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理疗治疗腰肌劳损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2006年4月~2009年10月对480例腰肌劳损患者行背伸肌肌力锻炼,缓解腰痛及腰胀、麻症状效果好。
资料与方法
本组480例,男292例,年龄22~60岁,平均41岁;女188例,年龄24~63岁,平均38岁。病程3~8个月,平均14.3个月,重要症状为腰痛,夜间休息后痛明显,白天劳累后症状加重,部分伴有腰胀、麻。如排除其他明确的腰部疾患。患者都曾采用过中、西药物治疗,但症状改善不明显。
背伸肌锻炼方法:平卧床上或平整台面上,双下肢曲屈位,一般在60°~130°,双肘、头枕部双足放在床上做支撑(五点式),行抬臀、挺腹锻炼,尽力挺腹,30~50次/分,有节奏地做,早晚各1次。锻炼分阶段循序渐进,先适度小幅活动一下做热身准备1分钟。第1周早晚练5分钟,第2周早晚练10分钟。第3周早晚20分钟。3周后早晚练20~30分钟。锻炼时不能持续一段时间完成者可间隙练习,要保证练习时间累计达到规定要求。第3周一般要求持续>10分钟才能稍休息。自己控制频率。对腰痛较重者可口服甾体类镇痛药5~7天,一般能耐受练习。
结 果
锻炼治疗疼痛评价分为四级:①优:症状体征消失;②良:症状偶有体征消失;③可:症状明显缓解,能耐受疼痛,体征明显减轻;④差:无改善。随访时间3~12个月,平均8个月,优384例,良72例,可24例,优良率95%。
讨 论
腰肌劳损致腰痛为常见腰痛疾病。患者多为青壮年,病因常为慢性疲劳性损害所致。部分患者有腰部外伤史,但多数无外伤史。与职业有一定的关联性。多数人缺乏腰部锻炼。腰痛反复发作,时好时坏,症状重时影响工作生活。治疗一般采用镇痛、中药活血化瘀、推拿按摩、理疗。治疗时间较长,缓解疼痛效果一般,症状加重缓解交替,病程迁延。多数伴有腰胀、麻、如、酸等不适。
腰肌劳损致腰痛的病因多为腰肌血循环不畅局部肌肉及肌间隙组织水肿,代谢产物堆积刺激神经末梢。如病程长、可导致腰肌部分纤维化改变,肌萎缩,降低肌力。在外伤基础上发生的病是原发伤重或治疗不当;而疲劳所致的常常是腰肌长时间曲屈或静态收缩固定在同一姿态时间长。如反复弯腰,久坐不动,长时间站立等均可导致腰肌劳损。药物、理疗、推拿按摩不能从根本上改变腰肌的局部缺血,也不能提高肌力。
背伸肌系指使脊柱伸直的大小肌群的总称,主要的功能是伸腰、背、颈。伸和过伸背伸肌群的锻炼有利于:①提高背伸肌肌力和耐力;②增强局部血循环促进水肿消退;③增加伸直运动有利于脊柱生理弧度的恢复和维护;④稳定脊柱及提高灵活性防腰扭伤;⑤平衡躯干屈伸肌的力量,维护良好体态。特别是腰部在伸直运动中肌肉节律的收缩,使“肌泵”在促进小静脉回流,减轻局麻水肿的作用更是药物推拿所不能企极的。主动运动能提力及耐力促进血循环。
本组中62%仅仅通过锻炼未用药物及进行其他治疗措施而使疼痛消失。患者锻炼3周疼痛明显缓解者达91%。坚持锻炼6周85%患者恢复正常。由于锻炼方式简单易掌握,基本不受条件限制,因而能长期坚持,这对预防复发起到了积极作用,背伸肌锻炼治疗腰肌劳损费用低、简单易行、效果好、易推广。
参考文献
1 褚双林.抱膝滚动治腰背痛[N].中国中医药报,2000.
2 方也.腰肌劳损康复操[N].中国矿业报,2001.
3 万斌.推拿治疗慢性腰肌劳损的临床及机理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05.
4 贾建军.腰肌劳损的康复锻炼[N].中国中医药报,2003.
5 梁占生.腰肌劳损的康复锻炼[N].医药养生保健报,2004.
【关键词】正骨推拿法;腰肌劳损;疗效
【中图分类号】R24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1-0077-01
腰肌劳损又称“功能性腰痛”,是临床上常见的慢性腰部软组织疾病的总称,其主要的发病原因是腰部肌肉及其附着点筋膜或者骨膜发生炎症,同时也是导致腰部疼痛的主要原因之一[1]。其主要的临床表现为腰部反复疼痛,劳累后有明显的加重现象,给患者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应该的到及时有效的治疗[2]。本文选取2011年9月至2013年9月在我院接受腰肌劳损疾病治疗的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进行正骨推拿法对于治疗腰肌劳损疾病的临床效果探讨和研究,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9月至2013年9月在我院接受腰肌劳损疾病治疗的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64例,女性36例,年龄在25~60岁之间,平均年龄39.5岁,病程在6个月~8年之间,平均病程5.6年,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6例患者。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以及病程上没有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1.2.1对观察组患者实施正骨推拿治疗:患者采取俯卧位,医者先进行局部点揉法、按揉法和拨等分筋理筋的手法使肌肉得到一定的放松,如果患者伴有腰椎小关节紊乱,要运用用腰椎旋转复位法治疗;伴有骶髂关节错位的患者,分前错位与后错位两种形式,要分别采用单髋过屈复位法或者是单髋过伸复位法进行治疗。以上推拿治疗每隔一天进行一次,每10天为一个疗程。
1.2.2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推拿治疗:患者俯卧位,用拇指按揉肾俞、大肠俞、八等穴,医者用点压手法施术于痛点和肌痉挛处,并在腰臀及大腿后外侧进行推拿,然后用有节律地叩打膀胱部位,由轻到中进行。以上治疗每隔一天进行一次,每10天为一个疗程。
1.3观察指标
对所有的患者治疗的有效率通过有效、显效以及无效三个方面进行统计和分析,其中有效率=显效+有效。
对于患者临床症状积分通过疼痛的程度、性质以及疼痛的改善情况根据Budzynsk评定标准进行分级;对患者体征积分通过患者的临床表现进行评定分级,统计两组患者的分值,进行分析。
1.4统计学分析
对数据库的录入及统计分析均通过 SPSS16.O 软件实现。其组间构成比较用卡方检验,组间疗效比较用等级资料的秩和检验分析,两组均数比较用 t 检验,治疗前后比较用配对 t 进行相关检验,P
2 结果
2.1观察组共50例患者,患者治疗的有效率率为92.0%;对照组共50例患者,治疗的有效率为86.0%,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腰肌劳损大多是在急性腰扭伤时,由于腰部结构复杂以及关节较多而未得到适当治疗,或者治疗不彻底所导致的。目前,对腰肌劳损疾病的治疗方法主要为推拿等中医或者物理治疗,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现有的治疗方法已经无法满足患者的需求,在这样的情况下,就需要对有效的推拿治疗方法进行探讨和研究[3]。
推拿治疗主要以整复移位以及活血化瘀、消肿止痛和舒筋通络为治疗目的,在治疗过程中要提早治疗,并确保定位的准确,操作要灵活。而传统的推拿治疗只能缓解表面的临床症状,对于错位骨骼等方面,并没有实质性的治疗效果,不能达到有效治疗的目的。而正骨推拿可以纠正错位的关节,缓解患者痉挛的症状,使患者的肌肉回到正常的状态,并有效的消肿,实施舒筋止痛,是一种真正有效的治疗方法[4]。
综上所述,正骨推拿治疗腰肌劳损可以提高治疗的有效率和质量,缓解患者局部肌肉以及韧带紧张和痉挛的状态,纠正患者关节错位的现象,使患者得到放松和修复,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具有显著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曾科学,盖娟娟.曾氏太极推拿治疗慢性腰肌劳损30例临床观察[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3,34(02):138-139.
[2] 卢宇,苏少华,公续霏等.无痛银质针治疗腰肌劳损的疗效观察[J].中国伤残医学期刊.2013,10(09):125-126
【关键词】肱桡滑囊及周围局封;劳损性手麻木;治疗方案
在风湿门诊工作中,经常遇到很多手麻木的患者,这些患者大多是勤劳型的家庭妇女、饭店工作人员、建筑装修工等使用双手劳动过度的体力劳动者。我们将这类患者暂称为“劳损性手麻木” 。手麻木导致握力下降,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工作及生活。且在许多医院误诊为“血黏度高” 、“颈椎病” 、“末梢神经炎” 、“肱骨外上髁炎”等疾病,治疗无效。自2004年至今,我们在门诊应用桡肱滑囊及周围局封配合药物治疗劳损性手麻木100例,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情况 我院风湿门诊劳损性手麻木的患者100例,其中男40例,女60例,年龄25-65岁,平均45.2岁。单侧发病 21例(以右侧为多), 双侧发病 79例。病程1周~6月。均有长期使用双手劳动过度史。
1.2 诊断依据及鉴别诊断 ①有长期使用双手劳动过度、肘关节频繁活动史;②单侧或双侧手麻木,手抓握东西时麻木加重,夜间麻木尤甚;③部分有肱桡关节外侧局部酸胀及疼痛;④手抓握东西时的力量减弱;⑤肘关节被动活动正常, 局部无明显肿胀;⑥肘关节外侧肘横纹下2-3 cm处明显压痛;⑦经X线检查排除骨折和其他骨性疾病。与其他疾病的鉴别:①肱骨外上髁炎:劳损性手麻木疼痛位置、压痛点较肱骨外上髁炎为低,虽疼痛可向腕部及上臂扩散,但肱骨外上髁部无压痛,用醋酸氢化考地松或确炎舒松A作肱骨外上髁处封闭无效;②神经根型颈椎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主要表现为沿颈神经根分布区的疼痛与麻木,一般有疼痛侧颈椎横突压痛,压颈试验、臂丛牵拉试验阳性。而劳损性手麻木的麻木多局限于双手或肘关节以下;③末梢神经炎:其麻木对称的位于四肢末端,典型呈手套―袜子型感觉缺失。而肢体疼痛者较少见。而劳损性手麻木的麻木多局限于双手或肘关节以下,麻木分布并无明显的肢体远端分布,也不呈典型手套―袜子型;④腕管综合征:腕管综合征为正中神经受压引起的正中神经分布区的食指、中指和无名指麻木、刺痛或呈烧灼样痛,而劳损性手麻木的麻木不局限正中神经分布区;⑤肘管综合征:尺神经在肘部尺神经沟内的一种慢性损伤,表现为尺神经分布区的手背尺侧、小鱼际、小指及环指尺侧半的麻木或刺痛。而劳损性手麻木的麻木不局限尺神经分布区。
1.3 方法
1.3.1 治疗组 ①肱桡滑囊及周围局封:患肢伸直放置,在肘外侧肘横纹下2~3 cm处触及最痛点定位,常规皮肤消毒后,选择5 ml 注射器抽吸 0.2 %利多卡因 1 ml、醋酸泼尼松龙 125 mg 、维生素B12 500 μg 的混合液,垂直刺入约1~2 cm,患者有酸胀感且回抽无血时注入混合液2 ml,再向四周囊外组织注射药液3 ml,术后局部按压片刻,外敷创可贴。嘱患者2 d内禁用水冲洗患处;②口服药物:盐酸乙哌立松 50 mg 3次/d;维生素B1 20 mg 3次/d;腺苷钴胺片 1.25 mg 3次/d;天麻胶囊6粒 3次/d 口服。对照组:将不愿做肱桡滑囊周围局封仅口服药物的93名劳损性手麻木的患者作为对照组。两组年龄、病情轻重、病程无差异。两组2周内均禁止任何体力及家务劳动,2周后观察疗效。
1.3.2 疗效判断 ①显效:手麻木及肘以下酸胀痛消失,手抓物时无力量减弱;②有效:手麻木及肘以下酸胀痛减轻,手抓物时的力量减弱较前好转;③无效:麻木及肘以下酸胀痛无减轻,手抓物时力量减弱无好转。
1.3.3 统计学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例数及百分数表示,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
2 结果
治疗组显效51例,有效42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93%;对照组分别为31例、32例、30例,有效率67.74%。治疗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36.86,P
3 讨论
肱桡滑囊又称肱二头肌桡骨滑囊,位于二头肌止点桡骨粗隆与桡骨头之间,其外侧为肱桡肌,后外侧为旋后肌。正常情况下滑囊内有少量滑液具有作用。在肘关节频繁的活动中,滑膜壁易受到损伤, 滑膜可很快完成自身的修复,但在反复的损伤与修复过程中,滑膜壁的微孔可被新生的滑膜或瘢痕封闭, 逐渐使整个滑囊闭锁,滑液的生成-分泌平衡破坏,囊内压力逐渐升高,使肘关节疼痛,酸胀不适 [1]。可压迫其周围我神经导致手的麻木。肱桡滑囊周围局封,可以消除滑囊的无菌性炎症,囊内压下降,减轻对周围神经的压迫。 长期的、频繁地使用双手过度的体力劳动,可使前臂肌群发生积累性轻微损伤(劳损),引起肌肉附着点、骨膜、韧带等组织的充血、水肿、渗出、纤维组织增生和粘连等病理改变,刺激和压迫神经末梢导致手的麻木。病变发生以后,为了减少病变部位的活动,一些肌肉常呈痉挛状态,而持续性的肌痉挛也可造成软组织的积累性劳损,从而加重组织的病理改变。盐酸乙哌立松是一种肌肉张力松弛剂,化学结构式为4 - 乙基- 2甲基- 3-哌啶苯丙酮盐酸盐。其主要对脊髓反射和γ- 运动神经元产生作用,有效的抑制脊髓反射和肌梭的敏感性,拮抗 P物质而缓解疼痛抑制疼痛反射,[2]且有研究证明盐酸乙哌立松是一种钙离子拮抗剂,通过扩张血管而改善骨骼肌血流 [3,4]。 从多方面阻断紧张亢进-循环障碍-肌疼痛-肌紧张亢进这种骨骼肌的恶性循环。肌肉的松弛和血供的改善有利于神经功能的恢复及麻木的好转。维生素B1、腺苷钴胺片营养神经加上中医传统治疗麻木的药物天麻胶囊,更有利于受损神经的恢复。通过以上的对比研究,肱桡滑囊及周围局封配合药物治疗比单纯的药物治疗疗效明显提高,提示肱桡滑囊及周围局封配合药物治疗可作为劳损性双手麻木的治疗方案。
参 考 文 献
[1] 毕宏政, 随进德. 小针刀治疗肱桡关节创伤性滑囊炎20例报告.中医正骨, 2000,12(5):28.
[2] Tsuyama N,Seo H,Uiyanm Y,et al.Clinical effects of My onal,eperison HCL,on should-neck syndrome,periarthritis scapulohumeralis and low back pain.J New Remed Clinic,1985,34(8):1493-1508.
关键词:曲安奈德 利多卡因 痛点注射 临床疗效 血清
慢性腰肌劳损是一种神经外科常见疾病,主要临床症状为腰部疼痛、压痛、灼痛等[1]。患者长期伏案工作、缺乏运动等导致腰部肌肉劳累过度,造成血液供应不足,对腰部肌肉等软组织造成慢性损伤,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2]。早期慢性腰肌劳损患者的症状不明显,发病较缓慢,患者容易忽视治疗,若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治疗,会导致病情加重对腰肌筋膜造成不可修复的损伤[3]。曲安奈德联合利多卡因通过痛点注射已经被应用于慢性腰肌劳损的临床治疗,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因此,本研究纳入慢性腰肌劳损患者58例作为研究对象,探究曲安奈德联合利多卡因通过痛点注射对慢性腰肌劳损康复治疗的治疗效果以及对患者血清因子水平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2020年10月-2020年12月收治慢性腰肌劳损患者58例,均经X线检查后确诊;随机分为两组,各29例。研究组男14例,女15例;年龄57~79岁,平均(62.82±6.76)岁。对照组男18例,女11例;年龄60~77岁,平均(64.81±5.41)岁。本研究经过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1)所有患者资料完整;(2)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1)对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过敏;(2)精神类疾病。
方法:(1)对照组采用利多卡因通过痛点注射:需要提前对患者进行X线检查确诊,寻找压痛点,在患者痛点处注射2~5 m L的2%利多卡因注射液,1次/周,4次1个疗程。(2)研究组在利多卡因基础上联合曲安奈德联通过痛点注射:按压寻找痛点后,用手按住痛点,将2~5 m L的2%利多卡因注射液与20~40 mg的曲安奈德混合后通过痛点注射,1次/周,4次是1个疗程,治疗周期为1个疗程。医护人员需要告知患者适当增加锻炼,提升治疗效果。
观察指标:⑴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疗效评定标准:(1)显效:经治疗后,患者疼痛等临床症状基本消失;(2)有效:经治疗后,患者疼痛等临床症状有一定程度改善;(3)无效:经治疗后,患者疼痛等临床症状无改善,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⑵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6(IL-6)、血栓素B2(TXB2)、6-酮-前列腺素Fla(6-Keto-PGFla)等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差异。
统计学方法:数据采用spss 21.0软件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n(%)]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因子水平变化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TNF-α、IL-6、TXB2水平均低于治疗前,6-Keto-PGFla水平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血清TNF-α、IL-6、TXB2水平均低于对照组,6-Keto-PGFla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因子水平变化比较
讨论慢性腰肌劳损的发病率较高,可能由腰部活动量过大、姿势不良、过度劳累等造成[4]。大部分慢性腰肌劳损患者早期常没有明显的症状,偶尔有腰部酸痛等症状,有时候也可见腰部刺痛,导致活动受限,严重甚至会导致腰肌萎缩,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5]。因此,患者应积极配合治疗,及早采取根治性治疗措施对整体预后疗效非常重要。临床研究证明,采用曲安奈德联合利多卡因通过痛点注射对慢性腰肌劳损患者的康复治疗有明显的临床效果,血清中炎性因子水平明显下降。
此次通过研究慢性腰肌劳损患者58例的临床康复治疗工作情况,分析研究结果能够看出,研究组慢性腰肌劳损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TNF-α、IL-6、TXB2等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均低于对照组,6-Keto-PGFla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说明曲安奈德联合利多卡因通过痛点注射对慢性腰肌劳损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腰部疼痛状况,降低血清中炎性因子水平,减轻炎性反应。其原因可能是:利多卡因是一种局部麻醉药,有一定的镇痛作用,但是无法修复腰肌劳损的损伤组织且有一定的不良反应,治疗效果存在局限性。曲安奈德属于合成皮质类固醇,有抗过敏的作用,抗炎效果较持久,有利于刺激损伤组织的修复。找到患者压痛点后,将曲安奈德联合利多卡因通过痛点注射抗炎效果更持久,没有产生严重的不良反应,充分证明了曲安奈德联合利多卡因通过痛点注射对提升慢性腰肌劳损患者治疗效果以及减轻炎性反应的重要性。
综上所述,在慢性腰肌劳损患者的临床康复治疗工作中,将曲安奈德联合利多卡因通过痛点注射,提高了整体治疗效果,有效改善患者疼痛症状,减轻炎性反应,在慢性腰肌劳损患者临床康复治疗工作中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白真玉,刘德裕,陈尧卉.曲安奈德注射液对口腔黏膜下纤维化组织表达水平的影响[J].内蒙古医学院学报,2019,41(6):602-603.
[2]赵保华,张东军.腰痛宁胶囊联合曲安奈德治疗坐骨神经痛的临床研究[J].现代药物与临床,2018,33(8):2103-2107.
[3]李海,麦麦提·沙吾提,席玉镜,等.运动训练联合臭氧注射治疗肩袖损伤的疗效观察[J].贵州医药,2018,42(10):1214-1215.
[关键词]温针灸;寒湿腰痛;常规针刺
[中图分类号] R32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6)09(a)-0150-03
腰痛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疾病,本文探讨腰痛指的是西医中的腰肌劳损以及腰椎间盘突出症。通常所说的腰肌劳损在解剖学上指的是腰骶位置的筋膜、肌肉等软组织的慢性损伤,劳损性损伤,大多会伴有无菌性炎症的存在,进而导致患者表现为臀部以及腰部的一侧或两侧疼痛,大多数为弥漫性疼痛[1-2],疼痛随着天气的变化以及受累而有所加重。中医中对于此病的病因分析主要是寒邪入侵、体虚肾亏。中医所说,腰为肾之府,腰部是足太阳经的经过之地。因诸脉分布于其间,因此内伤则为肾虚。中医学中,据腰痛的病因将其分为湿热、寒湿、肾虚以及淤血,在治疗方面,根据病机辨证施治[3-4]。在西医方面,对腰痛的治疗主要采用物理与西药和锻炼相结合的疗法,而中医方面则采用理疗、牵引、针灸、按摩以及中药治疗。中医分析,现代人由于生活压力较大,工作时间较长,并且对于外貌的重视程度远高于身体的感受,因此多数人易受寒,寒湿腰痛患者逐渐增多。本研究遵循辨证施治,采用温针灸疗法,与常规针刺进行对比,旨在寻找疗效最佳的疗法,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2月~2015年5月我院诊治的寒湿腰痛患者116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58例,所有患者均符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于1994年制作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5]中的诊断标准。其中实验组男性28例,女性30例;年龄28~59岁,平均(49.5±3.9)岁;病程5个月~8年,平均(2.1±0.8)年;腰肌劳损33例,腰椎间盘突出症25例;对照组男性31例,女性27例;年龄29~62岁,平均(50.3±4.1)岁;病程5个月~10年,平均(2.4±0.7)年;腰肌劳损3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28例。纳入标准:①年龄20~70岁;②签署本次研究知情同意书;③急性起病患者。排除标准:①晕针以及对灸烟过敏者;②严重肝肾功能异常患者;③神经功能疾病;④恶性肿瘤;⑤严重心血管疾病;⑥妊娠和哺乳期妇女;⑦严重骨质疏松患者。本研究已经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1.2.1对照组常规针刺治疗:患者俯卧位,选择大肠俞、委中、秩边、昆仑、承山、环跳、肾俞等穴位,使患者双下肢保持放松的状态,在患者两侧脚踝下方放置沙袋,常规消毒之后进行针刺,得气后采用向足心方法或者提插捻转造成酸胀感受,治疗30 min/次,1次/d,10 d/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治疗1个月后评价疗效。
1.2.2 实验组温针灸:穴位与常规针灸穴位相同。患者俯卧位,下肢放松,同样在患者两侧脚踝下方放置沙袋,常规消毒,使用2寸28号毫针垂直方向进针,腰部夹脊穴进针深度达到约2寸位置时,则环跳穴进针深度达到3寸左右,在此位置使用提插捻转手法将针感传至足心部位,得气之后将艾条点燃插入针柄达到温针灸目的,每个穴位持续30 min,1次/d,10 d/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治疗后1个月评价疗效。
1.3 评价标准
1.3.1疼痛程度分级采用模拟标度尺评分法(VAS)评分,0~10分表示疼痛程度,0分:无疼痛;10分:极度疼痛。本研究随访时间1个月,无遗漏病例,观察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的VAS评分情况。
1.3.2 疗效评价 治疗1个月之后对疗效进行评价,①痊愈:脊柱无侧弯,活动度无异常,直腿抬高角度 >70°;②显效:脊柱侧弯基本不存在,活动度有所好转,直腿抬高角度
1.4 统计学方法
采取SPSS 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量资料采用χ2 检验,以P
2结果
2.1两组患者VAS评分的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之后评分分别为(0.59±0.64)分和(0.88±1.02)分,较治疗前均有缓解,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的比较
治疗1个月之后,实验组总有效率为87.9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2.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的比较
本研究在治疗期间未发生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血尿常规也无异常,关于针灸治疗,只要穴位正确,一般不会有不良反应的发生,其中在艾条过程中应重点避免烫伤皮肤。
3 讨论
3.1 对腰痛的讨论
临床研究显示,关于腰痛的病因较多,并且相互之间十分复杂,同时肾脏疾病的常见表现也是腰痛,这与中医学的研究观点“腰为肾之府”相关[7-9]。古代文字历史中记载:腰者,肾之府,转摇不能,肾将备矣。《证治准绳》中记载道:有风,有湿,有寒,有热,有闪挫,有瘀血,有滞气,有痰积,皆标也,肾虚,其本也。从以上分析可知腰痛之病因。在临床工作之中,老年人发生腰痛的概率明显高于年轻人,由于年龄的增长,体力虚弱,与腰部相关的包括慢性腰痛、腰椎间盘突出以及急性腰损伤等等[10-12]。腰痛发病具有一定的特点,主要是发病率高、易复发、发病时间较早,随着患者年龄的不断地增长,腰痛的发生率也随之增长,对患者的生活以及工作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并给社会带了较大的负担。近年临床上治疗腰痛的方法主要包括局部用药与口服药物治疗[13],其中较为常用的药物是非甾体抗炎阵痛药物,但是在循证医学方面,对于该药物是否有效还并没有有效的研究证明,同时该药物的副作用相对较大,此外局部用药治疗腰痛的疗效也不是很理想,因此使用中药、针灸等方法治疗腰痛的相关研究越来越多[14-15]。
3.2 对温针灸作用的讨论
温针灸的原理是“以热引热,使热外出”、“寒者热之”,点燃艾条产生热量,通过针身向病之所在传导,并且维持较长时间,将机体内的经气激发出来,对血管的通透性改善也甚是明显,通过改善周围血液循环状态从而缓解炎症以及淤血状态,帮助机体加快对其吸收的速度[16]。操作方法简便,疗效显著,若穴位判断准确,则极少有不良反应发生,本研究显示治疗期间未发生不良反应,患者血尿常规也无异常。对改善寒湿腰痛患者的症状以及VAS评分具有较好的效果,并且在短期内可以维持较好的疗效,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治疗前VAS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治疗1个月之后评分分别为(0.59±0.64)分和(0.88±1.02)分,较治疗前均有缓解,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1个月之后,实验组总有效率为87.9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2.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3 对寒湿腰痛选穴的讨论
腰乃肾之外府,取肾俞有益于调节肾气,足太阳膀胱经,太阳者,主全身之表,故有益于振阳气而抑寒邪,祛风散寒,散寒化湿,选穴得当,寒湿尽祛,气血畅行[17]。
3.4 对治疗结果的讨论
腰痛是门诊较为常见的病症,治疗的方法多种多样,药物治疗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关于腰痛的治疗,目前较为常用的是常规针刺,虽然效果尚可,但是患者易出现耐针现象,反复治疗效果并不明显。本文使用温针灸方法,所谓辨证施治,针对某一病症选取最佳疗法,经过3个疗程的治疗,取得了满意的疗效,且无副作用,无耐针现象,患者易于接受,本文结果显示实验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具有显著差异,但是由于病理样本相对不足,不能更加权威地说明,若再有机会,望能有大样本临床研究,则对问题的说明将更加具有权威性。
综上所述,温针灸治疗寒湿腰痛方法简单,无不良反应发生,患者易于接受,可在针灸科室应用。
[参考文献]
[1]张锐,王昭金,赵汉平,等.伤害性感受体在椎间盘源性下腰痛中的研究进展[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2,20(15):1396-1398.
[2]杨豪,王建儒,郑召民.椎间盘源性腰痛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J].中华医学杂志,2013,93(19):1514-1516.
[3]王亮,王莹莹,杨金生.腰痛中医外治疗法临床研究[J].世界中医药,2013,8(4):472-476.
[4]汤仙,赵锋,冯进,等.辨证施护对非特异性下腰痛保守治疗疗效的影响[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35(7):57-59.
[5]李国锐.《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出台[J].福建质量信息,1995,(2):5.
[6]胡永胜,张玉坤,田慧中,等.三种不同方法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的疗效评价[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1,19(11):964-966.
[7]刘金钟,许明健,苏占国,等.腰痛灵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54例[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0(36):4685-4685.
[8]谢松林,廖小艳,刘绍梅.温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J].针灸临床杂志,2010,26(1):599-600.
[9]李敏,王兵.温针灸结合中药治疗寒湿凝滞型慢性盆腔炎70例[J].北京中医药,2011,30(1):45-47.
[10]姜加祥,宿绍敏,肖一宾.循经排针法治疗慢性腰肌劳损(寒湿型)106例临床观察[J].中医药导报,2010,16(1):58-59.
[11]马建,张中,江中潮,等.椎间盘源性腰痛中医辨证分型研究[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13,32(3):221-225.
[12]黄承军,梁冬波,刘保新.针刀治疗不同证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0(19):2341-2342.
[13]张卫东,李俊莲,高丽娜,等.调神、温经、通督综合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1例临床观察[J].中医杂志,2015, 56(8):672-675.
[14]曹晔,王月秋.推拿结合针刺不同远端穴位治疗急性腰扭伤:随机对照研究[J].中国针灸,2015,35(5):453-457.
[15]陈静,雷南伟,刘金凤,等.夹脊电针结合局部A型肉毒素注射治疗慢性腰痛的临床观察[J].针灸临床杂志,2016, 32(4):4-6.
[16]王晗,艾炳蔚.针灸“通督温阳”法结合中频脉冲电疗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0例[J].针灸临床杂志,2016,32(2):2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