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海洋文化建设方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让校园文化凸显“海”的特色
“……大海大海深万丈,大海大海宽无边,防城港市实小的海燕们,矫健地展翅在海天……”这是实验小学校歌《海燕展翅》的歌词(摘录)。这首歌传达了积极向上、勇于拼搏的精神。张弘校长说:“我们的校园文化建设重在突出海洋精神,让师生在海洋文化的滋养中,拥有开阔的胸襟和拼搏向上的精神。”
为了确保校园文化建设有序开展,实验小学制定了《防城港市实验小学学校发展规划(2010—2015)》,明确提出要建设以海洋文化为核心的校园文化,主张“管理者要有海洋般长远的眼光,着眼未来;教师要有海洋般渊博的知识,博学多才;学生要有海燕般坚毅的品质,搏击风浪”。该校还提出“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教育理念,明确“全面发展、学有所长、建树特色”的办学目标,致力于给学生创设一个自由、个性、开放的发展空间。
实验小学在校园文化景观建设方面凸显“海”的特色。该校除了在校园围墙和教学楼过道里布置海洋知识外,还张挂了许多以“海”为主题的治学、治教标语:“建设美丽防城港,建设美丽中国”“畅游书海,抵达知识的彼岸”“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该校建设有“海洋生物主题墙”“海滩嬉戏壁画”“海浪造型墙”等设施,把海洋文化融入校园文化中,使师生的精神面貌逐渐改变。“每次到学校,我都能深深感受到这所学校的海洋文化氛围,不单单是那些标语、横幅和海洋知识,更是老师和学生们那种谦和上进的精神。”一位学生家长颇有感触地说。
外在的环境建设固然重要,但把海洋文化内化为师生的行为习惯,才是实验小学建设校园文化的最终目的。在布置教职工文化阵地方面,该校发动全体教职员工参与收集、摘录各种既与海洋有关又能结合自身工作的精辟语句,如“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等,并在教职工会议室里摆设一艘帆船模型,会议室四周张贴着团队文化的标语,办公楼楼梯间悬挂着教师团队活动的照片,使教师在潜移默化中形成团结上进的意识。
在班级文化建设方面,实验小学紧紧围绕海洋文化的主题,拓宽班级文化的精神内涵,形成班级文化特色。该校三(4)班建立了“海洋中队”,辅导员洪泽梅老师以“我们要像大海一样,胸怀宽广,胸有大志”为口号,教育学生要宽容大量。六(2)班建立了“红树林中队”,辅导员班燕燕老师要求队员要有红树精神:“一棵红树,挡不住风浪,连成片的红树林才能抵御风浪的侵袭。愿我们班的每一位同学都成长为一棵坚强的红树,团结起来,齐心协力,勤奋学习,求知向上。”该中队的一名队员对记者说:“我们班现在可团结了,同学间互相帮助,参加比赛也是全班一起出力。”
实验小学还经常组织学生进行社会实践,丰富校园文化建设的形式。如组织学生开展“保护红树林活动”,组织学生种植红树林苗;开展“走进鹭鸟”活动,让学生观察鹭鸟的生活习性,学习爱护鹭鸟的知识;开展“海鲜的科学吃法”活动,让学生用DV把活动的全过程拍下来,并通过走访、调查、实践,找到海鲜的科学吃法……
多种举措的实施,使该校逐渐形成了具有海洋特色的校园文化。
让教师幸福地工作
2010年9月,实验小学的数学老师杨平以《平移和旋转》一节录像课,在“2010年全区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优秀课例评选活动”中荣获一等奖,既而获得了“第十四届全国多媒体教育软件大奖赛”的参赛资格。2010年11月4—7日,在“第十四届全国多媒体教育软件大奖赛现场决赛暨颁奖大会”上,杨平老师再创佳绩,获得了一等奖。谈及所获的奖项,杨平老师说:“我能取得这样的成绩,与学校关心帮助教师成长是分不开的。”
“教师的能力关系到教育教学的质量,我们始终把提升教师专业技能放在学校各项工作的首位。”张弘校长说。多年来,实验小学多渠道、多方位探究培训教师的方法,努力培养一支专业化、专家型的教师队伍。该校多次派教师到南宁、桂林、北京等地观摩学习,仅2012年,就派出124名教师参与市级以上学习观摩活动,111人参加“备好课、上好课、评好课”网络专题培训。张弘校长说:“我们希望老师能多出去看看,学习别人的先进经验,海纳百川才能成其大,老师也一样要多学习,如果闭门造车那就永远没有进步。”2012年9月,该校英语教师黄雄青在参加桂林市全区英语课堂观摩课后,写下了这样的感受:“走出去,和别的名校、名师相比,才知我们和别人的距离太远了,我以后一定要努力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
实验小学注重对教师进行校本培训。该校每年都会指派校内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或特级教师,担负起培养中青年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的责任,以结成帮扶对子的形式,对技术薄弱或新教师采取“期初、期中、期末”定期追踪指导,帮助他们快速成长。一年级的语文老师徐慧清,刚进学校时,由于教学经验不足,教学成绩不理想,在两次重要的考试中,她的班级成绩都很差。她说:“那时,我很沮丧,不知道该怎么办。后来,学校安排陈筱燕老师来带我,她从如何抓上课重点、复习重点以及考试重点等问题,对我进行了有针对性的指导。现在,我能从容自如地应对课堂了。学校结对帮扶的举措真好,通过跟老教师学习,我很快适应了教师这个角色。”
在提升教师科研能力方面,实验小学下了很大的功夫,该校在2009年专门成立了科研处,组织教师开展各项科研活动,并制定了《防城港市实验小学听课、评课制度》《防城港市实验小学集体备课制度》等,规定每位教师每个学期要听15节课;在集体备课时,每学期各年级、各学科教师要担当一次中心发言人,对教材单元进行中心梳理;每学期各学科都要有一位教师代表本学科上教研课,并鼓励教师根据课堂中遇到的问题分学科开展研究。近年来,该校组织参与市级以上多项课题达200多人次。其中,自治区级A类课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策略的研究》《诵读经典诗文与校本课程研究》已顺利结题,并获自治区级科研课题一等奖。目前,该校正开展《激发学习兴趣 引领自主探究实验研究》《多媒体进课堂综合解决方案的教学实践研究》《学校校园体育活动的现状及对策研究》《多媒体在各科教学中有效运用的研究》等多项课题研究,预计近期内可结题。该校教师参与市级以上评比的论文有300多篇,近50余篇优秀论文刊登在《广西教育》《中国教师》《小学教学参考》等优秀期刊上。
实验小学在生活上也给予教师很多关心和帮助。每当有教师过生日,该校的领导班子都会亲自送上生日蛋糕和生日果篮,并由同组办公室的教师组织庆祝。10月12日是黎丽娟老师的生日,当天,该校的领导班子给她送去了生日蛋糕和贺卡,贺卡上写着:“丽娟老师,生日快乐!感谢您一直为实小的成长付出辛勤汗水。虽然你不常说话,但我们能感觉得到,我们一直在一起,和学校的发展在一起,队伍里有你是我们的骄傲!祝你健康、平安、快乐!”黎丽娟老师感动地说:“能生活、工作在实小这个大家庭里,我真的感到很幸福。”
实验小学还举办丰富多彩的活动,充实教师的业余生活。2010年,该校以学科组为单位,举行校园教师唱红歌比赛;2011年,该校举办了“校外拓展训练”“拿手好菜烹饪比赛”等活动;2012年,该校举办了“校内分组烧烤比赛”活动;2013年,该校举办了“组际教师新广播体操比赛”……
如今,实验小学教师的整体素质有了很大的提升,一支师德高尚、教艺精湛、善于实践、勇于创新的学习型、合作型教师队伍已具雏形。该校每年都有教师参加自治区(含)以上现场优质课、录像课、课例、课件比赛,并取得优异的成绩:2009年9月,黄佳富老师执教的《划龙舟》荣获全区中小学体育教学观摩展示活动二等奖;2010年10月,骆琼琳老师执教的《珍珠泉》荣获全区优质课堂教学录像评比一等奖;2011年5月,班燕燕老师执教的《j q x》荣获第三届全国优质课堂教学研究展示交流活动录像评比一等奖;今年4月19日,农日霞老师执教的《童年趣事》获广西第四届小学习作课堂教学观摩研讨活动现场赛课特等奖……
正如张弘校长所说:“让老师能幸福地工作,幸福地成长,是学校最引以为豪的事情。”多年来,实验小学积极拓宽教师发展的路径,让他们善于发现自身的价值,在工作中感到充实、快乐,从而获得幸福。
让学生全面发展
2012年5月11日,在母亲节到来之际,实验小学组织开展了“感恩,我们先行动——感恩母亲”主题活动,与学生一起给母亲们过了一个有意义的节日。活动当天,该校邀请了500多位母亲前来参加活动,场面热闹非凡。活动安排了升国旗、领导讲话、全校表演手语操《感恩的心》、五年级朗诵《献给母亲的诗》、给母亲献贺卡、全校学生表决心、齐唱校歌7个环节,并让学生现场给母亲一个拥抱、献一张贺卡、朗诵一首诗等。一位参加了活动的母亲激动地说:“今天我真是太感动了,平常和孩子一起从没有过这种感觉,孩子用这种方式表达对我的爱,我终生难忘。”
为了做好学生的德育工作,实验小学专门成立了德育处负责具体工作,并制订灵活的德育计划,除了利用传统节日举办德育主题活动外,还通过主题板报、国旗下讲话、学生日常行为量化评比等途径丰富德育工作的形式。2009年3月,该校成立了“海洋之星监督岗”,对学生的操行进行监督和评比,规定每天由少先队组织检查员对学生一日的行为进行检查监督,把当天的检查评比结果及时公布,表现好的可获“海洋之星”,班级每周获星数在95%以上的则可获班级“海洋之星(流动)大奖彰”,学期获星最多的班级获“海洋之星优胜班”。这项措施对改变学生的精神风貌有显著效果,该校三(5)班的学生原来班级荣誉感不够强,自我约束、管理能力较差,经过两年多的争星创优活动,学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班主任陈老师说:“有了海洋之星监督岗的检查评比以后,班里的好人好事多了,好的现象多了,我也省心多了”。
实验小学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张弘校长说:“我们应该努力挖掘每个孩子的潜能,让他们得到进步,全面发展。”
2011年6月,实验小学小海燕艺术团的合唱队代表防城港市参加“童声飞扬”中国儿童歌曲大奖赛,演唱的歌曲《小哈妹采浪花》荣获广西赛区铜奖。小海燕艺术团成立于2009年,是该校学生接受艺术教育和发展个性的主阵地之一。在2011年学校20年校庆活动中,艺术团的师生们给现场的嘉宾献上了一次艺术盛宴:教师表演了舞蹈《大山支教》、古筝合奏《渔舟唱晚》;学生表演了舞蹈《举手发言》《算一算》《happy baby》,歌伴舞《我是山里小歌手》,合唱《童谣唱给太阳听》,古筝合奏《洞庭新歌》。精彩的表演赢得了观众热烈的掌声。小海燕艺术团每年都在防城港中小学生艺术展演中荣获合唱、器乐、舞蹈类节目一、二等奖,并参与市级春晚演出、全市知行合一读书活动表演,还多次代表防城港市参加自治区级的各类艺术比赛。
在艺术文化的引领下,实验小学增设了充满文化气息的“第二课堂”课程:海航英语口语交际训练园、海翔国粹书法班、海员体育俱乐部、海弈围棋培训基地,以及声乐(合唱)、舞蹈、古筝、篮球、足球、乒乓球等兴趣班,全面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
2008年,实验小学成立了小螺号广播站,为学生训练语言表达能力搭建了平台。广播站的播放时间是早上8:35—8:50,内容有学生作品赏析、国内外时事新闻、悄悄话大声说等。自广播站成立以来,很多学生从中得到锻炼,发展了特长。曾雨菁是广播站的一员,她读二年级时就参加了广播站的播音工作,这个工作给她的小学生活增添了色彩。从第一次播音时说话颤抖,到能大方地主持全校的升旗仪式、各种晚会等,曾雨菁的综合素质得到了很大的提高。2009年,该校还创办了校报《小浪花》,刊登学生的习作和科学的学习方法等,为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创造了机会,学生多次参加爱国主义征文比赛、书信活动比赛等均获得较好的名次。
几年来,广东高职市场营销专业建设发展迅速,2013年全省招生的79所高职院校中,有56所学校设置了市场营销类专业,占总数量的70.9%,为广东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了贡献。但在产业转型升级的进程中,高技能营销人才培养的目标侧重于技术技能方面,普遍缺乏人文素质情怀和优秀文化熏陶。这是由于我国市场营销学科源自西方的市场经济和企业管理思想,我国封建社会的“重农抑商”,士农工商,封建社会商人地位一直不高,也从未有过科学系统的理论体系。
市场营销学科讲授的内容和学科体系主要是引进西方的营销知识理论。1979年部分大专院校和外贸部、一机部等,多次聘请外国专家来华讲授市场营销学。商业部教育局从1980年开始,到广州收集市场学教学资料,要求部属院校增设市场学课程,并于1983年6月组织编印了《市场学概论教学大纲》。暨南大学的何永琪教授是国内最早系统研究和开设营销学(市场学)的学者,在1978年的教学计划里,把市场学、广告学、商业心理学列入其中。
1979年秋天,暨南大学商学系顶着风险正式开设了《市场学》课程。广东引领了我国市场营销专业学科的建立和发展,成为推动广东经济发展的助推器,为广东的社会经济发展做出来贡献。我国市场营销学科自身的积累和底蕴并不深厚,高职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的人文精神素质教育一直没有受到与专业知识同等的重视。高职教育普遍“重理工轻人文”“重证书轻素质”的思想严重影响了市场营销专业的建设发展思路。人文素质精神和传统文化没有在高职市场营销专业得到传承和体现,专业文化环境缺失已经成为影响人才培养质量的最主要因素。
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培养目标、教学理念、职业氛围、学生的职业素质和培养模式等都距离社会和企业要求相距甚远,无法系统培养出具有良好人文素养的技能型营销人才。高职的目标定位、人才培养、课程设置与教学质量评价等均与产业经济、行业发展密切相关,体现在满足社会和市场提出的最根本需求,以达到既能适应和配合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又能主动引导社会经济未来发展方向的最终目的。从这个角度上看,高职院校的整体发展与产业、行业、企业、职业有着唇齿相依的关系,凸显了专业文化的关键地位和重要性。
从广东区域文化传承和经济发展的视角,粤商文化是广东高职市场营销专业首要学习对象和传承内容,也是市场营销专业文化形成的重要源泉。它既包括了市场营销的专业知识、技术技能,也包含道德规范、规制信仰等,其核心是要培养学生的专业使命、专业道德、专业规范、专业信仰、专业礼仪和专业惯习。目前广东市场营销专业的人才培养一直强调紧贴企业发展需求,根据合作企业的用人需求安排学生实习,育人过程主要围绕解决企业用工需求进行。企业要素无法融进育人过程中,企业资源和文化精神更不能很好地融入教育体系,企业文化精髓与学院文化教育相互隔断,无法形成以粤商文化传承为主线的专业文化环境。
二、粵商文化和新粵商精神
粤商也被称为广东商帮,历史上与山西晋商、浙江浙商、江苏苏商和安徽徽商统称为“五大商帮”。粤商主要由广东本土的三大民系组成,包括广州帮(珠三角一带),潮州帮(潮汕一带)和客家帮(广东东部、北部和粤西部分),他们普遍具有敏感、勤奋、努力、务实、低调的特点。
粤商文化是岭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历史条件,岭南文化以农业文化和海洋文化为源头,在其发展过程中不断吸取和融汇中原文化和海外文化,逐渐形成自身独有的特点。岭南文化务实、开放、兼容、创新。岭南学术思想,吸取由中原相继传入的儒、法、道、佛各家思想并进行创新,孕育出不同风格的思想流派。粤商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深受岭南文化的影响,文化差异性构成了粤商人文品格的价值多元,处事讲究,兼收并蓄的特征。
自西汉开始,广州就成为南部中国珠玑、犀角、果品、布匹的集散之地,到了宋代,广州已成为“万国衣冠,络绎不绝”的著名对外贸易港。从18世纪开始,广州作为中国惟一的对外贸易口岸,成为“洋船”必争之地,在1850年世界城市经济十强排名中,广州名列4强。粤商自古以来特别是近代以来就在推动中国和世界工商业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从广州十三行“潘、卢、伍、叶”四大富商的陶瓷、丝织、工艺品等海外贸易开拓形成的“开海贸易”,在100多年中造就了一批富可敌国的广州行商。改革开放初期一大批“先行一步”的广东企业家群的兴起,推动了广东经济产业结构的不断转型升级,以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创造了广东经济发展奇迹为广东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奠定了基础,形成了“敢为人先、务实创新、力通五洲、开放兼容、达济天下”的新粤商精神。敢为人先是新粤商精神的基石;务实创新是新粤商精神的灵魂;开放兼容是新粤商精神的精髓;利通五洲是新粤商精神的重要特色;达济天下是新粤商精神的重要体现。
三、基于粵商文化的广东市场营销专业文化建设
专业文化建设对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有着极为重要作用,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市场营销专业在近几年的育人实践中,大力开展基于粤商文化的专业文化建设活动,获得了广东省高职特色专业建设立项,并在全省市场营销技能竞赛中获得一等奖。具体做法如下:
(一)专业精神文化建设
精神文化建设是构建专业文化的灵魂,也是专业价值取向的体现。专业精神文化包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专业建设理念、价值观念、成才预期、职业认知等方面。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于面向珠三角地区企业,培养具有“高文化品位、高服务技能、高情感智商、高自我提升力”现代服务业人才特质的;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的;掌握企业经营管理、现代市场营销基本理论与技能,能够独立从事市场销售与管理、市场调研与预测、营销策划、商务谈判、促销实践、客户服务、网络营销、物业服务管理等工作的技术技能型营销人才。在教学体系中增设了“总经理课堂”,邀请大量具有代表性的新粤商企业高管和人力资源主管为学生讲授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企业为解决生存和发展的问题而树立形成的,被组织成员认为有效而共享,并共同遵循的基本信念和认知。企业文化集中体现了企业经营管理的核心主张,以及由此产生的组织行为。而校园文化则是以学生自身为主体营造的人文环境和文化氛围,是一种自在的精神享受和心灵熏陶。将这种目的性十分明确的企业文化融入以陶冶情操和启迪心智为主的校园文化中,是校企文化融合,形成共同专业价值观、正确职业定位等专业精神文化的关键环节。从“敢为人先”的传承出发,契合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中设置“自主创业教育”、“创新思维”等课程,以增强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塑造市场营销专业特有的“闯”字精神文化。
(二)专业物质文化建设
物质文化建设是专业文化建设的载体和基础。包括在专业教育中创造的各种物质积淀和文化制度环境。通过校企拟共建具有真实工作环境的专业实训基地,建立仿真或真实的企业工作环境和规章制度,模拟逼真的职业岗位情景,教学中融入粤商精神和企业文化特征,实现专业技能训练的针对性和文化渗透性。市场营销专业开发建设了特色的校内综合实训项目“工商模拟市场”实训。工商模拟市场实训旨在改革传统教育思想,树立以市场为导向的教育观念,让学生全面实践课堂所学知识,学以致用,活学活用。
同时强化学生市场经济意识,培养市场经济所需的各种能力,加强学校与企业和社会的联系。工商模拟市场就是在学校创办一个仿真的市场,让学生通过创办各类企业、经营各种商品、组织各项活动综合实践所学各门知识,真正做到学以致用、活学活用,切实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创新能力以及商品经营和企业管理的能力,同时用学生具有商业价值的经营理念、投资方案、创业设想,招商引资,实现“知本”与“资本”的有效结合。
(三)专业制度文化建设
制度文化建设是在专业教育中必须遵循的规制和制度。市场营销专业在人才培养方案中明确了提升营销高技能人才的职业素质和新粤商文化气质的育人体系。体系中设置了岭南文化和粤商历史的课程、设置团队合作与沟通课程、以增强学生的竞合能力的拓展训练课程等,在育人体系的自主学习模块中明确社会责任心养成和职业态度养成,引导学生参与志愿者活动、参与社区服务等社会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在课程内容选择上面,要求课程案例教学以广东企业的真实案例为主,课程的课内实践和专业技能训练须以合作企业为产业背景。教学内容达到在粤商文化氛围里培养适合广东企业要求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的市场营销高技能人才的标准,形成孕育粤商文化精髓的市场营销专业课程体系。
(四)专业人文文化建设
专业人文文化是从事这一职业人的精神特质和文化素质,是可以促进其人性境界提升、理想人格塑造以及实现个人与社会价值等信息的融汇渗透与积淀传承。市场营销专业建设中充分挖掘和利用岭南文化中的优秀教育资源,开设《粤商与区域经济》专题课程和校本课程,以及礼仪、茶艺、书法、岭南文化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在素质选修中引导学生选读“美学概论”、“艺术欣赏”、“中国文化概论”等课程,潜移默化地形成“高文化品位”的专业人文文化特质。
(五)专业职业文化建设
㈠准确把握我区学校文化建设现状。
⒈我区学校文化建设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取得的成效。回顾我区学校文化建设发展的过程,可以概括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自主探索阶段。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一些有思想的校长,早就开始重视,一直在探索、在思索。如三中、一小等学校在办学思想、办学目标、室内外布置等方面进行了初步的探索与实践。当时提出的“让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等思想,就已经显现了学校文化的雏形。那时虽然没有上升到学校文化的高度,但它确实对师生产生了潜移默化的教育功能。所以说,我区的学校文化建设是有基础的,不是零起点。第二阶段,区域推进阶段。20*年以来,我们以省政府教育工作督导评估为契机,提出了“以学校文化建设为抓手,全面提升学校办学水平”的指导思想,并将它纳入了教育发展的长远规划之中,经过几年的努力,我们学校整体育人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学校管理水平显著提升。一批典型学校脱颖而出,如一小的书香校园、小集小学的诚毅教育、二小的爱的教育、新庄子小学的金苹果激励机制、戟门小学的莲洁苇毅、黑西小学海之韵、于庄子小学的乒乓球文化、黄各庄中学的责任教育、稻地中学的枫叶文化、黄各庄小学的陶艺文化、黑沿子中学的海洋文化等,都基本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同时银丰学校、胥各庄学校、四中、钱营一中、钱营一小等一大批学校,在管理水平、办学条件和办学水平上有明显提升。以20*年我区承担的河北省学校管理现场会为标志,我区的学校管理水平跻身河北省前列。到目前为止,我区已经接待了省内外同仁的参观考察2000多人次,产生了极大的社会影响。一小、银丰、小集小学、黄各庄中学等学校在唐山乃至河北已经小有名气。第三阶段,全面提升阶段。20*年下半年开始,我们对学校文化建设的意义和方法进行了积极探索和研究,通过外出学习考察、参加全国首届学校文化建设研讨会(李怀志在会上交流发言)、请专家到一小参与学校文化建设设计等,我们对学校文化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因此,确定了“以凝练学校核心理念为重点,构建办学理念系统,全面提升学校办学品位”的工作思路。刚才交流的三所学校,他们在核心理念以及理念系统的建构方面,进行了成功的探索与实践,形成了有深度、有高度、有灵魂、成体系的理念系统,符合自身特点,具有鲜明个性;另外,电大、小集小学和南孙庄中学的环境文化卓有成效,令人耳目一新;视觉文化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个比较陌生的领域,一小的视觉文化设计为我们提供了成功的范例。这四所学校的文化建设虽然还不够完美,但毕竟为全区学校探索出一条有效路径,提供了比较宝贵的经验。
⒉我区学校文化建设存在的不足。
我区学校文化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也得到上级领导和同行的认可,但是我们深感盛名之下,其实难负,应该清醒看到我区学校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一是认识不到位,重视程度不够。我们很多校长也都同样外出参观考察,看了很多先进学校,可是有动作、有想法的很少,为什么只有少数学校能做到现在的程度,成为丰南的样板呢?主要就是思想没有上位,认识程度不够。二是缺乏个性鲜明的核心理念,找不到学校文化的“魂”。我们一些八星级、九星级甚至十星级的学校,如果放在全国、省、市比较,真正成为名校的还微乎其微,拿不出手。究其原因,就是没有符合学校特点的办学思路,缺乏个性鲜明的核心理念。如果让我们的校长用三两句话概括出自己的核心理念,恐怕80%以上的校长不能娓娓道来,有的即使能够表述出来,也不能真正落实到实际工作当中,这是很危险的!三是没有形成以核心理念为灵魂的学校文化统一体系。随着依法治校的不断深入,各校的制度文化日趋完善;20*年迎接省教育工作督导评估以来,校园环境文化也得到了极大加强。但是学校文化中的理念系统、行为系统、视觉系统和环境系统各自分割,缺乏有机统一,没有形成完整的文化建设体系。甚至有的学校只关注环境文化建设,而对其他方面缺乏深刻认识。四是环境文化育人功能不够,艺术性、激励性欠缺。比如求真、务实、创新、拼搏这样的校训,放之四海而皆准,没有个性和特点,更没有自己的理念,失去了教育的鲜活性,所以办学水平不高,育人效果不强。更有甚者,学校仅有一座教学楼,却在上面只写着三个字,教学楼,毫无意义,缺乏教育性和激励性。环境文化设计不成体系,布置不能做到合适合宜,艺术性差,缺乏美感。五是重静态轻动态,只重视挂牌子,忽视各种活动的开展。六是表象上的东西与内涵两层皮,不能完全融通。七是科学元素匮乏。八是学校文化没有达到互动状态,没有达成师生共识。
㈡充分认识学校文化建设的重大意义。
⒈学校文化建设是推进我区教育发展的重要战略性决策。随着我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学校校舍建设、内部装备等硬件设施以及常规管理水平已经居于省市前列,在全国也占有一定位置。但是我们的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并不高,当前制约我区教育进入良性发展和又好又快发展的主要瓶颈是,学校普遍缺乏清晰的科学的办学理念支撑与指导。以办学理念为核心的学校文化其实是一种“软实力”。它虽然不同于学校中的硬件设施等办学条件,只是一种观念性的办学软件。但正是这种理念却要在将来的学校硬件条件相差无几的竞争中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愈来愈发挥它的巨大威力。因此,学校文化建设是引领和推进我区教育健康发展的战略性决策。
⒉学校文化建设是推动学校内涵发展新的增长点。目前我区各级各类学校的硬件设施已经满足教育教学的基本需求,今后的主要任务是提高教育质量,培养高素质人才,提高学校综合竞争力和社会影响力,这个目标只能在先进理念的引领下才能实现。而理念的引领作用只有以学校文化为载体才能得以充分发挥,在这一点上,教育理论专家、名校长和名教师都已达成了共识。学校要内涵发展,提高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就必须要走文化管理之路,进入文化管理的层次。教育局领导班子高度重视,多次开会研究论证,并下了很大决心,决定将学校文化建设作为推动学校内涵发展的重要抓手和新的增长点,下决心一抓到底、抓出成效,寻求学校发展和学校文化的契合点,牢牢抓住学校文化建设这个“纲”,以此助推学校的内涵发展。现在我们抓住了学校文化建设,就是抓住了教育发展的根本,就是抓住了教育发展新的增长点。
校长们必须清楚,学校文化建设晚抓不如早抓。无论是唐山各县区的,还是外地市来我区参观,大多是指明要看我区的学校文化建设,这说明大家都已经认识到了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在这种形势下,如果我们现在停滞不前,就会被动、就会落伍。“以凝练学校核心理念为重点,构建办学理念系统,全面提升学校文化建设”,早抓我们不具备条件、不会抓出成效,晚抓错过大好时机、会犯历史性错误,现在抓不论内部硬件还是外部环境都是正当其时。应该说我们已经具备了良好的硬件基础,加上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教育经费很充足,不需要校长再去为校舍建设而奔波、为经费不足而发愁,就应该潜心思考我们的办学思想、办学目标、办学理念。可以这样讲,谁先抓住这一点,谁就抢占了发展的先机。如果过了一两年,校长还是没有自己的办学理念,你这个校长就落伍了,就会被淘汰。
⒊学校文化建设是学校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科学发展观的要义是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文化建设对于一个企业、一座城市、一个国家乃至一个民族的发展和振兴都是至关重要的。比如,以南湖生态公园为中心的唐山文化新城的打造,决不仅仅是环境的改善,它将对唐山经济的可持续增长、人民生活质量的提升以及精神修养人格品位的完善,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点会逐步被证实。我们的学校文化建设就是以学生为本,把学生的健康成长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一所学校只注重升学率和分数,就像搞经济只注重GDP的增长而忽视环境保护一样。升学率上不去,校长不称职,但是只注重升学率,一样也不称职。大家应该清楚的意识到,只靠分数打造学校品牌的途径已经走不通了,因为时代已经对人才提出了新的标准,而学校文化建设正是契合了社会发展的步伐和教育自身发展规律的要求,是学校从经验管理、制度管理升华到文化管理的质的飞跃。我们校长要有全新的教育观念,观念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出路决定前途。把学校特色建设和办学理念融为一体,才能独树一帜,立足于时展的潮头。
二、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推进全区学校文化建设纵深发展
学校文化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我们首先要明确建设方向,才能把握并制定出可行的建设规划。《教育部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学校文化建设的通知》深刻指出:学校文化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育人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是展现校长教育理念、学校特色的重要平台,是规范办学的重要体现,也是德育体系中亟待加强的重要方面。为此,我们应以学校核心理念为灵魂,来设计规划学校文化建设工程的蓝图。
㈠抓住重点,确立核心理念。治理一个国家、一座城市,经营一个企业、一所学校,都离不开自己核心理念的引领。就像“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国家的治国理念一样,每所学校也要有自己的治校理念。一所学校的核心理念,就是对办学思想、办学思路的高度概括。核心理念要通过深刻反思、综合分析、研讨推敲、实践完善等大量工作才能确立。核心理念有几种来源:一是学校办学传统的积淀和升华;二是校长经过长期办学积累了大量的成功经验,可成为提炼核心理念的思想基础;三是在广泛学习相关理论的基础上对学校教育和发展产生一种新的哲学思考;四是学习和借鉴企业和兄弟学校的管理经验,获得一种新的理性认识并尝试用于学校改革与发展;五是在教育专家的帮助下,总结有效的办学经验,设计和提出适合本校发展的思路与策略。学校在提炼核心理念时,应系统思考整合以上来源,确立符合自身特点并具有时代精神的核心理念。学校情况不同,确立核心理念的方法也不同。例如,一小就是通过把自身多年的文化积淀充分挖掘筛选并糅合了校长多年的办学经验,最后确立了“传承经典、培育君子、润泽人生”为核心理念。南孙庄中学的核心理念是“细节决定成败”,它是对先进办学经验通过实践尝试筛选吸收而确定的。小集小学以“享受传统文化、培育儒雅学生”为核心理念,是校长在学校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对学校发展的新思考和新定位。各学校在确立核心理念时,要从实际出发,规模大有底蕴的要尽量挖掘,规模小底蕴薄的学校不要牵强,要深刻思考,给学校的发展定位。天津津南区咸水沽第四小学地处城乡交界,学生不讲卫生、不讲礼貌、恶习很多,家长粗鲁蒙昧、素质低下,学校周边环境秩序混乱,新任校长在对学校现状和发展目标进行理性思考后,确立了“三雅”核心理念,即育文雅学生,做儒雅教师、创高雅学校,并以此为核心,建构起一整套理念体系,经过治理,教育质量跃居津南区前三名,成为天津地区的名校,不但改变了学校的落后面貌,也改变了家长的风气。这也是我们为什么改校园文化为学校文化的原因,虽然只是一个词的变化,但内涵丰富了,外延扩展了,其作用不仅体现在学校内部,也体现在对社会风气的改变。
学校核心理念的提炼一般要通过以下四个步骤,一是总结反思、研究学校的历史与现状;二是开展学校发展基础环境的分析,主要分析与其他学校相比较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三是广泛研讨与深入论证;四是科学合理地表述办学理念,如重庆谢家湾小学“六年影响一生”的理念,就展现了其强大的思想冲击力和情感冲击力。学校核心理念要避免冗长而偏颇,才能便于记忆、理解和把握。
㈡突破难点,建构理念文化系统。学校理念文化系统是学校文化建设的核心工程,是一所学校本质、个性、精神面貌的集中反映。它不是简单的外在植入过程,也不只是仅仅体现校长的办学思想,而是一个追求教育本质的过程。学校文化建设应通过提炼体现时代要求的理念文化系统,形成学校精神。由此可见,提炼建构适合学校自身发展的理念文化体系,是学校文化建设工程的重点,同时也是难点。
学校理念文化系统,一般包括基本理念、办学理念、治校理念、口号誓词四个部分。其中,基本理念主要有核心理念、学校精神、学校使命、学校价值观、校风、政风、教风、学风、校训、学校座右铭、学校形象定位、学校发展愿景等;办学理念主要有办学方略、办学特色、办学宗旨、培养目标等;治校理念主要有发展理念、管理理念、用人理念、质量理念、服务理念等;口号誓词主要有学校口号、教师誓词、学生誓词、学校宣言、校长寄语等。在上述学校理念文化系统范畴中,条目繁多,各校在实施过程当中,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参考一小、小集小学、南孙庄中学的做法,从中选择其中适合自己的内容来设计,但有一点是必须遵循的,所有内容都要紧紧围绕核心理念来确定,切忌盲目罗列。
㈢以理念系统为核心,全面实施学校文化建设工程。目前关于学校文化的论述说法很多,为便于今后深入的研究和交流,我们统一按四个方面去表述,即理念文化系统、行为文化系统、视觉文化系统和环境文化系统。其中理念文化系统为学校文化建设中的重中之重,在上面已作专题陈述,下面就其他三个方面做简单提示。
⒈环境文化系统。学校环境是一部内容丰富、形式立体的教科书,它有助于陶冶师生们的品格情操,塑造师生们的美好心灵,激发师生们的开拓进取精神,促进师生们的身心健康发展。因此,我们不但要创优学校环境,更要提升学校环境的文化合力,优化学校环境的育人功能,形成学校的环境文化。学校环境文化系统由两方面构成,一是自然环境,即学校建筑、文化设施以及景观小品等基础设施,在这个方面,我们前期已经做了大量的工作,学校的绿化、硬化、美化、净化有了扎实的基础,今年我们在学校的绿化又投入了较大资金,今后的工作主要是养护和管理,打造和保持花园式的学校环境。二是人文环境,它也可以说是自然环境中的软环境,它最能够体现一个学校的品位和特色,是学校办学思想的外在体现,因此,今天我们在进行人文环境的打造时,要高度重视核心理念的体现,在内容的选择上要有深度、成体系,养成教育、依法治校、廉洁文化及专用教室布置等根据师生学习、活动、生活不同的空间,选择适宜的内容,对学生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作用;在表现形式上要精心谋划,突出艺术性,给人以美感,给师生以艺术熏陶,给人以视觉的冲击力,到过学校的人可以想不起学校名字,但能够想起学校的某一景观,今天我们参观的三所学校在这方面尤为突出。
⒉行为文化系统。它包括制度文化和活动文化两个方面。学校制度文化作为学校文化的内在机制,是维系学校正常运转的必不可少的保障机制,具有认识导向、情感陶冶和规范行为的作用。作为一种学校文化,学校管理制度必须建立在自己的文化基础上,为自己的学校精神文化服务,并很好地体现和融合学校的办学思想和理念。同时,我们还要认识到,好的制度,要从文本走向文化。而制度是不是文化,最主要的是看体现学校办学思想、理念、精神的制度能否得到实实在在地执行。例如,山东孔府小学,在制定教师出勤管理制度时,从人文关怀的角度出发,允许每月有三次迟到,这项制度看似宽松,执行起来却很严格。久而久之,全体教职工都养成了自觉遵守出勤制度的良好习惯,形成了一种文化。而我们好多学校正好相反,制度严、执行松,没有内化为师生自觉的行为。因此,在全面推进学校制度文化建设的过程中,我们要坚持“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与“加强完善相应组织机构和队伍建设”两手抓,落实好学校各部门的职能分工,加大对各项制度的监督执行力度,让制度深入人心,并内化为全校师生的行为规范,形成学校制度文化。
学校活动文化是学校文化建设中最有活力的部分。诸如系列德育活动、主题活动、节日活动、社团活动等等,在丰富多彩的学校活动中践行我们提出的办学理念,实现办学理念与办学实践的互动。学校的核心理念很大程度上要通过各种活动来落实,因此,围绕核心理念,学校要有规划的安排设计好全年的各种活动,是学校文化在活动中得到提升。
⒊视觉文化系统。学校视觉文化泛指诸如校徽、标牌、字体、颜色等具有个性化、标志性的文字、符号和图形。各学校可参照一小的设计思路,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自行安排。像一中、二中、职教中心、胥各庄学校、银丰学校等大校,尽量全面细致,涉及到各个领域,细化到每件办公用品和生活用品。其他学校结合自身特点,选择重点,但要保证校徽、标志牌等最基本的视觉文化要素完备。
㈣精心谋划,分步实施。学校文化工程庞大,并且对文化品位、艺术效果、专业水平要求极高,因此,一定要精心谋划设计,万不可盲动,一定要严格按照下面的要求去做。
⒈制定学校文化建设方案。各单位在制定方案时,要根据自身实际,对学校基础、工作量以及人力、物力、财力等因素通盘考虑,按以下要求去制定。⑴学校理念文化系统,其中核心理念要有确定的依据和内涵的解读。⑵学校环境文化系统,要有总体规划和具体设计,标明完成时间和预算资金。⑶行为文化系统,列出各项制度的目录,按学年安排师生各项活动。⑷视觉文化系统,根据学校规模和办学条件选择性的完成规划设计。各校的方案初稿于9月底之前报教育局学校文化建设指导小组审批后方可实施。
⒉分步实施。一是各校在今年暑期内完成粉刷等基础性工作。二是明年5月份之前,必须取得阶段性成果,每个乡镇要打造一所样板校在全区进行交流,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其他学校至少要完成理念文化系统。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在制定和实施过程中,不要等靠。经验告诉我们,即使是专家设计的,也不一定科学合理,符合你自己的特点。各位校长要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必须亲自主持制定和实施,同时群策群力、集思广益,发动领导班子和广大教师参与其中,不断丰富和完善。
三、加强领导,确保学校文化建设取得实效
㈠建立组织,领导到位。为确保学校文化建设在人力、物力等方面落实到位,教育局成立了张全胜同志为组长、刘天悦、王树玲、于善光同志为副组长的学校文化建设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史长生同志担任;同时成立学校文化建设指导组,由王树玲同志任组长,成员有史长生、肖泽亮、徐小杰、董求实、刘阿奇、李怀志、孙世尊、杜亦国等同志,负责对学校文化建设工作的指导和协调。各学校根据实际也要建立相应组织,明确分工,负责到人。
㈡强化过程、督导到位。一是教育局学校文化建设指导小组加强对各校文化建设工作的跟踪指导,参与学校文化建设的谋划与实施。二是教育局将于10月份组织一轮教育工作督导评估,把学校文化建设作为重要内容。由原来的五个督导组交叉进行,以便加强横向交流,取长补短。三是教育局各科室在平时指导工作时,要与学校核心理念对接,上下一致,形成合力。四是修改完善星级评价标准,将校园文化星改为文化建设星,教育局各科室对所负责评估内容的标准也要经性调整,要充分考虑学校理念文化要素,对各方面工作进行合理评价。五是建立奖励机制,对成效显著的学校予以资金倾斜,以奖代补。
一、文化立校,让追求成为一种文化特质
文化力是一所学校的核心发展力。学校文化建设既是一种师生精神追求与品格塑造的提炼,更是一种学校生存与发展的战略计划。而文化力的外在表现主要是塑造学校的文化特质,制定师生的共同愿景,通过内在修炼和外在熏陶,将学校的核心价值观予以凝练、渗透,进而推动学校的整体发展。提升文化影响力,让积极进取、独具特色的文化成为一种引领师生共同发展的谨慎追求。
现场回放:2004年,实小的新校区建成,办学条件苏北一流,来学校参观的人络绎不绝。随着办学规模迅速扩大,每年都补充分配或招聘教师,教师队伍不断壮大。新鲜血液的补充,为学校带来了生命力,也带来了多元文化的碰撞和价值取向的差异,带来了行为方式的不同,也使学校管理面临新的问题。
2004年12月下旬,市教育局组织教育教学督导,下午第一节课要听课,听课对象由督导组随机抽取,一共听12节课。拿到听课名单,教导主任犯难了,原来,其中点到了潘筱韵老师的一节科学课,潘老师已经55周岁了,还有一个多月就要退休了。她任教数学,科学课是兼任学科,教导主任向督导组的领导反映了这个情况,组长答复如果潘老师不想上可以换其他老师。教导主任征求潘老师的意见,潘老师说:“我教了一辈子的书,从来没有担心过被听课,现在都快退休了,这个机会我更加珍惜,放心吧,我不会给学校丢脸的!”因为潘老师出色的表现、活泼的课堂、高效的教学,这节课被评为优秀等次。在交换意见的时候,督导组再次提起这件事,认为一个快退休的教师,这么热爱教育事业,这么珍惜学校荣誉,这是实小精神的个体反映。这件事在学校引起很大的反响。怎样把以潘老师为代表的这种实小精神发扬光大,变成每个实小人的自觉行为?把所有教师的价值取向统领到实小精神的轨道上来?这引起了学校领导的思考。2005年,学校组织申报了《基于素质教育背景下的学校文化再造的实践策略的研究》的课题,2006年被批准立项为江苏省“十一五”重点课题,学校开始了文化再造研究之旅。教师座谈会、研讨会召开了一次又一次,成尚荣、朱小曼、彭钢等专家一个接一个地走进校园,学校办学历程一次又一次地被解读,最终形成了“健康向上,享受成长”的核心价值观,确定了以“努力”为核心表述语的校训,学校文化体系初步形成。
深度解读:学校文化是一所学校在长期发展中逐步形成的,为所有师生认同并带有本校特色的校园精神的整体体现,它代表着学校发展的方向,是学校发展的源动力。近年来,实小将文化建设放到了学校发展的首要位置,认真回顾了学校办学历程,梳理办学理念,提炼出核心价值观,突出文化引领作用。东台实小地处黄海之滨,范公堤旁,这里属海洋文化圈,从古至今,祖祖辈辈就与大自然不断抗争,努力建设自己的生活家园,围海造田,筑坝挡海,立灶晒盐,盐碱田改良,这里的人们血管里流淌的就是自强不息、永不言弃的抗争精神,同时又具有坚忍不拔、团结一心的品质。潘筱韵老师体现出来的就是这样一种可贵的品格,这是地域文化的馈赠,也是百年办学历史的积淀,实小人用文化再造的行动,较好地实现了文化立校、内涵发展的目的。
首先,建立了学校文化标杆。学校以“健康向上,享受成长”的核心价值观为指引,确立了“建设富有文化底蕴、思想含量的实验性小学”的办学愿景,以“努力”为校训,积极打造为爱而努力、带着思想行走的实践家、研究型团队、个性化教师,培养“我努力,我快乐”的学生。这一切都是学校文化的载体,凝聚着学校自身文化的核心力量,渗透着学校浑厚的文化底蕴,包含着学校鲜明的文化个性,也支撑着学校管理者和教育者的思想、理论和精神气质。学校文化标杆的建立,丰富了学校文化的内涵,彰显了学校文化的个性,让师生有了行动的指南。在办学积淀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办学实践,确立能被广大师生认可的具有可持续生命力的学校文化,是使学校又好又快发展的助推剂和内燃机。
其次,文化再造凝聚了人心。在学校规模扩大、教师人数增加、组合情况多样化、原有学校文化受到冲击的背景下,以《基于素质教育背景下学校文化再造的实践策略的研究》的课题研究为依托,重新提炼、打造实小的校园文化,特别是以潘筱韵这样的有文化代表性的教师个案研究,很好地起到了凝聚人心的作用,很多老实小教师在座谈、交流时,唤起了内心似曾相识的文化自豪感。大家都认为,老一辈实小人都是这样走过来的,而且毫无怨言。今天,自己竟然被当作实小的精神旗帜飘扬在高高的文化标杆上,让同事学习、传诵,作为实小人的自豪感油然而生。很多后来进入实小的教师,特别是那些才完成从学生到人师角色转换的新教师,陡增敬重之情,重塑了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自己能融入这样一个优秀的群体感到无比自豪。
二、教师发展,让研究成为一种常态文化
哈佛大学商学院教授迈克尔·波特提出的人力资源价值链理论认为:人力资源价值链上主要包括三个环节:“价值创造”主要强调的是价值创造要素的吸纳与开发;“价值评价”强调的是建立科学有效的价值考评体系;“价值分配”强调的是企业的薪酬体系设计和员工激励。价值的科学考评和价值的合理分配会促进价值的再创造。根据这一理论,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关键在于教师的工作热情以及价值的再创造。但在实际工作中,职业倦怠成了阻碍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拦路虎”。如何激发教师再创造的激情,是学校管理策略研究的重点。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您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在一遍又一遍咀嚼这句话后,学校领导班子提出:要让研究成为实小教师的工作常态,成为价值再创造的催化剂。基于此学校提出了“积极打造为爱而努力,带着思想行走的实践家、研究型团队、个性化教师”的教师团队文化。
现场回放:丁晓美是师范音乐班毕业的,专业知识过硬,可塑性强。可工作两年后,她很迷茫,觉得前途暗淡。放学送路队时,家长跟语、数、外老师非常亲热,对自己这个音乐老师却熟视无睹,这样的落差让她很自卑,上起音乐课来也无精打采。她多次找校长要求换岗,想改教语文、数学,学校领导多次找她谈心,开导她,并安排一位有丰富教学经验的老师和她青蓝结对,为她征订业务杂志,鼓励她撰写教学论文,创设平台让她上示范课、公开课,一个接一个的荣誉激发了她对音乐教学研究的热情,她终于由被动状态走进了自觉状态。2005年,她光荣地被评为江苏省特级教师。
深度解读:日本教育家小原国芳曾说:“教育的关键问题是教师……根本问题是教师精神,是全人教养,是教师之道,是根性,是灵魂。教师之道尤其要锻炼。”教师是学校发展的力量之源,研究是教书匠与人师的分水岭。如何引导所有教师热爱教科研、投身教科研,建设积极、向上的学校教科研文化,以教师向上攀登的动力推动学校向前发展,这是教育管理者的智慧。为了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培养“研究型团队,个性化教师”,多年来,实小尤其注重为教师开辟教科研的“幸福之路”,把研究打造成常态文化。
首先,建立长效保障机制。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制定并实施了五级教师成长路径:合格教师、职业型教师、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特级教师,厘清了教师发展的阶段,为教师的阶梯式发展搭建了桥梁。为了帮助每一位教师实现个人成长目标,学校建立了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培训机制:培训对象上有个体培训和全员培训,培训内容上有校本培训、班级培训、教科研培训、教学方法培训,培训形式上有校内培训、校外培训,甚至境外培训。针对不同发展阶段的教师制订不同的培训方案。有效的机制带动了教师寻求专业发展的劲头,开阔了教师的眼界,丰富了教师的阅历,使教师由过去“要求我”的被动式发展转变为“我要求”的主动式提升。
其次,寻找专业成长突破点。教学研究不仅是提高师能的有效途径,更是一种积极向上的教育态度。为了打造教研文化常态,学校提出了“课堂教学研究常态化,校本教研模式化,课题研究特色化”,让教师“在研究状态下工作”的思路。每周都组织适合于不同教龄阶段教师的各种类型大练兵活动,以系列课堂教学研究活动为导向,引导教师抓住学生学习的全过程,向40分钟要知识、要能力、要方法、要情感态度价值观。俗话说,实践出真知,实践长才干。除了竞争性的比赛,还充分发挥学科组长、备课组长和学科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让青年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锻炼才干,为青年教师脱颖而出搭建平台,促进教学质量和教师业务能力的提高。与此同时,深入探索“备、说、议、讲、评”的校本教研新路,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以课题带教研,以项目促发展,根据课题研究进展情况,召开汇报会、交流会、点评会。学习、竞争、研究、反思,每一个环节都紧紧串联在一起,研究成为实小教师工作的一种方式,成为教育教学的常态。丁晓美老师就是在课题研究中成长起来的特级教师。“九五”到“十五”,实小已完成省级以上课题十项,市级教科研课题几十项,“十一五”承担了六项省重点课题、十几项市级教科研课题。人人参与教研已成为实小的常态。
三、特色办学,让教育成为一种文化品牌
总书记曾强调:“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核心是要解决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这应该是教育工作的主题。”简单的回答是:我们要培养的是具备高素质的人,必须通过创建特色学校来实现。办学特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突破口,学校没有个性特色,就不可能提供个性特色人才成长的环境。实践证明,越是具有鲜明办学特色的学校,个性化教育特征就越突出。创建学校特色是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健康成长的关键。因此,个性化教育既是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也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更是培养创造性人才的灵魂。一所办学特色鲜明的学校,必须具有开放的意识、坚守的意志和精细的能力。只有拥有开放的意识,才能放眼世界,与国际接轨,才能使教育不偏居一隅,盲目独大;只有拥有坚守的意志,才能面对形形的诱惑而坚持本真的教育理想,痴守教育最初的真谛,代代传承而不改青青本色;只有拥有精细的能力,才能润物细无声,于细微之处显精神,让教书育人的工程点滴卓越、尽善尽美。在这样的思想指导下,学校领导班子带领实小全体师生秉承“以规范促发展,以品牌塑发展,以教师求发展”的办学理念,着力打造“爱心文化、书香文化、团队文化、艺体文化”的办学特色,寻找素质教育背景下高质量发展的新突破,努力打造办学品牌。
现场回放:1993年深秋的一个早晨,学校门前一个捡废纸的老人引起了四(2)班的班主任詹小华老师的注意。老人佝偻的身躯、破旧的外套、憔悴的面容,让詹老师的心一阵阵地揪疼。经打听,老人叫洪和珍,邻居都叫她洪奶奶,没有子女,老伴已去世,孤单单的一个人住在一间不足15平方米的车库里,没有任何经济来源,就靠捡破烂维持生话。从那一天起,四(2)中队就成了洪奶奶的孩子,他们每个星期都在詹老师的带领下去帮洪奶奶整理房间、洗衣服,孩子们从家里带来吃的、穿的和用的。孩子们来了,家长们也来了,孤苦伶仃的老人绽开了笑脸。三年过去了,四(2)中队成长为六(2)中队了,这个充满爱心的集体也要解散了。临毕业时,孩子们开了个会,洪奶奶怎么办?“别怕,还有我们!”现在的四(2)中队主动找他们,他们愿意接过这根爱心接力棒。就这样,一届又一届的四(2)中队传递着这根爱的接力棒。2006年,新闻媒体报道了这件事,引起省委宣传部的重视,当年被评为江苏省精神文明建设新人新事,是全省教育系统唯一一件入选的事例。《新华日报》将学校爱心助孤事迹列为10年来“感动江苏”难忘的一幕。为了让更多的孩子学会感恩,接受爱的熏陶,2007年学校100个中队,分别与100名孤寡老人结队。从此,“雏鹰助老情暖夕阳”爱心大接力活动成了学校的德育核心品牌,并为全国少先队核心品牌活动策划研讨班开放了现场。根据这一事迹编排的情景剧《将爱进行到底》参加了江苏省第五次少代会的开幕式演出。
深度解读:推进学校特色建设,是新形势下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深入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优化学校管理、丰富学校内涵、提升学校品位的重要举措。“爱心助老”由德育活动成长为德育品牌,到今天形成爱心文化,影响了一代又一代学生,感动了一批又一批孩子。足以说明,特色办学,让教育成为一种文化品牌,需要我们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要有持之以恒的毅力。四(2)中队关爱洪奶奶,这一做就是13年,4745个日日夜夜,风雨无阻,从不间断,需要何等的毅力?这既是一份坚守,更是一份担当。孩子们分成几个小组,保证每天都有人陪洪奶奶说话,帮洪奶奶做事,有些家长轮到自己的孩子的那一天,也抽空陪孩子一起去。用他们的话说,这不仅是去关心一个孤寡老人,更是在教育自己的孩子,甚至是在教育自己,孩子学会了关心人,柔软了孩子的心。用学校少总辅杨茗根老师的话说:“我们陪伴了老人的后半生。”这是一份多么伟大的承诺啊!
其次,要有锐意创新的思维。要让教育成为一种文化品牌,不仅需要执著的追求、痴情的爱恋,还要有不断创新的品质。从关爱洪和珍奶奶到为100位老人在实小重新安一个家,让100个中队的孩子分别走近100位老人的身边,去关爱他们,这是了不起的创新,实现了德育活动的质的飞跃,把德育活动做成了德育品牌、德育文化,扩大了参与活动的人数,扩大了社会影响,把学校变成了全社会爱心教育的助推器。5000多名学生带动的是5000多个家庭,在东台大地形成了一支爱心大军,这样的创新价值无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