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思维能力重要性

思维能力重要性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思维能力重要性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思维能力重要性范文第1篇

我们要尊重提问,勇于承认自己的不足,在坦诚告白的同时,不仅不会打消学生提问的积极性,反而会激发师生一起努力,共同攻克生物难题的积极性。其次是要尊重学生的个性特征。有的时候,学生的问题在我们看来会觉得不可理喻,存在着“瞎问”的嫌疑。比如笔者在讲“病毒”的时候,就有一名学生站起来提问,说计算机病毒是不是生物呢?这时如果我们生硬地打断他们,一定会伤及其主动提问的积极性,造成不良的课堂效果。于是我组织学生根据自己所掌握的知识进行讨论,得出具体的答案,不但有效增强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让学生们体会到了成功思维的喜悦,提升了课堂教学效果。

二、善于比较,积极进行知识迁移

传统的生物知识课堂,教师们往往依纲扣本,对于孤立的生物知识进行机械性的讲解和记忆。显然,这种教学理念与方式都极为陈旧,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生命科学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展示出来蓬勃的生命力,无论是生物学科知识内部,还是其与其他学科知识间,均存在着丝丝缕缕的联系,有效抓住这些联系,积极比较,迁移知识,有助于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举一反三,培养其生物思维能力。学习生物知识,就必然要了解一定的生物学史,而生物学不断发展前进的历程真的就是一部在知识迁移中曲折前进的历史。如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建立,如光合作用的发现,如细胞学说的建立等等,无不是前辈在积极思考、有效迁移的基础上所发现的。教学过程中有效渗透这些常识,对于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其知识迁移能力有着很大的好处。此外,生物教材中,很多知识点之间有着相似点,如果我们不详细区分,不但会造成知识上的错误认识,更会影响学生今后在生物学习中的深入思考与专业发展。教学过程中,教师有意地对这些知识点进行分析比较,不但有益于学生由旧知联系到新识,更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学生在感受到比较学习的好处之后,纷纷开始整理相关的容易混淆的知识,如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等等,在强化知识迁移能力的同时,也优化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注重实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实验教学,是生物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积极践行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传统的生物实验教学,往往以演示实验与小组实验为主。演示实验中,衡量实验成败与否的标志往往定位于是否通过实验得出了教材中的既定结论,无论是演示实验还是分组实验均是如此。实事求是地讲,这样的实验形式很难得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思维能力的效果,充其量只是证实了一下我们课堂所学内容的真实性,当然,如果实验失败的话,就连这一点作用都没有了。素质教育呼唤教学策略的改革,当然也包括实验教学理念与方式的更新与进步。我们需要在实验教学的同时,注入更多的探究性成分,让学生在自主设计与探究的过程中享受创新的快乐,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譬如,在进行“酶的专一性”实验教学时,笔者就打破了教材中的既定设计,放手让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生活认知与课堂所学,自主设计实验步骤,选择实验用具,自己进行实验,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数据,思考实验过程。这种实验方式大大激发了学生实验探究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在不断地改进,不断地实验的过程中,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与思维能力得到了极大程度的锤炼,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当然,着眼于我们的课堂现实,将所有的实验都改为自主探究性实验并不现实,演示实验与分组实验的进行还是十分的必要的。即使是进行演示实验与分组实验,笔者也主张让学生参与进来,设想不同的装置,不同的成分,不同的步骤会造成怎样的实验结果,并在师生的共同合作下完成实验,验证我们的想法是否科学。如果实验失败了,我们和学生可以一起分析失败的原因,探究实验的原理,在不断的实验与思考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总结

思维能力重要性范文第2篇

关键字:思维能力培养 高中数学 重要性

在新课程改革浪潮的推动作用下,创新教育被注入到了高中数学教学体系中,成为了当中的一个重点,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数学教学中愈发重要。思维能力是数学学科的基础能力之一,在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让学生能够通过分析、比较、归纳、综合等方式对数学现象和数学问题进行推理判断,并从中获得对数学知识的认知能力,从而进一步学好数学。

一、高中数学思维能力培养的障碍

(一)思维定势的消极习惯

由于受到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高中数学教师在升学率的压力下,还是秉承一贯的“题海战术”,一味地向学生灌输套题知识,学生一直以来都在接受教师机械化授予的知识,长期以往,学生积累了一套属于自己的解题经验。在此背景下,学生会对自己的想法和解题思路深信不疑,使得他们在解答问题的时候难以舍弃老旧的思路,思维定势、僵化,不会通过新的问题去挖掘新的思路,最终导致自己的思维方式受到阻碍,而无法对知识点全面认识。

(二)思维的惰性导致思维受阻

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学校领导和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难免更为注重提高学生的成绩,因此容易忽略学生学习时候的一些细节,例如学生理解一些公式、定理方面,老师一般是采取课堂教学的方式让学生接收新的公式概念,并让他们课后把定理概念记牢,但是并没有教学生如何还原知识的形成过程。再加上,学生在遇到难题时,绝大多数都会选择问同学或者老师,还有部分会把难题留出来等老师讲解,只有极少数的同学会在难题面前“越挫越勇”,继续思考。当学生的观察以及理解停留在表面的感知时,也会疏于动脑,随之造成思维的惰性。

二、培养思维能力对学好高中数学的重要性

作为创造性思维的一种重要形式,思维能力最突出的特点就是突破解决问题的常规思路,用新的问题去挖掘新的思路,并对问题进行思考和分析,从而摆脱思维定势的禁锢。以下就思维能力培养对学好高中数学的重要性进行分析:

(一)培养思维能力,能拓展学生的想象空间

数学作为一门完整体系的系统性学科,在高中数学学科教学中,各章节之间的知识点紧密相连、相互联系,尤其是一些运算、定理和函数知识,这些知识所蕴含的思维性是非常强的。而对于平时的公式、定理运用,学生习惯于“死记硬背”和“硬套”,而教师也不太注重对学生发散思维的引导,这就导致学生在运用公式、定理时形成固有的思维定势,限制自身思维的发展。倘若教师在此过程中能够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引导,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那么就能给学生开拓新的思路,让学生学会从新的角度去理解和思考问题,这对学生学好数学无疑是有着极大的帮助。

例如:教师在讲解函数的最大值和最小值的例题时,就可以引导学生多角度去思考问题,让学生学会用不同的方法解决。有界性和变量交换是我们在解答三角函数问题时经常用到的方法,然而由于受到学生定势思维的影响,他们却极少想起解析几何的斜率公式。为此,教师在讲解此类题目时,要循序渐进,逐步引导,在用一种方法解题完毕后,教师在询问学生有没有其他的解题方法,激发学生从多个角度去思考问题,如果教师在思考问题的时候出现障碍,那么教师可以从旁指导,给出适当的提示,保持学生的思维连续性,让学生尽情发挥,扩展自己的想象空间,找出不一样的解题方法。这样一来,相信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也更加深入。

(二)培养思维能力,能激活学生对知识的需要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处处蕴含着数学知识,倘若教师能够在教学中能加强教材内容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让生活走进课堂,让数学贴近生活,以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基础为切入点,适时引入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在此基础上,教师再引导学生利用生活经验和原有的知识结构,从不同角度去看待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生不仅能在此过程中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发展自身的能力;还能够进一步激活对知识的需要,形成新颖的创造性思维。

例如:在学习“数列极限的概念”时,教师可以这样创设一个问题情境:有位学生需要到达前方4米远的终点,他面向终点方向,第一步他走了1米,第二步走了1/2米,第三步走了1/4米......如此类推,此后这位学生走的每一步路都是前一步路长度的1/2。请同学们计算一下,该名学生什么时候才能走到终点,需要走多少步?由于这个例子与我们的实际生活相似,而且也在合理的难度范围内,学生的积极性思维在此过程中也会得到激发,并能主动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思想去解答问题,体验成功的喜悦。

(三)培养思维能力,能强化学生对知识的应用

由于高中阶段的数学更多的以符号语言、逻辑运算语言、函数语言、图形Z言等,这些知识点对学生所提出的思维梯度较大,倘若学生没有改变初中阶段的思维方法,依旧以形象、通俗的语言进行表述,那么对于学生的学习而言是没有突出效果的。为此,高中数学教师应帮学生把初中阶段所建立的常见思维套路打破,启发学生形成一种新的思维模式,以帮助学生增强对知识点的掌握力度,强化知识的应用。例如:在求函数解析式的一般方法,研究函数单调性的方法等时,教师就可以融入算法知识,引导学生用算法解题框图来体现知识内容,这样一来,教师就可以通过多种的交融联系使学生认识不一样的解题方法,增强学生自身的学习信心,让学生勇于把自己所学习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三、结语

总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对于帮助学生学好高中数学有着明显的促进作用。为此教师们必须要充分意识到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性,在教学活动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运用不同的思维,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产生积极的心理体验,以达到提升学科教学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思维能力重要性范文第3篇

关键词:概念整合;想象思维;文化差异

学生进入大学校园,高考的压力一下子就没有了,他们更加青春洋溢,思维活跃,正是想象力丰富的时候,如何把他们的想象力运用到英语学习中来,需要教师深入地思考和探索。英语学习,需要想象思维,想象思维的培养需要教师的引导,这就要求大学英语教师要充分引导学生进行想象思维,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一、英语教学中的概念整合理论能促进想象思维的提高

1.概念整合理论概述

概念整合理论(conceptual integration)是在心理空间(the mental space)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这个所谓的心理空间理论指的是一个参照结构的理论,是应用于被描述情景和描述情景之间的语言结构标准。概念整合理论之核心思想是概念整合是无可替代的普遍性认知途径,这个途径和类推、递归、心理构模以及概念的范畴化和图式化是一样重要的。它适合于认知过程的始终,无论在哪个思维阶段,概念整合的进程都是活跃的。

2.概念整合理论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最新研究结果表明,概念整合理论适用于任何一种语言,我国的语言大师也阐述了概念整合理论在我国语言空间融合方面的运用。在概念整合理论指导下进行大学英语教学,会取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概念整合理论为英语教学提供了一个崭新的研究视角,该理论的普遍性与细微性,是英语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3.概念整合理论对想象思维的促进

概念整合理论中,原概念整合存在的四个空间,其中包括两个是输入空间,其余是一个类空间和一个融合空间。由大量的背景框架共同构建起来的这四个空间,这个概念整合系统中还会有更多的输入空间存在,同时也可能会有更多的融合空间存在。随着时间的推移,概念映射不断展开,原来的两个输入空间重新结构而逐渐形成类空间,重新构架的任何一个类空间,都是有相对应的两个原型类空间的。而融合本身是从两个输入空间的结构映射达到而架构的第三空间。融合包含类空间中的类结构,也包含一些特殊的结构,也会包含一些输入空间不存在的结构。从输入空间到融合空间的映射是有选择性的。

这些关系决定了在英语教学中映射与融合的想象思维的发展与想象思维的运用,融合空间里的微小组合最终会被大量的常规模式整合后变成完整化,这样能促进英语学习中的微小积累,进行整合完整化,又进一步促进了想象思维的发展。在概念整合理论的扩展中,逐渐强劲的完善会不断地补充新的原则和新的逻辑,使想象思维的扩展可以没有疆界,这也体现了融合空间的无限扩展。

二、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思维

1.教师的引导

想象思维的发展,仅仅靠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是不够的,还要有教师的正确引导,教师有计划的、有重点的、有针对性地将概念整合理论渗入英语教学中来,以润物细无声的潜移默化来引导学生的想象思维是非常重要的,也是非常有意义的。

2.阅读的魅力

要提高想象思维能力,不仅要靠学习,更要有大量的阅读来作为消化理解的渠道和补充。阅读英文原著,探索英文原著所运用的语言表达形式和逻辑思维形式对提高学生英语水平是大有帮助的。而英文原著里所使用的特色语言表达形式也会丰富英语学习的内容。另外,英语阅读还可以更多地了解西方的文化和更多的风土人情,感受西方文化的美和魅力。

三、如何通过想象思维提高英语水平

1.加大学生英语读物的阅读量

教师有意识地加大学生的阅读量,是提高英语想象思维能力的有力武器。阅读量的加大,不仅会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同时也会丰富学生的阅历和对西方文化的进一步了解,而对英语读物的阅读,可以更深入地运用概念整合理论,而对于英文汉语言的翻译,更是提高学生想象思维的有效途径,特别是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更能有效地刺激想象思维的发展,特别是英语与汉语之间的意译,更给想象思维空间插上了翅膀。

2.更多地参与英语为主题的活动

大学生更多地参与英语主题的活动,是提高英语能力的有效途径。在以英语为主题的各类活动中,大学生会在快乐中接受更多的英语语言习惯,比如,这样的特殊属性,就会启发他们的想象思维,而不会把“bike girl”直接翻译和理解成“自行车女孩”,而是通过英语的主题活动而正确地翻译成“一切不顾他人的举动”。

3.营造英语语言环境

要提高英语的水平,营造英语语言环境很重要,英语教师需要积极地给学生营造英语的语言环境,让学生能够有更多的给自己英语学习以实践的机会,以便更好地把握英语的运用,提高英语的表达能力和语法能力。营造英语语言环境有很多种方式,建立英语角、开办英语沙龙、举行英语表演、各种演讲比赛、各类英语游戏等活动,也可以带领学生去外企进行实习等多种渠道,另外,英语教师还可以创造出自己独特的教学方式和课堂形式,给学生更多的英语语言表达机会,只要用心观察、悉心探索就一定会找到更好、更快的提高大学生英语水平的途径和方法,来充实大学英语教学的内容。

通过对想象思维的培养,多数学生都能大幅度地提高英语水平,想象思维可以使学生更加明晰东西方的文化差异,并从中了解到更多的英语知识以外的其他理念。为提高学生英语水平拓宽渠道,为学生文化的交流和以后进入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思维能力重要性范文第4篇

【关键词】物理教学;开发;发散性思维

教育就其本质而言就是为了提高人的综合素质,教学要开发学生的创造意识,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这就要求物理教师在课堂中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科学探索的兴趣,发展学生勇于创新、敢于思考的发散性思维能力。结合本人多年的中学物理教学和教研经验,本文就《物理教学要重视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作一些探讨。

发散性思维是指对同一材料,从不同角度、不同形式去探索结论的思维方法。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是现代教学的一种重要模式,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需要。物理教学中有许许多多的问题,它们没有现成的、固定的、唯一的答案,需要经过学生积极的发散性思维,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物理方法,总结出解决问题的物理规律。教师在教学中要渗透新的课程理念,注意引导学生对物理问题进行发散性思维。为此物理教师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需要多动脑筋、多花时间,把“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要做到:

1.精心设计课堂案例,案例力求做到具有发散性

1.1 培养学生思维活动的广阔性。

思维活动的广阔性是指思维发挥作用的广阔程度,集中表现为思路宽广,能全面考察问题。教师在精选问题的基础上,认真研究问题内在的潜力,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方位观察和思考问题,开阔学生思路,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如:以某一数式为扩散点,设想它的多种来源。可在物理总复习时,进行这样的尝试:要求学生尽可能多地写出“中学物理中什么物理量为零?”。结果可能得到很多有趣的答案:当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所受合外力为零;当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它的加速度为零;超导材料的电阻为零;机械能守恒定律的使用条件是系统所受合外力为零(或描述为物体除保守力作用外其余合力为零);穿过闭合回路的磁通量变化率为零时,回路中感应电流为零;宇航员在宇宙飞船内的重量为零;入射光的频率小于极限频率时光电流为零;电场中的电势为零时,场强不一定为零;宇宙中的极限低温为零开。…学生们写出来的“物理量为零”构成了一个丰富多彩的知识花园。可以想象,若经常注意这方面的训练,今后当物理情境中再出现某物理量“为零”时,在学生眼中“零”已经不再是僵化的数字了。

1.2 触发学生思维活动的敏捷性。

思维活动的敏捷性是指思维活动的反应速度,其集中表现为能迅速地发现、分析和处理问题,能简化运算步骤、环节和推理过程。教师在问题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多个角度去求解问题,通过几种不同的方法解出符合题意的同一个答案,从而触发学生思维活动的敏捷性。如在复习“自由落体”运动时,“已知一滴雨水从一定高度的窗户经过的时间,求该滴雨水下落至…的高度”。这个问题要引导学生尝试多种不同的解法,比较用哪种解法简单,今后处理类似问题时,就可能做到得心应手。

1.3 培养学生思维活动的深刻性。

思维活动的深刻性是指思维的抽象程度,逻辑水平和思维活动的深度,其集中表现为能深刻理解概念、规律,深入思考问题,抓住事物本质,善于总结规律,并能迁移运用。教师在教学中要结合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不断改变问题的条件,由浅入深,由表及里,逐步深化,使学生的思维活动处于最积极状态,对物理问题的本质、属性等有更深刻的理解,从而培养学生思维活动的深刻性。如:以图形等材料为扩散点,设想它的多种变化。在学生对物理知识系统有了一定的了解后,教师不妨让学生考虑这样一个问题:“在直角坐标系中,可以把直线从一个位置平移至另一个位置,试写出这种直线图像所表示的物理意义”。这里提供给学生的“问题”是有关某个物理问题的图形,要求学生运用发散性思维,揭示出上述直线图像所隐含的物理意义,这是一个开放性的物理问题,没有现成的答案,学生的回答可能有:

1.3.1 直线在纵轴上截距为正时,若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速度,则该图像表示物体做的是初速度不为零而加速度为正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1.3.2 直线在纵轴上的截距为正时,若横轴表示温度(℃),纵轴表示压强(Pa),则该图像表示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在做等容变化;

1.3.3 直线在纵轴上截距为零时,若横轴表示力,纵轴表示加速度,则该图像表示质量一定时,物体的加速度跟物体所受合外力成正比;

1.3.4 直线在纵轴上截距为零时,若横轴表示电压,纵轴表示电流,则该图像表示电阻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1.3.5 当直线在纵轴上的截距为负数时,若横轴表示照射光子的频率,纵轴表示光电子离开金属表面的最大初动能,则该图像表示在光电效应现象中,逸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随入射光的频率变化的图像。在这里将光电方程用图像表示出来,学生很容易看出光电效应现象中,存在一个极限频率的问题,因为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不可能为负值。理解更加明确直观了。教师对学生的答案作一个系统的总结,对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是一个很大的推动。

1.4 促进学生思维活动的灵活性。

思维活动的灵活性是指思维活动的灵活程度,集中表现为能根据问题的基本情况,及时改变观察和思维的角度,揭示问题的本质,从而迅速解决问题。教师在教学中,通过梳理、归纳、训练,使学生思维活动通畅、反应灵敏、联想丰富,能在短时间内汇集有关概念、公式、定律,迅速结成知识网,从而培养学生思维活动的灵活性。思维越流畅,解决问题越能变换自如、思路灵活。如总结“打点计时器纸带上数据的处理”这类问题等就属于这一情景。

思维能力重要性范文第5篇

一、小学教学中数学的意义

人们通常认为数学只是简单的加减乘除,是一门理科性质的学科,仅重视了表面的数字运算,却忽略了数学与其他学科知识间的逻辑联系。在数学学习中,我们不难发现,要对数学学习内容理解、掌握,必须要有很好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推理能力。而掌握了这些能力,可以为培养其他学科所需的科学素质及逻辑思维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所有的学科不是独立存在,而是相互联系的。以下是我对学习数学重要性的几点看法。

1.培养逻辑思维能力。逻辑思维指对事物观察、概括、推理,然后采用逻辑方法,正确表达自己意见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不仅在数学学习中体现出来,也是学习其他学科所必备的。

2.开发非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指兴趣、情感等与智力无关的心理因素。兴趣体现在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求知欲,从而产生较高的学习动机。这在其他学科中也需要,只有具备良好的动机,加上浓厚的兴趣,才可能对一门学科有兴趣,这就成为学好学科知识的首要条件。

3.培养科学文化素质。无论学习什么学科,都不能以自己的妄想来断定结果。没有事实为依据的知识,只能误导学生。因此要用科学的观点来学习新的知识。

二、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的重要性

学生的数学能力受到先天素质、家庭教育、外界因素等的影响。有的学生学习能力强,依据自己的理解及老师的讲解,能很快地掌握知识,他们不仅能很快地解决问题,而且会有自己的独特的理解,能凭借原有的知识去掌握新的知识。有的学生只能通过死记硬背来记住知识,没有自己的理解,学习起来也就相对费劲,他们的思维无条理,混乱,面对没见过的题目,无从下手。对于这种情况,在教学中只有注重培养数学思维才能解决根本问题。因此,认识培养数学思维的重要性是必需的。

1.数学思维能力与知识、技能紧密结合。教学过程不是简单地传授知识,还是全面培养学生各种素质的过程。学习知识的过程,就是运用各种思维解决问题的过程,在学习中不注意培养数学思维,就无法较好地理解所学的知识,有可能养成死记硬背的习惯。

2.判断能力体现了数学思维能力。学习的根本任务是让学生学会对身边的事情进行真假判断,对教材上的内容、老师的讲解质疑。学生要用自己的数学思维提出自己的观点,发表有个性的见解。

3.数学思维能力体现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总结能力即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概括自己观点的能力,它要求学生首先具有推理思维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另外,总结能力是综合素质的表现,所以数学思维能力也体现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的几点建议

小学数学课程新标准的基本要求是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数学思维能力包括丰富的空间想象能力,较强的归纳推理能力,善于发现、观察问题。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把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贯穿在教学各环节中。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方面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1.从具体到抽象认识来培养数学思维。在学习数学基础知识时,应重视概念定理的学习,由于此方面的知识比较抽象,小学生不易理解,学习起来也较吃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从具体实物着手,再逐步脱离具体实物,转入抽象定理,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这样才能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以便更好地运用相关定理。

2.在教学关键点上培养数学思维。在学习新知识或复习时,都应结合具体的内容来教学。对每节的知识点,教师设置相关的问题让学生思考,间接引导学生对每节的知识进行回忆、分析、理解、推论,以做出正确的回答。最后,还要对每章的内容做总结。这种落实到教学关键点上的特殊的思维培养方法是值得研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