景区游览内容的不短丰富,园区的吸引力也将不短加强。

(2)新建景区进展顺利

2011年12月,寿光市抢抓“蓝黄”两区开发建设机遇,突破行政区划界限,整合寿光十分之一的面积,设立了193平方公里的双王城生态经济区,按照“生态、文明、旅游、文化”的发展定位,加快建设高端生态区和精品旅游区,全力打造蓝黄开发的生态文明示范区。截至目前,区内已有总投资38亿元的23个重点生态项目落户并动工建设,整个新区发展框架已初步形成。

(3)生态环境良好,实现生态和旅游的双丰收

景区在规划建设时期就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以保护为基础进行适度开发,景区内设置了污水处理系统,垃圾回收站,并配有专业人员进行环境监测。抵制不符合区域功能定位和环境保护政策的项目,对开发旅游资源的生态环境影响进行准确评估,促进区域内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协调统一。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保持生态平衡,在旅游开发和生态保护上实现可持续发展。

(4)双王城生态经济区的建设,提升了寿光产业结构

寿光产业主要以农业(蔬菜产业)、制造业和精细化工为主,这些行业的发展体现寿光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转型,同时,也或多或少对生态环境产生不利影响。双王城生态经济区建设以生态作为中心,在保护环境的同时发展旅游、林业以及新能源产业,不仅有利于改善和提高寿光环境质量,还为其他工业产业发展提供能源,促进了寿光经济发展和转型,提升了其产业结构。

2、存在问题

(1)部分旅游内容重复,一定程度会产生内部竞争

林海生态博览园和双王城生态经济区都主打生态牌,积极开展生态旅游活动,因此在一定程度上会产生内部竞争。如林海生态博览园的天然湿地和巨淀湖湿地公园旅游内容重复,游客有可能只选择其一作为旅游目的地,一定程度上抵消了旅游的协同发展效应。

(2)部分景点管理不到位,旅游环境较差

从实地调研来看,旅游景点道路两旁的树木(如杏树、桃树、桑树等)管理跟不上;荷塘区内的水面杂物较多,木栈道的两旁防护绳索松动或断裂,失去了防护作用;有些景点的铁质设施生锈腐烂,等等。可以看出,林海生态博览园在管理水平上有待加强,以最大限度的开发和保护旅游资源,为游客提供一个良好的旅游环境,从而提高其满意度。

(3)旅游品牌的核心竞争力不强

通过调查,景区在规划建设中体现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思维。但是,许多景区缺乏有吸引力的景观,同时园区地理位置相对偏远,如果缺乏突出的特色和个性,缺乏强有力的品牌竞争力

将难以打响寿光旅游品牌。因此,双王城林海生态园区要深刻的分析和挖掘市场的特点和需求,进一步提炼和打造旅游品牌的精髓和个性,从而提升品牌的核心竞争力。

四、相关建议

1、协同发展 以旧带新,以新促旧

双王城生态园区和林海生态博览园要进行资源整合,以原景区带动新景区的发展,以新景区促进原景区的提升,景区内要突出各自独特性,创设不同的旅游品牌,在整体运作上发挥联动作用,进一步提高对游客的吸引力。同时设立统一管理部门,强化内部管理,提高运作效率。

2、突出特色,避免同质竞争

双王城生态经济区和林海博览园都是以生态旅游为出发点,但各自的旅游内容又有所不同。林海要突出自己的果蔬采摘体验游、拜佛祈福游,温泉休闲游等旅游项目;双王城生态区要主打“盐业文化、湿地文化和红色文化”等文化品牌,避免定位雷同,产生同质竞争。

3、完善基础服务设施,创造良好外部条件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考虑到旅游项目内容众多,景区较大,游客以二日游为主,景区及周边地区要加快高档酒店的建造,增建超市、邮局、银行、移动营业厅等场所,满足游客的多钟需要,同时也能有效的带动周边地区经济的发展。基础设施的建设要考虑到与周边环境的一致性,避免对环境和谐造成破坏。

4、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建设数字化景区

随着计算机等信息技术的迅速普及,景区的建设要跟上科技的发展,用科技来强化景区的建设。可以借鉴国内外景区的先进经验,在门禁票务系统,景区电子商务平台,景区数字监控系统,景区协同办公系统等方面进行改造升级,实现景区的数字化管理。

参考文献

[1]路晶,郭叶东,李川,董林.对北京门头沟宗教旅游景区及周边的调研报告[j].河北旅游职业学院学报2009,(1).

[2]胡磊,董莉莉.论我国数字旅游之发展[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4,(4).

数字经济旅游范文第5篇

关键词:西部民族地区;地方文献;全文教据库;贵州;数字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c254.3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6959(2007)06―0183―06

在西部民族地区,可以很深切地感受到民族文化蓬勃的生命张力和民族文献积淀的厚重,同时也感觉到对民族文献加以抢救保护和开发利用的必要。随着西部大开发的进行,西部少数民族文献信息资源建设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之一;而网络环境的变化、地方文献的数字化、网络化建设更是重点建设研究的课题。推进西部民族地区地方文献的开发利用,进行西部民族地区地方文献数字化建设,必须研究西部民族地区地方文献的特点,关注西部民族地区存在的数字鸿沟现象。

一、具有鲜明特色的西部民族地区地方文献

自古以来,我国西部各族人民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民族文化,并在历史的发展中形成了悠久的历史,积淀了珍贵的文献资料。尽管西部民族地区文献信息资源总量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但却具有鲜明的特色。

1.少数民族文献

西部民族地区都重视对本地区民族文化文献的收集、整理,如:新疆有大量的维吾尔、哈萨克、蒙古、柯尔克孜等文种的地方少数民族文献;青海对闻名退迩的藏族民间史传《格萨尔王》的文献资料收集丰富;宁夏作为全国唯一的回族自治区,一直注重回族、伊斯兰教文献的收集;云南省重视对包括云南地方人士著述的云南本地出版物、外地人士有关云南著述的收集、整理,且以彝文、东巴象形文、傣文和藏文文献最为丰富;贵州有为数不少的苗、侗、布依、彝等多种少数民族文献,如被誉为水族“易经”、“百科全书”的《水书》;据初步统计,全省民族古籍文献藏量在20000册以上。

建设西部少数民族文献数据库,有利于少数民族文化的开发利用,也有利于民族语言文字的抢救与保护,更有利于民族学研究。资源库包括少数民族的历史、文化、人文、人物、民俗、语言、文字、服饰等,其数字化内容可包括文字、图片、图书、论文、手稿、档案等多媒体信息,最终可建设成为人们了解西部地区少数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窗口。

2.人文与旅游文献

西部大多数地区都有着丰富的人文和旅游资源,旅游业已成为西部地区最具活力的产业。如甘肃的敦煌文化遗址、四川的九寨沟、卧龙大熊猫保护自然区、贵州的黄果树瀑布、世界级的湿地草海、梵净山、云南有世界上纬度最低的现代山岳冰川景观玉龙雪山、热带生态景观西双版纳、千年古镇丽江纳西古镇、新疆的天池、广西的漓江、的布达拉宫等等。自然地理和人文景观、民族民俗文化的相互融合,为西部的特色旅游文献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因此,依托本地区丰富多彩的民族民俗文化和绚丽多姿的民族风情资源,进行有关文献的开发利用,不仅可以将西部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积淀转换保存下来,还可以通过网络,向世界宣传中国西部,促进西部经济的发展。

重视西部民族地区旅游文献资源库的建设,通过网络介绍西部民族地区历史、文化、人文环境、地理、环保、民俗等内容,形成与其它行业建设的旅游数据库有所不同的特色,既可充分利用地方民族文献的史料价值,又可为旅游产业提供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

3.其它特色文献

西部地区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历史的原因,长期以来积累了大量的珍贵特色文献。如广西桂林收集了大量的抗战时期出版物,为研究抗战时期的历史提供了资料保障;陕西省有为数不少的珍本、孤本、稀见本,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与使用价值。其收藏的宋、元年间刊刻的佛经总集《碛砂藏》是全国之首,此外地方志、陕甘宁边区革命文献的收集也是一大特色;重庆作为当时抗战大后方,藏有大量的民国时期出版物,特别是抗战版图书、期刊、民国时期出版物,民国时期大量的联合国资料等;四川出突出地方志收集外,还以大量的文献资料为特色;甘肃的西北地方文献收集,是海内外研究西北史地、西北民族、中西交通、丝绸之路、敦煌学的文献基地,如享誉海内外的文溯阁《四库全书》,国内外收藏最完整的大型明版木刻佛教典籍丛书《永乐南藏》等。

开展这几类文献资料的数字化,如建立“革命文献全文资料库”,可考虑以陕甘宁边区革命文献为主,辅以贵州遵义、赤水、四川等地革命文献,并注重加强后期研究性文献的收集、补充,使之完善并成为海内外研究时期(1921年一1937年)的全文数据库。“抗战时期出版物专题书目库”,可考虑建为书目数据库,主要以广西桂林、重庆的抗战时期出版物书目为主,补充贵州、云南等地区的书目,成为研究抗战时期有关内容最完整的专题书目数据库,等等。

二、西部民族地区开展地方文献数字化的必要性

1.为地方经济建设发展提供有效的文献历史借鉴和决策依据

地方各级政府和有关经济部门在经济发展规划的决策过程中,需要掌握经济、科技、文化、自然状况等方面的历史资料,掌握发展变化的规律,以便对现实状况作出合理的分析解释,事实求是地对当地的经济发展作出预测和规划。而在地方文献中,对于各地的人口、物产、矿藏、水利、自然灾害、文化生活和风俗习惯等等,都有详细记载。由于西部地区基础条件较落后,对地方文献开发利用的潜在价值和深远意义认识不足,加之民族地方文献的分散性、断续性、不规范性的弱点,又缺乏分工协调和有组织的整体化建设,增加了地方文献资源利用的不畅。因此,开展地方文献的数字化建设显得更为必要。地方文献资料的数字化,为快速准确的查找地方文献历史记载和依据提供了平台,信息的畅通对于西部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弥补“数字鸿沟”带来的差距

西部地区由于受到自然地理位置、地形、地貌状况和气候条件的影响,人文环境多样化,人口素质偏低,导致区域发展不平衡。特别是在广大农村,受技术水平、经济能力影响,电脑普及率、因特网普及率、电话普及率、人均报刊订阅指数等具体指标都明显低于中东部地区。实际上技术的进步,网络、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应用并没有缩短西部与中东部地区信息获取渠道的距离,反而是带来了更明显的差距。“数字鸿沟”使得西部民族地区与东中部地区的信息交流与信息传播利用的差距加大,导致地方文献缺乏有效地组织与开发利用,实际上已失去参与数字化建设和信息交流的权利。比如在贵州,由于信息基础设施比较薄弱,地方文献的数字化才刚刚起步。就是实现了数字化,能否广为利用也存在问题;此外,民族文献语种多样的特点、汉语文字和少数民族文字跨语言信息存取及数据存储、保存技术、设备缺乏的障碍等等,都困扰着贵州地方文献数字化的建设。就地方文献信息的数字 化开发利用而言,西部地区正在被边缘化。因此,西部地区开展地方文献数字化建设,有利于缩短由“数字鸿沟”带来的与东中部地区存在的差距。

3.有利于地方文献的数字本土化

对于西部地区的地方文献建设,只有依靠自己的力量才能确立自己的地位;只有自己开展建设,才能更好地体现本土特色。尤其不能忽视的是,西部许多地域性很强的地方文献存在濒危性,传统文化生态犹如当地的自然生态环境一样脆弱。因此,开展有特色的地方文献的数字化建设,对于西部民族地区文献资源的数字本土化和有效利用有着特殊的意义。

三、“贵州省省情(地方志)全文数据库”建设实践

西部地区信息化大多处于起步阶段,应充分重视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而资源开发的根本问题是数据库建设。由于地方文献是史料性很强的文献信息,因此是一个地方文化发展的重要文化基础和文化依据,而地方志是一个地区的百科全书,选择合适的数字化技术和方法进行地方志全文数据库建设是地区文献数字化的基础。

贵州目前正在开展“数字贵州”建设,而建设标准规范的本省特色资源全文数据库,是构筑“数字贵州”信息平台的基础之一。在这方面,“贵州省省情(地方志)全文数据库”的建设实践提供了可供借鉴的经验。

1.“贵州省省情(地方志)全文数据库”建设

“贵州省省情(地方志)全文数据库”由贵州师范大学与贵州省地方志办公室联合建设。该数据库是以贵州省地方志编修成果为基础,利用贵州师范大学“数字校园”平台、设备、技术及专业人才进行地方文献数字化建设的项目。其建设目标是为各级领导决策提供省情信息依据;为从事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研究的专家学者提供地情资料;为全省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研究提供查阅省情资料的平台;应用计算机存储技术和检索技术,改变传统的图书情报服务方法,实现文献资源的共建共享;为逐步实施全省各市(州、地)、县地方文献的共建共享打下基础。在建设过程中,采用了理论研究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对地方志文献的数据处理、数据标引、数据存储、数据传输、五方面的实践,探讨了文献资源数字化方法的选择和应用,强调不同背景的地方文献数字化应根据其自身条件选择适当的数字化方法。该项目采用了先进的全文数据库检索技术、网络技术和大容量硬盘储存等技术,可实现的功能有:浏览网站栏目,了解全库概貌;提供分类单库检索或多库检索,提供全文检索;指定检索方式,按卷、章、节,提供关键词、题录及组配方式检索查询;提供有两次以上的检索查询;提供地图、图片检索浏览等等。目前已完成的部分以《贵州省志》65部专志和4部专志为基础,容纳有2GB,1万3千多条元数据的信息为主体,正逐步扩大到市、县两级志书、旧志书,包括各行业和市(州、地)、县相关的地方资料。

2.建设效果及意义

该项目较好的体现了数字资源的共建和共享思想,最终建设目标实现了贵州(地方志)全文数据库的共享,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容易引起争议的地方文献资源的版权问题;对贵州自建全文数据库建设有着积极的意义:

首先,形成了一项知识信息加工产品,提高了贵州省省情(地方志)资源的利用率。通过对贵州地方志文献进行搜集、整理、数字化转换、标引、建库、等,形成了一项知识信息加工产品,实现了区域性地方文献资源的共建共享。建设完成的“贵州省省情(地方志)全文数据库”为各级领导决策提供了省情信息依据;为从事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研究的专家学者提供了地情资料,成为了为我省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研究提供省情资料的平台之一;同时。改变了传统的修志在史方法;为实施全省各市(州、地)、县省情文献的共建共享打下了基础。

其次,提供了一个跨系统跨单位文献资源共建共享的模式。“贵州省省情(地方志)全文数据库”建设研究项目由贵州师范大学与贵州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联合向贵州省科技厅申请,不同系统的两个单位共同开展建设。成功实现了文献资源的共建共享,提供了一个跨系统跨单位文献资源共建共享的成功范例。

目前,“贵州省省情(地方志)全文数据库”已通过贵州省人民政府网站、贵州地方志网站、贵州省科技厅的科技文献共享平台向贵州省国家级新材料研究基地和贵州大学、贵州民族学院、贵州财经学院等十多所高等院校提供免费使用,解决了本省20多年来地方志成果未能广泛服务于社会的问题。

3.地方文献数字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实践中,以下影响地方文献数字化建设的问题应予重视:

(1)版权问题

版权问题是地方文献资源数字化建设中较为突出的问题,直接影响数据库的建设和使用范围。如果版权问题没有处理好,地方文献的数字化建设和利用不可能正常有序地进行。尽管“贵州省省情(地方志)全文数据库”项目是贵州师范大学与贵州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联合开展建设的,但目前也只解决了新编贵州省志的版权问题,导致一部分数字资源只能在局域网内使用。因此,只有妥善处理好版权问题,地方文献数字化资源建设方可正常有序地进行。

(2)标准化问题

目前,国内数据库建设标准尚不统一,地方志全文数据库的建设在全国更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比如“贵州省省情(地方志)全文数据库”使用的是PDF格式建设数据库,福建和山东使用的是TXT格式;贵州省大多使用成熟的管理平台软件,有些省则使用自己开发的软件;贵州使用人工标引,其它省使用电子自动标引等等。这些方法孰优孰劣很难评说,但是采用标准的不统一,势必影响资源的融合共享,这是一个非常值得关注的问题。

(3)不断扩展问题

由于历史的原因,贵州省省情(地方志)资源没有进行过数字化工作,上述项目解决了省级志书的数据库建设,而400多部贵州省第一轮新编的市(州、地)、县级志书及一大批乡镇志、部门志、企事业单位等等尚未进入数据库;要实施全省各市(州、地)、县省情文献的共建共享,资源数字化的工作工程浩大。那么,找出更为便捷的资源数字化的方法和途径,是一个有待深入研究的问题。

四、西部民族地区开展地方文献数字化建设建议

1.重视地方文献资源的整合与开发,深入挖掘文献的知识、文化内涵

民族地方文献的开发利用,就是发掘寻找利用民族地方文献中的切合需要的数据、事实、经验、知识、情报、信息,为民族地区的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服务。对民族地方文献资源数字化的认识,不能仅仅只是资源的数字化转换,它更重要的是要对地方文献资源进行整合与开发利用,目的是提升民族地方文献信息资源的文化厚重感和利用率,不仅可实现网上传递,或者利用检索方便、快捷,而且通过数字化建设的过程挖掘信息资源中的知识内涵、文化内涵,更好地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

地方文献的数字化建设不同于一般文献的数字化工作,它融合了地方文献整理、地方文史学研究、文献的数字化等内容。因此,在地方文献数字化工作中要重视文献的整理工作,为地方信息资源库建设提供质量保障。

2.地方文献资源数字化建设必须有选择

地方文献资源数字化是一种必然趋势,但是由于经济能力和客观条件的制约,民族地方文献信息 数字化建设不是越多越好,而应该建立在对文献信息资源的针对性、时效性、正确性和系统性进行仔细甄别和选择的基础上来进行。笔者认为,对于西部地区来说,应立足于自己的文献优势,以建设特色地方文献资源库为主,突出特色,确立重点。将重点放在具有地方特有文献资源的领域内,发挥地方特色,注意突出地域文化特征。把地方文献数据库建成新颖、独特、在特定地域领域内具有权威性和影响力的文献信息资源库。

3.建立本地区统一的地方文献网站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应用,各地有关机构都在互联网上建立自己的网站,介绍经济、文化等内容,提供大量反映本地区的地情资料。但是,由于地方文献资源建设没有统一的管理,如地方政府、地方性文化信息门户、公共图书馆、高校图书馆、地方旅游网站等都在进行地方文献资源建设,资源重复建设的现象较为严重。其中,旅游资源重复建设的频率最高,地情资源次之。以贵州省黄果树景点为例,相关的旅游资源网有数十个,对同一个景点,也有相当多的网站做了重复的资源建设工作。针对这一问题,建议西部民族地区建立本地区统一的地方文献网站,像广东省数字文化网那样,用一个门户网站将本地区所有地方文献资源集中起来。地区性地方文献资源网站的内容主要应以本地区历史、政治、经济、文化、民族等因素密切相关,具有时代性、民族性、思想性和艺术性,具有地域性特点,同时,强调整体性原则,进行分工协调,避免重复建设。贵州省还没有统一的地方文献网站,地方文献联合目录也一直没有建立,这对于贵州的地方文献数字化建设十分不利。建议在贵州省地方志办公室的领导下,建立统一的贵州地方文献网站。

4.民族地方文献资源数字化建设必须走共建共享的道路

西部民族地方文献数字化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集合各方面的人才和技术力量,也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因此,应倡导多地区、多系统的合作建设,走共建共享的道路,以此推动西部民族地方文献的数字化建设。“贵州省省情(地方志)全文数据库”的建设就是一个比较成功的范例。因此,以区域共建理论框架为依托,在本地区构建一个覆盖一定范围的地方文献数字化建设平台,通过地方文献共建共享体系的建立,打破传统的条块分割和地域限制,将更加有利于地方文献数字化建设的开展。

西部民族地区开展地方文献数字化建设,是社会发展、经济发展的需要。加快地方文献信息资源的数字化建设,有效地开发利用地方文献资源,是西部地区地方文献资源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的重要途径,将对西部民族地区的扩大对外开放和资源开发利用产生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