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生物安全培训规划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消防安全管理;安全隐患;精细化工企业;管理措施;安全事故
精细化工企业直接为社会各个领域、各个行业服务,而且直接关乎到各领域、各行业其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因此,精细化工企业目前已经成为最具发展前景的新兴产业。精细化工不但具有使用用途广、产业关联度大等特点,而且其生产经营的产品还具有品种丰富、单位生产能耗低、产品经济附加值高等优势,因此是国家进行重点扶持的战略性产业,其发展水平甚至成为一个地区其工业化程度的重要指标。[1]
近些年来,国家高度重视精细化工产业的发展,甚至已经将化学工业的发展重点放到了精细化工产业上,并且将其归入到国家多项发展规划中,给予相应政策、资金支持,从而逐渐使得精细化工产业成为化工行业的前沿领域。由于精细化工与材料、生物化工、信息和能源等行业之间的紧密联系,因而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成为不可或缺、不可替代的关键一环,拥有光明的发展前景。因此对精细化工企业的消防安全管理进行相应探讨,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作用。
1精细化工企业行业特点
精细化工企业其生产经营的产品范围十分广泛,品种繁多,如果按照大类属性进行划分,可以分为精细生物化工产品、精细高分子化工产品、精细有机化工产品以及精细无机化工产品四大类,然而这种分类方法显得较为粗糙,因此一般按产品的功能进行分类。主要有农药、医药、有机颜料、合成染料、粘合剂、涂料、化妆品、香料、表面活性剂、洗涤剂、印刷油墨、肥皂、照相感光材料、有机橡胶助剂、试剂、催化剂、石油添加剂、高分子絮凝剂、兽药、食品添加剂、纸及纸浆用化学品、塑料添加剂、芳香消臭剂、饲料添加剂、汽车用化学品、金属表面处理剂、脂肪酸、杀菌防霉剂、精密陶瓷、稀土化学品、生化制品、功能性高分子、酶、稳定剂、混凝土外加剂、增塑剂、有机电子材料、健康食品等。精细化工企业其生产技术主要以下几点共同特点:(1)品种多、更新快,需要不断进行技术开发;(2)产品质量稳定;(3)整个生产过程不但包括化学合成,还包括产品加工和商品化;(4)需要精密的技术,间歇式小批量生产;(5)产品附加值较高。
2精细化工企业火灾事故特点
和一般化工企业发生的火灾事故有所不同的是,精细化工企业其消防安全事故有着其特殊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极容易给企业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这主要是因为精细化工企业其储存的化工原料,生产和加工的化工产品一般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一旦发生火灾事故或者其他消防安全事故,不仅会造成生产设备损坏,使得企业生产停顿,而且还极容易造成重大人员伤亡事故的产生,从而给企业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2)火灾事故容易扩大蔓延。由于精细化工产品多具有易燃易爆性、有毒性和易腐蚀性等特点,一旦发生火灾事故,常常伴随着大面积的、立体的、多火点爆炸、复燃复爆等形式的燃烧,如果再受爆炸飞溅或者风力等因素影响,很容易扩大蔓延至附近其他厂房,从而造成火势的蔓延扩大。[2](3)火灾事故救援难度大,很容易使得救援人员出现伤亡。精细化工企业其火灾事故发生现场具有非常复杂的情况,因为精细化工产品其燃烧可能随时引发爆炸,火势迅速蔓延扩大,而且除了燃烧与爆炸之外,还存在着有毒气体以及腐蚀性危险化学物品等危险因素。因为精细化工产品燃烧产生的有毒气体蔓延在空气中,因此对火灾现场救援人员的安全时刻产生着严重威胁。而腐蚀性危险化学物品不仅会灼伤救援人员的皮肤,还容易腐蚀灭火救援器材和装备。除此之外,燃烧爆炸引起的建筑物倒塌等情况,也可能使得救援人员出现伤亡事故。等等上述因素,给精细化工企业火灾事故的灭火救援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难度。(4)带来持续的环境污染。精细化工企业生产经营所使用的化工原料,以及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各种有毒有害物质,很容易因为火灾事故的产生而扩散到大气中,从而污染了区域空气,严重危害群众的身体健康。
3我国精细化工企业消防安全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
伴随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的不断推进,化工企业在其中日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然而随之而来的消防安全问题却频频发生,给事故发生企业带来了严重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危害了社会安定和谐和健康发展。[3]比如:2015年8月23日山东淄博某精细化工企业发生丙烯腈储罐爆炸事件,事故最终造成1人死亡9人受伤。据悉当时事发精细化工企业内还存有化工品己二腈,己二腈为无色油状液体,略有气味。是制造尼龙的中间体。微溶于水、醚,溶于醇。遇明火、高热可燃。与强氧化剂可发生反应。受热分解放出有毒的氧化氮烟气。还好山东省公安消防总队从济南、东营、潍坊、泰安4地调集包括4部通信指挥车、3套远程供水系统、7部泡沫消防车在内的41部消防车辆及184名消防官兵,及时赶往事故现场增援,使得安全事故未进一步恶化,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3.1厂区规划布局不合理
许多精细化工企业都是在经济快速发展时期成立的,由于当时政府的招商引资政策较为优惠,工业园区产业布局规划较为滞后,消防相关法律法规尚不够完善,致使许多精细化工企业仓促上马,而政府在这一过程中缺乏对把关过程的严格审批,使得这些企业其厂区布局在最初建造时就不合理,从而埋下了安全隐患。比如生产车间与危险化学品储存仓库、厂房与办公楼之间、相邻厂房之间的防火间距不足。按现行《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4]有关规定,甲、乙类厂房之间其防火间距应当不低于12m,丙、丁、卯类厂房之间其防火间距应当不低于10m。而现实情况是,大多数精细化工企业由于在建造之初,规划布局不合理,厂区内厂房之间其防火间距不足,相邻建筑物之间没有明显的防火隔离,没有满足当前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有关规定和要求。
3.2没有制定完善的消防安全管理机制
当前许多精细化工企业其消防安全管理的方式方法仍然较为落后,使得消防安全管理现状堪忧。一些企业由于缺乏消防安全意识、待遇与风险不对应、独立性差等原因,其管理方式方法通常是“事后型”和“经验型”,这种管理方式对消防安全事故的定量分析少、定性分析多,过于看重经验,当事情发生了才知道吸取教训。[5]而具体到日常消防安全工作来说,大多数精细化工企业通常采取制定计划实施检查过程总结的管理方法,没有制定和建立日常化、系统化的消防安全管理机制。比如没有制定详细的企业消防安全制度、企业消防安全操作规程、企业消防安全责任制度、灭火预案、应急疏散预案、日常防火检查制度等等。由于没有制定完善的消防安全管理机制,使得无法对消防安全事故防患于未然,当事故真的发生的时候无法及时采取相应的应对机制,最终使得企业产生难以换回的重大经济损失。
3.3消防设施设备不足以及维护管理不到位
一些精细化工企业其厂房由于是在原有旧建筑物基础上改造而成,使得其规划布局、内部结构和设施依然沿用原有建筑,造成厂房内外相应的消防给水系统存在给水严重不足。还有些精细化工企业由于位置较为偏远,消防给水系统压力不足,一旦火灾事故发生,消防给水系统难以发挥应有作用。相关消防配套设施设备也存在不足的情况,使得火灾刚发生时候,无法及时使用灭火设备控制火势,阻止火势蔓延扩大。除了消防设施设备不足,还存在消防设施设备维护管理不到位的情况。一些精细化工企业由于没有对消防设施设备进行日常维护管理,致使一些灭火设备已经失去了应有功效都不知道,从而为企业消防安全埋下了安全隐患。
3.4未做好从业人员消防安全培训工作
一些精细化工企业管理者由于自身就缺乏相应的消防安全管理意识,过于注重企业生产效益,忽视了对企业从业人员的安全培训工作,使得企业职工不仅缺乏消防安全意识,还缺乏基本的消防设施运用技能。一旦出现火灾事故,从业人员无法及时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致使火势扩大,从而给企业带来更大的损失。比如2010年10月5日广东南雄市某精细化工有限公司出现的爆炸火灾事故,事故最终造成6人不同程度受伤,其中五人严重烧伤,一人被爆炸震碎的玻璃划伤。这起事故发生的最主要原因就是因为该企业未做好从业人员的相关消防安全培训事故,使得从业人员缺乏消防安全意识,忽视了消防安全工作的重要性,致使悲剧出现。
4加强精细化工企业消防安全管理的可行措施
4.1对厂区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与布局
精细化工企业应当根据企业自身生产流程、生产特点以及各厂房火灾危险性类别,对厂区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与布局,相邻厂房之间布局要安全合理,从而减少相互之间的影响,有利于预防火灾事故和事故发生后的灭火工作。对于精细化工企业其建筑物的耐火等级、厂房防暴、防火间距以及安全疏散等,国家建筑设计防火规范都对这些方面进行了严格的规定。比如易燃易爆危化品应当单独储放于建筑耐火等级不小于2级的仓库里,并且要和明火散发地点有25m以上的间隔距离,存在潜在爆炸危险的车间不能够设在半地下室或者地下室内。[6]因此精细化工企业在工厂规划设计阶段以及后续厂区扩建阶段,一定要注重审核工作,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对设计图纸进行审核,对厂区进行合理布局,杜绝厂区建筑物先天安全隐患。
4.2制定完善的消防安全管理机制
精细化工企业要想切实走好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就必须丢掉原有不合理的管理方式,通过制定完善的消防安全管理机制,以各项管理制度对消防安全管理工作予以加强。[7]比如企业负责人应当对相关消防法律法规予以贯彻执行,掌握本企业的消防安全情况,并结合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制定消防工作计划和为消防工作提供必要的组织保障和经费。制定企业消防安全责任制度与奖惩制度,将安全管理责任落实到具体负责人,对消防工作成绩显著的部门或个人应当给予一定奖励,而对于违反企业消防制度的个人要予以惩处并追究相关负责人责任。制定详细的日常防火检查制度,组织专人对厂区各个位置进行日常防火检查,确保企业按规则制度用火用电、确保疏散通道和安全出口畅通、确保安全疏散指示标志以及应急照明灯完好等等。企业各部门也应当对自行定期进行消防安全检查,对存在安全隐患的地方进行整改。
4.3加强消防设施设备的日常管理和维护
首先,精细化工企业的消防设施设备不能在非消防性救援中使用,对擅自移动、使用或损坏消防设施设备的相关人员,要依照企业消防安全管理制度进行处罚,情节严重的还应当追究其相应的法律责任。其次,安排专人对消防设施设备进行日常管理和维护,了解灭火器材的使用期限,及时更换无法使用或者已经过期的灭火器材,并做好相关记录,确保这些灭火器材随时处于正常状态,以便关键时刻能够发挥其应有作用。最后,可以采取通过与消防设施安装企业或者消防设备生产厂家等对消防设施设备有维修能力的企业签订消防设施设备维护保养合同的形式,对企业的消防设施和消防器材定期进行维护保养。
4.4切实加强企业从业人员消防安全培训工作
首先,精细化工企业应当加强消防安全的宣传力度。消防安全意识是企业消防安全管理的基础与前提,精细化工企业应当运用多方式、多途径来开展消防安全培训的宣传教育工作。通过悬挂横幅、布置消防警示牌以及企业宣传栏等途径在整个企业构建一种消防安全氛围,并利用安全生产月或消防宣传日,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从而将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工作常态化、日常化,让企业全体上下认识到消防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增强消防安全意识。比如企业可以利用安全生产月或消防宣传日在公司举行消防安全致使竞赛活动,让企业员工熟悉消防安全常识以及预防对策。其次,精细化工企业应当切实加强企业从业人员消防安全培训工作。比如充分利用员工学习室,定期分批次对全体员工进行消防安全知识培训,并进行相应的考核,切实使培训教育工作落到实处。在培训过程中,培训老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手段给员工播放相关消防安全事故案例,并当场组织员工对该事故进行讨论分析,让员工主动从这些安全事故中汲取经验教训,让消防安全警钟长鸣,以此树立消防安全防范意识,切实将安全生产放在首位。最后,为了让全体员工能够切实掌握消防灭火器材使用方法和应急逃生手段。精细化工企业还应当组织全体员工进行消防演练,在演练过程中,企业安全员应当向全体员工演示灭火器材的正确使用方法和维护技巧,并同时传授不同火情的不同灭火办法以及应急逃生技巧。安全员演示完毕后,还应当让员工练习使用灭火器材,并在旁进行相关指导,确保员工切实掌握灭火器材使用方法。在应急逃生演练完毕后,安全员还应当对演练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予以指出,并给予纠正建议,确保员工切实掌握应急逃生能力。
5结论
综上所述,对于精细化工企业来说,不断增强企业消防安全管理水平,使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制度化、日常化和常态化,是企业实现健康快速发展的前提之一。因此,精细化工企业应当结合自身行业特点,从厂区科学合理的规划与布局,制定完善的消防安全管理机制,加强消防设施设备的日常管理和维护,加强员工消防安全培训教育工作四个方面,以制度、思想、行动对消防安全管理工作进行多层次推进,使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真正起到防患于未然的作用。最后,希望能够通过本文的相关研究探讨对其他精细化工企业就消防安全管理方面给予一定的参考与借鉴,共同提高我国精细化工企业的消防安全管理水平,推动精细化工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作者:刘兆文 单位:江西省赣州市公安消防支队定南县大队
参考文献
[1]王子曦.精细化工园区消防安全评价体系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3.
[2]陈刚.化工企业日常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的现状与对策探究[J].江西化工,2014(01):283-284.
[3]曾翔.化工企业消防安全管理[J].江西化工,2014(01):138-140.
[4]伍绯.化工企业消防安全管理的探讨[J].化工管理,2015(18):41-42.
[5]黄震.化工企业消防安全管理模式探究[J].江西化工,2014(04):196-198.
2013年10月31日,由北京市工商联清洗保洁业商会(以下简称“北京清洁商会”)主办的“老旧小区室外空调支架防坠落安全检修项目”启动仪式,在北京市石景山区八角南里小区召开。由于老旧小区空调室外机的支架缺乏定时的检查、维护、加固,很多支架都已在超年限使用,导致室外机坠落的现象屡有发生。为确保老旧小区居民楼空调室外机的安全性,避免“坠落”事故的发生,北京清洁商会应北京市委社会工作委员会批准,启动了该项目,安排专业检修工人,对北京市内的老旧小区进行免费上门检修。
在保证居民安全的同时,这些从事高处悬吊作业的检修工人的安全如何保证?北京市清洗保洁业的安全管理现状如何?对此,本刊记者采访了北京清洁商会的副会长杜晶。
记 者(以下简称“记”):杜会长,您好!请您介绍一下北京清洁商会成立的背景和主要职能。其中哪些职责涉及安全管理?
杜 晶(以下简称“杜”):2008年北京奥运会召开前,北京市一部分具有规模和影响力的保洁公司,参与了奥运清洁服务保障工作的研讨,以及相关专业的服务流程、标准的制定。奥运会期间,又参加了奥运中心区、各个比赛场馆及一些服务设施的清洁服务工作。从那时起,社会和市民对清洗保洁行业就有了一定认识和了解,随着北京市高层建筑的增多,市民对高品质的专业化清洁需求越来越强烈。
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真正发挥清洗保洁行业在社会中的作用,2009年5月,由8家在行业中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清洗保洁公司发起,成立了一个新兴行业组织——北京工商联清洗保洁业商会。
北京清洁商会是北京市清洗保洁领域的省级商会组织。现有会员单位268家,吸收了北京大部分具有实力的保洁公司、清洁设备及材料供应商加盟。
北京清洁商会的主要职能有:参与制定行业发展战略规划和计划,对行业改革与发展的重要问题向政府提出建议,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协调行业内部关系,制定行规行约,推动行业自律,公平竞争;承担国家对企业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制定与修改,经政府部门批准后组织实施;开展行业检查、行业评比活动;承担行业的资质认证、科研管理、人员培训、职称考评、质量管理、质量认证、质量监督等。
清洗保洁行业主要服务内容有:日常保洁服务、建构筑物高空作业清洗粉刷、石材应用护理、有害生物防制、专业清洗、清洁设备及用品的供应等。其中建构筑物高空作业清洗涉及高处作业,是行业安全监管的一个重点。目前,北京清洁商会30余家会员取得了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高空服务业分会颁发的《高空服务业企业安全生产资格证书》。
记:清洗保洁行业存在哪些安全隐患?职业危害有哪些?请谈谈目前北京市清洗保洁行业安全管理现状。
杜:清洗保洁行业中,高处作业清洗最容易发生坠落等事故。高处作业,国家标准GB3608-1993《高处作业分级》规定:“凡在坠落高度基准面2m以上(含2m)有可能坠落的高处进行作业,都称为高处作业。”清洗保洁业内涉及的高处作业,通常包括建筑物或构筑物外墙、内墙的清洁、维护、粉饰;空调室外机的安装、拆除、维护等。这些高处悬吊作业人员也就是人们俗称的“蜘蛛人”,他们从事着非常危险的工作,由于防护不当、违规操作等原因,坠落事故时有发生。
北京市清洗保洁行业安全管理工作与其他省市相比较为健全,但也存在一定问题,主要体现在保洁公司众多、规模不一,目前全北京市大约有3000多家保洁公司,资质良莠不齐。生产经营单位、从业人员及使用单位的安全意识也不高。一方面市场上存在未经安全培训就上岗、工作中违章操作的施工单位和作业人员,甚至一部分社会闲散个人,也从事着高处清洗作业服务;另一方面,部分使用单位,也就是客户的安全意识淡漠,不了解高处作业需要有安全资质,并且员工需要持证上岗,只图节省费用,使得这些无证“游击队”有了一定的市场。
《北京市安全生产条例》规定,凡从事高处悬挂作业建筑物表面清洗特种作业的人员,必须取得相应的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后,方可上岗。这对高处作业人员有了一定要求,但目前政府部门对企业资质却没有明确要求,相关标准和行业资质在社会认可上需要加大力度宣传。
另外,由于清洗保洁行业是一个新兴行业,与建筑、煤矿等易产生重大安全责任事故的行业相比,还没有引起人们对其安全工作的足够重视,社会对这个行业的认知还需要一个过程。因此,安监部门对清洗保洁行业的监管力度还很有限,一些企业存在违章操作的现象,但是却无从查处。
记:北京清洁商会作为北京市清洗保洁行业领域的省市级商会组织,对加强北京地区本行业的安全管理起到了哪些促进作用?
杜:为了保障行业从业人员的职业安全健康,进一步推动行业安全管理的规范化发展,北京清洁商会做出了许多努力。2009年,北京清洁商会与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高空服务业分会一同,参与制定了GB 23525-2009《座板式单人吊具悬吊作业安全技术规范》。该标准的出台,对规范高处悬吊作业人员的安全操作,以及促进市场上的悬吊作业设备、防护用具等的标准化生产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
2011年11月,北京清洁商会与北京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一同,对从事高处清洗作业的保洁企业负责人进行了安全讲师培训,培训人数38人;2012年7-8月,分两期对高处作业项目管理人员进行了安全生产管理培训,培训人数达150余人。
北京清洁商会组织400余名从事高处悬吊作业人员,分期分批参加了国家特种作业操作培训,这些作业人员全部获得了《高处作业类高处悬挂作业建筑物表面清洗操作上岗证书》。
记:在安全管理方面,北京清洁商会未来有怎样的发展设想和工作计划?
年是全国“安全生产年”,又是本市教育系统落实“迎世博”各项任务冲刺年、决战年,因此,本市校园安全任务艰巨,形势严峻。为切实保障校园安全,以实际行动为世博会的举办创造良好的校园安全环境,现就做好年教育系统安全生产工作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年本市教育系统安全生产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在市安委会的指导下,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动力,认真贯彻市委九届六次全会精神,坚持以人为本,以科学发展观指导校园安全发展,以安全发展推动教育发展,全力投入全国“安全生产年”各项活动部署,深入开展校园安全宣传教育、安全隐患治理、安全设施改造“三项行动”,切实加强本市校园安全管理体制机制、保障能力、监管队伍“三项建设”,全力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四个确保”,以“安全办博”为重点,坚持校园安全发展,切实加强各项安全监管措施,有效治理各类重大事故隐患,实现市委、市政府提出的“确保不发生有严重社会影响的重特大事故、确保本市安全生产形势始终处于受控状态”总目标,继续保持本市教育系统安全生产状况稳定好转的总体受控局面,为促进本市教育改革平稳较快发展、为营造世博会良好环境提供校园安全保障。
年本市教育系统安全生产工作的具体任务是:
一、加强校园安全管理任制体制机制建设,推进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一)各单位领导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树立科学的安全发展观,坚持统筹兼顾、协调发展,把安全工作纳入高校及教育行政部门发展的总体要求,做到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要强化法制观念,坚持依法监督、依法管理;要充分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坚持标本兼治,建立依法约束、不断完善的安全工作长效机制。
(二)各单位要建立健全安全工作履职考核机制,在进一步明确部门安全工作职责的基础上,探索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履职考核评价体系,加强分级安全责任制考核,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切实将行政首长负责制、单位法定代表人负责制落到实处。
(三)各单位的安全主管部门要进一步明确对所辖区域的监管职责,层层落实责任制,认真执行目标管理考核,保证安全投入,把安全工作纳入体现科学发展观的政绩业绩考核;将安全工作的各项措施切实落实到具体岗位和具体人员,强化岗位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加强对责任制落实情况的监督和考核,做到奖惩分明;各校办产业(公司)要进一步督促生产经营单位强化责任意识,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加强安全管理,实行对从业人员的安全健康告知承诺,确保安全生产各项措施落实到位;继续实施责任制分级签约工作,年一季度前,市教委将继续开展与所辖单位的安全生产责任制签约工作,做到签约率100%。各单位应做到二级签约100%、三级签约100%,分步实施四级签约;市教委将继续采取“季度自查、年中督查、年终考核”的办法,全面推进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
二、强化校园重点领域安全监管,消除校园安全薄弱环节
(一)各单位要强化危险化学品、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和重大危险源的安全监管。要建立并规范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管理,严格规范危险化学品的购置、储存、使用等制度;开展重大危险源的调查登记,建立健全“重点单位、重大危险源数据库”;高校要加强病原微生物实验菌(毒)种和样本保藏、运输及实验活动的有效监管,严防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泄漏、遗失及被盗、被抢;落实重点监控,实施风险分级的差别化监管,确保危险化学品、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和重大危险源的总体受控。
(二)强化校园道路交通安全监管。要继续完善校园道路主干道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教学生活区与建筑施工区域的分流措施;要建立并完善重点时段、重点地段的值班巡逻制度,按规定设置校园道路安全警示、禁令标志,严格控制中小学(包括幼儿园、中等职业学校、农民工子女学校)校内停放机动车辆,加强上、下课高峰时段校园周边道路安全监管,采取机动车在校内道路限速行驶的措施,有效遏制校园内恶通事故的发生。
(三)强化消防安全监管。以学生宿舍、重点实验室、危险学化品仓库、校内油(气)库等部位为重点,推进视频监控设施建设,实时掌握消防安全动态状况,及时发现、督改、降低火灾隐患;加强民用防爆物品管理;着重开展人员聚集、出租出借等场所的火灾隐患普查整治,坚决消除消防水源不符合规定、违章搭建、“三合一”(集生产、生活、仓库为一体,下同)场所、建筑耐火等级不符合要求等消防安全问题。
(四)强化特种设备安全监管。要建立健全特种设备管理、使用责任体系,在摸底调查的基础上,把有可能造成特大伤亡、较大财产损失或重大社会影响的设施设备(包括实验设备)列为重点,采取监控措施,编制重点监控设备档案,实施分级管理和动态监管,分步推进特种设备完整化管理。
(五)强化学生食堂卫生安全监管。要建立、健全和落实学
生食堂各项规章制度,落实对食堂从业人员健康情况的跟踪,确保100%持证上岗;学校后勤部门要定期对食堂进行卫生检查,尤其要加强对主副食品采购的监管,确保100%索证、验证;加强食堂门禁制度,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学校要对由社会企业进校服务的食堂进行有效监管,确保学生用餐安全。
三、推进校园安全宣传教育和监管队伍建设,提高校园安全防范能力
(一)加强安全宣传教育和演练。积极推进《大学生安全教育纲要》的实施,探索针对性强、成效性高的安全教育教学模式,切实增强学生自我防范和应对危机的抗风险能力;进一步加大应急预案的演练,不断扩大预案演练的覆盖面,定期开展学生疏散逃生演练活动,切实提高师生的安全防范自救能力;积极拓展校园安全宣传阵地,充分利用校刊、广播、校园网络等资源,拓展校园安全文化传播途径,扩大安全宣传的覆盖面和影响力;要采用多种形式,精心组织“5·25交通安全日”、“安全生产月”、“11·9消防活动日”等活动,让安全宣传进校园、进课堂、进活动。
(二)加强校园安全监管队伍建设。各单位安全监管部门和广大干部要牢牢把握校园安全所面临的严峻形势和做好年校园安全工作的重大意义,进一步增强使命感、紧迫感、责任感和忧患意识,提高践行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切实履行职责,努力提高依法监管能力和管理水平,着力建设一支思想好、作风正、能力强的校园安全监管队伍。
(三)加强特殊岗位和外来务工人员的安全培训。要高度重视并依法强化对特殊岗位及外来务工人员的安全宣传和教育培训,强化操作规范;继续采取集中培训的方式,分期分批完成本市教育系统特殊岗位及外来务工人员的安全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作业技能和安全意识。
四、加大校园安全隐患治理,构建校园安全长效机制
(一)健全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和落实整改机制。要进一步加大校园安全资金的投入,对基础设备设施陈旧的公共部位实施风险勘察和设施改造;针对本单位、本部门隐患突出、久拖不决的问题,要查找原因,订出计划,督办整改情况;要加强隐患治理动态跟踪检查,确保整改效果,杜绝隐患“回潮”。
(二)开展易燃易爆场所施工、检维修作业的安全专项整治。要建立和完善易燃易爆场所的安全管理制度,加大易燃易爆场所检维修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检查、安全防护工作,重点加强对校区内加油(气)站及易燃易爆存放点的安全监管,有效预防和杜绝次生灾害事故。
(三)继续深化地下空间、“三合一”场所、“群租房”专项整治。要在已开展的对闲置厂房租赁场所、地下空间等进行安全专项整治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谁主管,谁负责”的要求,会同相关部门进一步落实措施,制定切实有效的治本之策,建立“疏堵结合”的长效管理机制。要杜绝“三合一”场所和“群租房”现象,坚决遏制群体群伤等恶性事故的发生。
(四)开展学校建筑施工现场的专项整治。要将建筑工地安全专项整治与安全隐患排查相结合,根据事故发生特点和季节性施工要求,加强学校施工工地的安全监管。学校的建筑施工工地必须与学习生活区域安全隔离,门卫对进入校区的施工车辆要加强安全管理,严格限制施工车辆进出校门时间,消除施工车辆进出校门带来的安全隐患。
(五)开展校内建筑防雷安全检测专项活动。要分步实施对校内建筑的防雷安全检测,尤其要加强对九十年代以前老式建筑的防雷安全检测工作;加固和修缮校内建筑的防雷装置,消除校园防雷设施和装置的历史欠账问题。
为贯彻全国科技大会精神,全面落实新时期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指导方针和卫生工作方针,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实施《国
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全面推进卫生科技进步,现就促进我国卫生科学技术发展
,讲以下指导意见。
一、指导思想
卫生事业的发展要依靠科学技术的进步。卫生科学技术要以防病治病为中心,为促进卫生事业发展,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服务。
遵循“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以自主创新为龙头,夯实基础研究,加强应用研究,促进开发研究
与技术应用,全面推进卫生科技进步。深化卫生科技体制改革,探索和建立有利于卫生科技发展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加强卫生技
术应用的管理,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的技术服务。
二、总体目标
卫生科技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坚持科技工作为卫生事业发展服务的方向,突出技术创新与体制改革两条主线,围绕知识更新、技
术流动、成果转化三个中心环节,构建卫生科技自主创新、科技支撑、成果推广应用和实验室生物安全四个体系。通过不断的努力,
做到卫生科技工作与防病治病密切结合,为卫生发展提供人才和技术支撑。
三、主要任务及措施
进一步提高对发展卫生科技重要性的认识,加强领导,落实任务,调动各方面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采取积极、务实、有效的措施
,在抓落实上下功夫。认真贯彻《纲要》,促进卫生科技工作的发展。重点做好以下七项工作:
(一)大力促进卫生科技创新,全面推进卫生科技进步。
以增强卫生科技创新能力为基础,鼓励原始创新,突出集成创新,加强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放在卫生科技
工作的首位。以自主创新为龙头,大力促进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开发研究和成果推广应用。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坚持实
事求是,突出工作重点,实现全面跟踪和重点跨越的目标。
国家级卫生科研机构和医科大学要把知识创新作为主要目标,地方科技机构和医疗卫生服务机构要加强疾病预防救治的应用研究
。基础研究要加强联合,充分发挥高等院校的优势。国家级卫生科研机构和经济发达地区的科研机构,要选择有基础、有优势的关键
项目,围绕重点领域、优先主题和重大专项,集中力量,主攻共性和关键技术,力求取得突破。卫生科技力量比较薄弱的地区,要选
择有特色、有需求的重点领域,加强适宜技术的引进、推广和应用。积极促进产学研联合,加强科技中介服务,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
。同时,注重知识产权保护,维护科技人员的合法权益。
(二)加强科技支撑条件建设。
要广开渠道,多方筹集科技研究资金。各级卫生部门和科研单位要积极组织好国家和地方科技经费的申报、立项、使用和管理,
确保用好国家科技投入,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各有关地区、有关单位要做好卫生部管理的重大科技专项、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资金等科技项目的组织实施工作,通过科学的运
作,充分调动各方面的资源和积极性,使科技资金发挥更大的效益。
各地区、各单位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卫生事业发展状况,不断增加卫生科技工作投入。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卫生单位安排
工作经费都要有一定比例用于卫生科技工作,并把卫生科技成果作为评价医疗卫生机构的重要指标。
要加强横向联合,强化部门协调、部省共建、军民结合、行业配合、国际合作,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互通,
形成发展卫生科技的合力。
加强科技支撑条件建设。卫生部抓好重点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把重点实验室办成高水平、高质量的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学术交
流的平台。卫生部对部级重点实验室进行动态管理,根据绩效评价,做到有进有出。在“*五”期间,努力打造覆盖面广、学科齐
全、功能完善、适应科技创新的卫生部重点实验室网络。各地要把抓好重点学科、领先学科建设放在科技工作的重要位置,认真部署
,积极推进,注重质量,稳步发展。认真做好卫生科技信息、医学实验动物等工作。
(三)继续深化卫生科技体制改革。
以加强科技创新、促进成果转化为目标,以调整结构、转换机制为重点,充分利用各方面的资源,力争卫生科技体制改革取得新
进展。
进一步深化卫生科研机构改革。重点抓好公益性科研机构改革。建立“职责明确、评价科学、开放有序、管理规范”的现代科研
院所制度,使其成为管理机制科学规范、优势学科集中、学科带头人优秀、研究队伍结构合理、资源有效配置、研究环境宽松的医药
卫生研究重要基地。建立以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为主体的科学研究体系,以企业、医疗卫生机构为主体的技术开发应用体系,以中介
机构为主的科技服务体系,充分结合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特色和优势,统筹规划区域卫生科技创新体系和创新能力建设。
抓好制度创新,改革不利于科技发展的管理体制和管理方式,探索建立有利于科技创新的环境和氛围。重点要改善科研立项、科
技评价、人才培养、成果转化、项目审批等方面的管理方式和运行机制,使之更加公平、公正、合理、有效。
(四)加强卫生技术评价和管理。
从规范技术使用,防止卫生技术不合理应用入手,以保障卫生技术使用的安全性、有效性、经济性为目标,以机制建立为核心,
以技术评估为手段,加强卫生技术管理,建立卫生技术评估和卫生技术管理制度。加强对与人民群众健康密切相关的卫生高新技术的
安全性、有效性、经济性和合理性的评价。要充分利用循证医学、伦理学评价等手段,通过对卫生技术应用可能产生的正负效应进行
评价,讲指导其合理应用的意见和建议,通过制定技术政策、评估信息、推行技术规范等措施,使医疗卫生单位和广大群众合
理使用卫生技术。
加强卫生科技管理法制建设,结合卫生科技工作的实际,认真研究制定促进科技发展、规范科技管理的法规规章、技术标准和管
理程序,并在工作中认真执行,使卫生科技管理工作走上法制化、科学化、规范化的轨道。要认真研究制定科学合理的科技评价制度
,对科技立项、成果评审、项目审批、科技人才评价等制定评价指标、评价程序、监督程序、纠正程序等,确保科技评价工作科学公
正。
(五)进一步做好面向农村和城市社区的卫生适宜技术的推广工作。
面向农村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推广适宜技术,提高城乡基层的技术服务的能力是卫生科技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要积极争取
各方面对适宜技术推广的投入,并向中西部地区倾斜。卫生部在继续做好“十年百项”推广工作的同时,不断探索卫生适宜技术推广
的新的途径和措施。各地区、各单位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对于技术引进、推广和应用工作的政策引导和资金支持。卫生主管部门应
当设立专项基金支持适宜技术引进和推广应用工作。要采取有效方式,鼓励和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支持和参与适宜技术推广工作。
要加强卫生科普工作,把防病治病的科技知识送入千家万户。
(六)加强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和质量建设。
实验室生物安全是保障重大传染病预防控制和开展病原微生物研究工作的必要条件,是我国疾病控制体系、卫生应急体系建设和
科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务必要认真抓好。实验室生物安全工作要坚持以人为本,注重实验室生物安全文化建设。各地区要充分重
视实验室生物安全条件的改善,争取在“*五”期间,在所有相关单位设立与所从事的工作相适应的生物安全实验室。要建立完善
的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体制,制定完整有效的管理文件。要层层落实责任制,开展经常性的监督检查。省级以上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要
做好从事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的审批工作,不具备生物安全防护条件的单位不准从事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要抓好
培训工作,对生物安全实验室工作人员要进行生物安全培训和年度考核,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工作人员必须持证上岗。要注重实验
室质量建设。国家、部省级重点实验室和承担重大科技项目的实验室要率先做好实验室质量建设和管理工作。
(七)培养造就科技人才和队伍。
培养造就一批富有创新精神、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卫生科技人才和团队是我们的重要任务。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营造有利
于人才成长的良好环境。各地区、各单位要在已有工作的基础上,积极探索以重点学科、创新平台、重点科研基地为依托,以学科带
头人为核心,围绕重大项目凝聚学术队伍的人才组织模式,形成一批优秀创新团队,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和集成发展。在人才培养和使
用的过程中,既要重视科研型领军人物的培养和使用,也要重视科技应用型人才、科技管理型人才的培养和使用,做到人尽其才。同
时,要注意引进国外高层次科技人才。
加强卫生科技合作与交流,按照《“*五”国际科技合作实施纲要》的要求,紧密结合卫生工作重点,组织实施国际卫生科技
合作和智力引进以及人才培养项目,在引进中消化吸收,在实践中改造提高,在发展中实现再创新。
要按照“八荣八耻”的要求加强科研道德和学风建设,通过宣传教育和制定有效措施,大力弘扬优良的学风,坚决抵制科技工作
中的不良风气。要高度重视科技管理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要注重造就一支素质高、责任心强、有奉献精神、有管理才能和科技知识
、能够专心于科技管理工作的人才队伍。
要高度重视科技管理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要注重造就一支素质高、责任心强、有奉献精神、有管理才能和科技知识、能够专心
Abstract: In order to effectively prevent the occurrence of construction accidents, to create a good construction environment, to achieve safety in production, to ensure the progress and quality of construction, the construction of hazard identification and control is the key. In this paper, from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dangerous source, analyzes its influencing factors and types, and puts forward the control measures.
关键词:建筑施工;危险源辨识;安全管理
Key words: building construction;hazard identification;security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TU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7)24-0058-02
0 引言
近年来,建筑行业发展迅速,但建筑施工现场安全隐患多、危险程度高、安全事故频发,安全生产形势不容乐观,已成为全国第二大事故高危行业。施工现场是否安全不仅影响施工进度和质量,更是关系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如何化解施工现场的各类安全隐患,有效地预防事故的发生,一直是广大建筑人员长期关注的重点。
1 建筑施工危险源的内涵
事故是在具备破坏因素和承受因素,且二者相互影响的条件下发生的。而危险源是引发事故的起因,它是指可能导致人员疾病、伤害,造成工作氛围损坏、生产生活环境破坏、个人或公共财产受损的潜在不安全因素。
建筑施工场所的危险源是指与建筑施工相关,导致施工人员职业病、人身损害或造成生产环境破坏、财产损失的危险有害因素。此类危险源具有潜在的危险性,一旦人为因素或自然因素等触发因素打破其存在的安全条件,就会引发事故。
2 建筑施工危险源的辨识
2.1 建筑施工危险源的类型
由于视觉不同,国内学者对于危险源的分类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方式:
根据生产过程危险和危害因素分类相关规定,可将危险源分为:物理性危险、危害因素;化学性危险、危害因素;生物性危险、危害因素;心理、生理性危险、危害因素;行为性危险、危害因素;以及其他危险、危害因素六大类。
根据导致事故的原因和伤害方式,可将危险源分为:物体打击、机械伤害、触电、火灾、高处坠落、坍塌、爆炸、中毒等其他伤害等20个类别。
但由于生产过程时间长、涉及面广,潜在的危险源复杂多变,导致事故发生的原因更是具有多样性,目前多采用第一类危险源和第二类危险源分类法。第一类危险源,又称静态危险源,它是指可能发生意外释放的能量或危险物品。此类危险能量源有机械能、电能、热能、重力能等,此类危险物品有易燃易爆物、毒性物品、强腐蚀性物品、放射性物品等。第二类危险源,又称动态危险源,它是指导致第一类危险源约束、限制能量措施失效或破坏的各种危险源。通过减少第二类危险源的触发,是预防事故的重要方式。此类危险源主要包括物的不稳定状态和人的不安全行为两大内容,而监管不力是主要原因。两类危险源相互作用,共同诱发事故。第一类危险源决定了发生事故后果的严重程度,第二类危险源决定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大小。
2.2 建筑施工危险源的辨识
2.2.1 辨识的方法
采用正确的辨识方法有利于快速确认危险源,以尽快地采取防控措施。常采用的危险源辨识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经验法,它主要包括类比推断法和经验法,是借鉴可参考的例子以及过往的经验,分析处理危险源问题。二是系统分析法,它把以往的规律用系统的观念来规范,利用系统工程评价的方法辨识施工现场的危险源。常采用的系统分析法有事故树分析法、安全检查表法、因果分析法以及危险性预先分析法等。三是观察法,它主要包括现场观察法和资料观察法。现场观察对观察者的专业知识和综合能力要求较高,其综合能力与危险源的辨识度成正比。资料观察是查看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方案、技术方案、重点施工环节和安全布置等资料。四是安全检查表法,它通过利用积累的资料,作为新项目的参考资料,来识别危险源。五是工作任务分析法,它将施工工序分成小流程模块,具体分析可能出现的危害。
2.2.2 辨R的阶段
预防事故的重要步骤之一是事前控制,而危险源的辨识是事前控制的关键环节。建筑施工现场危险源的辨识阶段主要包括施工前、施工中、事故后和施工后的辨识四大阶段。施工前的辨识也是对危险源的预估阶段,对建筑施工的各个环节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估计,找出潜在的危险源。施工中的辨识是在施工过程中,通过对人员配置、机械布置和施工情况等进行观察和评估,找出隐藏的危险源。事故后的辨识是剖析事故发生的原因,找出导致事故发生的危险源。施工后的辨识是分析施工人员作业情况、施工记录等资料,找出隐藏或爆发的危险源。危险源确定后应及时纳入管控范围,并采取管控措施。
3 建筑施工危险源的控制
对于建筑施工现场危险源的管理应以控制危险因素为立足点,落实防护措施为抓手,实行动态跟踪机制,加强安全管理为基本。主要从以下几大方面对建筑施工的危险源进行综合防护:
3.1 安全教育与培训
3.1.1 安全教育
对进入施工现场的人员应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尤其是对新进入现场的人员。对此,单位应统一组织入职职工进行安全知识的学习,通过多样化、合理化的学习安排,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增强安全生产知识,有效地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的发生,减少人为失误。
①入职安全教育。一般职工应具备劳动保护意识,掌握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律法规、规范规程和相关安全知识等;施工企业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从事本工程施工必要的安全知识,熟悉机具设备及安全防护设施的性能和作用;班组安全生产、文明施工基本要求和劳动纪律;本工种安全操作规程及容易发生事故环节、劳动防护用品的使用要求等。特殊作业人员除学习以上的安全教育外,还要按照《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考核管理规定》的要求,参加特种作业的培训,通过考核后持证上岗。
②日常安全教育。安全生产是一项系统性、长期性的工程,企业必须把日常性的安全教育贯穿于安全管理的全过程,深入到施工现场的每个角落,根据各工种的特殊性,采取全方位、多渠道的方法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如施工现场的班前安全活动会,使职工明确在施工过程中该怎样做才能注意不安全因素,消除不安全隐患,保证安全生产,提高施工效率。
3.1.2 安全培训
安全培训包括理论知识培训和实际操作培训,通过培训让正常的职工熟悉掌握新工艺、新设备的基本施工程序和基本操作要点及新法规等,让转岗和脱岗时间长的职工再次熟悉掌握本岗位的安全知识和操作注意事项。
3.1.3 安全施工技术交底
所有工种的专项施工程序均由专业技术员编制安全操作规程和安全技术防护措施。在正式作业前,所有的施工人员必须熟练掌握该操作规程,明确该专项施工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和隐患,并熟练掌握如何正确消除安全隐患,保证施工安全和进程。
3.2 安全生产防护
3.2.1 实行多样化的检查方案
有效地安全生产防护有利于保障建筑施工有序运作,施工单位应在安全生产布置的基础上,制定相应的检查计划。施工现场安全监督检查主要包括:一是常规性安全检查,它是安全生产的基础环节,也是由于特殊的生产工序、设备、人员和环境所需的。二是特殊性安全大检查,它是在某一特定r段和区域进行的有针对性的检查,如大型吊装作业或深基坑支护。三是定期检查,它是以施工现场安全检查制度为依据,在固定时间段进行的例行检查。四是不定期抽查,它是指突击性的检查,往往可以更加真实客观地反映实际问题。
3.2.2 制定有效的防护措施
①设置安全标识。在施工现场设置醒目的安全标识,如在施工入口处、施工起重机械、临时用电设施、脚手架、出入通道口、井口、桥梁口、隧道口、爆破物及有毒有害气液体、消防灭火设施等位置。
②控制施工设施。指定专人对施工设施进行管理、检查及维护等,建立相应的资料档案,按国家规定进行使用或及时报废,以保证施工设备的正常运转。如验收施工用电,检测钢管扣件和大型塔吊等,检查脚手架的搭设情况等。
③配置安全防护用品。在通道口等特殊位置安置防护栏或防护网,在施工现场配备安全防护用具和应急药箱。针对各工种、各工序制定多种危险应急预案,不同的工种作业配置并使用合格、合理的安全防护用具,如电工作业人员使用绝缘手套等。
④其他辅助设施。合理规划施工区域和生活区域,使施工项目办公区、生活区与作业区保持合理、安全的距离,确保职工的餐饮、休息场所符合卫生标准,并严格按照安全标准搭建临时建筑物等。
3.3 安全管理制度
合理可行的安全管理制度是保证施工进度的有效手段,应从以下几方面加强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一是建立岗位责任制,施工项目负责人对施工进程负全责,将安全管理责任逐层细化,将责任落实到个人。二是健全安全管理机构,根据相关法规的规定,组织人员进行专职管理。三是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岗位职责及各个管理制度的具体内容,如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教育培训制度、安全技术和施工操作规范等。
4 结束语
通过对建筑施工危险源的辨别与分析,有利于寻求有效的方法预防事故的发生,减少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加强对建筑施工危险源的管控,建立健全防控体系,严格管理,动态跟踪,重点控制,真正实行科学消除隐患,这对于提高建筑施工事故预防技术水平,确保安全生产和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陈庆云.浅谈建筑施工现场危险源辨识、评价与控制的探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
[2]刘涛.小议建筑施工现场重大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价与控制[J].施工技术,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