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锻炼孩子思维能力的方法

锻炼孩子思维能力的方法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锻炼孩子思维能力的方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锻炼孩子思维能力的方法

锻炼孩子思维能力的方法范文第1篇

创新思维,主要有丰富的想象能力及创造性的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这几个方面,在当今的低学年的语文课程中锻炼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有着难以言喻的巨大意义。一方面,是因为学生在以后的生活、学习和工作里都难以离开对创新思维能力应用。妇孺皆知的是,学生开始了解学习方法与出现理性思维的时期,以及他们身心发育的阶段均是小学这一阶段,所以在小学阶段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与思路,能很好帮助学生在未来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可以充分运用到创新这一思维能力。另一方面,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非常详尽的介绍并提出了,锻炼提高学生在语文课程中的创新能力与创新思路,这便是新课标要求——教育工作者应注重小学生创新思路的锻炼。进而,我们在严肃对待新课标的要求,努力完成并实现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提高这一目标。

二、在语文课堂阅读中怎样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1.诱导知识接受者在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提升创新思维能力。

提升创新思维能力的必要前提条件便是主动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去,要想调动潜力,激发知识接受者的主观能动性,涌现创新思维的成果,只能靠主动参与这一方法。因此,阅读必须构建一个互动活跃的学习空间,建立一个敢于想象大胆思考的学习气氛及,培养一种求思笃行的学习环境。举个例子:在上《乌鸦喝水》这篇课文时,老师提出除了文中提到的这一方法,乌鸦还能怎样才能喝到水?学生可能会回答在瓶子上弄个洞或者是倾斜瓶子甚至提出找一根吸管来喝水等等,为了很好的提升学生主动参与,教师这时则要充分鼓励学生回答,用合理的方式表扬他们,并把这些观点择写在讲台前,对其进行分析,让全体学生进一步思考。因此,在语文课程中,合理利用积极参与这一方法,可以较好的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掌握并提升创新思维能力。

2.锻炼学生在学习阅读的过程中敢于提出问题的能力。

爱因斯坦曾表述过这样的一句话:主动质疑比解决质疑更重要,因为提出一个好的质疑,可以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并在大家一共需找解决之道的过程中,使学生得到顿悟,所以支持学生合理提出问题。第一,要确保学生主动质疑的动力。在学习文章之前,老师可以指导学生在课下自主学习时对课文某些方面提出质疑,并在接下来的实际教学中调动学生提出问题的动力,使他们乐于提出问题,再此基础上鼓励学生自主地在自己的质疑中找出解决之道,这中方法不仅可以增加学生的知识,提升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更能锻炼其创新思维能力。第二,还要让学生有思索质疑的手段,教会他们质疑的方法和质疑的途径,指导学生要有对症下药的能力。通过可诱导孩子联系课文的类别特征和生活主动质疑,可引导孩子思考标题主动质疑,可开导孩子依照文章核心段落和语句主动质疑,可指导孩子找到课文的中心词语主动质疑等等的具体操作办法,锻炼学生在学习阅读的过程中敢于提出问题的能力,提升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

3.在阅读中充分调动学生主体的想象的能力,激发思维,提升创新思维能力。

曾有人说过这样的一句话:想象远胜于知识。这不光是因为,想象力比知识涵盖的范围更加宽广,还在于它是创新思维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环节,想象是种催化剂,它能催生出知识。在语文阅读活动里,老师应该充分运用课本上的一些图片,充分调动学生主体的想象能力,通过让学术对课文细节的展开,对文章故事结局的补充描叙或者合理的编纂全文等方法,使学生能在图文结合的同时,激发他们的思维,调动他们的想象的能力,更好地锻炼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

4.在锻炼知识接受者的创新思维能力时,合理利用现代科技。

在当下现代科学技术充斥着的时代,多媒体教学也更多的走入在我国的学课堂,小学语文教师更因跟随时代的脚步,合理把现代科技融入到教学中,便于更好地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在如今的社会,小学生早已接触了电脑等教育设备,因而为了更有效的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老师可以创建一个网络平台,把一些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作用,激发思维,发挥潜能的读物放在这一平台上,在电脑上与孩子们进行沟通。例如:语文老师在取得学生家长支持配合的提前下,增加学生网上阅读的作业,这在让小学生掌握了解现代技术的同时,还能是他们拓宽阅读知识视野,更可以锻炼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

三、结语

锻炼孩子思维能力的方法范文第2篇

为了保持孩子的那份纯粹,展示孩子心中的奇思妙想,保存童年的那份美好,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以画面精美、富有内涵、符合孩子思维特点的绘本为媒介,引导孩子进行绘本创作,利用读绘本、共交流、绘故事、导故事、评故事等多种形式激发孩子的创作动力,通过带领儿童原创绘本,带他们领略神奇的艺术之旅。

读绘本

创设环境,互动分享。首先,要为孩子创造宽松的创作环境,不同的主题课要创设不同的环境,让孩子在自如的分氛围中阅读。例如,一次以“走进大自然”为主题的课中,孩子们纷纷从家里拿来自己精心培育的植物装扮画室,为画室带来一片生机。其次,要选择符合学生心理特点的绘本作为教材,配以形象的图片或自制教具,让孩子在互动分享中阅读。最后,阅读要学会交流,只有与读者共同交流,才能从一本书中看到更多的意义。

激发求知欲,走进读图时代。“一图胜千言”,图画具有生动、现场感、视觉冲击力强等特点,任何语言的描绘都无法比拟。因此,在读绘本这一环节,教会孩子如何读图尤为重要。首先,读艺术表现手法。绘本的图画表达方式包含了各种艺术表现手法和绘画风格,因此可以利用绘本作为教材,让孩子知道不同的艺术表现手法会出现怎样的效果,适合怎么的故事情节,有怎样的特性。其次,读构图。分析绘本的构图能让孩子更好地理解故事,读出更深层含义。小学的孩子已经过了涂鸦期,因此一定的美术知识能更好地帮助他们画出心中所想,表达出他要表达的内容。最后,读色彩。色彩是有感情的,善于运用色彩的感情效应,能让孩子感受色彩在绘画中的魅力,有利于提高孩子对色彩的感知。这是学生创作绘本的第一环节,也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通过读绘本让孩子初步了解绘本,了解绘本书的绘画方式,画面的构图、色彩,为之后的创作打下基础。

共交流

生生交流,锻炼孩子的求异思维能力。求异思维是从与众不同的角度去认识、观察和分析问题,不受一定思路的约束,从而形成的一种比较独立的思路。求异思维可以锻炼孩子的创新能力,因此培养孩子的求异思维能力非常重要。通过学生和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各抒己见,可以训练孩子思维的独特性、灵活性、流动性,让孩子的求异思维获得良好发展。在实践过程中,我会要求孩子所提供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尽量与众不同,保证可以随时更换办法。并且,每次社团活动,我都会寻找一些能促进开发求异思维能力的话题。例如,一个孩子的绘本故事里两只蝴蝶发生矛盾,我引导学生去思考这是谁的错。回答一定有好几个,可以分别让孩子说出原因,并给出处理的办法。

师生交流,让课堂教学变得更有效。与学生沟通也是至关重要的环节,通过与孩子们的交流,老师才能掌握、了解孩子的想法。在和学生交流时,要做一个聪明的合作者,交流合作是否有效和教师的参与指导是分不开的。作为教师,要主动从讲台走到学生中间,观察学生的情况,深入到小组中了解交流制作的完成情况,为他们提供有效的指导。例如,对一些好的想法,教师应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对任务不清楚的学生,教师要有耐心与学生反复交流讨论。有时甚至可以深入到学生之中和学生一起完成任务,成为其小组一员。在活动中充分发挥教师的管理、调控作用,才能避免“形式、混乱、冷场”等无效尴尬的学习活动。有效的师生交流可以焕发出师生的生命活力, 让学生在每一堂课中兴趣盎然。

绘故事

主题创作源于生活。绘画来源于生活,孩子的画也不例外,孩子们会根据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用绘画的形式表达自己丰富的生活。例如以“生活中好伙伴”为主题的一次课,就非常能吸引孩子。孩子们畅所欲言,有的说自己的好伙伴是同桌,有的说是家里面的小宠物,还有的说是和自己一起成长起来的小树。

在这样的课堂上,没有唯一答案,没有时空限制。在这样的课堂,教室不再是禁锢思想的牢笼,变成了孩子创作的天堂,孩子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绘画材料和拼贴材料来完成自己的作品,可以选择任意大小的纸张来完成自己的创作。由于创作过程是无拘无束的,因此出来的作品也别具一格,风格迥异。

导故事

故事出来共分享,作者导演掌全局。导故事是让原创绘本的小作者当导演,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把小作者创作的故事表演给大家看,一起来分享自己的成果,小伙伴们当评委,表达对故事的喜爱程度。在这一环节,小作者要写出剧本,协调演员,因此,非常锻炼小作者的综合协调能力。同时,也非常考验组员的合作能力,他们在这样一个活动中学会了倾听、交流与合作。

导故事,让课程大融合。据了解,很多国家的学者认为美术课程不应该再作为独立的艺术课出现,而应该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融入到小学其它课程中,这正说明了美术课程的基础性和融合性。在绘本创作中,导故事这一环节把这种融合性发挥到极致,美术课堂不再是为了画而画,而是发挥了更多的功效。

评故事

大家都是小评委,一言一语来评判。儿童原创绘本的观众是儿童,因此孩子的评价是非常有必要的。通过孩子的评价可以看出原创绘本对孩子的吸引程度,是否有趣味性和可读性。并且让孩子做出个性的评价卡,作为礼物送给自己的伙伴,体现他们之间正确积极的友好交往。老师会选择优秀的评价卡作为这本书的引言部分,这对被选中的孩子来说是一个莫大的鼓励。孩子对别人作品评价的过程,也是他们审视自己、学习别人的过程。

帮孩子留住美好童年。孩子原创绘本的第一页都有老师的推介词,有对小作者的评价,有对创编绘本的评价,在这里没有批评、指责,只有爱、引导与表扬。一个完整的绘本教学体系原本到此已经诠释完毕,但是我想,教师作为课堂上的引导者、帮助者、助推者,我有必要对孩子这样优秀的作品,给予正确合理的评价,于是我结合自身专业,把孩子的文稿和图画编制成一本完整的绘本书。我把这本书称为――给孩子童年的一本书。

锻炼孩子思维能力的方法范文第3篇

【关键词】幼儿语言;思维能力;游戏

一、利用故事强化语言能力培训

如在以往教学中,特别是故事活动中,教师大多要求幼儿按照故事原文进行复述,其结果是幼儿只能机械地重复,死记硬背。如果我们能灵活运用多种复述的形式,不仅能使幼儿学习积累丰富的词汇、优美的语句,还能发展幼儿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如讲故事《小动物找食物》,教师以饱满的情绪、投入的神态、形象生动的语言讲述故事,以情绪感染孩子。他们对故事的内容就会感到特别亲切,不仅能专心听、喜欢听、听得懂,而且还能自然的表达:“小兔子不吃桃子,它爱吃萝卜,小猫不吃青菜,它爱吃小鱼……”轻松掌握了语言的准确表述,还开动了脑筋,促进了思维能力的提升。

二、游戏中语言能力的培养

以游戏活动为切入口,注重幼儿日常的语言培养。游戏活动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形式。例如,在游戏《猜猜看》中,教师把玩具放进一个大箱子里,让幼儿猜猜是什么物品,并要求大声讲出来,无论猜出猜不出,已经在游戏的过程中锻炼了幼儿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述能力。

三、运用情境表演强化幼儿语言表达

情境表演是指在每一次文学作品教学活动之后,为幼儿提供各类道具,幼儿根据角色选择道具。通过幼儿创造性的表演,将作品中的情节合理地展现出来。在这个过程中,幼儿依据自己的感受和以往的生活体验,形象地再现和刻画作品。情境表演为幼儿语言的实践提供了机会。幼儿在教学过程中学到的是简单句,但是在情境表演中他们可以将已经知道的语言综合运用,表达出更为复杂的意思。

四、利用问题引导幼儿语言能力的培养

以往的语言活动过程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根据文学作品的主题重点提问,幼儿回答并学习作品中的词语句型。现在的活动则重视幼儿主动学习的过程,把结果放在第二位,使整个活动成为幼儿不断探索发现,不断创造的过程。在日常生活中也要给孩子们创造说话的条件和机会,让他们能够无拘无束、自然的进行交谈。教师也经常参加幼儿间的谈话,以朋友的身份,在愉快的氛围中引导他们的谈话,及时纠正他们语言上的错误,如发音问题、遣词造句、语言泛化等等。

五、利用开放式提问法,促进幼儿语言思维能力发展

开放式提问没有标准的答案,不受故事语言和情节的限制,可以为幼儿提供创造性的想象和思维的空间。我们在进行语言活动时,摈弃了以往的封闭式提问,如问幼儿故事的名字叫什么,这个故事好听吗,或者问幼儿好不好,是不是,对不对,等等,这些问题都属于封闭式的问题。对这类问题,幼儿往往会异口同声地回答,不用动太多的脑筋,不需用太多的语言来表述。在教学活动中多提这种问题不利于幼儿思维的发展。在幼儿的学习活动中,应多向幼儿提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如在主题活动“小兔乖乖”中,我们进行了一次以开放式提问为主的教学活动。活动中教师提问:“小白兔为什么这么伤心?如果你是它,你会怎么办?”在活动的结束部分教师提问:“你喜欢故事里的谁,为什么?”“它这样做对不对,为什么?”开放式的提问与封闭式的提问有着显著的差异,采用开放式提问时,幼儿的回答只要在情理之中,符合思维的合理想象,教师一般均予以鼓励。

六、充分利用家庭环境,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培养

英国教育家斯宾塞说:“一家人吃饭时是争论还是谈话,是称赞还是训斥,是一个很好的测量计,它可以这个家庭是在疏远分离还是越来越亲近。”孩子需要父母的正确引导。作为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父母的一言一行都会潜移默化的影响他们。孩子起床,可以问他梦见什么;放学回家,可问问孩子幼儿园里的情况;晚饭后休息,可以聊一聊白天的见闻……。洗衣服做饭时,可边做边聊,看电视、阅读时,也可以就节目或书本的内容简单地谈谈,还可以提些问题让孩子思考。另外,家长可以利用节假日,带孩子到亲戚、朋友家做客,首先要求孩子能主动向熟人打招呼,在适当的时候,念一念熟悉的儿歌,唱一唱歌曲给大家听;节假日带公园、动物园、博物馆等地方参观游览。

总之,幼儿的语言发展与思维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思维的发展为幼儿语言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基础,而语言发展又将为思维的再发展提供有效的保障。在各种活动中,我们应该通过多种途径,运用多种方式,培养幼儿良好的语言表述能力,全面促进幼儿的思维发展。

参考文献:

锻炼孩子思维能力的方法范文第4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创新思维能力;培养

引言:创新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当今社会,无论对于什么行业,创新性思维都是非常重要的,小学教育阶段是学生的启蒙阶段,是良好的习惯和思维能力养成的最佳时期,小学数学作为一门锻炼思维能力的课程在我国的小学教育中被师生和家长广泛重视,小学数学成绩的好与坏从一定程度上反映着孩子思维能力的高低,所以做好小学数学教育工作至关重要。

1 创新性思维能力的重要性

在当今社会,任何行业的发展都离不开创新,就拿电子产品来讲,生产厂家要想吸引广大消费者的眼球就必须进行创新,不断的对电子产品进行更新换代。从学习的角度出发进行考虑,创新性思维可以让学生寻求到不同的解题方法,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对题目的理解,创造性的运用一些方法进行解题,可以节约很多的时间。创新性思维能力无论是对于教育本身还是以后的生活和工作都是非常重要的,具有创新性思维能力的人,在遇到难题或者困难的时候,可以开动脑筋,利用自己的智慧将难题和困难解决掉,而没有创新性思维的人在遇到难题的时候,如果老师讲过类似的解题方法他们就会照猫画虎进行解题,如果没有讲到过,那他们就只能坐以待毙,在以后的生活和工作中也是如此,只会机械性的模仿而不会有本质性的创造。

2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加强学生创新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2.1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创新性思维

对于任何教育阶段来讲,课堂教育都是学生获取科学文化知识和良好操作技能的最重要的形式,课堂质量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学生的整体学习水平。对于小学数学创新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老师在课堂上要注重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用来激发小学生的创新性思维。例如,采用师生互动的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老师在课堂上提问题,随机的要求学生进行作答,由于是小学生无论是社会阅历还是科学文化知识都比较欠缺,所回答的问题可能会漫无边际,针对这样的情况,老师必须做好对学生的教育工作,不能取笑学生,而是在指出他们错误的同时赞赏他们具有丰富的想象能力和创造性思维,鼓励他们以后还要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多多参与与老师的互动交流,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能力。

2.2源于课堂、高于课堂,提高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能力

正如每个人变得成熟都离不开千千万万的挫折和困难一样,学生创新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也离不开源于所学、高于所学的难题。所谓源于所学、高于所学是指解决考题所用的知识点和方法都是在课本上学过的基础知识和方法,但是这样的考题只应用一个方法或者一个知识点往往是解不出来的,而是需要多种方法的灵活应用,这就需要学生开动脑筋,灵活的选择方法应用自己的创新性思维将多种方法和知识点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最终将问题解决。

2.3团队合作,提高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能力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合作学习”是小学生非常喜欢采用的一种学习方法,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创新性思维能力,“小组合作学习”、“同桌合作学习”是我们经常采用的合作学习方法,在团队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加入和比赛机制,也就是说小组与小组之间、团队与团队之间要对学习的效果进行比拼,这样的话就会激励小学生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积极主动的去想一些解题方法或者学习方法,并且在团队之间相互比赛时提出来,这样一方面让这样的方法得到推广,另一方面鼓励学生都积极的去思考,去提高自己的创新性思维能力。

2.4通过讲一些创新性思维能力的作用,鼓励他们提高自身的创新性思维能力

小学生大多数喜欢听人讲故事,再从故事中提炼出道理,我们可以利用小学生这样的特点,将创新性思维能力的作用蕴含在一些简单易懂的故事当中,将这写故事在堂上进行讲述,并引导学生体会出故事的真实含义,鼓励他们以故事中的主人公为目标,开动脑筋加强和培养自身的创新性思维能力。在讲完故事以后,老师要对故事的一些细节进行认真分析,突出创新性思维在整个故事中的关键作用,让学生体会到创新性思维的重要性,从而在以后的学习中,注重培养自身的创新性思维能力。

3 结语

创新性思维能力不仅有助于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更重要的是可以在以后的工作中有效的提高工作效率,帮助他们在困难面前开动脑筋,解决问题。小学阶段是学生培养创新性思维的关键阶段,而小学数学又是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能力的最佳课程,所以无论是学校老师还是学生家长都必须重视小学数学对创新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为孩子以后的生活和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毛世海,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能力[J],考试网刊,2007(32):34-35

锻炼孩子思维能力的方法范文第5篇

一、给予学生阅读的空间,让孩子掌握数学阅读的方法

课本是无声的教师,是学生获得系统知识的主要来源。孩子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要充分给予学生进行数学阅读的空间,并且指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本,坚持课前阅读,课内阅读,课后阅读,养成预习和复习的自学习惯。

数学课本,没有丰富生动的故事情节,吸引力小,可读性不强。如果只是一般地要求阅读,必然会出现“读不进去”,“看不出(什么东西)来”的现象,因此阅读课本一定要有要求,有指导。开始教师带领学生阅读,具体地指导学生如何抓住课本中每一小节的主要内容和重点,怎样理解数学概念,思考问题,提出问题。对于一些关键性的字、词、句要进行圈点划批,咬文嚼字,正确理解数学语言,掌握数学概念。同时,要指导学生养成边看课本边整理所学知识的习惯。每学完一个单元,由学生自己复习课本,整理已学知识,归类、编号,练习写简短的复习提纲或笔记。每隔一段时间,选择优秀笔记组织交流,进行评议,以调动“自己学”的积极性。

当然,数学阅读不仅仅是阅读数学课本,阅读课本只是让孩子掌握阅读方法的一个载体,让孩子在阅读课本的过程中,学会去阅读其他数学读物,学会带着自己的数学思考去阅读。

二、给予学生思考的时间,让孩子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数学学习活动,应该是大量思维活动的结合体,在数学课堂中,要让学生“生活在思考的世界里”。这就要求教学中给予孩子思维的空间,激发学生主动思考。

课堂上要让学生肯动脑子想问题,除了靠教师教学的启发性外,还要靠“促”,促使他动脑子。要求学生,老师每发一问,人人都要立即思考,准备回答。如果不会答,也要把问题重述一遍并说出自己是怎么想的,自己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遇到了什么困难,让学生知道自己学习的难处,也是在思考。老师在提问时让可能不会答的优先回答,再请会答的针对前者的疑问回答。这样,教师既可以了解后进生是不是在思考,思维的障碍是什么,又可提高一般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得到锻炼。

给予孩子思考的空间,让孩子在数学思考中体验到学习数学的快乐,给孩子充分交流的时间,让孩子在交流中思维变得灵活、有深度。学生有了思考的兴趣,获得了思考问题的方法,就会逐渐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给予学生练习的空间,让孩子获得自主学习的技能

检验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的另一种手段,是测量孩子的解题能力,而审题是正确解题的关键。学生在解题中出现的许多错误,往往并非是知识的缺陷,而是缺乏必要的审题习惯和审题技能。要提高作业正确率,必须下功夫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看清题目要求再解题的习惯。每教一新课例题, 教师都要有计划,有目的地,坚持不懈地引导学生练审题,在学新课的同时学会审题方法,养成审题习惯。

解题时要认真书写,教学生解题时要书写整洁,格式规范。算草要象正式答案一样,一律写在作业本上,做到算草不草,竖式排列有序,使学生养成认真仔细的学习习惯。解题时还要边做边验。在教学中要指导学生学会验算,养成解题时必有验算的习惯。提倡边算边查边验,一步一“回头”,争取一次做对,防止无效劳动。

培养学生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主要靠课内教学的指导和训练。家庭作业题要认真设计,数量要少,质量要好,解题的要求要高。由于题量少,学生不感到有负担,就乐于开动脑筋认真完成。这样安排作业,学生负担轻,积极性高,有利于良好习惯的形成,而且有利于思维能力的提高。

四、给予学生纠错的空间,让孩子养成自我评价的习惯

出错,是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不可避免的一种行为,但是孩子如果能够从错误中学习,找到自己思维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学生在此过程中,获得的不仅是数学知识,更是数学学习的能力。因此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判断正误,自我检验自我评价的习惯和能力。如口算的家庭作业,由教师指定范围和数量,由学生自己选题,自己计时,自己口算,自己用笔算检查订正。指导学生对自己作业中的错题分析并登记错因,认真改错,是培养学生自我检验和自我评价能力,提高作业正确率的有效方式。每学完一个单元,学生可根据错题情况评价自己该单元学习的成绩和问题,确定自己复习的重点。要求学生做题时认真仔细,独立完成,不依赖别人,不弄虚作假,做错了也要错个明白,学会真本事。待老师批改后,找错题原因,改错时可以互相研究,这样促使同学们课下互相研究,养成求甚解和对自己工作负责任的习惯。再做题时就细心多了,错题率大大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