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艺术活动的特点

艺术活动的特点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艺术活动的特点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艺术活动的特点

艺术活动的特点范文第1篇

关键词:艺术实践;专业教育;自我价值

专业知识教育与素质、能力培养是高校教育的主要内容,社会在选用高校毕业生时往往把素质和能力放在了首位。艺术实践活动作为音乐专业学生专业技能、技法与能力培养的教育环节在专业学习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如何开展与专业相关联的艺术实践活动,各艺术院校都进行了有益的探索。2002年以来我院就确立了以“学科理论为指导,艺术实践为基础,素质教育为核心,面向世界为目标”的工作思路,突出学生艺术实践在学院学生工作中的关键作用和地位,搭建艺术实践平台,大力开展艺术实践活动。本文结合个人工作经验对高校音乐生艺术实践活动的开展谈一点管见。

1、艺术实践内容要与学生专业水平相统一

“加强艺术实践活动,是音乐专业自身的要求。音乐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艺术实践是音乐专业的自身特点的体现”,需要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总结,在实践中提高;需要学生反复地进行技能、技法的训练,训练的结果又必须通过舞台及其表演形式来检验。这是由艺术教育的特殊规律决定的,无数经验证明,学生不参与实践成不了才,成功的学生都在艺术实践活动中摸爬滚打多年。加强艺术实践活动,也是社会对音乐专业人才的要求,艺术实践延伸了课堂教学的内涵,更好地改善了教与学、课内与课外及学生管理的关系,特别是专业教师的积极参与,使得艺术实践不单是活动组织者的事情。但是,艺术实践活动的内容如果不和学生的专业水平结合起来,学生的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就不能得到有效的发挥,影响到学生参加艺术实践活动的兴趣,艺术实践活动的教育效果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因此,艺术实践活动应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活动的内容应有所不同,不能人为地拔高或降低。例如专场音乐会形式单一,主要是激发低年级学生积极参加,年级音乐会是大学期间专业学习的综合表现,主要放在高年级组织开展,个人音乐会要求专业成绩相当扎实的学生报名参与,社会演出的要求更高,所以这些活动的组织要根据不同的情况来确定不同的专业水平的学生参加,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艺术实践活动的效果。

2、艺术实践方式要与学生专业特点相结合

在分析音乐专业学生成才的需求,总结以往开展艺术实践工作经验的基础上,我们认为音乐专业学生局限在课堂的学习是远远不够的。学生把技法学习转化为技法能力的问题尤显突出,而艺术实践则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学生成才需求的直接体现,这就要求艺术实践的方式必须与音乐专业特点相结合,才能保证活动成功开展。艺术实践活动的方式对于活动的效果会产生较大的影响,成功的活动,其活动方式要适合活动对象的特点。音乐专业的大学生与当代其它专业的大学生一样爱思考、勇于创新、不盲从、自信、有一定的自律能力、不满足现成的结论等特点,同时又具有一定的个性特点。第一,“思想活跃,富有创造性。他们思想和行为具有浪漫的色彩,在考虑问题时容易忽视现实基础。表现为情感丰富,好恶分明,遇事不冷静,对外界刺激敏感,情绪易受环境的干扰和影响,思想偏激,不能够辩证地认识和看待事物的发展,思想深度不够。尤其热爱重视专业,有为艺术创造献身的精神,在专业上都有远大理想和抱负,但很少关心时事政治,在这些方面显得单纯和幼稚”。第二,追求个性化发展,自我意识突出。由于专业学习中讲求个性表现,所以他们在行为上往往表现出较强的个性和以自我为中心,追求时尚与求异,集体观念、团队意识相对淡漠,纪律观念、自我约束能力较差,表现出随意、散漫,不服别人管也不善于管理别人的风格。第三,专业情结浓厚,人为素质欠缺。学生从小或从中学开始学习专业,认为专业是他们的生命,在专业上花的时间和精力很大,在重视专业(技能)课程上比其它专业更为突出。高考选拔时文化分数较低,文化知识较欠缺,进人大学后这方面的学习能力也较弱,这样就形成了人文知识面较窄,思辨性不强,文化素养欠缺。第四,社会实践活动的机会相对较多,能力较强,但也容易受到社会负面因素的影响。由于学生参加不同地方的专业测试,接触社会较早,独立生活能力较强,就会较早的失去学生气,沾染世俗的习气。因此,艺术实践活动的方式要考虑这些特点,活动内容要不离开专业学习内容,活动的形式要多样化,融知识性和发挥个人能力于一体,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使学生能够在活动中展示自己所学知识。例如学生专场音乐会、年级音乐会、个人独唱、独奏音乐会、“三独”比赛、基层采风与实践、毕业音乐会、教学汇报、艺术观摩、专业考查、毕业创作以及各种社会演出还包括参与学校组织的校园文化艺术节、社团文化节活动,以及支持和鼓励优秀学生参加国内国际各类比赛等活动,艺术实践活动的方式与音乐学生的特点和专业的特点相结合,使学生在活动中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使活动发挥其有效的教育功能。

3、艺术实践活动要与学生未来职业相协调

音乐教育是为国家和社会培养音乐专业人才,音乐专业学生未来主要从事社会音乐艺术工作。现代社会对音乐专业人才要求除具备一定的音乐专业知识外,还要求有从事实践活动的品质和经验。学生上大学深造,最根本的目的是成才,最直接的目标是谋得一份好职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学生主动参加艺术实践活动,希望与自己未来的职业活动相联系,提高自己从事未来职业活动的能力。艺术实践活动的目的只有与学生未来职业角色活动相协调,与学习目的相统一,才能收到较好的教育效果。在开展艺术实践过程中要结合音乐专业特点确立自己的原则:一是结合专业特色,二是着重能力培养。在能力培养方面,以学生未来职业活动的能力培养为主体。在组织开展大学生艺术实践活动时使学生明确需要完成的任务、承担的角色、达到的效果、与未来职业活动的关系等,以求产生一种正确的活动动机。学生有了正确的动机,就会产生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激发出持久的工作热情。只有把握音乐专业的专业特点,从音乐专业学生的成才需求出发,才能达到教育的目的。总之,艺术实践为学生提供了一种自我教育的条件和场所,更为重要的是促进学生职业思想、责任感、能力和素质的形成。

4、艺术实践效果要使学生体验自我价值

艺术活动的特点范文第2篇

第一节 艺术概论的研究对象及课程性质

一、研究对象

艺术概论的研究对象是人类的艺术活动,以及与之相关的原理、范畴、原则和方法等。

艺术有狭义和广义之分。从广义上讲,艺术包括作为语言艺术的文学。从这个意义上讲,艺术应当包括实用艺术(建筑、园林、实用工艺等)、造型艺术(绘画、雕塑、摄影等)、表情艺术(音乐、舞蹈等)、综合艺术(戏剧、戏曲、电影、电视等),以及文学艺术(诗歌、散文、小说等)。狭义的艺术专指语言艺术以外的其它艺术种类。艺术概论课程使用的是广义的艺术概念。

艺术活动是指人类从事的一切艺术行为,包括语言艺术、实用艺术、造型艺术、表情艺术、综合艺术等各个领域的艺术创造、艺术传播、艺术鉴赏等活动。艺术创造、艺术传播、艺术鉴赏等艺术活动有其特殊的原理、原则和方法等,艺术内部可以区分为不同的范畴,艺术外部有与艺术活动密切相关的文化因素和其他社会因素。艺术活动本身、艺术活动的范畴、规律、原则、方法等都是艺术概论的研究对象。

二、学科性质

艺术概论是一门研究艺术活动基本规律的课程,是阐述艺术的基本性质、艺术活动系统以及艺术种类特点为宗旨的科学体系。

艺术活动,是一个漫长的发生和发展的过程。伴随着人类审美意识的生成和丰富,艺术活动也就成为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内容。一方面,艺术创造是社会审美意识与物质形态不断融合与发展的结果,同时艺术活动也在不断丰富和提升着人类的精神世界与物质生活,使人类社会在具有了一定的物质生活形态的同时,也具有了与之相适应的艺术与审美形态。艺术活动充满了奇异的现象和丰富的景观,同时具有内在的规律。艺术正是在各种社会因素和文化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下,遵循自身的规律和特点,一步步由低级到高级、由粗陋到精致、由简单到复杂发展起来的。研究艺术活动的本质与特征,及其各种原理和范畴等,正是推进艺术活动不断丰富和发展的需要。

在艺术科学研究中,艺术学是一个重要的学科体系。迄今为止,艺术学的出现只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尽管中外历早就有大量的艺术理论,各个部门艺术也都有极其丰富的理论成果,但由于时代的局限,始终未能形成一门现代意义上的艺术学的科学体系。直到19世纪末,德国的康拉德·费德勒极力主张将美学与艺术学区别开来,认为它们应当是两门相互交叉而又各自独立的学科,标志着艺术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正式形成。费德勒也因此被称为“艺术学之父”。在他之后,德国的格罗塞着重从方法论上建立艺术科学,他的《艺术的起源》是艺术社会学的重要著作之一。此外,德国的狄索瓦和乌提兹更是大力倡导一般艺术学的研究,确立了艺术学的学科地位。20世纪二三十年代,日本、苏联等国都相继开展了对艺术学的研究和探讨,我国也出现了一些艺术学方面的译作和著作,标志着艺术学的研究更加广泛和深入。近几十年来,艺术学在世界各国更是有了较大的发展。然而,在我国相对于文学研究和各个部门艺术的研究来看,普通艺术学的研究仍然是一个薄弱环节。尤其是如何深入发掘中华民族艺术之精髓,广泛借鉴世界各国艺术学研究的优秀成果,从而形成有中国特色的的艺术学学科,更是一项迫切而艰巨的宏大工程。

艺术概论是一门研究艺术活动基本规则的课程,是阐述艺术的性质、艺术活动系统以及艺术种类特点为宗旨的科学体系。

这门课程不同于一般的艺术理论课,它不是介绍某种艺术理论或阐述艺术学研究的各种理论观点,而是系统介绍关于艺术的基本常识和基础理论,是从总体上认识艺术的基本性质、艺术活动的系统构成、艺术种类及其特点。

这门课程也不同于一般的艺术史概论,它不是单纯从历史发展的轨迹着眼,对前人的艺术创造成果和艺术研究成果加以梳理、归纳和总结,而且在课程中还会涉及各种艺术史资料。理解艺术概论中的基本理论知识需要有一定的艺术史知识做基础。考虑到这方面的学习需要,我们在阐述有关理论观点时,会提供一些艺术史资料。同时,还需要学生在教材之外补充有关中外艺术重要的艺术家、艺术作品和艺术发展重要阶段的知识。

艺术活动的特点范文第3篇

一、艺术教育中需要多种表现形式

幼儿具有好动、爱美的天性,他们喜欢唱歌跳舞表演、涂鸦画画剪贴,以音乐、美术审美活动为主要内容的艺术教育就能满足幼儿这方面的认知心理需求。《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艺术领域的教育“内容与要求”明确指出,应“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显然,艺术教育是幼儿园实施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然而,传统的幼儿艺术活动片面强调技能技巧的训练,形式比较单一,致使相当一部分幼儿园在艺术活动中局限于幼儿模仿性的唱跳和“依葫芦画瓢”的画作,忽视了激发和培养幼儿对艺术活动的兴趣,也压抑了幼儿创造性地表现美的积极性。因此,由此我们这样理解:幼儿园的艺术活动必须十分注重呵护幼儿的自主性意识,尊重他们的表现方式,珍视他们的表现成果,以充分引发幼儿的表现欲望和创造性潜能。

二、多种表现形式在艺术教育中怎样应用

1.艺术教育的取材和表现形式的选用必须遵循幼儿的身心特点和认识规律

来自于幼儿生活之中可以被利用的艺术教育素材内容丰富、林林总总,可以被采用的艺术表现形式也多种多样、种类繁多,但并非所有的题材内容和表现形式都符合幼儿的认知基础和发展需要。由此我们认为,在选取幼儿艺术教育的题材内容和表现形式时,充分遵循幼儿的身心特点和认识规律,让幼儿能够凭借已有的审美基础和经验去理解、感悟、欣赏美好的人、事、物,并由此产生浓厚的审美兴趣和爱好,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教师应尽可能地选择幼儿感兴趣的并能引发他们积极情感体验的内容以及他们能够掌握的表现形式和技能技巧,充分认识、判断、尊重和把握好不同年龄段幼儿的审美基础和需要,切实贯彻《纲要》强调的三个原则,这样才能引发幼儿对艺术活动的浓厚兴趣。

2.多种表现形式在艺术教育中的应用根植于形式多种多样、内容丰富多彩的艺术活动

教育家乌索娃曾说:“正确地组织儿童的生活和活动,就意味着正确地教育他们,在各种形式的游戏和游戏时的各种相互关系中,能够实现有效的教育过程,正因为儿童在这里不是学习生活,而是过自己的生活。”《纲要》艺术领域的教育“指导要点”也强调指出:“幼儿艺术活动的能力是在大胆表现的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教师的作用应主要在于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丰富他们的审美经验,使之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由此可以这样理解,幼儿艺术教育活动就是幼儿动手操作的游戏、尝试活动,在活动中他们边模仿边探索实践,在获得情感体验和经验的同时,建构了新的知识结构,发展了创造性能力和潜在的艺术智慧,因此活动就成为他们实现审美情趣发展和艺术表现能力提高的基础。由于不同年龄段的幼儿身心特点、认知水平、能力和发展需要有着一定的差异,教师在开展形式多样的艺术教育活动时应善于发现不同年龄幼儿的兴趣点,正确把握幼儿的审美基础,从而有效指导幼儿掌握多种多样的艺术表现形式,切实提高幼儿的审美情趣和艺术表现能力。

三、多种表现形式在艺术教育中的研究

1.不同年龄段幼儿艺术教育取材和表现形式选用的研究

研究要点:根据不同年龄段幼儿的身心特点、审美认知和技能基础以及他们的审美兴趣和需要,选择适宜的艺术教育题材、内容以及合适的表现的手段和方式,逐步构建并形成本园的艺术教育主题、内容、目标要求、表现形式等课程系列,供不同年龄段组织开展艺术教育活动使用。

2.幼儿艺术教育中多种表现形式环境创设的研究

研究要点:按照不同年龄段艺术教育题材和内容,从艺术教育的实际需要出发,以多种不同的呈现手段和方式,创设富有艺术教育特色的各班小环境和幼儿园公用的大环境(走廊、大厅、专用活动室等),让幼儿浸润在浓郁的艺术氛围中,享受美的熏陶,获得创造性审美的灵感,激发审美创作的愿望。

3.多种表现形式在幼儿艺术教育中的应用设计和实施的研究

艺术活动的特点范文第4篇

【关键词】戏剧小品;基层精神文明建设;群众艺术活动

中图分类号:J8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5)12-0050-01

随着社会的发展,党和国家越来越重视群众艺术活动的建设。如何坚定地走群众路线,是在批判中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并实践文化建设的重要措施。而戏剧小品是当代戏剧艺术中最亲民的一种,上世纪八十年代小品开始逐渐从艺术院校走向全社会,并受到了人民大众的广泛认可。为此我们将全面分析戏剧小品在群众艺术中的价值。

一、戏剧小品的基本特点

(一)参与性强。戏剧小品是戏剧的一种,它有着短小、活泼、形象等特点,从出现以来就受到我国广大群众的喜爱。我们常说,将人民群众的文艺创作当作服务和表现的主体是基本的思想,但是仅仅如此也是不够的,还应该突出人民群众在文艺创作中的主体地位,也就是充分表现出他们的参与性。科学发展观要求在政策和管理中要彰显出以人为本的特点,而戏剧小品涉及到了学生、教师、警察、退休职工等众多职业类型,内容也深入到群众生活当中,有着广泛的群众性。

(二)语言生动活泼。戏剧小品之所以能够受到广泛认可,还由于其语言活泼可爱,这是一种独属于小品的语言风格。由于小品的篇幅一般较短,因此要在较短的时间内表达创作者的主题,在对人物和场景进行简化的同时,还要求语言能够高度简练。同时在创作中也要注意语言的特色,尽量保持口语化、个性化,也要突出当地方言的特色,而个性化不仅仅是突出人物性格,还要提高其艺术水平。

(三)内容多样化。小品的取材广泛,但凡是来源于生活中的有趣场景或者故事都可以应用到小品的创作中。例如人的素质、自我保护意识、生活观念、人性中的缺点等等,内容的多样化是戏剧小品最大的特点,这也使得小品创作更加灵活多变,能够表达更多的主题。

二、戏剧小品在群众艺术活动中的价值

(一)提高群众在艺术活动中的参与度。群众艺术活动的根本就是扎根于群众,而戏剧小品特别是农村题材的小品创作,有相当一部分来源于人民群众的生活。不仅仅是事故主题和内涵,戏剧小品表演中用到的道具、化妆效果、灯光等都早已跨越了专业戏曲的界限,一旦文化形式的参与门槛降低,那么也就获得了极为旺盛的生命力。另外戏剧小品还有一个最大的特征就是创作与人民群众“生存状态”之间的联系,这种创作模式与传统的戏剧创作是完全不同的。其对于艺术词汇的表现更加接近于本真,少有对自然和生活的深层次表现,而且基本的创作技巧也更容易被接受和掌握。总之,无论是戏剧小品的主题、创作和表现,都有着非常亲民的特点,极大地增强了人民群众的参与性,也提高了群众艺术活动的实际成效。

(二)以小见大提高地方文艺水平。小品原本是艺术院校的课堂训练活动,但是被陈佩斯、潘长江等搬上舞台后,就成为了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而小戏也是在原有的戏曲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两种艺术形式的融合产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极大地反映了现实生活,而且具有制作周期短、队伍规模小、便于表演等优点,可以说是艺术活动的轻骑兵,受到了人民群众的喜爱,其发展极大地促进了地方文艺水平的进步。因此各大地方基层表演群体纷纷创作全新的节目,创作结合时展以及以农民生活为主题的戏剧小品。一项文艺形式能够得到较大的发展,和广泛的群众基础有莫大的关系,地方文艺活动的开展离不开专业剧团的贡献,但同时也少不了群众性的共同创作演出。戏剧小品以小见大,从基层出发,完美地将群众艺术和专业艺术相结合,并且在表演中也由专业演员和群众演员共同努力来完成。一方面专业艺术在这个过程中吸收基层的营养,另一方面群众艺术也在这个过程中积极地学习专业艺术扎实的理论功底和创作模式。总之,戏剧小品的大力开展极大地促进了地方文艺水平的提升。

(三)突出群众艺术活动的时代性。戏剧小品向来是广大群众最直接、生动和迅速地表达自身情感状态、生活方式以及理想的艺术形式。因此在戏剧小品的创作中也会非常主动和积极地引入很多与时展有关的主题。戏剧小品这种有着深厚群众基础的艺术形式很大程度上体现出了农民在这个时代的精神风貌,为更好地开展我国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推动力。不仅如此,在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中提炼出来的故事也反映着其精神文明状态,戏剧小品的故事又是积极阳光向上的,让群众的业余活动丰富起来,也是维护社会稳定创新群众文化艺术活动的重要措施。

三、结语

总之,随着社会发展和经济变革发展,我国的经济建设逐渐步入了稳态发展的阶段。在这个阶段大力发展群众艺术活动,是基层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措施。我们分析了戏剧小品的创作特点,并分析了其在群众艺术活动中的价值,为文艺工作者提供了参考。

参考文献:

[1]吴佳潼.现代东北农村题材电视剧的创作特点和局限解读[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4.

艺术活动的特点范文第5篇

关键词:装饰艺术;设计教学;传统工艺美术

目前,我国很多装饰艺术设计人员都会传统工艺美术的重视程度较高,因此,对装饰艺术进行完整的研究,并对传统工艺美术的借鉴策略进行分析研究,能够有效保证装饰艺术的应用得到有效的质量控制。

一、传统美术当中道家思想观念的借鉴

传统工艺美术对我国的传统文化具备较多的影响,尤其是在我国长时间的工艺美术发展历程中,很多传统工艺美术都能对现代装饰技术的教学活动产生较大的启示意义[1]。此外,在传统工艺美术的实践过程中,道家思想观念很长时间占据了工艺美术的主体地位,虽然我国的儒家文化对社会文化氛围的形成影响最为深远,但不同时期的工艺美术都有可能对历史文化的形成产生较为强烈的积极作用。尤其是我国传统山水画的设计理念,更是将道家文化当中的天人合一理念进行了完整复杂的设计研究。另外,我国现代社会工业化程度的快速推进很大程度上改变了现代社会公民的生活方式,尤其是现代社会生活逐渐远离了传统因素之后,诸多传统工艺美术当中的文化内涵成为了关系到众多装饰艺术教学理念的因素。在这种情况下,社会主流对工艺美术的借鉴,更多的趋向于传统文化当中的道家思想理念,并希望从中获得有效的借鉴,提升现代装饰艺术教学活动的整体质量[2]。另外,工艺美术对传统道家理念的借鉴呈现出较为多元的状态,诸多工艺美术无论是工艺技巧还是应用材料,都与传统的道家理念具备较强的相似性,因此,对传统道家理念与现代教学活动的兼容性进行完整的分析研究,是提升现代装饰艺术教学质量的重要路径。

二、装饰艺术设计教学对传统工艺美术借鉴的具体途径

1、提升对传统美术的理解

在装饰艺术的设计课程推进过程中,必须保证所有的教学人员能够对传统美术具备足够深入的理解,使所有的教学细节都能有效的进行传统美术课程的渗透,避免产生现代教学活动较为枯燥的问题[3]。此外,在分析现代美术教学活动细节的过程中,务必将传统工艺美术领域的基础知识作为一项重要因素加以贯彻,使学生能够有效的掌握扎实的传统美术功底,并将这些因素应用于美术学习活动中,以便传统工艺美术能够适应现代教学活动的具体要求。另外,传统美术元素的应用必须有效的保证与现代教学活动的体系保持一致,使传统美术因素的积极影响可以适应现代装置艺术的设计理念。在理解传统美术各项理念的过程中,要合理借鉴传统美术研究领域的经典著作。要在理论研究的过程中,根据不同的时间特点进行设计活动的规划,以便可以将传统工艺美术领域的色彩设计技巧和形态设计技巧进行整合,提升现代装置艺术的整体观赏性。

2、加强对传统美术技艺和理念的总结

对传统工艺美术进行科学的总结,是保证传统工艺美术的各项经验和理念得到有效借鉴的基础。因此,要从现代装饰艺术的教学形式调整出发,对传统工艺美术的各项思想理念和工艺手段实施科学的总结,保证当前的教学活动对传统工艺美术的借鉴能够较为完整和全面,提升传统工艺美术的应用价值[4]。另外,要加强对传统工艺美术加工环节的关注,不能仅仅照搬传统工艺美术当中的绘画技艺进行现代教学细则的设计,而是要在深入理解传统美术工艺之后,将现代教学程序与传统理念相结合,增强装饰艺术实施过程中的美术风格独特性,为传统工艺美术的实践创造良好的机遇。可以使用案例讲解的方式进行传统工艺美术的实践,保证所有的美术教学活动都可以凭借固定的案例进行理念的传达,避免过于抽象的理论信息无法保证装饰艺术风格的一致。要在进行装饰艺术具体设计方案制定的过程中,将个性因素作为一项重要因素加以考虑,为装饰艺术的教学创造更高水平的实践价值。

3、加强对传统美术应用内容的设计

美术内容的合理设计是提升传统美术理念和技艺应用价值的关键,因此,要从当前多种多样的美术作品当中进行经验借鉴,并且使后续的教学活动能够有效的借鉴传统美术的实践方案进行处理,提升美术内容的实用性[5]。课堂的设计活动要充分按照内容设计的要求进行处理,为人物设计和物资设计提供良好的结构基础。在美术内容的设计当中,要严格按照装饰艺术的实践需要,对诸多艺术表现手法加以应用,使教学活动的执行可以在造型等因素的有效影响下进行模拟教学活动的分析,以便装饰技术可以借鉴传统美术的操作手法进行新型实践方案的设计[6]。此外,要加强对传统美术领域的艺术表现手法的运用,利用转接或迁移等多种方式,对传统美术绘画工艺领域的艺术手法加以应用,使后续的艺术设计活动可以完整的适应艺术拼接等多种技艺的处理要求,并保证所有的象征性影响都能在固有的造型体系影响之下实现美术技法的完善。

4、提升对传统美术风格的研究应用

装饰艺术的所有教学活动,都必须完整的结合艺术设计活动的要求进行处置,并且使全部的岗位设计方案都能与灵活的分工体系进行结合,增强美术风格控制的有效性。除此之外,要对当前教学活动的能力培养情况加以分析,使后续的美术风格控制活动可以适应工作情景设计的要求,并使全部的情景设计方案都可以与工程的技术处理要求取得一致,保证合作机制的运行可以适应工程控制体系的运转要求[7]。在进行教育模式设计研究的过程中,要根据现阶段的工程承担性特点,对后续的合作机制运行模式进行控制,为传统工艺美术的借鉴创造科学的运行体系,提升传统美术文化的借鉴效率。可以根据现阶段的校企开发原则运行方案,对全部的合作机制运行特点实施研究,以便教育机构在进行设计的过程中,能够结合人力资源的控制特点进行人才培养机制的建立,保证全部的培训活动都能的环境的合理控制之下得到高质量的运作。

三、装饰艺术设计教学对传统工艺美术借鉴的实践策略

1、科学设计实践活动方案和内容

首先,要结合现阶段的装饰艺术执行规则,对所有的装饰艺术运行方案加以分析,使后续的技艺研究规划可以适应实践活动的具体要求。此外,要根据现阶段的传统工艺控制准则,对全部的工艺表示策略加以分析,有效的增强业务处理过程中的实践活动价值,为后续的技艺传授活动预留良好的技术使用空间。要从当前的媒体资源处理环节出发,对全部的原料基础资源植被策略加以分析,并且对具备创意性特点的实训环境进行整理,保障功能课程体系的设计可以与实践活动保持一致,并提升实践活动的实效性。在进行装饰艺术教学程序控制的过程中,要根据当前已经初步建成的课程体系特点,对课程设计过程中的技能情况进行完整的研究,以便教学活动能够在相关考核体系或监督体系的有效保障之下得到高质量的推进,增强实践活动方案的指导价值。

2、完善实践活动培训体系

培训体系是保证已经完成设计的装饰艺术教学活动的得到合理处置的关键。因此,要从实践活动的具体研究设计出发,对全部的工艺美术培训方案进行完整的分析,并且结合所有的语言控制准则,对培训体系的实践方案进行分析处置,切实保证所有的培训活动目标方案都能有效事情培训体系的设计特点,提升培训活动的整体适应性。培训活动的体制设计还要保证与社会结构的状态保持一致,以便后续的视觉文化设计体系可以在固定的培训体系习惯中得到控制,提升变个性因素的处理质量、教学机构需要将装饰艺术的设计活动纳入实践模式当中,保证装饰艺术的教学能够与工艺美术的生产性特点保持一致,并使装饰艺术可以适应教学活动的传承性特点,提高工艺美术生产性活动的推进质量。培训体系还要与现代教学活动形成内容方面的融通,使培训体系的应用可以与装饰艺术取得对应,并且提升装饰艺术的应用价值。

四、结论

在我国教育领域对传统工艺美术的要求逐步提高的情况下,对传统思想的借鉴因素和传统工艺美术的具体应用路径进行完整的分析,并对相关实践策略进行完整的分析处理,能够很大程度上提升传统工艺美术的技术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王令娟.探讨传统工艺美术在装饰艺术设计教学中的应用[J].现代装饰(理论),2016,03:231.

[2]童宜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艺术设计的发展特征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2.

[3]侯立平.文化转型与中国当今设计学学科本科教育课程设计的变革[D].中央美术学院,2013.

[4]肖佩.当代中国高校艺术设计教育[D].湖南师范大学,2012.

[5]夏燕靖.对我国高校艺术设计本科专业课程结构的探讨[D].南京艺术学院,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