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外科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Abstract: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eaching,adapts the 21st century nursing specialized raise goal,teaches “Surgical department Nursing” by the knowledge module form,optimized the teaching effect,stimulated students study interest,enhanced the student to find the problem,the analysis question and solved the question ability,will be engaged in the clinical nursing work for the future to lay the good foundation.
Keywords: Anatomy Surgical department nursingTeaching method Knowledge module
随着医学模式和护理模式的转变,护理专业的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不断涌现,对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是对高校护理教育提出了挑战。在有限的学习阶段怎样培养出适应时代需求的高素质护理人才?为此,笔者在近5年的《外科护理学》教学中,将外科护理学知识与解剖学知识整合成知识模块进行讲授,现将自己的教学体会浅析如下:
1.相关解剖学知识模块的强化
《人体正常解剖学》是在第一学期讲授,而《外科护理学》是在第七学期讲授,有相当一部分同学对解剖学知识已经生疏。根据学生已有的、教学内容所涉及解剖学知识的多少设计一个教学框架,即“已知的基础解剖学知识(学生复习)-疾病相关的解剖学知识(整合后交学生预习)-解剖学知识的应用(课堂教授)”。同时也对每节课的时间进行合理分配,即解剖学知识的应用只讲授3~5分钟,剩余的时间讲授《外科护理学》的基础知识。
2.将外科护理学知识和解剖学知识整合成知识模块
2.1 临床表现与解剖学结构、功能特征整合成的知识模块。巧妙地设计解剖学知识与外科疾病临床表现的转化点,提高知识的转化率,即知识-能力,以症状推导病机来培养学生逆向思维。例如讲门静脉高压症护理一章,运用解剖知识分析“呕血”“便血”“腹水”“脐周静脉曲张”“脾肿大”等症状产生机理,巩固和加深了门静脉的组成及与腔静脉交通的知识。
2.2 护理体检与腹部体表标志整合成的知识模块。外科患者的一些阳性体征要靠体格检查方能获得,根据人体体表的标志,可以准确地描述患者症状和体征的部位。例如:阑尾点(麦氏点)位于脐至右髂前上棘的连线中外1/3交界处,麦氏点压痛是急性阑尾炎的重要体征,亦可随阑尾位置变异而改变,但始终表现为一个固定位置的压痛[1]。再如:胆囊的触诊部位在右腹直肌外缘与肋弓交界处(即胆囊点),将拇指置于此点,嘱患者缓慢深吸气,使肝脏下移,若患者因拇指触及肿大的胆囊引起疼痛而突然屏气,称为Murphy征阳性[2],是胆囊病变的典型体征。
2.3 护理诊断、护理措施与解剖学组织结构特点整合成的知识模块。护理程序是整体护理工作的核心构架,护理诊断是护理程序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确应用护理诊断是搞好整体护理、提高护理质量的基础。将护理诊断和解剖学知识融为一体,既锁定了护理诊断的分类又明确了相关因素,进而使护理措施的制定也更有针对性。例如:外科术后需长期卧床的患者,预防褥疮的发生是一项重要的护理内容,把人体浅表组织的结构特点和护理诊断及皮肤护理整合成一个知识模块,提出护理诊断为“皮肤完整性受损:与长期卧床,骶尾部供血不足,营养不良有关”,根据相关因素制定具体的护理措施:协助患者翻身,每2小时一次;指导病人正确的翻身方法;在骨突处置小垫,以防局部受压;每天用红花乙醇按摩骶尾部,预防褥疮的发生;给予充足的营养。
2.4 手术前、后的护理措施与解剖学结构、功能改变整合成的知识模块。外科患者手术后,局部的解剖学关系和生理功能发生了变化,术前、术后的护理诊断也会发生相应改变,而护理重点必须随之转移。例如:乳房癌患者,术前主要的护理措施是常规护理、皮肤准备、心理护理(目的是减轻或消除患者对癌症恐惧的心理压力)等;而术后主要的护理措施是疼痛护理、心理护理(目的是减轻或消除患者因躯体形象发生了变化而产生的心理压力)、患侧上肢的功能锻炼(解剖学知识提供了科学的指导依据)等。
2.5 外科护理技能操作与解剖学结构特征整合成的知识模块。把常用的外科护理技术操作与解剖学知识整合成知识模块,在讲授外科护理技术的同时导入该知识点与解剖知识的联系。例如:把从鼻腔到胃所经过各个器官的解剖学特征和鼻饲术整合成一个知识模块等,以知识模块为单位讲授鼻饲术,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使学生真正做到清楚的、有目的操作,避免或减少因临床护理技术操作不当所带来的护患纠纷[3]。再如:将解剖学方位术语上下应用于外科护理实际操作,遵循从上到下的原则,就不会漏掉细节[4]。
3.注重与护士职业资格考试相联系的解剖学知识
《外科护理学》是护士职业资格考试的必考科目,其中包括相当一部分解剖学知识。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既要完成《外科护理学》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教学任务,又要与国家《护士资格考试大纲》中涉及的解剖学内容相联,为学生能顺利取得护士职业资格证书打好基础,增强就业的竞争力。
4.小结
以知识模块的形式讲授《外科护理学》,首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清晰地显示了外科护理学与解剖学知识的密切联系,增强了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造就适应2l世纪需要的合格的护理人才。其次,这种教学方法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精通外科护理学的基础知识和扎实的解剖学知识,还要有很强的组织能力和教学基本功,有利于督促教师付出更大的努力来提高自身的能力及知识水平,紧跟当今护理教育发展的要求。
参考文献
[1] 曹伟新.外科护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51
[2] 曹伟新.外科护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310
[关键词] 外科护理学; 教学方法 ;解剖学
【分类号】R47-4;G642
《外科护理学》是一门综合性的临床应用性学科,是护理学的一大分支.其内容包含了医学基础理论,外科学基础理论和护理学基础理论及技术。由于该课程涉及范围较广,内容繁多,加上中专学生生源大多为初中毕业生,起点较低,基础及学习能力较差,增加了教学难度。为开发学生潜能,培养应用型护理人才,使学生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应致力于激发学生好奇心,将所授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经历有机地结合,通过教学内容自身的趣味性促进学生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本文结合课程实际和近年的教学实践,探索出以下几种比较适合中职学生的教学方法。现总结如下:
一、兴趣教学法
兴趣教学法是以直观教学为出发点,把兴趣作为教学的手段和动力,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使之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的一种方法。心理学告诉我们,兴趣是人的认识需要的情绪表现,是学习动机中最有活力的部分。学习兴趣的培养、保护和发展对于激发中专学生进行专业课程的学习尤为重要,许多学生不是不想学,而是由于缺乏必要地学习兴趣,没有学习动力,时间一长甚至发展到厌学的程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能设计制造出专业教学的亮点,实施兴趣教学,让学生产生学习兴趣,维持并发展兴趣,这样才能真正学好这门课程。如笔者在讲述绪论时,以故事的形式开头生动描述了南丁格尔的事迹,当讲到战争中受到外伤的士兵由于南丁格尔在环境生活及心理等方面的护理死亡率由50%下降到2.2%时,学生中发出了惊叹,再结合生活中常说的“三分治疗,七分护理”。充分说明护理在临床中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对南丁格尔精神的向往,激发学生学习外科护理学的兴趣。如学习破伤风时,通过学生对电视>中主人公发病时的特点的熟知,来比较破伤风发作时的异同点:两者都是肌肉痉挛,出现张口困难;不同的是破伤风出现的是角弓反张,《哑》是身体蜷缩。学生兴致很高,课堂气氛比较活跃。及提高了学习兴趣,又增强了记忆,一举两得。 无论讲故事还是举例子,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活跃的成分,一旦激发出来可以使学生产生求知欲望,充分调动起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克服学习中的困难,学到知识,真正做到寓学于乐。当然针对具体疾病选择合适的兴趣引入更具备针对性和时效性,只有这样才能发挥这种教学法的作用。
二、互动式教学法
互动式教学法是指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双方的主观能动性,形成师生之间相互对话、相互讨论、相互观摩、相互交流和相互促进的一种教学方法。这一过程是教与学的有机整合和探索。护理诊断、护理措施与解剖学组织结构特点整合成的知识模块。护理程序是整体护理工作的核心构架,护理诊断是护理程序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确应用护理诊断是搞好整体护理、提高护理质量的基础。将护理诊断和解剖学知识融为一体,既锁定了护理诊断的分类又明确了相关因素,进而使护理措施的制定也更有针对性。例如:外科术后需长期卧床的患者,预防褥疮的发生是一项重要的护理内容,把人体浅表组织的结构特点和护理诊断及皮肤护理整合成一个知识模块,提出护理诊断为“皮肤完整性受损:与长期卧床,骶尾部供血不足,营养不良有关”,根据相关因素制定具体的护理措施:协助患者翻身,每2小时一次;指导病人正确的翻身方法;在骨突处置小垫,以防局部受压;每天用红花乙醇按摩骶尾部,预防褥疮的发生;给予充足的营养。
三、 整合式教学法
所谓整合式教学法,根据本学科的特点必须要充分和基础学科进行整合与渗透。比如: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等在外科护理教学中的运用于结合。护理体检与腹部体表标志整合成的知识模块。外科患者的一些阳性体征要靠体格检查方能获得,根据人体体表的标志,可以准确地描述患者症状和体征的部位。例如:阑尾点(麦氏点)位于脐至右髂前上棘的连线中外1/3交界处,麦氏点压痛是急性阑尾炎的重要体征,亦可随阑尾位置变异而改变,但始终表现为一个固定位置的压痛[1]。再如:胆囊的触诊部位在右腹直肌外缘与肋弓交界处(即胆囊点),将拇指置于此点,嘱患者缓慢深吸气,使肝脏下移,若患者因拇指触及肿大的胆囊引起疼痛而突然屏气,称为Murphy征阳性[2],是胆囊病变的典型体征。其中还要注重与护士职业资格考试相联系的解剖学知识 《外科护理学》是护士职业资格考试的必考科目,其中包括相当一部分解剖学知识。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既要完成《外科护理学》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教学任务,又要与国家《护士资格考试大纲》中涉及的解剖学内容相联,为学生能顺利取得护士职业资格证书打好基础,增强就业的竞争力。
【关键词】急腹症;术前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1)12-0231-01
外科急腹症是一类以急性腹痛为主要表现的腹部疾病,具有发病急,进展快,病情严重复杂,变化多,必须早期诊断、紧急处理或手术等特点。常易与内科及妇产科急腹症发生混淆,需要做好鉴别,以免延误病情。我院普外科2010年2月至2011年2月共收治了625例急腹症患者,现将护理经验总结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我科2010年2月至2011年2月收治的625例急腹症患者中,急性阑尾炎324例,胃十二指肠穿孔64例,肠梗阻36例,急性胆囊炎胆管炎102例,急性胰腺炎57例,腹部外伤42例。
2 护理要点
2.1 评估病情: 护理人员应注意观察患者入院时的面色、表情、步态及姿势,准确快速地测量患者的脉搏及血压,初步判断病情的紧急程度。同时立即通知医生。
2.2 安抚患者情绪:大多数急腹症的患者都存在焦虑、紧张、恐惧、不安等不良的心理,护理人员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影响患者的情绪。因此,在接诊时,护理人员应态度和蔼,主动关心患者,使患者的不良情绪得到缓解,使其产生安全感,从而更好地配合治疗。
2.3 严密观察病情
2.3.1 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密切观察患者的体温、脉搏、血压、呼吸变化,做好病情记录,并及时报告医生。根据病情需要,建立静脉通路及使用监护设备,必要时记录患者的液体出入情况。
2.3.2 密切观察患者腹部症状及体征的变化:密切观察患者疼痛部位、范围、性质以及程度的变化,同时应注意观察分析患者的伴随症状(呕吐、腹胀、发热、黄疸、排气排便改变等)。如有异常,立即通知医生,并及时给予处理,做好护理记录。
2.3.3 及时执行医嘱:遵医嘱协助患者做好术前的各种检查,并及时将检查结果报告医生,为进一步明确诊断和确定手术及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2.3.4 观察:对于老年人、小儿及危重患者应加强观察与询问,以免遗漏问题,延误病情。
2.4 护理:舒适的有助于减轻患者的疼痛,稳定患者的情绪。指导患者采取正确的,一般情况应给予半卧位,有大出血者应给予平卧位,休克患者给予休克中凹卧位。必要时应绝对卧床休息,限制活动。
2.5 术前准备
2.5.1 禁食水及胃肠减压:急腹症的患者,入院后一般都需要暂禁饮食,为后续治疗及手术做好准备。遵医嘱给予患者放置胃肠减压。胃肠减压可有效地减轻胃肠胀气,对胃十二指肠穿孔的患者可减少消化液外溢,减轻胃肠功能负担。护理人员应熟练掌握放置胃肠减压的技巧,在实际操作中,应快速有效地完成护理操作,尽量减轻患者的痛苦。在操作前,应向患者及家属讲解胃肠减压的必要性及注意事项,取得患者的配合。
2.5.2 皮肤准备:用肥皂水清洗手术区域皮肤后,用备皮刀逆毛发方向剃除毛发,范围应大于预定切口范围至少20CM,动作轻柔,避免刮伤皮肤。备皮后,协助患者更换病号服。
2.5.3 留置尿管:对病情危重、手术时间可能较长等患者遵医嘱留置尿管。操作前,向患者及家属讲解留置尿管的作用,避免患者自行拔除而引起不良后果
2.5.4 术前操作:遵医嘱做好配血、输液或输血、皮肤过敏试验 操作前,应向患者及家属做好解释工作,消除患者的紧张情绪。
2.5.5 疼痛护理:急腹症患者在没有明确诊断之前,禁止使用止痛药物,以免掩盖病情,延误治疗。对于已经决定手术的患者,可以遵医嘱适当使用止痛药,减轻其痛苦。
2.5.6 安全转运:对于危重患者应做好安全转运的准备工作,包括氧气袋、监护仪、微量泵等。
2.5.7 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在进行各种护理操作之前,应有针对性地对患者给予安慰,尤其是急症需抢救的患者,在短时间内简明扼要地向患者及家属解释清楚,说明尽快手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取得患者及家属的主动配合,同时消除患者及家属的紧张情绪和恐惧心理,尽量使患者以较为平和的心境迎接手术。
2.6 护理记录:各项护理措施应及时准确地做好记录,并标注日期、时间及签注操作者的全名。
3 结论
外科急腹症病情严重复杂,变化多,进展快,有一定的死亡率,应该予以足够的重视。通常诊断明确者,需紧急手术治疗。暂时难以明确诊断者,应积极对症处理,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不可轻率应用止痛药、灌肠和使用泻药。临床护理人员应充分运用所学知识,结合实际具体情况,认真做好病情观察评估、术前准备以及心理护理等,以确保患者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最快的诊断及处理,减少救治时间,正确及时的术前护理措施对评估患者病情、保证手术顺利进行、降低术后并发症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关键词] 护理干预;神经外科术后;肺部感染
[中图分类号] R473.74[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7210(2011)07(b)-249-02
外科手术患者是医院感染管理的重点监控对象,而神经外科患者起病急、病情危重、住院时间长、留置各种管道多等特点,是医院感染高发的科室。手术使机体防御功能遭到破坏引起病理改变,呼吸道机械和免疫屏障功能下降,术后易发生肺部感染[1],术后感染可导致住院时间延长,加重患者的心理和经济负担。因此,高度重视患者的综合护理,减少术后肺部感染的发生率,已成为提高疗效,缩短疗程,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内容之一。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我医院神经外科2010年3月~2010年12月80例手术住院患者为观察组,采用1∶1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匹配未采取强化综合护理前80例手术患者为对照组。观察组80例,男43例,女37例;年龄33~79岁,平均56.8岁;其中,重型颅脑损伤35例,高血压性脑出血22例,蛛网膜下腔出血14例,脑肿瘤3例,脑血管疾病6例。观察组80例,男41例,女39例;年龄30~78岁,平均55.9岁;其中,重型颅脑损伤33例,高血压性脑出血24例,蛛网膜下腔出血12例,脑肿瘤4例,脑血管疾病7例。经统计学比较,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手术时间、基础病等方面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术后肺部感染患者除具有术后并发肺部感染临床表现外,胸部X线检查提示肺部呈炎性改变。诊断符合1997年9月中华医院感染管理学会审定的《医院内获得性支气管――肺感染诊断标准》。依据临床症状、体格检查、血象、细菌培养、X线检查等确定诊断。
1.3 治愈标准
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等症状消失;体温正常≥3 d;肺部听诊双肺呼吸音清晰,无干湿音;X线胸片正常,片状影消失;实验室检查2次以上正常[2]。
1.4 统计学方法
用SPSS11.5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各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计算百分比,采用χ2检验,以P
2 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肺部感染、低氧血症发生率显著降低(P
表1 两组患者护理效果比较
3 护理措施
3.1对照组护理方法
采用神经外科术后常规护理,未规范实施口腔护理、呼吸道护理等工作。
3.2 观察组护理方法
3.2.1 术后病情观察保持室内安静,湿度在50%~60%之间。每4小时测量体温一次并记录,24 h心电、血氧饱和度监测,持续吸氧,重视胸部听诊和胸部X线检查。密切观察患者有无发热,呼吸频率、节律有无改变,双肺呼吸音是否正常,患者深呼吸、主动咳嗽咳痰的能力及效果。当患者出现发热、咳痰、痰液黏稠时,应做痰培养和药敏试验,按医嘱合理使用抗生素,控制肺部感染。
3.2.2 呼吸道护理气管切开患者,每次放入内导管前用3%双氧水及0.9%灭菌生理盐水洗净,导管周围和切口周围用复合碘消毒,每日更换敷料,套管外口覆盖生理盐水双层湿纱布。给予充分呼吸道湿化,防止管内干痂阻塞呼吸道,对于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者,呼吸机湿化器每天消毒并更换无菌水,呼吸机管路不宜频繁更换,一周更换1~2 次,如有明显分泌物污染则应及时更换,冷凝水要及时倾倒,避免倒流入肺内[3],每天评估,尽早撤机。
3.2.3 重视口腔护理0.01 ml口咽分泌物中有1×106~1×108个细菌,保持口腔的清洁,防止口腔内细菌下移到呼吸道,是预防肺部感染的有效措施之一,制订严密的护理计划,按操作程序做好口腔护理[4]。一般患者用生理盐水、温开水或含漱洗必泰漱口或口腔冲洗,每2~6小时一次;对有口腔炎的患者用1.5%过氧化氢溶液或2%~4%硼酸溶液含漱,并用棉球蘸含漱液擦拭牙齿、舌及口腔黏膜,保持口腔清洁,避免肺部感染。
3.2.4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可采取半卧位,头部抬高30°~45°,减少胃内容物吸入下呼吸道,增加更换的次数,定时翻身拍背,用手掌拍打患者背部,通过振动促使呼吸道分泌物松动、脱落,以利痰排除,一般每2小时1次;如痰液粘稠不能自主排痰时给予辅助吸痰,吸痰时由浅而深,禁忌一插到底,以免将气管外部的痰带入气管,动作做到轻、准、稳、快,吸引时负压成人控制在20~40 kPa,避免引起呼吸道黏膜的损伤[5-6]。吸痰时应保持吸痰管远端的无菌,使用后及时更换。医务人员操作前后应卫生洗手或手消毒。
3.2.5 雾化吸入生理盐水30 ml加入糜蛋白酶一支,庆大霉素8万U、盐酸氨溴索30 mg,超声雾化吸入,每日2次,每次吸20 min,也可根据痰培养及药敏试验选择有效的抗生素。吸入前说明雾化吸入的重要性,教会患者怎样配合,使其达到最佳效果,注意患者的反应,及时调节流量。
本研究表明,观察组肺部感染、低氧血症发生率显著降低(P
肺部感染是神经外科患者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率与护理工作密切相关。临床护理工作中做好各项消毒隔离工作,严格无菌操作,加强对引起肺部感染的各种因素有效的预防和控制,对感染进行积极有效的治疗护理,对于提高患者救治率和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金团序,倪淑芬.神经外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干预[J].中国中医急症,2010,19(6):1074-1075.
[2]Shiba H, Ishii Y, Ishida Y, et al.Assessment of blood-products use as predictor of pulmonary complications and surgical site infection after hepatectomy for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J].J Hepatobiliary Pancreat Surg,2009,16(1):69-74.
[3]陆海燕,刘薇群.气管切开术后预防肺部感染的护理进展 [J].上海护理,2010,10(5):81-82.
[4]张莉红.神经外科患者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与护理效果比较[J].临床护理,2010,48(29):69-70.
[5]段程琴,鲜继淑,李翠红,等.神经外科重症监护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及护理对策[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22(3):29-30.
[6]董春.ICU气管切开患者肺部感染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国民康医学,2010,22(13):1745-1746.
目的:探讨情景教学法在民办高职高专在外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校2010级三年制护理班共93人,分为实验组45人和对照组48人。在外科护理教学中,实验组利用情景教学法,结合人际沟通的技巧训练,而对照组按传统讲授法教学。对俩组学生对授课效果的评价,学习成绩进行统计学分析。临床实际运用能力由带教教师主观评价。结果:实验组学生对情景教学法给予多方面肯定,理论成绩优于对照组(p
关键词 情景教学
外科护理学
教学效果
进入2l世纪后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得到了迅猛发展,医疗模式和护理模式发生重大变革,然而外科护理学是护理学专业的主干课程,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应培养学生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情景教学让学会分析病案,能够解决临床护理问题是我们首要的教学目标,同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回顾和学习掌握更多的护理相关知识。基于这一目的,我们应用“情景教学”方法在民办高职高专院校外科护理学教学中进行了初步的探索。使我们的课堂模式更接近临床工作程序,以期改进教学效果。2010年我们在外科护理学教学中引入情景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法相结合,使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前提下培养临床思维能力、探索意识和实践能力,取得了满意的教学效果,现报道如下。
一、对象与方法
对象为我校2010级护理专业93名学生。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为45人/组和48人/组。两组分别应用“情景教学”和“传统的”教学法两种方法进行教学。每次教学时间为90min,每周授课两次,为期6周。教学内容为“普外科各种疾病的护理”。传统的方法采用“灌输式”教学(对照组),即教师按照教材顺序,从概述(解剖概要、分类等)、护理评估(健康史、身体状况、实验室检查、治疗等)、护理诊断、护理目标、护理措施等全程讲解这种疾病的相关知识。“情景教学”(实验组)则由教师从临床(临床医院)收集资料,精心准备好一个相关病例。课前需要认真备课,讲课地点实验中心的模拟病房,使用经过培训的“标准病人”,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按照整体护理的理念,引导学生分析病案,提出一系列问题。学生围绕病人讨论下一步的检查、诊断及治疗、护理措施等。在讨论过程中,学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讨论。根据所给疾病特点,教师重点引导学生如何观察病情、收集整理相关资料、确定相应的护理诊断、制定护理措施。教师在讨论结束后再给予点评,要指出护理评估和护理诊断、护理计划以及护理措施过程中的差错或者不足之处。两组学生分别由相同的教师负责授课。学习结束时均进行同样内容的小测验,以及完成一项学习效果的问卷调查。
二、结果
(一)通过对学习主动性和对照组的比较,对照组课堂气氛较平静,上课很少提出问题,绝大多数学生处于一种“被动接受状态”,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完全按照教材内容作答,问题稍有变动,则回答不能令人满意。很少有学生在遇到问题时去查阅相关资料或相互讨论。实验组学生,学习气氛非常浓厚,课上能够积极发言,遇到不会或者不懂问题时能积极进行查阅相关参考书,进行分析讨论病例。同时能够结合以前学过的相关知识,相应提出了一些有一定难度及深度的问题,这样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二)普外内容结束后,进行相关的测验,结果表明,对照组大部分学生的成绩介于80分~89分之间,学生得分呈正态分布。实验组学生大部分则在90分以上。与对照组90分以上的人数相比差异显著(p〈0.01,如表1)。
(三)对教学效果的评价比较对教学效果的评价表明。对照组学生的正面评价超过60%者仅零项,然而实验组学生则为4项(如表2)。
三、讨论
在传统观念教育下,传统教学法仍是以教师为中心,强调知识的灌输为主体,虽然讲述知识点较多,但整个教学过程比较枯燥,学生非常容易疲惫,掌握效果不好,不够贴近临床护理工作。然而情景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较,通过变被动教育为主动教育,较好地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增加了师生间互动,激发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同时培养他们收集和处理信息,获得和更新知识的能力,让学生带着问题看书和查找资料,从而有利于掌握疾病的因果关系。
第一,让学生扮演病人角色,使学生掌握了疾病的临床表现及发病的经过,又能亲自体会体会病人的感受等;第二,让学生扮演医生,使学生掌握了疾病的诊断及相关辅助检查,还能体现医护关系等,第三,让学生扮演护士,这样既掌握了该种病人的护理理论,还能学会护理技术等;总之,通过对不同角色的体会,使学生能够真正锻炼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沟通能力,有助于化解护患矛盾,增加学生们在以后工作中的实践能力。
但在目前的国情下,特别是民办高校师资相对短缺,教学条件相对滞后,要在教学中全面开展情景教学还存在一定困难。我们相信随着教学改革在我国医学院校的不断深入,情景教学法与传统教学完美结合在外科护理学的教学中必然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刘曼玲.病案导入一情景模拟教学方法在教学中的探索[J].护士进修杂志,2007,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