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生物学科活动方案

生物学科活动方案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生物学科活动方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生物学科活动方案

生物学科活动方案范文第1篇

关键词:生物学科 农村资源 课外实验

生物科学是一门实验科学,无论教学还是应用,都离不开自然界。开展生物课外活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是中学生物学教学的重要任务和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在农村中学开展生物课外活动,目的是启发青少年认识生物科学与人类生活和生产的关系,学习科学研究方法,掌握一些实用技术,了解家乡的生物资源和生态环境以及发展经济的资源优势,增进热爱家乡的情感,为将来参加农业生产奠定基础。

一、学生课外实验是生物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课堂教学是面向全体学生,按统一的教学要求、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进度进行教学的,整个教学过程尽管借助很多教具和实验,但是,学生的动手能力、探究思维和个性发展并没有得到充分地发挥,利用农村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拓展学生课外实验的空间,是对生物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和完善。

1.增加感性认识,有利于理解教材

生物学教材往往是利用图片和文字来介绍生物学知识的,学生理解起来缺乏直观感,难于形成立体图像和直观形状。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有目的地在自然界观察动物和植物,就弥补了这一不足。并且还可以观察到动植物在自然界中的真实生活状态,加深了对教材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2.深入自然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学习生物学知识是为了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尤为重要。学生在经常深入自然界的过程中,往往被丰富多彩的自然界所陶醉,从而对生物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就促使学生主动地观察、研究动植物,久而久之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了发展。

3.教师正确引导,发展学生个性

农村学生的大多数要留在农村生活,而农业生产与生物学知识的联系最为紧密。教师在教学中要结合教材内容,根据学生的兴趣,适当介绍一些与当地生产联系紧密的知识,对部分积极性较高的学生,加以个别指导,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

二、学生课外实验的内容丰富了课本知识

学生课外生物实验,总的是围绕生物学教材展开的,但是,在结合当地实际的情况下,可以适当地扩展一些内容。

1.标本采集、制作

学生可以将当地的植物按季节采集,制作成腊叶标本,采集当地的昆虫,制成干制标本,在教师的指导下,大致分类,既可用于教学,又可用于科普展览。

2.种植实验

由于农村住户的房前屋后都有庭院,学生可以利用几平方米的地方,搞一些种植实验。在种植植物的过程中,观察植物的形态和生长情况。有兴趣的还可以搞一些食用菌栽培、当地树木的扦插、果树嫁接实验及引进农作物的移植实验。

3.养殖实验

饲养兔子、鸽子和家蚕等小动物,观察其形态及生长发育情况。采集蛙卵,观察发育及变态过程。

4.家乡生态环境调查

对家乡所在地的生态环境进行科学的调查,了解家乡生物资源和生态环境及发展经济的资源优势,分析各种影响因素,提出环境保护的建议,撰写环保小论文。

学生课外生物实验的项目很多,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要结合当地的自然现状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科学地安排。

三、学生课外生物实验应注意的问题

1.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教师应对当地的自然状况进行详细的调查研究,根据实际情况做出学生课外实验的活动方案,让学生选择课外实验的项目。教师要掌握学生课外实验的情况,并及时加以指导。

2.注重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创造才能

学生的课外实验,一定要结合课本的科学知识来开展。通过课外实验活动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严谨细致的科学作风,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等。

3.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感

学生课外实验活动,一定要坚持为当地经济建设服务的原则。通过课外活动使学生掌握一两项实用技术,了解当地生物资源和生态环境及经济发展的资源优势,为当地经济建设服务。立志运用所学知识改变家乡面貌,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做出贡献。

4.及时总结活动情况,提升活动的质量

生物学科活动方案范文第2篇

关键词: 初中生物教学 课外探究活动 意义 方式 注意点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中生物教学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广大教师立足于课堂积极向课外拓展延伸,将生物教学资源充分整合和有效利用起来,对教学成效和学生生物素养的提高起到促进作用。

一、开展生物课外教学探究活动的意义

1.生物课外教学探究活动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枯燥的课堂教学相比,课外探究活动能够释放学生的身心,让他们满怀着期盼、愉悦的心情开展探究活动,并在探究活动之中了解丰富的生物科学知识,验证所学理论,这既是巩固学生学习内容的一次实践活动,又是缓解学生身心压力、激发生物学习兴趣的延伸活动。

2.生物课外教学探究活动有助于拓展生物教学空间。45分钟的生物课堂无法完全满足学生的生物学习需求,也无法全面展示生物科学研究的精彩。将课外探究活动作为课堂的有效衔接与补充,能够让学生突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接触到更多的生物知识,了解更多的生物现象与规律,为提高学生生物素养拓展了教学空间[1]。

3.生物课外教学探究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课堂侧重于知识点掌握所不同的是,课外探究活动更多的是引导学生通过动手实践、观察分析、相互协作等形式,验证、发现和归纳生命现象、生物活动规律。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协作能力、操作能力得到了全面发展,符合新课程改革提出的“促进学生综合能力发展”的目标要求。

二、开展生物课外教学探究活动的方式

1.运用校园生物园地开展学习研究活动。随着教学条件的改善,许多学校都开辟了不同形式、不同规模的生物园地,有的是专门服务生物教学的场所设施,也有的与学校苗圃花房等综合利用。校园生物园地能够帮助学生有效提高对生物知识的掌握与理解程度。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将其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起来,例如在教学有关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内容后,教师可以向学生推荐一些验证光合作用的趣味小实验,既可以是简单易行的,又可以是稍微有难度,具有一定科技性的,引导学生在生物园地中开展分析研究,强化他们对相关内容的理解效果。笔者在教学中带领学生开展过“植物相片”的小实验活动,这样的趣味实验能够让学生感受到生物科学研究的神奇性和形象性,有助于提高他们对生物学习的兴趣。

2.结合生物学习内容开展调查研究活动。生物学科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较紧密,教师可以将其与生活联系起来,组织学生开展调查研究。例如,在教学《现代生活与人类的健康》之后,笔者组织学生以6人为一组,开展现代生活中人群健康状况的调查,每个小组为一个单位,设计出调查研究方案,对调查时间、调查指向群体、调查方式方法、人员分工、成果梳理等环节进行了细化。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利用课余时间深入到社会生活、家庭社区之中,开展对人群健康状况的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以他们的视角分析现代生活与人类健康的关系,以及提高健康水平的建议。这样的调查研究活动不仅巩固了生物学习内容,而且增强了他们的社会实践能力、调查分析能力和总结梳理能力。

3.积极融入社会生活开展专题实践活动。初中生物教学与当前社会发展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教师要善于发现、连接这些方面,使教学活动生活化。开展专题实践活动是承接这一任务的较好载体,例如在教学《环境的污染与保护》之后,笔者引导学生对本地区的环境保护状况进行分析调查,运用课余时间从空气污染、水污染等多个方面进行资料搜集,并走访社区群众,了解他们对当前环境保护状态的满意度及需求,上网搜集资料撰写有关本地区环境保护现状及改进建议的专题调研报告。专题调研报告的撰写既可以以学生个人名义,又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共同完成,笔者还组织学生在班级进行了交流评比,筛选出一批高质量的调研报告,进行进一步的整合完善,最终形成对本地区环境保护状况的深度调研分析转交给有关部门,受到了好评。学生在这样的活动之中加深了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也提高了环境保护意识,增强了从自我做起、爱护环境的责任感。

4.利用课余生活时间开展兴趣小组活动。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初中生拥有了更多的课余时间,生物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组建与生物有关的兴趣小组并给予指导,要求他们拟订科学的计划,有序开展各类研究活动,重点了解当前生物科学发展的最新状况、科技成果,以及生物研究在社会生活中的有效运用,让他们感受到生物科学研究的重要性,生物科学与生活同在。在这样的兴趣小组活动中,学生对于生物学科的了解将更深入,学习兴趣也更浓厚[2]。

三、开展生物课外教学探究活动的注意点

生物教师在组织引导学生开展课外探究活动的过程中,既要保证活动的实际成效,又要注意安全等各方面因素。一是要充分保障学生生命安全。活动主题的确定、活动方案的把关及活动的指导,都要注意尽量避开具有危险性因素的内容与环境,让学生远离意外伤害,选择力所能及的调查研究活动,或是教师提供必要的保障措施。二是要制订切实可行实施计划。在初中生物课外教学探究活动的实施中,教师要统筹规划、有序推进,将活动分解落实到每一部分的教学活动之中,与教学进度同步推进,做到有序开展、重点突出,切不可盲目跟风。三是要发挥学生团队协作作用。在初中生物课外教学探究活动中,更多的是应当倡导学生以小组或团队的形式开展研究,以这种方式能够提高探究活动的科学性,有效整合活动资源,同时节约活动时间,提高探究活动的深度与广度。

综上所述,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应当重视课外探究活动的作用,充分认识并有效推进这一工作,使学生的学习空间得到拓展、学习兴趣得到激发、学习能力得到提高,从而实现提高学生生物综合素养的目标。

参考文献:

生物学科活动方案范文第3篇

关键词 课程资源 生物学 开发与利用

课程资源是课程改革的基础和保障。可以说,没有课程资源的广泛支持,再美好的课程改革设想也很难变成中小学的实际教育成果。因此,教师必须对新课程的教学资源及其开发与利用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以利于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对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途径提出了明确的指导性意见。《纲要》要求:“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学校应充分发挥图书馆、实验室、专用教室及各类教学设施和实践基地的作用;广泛利用校外的图书馆、博物院、展览馆、科技馆、工厂、农村、部队和科研院所等各种社会资源以及丰富的自然资源;积极利用并开发各种信息化课程资源。”《生物学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教师应积极开发和利用各种课程资源,改变仅仅依靠教科书开展生物学教学的传统做法。当前,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力度不断加大,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的重要性也日益显现出来。基于此,教师在生物学教学改革中,必须有效开发与合理利用各种生物学新课程资源,以利于生物学教学改革的顺利实施。

1 生物学课程资源的内涵

课程资源对于生物学教师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概念,也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面临的一个崭新的课题。课程资源是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过程中显现出来的,可以说,没有课程资源的广泛支持,课程标准的理念和目标就很难落实。

依据有关论著,课程资源可以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课程资源是指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各种因素;狭义的课程资源仅指形成课程的直接因素来源。对于课程资源的分类,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其分类也不相同,这里不再一一叙述,可参考有关专家论著。

依据《生物学课程标准》和《生物学课程标准解读》的有关论述,再结合相关论著,可以认为,生物学课程资源既包含了生物学的教材、教具、仪器设备等有形的物质资源,也包含学生已有的生物学及其分支学科的知识和经验、家长的支持态度和相关能力等无形的资源,具体而言,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1 学校教学设备是生物学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完成《生物学课程标准》所规定的生物学课堂教学、实验教学以及生物学科技活动等教学活动的必要物质条件。

2. 2 图书馆也是生物学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等具有重要的作用。

1. 3 社区课程资源,包括社区图书馆、博物馆、展览馆、动植物标本馆、动物园、植物园、少年宫、科技馆、高等院校、科研机构、良种场、养殖场以及周围的自然环境等都是生物学课程资源的有机组成部分。

1. 4 学生的生活经验是无形的课程资源。如,有的学生参观过动物园、植物园;有的学生领略过自然保护区、国家森林公园的风光;有的学生有过饲养家畜或种植花卉的经历等,这些都是无形的课程资源。

1. 5 信息化课程资源在生物学课程资源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包括使用各种生物学教学软件、网络上的生物学教育资源等。

2 开发与利用生物学课程资源的作用

生物学课程资源是决定生物学课程目标能否有效达成的重要因素。充分利用现有的生物学课程资源,积极开发新的生物学课程资源,是深化生物学课程改革、提高生物学教学效益的重要途径。

2.1 开发和利用生物学课程资源,可以更好地发挥本地区生物学课程资源的优势,更好地促进教育的发展。在生物学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过程中,随着对生物学课程资源的认识不断更新,有利于拓宽发展教育的思路,改变传统的思维定势,打造出一片生物学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新天地来。特别重要的是,在物质条件相对贫乏的地区,可以因地制宜,积极利用本地的有利条件,创造性地谱写生物学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新篇章。如溧阳南部山区经济基础相对薄弱,但山区的生物多样性资源非常丰富,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开发大有前景。抓住了这个特色,并结合实际开发与利用本地区的生物多样性资源,就能为生物学新课程的改革带来新的机遇。

2.2 开发与利用生物学课程资源,有利于帮助学生与校外环境打交道,引导学生去积极适应社会。特别是生物学学科,不少课程资源都是活的资源,都是有生命的资源,学会同这些资源打交道,懂得如何开发与利用这些活的资源,这是在传统的生物学教学中所不能学到的知识,也必将培养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能力。如在植物资源的考察和标本的采集中、与动物的接触中、和人的交往中,都可以充分地培养这些能力。

3 生物学教学中生物学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生物学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形式与途径多种多样,《生物课程标准》和《生物课程标准解读》中都作出了相关的论述。本文拟从以下几个方面,结合新课程实施的一些体会,再作一些展开性的叙述。

3.1 充分开发与利用生物学新教材资源

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发展纲要(试行)》的精神和《生物课程标准》的有关理念,这次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探究性学习。标准的实施需要课程资源的支持,而课程资源的有效开发与合理利用,就是实施探究性教学的一个重要渠道。人教版生物学新教材,作为按照《纲要》和《标准》编写的一套高质量的生物学新教材,具有它独特的风格和特色,凝结了专家、学者和广大教师的心血和智慧,这套生物学新教材无疑就是非常宝贵的、主要的生物学课程资源。

3.2 最大限度地开发利用生物实验室、生物实验园等课程资源

实验、实践是生物学课程改革的重要环节,也是落实生物学课程目标,全面提高学生生物学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更是当前生物学课程改革的重要条件和重要的课程资源。

3.2.1 丰富、选择和整合生物实验室、生物实验园等课程资源

在生物学新课程实验中,生物学教师要依据《生物课程标准》的要求和生物学课程的特点,丰富、选择和整合生物实验室、生物实验园等课程资源,为当前生物学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服务。一方面,教师要争取学校领导的支持,根据教学需要为生物实验室征订一些必备的教学仪器、资料等,为生物实验园购买一些必需的生物材料、器具等;另一方面,教师也要努力创设条件,利用学生身边的物品、器具,利用学生周围的生物资源,使之也成为生物实验室、生物实验园的资源之一,充分为教学服务,更能全面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让他们认识到他们自己也是生物实验室、生物实验园的主人。

3.2.2 开放生物实验室、生物实验园,为学生的科学探究创造条件

生物学科中的科学探究主要是通过生物学实验、实践活动来进行和完成的。生物课程标准要求学生以生物实验室、生物实验园中的实验、实践活动为手段,通过探究,自己去设计实验、实践活动方案,收集实验、实践的有关数据,归纳关总结出规律。因此,实验和实践应该为学生的科学探究活动创造条件,生物实验室、生物实验园应向学生开放,让学生随时熟悉生物实验室、生物实验园中的有关仪器和生物材料,让学生参与到实验室、实验园的日常管理中来,以便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题、适当的方法和材料来进行科学探究。

3.2.3 面向全体学生,充分发挥生物实验室、生物实验园等课程资源的作用

标准的理念之一就是要面向全体学生。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更要人人动脑思考、动手操作。生物实验室和生物实验园要进一步充实有关仪器设备,改变以往的使用模式,按照标准中关于科学探究的要求,设计好、组织好实验和实践活动;也可以充分利用生物实验室、实验园中的有关材料器具,将实验、实践活动延伸到课外甚至家庭,以便更好地发挥生物实验室、生物实验园课程资源的作用。

3.2.4 将信息技术等引入生物实验室、生物实验园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生物学教师要逐渐重视将信息技术引入生物实验室、实验园,要逐步让学生通过计算机处理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也可以让学生在网上模拟生物学实验和实践过程,让学生在生物学实验和实践中接触现代科技,丰富生物实验室、生物园课程资源的内容。转贴于

3.3 合理开发与利用当地的自然环境资源

《生物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要广泛利用学校周围的自然环境资源,自然环境资源是生物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广阔的自然界更是生物学教学的天然实验室,依靠自然界可以开展许多科学探究活动。”依据本地区特有的自然环境资源优势,充分挖掘自然环境资源的潜力,可以很好地推动一个地区生物学教学改革的顺利进行。如溧阳地区丰富的生态资源(国家生态示范县)、旅游资源(4A级旅游度假区)、生物多样性资源(溧阳南部山区的生物多样性)等,如能够加以合理利用,再结合当地的经济发展去开发生物学自然环境资源,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目的性,提高学生应用科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真正提高了学生的生物学科学素养。

3.4 挖掘利用隐形的生物学课程资源

按照课程资源的存在方式不同,课程资源可以分为显形课程资源和隐形课程资源。 所谓隐形的生物学课程资源就是指以潜在的方式对生物学教育教学活动施加影响的生物学课程资源,如学校和社会风气、家庭氛围、师生关系等,也包括学生的生活经验以及他们所了解的生物科学信息。如学生大多接种过疫苗,对有关免疫的知识有一定的了解;有的学生有过饲养动物或种植植物的经历;有的学生参观过动物园、植物园等;也有的学生通过自己的一些途径,已经了解了不少生物科学的相关信息,这些都是生物学课程资源中的隐形资源,是使生物学课程密切联系实际,激发学生兴趣、强化学生学习动机的重要基础。

这些课程资源,由于它们是隐形的,它们的作用具有间接性和隐蔽性的特点,它们不构成教育教学的直接内容,但它们对教育教学内容的质量起着持久的、潜移默化的作用,所以,教师需要通过不同的方式方法了解这些隐性的生物学资源,从中寻找到生物学教学改革的切入点,如合作学习方式、模拟和游戏方式等。

3.5 积极开发利用生物学课程的信息技术资源

现代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和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为生物学课程提供了极为丰富的课程资源,也为生物学课程的改革带来了新的发展和机遇。信息技术资源广泛应用于生物学教学,将改变学校课程资源的结构,为课程资源的优化提供动力。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要求“积极利用并开发信息技术资源”,《生物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指出,要充分重视信息化课程资源的利用,并提出了一些具体要求和说明。将生物学课程的信息技术资源整合于生物学教学之中,将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生物学的知识和技能,有利于发展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和传递信息的能力。

3.5.1 网络课程资源的积极开发与利用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各种教学资源在网上日益丰富起来。网络资源具有信息量大,超文本链接等特点,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可以更好地满足不同兴趣和特长的学生的需求。如何有效快捷地获取网络课程资源为生物学教学服务,已成为当前生物学教学改革的一个热点。具体到网络课程资源的利用,应当让学生通过各种渠道,如学校的数据库、局域网、因特网来获取和交换网络课程信息,让学生以自主收集到的课程资源信息为基础,进行科学探究,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这里,网络应成为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的工具,促进学生发现和提出相关的问题。在学生开始进行科学探究时,网络就是他们获取学习和探究资料的平台,学生可以借助多媒体网络的强大搜索功能,对感兴趣的问题进行多方面多角度的研究;在研究的过程中还可以通过网络进行思想交流,观察其它小组的研究,发表自己不同的看法,形成师生共同讨论的平台;另外,通过计算机的强大运算功能,学生可以有效地处理研究所获取的信息,进行成果的;让多媒体网络也成为反馈学习成果的工具。

可供学生获取更多的生物学知识的和观点的相关网站有:生物引擎网网站bio-engine.com;生物学科普之窗网网站wilbid.go.163.com;现代生物图片库网站biogallery.yeah.net;生物天地网网站duyone.myetang.com等。利用这些相关网站的网络课程资源,可以大大拓宽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的现代信息素养。

3.5.2 多媒体课程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

多媒体课程资源,一般指幻灯片、投影片、录相带、视听光盘、多媒体课件等。多媒体课程资源与传统的“印刷品“相比,具有超媒体性、互动性、智能化等优点。它的容量非常大,可以将不同媒体所记载和表达的信息融为一体,满足学习者视听等各种感官的需求。多媒体课程资源还具有容易分解、组合、检索、提取和利用的特点,为知识的获取和保存提供了极大的便利。这些多媒体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有利于创设生物学课程独特的课堂教学情景,丰富生物学课堂教学的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和探索科学的热情,加深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如讲授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章“人的性别遗传”时,将有关性细胞结合的内容制成Flash动画演示,可以大大增加有关理论内容的直观性,有助于学生对重点内容的理解。

在合理利用多媒体课程资源时,不仅仅是把它们当作课堂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更为重要的是把它们当作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如相关配套的显微投影片、显微幻灯片等;另外,教师要积极参与到这类课程资源的开发中来,发挥自己的专业特色,负责好有关脚本的设计,在设计的过程中一定要体现出新课程的教学理念,避免用先进的手段教落后的思想;再者,要尽快建立起多媒体资源的数据库,拓宽校校之间多媒体课程资源成果的分享渠道,提高多媒体资源的利用效率。

3.5.3 广播、电视等课程资源的充分开发与利用

从广义的范围上来说,广播、电视等课程资源也是信息技术资源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我国已基本普及了电视,学生每天从电视上获取的生物科技信息是非常重要和直观的课程资源,如CCTV-7(农业频道)和CCTV-10(科学、教育频道)的有关节目,各地方台播出的如“探索DISCOVER”之类的有关节目等,都有助于丰富教师和学生的生物学课程信息,及时了解生命科学的最新进展。此外,广播、电视这些媒体上还不断有与生物学教学有关的新闻报道,如环境问题(酸雨等)、生物多样性问题(生物入侵等)、营养与保健问题(阜阳劣质奶粉案等),教师如能做个有心人,在日常生活中注意收集,最好能录下有关声音、画面,制成音响资料,把这些资料作为学生课堂讨论的素材,这样可充分发挥它们的时效性,更能引起学生的关注,做到这类信息技术资源的充分开发与利用。

4 生物学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模式浅说

生物学教师是开发与利用生物学课程资源的主体,生物学教学活动也是生物学课程的一个重要资源。就这两方面而言,生物学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实际上也就是如何把生物学课程资源引入到生物学教育教学活动中的过程。按照段兆兵等的有关论点,结合新课程中生物学课堂教学的探究性、体验性、合作性和生命性的特点,可以有如下几种模式:

4.1 实践——体验模式:生物学教材是最重要的生物学课程资源,但如果仅仅局限在生物学教材之中,就很容易陷入单一的讲授——接受模式,不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生物学科学素养。因此,在生物学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课程目标,充分挖掘当地独特的生物学课程资源,有针对性地组织学生参加一些生物学实践活动,使学生在生物学实践过程中,自觉地把间接的理论知识和直接的感受体验结合起来。

4.2 问题——探究模式: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围绕一定的问题,利用本地区所特有的生物学课程资源,指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强化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培养合作精神。

生物学科活动方案范文第4篇

1.创设问题情景,激发探究兴趣

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各种生物实验以其直观性、形象性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感性材料,使其充满着趣味性、思维性、探索性和创造性,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例如在探究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独立实验中,我和学生一起在课前准备萝卜、胡萝卜、马铃薯、黄瓜、天平及砝码、烧杯、清水、10%的盐水、30%的盐水、刀、菜板等,然后做演示实验:两块萝卜洞中分别放入清水和盐水。在上课时,我先请准备实验的学生汇报实验过程,再让他们观察实验台上的两个萝卜块:(1)看一看这两块萝卜洞中液体有什么变化;(2)用手摸一摸两块萝卜的软硬,再向全班汇报。通过这个小实验,你能得出什么结论?问:水进入萝卜的什么结构?水是从萝卜的哪个结构出来的?再引导学生联想:生活中你见过哪些植物体吸水和失水的现象?这时,学生很有兴趣地回答:“买来的菜放两天就蔫了,但泡在清水中一段时间就又变硬挺了;切完的凉菜加了盐后就渗出好多水……”这时再提问:“植物细胞在什么条件下吸水?在什么条件下失水?”这样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引起学生争论并激发他们的探究热情,鼓励他们用实验验证的方法证明自己的观点,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提出问题的能力,更能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

2.分组设计方案,培养探究方法

有了前面的兴趣后,学生就会根据上面的问题自主提出问题: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前提条件是什么?这时有学生作出假设:植物得失水分的多少与外界溶液浓度的大小有关系?这时我要求学生按照提出的假设(按以前的小组)来自行设计实验方案来验证。在设计实验方案时,教师应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实验设计,以保证实验方案的有效性。在引导学生讨论实验方案时,我提醒学生设置试验对照,还需提示用什么方法知道细胞吸水和失水?你的设计分几个步骤?实验中应注意什么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充分信任、鼓励学生设计实验方案:看哪组同学能集思广益,实验设计得又快又好。这样问题设置循序渐进,与学生对话亲密无间,善于鼓励学生发表见解,创造了一个平等、民主的教学氛围,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探究方法。

3.交流设计方案,锻炼严谨思维

小组(1)的设计:取等量浓度分别为10%、30%的盐水,装入烧杯中,另一烧杯中装入等量的清水,将三块等大的萝卜条分别称重,记录数据后依次放入三个烧杯中,五分钟后观察萝卜条的形态变化,并取出萝卜条分别称重,测量烧杯中水的体积变化,记录数据,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其他组学生的建议:萝卜条要一样,实验时间要适当延长。我提示:萝卜的形状对实验有没有影响?萝卜的重量一样,但表面积不一样行吗?取出萝卜用几把镊子?直接放到天平上吗?量筒要用几个呢?讨论后学生提出减小实验误差的因素,如:①萝卜块的质量是否一样?②控制表面积:萝卜块的形状,萝卜的块数,萝卜块的皮是否去掉了?③萝卜块是否同时放入烧杯中,同时取出的?④萝卜块在不同食盐水中放置的时间是否一样?放置多长时间?⑤是否想到要多做几次重复实验?⑥萝卜块在纱布上擦的次数是否一样?⑦不同的盐水浓度产生的浮力是否相同?

各组完善自己的设计,自由选择材料,自行设计方案。通过交流完善方案和思维,教师应鼓励学生在完成探究活动过程中,提出不同的假设、设计不同的实验方案、采取不同的数据处理方法,使用不同的实验仪器。思维和实验操作中有较大的自由度,为训练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提供了良好的氛围;设计实验方案、分析误差原因,为训练学生严谨的思维提供机会。

4.实施活动方案,分析实验结果

以小组为单位,密切配合,完成试验操作、记录数据,处理数据,教师巡视指导。小组(2)的分析:我们组根据数据得出的结论是:外界溶液浓度大,细胞就失水,外界是清水,细胞就吸水。我适当提示:“我们知道,植物体是由细胞构成的。成熟植物细胞有大液泡,而液泡中有细胞液,细胞液是有一定浓度的。”此时,学生把细胞液的浓度与细胞周围溶液的浓度联系起来。我问:“请同学们进一步想一想,为什么萝卜放在高浓度的盐水中细胞会失水呢?为什么清水中的萝卜细胞会吸水呢?还是从细胞液有一定浓度这方面来考虑。”经思考,有学生回答:“因为盐水的浓度大于萝卜细胞细胞液的浓度,所以细胞液中的水跑到外面了;而清水的浓度小于萝卜块中的细胞液的浓度,所以外面的水跑到细胞液中了。”最后分析出结论:细胞得失水分取决于细胞液浓度与周围溶液浓度的差。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如实地记录实验数据,认真细致地进行实验操作,有助于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工作态度。以组为单位汇报,其他组学生倾听,相互交流。在这一过程中,我做到了少发言,多参与;少讲解,多指导,多观看,多与学生合作,所以课堂气氛融洽,轻松愉快,学生愿意上这样的探究实验课。

5.灵活应用理论,拓展延伸生活

生物学科活动方案范文第5篇

【摘 要】生物课程对于初中学生而言是一门具有一定难度的课程,初中学生学习生物也绝非易事。作为生物教师必须努力寻求其良策,促进生物课堂的有效乃至高效。

关键词 点燃火花;促进思维;实效思考

一、点燃学生思维火花首先需求学生真有求学之趣

应当说初中学生是刚刚涉猎生物学科课程,总体上讲对生物课程感兴趣的同学还是比较多的。但从学生学习的现状看,真正意义上的感兴趣无论从数量上还是从质量上,都不容乐观。平时的教育教学实践令我感到:对生物课程感兴趣的同学一般都是些学习生物课程比较优秀者,他们的思维活跃,钻研的劲头足,对生物所涉猎的内容也比较容易而又轻松的钻研得深和透。应当说这不是我们理想的追求,生物课程教学的最优化应当是我们所有的学生都能得以发展,尤其是对生物课程领域的喜好度人人都能够得以提高,因为21世纪是生物学世纪。我们必须关注的问题是要从科技发展的现状和前景让初中开始形成探求生物奥秘的兴趣,譬如在我们的生物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向学生介绍一些生物研究的瞬息变化,科学研究总是在不断的有新科学理论的提出中,当然也就在不断有新理论将过去所研究结论的推翻中。但是如果没有研究,也根本就不可能有新的发现,如果多依赖别人去研究,大家都去依赖别人去研究,那也就不会有一个人去研究了。学生们比较简单地知道这些道理后,对生物课程内容以及生活中的诸多生物现象探求兴趣就会高涨。

二、点燃学生思维火花其次需求学生真有探求之思

初中阶段的学生,应当说其思维能力和思维模式正处于形成的过程中和关键期,学生如果能够比较充分地进行思考,而且是自觉自愿自主创造性的思考,那么学生才能处于真正的探求之中。但在我们平时的教学活动中,初中学生学习生物的探求总不是那么理想地处于积极状态,也看不到我们学生生动活泼的发展。这里的原因是什么?应当说我们师生总有一定的关系,而且更为主要的关系是出在我们教师身上。我们平时的诸多教学总喜欢让学生去被动地接受,因为那样的教学来得直接和抄近。但那样只能解决我们学生去知道教材中生物所列举的现象,不能使得学生从学习的开始就能对一门学科课程去产生探究的兴趣,去形成一定的探究习惯和能力,尤其是通过探究去促使学生的生物科学的智慧得以充分的发展。应当说让初中学生学习生物能够具有真正的探求之思,其途径还是比较广泛的,作为我们一般农村初中的生物教学其渠道则显得十分的开阔,譬如我们完全可以引领学生去搜集田野里,河池中,大棚里的形形式式的生物,让学生去观赏它们的变化和发展。譬如我们完全可以为学生搜集一些大量的生物科技录像的资料,并把这些资料制作一定的课件,随时可以穿插于一定的课程内容教学中。现在生物科技录像比较普遍,如转基因技术的录像,当学生能够看到这样的资料,那么初中学生则会对生物的发展去产生浓厚的欣赏兴趣和对生物科学的积极探究兴趣,同学们则完全可以从中知晓生物的作用是无比的,生物一旦被科学所运用那么其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起促进威力也应当是十分无穷的。如人体奥秘的录像,当学生能够看到这样的资料,学生则完全可以产生这样的兴致,那就是从自身的现在做起,努力从多角度和多层面保护好自己。

三、点燃学生思维火花再次需求学生真有发展之策

生物课堂教学自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实施新课程标准以来,课堂乃至于学生的学习教师将不再去剥夺学生的诸多权利,而是让学生和自己一同交流和互动。教育教学的实践告诉我们:师生之间的互动过程实际上也是我们教师和学生共同发展的过程,尤其能够促进我们的初中学生去形成学习生物课程的发展自己正能量的策略。所以,我们平时的生物课堂教学对于我们教师而言必须努力思考真有学生发展的策略,真让学生发展的策略。学生要发展,是不能停留在简单的受事性的学习上,要去进行广泛意义的探究。对初中学生学习生物的发展和探究,必须要有具体而又生动的探究情境,生物教学的内容从一般意义上讲是极为可能与生动的课堂教学的氛围联系起来的。譬如我们初中学生一般说来都处于青春发育的关键期,可学生们却根本不能对青春期的卫生有着比较正确而又深刻的理解,一些生活显得比较随大流,生活细节考虑得不是很多。再加之学生在具体的饮食生活中还又是那样的随便。那么我们则完全可以借助一些生活情境让孩子去探究食物与生活的联系,既让学生去知晓食物对人体的营养作用,也还必须让学生知道食物对健康人体的破坏作用。只有通过这样的探究才可以形成学生正确的饮食观,促进自己的健康成长。让学生有发展之策我们平时还必须在生物课堂教学中让多去自己观察生物,通过自己的观察进行耐心的思考,并养成多多自己进行提问的习惯,在自己形成充分假设的基础上,进行探究活动方案的设计。让学生有发展,我们学生学习的阵地不能局限在课堂上,十分需要我们去把课堂的内外结合起来,课堂外的生物将会更丰富而又实在地映入到我们学生的眼帘引起学生对生物变化规律的不尽探求。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肖川.教育的使命与责任[M].岳麓书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