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精神文明建设问题

精神文明建设问题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精神文明建设问题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精神文明建设问题

精神文明建设问题范文第1篇

关键词:生态文明;环境保护;政府审计

一、环境审计相关理论概述

1.生态文明建设与环境审计的关系。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是倡导低碳经济,但部分企业片面追求经济利益,向自然无限索取,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利益最大化之间的矛盾愈演愈烈。环境审计人员通过定期对企业的环境活动进行鉴证,公示审计结果,责令其限期整改,规范企业的环境行为,以保障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健康、协调发展。2.环境审计概述。陈思维(1998)认为,环境审计是政府、民间和企业三大审计主体监督评价环保政策的实施和因经济行为而产生的环境问题的活动。刘长翠(2005)认为环境审计属于环境审核的一部分,其内容应当包含对环境管理系统有效性的评价。王恩山(2005)认为,政府除了对环保资金和环保政策进行审计外,环境投资项目亦应得到重点关注。

二、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环境审计的现状分析

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正式开启环境审计的征程,虽取得一定成绩,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许多问题。1.环境审计法律法规支撑不足。目前,我国相继出台了《大气污染防治法》、《矿产资源法》等8部环境保护法律,15部自然资源法律和50部环保行政法规,基本形成了有我国特色的环境法律体系。但随着环境问题的多样性,环境审计内容更加广泛,目前我国的环境立法缺乏对某些环境审计实践事项的具体法律规定。同时,我国环境会计准则和环境审计准则的缺失,造成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主观性过强,加大了环境审计风险,制约了环境审计的发展。2.审计主体发展不均衡,环境审计模式不明确。鉴于我国的国情和环境审计的特点,政府机关、社会中介和企业内部审计三大审计主体发展极不均衡。首先,环保资金主要出自财政拨款,故其审计应由政府审计机关负责,以政府环境审计为主导;其次,我国环境审计时间短,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积累不足,环境审计准则尚不明确,民间审计参与环境审计的难度很大;最后,我国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不强制企业披露环境信息,企业环保意识薄弱,内部环境审计发展受到限制。3.社会各界对生态文明审计不够重视。环境审计作为新兴事物,公众对其在保护环境,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作用认识不够,不能参与其中。同时,部分审计人员认识不到环境审计工作的特殊性,把环境审计当作传统财务审计对待,仅关注环保资金的运用,对企业环境内部审计的思考不足,这些都阻碍了环境审计工作的推广。4.环境审计范围、形式受限,审计质量不高。2003-2014的16个环境审计公告数据显示:16个公告中环保资金审计项目9个,占公告总数的56.25%;环保建设项目审计项目3个,占公告总数的18.75%;环境政策法规执行审计项目3个,占公告总数的18.75%;环境绩效审计项目仅1个,公告总数的6.25%。从公告数量分析,绩效审计所占比重很小,政府审计机关很少评价环保资金的使用效率和效果。同时,环境合规性审计过程中容易忽视政策本身的科学性和有效性,降低了环境审计的质量。5.环境审计实施条件尚待提高。环境审计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人力、物力、技术等条件成熟。(1)环境审计人员的素质不高。现阶段我国环境审计人员知识结构比较单一,50%以上人员出自财务审计专业,环境科学专业人数不足10%,环境法律专业人员不足6%。(2)环境审计的技术投入不足。环境审计过程中会涉及污染程度监测、大气质量监测、水质量监测等技术问题。依托专门的监测机构,需要大量的财力和技术投入,这是目前环境审计无法广泛开展的症结所在。6.环境审计结果执行机制存在弊端。(1)环境审计公告数量少。2006年,我国开始环境审计结果公告。截至2014年审计署结果仅204项,环境审计的公告仅17个,占公告总数8.33%。(2)公告可理解性差。环境审计结果公告对审计项目的某些细节问题表达模糊,公众不能准确理解相关信息。(3)社会关注度低。政府对环境审计结果公告的宣传力度和利用程度不够,未能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无法发挥其监督作用。(4)规避实质问题。公告很少评价领导干部在贯彻落实资源环保政策,使用资源环保资金,开发建设资源环保项目过程中的责任履行情况等实质问题。(5)处罚力度不够。政府环境审计处罚不够严厉,未能引起被审计单位重视,审计效果差。

三、完善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环境审计的建议

1.国家宏观规划,健全法律法规,强化环保理念。(1)完善环境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①将环境保护与环境审计写入宪法。修订宪法,从宪法高度对环境审计进行框架式的概括,确定环境审计的重要地位;②修订审计法。对环境审计的相关内容,如工作原则、工作方法等进行补充,明确政府环保部门和政府审计机关的分工合作问题,增强了政府环境审计的公信力;③修订环境保护法。与时俱进,充分考虑扩大经济发展所引发的环境保护的新问题,扩大法律的覆盖面,明确权威的法律依据,弥补环境审计制度的缺失。(2)构建明确的环境审计准则。制定专门的环境审计准则,规定环境审计人员的工作标准,督促其严于律己,各司其职,提高我国环境审计的效率和效果。环境审计准则制定要依托法律,与时俱进,要导向鲜明,注重细节。(3)加大环境审计理念宣传力度。政府机关应利用广播、电视、新媒体等手段加强宣传教育,提高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责任意识,使公众对政府环境审计有更加清晰的认识,增强公众环境保护意识,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应打破地方保护主义的壁垒,监督相关单位落实环保措施,严厉查处违规企业及相关人员,对通过审计发现的环境问题进行彻底整改。2.行业中观引导,健全审计模式,拓展审计内容,强化结果透明度。(1)借鉴国外经验,健全审计模式。国际上成熟的环境审计发展模式是“政府主导,民间和企业内部审计为辅”,三方合力进行。而我国环境审计主要由政府审计机关执行,力量相对单薄。一方面,应确定清晰的环境审计准则,积极吸纳社会中介机构参与环境审计;另一方面,逐步强制企业披露环境相关信息,增强企业环保意识,促使企业改进环境管理薄弱环节,制定环境内部控制,引导企业环境内部审计的发展。(2)突出环境绩效审计,拓展审计内容。现阶段,环境绩效审计在政府环境审计中比重较小。审计机关应将注意力转移到环境绩效审计上,实行全面审计,拓宽审计内容。(3)完善责任追究机制,强化结果透明度。首先,将环境履责情况与政府官员政绩挂钩,作为官员提拔标准,激励领导干部对环境问题加强治理,提倡“环保生产”,绿色发展;其次,审计机关要将环境审计结果及时公布于众,广开言路,接受社会各界监督;最后,加大处罚力度,贯彻责任追究制度。将环境治理绩效作为考评官员重要指标,采取强制措施严厉打击环境违法犯罪,增强责任主体环保意识。3.个人微观实施,多渠道提高环境审计人才的专业素质。(1)提高主动学习能力。审计人员应主动学习国外先进审计方式方法,寻求审计技术突破,收集真实、有效的环境数据,提高环境审计的效率和效果;(2)强化人才引进和后续培训。建立专门审计人才培养机制,引进不同学科专业人士,提升环境审计人员知识层次;(3)利用专家的工作。在环境监测方面要与国内外知名外部专家建立合作关系,必要时要利用专家的工作。(4)构建信息交流平台。以政府环境审计为主导,构建一个信息平台,强化政府审计、社会审计和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的交流与合作。

参考文献:

[1]陈思维.环境审计[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1998.

[2]刘长翠.企业环境审计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3]王恩山.受托环境责任运行机制探索[J].审计与经济研究,2005(11):35.

[4]王健姝,杨智慧.环境审计准则研究[J].审计理论与实践,2003(2):33-38.

精神文明建设问题范文第2篇

一、当前禹州市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存在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禹州市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也取得了丰硕成果,推进了社会的全面进步。但是,从深化农村改革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来看,从整个农村社会协调发展的要求来看,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还存在着许多不相适应的地方。首先,市各乡(镇)、各部门的领导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发展还不平衡。其次,农村农民封闭、守旧、落后的思想行为还不同程度地存在,农民的整体素质有待提高。最后,一些消极腐朽的行为有所抬头,社会丑恶现象沉渣泛起,引发了不少社会问题。

二、加强禹州市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对策和措施

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中,应把握以下几点:

1 把握政策,注重发挥政策的效应。2006年在中央1号文件、中央十六届五中全会决议及十一五规划中,把精神文明建设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浩,管理民主”的20字要求,对新农村建设作了全景式描绘。中央、省、市相继制定出台了一系列刚性政策,将投资方向由城市建设为主转向了更多地重视农村建设,为新农村建设注入了新动力。因此,要抓住时机,把握政策,充分利用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发挥政策的效应,推动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2 要抓住培育新型农民这一关键。培育新型农民要紧紧围绕生产发展,开拓致富门路,提高致富本领;引导广大农民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激发农民的创业热情;在求发展、闯市场中,不断开拓思路,树立起市场经济意识、竞争意识等,惟有如此,才能培养出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目前在禹州市农村劳动力中,还存在着因文化素质不高,造成了“盼富无思路,务工缺技能”的状况。要加大对农民的培训教育,提高自身素质和技能。

3 突出乡风文明。乡风文明,顾名思义就是好的乡村风气。开展乡风文明建设就要把好习俗、好风尚让广大农民接受并实践。一是要把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作为一件大事来抓,有效抵制腐朽落后思想的侵袭。二是要注意从乡规民约入手,通过农民普遍认同的乡规民约来规范行为,形成乡风。各镇、村要从当地的历史、文化、传统、风尚出发,制定出农民普遍认同的乡规民约,使其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形成良好的文明乡风。

4 建设农村文体设施。农村的精神文化生活相对贫乏,迫切需要大力发展群众文化、完善文体设施。一是要加快农村有线电视村村通工程和电视、电脑入户工程建设。目前,禹州市农村有线电视入户率为195%,农村电脑入户率为1.3%,全市有近2万农民还不能收听收看广播、电视,还不能适应农民对政策及信息了解、文化娱乐、精神生活的需求。二是要加强农村文化体育设施的建设力度,重视乡镇文化活动中心、村文化室建设。要通过“政府和社会化投入”相结合的办法,大力加强农村文体设施建设,下工夫建设好包括农村广播室、文化活动室、阅览室、阅报栏等各种思想文化阵地,把思想宣传工作、文体活动向农村延伸,向农民渗透。到2010年,实现乡镇有图书馆、综合文化站,行政村有文化室,20户以上已通电自然村全部通广播电视,一村一月放映一场电影。三是突出特色,开展文化活动。农民对传统特色文化有深厚感情,对本地特色文化喜爱有加。因此,要加大地方特色文化保护工作,加大发掘培养农村文化特长户的工作力度,培育出一批农村文化带头人,组建扶持农村业余文化队伍,占领农村文化市场,抵制低俗的演出进入农村文化市场。

精神文明建设问题范文第3篇

关键词:精神文明建设;职工素质;思想教育;师资队伍

中图分类号:F272.9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9-9166(2011)005(C)-0148-01

在生产力要素中,劳动者是起主导作用的首要因素,物质要素只有被劳动者所掌握和使用,才能发挥其最大的作用。现代社会中,普遍认可一个不争的话题――“人是企业的最大资产”。以人为本,其核心是如何提高人的素质。人素质的内涵是十分丰富的,既包括人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也包括心理素质、艺术素质、身体素质等。要想提高人的素质,首先要加强思想教育,提高思想认识,使他们认识到提高素质的重要性。其次要制定相应制度,采取有效措施,鼓励引导他们自觉地学习。最后要创造良好的环境,为他们提高素质提供必要的便捷的条件。

一、加强思想教育,思想政治工作常抓不懈

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是一支优秀教职工队伍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因此,学校领导十分重视思想政治工作。为配合形势教育,学校分别邀请了省委、市委、县委党校教师来校作“三个代表”、“双思教育”等讲话精神的学习,使教职工认清形势,提高认识,增强责任意识。加强教职工队伍建设和师德建设,关键是抓住人的思想,因此必须以人为本,坚持把教职工的自我教育和组织教育紧密的结合在一起,不断提高整个教职工队伍的素质,拒绝和抵制不良作风。

学校应该把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放到教师队伍建设最为关键的位置,组织广大老师认真学习和贯彻《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等相关法律法规,明确新时期教师必备的教书育人的能力,认真履行教职工的职业责任,努力做到“学为人师、行为示范”,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同时也强化了教师职业道德的考核。学校也应加强对教职工队伍的管理,对有损教师职业形象的行为、职业道德水平低的老师,给予批评教育;对品行优良、关心学生的老师给予相应的表扬。

二、找准关键点,全方位提升职工素质

以我院为例,办一流学校,育一流人才,关键是要有一支一流的教职工队伍。近年来,我校围绕建设培养高素质的教职工队伍,着重做了以下工作。

第一,加大培养力度,着力提升教职工学历层次

学校要上台阶,最主要的是要有一支高素质、高学历的教职工队伍,才能不断提高教育质量。近年来,我院不断加大教师引进制度,每年都从全国各大专院校引进优秀大学本科、研究生毕业生,为我院师资提高新生力量。同时,也不断鼓励本院职工提升学历,目前已有大部分教师在职攻读研究生硕士学位,有些已经拿到了硕士学历证书。我院还采用特殊人才引进手段,特别招入了一大批有特殊技能、特殊专业的专家来我院执教,全面提高了本院的专业能力和教学水平。

第二,更新教职工知识,重视对教职工的继续教育

现代社会是知识爆炸时代,各行各业知识更新很快,尤其是汽车行业,高技术、新技术在汽车上的应用越来越多。为此,学校十分重视教职工的进修、培训,通过“请进来,送出去”的办法,加强对教职工的继续教育。

在“请进来”方面,学校会同有关部门,开展汽车驾驶、汽车修理技术培训。为增进专业课教师对汽车新技术的了解,学校请专家学者来校讲学。为进一步提高教师的德育工作和教学管理能力,学校分别请来杭州教科所和浙江大学教师讲心理学、教学育、教材教法、学校德育工作等;每年学校还举办班主任培训班,请全体教师参加了培训,大家一致反映受益匪浅。

在“送出去”方面,学校利用假期时间,选送教师到汽车4S企业实践和出国进修、新技术学习等各种培训。通过实践和各类培训,提升教师素质,更重要的是使不少教师认识到了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的重要性,增强了不断学习、自我发展的紧迫感。

三、加大教育投入,营造良好的用人环境

学校将职工教育视为增强学校实力和发展后劲的基础,大力增加对职工教育的资金投入。因我校地理位置比较偏僻,为留住优秀人才,在城区为新进教职工提供环境优美、设施齐备的住房等基本生活保障,鼓励教职工人员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工作中。

学校还应注意改革教育评价制度,对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工作质量和工作态度进行综合的参考评价,不断增强教师队伍的危机感和紧迫感。还需建立有效的竞争机制,在教师中实行工作量制和质量考核制,每月奖金按考核计发;班主任工作实行考核制,根据班级考核综合得分发放班主任津贴,并对带班良好以上的班主任,根据学期考核给予奖励。

精神文明建设问题范文第4篇

关键词:电力企业 精神文明 建设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蓬勃发展以及以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电力企业的发展规模正不断壮大,电力企业自身对精神文明建设的加强和促进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加强企业的精神文明建设是电力企业的一个重要的义务,也是最基本的责任。推动电力企业在建设精神文明上的发展,也是建设“一强三优”现代公司的必备条件。

1精神文明建设对电力企业发展的重要性

精神文明建设对电力企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首先,电力企业的管理者和普通员工要深刻认识到,精神文明建设对于电力企业来说并不是可有可无的,它既是企业的基本职责,又是企业要积极履行的重要任务之一。只有狠抓精神文明建设,企业才能在强大的理论基础上对经济发展和建设进行正确指导,使企业的发展规划大步迈向正确的道路。

其次,电力企业员工要根据实际情况,努力克服思想上的障碍,切实增强企业在精神文明建设上的崇高使命感以及责任感。当前在电力企业的精神文明建设当中存在着一个误区,即企业的领导干部重视企业所能产生的经济效益,但是却忽视对于企业文化以及企业的精神文明建设的提高;企业信赖物质的力量,但是却对能够大力激发起企业员工主观能动性的精神动力予以忽视。这样做不仅不利于企业员工在培养和维护企业文化上的积极发展,甚至还有可能使员工在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的问题上大打折扣,导致企业的经济效益增长出现不好的趋势。因此,电力企业的管理层应该放开眼光,从党的基本理论高度出发,牢固树立两个文明一起抓的思想,以身作则,为下面的精神文明工作开展身先士卒,切实奠定自上而下的思想基础,切实把精神文明的建设当成一项长期的任务来抓,使得这项能够直接关系到企业本身的生存发展以及稳定的任务能够深入人心,成为企业飞速发展的基石。

2 电力企业构建精神文明的目标

企业的目标就是企业前进发展的重要旗帜,也是企业前进方向的指引者。企业的精神文明建设能够对企业的发展方向提供正确的指引,能够对企业未来的发展道路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企业在进行精神文明建设的时候,需要对目标进行确立。其确立的最基本要求则是清晰、易懂、可行、实际。只要对这四个要点进行把握,就能够掌握住全局的方向。

首先,电力企业设置的精神文明目标要针对企业本身的发展条件和发展现状进行相应改进。对于一个企业来说,面面俱到、毫无重点的全面铺张反而不如把全部的力量都集中到一个点上进行有的放矢的成效大。所谓的“精神文明建设通用模板”是无法从根本上对企业文化以及企业的精神文明建设进行强有力的控制和影响的。

其次,电力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目标要即清晰又明确。对于企业制定的精神文明建设目标,必须把宏观统筹和微观规划进行有机结合,既要设置符合电力企业发展的总体规划目标,又要针对电力企业的发展形势建立健全各项具体措施,保障精神文明建设在企业生产发展中所起到的重要性。要对所设置的精神文明建设目标系统化、科学化、规范化,使得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范畴除了能够在理论上满足企业文化的需要以外,还能够在实际操作上具有较低的难度,耗费企业较少的精力。如果企业在设置精神文明建设目标的时候过于笼统、可操作性降低,就会使企业的精神文化建设以及企业文化成为华而不实的空谈。

第三,电力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目标要得到员工的认可,并形成相应的共识。在电力企业进行精神文明建设的目标确认的时候要在员工当中广泛征求建议,避免领导者的独断专行,要集中广大电力企业员工的集体智慧,取得员工们的认同感。要对经过时间的检验、已经可以固定的精神文明建设目标进行大力宣传,使之深入人心。同时,在对精神文明建设目标进行确认的时候,一定要保证目标本身的稳定性和持久性,绝对不可以朝三暮四、朝令夕改,防止员工对于企业的文化无所适从,进而开始怀疑起企业本身的内涵。

第四,电力企业精神文明目标建设要避免“有目标没考核”的现象发生。在建设精神文明目标的同时要形成一套系统、严密的考评机制,严抓实查,杜绝一些不良作风,确保企业文化以及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目标稳步发展的方向,同时合力推动企业的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有序发展。

3 企业在进行精神文明建设的时候要面临的重点问题

电力企业在进行精神文明培养的时候需要兼顾各个方面的问题,也要对于重点难点问题进行统抓统管。哲学原理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有矛盾的主要方面和矛盾的次要方面。实践证明,如果能够对矛盾的主要方面进行着重强调以及掌控,在电力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问题的处理上就会事半功倍,就能用最少的力量推动全局。

首先要考虑电力企业本身的环境建设问题。员工在企业的活动时间仅次于在家时间,企业环境氛围对于员工的影响是极其巨大的;从人际交往的角度上来看,企业员工所建立的人际交往关系有很大一部分都是自己的同事。因此对于精神文明建设的重点还是要首先考虑电力企业内部环境建设,并以此为起点进行扩散式建设以及企业统一文化的培养。

其次要考虑电力企业的经济发展问题。企业有着自己的本质需求,其本质需求就是大力发展生产力,完成自己的经济任务。因此,企业只有把本身的实际情况和企业的精神文明建设相结合,在努力完成经济任务的同时针对企业中所存在的理念思想上的问题进行精神层面的教育以及改正,才能有的放矢、获得效果。通过企业对精神文明的建设和对经济活动的控制先处理企业的中心问题和重点问题,是企业在建设精神文明的时候要注意的一个问题。

4 建设电力企业精神文明的三个要点

首先是要确定电力企业精神文明活动的具体内容。要因地制宜地根据电力企业的行业特征及企业中心工作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开展主题活动。这些主题活动不但要抓住企业当前的热点和难点,还要在精神文明建设理论中找到能够切合实际并且反映出电力企业精神文明建设基本要求的结合点,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次要选择合适的载体对精神文明建设进行传播。选择的形式必须具备以下的条件:首先是实用性和操作性要很强,其次是群众基础广泛,能够满足各种需求。一般说来,电力企业适合把精神文明建设层层分解成各种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细节,使员工们更能够从心中接受精神文明建设的传播。

第三要考虑精神文明建设活动的效率问题。精神文明建设和经济建设一样,要讲究一个投入和产出的比值关系,因此也要计算成本和效益。在这个阶段,对于相应的精神文明建设活动,电力企业要投入足够大的人力物力来进行完善,从而获得一个可以预见的明确数值。否则导致的结果就是企业对于建设精神文明的热情受到打击,各项工作的开展也会随之出现问题。

结论:在精神文明建设这个问题上,电力企业必须充分意识到建设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明确构建精神文明的目标,注意进行精神文明建设的时候要面临的重点问题,把握好建设电力企业精神文明的要点。只有对企业的精神文明建设进行充分的重视,并且根据电力企业的实际情况灵活地采取必要的措施及对策,同时把企业的精神文明建设和经济建设进行协同发展、共同提高,企业才会从本质上获得活力,电力企业的发展才会迈上一个新台阶。

参考资料:

[1] 陈峰岗.健全机制.常抓不懈,推动企业精神文明建设深入发展[J].农电管理,2009(8).

精神文明建设问题范文第5篇

【关键词】群众;群众文化;有效措施

目前,我国正处于政治体制改革和经济生活的转轨期,在这一新时期的要求下,作为精神富民工程中基础工程的农村文化建设,在维系国家安定、民族团结以及农民文化素质的提升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这种情况下,寻求一个即可以强化新时期农村文化建设,又可以满足新时代人民群众精神文明生活的需求,同时又可以实现我国富国强民政策以及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容的富国强民政策,也成为当前社会的首要任务。然而,目前我国群众精神文化建设的回归过程中出现了许多问题,因此,寻求有效途径来推进我国精神文明生活已成为当前社会的重要议题,因此,精神文明生活重要组成部分的群众文化建设问题也迫在眉睫。

一、农村群众文化的内涵和现状

(一)农村群众文化的内涵

群众文化是社会成员在生产劳动中形成的一种具有社会性质的文化。这种文化不仅仅指群众文化,还与农村、农业、农民等诸多因素息息相关,具有大众性和传统性的特点。另外,这种群众文化由五个方面组成:自觉参加以农民为主体并与农业息息相关的农民群众文化活动的人民群众;开展农村文化活动的活动场所;还应具有一定的与农村文化活动开展有关的服务设施;同时,还应具备一定的政策保障;最后还应具备一定的文化开展的消费者和欣赏者。

(二)农村群众文化的现状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以及我国经济的转型政策的实施,农村经济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然而,农民作为人民群众生活的主体,也在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而边缘化,被市场经济所造成的影响压抑不前,人民群众自身的地位并未得到应有的提升。这一现象的凸现得到了广大政府机关的关注,因此,回归传统的农村文化建设已成为当前迫在眉睫的首要任务。

二、推进农村群众文化回归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一)农村群众文化回归的重要性

农村群众文化工作作为社会精神文明建设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不仅是新时期下农村文化建设的基础,又是富民强国工程建设中精神文明建设必不可少的内容。群众文明建设不仅可以满足当代新时期环境下农民对精神层面的追求,还能够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一重要方针得到更好的诠释。具体内容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诠释:

1.推进农村群众文化的回归,是农民群众生活的需要与精神的追求

随着社会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及人民生活节奏的加快,使得人民群众的生活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是农村农民的生活。随着这种生活方式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民群众倾向于现代文化,却大大忽略了传统文化的存在。于是,越来越多的人民群众的人生价值或者人生意义得不到延伸,以及许多世俗关怀被忽视。因此,寻求一条适合农村文化建设正确回归的道路已成为当前社会的必然需求,也是当今社会人民群众展现自己人生意义的重要表现。

2.推进农村群众文化的回归,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谐社会重要内容的集中表现

作为我国现如今备受关注的三农问题,即"农村、农业、农民"三者之间的问题已成为当今社会所存在的最基本的问题。因此,重建新农村精神文明已成为当前社会迫在眉睫的首要任务。因此,使农民群众深刻认识到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性是加强农村精神文明文化的建设首要任务。

三、推进农村群众文化回归的最佳途径

(一)群众文化工作要突出地方特色和传统文化的特点

抓住群众工作地的文化特色以及群众工作地传统文化的特色,怀揣着一颗尊重、引导、充实、发展的心态,将群众工作地的特色文化与现代文化充分结合起来,赋予传统文化新的内涵以及新的形式,充分发挥文化对人民群众的教化指导作用。例如:地方政府可以在一些节假日或者具有纪念意义的节日里,举办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活动。这样不仅可以使地方传统文化在节日里得到集中的体现,还可以丰富地方人

民群众的精神生活,还可以振兴中华民族的精神文明。因此,想要发展群众文化,开展一些具有地方特色或者民族特色文化的群众工作地,是发展群众文化的必经之路。

(二)拓展群众文化的活动空间,加大人民群众文化的宣传力度

开展丰富多彩、多种多样的群众文化活动,为传统文化的传播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譬如说:目前风靡社会的企业文化节、校园文化节、商业文化节、青少年文化节等诸多节的举办,这些都可以为文化的传播拓展一定的发展空间。因此,要想发展群众文化,加大群众文化的发展空间以及文化的宣传力度是当前社会的重要途径之一。

(三)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文化管理队伍,做好文化管理工作

农村群众文化回归是一项艰巨的系统建设工程,这项工程的实施不仅需要人民群众的参与,还与政府的加入密切相关就目前我国政府机关的情况来看,主要存在着政府工作机构工作素质的欠缺、文化水平不高以及工作效率低等诸多问题。因此,要想完善我国农村文化精神的建设,首要任务就是要加强政府工作机构的综合素质,遵从实事求是、解放思想,优化政府组织结构,从而更好地实现农村精神文化的建设。

(四)夯实文化建设基础设施,进一步推进农村精神文化工作

造成我国当前农村文化的流失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国家对于农村文化建设设施的投入资金不足,造成越来越多农村人民群众对文化的忽视。因此,我们要在完善公共财政体制的前提下,加大对农村文化设施资金的投入,完善更多农村文化设施,从而使得农村精神文化得到更多农民群众的重视。同时,坚持以政府引导方向为前提,以乡镇为依托,以农村为重点,以农民为对象,积极完善农村文化设施和文化活动场所的建立,进一步完善我国农村文化建设体制。

参考文献

[1]孙朝阳. 关于农村基层群众文化工作的思考[J]. 农技服务,20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