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文化素养的重要性

文化素养的重要性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文化素养的重要性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文化素养的重要性

文化素养的重要性范文第1篇

作为高校教育的重要内容,大学语文阅读教学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还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对学生发展具有非常好的促进作用。我国传统高校教育对语文阅读教学进行全面渗透,整体教育效果较显著。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传统大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已经无法适应学生需求,无法实现教学目标。如何构建新时期大学语文阅读教学体系,优化阅读教学结构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2.大学语文阅读教学对文化素养提升的作用

大学语文阅读教学可以从情感、精神、内涵及人格四方面提高大学生的文化素养,从以上四方面提高学生的思想水平和道德素质,在学生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具体表现为:

(1)丰富学生人文情感:在大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可以通过阅读充分感受文章中包含的人文情感,这对学生价值观的树立具有非常好的促进作用。在该教学中学生可以通过阅读真切感受到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提升自身思想境界。

(2)增强学生的文学精神:大学语文阅读教学可以构建和谐的学习环境,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空间,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文章的审美内涵,在上述正确审美观念的指导下学生文学精神将得到非常大的丰富,学生对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的感知力将得到进一步改善,这对积极、健康的文学精神体系构建具有非常好的促进作用。

(3)丰富学生的文学内涵:阅读的本质在于从物质内容中体会精神内涵。在大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可以通过该过程充分感受文章的精神内涵,以文章为媒介,感知作者情感,从而实现对作品价值的了解和认识。这种了解和认识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学生的精神需求和情感需求,让学生受到真正的人文熏陶,是提高学生文化素养的根本。

(4)提高的学生人格品性:文章是缩小版的社会,在这生活百态中学生“亲身”感知世间的真、善、美和假、恶、丑,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对问题进行思考,逐渐思考和关注社会,为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奠定扎实的基础。

3.新时期大学语文阅读教学体系的优化策略

(1)树立正确大学语文阅读教学观念。传统大学语文阅读教学将重点放在对学生的阅读教育上,过于注重对学生阅读知识和阅读技能的教学,这种教学观念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文学素养的提高,对学生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念的改善不利。因此,在对大学语文阅读教学进行优化的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对阅读教学观念进行转变,将上述教学重心转变到对学生文学素养的培育上,将文学素养作为教学的核心,以学生素质发展和文化发展为教学主体,构建良好的学习环境。教师要保证将学生放在教学的主体地位,充分了解学生的需求,以学生发展需求为主丰富语文阅读教学内容,形成良好的阅读学习空间。

(2)优化大学语文阅读教学材料。大学语文阅读教学时间是导致阅读教学效率受到限制的关键,如何在有限时间内让学生阅读到优秀的文学作品对提高教学质量至关重要。在对大学语文阅读教学进行优化的过程中教师首先要进行教学材料的优化,尽量选取内涵情感丰富、价值体系完善的文学作品,确保教材与学生文化素养的培养密切相关,从而实现高校语文教学效益的最大化。教师要充分把握好小说、散文、诗词的文学形式,对上述文学内容进行科学设置,把握教学材料比例,为学生构建科学、高质的阅读学习结构,使学生充分感悟不同形式作品的魅力和内涵,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优化大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大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是影响学生学习兴趣的重中之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依照具体教学环境对教学模式进行合理选取,不断丰富模式内容,为学生构建良好的阅读氛围,从本质上提高学生大学语文阅读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传统高校语文阅读教学中主要以多媒体教学为主,教师教学单一,人员单一,方式单一,阅读学习效率不理想。在新型阅读教学中高校可以适当对教师进行划分,将教师分为现代文学、古代文学、外国文学讲师,让教师对自身专攻内容进行充分讲解,从而提高阅读教学的熟练度,改善教学深度。教师要适当丰富多媒体教学,在多媒体教学的基础上增加部分故事教学内容、探究教学内容或自主交流教学内容,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大学语文阅读学习中。

(4)优化大学语文阅读考核模式。常规大学语文阅读考核只是对学生阅读知识和阅读技能的考核,主要通过试卷形式完成考核内容,这种考试方式较单一,整体考核效果与高校文化素养教学需求不符。在对该内容进行优化的过程中教师要把握好高校素质教育需求,将学生文化素养作为考核主体,适当增加学生日常考核比重,即增加学生学习态度、讨论发言、阅读练习等学习比重。教师在进行大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要给予学生更多空间让其探索、交流和反思,加强该部分考核,形成较自由的阅读考核体系。

文化素养的重要性范文第2篇

关键词 班级文化 高职教育 文化育人 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班级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作为社会群体的班级成员共有的信念、价值观、态度的复合体,其核心是班级发展理念和社会贡献能力。在“生源层次”相对较低的高职院校着力开展班级文化建设研究与实践,把文化育人落实到提升高职学生综合素质方方面面,使教书育人与文化育人双管齐下,对于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势在必行。

1 学情分析——有忧也有喜

众所周知,高职学生的生源除了政府订单培养、企业合作办学等途径外,通常都属于第五批次(注:一本、二本、三本、高专、高职),因此,由于高职教育低门槛,导致生源素质整体不高,主要表现为:专业知识有待加强,以自我为中心,心理素质脆弱,能力素质差。①目光浅短、功利性强;意志薄弱、怕苦畏难;心胸狭窄,妄自尊大;感情用事,缺乏理智;弄虚作假,诚信缺失等。②这些都是高职院校管理者和老师们必须面对、而且必须妥善解决的棘手问题,这也是高职教育从一诞生至今就扛起来的责任和使命。幸运的是,高职学生可塑性很强,每一个活动都会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留下深刻的记忆,对他们而言是极好的锻炼提高机会。③所以,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丰富多彩的、能够展示个人才华的班级文化活动,着力推进高职院校班级文化建设,其意义不容轻视。

2 班级文化建设对于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意义

高职教育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目前大致途径有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改革,师资队伍建设,实训基地建设以及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体制机制建设。无论如何,核心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对象当然是学生。对于刚入校的大多数高职学生来讲,思想上十分放松,纪律上惯于自由,行为上难以自觉,管理上难度较大。因此,新生入学后,辅导员的正确引导和积极开展班级文化建设是很必要也很重要的。教育部鲁昕副部长指出:提高职业教育质量,要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袁贵仁部长曾说过:大学是通过文化培养人、“创造”人的。通过文化的继承、传播、创造,促进受教育者的社会化、个性化、文明化,从而塑造健全的人、完善的人。教育是全社会的事,大学里的素质教育是整个大学的事,是和校园文化分不开的。作为校园文化的重要内容,班级文化建设对于“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2.1 有利于促成高职学生的职业价值感,为职业发展固牢基础

职业价值感是指对自己将要从事职业的价值的自我判断,对可能取得的成就的估计,对社会回报的满意程度。现代职业价值包括个人认同、自我价值、个人成长和成就感、人际交往、经济价值、安全价值、伦理价值等方面。高职学生在内心深处极其需要外界对他们有一个平等、客观、尊重的认同和评价,他们畏惧别人戴着有色眼镜看待“低门槛”的事实,或者说他们内心不够自信。班级文化建设作为高校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在视觉(环境文化之类)、听觉(语言文化之类)、行动(班级活动与社会实践之类)、心理感化(人生观、价值观、理想信念之类)等诸多方面帮助高职新生隐藏高考的失落感和对理想大学的落差的调适,从而较快形成职业认同感和职业价值感。因而,学校应该引导学生对将要从事的职业有恰当的评价,要正确看待职业的地位,正确看待职业的待遇,正确看待职业的苦乐,最大程度激发学生对职业的认同感、归属感,从而全身心投身到专业知识学习和职业技能训练的环境中去,为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2.2 有利于提升高职学生学习力,为职业发展提供精神食粮

班级文化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在班级的发展理念④和学风上,而体现专业特征的班级建设理念和学习风貌,无疑是学生学习力的重要标志。学习力包括学习动力、学习毅力和学习能力三要素。学习动力是自觉的内在驱动力(如学习需要和学习兴趣),学习毅力是学习行为的保持因素,学习能力是由前两者直接驱动而产生的学习新知识并付诸实践的智力。先进的班级发展理念引领班级文化建设、造就优秀的学习风气,优秀的学风有助于提高高职学生的学习力,从而磨炼成锋利的“宝剑”,凝聚成独特的班级文化内涵。班级规章制度既可约束学生行为规范,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保障大学生学习力;班级文化氛围以一种柔性的、内在的、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凝聚大学生学习力,⑤有组织、有特色、有朝气的班级文化活动是提高学习力的重要载体和有效途径。诚然,学习力的提升关系到学生专业知识的掌握、职业能力的夯实和职业素质的提高,为学生未来职业发展积累“资本”,从而达到构筑大学精神高地,冲出生源门槛洼地。

2.3 有利于磨炼高职学生综合素质,为实现“后发赶超”提供正能量

开展一系列适合于学生个性发展的班级文化活动,对于建设具有特色文化氛围的班集体,营造一个催人奋进、促人成长的育人环境,是当前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应当重视的主旋律。没有特色的班级不叫有文化,没有文化熏染的班级不叫大学生班级。班级作为大学 的重要组织,就像家庭一样,孕育着大学生成长成才的种子。以开展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为载体,充分展示大学生个性才华和主人翁意识,让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逐渐成才。⑥紧扣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结合不同专业自身特点,举办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大赛,让学生一开始就对专业概况有所认识,增强职业方向感;举办职业问题辩论赛(如艾滋病是社会问题还是医学问题?)或演讲赛,让学生在熟悉专业知识的同时,又增强了沟通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还可以开展个人作品设计挑战赛、墙体文化创作赛(如教室、寝室等)、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竞赛、各种主题班会、参观革命先烈陈列馆等等,如各具特色的班级文化活动开展,让学生在优美的环境文化中熏陶,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成长,在趣味性竞技性知识文化中成熟,在技能性职业文化中成才。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活动中去,让他们身心得到锻炼,个人才华得到施展,视野得到拓展,认识得到升华,胆量得到壮大,表现能力得到增强,从而为高职学生综合素质提高铺平道路,为高职学生实现“后发赶超”式发展积累正能量。

2.4 有利于提高高职学生就业竞争力和未来发展力,提升学校的核心竞争力

高职院校的核心竞争力,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为学生就业竞争力和个人未来发展力。就业竞争力一方面表现在就业率这个“数量”上,另一方面表现在毕业生对就业岗位的满意度和对口率这个“质量”上。只有当学生对所从事的工作有兴趣、有热情、有毅力、有恒心,并经过一定时间的积累,能够创造出自身满意的、对社会有积极影响的成绩,这就是个人未来发展力。通过开展专业知识和技能竞赛以及上述一系列活动,学生选择性参与,不仅可以发挥个人特长,还可以在活动中学会与人沟通、提高人际交往能力,提高个人综合素质和团队协作能力,大大增强就业竞争力和未来发展潜力。当然这些活动的开展,还离不开学校宽松的大环境和有益的校园文化氛围,更离不开具有创新才华的班级辅导员。没有学校相关部门领导的重视和全力支持,没有学校大环境文化氛围的衬托,班级文化建设也缺乏后劲和活力;没有善于创新和思考的辅导员,班级建设就失去了导航,更谈不上什么文化;没有善于管理和纳才用贤的辅导员,就不可能组建一支优秀的班级管理队伍,不可能形成特色的制度文化,不可能组织开展有系列有益于学生发展的文化活动。

2.5 有助于推动高职教育向纵深发展和建构完善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鲁昕副部长曾说,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须分三步走,大约到2020年形成“适应需求、内部衔接、外部对接、多元立交”的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准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多年来,高职教育在“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围绕“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无疑在技能方面成绩显著,连老百姓都明白“在本科学知识、在职院学技术”的道理。而且也有不少职业院校学生成为社会佼佼者,比如2004届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生赵鹏,2007年7月成为全球首位考取H3CIE证书者。2005届铜仁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生张阳作为全国唯一一名专科毕业生入选“首届全国十佳大学生村官”等等,这些都是职业教育的骄傲和自豪。不过,职业教育已是大众化教育,2012年全国1288所高职(专科)院校,在校生近1000万人,职业院校硬件、软件(如师资力量和实训设备)条件又能否满足教与学的需要呢?当然国家示范校和骨干校做的不错,那毕竟只有200所。然而有些高职院校已经连续几年出现高考生投档人数远远低于招生计划,甚至“零投档”的困境。不少高职院校在发展过程中满足于“不出事”,学生安全第一、发展第二,结果天天强调安全,安全问题却屡现不止;“文字功底很高”各种创新提得很响,实际工作却做得很差或者说实际工作做得很多但不切实际;校园活动开展不少,学生却是被动或被迫参加;班级活动组织很少,学生为应付检查使然……

如此看来,高职教育的发展再不能关在笼子里,必须面向学生主体不能(由管理者)一厢情愿、必须面向学生实际不能高调空谈、必须面向学生未来发展力不能急功近利。基于高职教育办学主体(学生)自身特点,要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就必须在专任教师队伍(从学科型向应用型)转型问题和辅导员队伍建设上下功夫,造就一大批学生心灵健康发展的引导者,用深厚实用的专业文化和丰富多彩的班级文化孕育一批又一批青年学子;就必须在有利于学生长远发展的前提下,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热情,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并不折不扣地付诸行动;就必须建立健全学校管理、学生自觉、科学评价和信息反馈渠道通畅的发展与监督共存体制,形成“事有人做、善始善终;事有人管、科学高效;人事共管、重在管事”的长效机制;就必须把学生的职业价值感、学习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与远期发展潜力作为教育与学习全过程的着力点,突破高职教育发展过程中的随意性管理、结构性紊乱和功能性错位,构建科学和谐完善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适应地方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不断满足满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L芑鹣钅浚?012年贵州省教育厅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项目“班级文化建设与高职学生素质能力提升相关性研究”(编号:12QN001)

注释

① 周春丽,李萌.高职学生职业素质提高于对策.世纪桥,2011.11:90-91.

② 田茉云.人文精神·人格魅力·人格化管理——高职院校班级主体文化建构的思考与探索.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21(1):21-24.

③ 冯丽.学生素质的提高有赖于校园文化.辽宁高职学报,2012.14(4):96-97.

④ 肖文冲.用先进理念引领班级文化建设.卫生职业教育,2012.30(1):44-45.

文化素养的重要性范文第3篇

1.缺乏人文知识

目前,我国高校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在不断的下降,人文知识匮乏,无法意识到人文知识学习的重要性,人文知识的渗透性不强,影响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传承中华文化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义务与责任,是将中国文化发扬光大的最有效的方式。人文素养是中华文化的关键内容,大学生缺乏人文知识,人文素养意识薄弱,不利于中国文化与人文知识的传播,制约着我国的国民素养和文化的发展。很多大学生表现为责任感差、个人品德欠缺、消极的人生态度等,这都是人文知识缺乏的表现,是现代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

2.人文关怀缺失

目前,大学生的人文关怀缺失是导致大学生人文素养薄弱的核心内容。人文关怀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部分,是对大学生的必然要求。人文关怀的缺失,会导致大学生不懂得关心人、照顾人,团结意识下降,会造成心理上的封锁。人文关怀是“以人为本”,充分体现“人”的思想,是人文关怀的重要体现。如今,很多大学生存在一种心态,就是别人的情绪与我无关,对我来说无所谓,一种事不关己的态度。由于这种观念的存在,大学生的人际关系会逐渐淡漠,违背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永久主题。

3.读写能力下降

随着现代信息化技术的出现,大学生身边的电子产品越来越多,为大学生的生活提供了方便。但是这些电子产品的出现也为教学带来了问题,大学生由于过分依赖信息科技,导致独立思考的能力下降,读写能力下降。英语是一门语言艺术,应当重视读写,读写是语言学习的关键环节,也是必然要求。自古以来,读写就是我国古典文化的主要内容,书法与吟歌诵诗是古典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传承人文知识有效手段。信息科技的出现,让大学生养成了懒惰的心理,读写的内容越来越少,制约着大学生未来的发展。

二、英美文学对大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性

大学生的人文素养是体现大学生个人价值、生活态度、责任感与个人品德等的关键,是影响大学生毕生的重要内容。在高等教育中,应当重视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这是大学生人文素养与个人价值养成的重要阶段,对大学生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在高校教学中,可以将学生个人专业与人文素养的培养紧密结合,增强专业的渗透力与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培养大学生人文素养的有效措施。就拿英语专业的学生来说,长期学习英语会受到英美国家文化的影响,从而使得个人的生活态度、个人信仰、民族情结等有所改变,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我们不难看出,很多英语教师的性格相对会开放、活泼一些,是受到英美文学的熏陶,个人的信仰与态度都发生转变。根据这个原理,对于英语专业的学生来说,可以借用英美文学教学来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可谓是水到渠成。语言的学习其中渗透着国家的文化特点,都代表着丰富的国家文化,对英语学习就要对英美文学进行涉及,利用专业这个优势来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效果会更好。如果说在大学课程里专门设置人文课程,相信大部学生不会感兴趣,教学质量不高,将人文素养的培养放置到专业教学领域,能够慢慢渗透,慢慢影响,最终达到人素养提高的效果,对大学生未来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三、英美文学教学对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策略

1.加强大学生对人文理念的认知

加强大学生对人文理念的认知,意识到人文素养的重要性,是培养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基础内容。在英美文学教学中,不仅仅停留在丰富知识的层面,重要的是一种人文精神的培养,通过对英美文学的学习,了解两国的文化特点,从中汲取营养,深度剖析英美两国的文化底蕴。从中体会到人文理念的重要性,对自己人生态度的形成、个人的品德修养等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了解一些英美的文学巨匠,像莎士比亚、马克•吐温等。莎士比亚是英国著名的文学巨匠,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性人物。一提到威廉•莎士比亚就会想到他的代表作四大悲剧,《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和《麦克白》。他的作品是古典文学与现代文学的融合,都是文学巨著。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对莎士比亚的作品进行欣赏,让学生从中获取人文理念与人生哲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另外,马克•吐温是美国著名作家、幽默大师,大家熟悉的《百万英镑》就是其代表作之一。所谓的幽默,其中不乏会掺杂一些滑稽的表演,具有一定的讽刺意味,背后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让学生意识到人文素养的重要性。加强大学生对人文理念的认知,提升其文化素养,在欣赏英美文学的同时,通过人文观念的不断渗透,对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具有积极作用。

2.增强大学生对英美文学的阅读

增强大学生对英美文学作品的阅读,能在英美文学中提炼出人文的精华,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英美文学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尤其是英国的文学。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杰出的文学巨匠数不胜数,诸多的文学作品涌现出来,直到现在仍然具有很大的影响力。文学作品都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利用英美文学作品来培养英语专业大学生的人文素养是正确的选择。《老人与海》、《飘》、《仲夏夜之梦》、《鲁宾逊漂流记》等都是英美文学的典型作品。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听一下海明威的《老人与海》这首歌,引出英美文学作品《老人与海》,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老人与海》,英文是“TheOldManandTheSea”,是由美国小说家欧内斯特•海明威创作的,讲述的是渔夫与马林鱼搏斗的故事,让学生开展阅读。提到《仲夏夜之梦》,相信现代大学生脑海中会想起“仲夏夜之星”,这是偶像剧《放羊的星星》中的台词,教师可以采用这个引线引出莎士比亚的《仲夏夜之梦》,增强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全新投入阅读之中。《仲夏夜之梦》,英文名“AMidsummerNight’sDream”,这是一部喜剧,笑料很多,乱点鸳鸯谱是这部作品的特色和核心。但是这样喜剧的背后具有讽刺意味,能够折射出当初社会的意识形态,对学生具有教育意义,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3.实现中西方文化的完美融合

对于英语专业的学生来说,应当正视中西方文化的差别,有的放矢的吸取其中的积极元素,实现对人文素养的培养。如今,在我国,大学生崇洋的现象越来越多。由于西方文化对我国文化的冲击,导致部分大学生的思想意识受到了严重的影响。在大学阶段,大学生的自主意识还不是很强,过于追逐名牌效应,尤其是西方国家的产品,学生对于国产的电子产品不是很感兴趣,过分的追逐高科技、高标准的产品。另外,很多中国人为了寻求更好的发展,都到国外定居,这也是西方文化对中国的影响之一。对于大学生而言,应当正视中西方文化的区别,吸收两国文化的优点,提升大学生的思想道德认知。在高等英语专业教学中,学生会容易受到英美两国文化的驱使,时间久了思想会渐渐的西化,应当在中国文化的基础之上,学习西方文化,实现两种文化的融合,碰撞出激烈的火花。在英美文学教学中,教师应当让学生保持正视文化的态度,避免崇洋现象的发生,重视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的同时,实现对西方文化的吸收,有利于对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

4.创新英美文学教学的课堂设计

对英美文学教学的课堂进行创新是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最有效的方式。如今,英美文学教学大部分是采用教师讲课的方式,几乎提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整个课堂氛围比较低沉。创新英美文学教学的课堂设计,首先应当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兴趣。教师可以先问学生:“同学们你们知不知道福尔摩斯?看没看过《福尔摩斯探案集》,哪位同学可以给大家讲一下?”福尔摩斯是由小说改编过来的,由英国小说家阿瑟•柯南道尔所著,至今福尔摩斯的形象仍然让人记忆犹新。教师可以借用多媒体开展教学,利用多媒体播放关于福尔摩斯的电影,让学生观看完电影后用英语表述一下自己的观后感。在观后感的表述部分,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学习小组,让学生进行讨论,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观后感的表述,从中评比出表现优异的小组。同时在英美文学中也可以采用情景教学的方式,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阅读《仲夏夜之梦》,从中任选择一个戏剧情节,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情景创编。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了解英美文学,从中解读出人生真谛,其中蕴含的哲理会有助于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的形成。实现英美文学的创新性教学,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兴趣与好奇心,利用学生善于接受的方式开展教学,其教学效果会大大提高,有利于对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

5.优化英美文学课程的设置机构

优化英美文学课程的设置结构,是提高英美文学教学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有效措施。目前,在我国本科教育英语专业课程中,英美文学是在大三时才开始学习的,课程设置不够合理,对英美文学没有足够重视,导致学生对英美文学的接触时间太晚,影响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为了更好的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就应当从大一开始就学习英美文学,将学生的英语基础知识与英美文学紧密结合,实现对英美文学的有效解读。在大一的英语基础学习过程中,其中精读与泛读很多都会涉及英美文学。因此,应当从大一基础阶段就设置英美文学课程。另外,可以在本科英语专业课程中丰富英美文学课程,可以设置“英美文学史”等与英美文学相关的课程,让学生从多个角度认识、学习英美文学,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的思想观念、道德水平、人生态度等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对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具有积极影响。优化英美文学课程的设置结构,加大英美文学教学力度,丰富教学内容,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基础。

文化素养的重要性范文第4篇

【关键词】舞蹈 编导 文学素养

前言

随着我国的文化事业快速发展,舞蹈界当中也逐渐呈现出了各种不同类型的舞蹈作品。文学素养作为一个人基本素养对舞蹈编导来说就更为重要,只有舞蹈编导具有了较高的文学素养才能创作出更多优秀的作品,提升作品中的艺术性和整体的价值。下面将对舞蹈编导文学素养的重要性进行详细讨论。

一、文学与舞蹈之间的关系

文学是语言文字作为基础工具而形象的展现出现实的艺术形式。例如:诗歌、小说和童话等,这些都是文学的重要表现形式。每一种不同形式的文学形式都展现出不同的社会生活和背景。通过文学人们可以将思想完全的解放,并且能完成很多的奇思妙想。而舞蹈则是一种肢体上的艺术表现形式,主要通过人体动作来展现出当中所包含的韵味。舞蹈是以舞蹈化了肢体动作来作为主要的艺术保险形式,将语言文字和其他艺术手段通过舞蹈形式进行展现,当中能表达出舞蹈组着的审美情感和理念,能直接的反应出当中的审美属性。艺术品的成功与否与它的个性之间有着绝对性的联系。个性是舞蹈飙到用艺术眼光对作品进行的集中反应,而当中的共性则是一种人们对于艺术品的共同要求。可以说文学与舞蹈都是在这样的原则下产生的。舞蹈编导在创作过程中,舞蹈形象思维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编导所要具备的基本素养。对舞蹈编导来说熟悉生活的深度和广度,以及对生活中的了解都是十分重要的,作为舞蹈编导一定要善于利用形象思维和文学结构进行处理以及协调。文学作品中善于利用文字方式来塑造形象以及人物之间的关系。舞蹈编导只有有了这样的良好文学素养之后,才能进行进一步的舞蹈创作,从而将舞蹈真正的与生活以及艺术之间联系起来。好的文学素养,丰富的文学词汇将给舞蹈编导带来更多的想象力和创造能力,对作品的丰富将产生十分积极的作用。

二、舞蹈编导文学素养的重要性

在舞蹈的编排过程中,舞蹈编导所起到的是主要的编创作用。从舞蹈创作一直到舞蹈的排练,再到最终的演出,整个过程都由舞蹈编导进行组织完成过。因此可以说作为一名舞蹈编导,不仅需要会编,同时还要能起到导的作用,将两种工作结合在一起才能最终展现出良好的效果。因此,作为舞蹈编导文学素养将是十分重要的。作为舞蹈编导首先应具备以下几项素养:①舞蹈编导自身应当有着良好的音乐感,对音乐、文学和美术等方面都需要有基本的认识和了解,能在当中获取一定的素材和感想。②在日常的生活中作为舞蹈编导一定要学会对自身身边发生的事物进行观察,能通过自身的体验和感受来提升自我的创造能力和想象能力。③舞蹈编导应当有着较强的逻辑性,一定要具有创新的精神和能力,以便于在未来发展中提供更多的创新舞蹈内容,为舞蹈艺术的发展提供持续不断的动力、④作为舞蹈编导应当自己具有舞蹈的能力,能对舞蹈的基本动作和技能进行掌握,这样才能分辨出舞蹈演员动作上的好坏,同时更好的指导他们进行舞蹈。文学素养在这当中所占有的地位是十分重要的,将直接的融入到舞蹈的整个编创过程中去。编导在编舞的过程中,首先要做的是进行素材的挖掘,从而对素材进行整理和编创。而在编创的过程怪还需要进一步的进行场景设定、人物设定和舞蹈动作上的整体设定。这些步骤与文学之间也有着密切的关系,是体现舞蹈个性的关键所在。要想保证整个舞蹈的表现中能体现出艺术性,那么作为编导就一定要有较高的文学素养,这样才能促使整个环节表现的更加出色。文学素养并不是一天两天的累积就能完成,而是需要不断的充实自己和完善自己,是一个十分漫长的过程。作为舞蹈编导应当做到尽量多看书,多积累一些文学知识。为了能源源不断的创造出更多的文学作品,作为舞蹈编导一定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还要在多读书的基础上在生活中不断的累积更多的素材,从生活中得到艺术性的提升,并经过自己的思考和调整将这些素材应用到创作上,从而形成更好的作品。此外,作为舞蹈编导应当积极的走向自然,多多体现生活并感受自然所带来的不同感受,从而为舞蹈作品的创作提供灵感。

结语

作为舞蹈编导,在他们的知识和能力构成中,文学素养将是当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对舞蹈的创作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舞蹈编导不仅要学会舞蹈知识和技巧,同时也要重视起个人的文学素养提升,只有这样才能为日后的创作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促使舞蹈作品中的内涵不断上升,真正的提升其发展空间。

【注释参考】

[1]安华文.高校舞蹈编导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研究[J].戏剧之家,2016,(10):45—50.

[2]王巍.谈舞蹈编导中的编舞技法[J].戏剧之家,2016,(11):60—63.

文化素养的重要性范文第5篇

近年来各职业院校逐渐认识到学生人文素养教育的重要性,有的学校在课程设置上虽开设了《大学语文》,但课时非常有限,一般一周只有两个课时;也有的学校只开设了诸如《文学欣赏》这样的选修课。学校在对学生文学素养的评价上没有任何要求,如是否达到一定的阅读量,是否具有基础的文学欣赏能力等。这也是造成学生文学素养不高的另一个原因。文学素养对一个人的成长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经济的发展逐渐与世界经济接轨,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也发生了很大变化,由需求技术型劳动力向高素质人才转变。企业不仅需要高技术、高技能的人才,更需要综合素质高,适应能力强的人才。而文学素养是高素质人才不可缺少的基本素养。优秀的文学经典是前人留给后人的一笔丰厚的文化遗产,学习和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是对高职学生进行文学素养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

(一)重视文学素养的教育加强对学生进行文学素养的教育不单单是语文教师的责任,它首先要求学校要重视学生文学素养的教育,要充分认识到文学素养对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语文教育的本质就是文化传递和传承的过程,是一种丰富精神、陶冶人性、完善心智、构建人格、促进生命个体成长的过程。《大学语文》作为职业教育文学素养培养的核心课程,它不仅要承担培养学生基本语文素养,为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奠定良好基础的重任,而且还要肩负文学育人的使命,发挥语文课程文学育人的功能和对学生人格完善的作用。这要求高职院校在课程设置上要非常重视大学语文课程,不仅要开设《大学语文》,而且还要增加课时量,以确保大学语文教学的实效。除了开设《大学语文》外,还可分学期、分专业开设《文学欣赏》之类的选修课,选修课的内容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来选择,如古典诗歌、先秦诸子作品、楚辞、论语等等。要把学习和考核评价有机结合起来,无论是大学语文课还是选修课,都应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多元化的考核评价办法,以引起学生对这些课程学习的重视,从而达到文学素养教育的目的。

(二)整合教材,发挥文学育人作用语文教材是高职院校文学教育的重要载体。目前高职院校使用的大学语文教材大多是本科学生的,对高职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和深度,这在某种程度上会挫伤他们学习语文的积极性。这就要求语文教师要根据高职学生的特点对教材进行必要的整合。在整合中既要照顾学生的专业发展,更要兼顾文学育人的目的。除了根据专业选择教学的内容外,教材还应选择一些适合高职学生的古今中外优秀的文学名篇。通过对这些优秀经典文学作品的学习,加强对学生的文学素养教育,把人类优秀的精神文化财富传授给学生,使他们从中受到爱国主义、传统文化、德育美育等人文教育,从而形成良好的人格修养和道德品质,真正达到文学育人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