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康复训练措施

康复训练措施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康复训练措施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康复训练措施

康复训练措施范文第1篇

关键词 网球 专项运动学生 腰部损伤 康复

中图分类号:G845 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我国随着网球运动的开展,网球方面的论文基本呈逐年递增趋势。蒋伟浩在科研统计中指出:运动医学方面文章有245篇,占总数38.5%;栾丽霞和徐翔峰调查了511名参与网球运动的学生,发生损伤42人,占总人数8.2%。依次为腕关节损伤、膝、踝、腰部等;吴丽君对我国32名一级男子网球运动员调查发现,创伤发生率为100%。损伤性质多为急性损伤。国外调查表明:每周保持1-2h的运动量,有32%在一个正常的季节中会遭受至少一种与网球损伤,随运动时间延长,每周超过9h时,受伤达49%。在各项统计中,可以看出学习损伤相应的康复训练对于每个网球运动者都是不可缺席的必修课。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北京体育大学教育学院08级、09级网球专项学生,共60人。

1.2 研究方法

(1)数据统计法。用Excel对调查搜集到的大量资料进行分析、比较、归纳,从而为人们提供规律性的知识。

(2)调查问卷法。根据研究的内容设计问卷内容,随机发放给教育学院08级、09级网球专项学生,共60份;有效卷48份;无效卷12份。

2结果与分析

2.1腰部损伤现状与分析

2.1.1 腰部损伤现状统计

2008级腰部损失14人,无损伤8人,2008级受伤人数占该组总人数的百分比为46%;2009级腰部损伤18人,无损伤8人,2009级受伤人数占该组总人数的百分比为54%。通过数据对比,说明球龄较短的受伤百分比较高。

2.1.2损伤与技术动作关系统计表

损伤主要技术动作由高到低的排序:发球24人占总百分比的30%、急停变向18人占总百分比的23%、高压球16人占总百分比的20%、正手抽球6人占总百分比的8%、反手抽球6人占总百分比的8%、正于削球4人占总百分比的5%、快速奔跑4人占总百分比的5%、截击2人占总百分比的3%、反手削球0人占总百分比的0%。由此可知,应该从技术特点和身体解剖学去预防损伤发生。

2.1.3损伤后续处理情况统计

发生损伤后及时采取处理措施20人占百分比的42%;发生损伤后未能及时采取处理措施28人占百分比的58%。由此可知,运动损伤后续处理并不到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有利于降低损伤程度。

2.1.4运动损伤后的处理措施结果统计表

有22名学生在发生损伤后及时采取药物外敷的治疗方法,占38%;有14名学生在发生损伤后采取自我康复措施训练,占25%。有12名学生发生损伤后采取推拿的治疗方法,占20%;有10名学生发生损伤后采取针灸的治疗方法,占17%。

2.2腰部损伤康复训练治疗

2.2.1前期预防教育

(1)身体素质的全面训练;(2)系统学习网球技术;(3)科学合理安排训练比赛;(4)提高防范意识,掌握紧急处理措施;(5)护具的使用。

2.2.2后期康复教育

(1)急性腰伤的康复教育:急性腰伤主要指发生于腰部、腰骶部和骶髂部的肌肉、筋膜、韧带损伤及关节扭伤。需要注意:①发生损伤后的即时处理方法:在未确诊损伤具体部位前,现场处理切忌盲目手法治疗,以冷敷、休息为主要措施;②康复早期训练,应以徒手练习为主,阻抗负荷要缓慢加量,练习动作的幅度和速度应由小到大;③进行腰部力量训练与必要比赛时,建议使用护腰带,以加强保护预防措施;④练习结束后应注意放松腰部肌肉,可经常性自我腰部按摩。

(2)慢性腰伤的康复教育:慢性损伤,主要是主观重视程度不够、不具备运动损伤简单处理方法及对后果认识不足所致。需要注意:①增强核心稳定性、力量等针对性训练,以加强腰、腹肌力量、伤患局部肌力不足为主的训练;②在进行腰部力量训练与必要比赛时,建议使用护腰带,以加强保护预防措施;③坚持进行康复训练,除采用针灸、推拿、药物外敷治疗外,提倡运动员经常进行腰部自我按摩。

3结论

(1)网球专项运动学生运动腰部损伤发生率高达67%;与损伤相关程度较高的技术动作是发球、急停变向等。发生损伤后有58%的学生未处理;有42%的学生进行了处理。药物外敷与自我进行康复为学生主要采用的康复手段;

康复训练措施范文第2篇

【关键词】 综合康复训练;脑卒中伴肢体偏瘫;针灸;音乐

DOI:10.14163/ki.11-5547/r.2016.22.198

脑卒中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 病死病残率极高。因此, 积极有效的干预措施对促进患者康复显得格外重要。本研究对45例脑卒中伴肢体偏瘫患者采用综合康复训练,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4月~2015年9月在本院康复科治疗的90例脑卒中伴肢体偏瘫患者, 均为首发脑卒中患者, 符合脑卒中的诊断标准[1], 并经颅脑CT、核磁共振成像(MRI)检查明确诊断。其中男57例, 女33例;年龄37~82岁, 平均年龄(65.8±10.5 )岁;病程1~15 d, 平均病程(5.3±1.2) d;脑梗死54例, 脑出血36例;左偏瘫36例、右偏瘫54例。纳入标准:脑卒中并伴有偏瘫患者;格拉斯哥昏迷评分>8分;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格拉斯哥昏迷评分≤7分、NIHSS评分

1. 2 治疗方法 常规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方法治疗, 综合干预组在常规组基础上实施综合康复训练, 具体措施如下。

1. 2. 1 早期康复训练 患者在发病后15 d内, 病情稳定后即进行早期康复训练, 连续治疗1个月。①音乐疗法:音乐对康复具有促进作用, 播放患者喜爱且舒缓的音乐[2]。播放音乐同时进行Brunnstrom 1~2 期的康复训练, 如每2小时转换1次;关节活动2次/d, 20~30 min/次, 活动度由小到大, 以不痛为宜;进行四肢被动或主动运动操, 2次/d, 15~30 min/次, 以不疲劳为宜。第2周开始, 鼓励患者进行床上肢体活动及辅助主动运动, 健、患侧翻身练习, 逐渐下床行平衡运动训练、进行自主运动训练。②生活能力训练:根据ADL 中的训练项目进行训练。③心理治疗:与患者交流≥30 min/d, 了解其心理存在的问题, 并针对性进行心理安慰。

1. 2. 2 中期康复训练 待病情稳定1个月后, 进行为期4周的康复训练, 包括:①音乐治疗:播放音乐同时进行Brunnstrom 3~5 期的康复训练。包括平衡运动训练 、促通技术选择训练 、桥式练习 、腕关节背伸等, 适当增加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训练、步行前的重心移动训练, 关节活动进行3次/d, 15~30 min/次, 以不疲劳为宜。②坐位训练:患者取坐位, 床头摇高 30°, 若承受时间> 30 min, 则将床头摇高 10°再训练;直至床头摇高90°。随后逐渐进行训练床边健侧与患侧起坐练习、床边坐位平衡训练等。肌肉弛缓期强调正确姿位, 主要进行主动和被动的健、患侧翻身及侧卧起坐训练;痉挛期采用抗痉挛手法及非痉挛肌肌力练习。③心理治疗:与早期康复训练相同。

1. 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的NIHSS、ADL (BI指数)及SAS和SDS评分变化情况。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P

2 结果

两组干预前NIHSS、ADL(BI指数)、SAS、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综合干预组NIHSS评分、ADL (BI指数)、SAS、SDS评分均优于常规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脑卒中是临床上的常见病, 其病死率和致残率极高。近期, 虽然由于临床诊治水平的提高, 其病死率有所降低, 但仍有许多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 降低了患者的生存质量。故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 减轻其不良心理反应, 改善其生存质量, 是脑卒中患者康复的主要目标。

脑卒中发生早期即进行康复训练, 可增强正常脑细胞代偿功能, 促进损伤脑细胞重构或再生, 保护神经细胞。且早期肢体活动, 可增加相应皮层脑血流灌注量, 改善梗死灶周围血氧供应, 利于神经功能的恢复[3]。另外肢体肌肉等训练可有效减轻或防止肌肉萎缩[4]。中期康复训练可进一步促进患者的肢体功能恢复。脑卒中康复治疗的目的减轻或矫正各类功能障碍, 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本研究结果显示, 干预后综合干预组NIHSS评分、ADL (BI指数)、SAS、SDS评分均优于常规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由于多数脑卒中患者伴有焦虑、忧郁、烦躁情绪, 特别是老年患者, 害怕病后因失去工作和生活自理能力而被亲人遗弃, 情绪极不稳定, 非常希望得到家人陪伴和关心。本研究综合干预组患者在康复训练中配以舒缓的音乐和心理治疗, 舒缓了患者的焦虑、紧张的情绪, 减轻或消除了肌肉痉挛;同时使患者愿意接受长期的康复训练治疗。

综上所述, 综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肢体偏瘫, 能有效减轻患者肢体功能障碍, 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 缓解其焦虑、抑郁情绪, 故能较好的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达到康复治疗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王艳, 李攀, 张淼, 等. 急性缺血性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及其相关因素的横断面研究.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 2013, 6(7): 32-33.

[2] 杨楠, 黄娣, 曹翠芳, 等.音乐放松疗法在脑卒中患者家属焦虑情绪中的应用究. 河北医药, 2011, 33(8):71-72.

[3] 郑雅丹, 胡昔权, 李奎, 等. 双侧上肢训练在脑卒中患者康复中的应用.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2011, 26(6):72-73.

康复训练措施范文第3篇

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COPD)是一种以不完全可逆性气流受限为特点的疾病,且气流受限逐渐加重。患者的心肺功能下降,运动受限,严重影响患者的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1。尤其严重的COPD患者日常生活中的穿衣、洗漱等简单的自理能力均需他人协助2。慢性阻塞性肺病全球倡议(GOLD)推荐肺功能分级Ⅱ级及以上的COPD患者均应接受肺康复治疗3。但由于各项康复措施收效缓慢,导致患者缺乏信心,往往不能坚持。为了更有效的落实康复教育工作,提高患者贯彻康复措施的依从性。我科开展了对在院的COPD患者先进行日常活动的节力训练,待患者出院后在逐渐加入康复训练的家庭随访活动,以督促、指导患者。从而提高患者康复训练的依从性。

1 一般资料

科开设床位60张,现有护理人员40名。2011年6-9月共收治COPD患者80人,经过筛选对其中的50名慢性阻塞性肺病中、重度缓解期间患者进行训练。教育随访小组成员由10名高年资护士组成。

2 方法

2.1 制订训练教育流程、图册与岗位职责

根据台湾黄大仙医院编写的《胸肺康复计划》中有关节省体力的原则,规范、细化我科康复训练中的节省体力的训练教育内容及流程。制订教育随访小组工作制度、职责。其中指定一名护士负责随访时间、人员的安排,资料的收集整理。

2.2 实施

2.2.1 在院患者的教育

患者病情稳定后,由教育小组成员每日对患者进行15分钟的节力技巧的示范、指导。

2.2.2 出院患者的随访

2.2.2.1 随访对象 凡是在住院期间愿意并已开始进行康复训练且出院时同意进行随访的患者。

2.2.2.2 建立随访档案 病人开始进行康复训练时,由主管护士填写病人信息资料并在病人出院后将此信息卡交给随访小组组长,组长将该患者的资料建立档案。内容包括:病人姓名、年龄、性别、住院号、诊断、联系地址、电话、出院时间、康复教育的进度、患者接受程度、家属支持度等。

2.2.2.3 电话随访 病人出院一周后由随访小组分管人员通过电话对患者进行有关目前身体状况、用药情况、训练计划完成情况及效果、心理状态、目前存在的问题等情况进行记录,并对康复训练进行指导、督促。预约下次随访时间。网络视频,对病人进行直观的训练指导、观察患者的训练效果同时详细记录各类资料。

2.2.2.4 网络随访 病人出院后随访小组分管人员定期通过网络视频对患者进行指导、督促及效果的观察。

2.2.2.5 家庭随访 对于电话随访不能解决问题,且不具备通过网络联系的患者,由分管人员定期到患者家中进行训练指导、观察训练效果、收集资料等。

2.2.2.6 召开病友会 定期组织病友会请病情较轻、出行方便的患者参加。会中讲解各类康复知识、解答患者疑问,同时病友间可以互相交流经验,最后填表收集资料。

3 效果

4 体会

4.1 开展康复训练随访提高了病人的依从性

在随访过程中通过对患者的反复指导、督促,绝大多数患者均能积极配合训练,提出自己的意见、建议,随访小组人员不断改进训练方式,提高训练技巧。结果显示,开展随访工作提高了COPD患者完成康复训练的依从性。

4.2 开展康复训练随访提高了护士的责任感、成就感

通过规范康复训练流程使护士明确了任务,保证每位患者可得到的是全面、系统、针对性强的康复教育,、有效地避免了内容的重复、不连续性。病人受益后的好评满足了护士的成就感。

4.3 开展康复训练随访融洽了护患关系

随访工作的开展,等于是在医患关系之间架起一座桥梁。避免了患者从医院到家庭出现的康复训练脱节的问题。

5 结论

在COPD患者康复训练计划中将节力训练做为第一项内容,提高了患者的康复训练的信心,家庭随访工作,保证了患者在个体化康复训练过程中得到适时而相应的指导,提高了病人康复训练的依从性。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呼吸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07年修订版)(J).继续医学教育,2007,21,(2):31-42.

[2] 护理管理杂志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生活质量研究进展 2009,9(2):34-35

康复训练措施范文第4篇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病 肺康复 训练

资料与方法

5年8月~7年月住院治疗后COPD稳定期患者65例均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病诊治规范草案”中COPD稳定期标准[1]。其中男例女例年龄58~86.±8.8岁病程8~6年。

肺康复训练方法:①清除呼吸道阻塞、鼓励患者排出痰液尤其是脓性痰当痰液黏稠时应用痰液溶解剂使痰液稀释而易于咳出。指导患者采取病变侧在上、健侧在下的引流。如双侧都有病变时应左、右侧卧位交替进行指导家属协助拍背排痰从而阻止病情恶化并改善呼吸质量。 ②主动预防:应重视每年1次的肺炎和流感疫苗的预防接种以阻止这些疾病的发生同时有助于减少病情加重的频率加强营养平衡饮食尽量避免对呼吸系统刺激的环境。避免吸烟是预防COPD的重要措施之一戒烟将延缓疾病的发展。③呼吸训练:采用深慢呼吸缩唇呼吸训练。训练方法:嘱患者取舒适立位或坐位使其放松全身肌肉双手置于上腹部采取“吹笛状”呼气法即将嘴唇缩成“吹笛状”使气体通过缩窄的嘴形徐徐呼出吸气时闭嘴缓慢用鼻吸气每次吸气后不要忙于呼出稍屏气再行缩唇呼气并使上腹部缓慢回缩双手轻压腹部使之凹陷并注意使呼气时间延长吸气与呼气时间之比为1∶减慢呼吸频率至8~1次/分锻炼时间每次15~分钟~次/日注意防止过度换气随时督促指导病人练习连续6个月。

测评方法:分别于肺康复锻炼前锻炼6个月后对患者进行运动耐力时间评估测定比较呼吸困难分级进行比较。运动耐力时间的评估:以患者平地持续行走至出现显著气促症状的时间为标准;呼吸困难判断根据Modified Research Council of Great Byitain气急分级标准[]。

统计方法:所得数据采用X±S表示康复锻炼前后的比较采用t检验。

结 果

运动耐力时间:训练前运动耐力时间11±8分钟训练6个月后±8分钟表明训练后运动耐力时间较训练前显著延长P

讨 论

康复训练措施范文第5篇

治疗方法

治疗组:首先对患者均维持原来的药物治疗方案,同时实施“康复训练综合疗法”。

①行为康复训练。精神病临床研究认为:所有的心理失常的现象基本上都是后天的习得行为。因此,我院开始对精神病患者实施“行为训练”,其目的就在于矫正患者的不良行为,进而改变其活动变懒散为积极,社交变被动为主动,生活的独立性增强,最终达到提高患者生活能力的目标。具体的如:积极鼓励患者参加医院组织的文化娱乐活动,指导患者对个人生活环境进行清洁整理等训练,经临床验证行为训练对矫正患者的不良行为具显著的效果;

②园艺康复训练。在对患者进行园艺训练治疗前,医院的工作人员需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提前制定好整个疗程训练步骤及内容。园艺训练治疗时间安排:患者每天上午进行训练,每次训练的时间设定为50min,每周训练5次,一般1个疗程时间为10周。训练具体安排:在开始训练前医护人员需向患者详细介绍本次治疗的规章制度以及实施园艺治疗的目的与意义,这样可以用取得患者的信任与配合。在训练过程中,训练技师需根据患者自身的园艺水平,按训前计划课程从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地教授,时间尽量控制在20min以内,之后便开始指导患者进行花坛的制作、盆栽花木以及庭园花卉的种植等各种园艺活动。在训练完成之后可以让患者相互之间对作品进行交流点评,然后训练技师再对作品进行点评。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激励机制,好的作品可以予以表扬或奖励,或者是陈设于治疗室内供病友们鉴赏等,以此来为患者树立自信;

③职业康复训练。自患者入院病情稳定之后并对其实施各种,“职业康复训练综合疗法”主要包括有:编织、加工挂历、一次性筷子的包装、一次性卫生用品加工,同时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分配到不同小组工作,时间为每周5次,每次的时间为4h,所有患者在康复师的指导下进行作业,在完成作业之后,患者可以相互进行点评,再由康复师进行总结,并对其进行精神奖励和根据工作完成质量给予一定的奖金。对照组:只是采用与治疗组一样的药物治疗。

统计学处理

本文结果均使用SPSS13.0forWindows统计软件处理实验数据,使用(χ—±s)对计量资料进行表示,检验采用t,采用χ2对计数数据进行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1通过对84例患者长达5个月的跟踪观察,通过统计相关数据表明患者经过康复训练治疗前后的BPRS值、MRSS值均有了明显下降趋势。具体内容详见表1。

2在进行“康复训练综合疗法”中,主要是采用和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和住院患者精神康复治疗观察量表(PRARS)对84例患者参与训练的表现进行总体评估,同时将评定数据进行了统计比较,患者在康复治疗前与康复治疗10周末的评估差异具有显著性。具体详见表2。

讨论

目前,在治疗是精神病方面除了药物治疗以外,康复综合训练疗法已经成为帮助患者实现康复的主要措施之一。行为训练法、园艺训练法以及职业康复训练法,都是主要针对患者活动懒散、社交被动、生活依赖性强等问题进行康复训练治疗,通过长期的科学康复训练中,可以使患者劳动能力在连续性、持久性方面得到提高,同时在训练过程中,患者通过言语及动作的交流,从而进一步加强了患者的情感交流,同时还在这个过程中培养了其良好的人际关系,这些不仅对消除患者的病态是极为有利的,更重要的是有助于减轻患者的病情。其最终目的是有效的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进而减少和消除患者的不良行为和精神症状,达到提高患者生活能力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