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强基计划生物科学

强基计划生物科学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强基计划生物科学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强基计划生物科学

强基计划生物科学范文第1篇

【关键词】 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

近几年来,随着上虞经济的快速发展,外来流动人口的数量也日益俱增。尤其是城乡结合处流动人员数量庞大且流动性强,就业广泛,变更频繁,成分复杂,给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的服务管理带来许多困难。

1 流动人口的现状和特征

就以我们曹娥街道为例,截止2012年10月底,流入人口有32874人,其中流入育龄妇女13059人,其中已婚有7351人;未婚为5708人,占流入育龄妇女总数的40%左右。而这些已婚的流入育龄妇女中持《婚育证明》人数仅为1955人,不到流入婚育龄妇女的20%。外来流动人口主要来源于安徽、山东、福建、河南、江苏、江西等省。文化程度调查中,抽查了安徽、山东、福建、河南、江苏、江西的流动人口文化程度,平均情况为:大专以上的2.2%、高中(中专)的9.44%、初中的62.25%、小学的22.75%、文盲半文盲的3.36%。由于受经济条件、技术限制,流动人口主体为从事建筑业和服务业、农村季节工以及经商等,这些人员以非正规的短期就业为主,一般从事工资水平较低、工作条件艰苦、劳动强度较大、技术含量低的工作。

2 流动人口管理服务上存在的问题

2.1 发展不够平衡 “重经济、轻治安,重使用、轻管理,重管理、轻服务”的思想依然存在,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不够重视。表现为虽然建立了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机构,但工作没有深入开展,流于形式,对工作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不能妥善处理或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措施落实不到位。

2.2 服务管理任务重 流动人口的增多,房屋出租户数量急剧递增,管理任务愈加繁重。当前,居民闲置空房的增多,客观上为流动人口租住私房提供了方便。

3 加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的探索思考

3.1 加强领导,提高认识,把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纳入街道发展计划 流动人口的大量增加,是经济和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是加快新型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客观需要。党政领导高度重视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把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纳入街道发展计划,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充分认识做好这项工作的战略地位。目前,流动人口已成为曹娥街道经济快速发展的一支生力军,他们为曹娥街道实现“两个率先”做出了积极贡献。

3.2 完善机构,健全网络,强化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的统筹管理

3.2.1 要政府牵头,切实加强各成员单位与人口计生部门的统筹协调;加强流动人口目标责任制管理,明确职责,切实构建“政府主导、部门配合、社会参与、齐抓共管”的综合治理格局。

3.2.2 健全工作网络建设 乡镇成立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办公室,按照流动人口数量配足专职管理人员。

3.2.3 加强基层队伍建设 要认真组织基层计生干部、计生服务员学习有关文件、政策,不断提高对流动人口计生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真正从思想上改变对流动人口的看法。

3.2.4 加强区域间协作 积极主动与其他省、市联系,不断拓宽流动人口双向管理范围。充分发挥流动人口信息交换平台的作用,及时提交反馈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相关信息,确保双向服务管理的有效性、及时性。

3.3 加强宣传教育力度,强调宣传效果

3.3.1 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纸以及网络等宣传媒体,大力宣传计划生育现行生育政策、优先优惠政策以及奖励扶助政策,使各项政策深入人心。

3.3.2 在交通要道书写永久性计划生育标语、设置宣传栏或宣传一条街。并积极与妇联等群团组织部门联系,开展大型文艺汇演及大型宣传活动,以多种形式营造良好的宣传氛围。

3.3.3 精心印制流动人口宣传资料或宣传品,发放到每家每户,并经常组织流动人口进行学习座谈,用朴实的语言、具体的典型事例分析优惠政策、奖励扶助制度的好处,做到以理服人、以情感人。

3.4 坚持协调发展,统筹发展,强化属地管理

3.4.1 在乡镇(街道)成立流动人口管理服务站,和新居民事务所合署办公,推行“一站式”服务方式,为流入人口集中办理有关证明,提供咨询,既方便群众,又方便管理,也可不断探索流动人口管理新的有效经验。

3.4.2 强化属地管理。按照“属地化管理、市民化服务”的原则,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纳入本地的经常性工作范围。做到与户籍人口的计划生育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考核;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提供市民化服务,做到与户籍人口同宣传、同管理、同服务。

3.4.3 加强政企合作。坚持可持续发展,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发展。在拥有五百多名外来育龄妇女的大型企业,计生办组织开展“推动流动人口均等化服务,温暖送到家”的活动,并做好宣传、在厂内成立规范化的流动人口之家、开辟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宣传专栏、在生活区悬挂横幅、展出宣传展板,分发宣传资料,大力宣讲计划生育法律法规和政策,普及优生优育、避孕节育、生殖健康等科普知识,引导流动人口树立科学、文明、进步的婚恋观,自觉实行计划生育。

3.5 健全网络信息,强化优质服务

3.5.1 进一步优化计生技术服务 根据流动人口需求,积极开展生殖健康咨询指导,定期为流动育龄人员提供与户籍人口同等的生殖健康检查、随访服务,并建立流动育龄妇女生殖健康档案,及时更新相关信息,实行网络化动态管理。

3.5.2 进一步拓展优生优育服务 将流动人口纳入“三优”工程项目之中,使流动人口在流入地能够享有同等的优生优育服务。

强基计划生物科学范文第2篇

关键词 科学方法 思维方法 学科方法 科学素养

科学方法教育,作为科学教育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有着深刻的内涵和意义。中学生物科学方法教育,具有联系生物现象与知识、知识与应用的重要作用,应在中学生物教育中受到重视。

老一辈教育家杨寅初先生(1937)在其教学论著中用一单元专门提出要注重科学方法的训练;北师大陈皓兮教授(1987)的教学论著中写道:60年代以来,在各国生物教育中都突出地提出要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善于从自然事物、自然现象中去发现问题,通过观察实验、积累资料、进行推论,借以学会认识客观自然界的科学方法[1]。可见,中学生物教学中进行科学方法的教育,并不是一个新的话题。科学方法在学科学习的结构中,起到了桥梁和纽带的作用,它将知识“变活”,将知识与实际产生联系。目前,已有生物教学研究者在其学术论文中提出,高中生物新课程中涉及的科学方法主要有:观察法、实验法、模拟法、量化法、归纳法、演绎法、分析和综合法、类比法等[2]。

生命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它在构建学生生命价值观、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等方面都有着巨大的意义。本研究试图构建生物科学方法的分类理论,将中学生物科学方法教育的内容进行分类,进而提出在中学进行生物科学方法教育的实施路径。

一、中学生物学科学方法教育内容的确立

1.生物学科学方法的内涵

方法,指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所应用的行为方式、程序及手段的总和。在科学研究中,是指借助于思维取得新信息、新成果的方式和手段[3]。科学学的奠基人贝尔纳说得好:“良好的方法能使我们更好地发挥运用天赋的才能,而拙劣的方法则可能阻障才能的发挥”[4]。科学方法,指人们在认识世界的实践活动中总结出来的正确的思维方式和操作方式,是获取科学知识的程序或过程[3]。“与科学知识相比,科学方法具有更大的稳定性和更普遍的适用性”[5]。因此,在中学科学教育中,让学生获取科学方法比获取科学内容本身更为重要。

方法是一种途径,既能够创造知识也能够应用知识,只有掌握了方法,才能够使理解科学和终身学习成为可能。学生对生物科学方法的学习不会自发进行,需要教师的教学指导。有研究者认为,科学研究方法必须基于特定理论进行观察、实践和测量,而科学方法包括通过观察和实验进行数据的采集,以及形成和检验假说。通过对上述内容的总结,笔者将生物科学方法的内涵界定为:人们在认识和解决生命科学问题的实践活动中,总结出来正确的思维方式和操作方法,从而获取生物科学知识的过程。

2.生物科学方法显化教育的内涵

尽管大多数教师都能够意识到科学方法教育的重要性,但对于生物科学方法教育的理解与感悟却参差不齐,原因在于生物科学方法教育一直处于隐性教育水平。有研究者对物理科学方法隐形教育总结出以下不足: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内容不明确、教学效果不显著[6]。

和隐性教育对应的是显化教育。所谓科学方法显化教育,是指教师有意识地公开进行科学方法教育,学生有意识地学习科学方法,以达到理解知识、掌握方法和形成科学态度的目的[6]。中学生物科学方法教育也应当从隐性走向显化。生物是门实验学科,意味着生物学的知识本身就是由实验、实践中得来,知识的运用也体现在实验中。在中学生物学的教学中,一是要体现出生物科学技能的必要性,二是通过思维方法的显化,使得隐性认知得以被剖析,让学生能够认识并有意识地培养相关的思维方法,通过有针对性的训练,使得学生能够像一个“科学家”那样思考和解决生物学问题、应用生物学知识。

3.中学生物科学方法的分类

笔者从历史观的角度纵向梳理了我国生物科学方法教育的内涵,翻阅从民国时期到当代的主要“生物课教学法”和“生物课程与教学论”,将其中作者意图涉及的生物科学方法进行了整理(如表1所示),其核心思想是让学生在认识和学习生物学中习得正确的思维方法及研究方法。

尽管上述生物教学的论著中对生物科学方法都没有专门的叙述,但都提出了生物科学方法在生物学教学中的重要意义,并且涉及了生物学研究方法、生物学思维方法在培养学生生物科学素养中是不可或缺的角色。笔者按照生物学学科方法、生物学思维方法这两类基本科学方法,构建了中学生物科学方法分类模型(如图1所示)。

图1 中学生物科学方法分类

(1)生物学思维方法

生物学思维方法是指生物学科研究方法中概括出来进行理论思维的方法,如分析、归纳、综合、控制变量等方法。这些方法指导着学生在遇到生物问题时,能够正确找出原始问题,并运用正确的思维方式去研究问题,进而更好的解决问题。一般来说,在中学生物教育中,用来进行理论思维的方法包括:分析、归纳、综合、假说演绎、类比推理、比较、抽象化、对比实验、控制变量等。但是由于思维是隐秘的,在日常教学中往往会忽视以其作为目标进行教学设计。

(2)生物学学科方法

生物学学科方法指在生物学中最常用的揭示生命现象的方法,它包括进行研究的流程,即科学探究的过程方法,如生物科学探究过程技能:发现问题、提出假说、设计实验、完成实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这整个的过程;也包括在中学科学探究中所运用的最基本方法,如生物操作方法:显微镜操作、观察、解剖、染色、过滤、制作装片、同位素标记法、调查、标本制作、纯化、蒸馏、萃取等。它是整个生物科学研究的基础,也是学生学习生物学知识,打好生物学基础的必备条件。由于其与生物学科有直接密切的联系,它也被称之为强认知方法。

(3)中学生物科学方法的内在联系

哲学中的科学方法从具体到一般层层递进,下一层是上一层的基础,而在生物科学方法的结构中,可以看到学科方法和思维方法之间有着直接的关联,它们并不存在层级的高低,思维伴随着学科的学习,学科方法的强化也锻炼了思维方法。从认知的角度看,在解决问题时,会同时应用到思维方法和具体研究方法,但不论是生物学科方法还是生物思维方法,都应以中学生物学知识作为载体去强化和训练。

二、中学生物科学方法教育内容的实施

1.中学生物学学科方法教育的实施

生物学学科方法在生物实验教学中体现得最为明显,通过生物实验课、生物实践活动,能够有效地让学生体会和感受科学方法在实际研究中的应用。例如,在“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实验中,涉及制作装片、使用显微镜、观察、对比的思维和操作,那么教师在实验课开始之前,就应当对学生明确提出要求,要求其正确使用显微镜和制作临时装片,并将过程告知学生,接着提出实验需要解决的问题,让学生自主进行实验的计划,锻炼学生的科学探究思维。

2.中学生物学思维方法教育的实施

思维方法通常是渗透在教学内容当中,需将其显化,使学生明确。比如,研究PH值对酶活性影响这一课时,通过控制其他因素只改变其中一种因素的控制变量法的应用在这里就显得非常自然,而同时控制变量法又应用在很多其他知识的学习中,要注重在教学中对科学方法的总结和归纳。再如,分析和归纳是两种最常见的科学思维方法,当学生通过实验得出图表或者曲线时,如何正确地分析和归纳也应显化,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三、中学生物科学方法教育的展望

1.在生物课程标准中显化生物科学方法

我国现行生物课程标准是以生物知识为核心进行教学组织的,但从教育目的看,学习方法比知识更为重要。因此,以方法为核心、知识为框架的教学组织更有利于学生对于方法的掌握。课程标准作为纲领材料,应明确生物科学方法的重要地位。在生物课程标准中将生物学科方法和生物思维方法显化在课程目标中,是生物科学方法教育的政策支持。

2.依据生物科学方法的逻辑组织教学

由于方法是现象与知识、知识与应用的联接,根据生物科学方法来组织教学,将其作为逻辑组织教学能够有效帮助学生掌握科学方法,建立学生科学方法知识体系。首先将中学生物中涉及到的科学方法进行罗列和总结,从横向和纵向进行教学,以知识的角度看科学方法,然后通过科学方法组织知识体系。

3.提升生物教师的生物科学方法素养

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实施者,一切教育方法、教学策略的落脚点都是教师对学生的教学,因此,教师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我国教育正处于改革的深水期,教师队伍必须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库和教育观念,才能跟得上教育改革的步伐。及时加强教师的专业能力,补充教师专业结构中的科学方法教育知识,是中学生物实施科学方法教育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参考文献

[1] 陈皓兮,中学生物学教学法[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

[2] 孙文霞,沈光华.高中生物新课程中的科学方法教育[J].生物学杂志,2006(12).

[3] 刘蔚华.方法大辞典[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1.

[4] 向洪.当代科学学辞典[M].成都: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1987.

[5] 涂艳国.论科学教育的基本要素[J].教育研究,1990(9).

[6] 李正福,李春密,邢.物理教学中的科学方法显性教育[J].教育科学研究,2011(1).

[7] 杨寅初.中等学校生物学教学法[M].北京:正中书局,1937.

[8] 陈皓兮,叶佩珉.小学生物教学指导书(人教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8.

[9] 周美珍.生物教育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2.

[10] 汪忠.新编生物学教学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强基计划生物科学范文第3篇

    1 当代大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现状及其存在问题

    生物相关专业的学生对生物科学技术具有浓厚的兴趣,生物科学技术基础知识扎实,对生物技术发展持积极的肯定态度,具备良好的科技强国的信念。但是,他们对高新生物科学技术知识和先进实验技术了解较少,生物科学实验实践技能较差,对生物科学科研精神的理解和研究方法的掌握不足。有调查表明,当代大学生对于当前的一些生物热点问题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对于高新技术的应用和新的科学研究领域的认识不足。在理性上,有43%的学生是盲目的怀疑,或者是盲从专家和他人的观点,对事物较少有自己的看法;在探索求知精神上,“科学功利主义”对学生的影响最大,使得学生视野狭窄、目光短浅;在实证精神上,有62%的学生缺乏实验实证精神,偏重抽象思维,缺乏科学实验的精神和价值眼光。②此外,许多高校只注重生物专业课的常规教学,很少举办专门的科研活动,且科学技能培养与锻炼的途径缺乏,这使得大学缺乏浓郁的科学素养氛围,学生较难形成一定的科学技能,由此科学实践能力也较差。

    2 细胞生物学教学中培养科学素养的意义

    细胞生物学是生物学类及农林医药类本科生一门必修的专业基础课,是现代生命科学的前沿分支学科之一,它是以细胞为研究对象,从细胞的整体水平、亚显微水平、分子水平等三个层研究细胞和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细胞的生活史和各种生命活动规律的学科。细胞生物学是一门承上启下的学科,和分子生物学一起同是现代生命科学的基础,并广泛渗透到遗传学、发育生物学、生殖生物学、神经生物学和免疫生物学等的研究中,和农业、医学、生物高新技术的发展有密切的关系,是生命科学的重要支柱之一,在解决人类面临的重大问题、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重要的基础作用。同时,细胞生物学又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重要理论与实践密切地联系着。随着生命科学自身和生物产业的快速发展,对生命科学相关领域创新型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由此可见,细胞生物学课程中科学素养的培养对于建立与其专业层次、研究方向相符合的细胞生物学知识构架体系,培养和锻炼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3 细胞生物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细胞生物学作为生物学类及农林医药类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方面,具有举足轻的重要作用。然而,科学素养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之功,教师应始终将其贯穿于自己的教学之中。如何在细胞生物学教学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以下是笔者的一些想法和体会。

    3.1 加强课堂教学中的“生活化”融合

    细胞生物学的知识理论性强,内容抽象深奥、难于理解,教师可以试将抽象的内容与日常生活相联系,使学生有此联想起有趣的、熟悉的生活场景或事物,这不仅使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和动态化,使其容易理解,而且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和学习兴趣。例如讲解“蛋白质的分选”时,引导学生由细胞社会联想到人类社会。细胞中的各种蛋白质发挥结构或功能作用的部位几乎遍布细胞的各种膜区和组分,只有当蛋白质各就各位并组装成结构和功能复合体,才能参与细胞的各种生命活动。这就好比在人类社会中,各专业的毕业生只有找到适合其自身特点的工作岗位才能发挥所长。总之,运用发散性思维,尽可能地将细胞生物学抽象的理论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并配合以多媒体辅助手段,使抽象的内容变得形象生动,易于理解掌握。

    3.2 侧重教学内容的前沿性和新颖性

    细胞生物学发展极为迅速,随着科学家们研究成果的不断涌现,其内容处在不断更新的动态过程中。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联系学科的前沿和热点,讲述较先进的科学结论,跟踪国际上最新进展。此外,教师在注重教学的同时,宜以科研并举,以科研引导和促进教学;教学与培养科学研究型人才紧密结合;教学内容与最新科研进展同步,使学生在正确掌握细胞生物学基础上学会解决与之相关的科学研究问题。如将教师的主要科研成果与基础理论教学有机结合,结合教学内容介绍自己的科研成果,这样既生动又贴切,学生又很熟悉,使学生获得学习的兴趣和动力,亦可以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科研钻研精神。

    3.3 增加细胞生物学实验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的比例

    综合性实验注重知识的综合运用,实验原理和方法步骤较为复杂,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实验原理,正确使用仪器设备,锻炼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设计性实验是指学生根据实验项目,自主设计实验方案,自主准备实验材料,自主配制实验所需试剂,根据自己的时间自主安排实验进程,设计性实验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实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勇于探索的精神。由此可见,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可以锻炼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③然而目前许多高校由于实验条件和课时安排的限制,细胞生物学实验主要以基本操作和验证性实验为主,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较少甚至没有,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思维的培养。④因此,教师应根据科学性、可行性和实用性原则增大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的比例。如我们精选了真核生物基因组的提取、纯化、鉴定、扩增、酶切、重组、转化、筛选的大实验,膜蛋白的分离与鉴定等综合设计型大实验,这些实验中的每个实验都构成了一个综合性整体,同时,在实验材料的选择上尽量做到由学生自主选择。通过每一次的综合设计实验,使学生进一步巩固了已学习的知识和已掌握的技术,并能够对实验结果进行合理的正确的资料采集、整理、分析和归纳,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素质、科学精神、创新思维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4 组织各种“科学小组”,布置学科发展前沿的讨论,与全程科研训练对接,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强基计划生物科学范文第4篇

20xx年初二生物新学期教学计划书(一)在新的学期里本人将继续担任初二四个班生物教学工作,为了出色的完成本学期的工作,特将本学期的教学计划:

一、教学总体要求和教学目标

继续认真学习《生物课程标准》,该标准是义务教育阶段生物教学的基本依据,教师应该在认真学习和领悟的基础上,结合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创造性的进行教学。生物课程的根本任务是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特别是一个公民终身发展所需要的生物科学素养,同时在思想方面教育学生,使学生全面发展。

课程理念: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在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的基础上,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重视对学生进行全面的科学素养教育,体现国家对学生在生物科学知识和技能、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着眼于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体现义务教育阶段生物课程的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

教学目标: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生物教学,学生将在以下几个方面得到发展:获得生物学基本事实、概念、原理和规律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了解这些知识并关注这些知识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初步具有生物实验的操作能力,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养成科学思维的习惯;理解人类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保意识。具体目标:知识方面获得有关人体结构、功能以及卫生保健的知识,促进生理和心理的健康发展。能力方面初步学会生物探究的一般方法,发展合作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了解我国的生物资源状况和生物科学技术发展状况,培养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热爱大自然、珍爱生命,逐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卫生习惯,确立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

二、教学内容及进度

初二生物下学期教学的内容主要是以“生物的延续和发展”“健康的生活”为中心展开的有关生物的生殖和发育、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生物的进化以及健康的生活。进度详见教学进度表。

三、教学措施

教师通过上一学期的教学工作已对学生的学习特点有了一定的认识。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为探究性学习创设情景;鼓励学生自己观察、思考、提问;注意课内外活动相结合,加强对学生基本实验技能的培养。在对学生的评价方面主要包括:对学生的探究能力的评价、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状况的评价。

四、教材及学生分析

教材的编写注重从生活实践出发,避免了从理论到理论;注重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学生探究;给学生的自主学习空间,学生生活情景图片化;进一步加强了可读性。

初二年级的学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课堂应增加趣味性。学生比较喜欢动手在教学中应增加学生实践内容。让学生初步具有良好的生物学习思维。

新的学期给我们的教学工作带来了的希望,在开始将工作一步一步努力做好,用饱满的精神状态为工作注入新的活力。

20xx年初二生物新学期教学计划书(二)一、指导思想

贯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精神,以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为依据,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面向全体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逐渐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和表达能力。让学生在合作和探究过程中真正体验学习的乐趣,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逐步养成学生热爱自然、关注生命、关注社会发展的责任感。在此基础上,发现并培养学生的个性和特长。

二、教学目标

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生物学》(八年级上册)课程的学习,逐步实现以下发展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动物的主要类群及其对环境的适应性特征。

2、了解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3、了解细菌和真菌的主要特征以及与人类的关系。

4、通过活动体验生物的分类是根据不同生物的形态结构特征上的相似程度来进行的。

5、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实验设计能力。如:进行“饲养和观察蚯蚓”、“调查动物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制作甜酒”等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活动。

6、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如:进行生物学相关信息资料的查询和收集。

过程与方法:

1、期初“三个一”:订一个奋斗目标、找一个互助伙伴、提一条教学建议。采取“目标激励、同伴互助、师生共勉”的教学策略,增强主动性,密切合作性,促进师生共同成长、可持续发展。

2、每堂“三个一”:提一个学科问题、记一个知识结构、出一份测试试题。着意培养学生的问题能力、归纳能力和自我检测能力,将课堂学习的主动权尽可能让渡给学生。

3、注重学法指导,教会学生学习。如:

(1)问题导向法。指导学生按照“生物有哪些形态结构特征?如何适应环境?与人类的关系如何?”等基本问题自主学习、自主解答、自主测试、自主反馈,辅以同伴互助和教师点评,让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

(2)实验探究法。让学生进一步熟悉“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实验操作)——得出结论——表达交流”的科学探究的方法流程。

(3)理论联系实际法。指导学生学会运用学到的生物学知识来解释日常生活和生产劳动中所遇到的生物学现象,提升学习兴趣,加深对书本知识的理解。

(4)识图学习法。新教材图文并茂,形象直观,可读性强。引导学生学会看图、读图,可以促进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直观把握和理解记忆。

(5)比较法和归纳法。引导学生通过对知识的比较和归纳,找出知识之间内在联系,理顺知识脉络,形成知识结构,加深理解记忆。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识生物多样性的价值,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点。

2、了解生物科学技术在人们生产生活方面的重要作用和实践价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投身生物科技的热情以及促进社会进步的使命感。

3、了解科学技术在促进人类进步的同时,往往带来人们预想不到的负面影响,认识科学技术是把双刃剑,善用可以为人类造福,滥用则会贻害无穷,确立全面的技术观和价值观。

三、学情分析

一方面,经过七年级一个学年的学习,学生对生物学知识有了初步的了解,对生物学习的方法有了初步的掌握,具备了一定的生物基本知识、生物实验技能和实践操作能力,不少同学还对生物学有着浓厚的兴趣,为八年级的生物教学打下了较好的基础。

另一方面,不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仍然存在目标不明确、自制力不强、主动性不足等问题,具体表现是学习习惯懒散、注意力不集中、完成作业马虎,好奇心有余而自觉性不足,学习成绩存在两极分化的趋势。

因此,从本学期开始,在进一步激发学习兴趣、加强课堂调控的同时,要注意加强学习思想引导、学习方法指导,特别是学习过 程和效果的监控,不仅要让学生态度端正、学习得法,还要促使学生养成及时巩固、持之以恒的良好习惯,力求使每个学生都有明显的进步,学习成绩有大面积的提高。

四、教材分析

八年级上册《生物学》内容包括: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共五章,第六单元《生物的多样性及其保护》共三章。教材的编写注重从生活实践出发,内容编排图文并茂,有较强的可读性;栏目设置丰富多样,注重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学生合作探究,给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较好地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

本册书的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与七年级的《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生物圈中的人》同为《生物圈》的重要组成部分,《生物圈的多样性及其保护》离不开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人、动物、细菌和真菌等有机组成部分的和谐共存,前后内容之间有很强的关联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既要要注意类别知识的横向对比,又要注意结构知识的纵向梳理,还要注意基本知识的多向迁移,搭建过渡桥梁、构建知识网络,力求做到形散神聚、融会贯通。

五、基本措施:

1、备课标、备教材。认真钻研新课标和教材,明确教学要求,把握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明确本单元本节课在整册教材中的地位,弄清知识的内在联系和规律,全面深入理解和掌握教材内容,同时挖掘教材固有的思想教育因素,寓思想教育于教学过程之中。

2、备学生。深入了解学生思想实际和知识、能力水平,充分估计学生接受新知识可能遇到的问题。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和心理特点,精心设计教学程序和教学方法。

3、备教法、备学法。根据课程标准、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瞄准教学目标,灵活采取自学指导法、谈话法、演示法、实验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等手段,不断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同时,根据教学内容不同,指导学生采用自主学习法、合作学习法、实验探究法、小组讨论法、问题发现法、检测反馈法,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提高课堂实效。

4、备作业。注意控制好随堂练习和课后作业的量,结合考点、突出重点、精选习题,把握好训练的质,除了少数课后实践性的作业之外,其他知识性书面作业尽可能当堂完成、当堂批改、及时反馈,减轻学生的负担,提高作业的效果。

5、备教学流程。精细设计教学流程,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为学生自主学习做好引领,为探究性学习创设情景,鼓励学生多观察、多思考、多提问,注意知识教学、分组实验和实践活动相结合,加强对学生基本实验技能的培养。

20xx年初二生物新学期教学计划书(三)一,学情分析及指导思想

在继承我国现行生物教学优势的基础上,力求更加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增加实践环节,使每一个学生通过学习生物,能够对生物学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能够对今后的学习方向有更多的思考;能够在探究能力、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等方面有更多的发展;能够在责任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等方面得到提高。为学生们参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适应社会和继续学习,打下必要的基础。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学内容主要介绍生物的生殖和发育、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及生物的进化、传染病和免疫,用药和急救、了解自己、增进健康。共6章,内容较上一个学期少了一些,探究实验减少了一些,增加了观察和思考,科学、社会、技术栏目。增加了学生的阅读量,扩大了知识面。

三、教学目标

1、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特别注意科学研究方法的培养,注意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力争创造条件尽可能多开教材中提出的调查、技能训练、练习、探究和资料分析活动。从而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通过学习使学生更清楚地知道生物的生殖和发育,使学生更有意识地保护生物,促进社会发展。

3、通过学习使学生知道如何健康地生活。

4、对学生进行唯物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

四,具体措施:

1、继续深入学习有关的教育理论和转变教育观念,在继承传统教育优势的基础上力争使自己的课堂教学有所提高和创新。

2、继续探究符合新课标的课堂教学模式,并注意及时收集和整理相关的资料和模式。

3、组织好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并提高其质量,引导学生分工合作,乐于交流。

4、学习和应用现代教学手段和技术并运用到课堂教学中,提高课时效率和教学质量,积极参加教研教改。上好课,设计好教案,写好教学反思。

5、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精心设计导语,运用生动的语言,加强情感教育;精心诱导,强化教学。

6、为探究性学习创设情景。例如,提供相关的图文信息资料,数据;或呈现生物标本、模型、生活环境;或从学生的生活经验,经历中提出探究性的问题;或从社会关注的与生物学有关的热点问题切入,等等。

7、鼓励学生自己观察、思考、提问,并在提出假设的基础上进行探究性方案的设计和实施。

8、重视探究性报告的撰写和交流。培养学生通过文字描述,数字表格,示意图,曲线图等方式完成报告,并组织交流探究的过程和结果。

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采用多种不同的教学策略和方法,达成课程目标。

五、进度安排

本学期总课时为30课时,每周2课时。

教学内容及参考课时如下:

第七单元、生物圈中生命的延续和发展(共3章)

第一章 、 生物的生殖和发育 (5节)

第二章、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6节)

第三章 、 生物的进化 (4节)

第八单元、健康的生活 (共3章)

第一章、 传染病和免疫 (3节)

第二章、 用药和急救 (2节)

第三章、 了解自己 增进健康(3节)

会考复习安排:

七年级上册(包括第1、2、3单元)复习1周

七年级下册(第4单元)复习1周

强基计划生物科学范文第5篇

关键词:中学生身心发展 生物教育

Junior middle school student body and mind development and the biological teaching pondered

Li Hongsheng Ren Rong

Abstract: The junior middle school student body and mind development characteristic,requests us to take the biology teaching to educate highly in the middle-school student the status and the function,and reconsiders earnestly with the reform tradition biology teaching.

Keywords: Middle-school studentBody and mind developmentBiology education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09)09-0095-02

未来的社会将是生物科学的时代,从身边最普通的瓜果蔬菜到转基因食品,大大提高了作物的产量;克隆羊多利的问世、第一个试管婴儿的诞生等掀起的“克隆”风;刚完成的人类基因组计划,使我们弄清楚了人类身体的基因结构与功能,故此诊断和治疗疾病,更容易延年益寿;DNA侦破技术、基因芯片、人工智能……这些迅猛发展的高科技领域,对人类和社会的发展、个人的生活产生了划时代的影响。这些领域的发展,离不开生物科学作为基础。人们的生活处处都离不开生物,要了解生物,就必须学好生物学。笔者从中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入手,结合初中生刚接触到生物学习的心态和心理,探讨中学生生物教学的现状和问题,并根据中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与中学生物学习的现状,来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

1.初中学生的身心发展现状

初中生的年龄多在11~12岁至14~15岁,处于儿童向青年过渡的时期,也是进入青春期的年龄段。他们的身高体重迅速增长,神经系统的兴奋性显著增强,大脑发育已趋成熟,进入人一生中身体发育和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但此时大脑的机能还不十分完善,在神经系统的基本过程中,兴奋过程较强,兴奋和抑制的转化比较快,抑制过程有提高,但自觉控制自己的能力还不强,容易冲动和疲劳,从行为表现来看:对新生事物热情高,兴趣浓,但维持的时间不长。从心理发展来看,整个初中阶段,学生的心理具有过渡性、闭锁性、社会性和动荡性等四个特点。由于青春期的身心剧变,内心世界的发现,自主意识的突出,独立精神的加强,初中生感知的目的性、精确性和概括性有很大的提高。有意注意、记忆水平、抽象逻辑思维有了显著的发展;情感丰富。意志果断性水平有一定的发展;意志的坚持性进一步增强,意志的自制力有了进一步发展。总的来说,初中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思维活跃;一些直观性的东西比较容易掌握,而抽象的理论知识则不容易掌握。对中学生这些神心特点的认识和掌握,仅仅从教育学和心理学的角度着手是不够的,还应该借助生物学方面的知识。因此,在中学加强生物学的教学与研究就显得尤为必要。

2.中学生物教育的现状

“生物是一门实验性的学科”,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但在实际操作中,生物科学实验在中学生物的课程内容或教学时数中所占比重都不很大,在很多学校里,生物实验室极不完备或根本就没有生物实验室,生物被当作“文科”或所谓的“背科”。然而,中学生物应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同时还较多地运用了观察、描述、推理和信息等手段的学科。反映在学习方式上,实验、观察、模拟制作、阅读、讨论、游戏、思辨、资料分析以及接受性的听课等都是有效的学习方法。

中学生物除了这样的现象外,还存在着以下现状:

2.1 当今的教育仍未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在中考生物占的比例较小(30分)的情况下,生物教育普遍不被学校、家长和学生重视。据了解,许多中学,特别是在初中部(高中部在高考没有实行3+X以前也是这样的)生物课往往安排英、体、美等非生物专业的老师来教,课程设置也往往在上午最后一节或下午时段。当然,不是说他们不能教这门课程,但实验技能和专业素养与生物专业教师相比,毋容置疑会有一定差距,这是对人才极不合理的利用和对生物课程的歧视。这种做法教学效果如何,是可想而知的。当然,不能怪这些所谓的“生物教师”,因为“术业有专攻”,让他们教生物学实在难为他们,确是不得已而为之。

面对这样的情况,学校领导应该注意专业对口,教生物就必须让生物专业的人来进行。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各学科相互之间的渗透性、交叉性越来越凸显。所以,作为一名中学生物学教师,除了要系统地掌握本学科的各门知识外,还必须要有一定的地理学、物理学、化学、统计学、美术、计算机应用及课件制作技术等知识。这样,在获取新知识、搞探索性研究、授课、指导学生实验实习和对学生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的解答才会得心应手,游刃而有余。

2.2 当今的教学仍然表现出老师是上课的主体。“老师教学的主导,学生是教学的主体”,然而大多数的老师为了完成任务量,上课采用的是满堂灌的方式。以教师为中心的、在教学过程中只注重教师“教”的课程理念。我们应该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从学生学习和发展的角度提出了课程目的和课程目标,指出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应当获得的学习成果,如使学生“获得……知识”、“学会……方法”、“养成……态度”、“树立……观点”等,这样更加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和发展,突出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同样,老师也可以先向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围绕问题开展讨论,教师在平等的氛围中,辅以引导,鼓励学生大胆探索,学会在实际中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富于启发性,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还可以培养学生独立学习能力培养模式。

2.3 中学生物教育不能与实际紧密联系起来。众所周知,生物科学与当今世界人类面临的许多问题,如粮食、资源、能源、生态平衡、环境保护、人口与健康等无一不密切相关。近几十年来,随着工农业生产及城市化建设迅速发展,全球可耕地面积逐年减少,环境污染日趋严重,淡水资源趋于枯竭,人口规模迅速膨胀,生态平衡遭到严重破坏,从而使人类的生存环境日趋恶化。然而在高中的教学中,只是把这样的部分当成阅读的部分,并没有作为知识点来讲解,也没有与实际结合起来。在教学中我们应密切联系生产生活实际。生物学是和生产生活实际联系相当紧密的一门学科。作为一名生物学教师还必须要注重积累生产生活经验,要经常不断地深入生产第一线,向农民、工人、医务工作人员、科研人员学习,了解当地的经济发展动态,在教学中要紧密联系当地的实际而进行教学。

2.4 生物教育中实验的地位与学生动手能力的锻炼问题。生物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一切成果都是通过实践得来的,而并非随意的想象和臆造,因此在教学中因重视实验的重要性。在传统的生物学教学中,实验只是被当作为学生学习生物提供感性材料、验证课本上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方式,形式多为教师演示,内容多为验证性。学生只关注实验结果,而对实验的理论背景和实验设计的方法不加思索。这种重结果轻过程、重接受轻参与的教学活动不利于学生科学素质的提高。教师在教学中应努力创造条件,变验证性实验为探索性实验,变演示实验为分组实验。组织学生参与包括器材准备、材料采集、药品配制、方案设计、具体操作、观察记录、结果分析在内的全过程,加强学生的能力和非智力因素培养。在实验前让学生通过阅读了解实验目的,掌握实验原理,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在实验中通过学生主动参与,促使学生眼、手、脑等几者并用,在强化学生操作技能的同时,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结合具体实验,教会学生一些基本的实验研究方法如对照法、染色法、积累法、模拟法等。让学生在实验中发现问题,并通过思考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学生分组实验,既可巩固和运用所学的知识,锻炼实际操作能力,又可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研究精神。

3.中学生身心发展与生物教学改革的思考

中学生物教学必须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来进行教学,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因材施教。

对于初中学生来说,一些直观性的知识比较容易掌握,而抽象的理论知识则不容易掌握,故要想办法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化难为易。例如在讲“反射”与“反射弧”之间的关系时,可把“打电话”这个活动比作反射,把“电话机,电话线”等打电话的设施比作反射弧。从而得出:反射弧是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不完全不能发生反射。

生物学是学生步入中学走进实验室学习的第一门学科,对此有好奇心、热情高、兴趣浓,都希望自己亲手做一做。因此,我们在课堂上应尽量让学生多动手,而且对每次实验都提出明确具体的要求,对实验效果坚持进行检查和评定,这样通过实验操作来不断调动中学生的学习兴趣。

中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思维活跃,教学中应该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之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使之真正的成为学习的主人中学生注意力不太稳定,学习时间稍长或内容比较复杂枯燥都很容易使其注意力转移,教学中可以通过加强直观教学,通过实物、标本、模型、挂图和多媒体教学等,使学生眼、耳、手等多种器官并用,使学生从多种途径刺激大脑,增强对知识的记忆理解和掌握,提高了教学质量。

生物学是建立在良好兴趣的基础上进行的一门教学。对中学生进行生物学教学的同时,引导学生把学习生物学知识与祖国建设的需要,人类的需要联系起来,并转化为学生的需要。从而更热爱生命,热爱生活。

综上所述,对从事生物教育教师来说,可以思考这样一些问题:怎样在教学中起到一个引领者的身份,怎样让学生不局限与课堂与课本的束缚中去,怎样才能让学生把所学的东西运用与实际中去,让中学生物教学起到真正的作用。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让学生学习生物之后更懂得珍惜生命,热爱生命,是中学生物教科书的根本出发点,也是生物教学的出发点。在对这些问题进行思考的基础上,要求我们在具体的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加强教学的实践性,把课程方案上的科学素质转化为学生现实的科学素质。当然,我们也应在教学过程中选择一些学生感兴趣的与日常生活、能力培养有关的内容,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合作精神,在激发学生兴趣、情感体验、以及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侯万儒编著.《现代生物学教学论》[M] 四川大学出版社

[2] 刘利才编著.《班主任工作教程》[M]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3] 周德辉.开设研究型实验培养创新能力[J].2005,24(12)

[4] 陈乃富、刘文中.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J],生物学杂志,2004,21(2):48~50

[5] 刘积学、李世刚.提高师范生实验创新能力的实践与探索[J],广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3(1):93~96

相关期刊更多

信息工程大学学报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国人民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

玻璃钢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上海玻璃钢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复合材料工业协会上海经济区玻璃钢技术经济信息网

强激光与粒子束

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四川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