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绿色建筑优秀案例

绿色建筑优秀案例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绿色建筑优秀案例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绿色建筑优秀案例

绿色建筑优秀案例范文第1篇

一、人与环境的共存

建筑空间设计中的绿色设计是设计师基于现实中的生态问题,以及对设计建成后对环境影响程度的高度关注,将建筑空间环境的使用目的对设计的限定性是建立在与环境保持共存的生态平衡上的设计。因此,绿色设计建筑空间需要建立适合目的的创新机制,以最大程度地减少对环境的不良影响。1981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在《保护地球》的文件中对可持续发展做了如下定义:“改进人类生活质量,同时不要超过支持发展的生态系统的承受力。”绿色设计使建筑空间可持续发展才具有可能性。通过GreenSchool的案例,我们可以看到可持续发展的绿色设计思想的影响力。GreenSchool地处巴厘岛,设计融入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能够满足教师和学生日常的学习、生活、游戏的场所要求,整体建筑空间的建构材料都是取之于当地的竹子,并运用原始的建构技术建造而成,因此,GreenSchool建筑的室内外空间与自然环境保持了一种共融的存在方式。GreenSchool在对能源的使用上同样也体现了绿色设计的理念,学校合理利用当地的水利资源,采用当地传统的水车作为发电设施,供应学校现代化教学设备的使用。GreenSchool虽然处在原生态的绿色环境中,但信息并不闭塞。互联网技术是GreenSchool与外部世界沟通的桥梁。GreenSchool无疑是信息时代体现人与环境共存的生态和谐状态设计的楷模。

二、绿色设计的文化意识

文化是人类的精神家园。文化是绿色设计所表达的深层次内涵,绿色设计的文化意识主要表现在两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注重历史文化。“注重历史文化渊源,是发展的需求。我们主张在创新过程中传承历史文化,我们也主张在传承历史文化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历史文化是绿色设计创新的源泉。因此我们首先需要研究历史文化及其发展的规律,其次是在研究历史文化的基础上继承历史文化,吸取历史文化丰富的养分,通过这种研究与继承找到绿色设计创新的切入点,并将其服务于当今的绿色设计实践活动,使之适合现代人的审美需求,这一过程也使得优秀的历史文化在传承中得到创新发展。第二个层面,融合地域性文化。《城市历史文化保护与发展》一文的作者杨宏烈提出地域性建筑文化创造之路的四种特质:“

(1)发挥地域性建筑文化与生态平衡的适应性;

(2)注重地域性建筑文化的连续性;

(3)把握地域性建筑文化系统的可重构性,

(4)提高地域性建筑文化的科学性地位。”上述四种特质是建筑室内空间的绿色设计创作中应遵循的设计规律,绿色设计在保证建筑空间创新特色的前提下,应当融合所在地域的个性文化特征,并与整体环境保持一种文化上的统一和谐。例如:北京中国银行总行大厦的中庭空间设计,就是一个融入地域文化的优秀设计。北京中国银行总行大厦中庭运用了北方园林的语言,诸如月门形式、山水、竹石。值得一提的是其中庭墙面,反映了北方地区的传统色彩,墙面挂装石料具有北方黄土气息的石材,在自然光线的作用下,整个中庭空间尽显北方园林所特有的豪迈气派,表现出地域文化所具有的独特魄力。

三、自然材料的创新运用

建筑空间设计是对建筑的二次创造,材料是营造建筑空间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运用自然材料构建绿色建筑空间的核心价值在于设计既要满足人对环境的功能需求,又要满足人对环境的审美需求,并保持与空间环境的和谐共存,尽量减少材料对使用空间的污染,减少多余设计对视觉造成的负担。我们认为应从两个方面寻求对材料的创新运用。第一方面是对旧材料的翻新利用。在当今快速的城市化进程中,许多不再使用的建筑被拆除,留下了大量旧的建筑材料,这些材料不应该都成为建筑垃圾,对一些旧材料如木材、瓷砖、石材等,可以进行再加工、再利用。这不仅可以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同时也体现了绿色设计的社会责任。第二方面是对自然材料的运用。我们现实的设计中大量的使用着人工合成的材料,人工合成材料或多或少含有化学成分,对人的健康有损害。而用自然材料营造空间环境有益于人的健康。对自然材料的运用,应结合新的技术和新的施工工艺。例如:东京木材会馆的内部空间中的墙面、天花板、地台等空间要素以柏木作构建材料,柏木具有透气性好、体感温和物理特性,在视觉上表现出具有自然、明快效果。设计师发挥柏木造型的各种可能性,营造出舒适、自然地内部空间形式。该建筑的外部是柏木作格形檐板造型,这种形式不仅可以阻止过多的紫外线进入室内,也可让自然风透过柏木格形檐板之间的缝隙进入室内,因此减少了室内空间对空调的依赖,进而减少了对电能的消耗。这一案例实践了绿色设计思想,体现了自然材料的创新运用。

四、绿色设计的技术

绿色设计强调的人造物在整个生产使用过程中,对自然环境产生最小的影响,是一种整体性、系统化的设计策略。绿色设计需要有合适的设计技术和建造技术,作为实现目标的条件。现代绿色设计技术,显现出两方面的特征:一是强调设计过程的协同工作模式;二是体现专业交互的工作方式。现代绿色设计正全方位地走向设计的信息化。以BroadwayMalyan技术平台为例,设计项目的各个专业都可以在BroadwayMalyan构建的数字模型上协同工作,共享设计信息,这样不仅大大优化了各专业模块设计的匹配性,同时各专业都能从三维模型中提取数据,输出施工图纸。因此,现代数字技术中的数字生成技术、数字模拟技术、数字分析技术等先进的手段,可以为绿色设计研究提供了一个科学、直观的设计成果,为评价设计对环境产生的影响提供了依据。对于现代建筑空间来讲,绿色设计的建造技术还表现出结构上的可拆卸特点,这种可拆卸的装配方式,可以实现工业化生产,在实际建造中,能够快速、灵活地实现、装配、拆卸,这种建造方式大大减少了建筑生产过程的能源消耗,并且可拆状结构的体量较小,能使空间结构体积相应减小,空间的使用面积得到增加,结构的轻巧意味着用材量的减少。正是这种轻巧、可拆卸的结构反映出现代绿色设计建造技术的发展方向。

五、旧建筑的再利用

随着时代的变迁,城市化进程在加速,一些老城区的旧建筑已不再被使用;城市产业格局的变化造成大量旧厂房的闲置。这些旧的建筑往往处于城市的中心,商业发达地区,交交通枢纽的位置,有一定的区位优势。这些旧建筑已形成了一定的规模,有着不同于现代城市建筑不同面貌的符号元素,反映着一定历史时期的建筑文化特征,合理改造旧建筑,焕发旧建筑新的生命力,将会产生不可低估的文化价值与使用价值。我们从可持续发展视角审视这些旧建筑,通过绿色设计的主动性创新,挖掘旧建筑再利用的潜力,延长旧建筑的生命使用周期。旧建筑虽然有区位的优势,反映一定历史时期的文化特征,但利用方面也存在一些不利的因素。比如结构陈旧、能源消耗、消防安全问题等。这些都是旧建筑再利用面临现实的问题。下面,我们分析水舍南外滩精品酒店这个旧建筑的再利用案例,探寻在旧建筑改造中绿色设计的一些设计理念和处理手法。水舍南外滩精品酒店曾经作为军事设施,现今已被改造成为一家特色精品酒店。酒店大堂中庭空间是在原多层建筑的基础上改造而成,大堂中简洁的总服务台、白色水晶吊灯与墙体保留了历史斑驳的痕迹,形成一种具有水彩画般的视觉效果。大堂加固用的钢立柱与原有梁结构有着对应的关系,隐喻了酒店曾是临海工业区的历史。酒店客房层的外廊被设计成“弄堂”的形式,呼应着上海旧城区建筑的状态,客房内部充分体现“少就是多”的现代简约主义的设计理念,局部墙面延续了大堂墙体斑驳的肌理。不难看出水舍南外滩精品酒店改造项目体现旧建筑的历史文化价值和现实的利用价值。酒店的成功改造应引起我们对于旧建筑再利用的生态意义更多的思考。

六、结语

绿色建筑优秀案例范文第2篇

关键词: 绿色建筑 绿色理念 技术 设计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

在我们生活万象更新的今天,绿色建筑已成为建筑设计、开发和建设行业的发展趋势。与此同时随着人类对生命与环境愈加全面地认识,绿色建筑也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然而,据最新调查研究表明:社会的工业生产造成的污染只占污染源的百分之四十一,人类无意识行为造成的污染却占百分之五十九。这种现象为我们提出了更多更新的思考:绿色建筑的发展对解决环境问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其最终的受益者仍是广大民众,所以全民参与,其作用不可忽视。

1.关于绿色建筑

1.1绿色建筑概念

20世纪末期,意大利建筑师保罗•索勒端(Paola Soleri)把生态学(Ecology)和建筑学(Architecture)两个词合并为“Arology”,首次提出了“绿色建筑”的概念。

根据《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对绿色建筑的定义,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节约资源,最高效率地利用能源、最低限度地影响环境,为人们提供健康、舒适和高效的学习、工作、居住、活动空间,最终实现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物。

1.2绿色建筑技术

随着绿色建筑的不断发展,出现了不少绿色建筑技术,包括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的利用、通风装置、自然采光、中水回用、雨水收集利用、围护结构节能、地热技术、立体绿化、种植屋面、呼吸式幕墙、绿色建材、建筑节能、建筑遮阳、建筑隔音措施、室内除尘装置、分质供水、垃圾处理回收装置以及建筑智能化装置等高新技术。

1.3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由于气候、资源、经济、文化的差异,在全球范围内很难找到通用的评价标准,于是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签署之后,许多国家也相继推出了各自不同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和体系。美国的LEED,英国的Eco Homes和BREEAM系统、加拿大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德国可持续建筑认证体系、日本共生住宅标准和CASBEE体系、荷兰的绿色建筑评估工具GreenCalc、法国可持续发展评价规范……我国也于2006年开始颁布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等相关评估体系。

2.优秀绿色建筑案例

2.1健赞中心

健赞中心是德国斯图加特的本尼斯奇建筑事务所设计的,于2004年完工。建筑高12层,面积为31957.6㎡,有900多位员工使用。该建筑位于剑桥的肯德尔广场,由可再生能源提供部分能量,并由一个建筑一体化系统(BAS)进行控制。露天中庭既是空气回流的管道,同时也是一个采光井,为空间提供了75%的自然光,节省了42%的电成本。屋顶也是其特色之一,是由一个日光反射装置跟踪太阳的移动,将光线反射到中庭中。固定的镜子、悬挂式棱镜移动装置、反射板和放光墙在计算机化的控制下,将自然光线反射到建筑中。无水便池、双冲马桶、自动水龙头、低流量设备和雨水补给的冷却塔供水系统共节省32%的用水。

2.2王后大楼

英国莱斯特德蒙特福特大学的这座绿色建筑一直是自然通风建筑的经典范例,总面积达10000㎡的建筑用于试验的机械实验室是唯一使用机械通风的空间,除此以外任何地方都没有使用空调设备。

此建筑最大的特色就是通风的烟囱和根据环境特征设计的砖墙。建筑的围护结构是100㎜厚的隔热层,所有的空间都是采用侧墙的窗户或顶棚天窗来进行自然采光,由于建筑的进深比较小,可以利用对流通风,当对流通风不起作用时,建筑会利用烟囱效应原理来形成被动式通风。这种原理是热空气比冷空气轻会自然上升。

演讲厅内部安装了棉质的座椅,地面铺设地毯,新鲜的空气会从座椅下有降噪功能的进风口吹进来,另外座椅下还有加热设备可以预热空气,然后吹入室内,空气受热后,便通过烟囱排出,烟囱安装有BEMS的调节装置,可自动调节空气供应,避免室内的二氧化碳含量和温度过高。如果室内的温度低于12摄氏度,烟囱的风口会自动关闭。

3.优秀理念的出现

3.1.“低碳”理念

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已经成为全世界绿色设计、绿色技术的一个范本。这其中不得不提的就是来自伦敦的零碳社区。在馆中,会换气的风帽、会发电的窗户和屋顶、能制冷的墙、能蓄热的地板、能吃的绿化等节能技术新鲜亮相。这些技术无疑对绿色建筑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低碳”概念的出现,为绿色建筑提出新的思路,但是我们不能只追求形式上的低碳和技术上的先进,而是要求设计师在设计的整个过程中自觉的纳入低碳环保的意识。

3.2.简化设计

著名建筑大师密斯•凡德罗以“less is more"的设计观念闻名于世。极简主义也成为21世纪的新环保居住美学。国外的绿色建筑专家也相继提出:一定要改掉暴发户的建筑美学,不接受豪华复杂的建筑造型,不鼓励富丽堂皇的装饰;追求的是材料的经济性、循环性,摒弃无用功能和纯装饰的样式,将设计重点放在探索空间,解决人与空间的关系上,而不是仅仅停留在视觉效果上。

3.3可持续性建筑策略

建筑的建造、使用和废弃,都会对我们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产生重大影响。可持续的建筑就是帮助我们实现可持续的生活方式。从建造房屋,到使用过程,到最后结束“生命”的整个过程,都对环境造成最小的影响。

上海世博会德国馆设计就很好的诠释了可持续这一理念:德国馆的外墙使用的是透明的节能网膜,这种材料即能为展馆遮阳,又能降低室内温度,展会结束后,这种材料被再次利用,改制成箱包、遮阳罩、服装等;展馆工作人员的服装在世博会结束后,被埋在地下,此材料会分解成养料供给树木。

3.4仿生建筑的诞生

仿生建筑,是指在仿生学意义上的从自然生物中获得灵感的建筑。自然界中的一切物质,经过时间的冲洗留存至今,有着它们存在的道理。设计师应该遵循师法自然的原则,向大自然学习。仿生建筑让人们感受自然的气息,久而久之也会影响和改变他们的生活方式。

5.结语

绿色建筑其内容不仅包括建筑主体,也包括建筑内部,以及建筑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绿色建筑使用的能源比传统建筑少得多,对场地环境的影响更小,旨在为人们提供健康、舒适、高效的活动空间。发展绿色建筑,任重而道远,不仅需要技术上的不断创新,也需要理念上的不断发展以及设计水平的不断提高。然而其最终目的,不在于资源节约多少,能源利用多少,而在于公民对绿色、低碳、环保、节约意识形态的培养,自觉实现设计过程和体验过程的生态保护。建筑是可以协助形成生活方式的,这才是绿色建筑的意义所在。

参考文献:

[1]. (美)尤德森,J. 绿色建筑集成设计. 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

[2]. (英)保拉•萨西, 可持续性建筑的策略.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3]. 新能源与低碳行动课题组, 低碳之家. 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11

[4]. Sachin Jain.Green Building,等.智能与绿色建筑文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5]. 张轶,中外建筑节能情况对比. 节能与环保,2007

[6]. (美)斯蒂芬•R•凯勒特 生命的栖居.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绿色建筑优秀案例范文第3篇

校园文化是学校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的总和,校园建筑及环境等物化形态是物质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建筑根据其特征总会蕴含着不同的隐性文化功能。高职建设类院校因与建筑行业的天然联系,它的校园文化和校园建筑围绕“弘扬鲁班精神、培养鲁班传人、争创鲁班奖”这个核心融合贯通,表现出独特的文化特质和功能。透过经典案例,分析高职建设类学校校园建筑文化功能的表现形式,为校园建设、校园文化传承、建设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关键词:

校园文化;校园建筑;建筑文化;鲁班精神

1999年中央提出“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工作要求以来,我国高职教育进入了蓬勃发展的阶段。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种类型,它的社会职能和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对学生的要求、教育教学模式与普通高校有着明显的不同;高职学校的专业设置通常明确对应行业和就业岗位,培养目标、培养方案与从业人员的职业生涯发展阶段关联度高。因此,高职校园文化和精神必然具有其独特性,与之交融的校园建筑在形式、风格、文化表现上也必定特色鲜明。建设类的高职学院因与建筑行业的天然联系,它的校园文化、校园建筑文化表现更值得深入研究。

1.高职建设类学校的校园文化

1.1校园文化和大学精神校园文化是学校本身形成和发展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的总和,核心竞争力主要表现在文化的凝聚力和创造力。它的建设内容对应为三个方面:一是校园建筑设计、校园景观、绿化美化等物化形态;二是学校最高目标、价值观、校风、传统习惯等精神总和;三是行为规范和规章制度等在内的制度总和。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最高层次表现为塑造大学精神,不同的学校因个性特征和核心价值观的不同,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气氛。

1.2建设类高职学院校园文化之魂鲁班精神高职建设类院校以培养高质量的建设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为目标,校园文化明显具有建筑行业特性和高职特点,全国各地的同类院校不约而同地选择了鲁班大师作为学校的代表人物,自觉以“弘扬鲁班精神、培养鲁班传人、争创鲁班奖”作为办学的核心价值观。春秋战国时代的鲁班,本是一个社会地位低下的工匠,但其刻苦钻研技术,实干创新,把工匠技巧发挥到了极致,他的创造发明,聪明才智,在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文化历史中,树起了一座丰碑,木、泥、石、画、油、绳、竹、扎等行业尊其为祖师。1987年,国家设立建筑行业工程质量最高荣誉奖,经行业人士反复研究最终定名为“鲁班奖”,反映当代建筑人对大师的敬意和推崇。鲁班奖不仅代表我国建筑业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行业精神,而且涵盖了科技、绿色和人文理念体现了当代特色,为激励上进、崇尚竞争、奉献精品提供了展示舞台。鲁班集工匠、大匠师、技术家、发明家于一身,是建筑业高端技能型人才的典型代表,与高职建设类学校人才培养目标高度契合;大师刻苦钻研技术、勤于观察和思考、善于实践、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值得当代建筑人认真效仿,他的科学精神、创新精神、质量至上、勤奋好学的品质更需要后世建筑人发扬光大。

2.校园建筑的文化功能

建筑是人类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产物,古今中外,建筑与文化息息相关,建筑本身就代表着一种文化类型,优秀的建筑总能反映建造时代和所处地域的气质文化;不同的建筑根据其特征总会蕴含着不同的隐性文化功能。

2.1校园建筑的文化特质校园建筑组成学校的物质空间是师生学习、工作、生活的载体,对使用它的人们的行为给予支持和限制;同时校园建筑又是在学校文化氛围影响下的建筑,暗含了特定的思想和理论,优秀的校园建筑是物质环境与人文环境的高度协调统一。学校类型、层次、建设时期、地域等因素的差异必然造就不同的校园建筑风格,校园建筑不仅体现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特色,生活在其中还能清晰地体会校园文化和大学精神的取向。

2.2高职建设类校园建筑的文化特质高职建设类院校是培养建设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地方,校园建筑必然具有教育、引导、激励学生向鲁班传人前行的功能。因此,校园建筑首先要自觉弘扬鲁班精神和鲁班奖的精髓,表达质量至上的精品意识。在规划、设计、施工、运营全过程落实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理念,以身边的案例和切身体会教育和引导年轻一代,为建筑业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道路提供人才储备。其次校园建筑群、景观、环境布局和内在联系要充分考量大众教育和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特点,学校选址、功能分区、主体建筑应重点思考交通便利,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需要,突出学校办学的开放性。第三校园建筑要充分体现教学功能,校园大门、教学楼、实训楼、图书馆等单体建筑应立求建筑风格、材料、结构、技术等元素的多元化,突出地域气质和时代特色;打造设计、施工、管理等多维度的建筑教科书的概念。学生置身校园之中,通过观察、触摸、聆听具体形象的建筑物语,不仅能清晰了解木、砖、石、钢结构的不同,体会结构的力量和精巧之美,还可以深入探究标志性建筑的故事性、历史性,领悟它的独特之美,感悟历史、科技、绿色和人文理念。

3.高职建设类校园建筑文化功能的表现

3.1鲁班文化和建筑载体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位于萧山高教园区,占地525亩,总建筑面积22万平方米,全日制高职在校生8000余人。办学50余年,学校以鲁班精神为依托,通过举办鲁班技能节、鲁班讲坛、鲁班创业节、鲁班创新节等系列活动来培育学生吃苦耐劳和敬业创新的品德,形成了以求实和求新为特征的鲁班文化;2007年鲁班文化入选了首批浙江省高校校园文化品牌,2012年学校被确定为省级示范性高职院校。校园中由玉琼柱、半拱柱、陶立克柱、爱奥尼亚柱、科林斯柱等18根宏伟的经典柱组成的柱廊,静静地讲述着中外建筑的历史,“安得广厦千万间碑石”则提醒莘莘学子肩上的责任。出自美术大师朱仁民之手的“鲁班像”、蕴含“鲁班精神”的雕塑小品,以鲁班、茅以升、詹天佑、梁思成等大师命名的校园主干道,激发着年轻学子的进取之心。鲁班文化馆内的一景一物、一墙一角处处可见“鲁班的身影”,潜移默化地启迪和教育着一代又一代鲁班的传人。

3.2标志建筑和办学特色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是国家示范高职院,坐落于徐州市泉山风景区,占地1080亩,建筑面积36万平方米,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3000人。校园标志建筑之一的建筑技术馆是江苏省共享型实训基地和科普基地,除满足校内学生实训、承担企业职工培训、开发推广建筑技术外,还接受中小学生、技术人员、普通群众参观了解建筑技术,普及建筑科学知识。该馆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是集材料展示、功能表现、技术应用、专业实训、文化熏陶为一体的建筑技术开放性训练空间。建筑技术馆由古建筑彩画实训室、建筑设备及材料展示室、模型制作工作室、建筑设计工作室、建筑材料检测实训室、测量实训室、建筑设备安装实训室、建筑施工现场直播室、建筑技术实训场等65个实训场所组成,能同时满足20多个专业、46个班级学生的实训教学任务;彰显了高职学校技术教育的特色。

3.3绿色校园和历史传承江苏省城乡建设职业学院新校区位于常州市武进殷村职业教育园,占地813亩,总建筑面积26.1万平方米,全日制在校生6000余人。学校与深圳建筑科学研究院合作,以“绿色校园”为目标,建成了江苏省第一个以校园为单位的绿色建筑和建筑节能示范区。校园单体建筑均达到国家一星级绿色建筑标准,其中图书馆、教育中心、宿舍楼等6栋建筑达到国家两星级绿色建筑标准,行政楼、科技研发楼等2栋建筑达到国家三星级绿色建筑标准。校园内应用了太阳能光伏发电、地源热泵中央空调系统、中水处理、地下空间综合利用、能耗监测系统等50多项绿色新技术。通过校园绿色建筑设计、绿色施工、绿色运营示范,推动学校的绿色技术和人文教育,培养绿色的建筑人才。江苏省城乡建设职业学院前身为1986年成立的国家级重点中专校“江苏省城镇建设学校”,2003年更名为“江苏省常州建设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同时增挂“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常州建设分院”校牌。2013年6月15日,与常州市职工大学合并成立“江苏城乡建设职业学院”。为了让学生了解学校的发展历程,让老校友找到归属感,在新校区专门建设了学校各时期校名纪念墙,表达了历史传承和人文关怀。

3.4顺应自然和地域气质重庆建筑工程职业学院位于重庆市南岸区茶园新区,占地600亩,建筑面积31.97万平米,全日制在校学生6000余人。该地块位于南山之麓、长江之滨,山城特色显著,校区竖向高差达90米。校园建设依山就势,运用纵横交错的两条主要景观轴线打造立体景观,彰显了巴渝山水文化和建筑学园文化。东西向体现山水与建筑相结合的景观通廊;南北向表现自然与人文融合的景观步道,凸显“融山水之境,显人文之意”的设计理念。“两轴三心多节点”的景观结构,对应不同的景观功能分区,突出校园浓厚的文化氛围。空间设计通过局部架空和屋顶花园等手段把自然引入建筑,建筑群整体轮廓线错落适度,建筑体块相互穿插组合,建筑架构与建筑实体虚实对比,空间形态丰富多彩。

4.结论

校园建筑是校园文化和学校办学特色的载体,对人才培养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了传承学校的办学理念、校园文化、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等,高校校区规划设计应充分体现行业、地域、时代文化特色,建设类院校宜建成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质量上乘、景观优美、技术领先的校园,让学生生活其中,感悟建筑之魂和环境之美,体会建筑的规制和秩序;自觉追寻鲁班精神,丰富鲁班文化,争做鲁班传人。

参考文献:

[1].古今.魏泽英.吴建敏.校园建筑与中医人文精神的传承.高等建筑教育2015.1.9-12

绿色建筑优秀案例范文第4篇

关键词: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建筑节能

中图分类号:TU201.5文献标识码:A

绿色建筑与普通建筑一样,都是为人们提供安逸舒适的生活环境,不同的是,绿色建筑在设计和建设时会更多的考虑到环境因素,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减少污染浪费,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随着社会的发展,建筑业已经成为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绿色建筑作为一个新兴的概念被提出,被支持,并逐渐成为建筑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它的兴起,预示着我国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坚定决心,也顺应了世界经济的发展潮流,它所带来的广阔前景是显而易见的。

1、绿色建筑的含义

绿色建筑并不是我们传统意义上认为的立体化绿化屋顶式花园,而是指在进行基础项目设施的建设过程中,尽可能的减少对环境的危害,降低资源消耗,节能环保,维持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它的最终目的是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因此,在对绿色建筑进行选址和布局时,要尽可能的达到合理,充分的利用天然能源,为居民营造一个舒适安逸的生活环境[1]。绿色建筑不仅仅与减少能源的消耗有关系,而且与其他很多方面也有重大关系:如淡水消耗、废气排放,减少对汽车的依赖,降低资源浪费等。

2、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优势

我国正处在工业化进程过程中,建筑量大,建筑要求高,再加上我国所处的地理环境和气候多样化,在发展绿色建筑方面有很大的优势。

2.1. 节能潜力方面的潜力巨大

我国既有建筑已经达到了四百多亿平方米,与此同时,每年新增的建筑量在十六亿到二十亿之间。但我国有将近百分之九十五的建筑属于高消耗建筑,在同等的室温条件下,单位面积消耗是那些发达国家的两至三倍。如果我们在降低能源消耗方面加大力度,起到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2.2发展绿色建筑的效益高

根据相关调查,我们可以清楚地知道,要达到同等的节能效率,建筑方面比工业方面的投入要小。另外,相比欧美国家而言,我国在发展绿色建筑方面所用的成本较低。保护环境应对气候的变化是全世界人们的共同宗旨[2]。这样就兼顾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3建筑技术的发展日臻成熟

相关的调查数据表明,高能效照明技术实际上是所有国家在进行温室气体方面采取的最有效措施之一。从节能量这方面来说,全面改进寒冷地区采用的分区供暖形式,实行分户供热的计量方式,在气候温暖的地区提高制冷和通风效能。

2.4我国的传统建筑文化有利于绿色和建筑的推行。

我国的建筑设计与气候息息相关。例如,陕北地区就巧妙的结合黄土的地点建立了窑洞,通风效果好,冬暖夏凉。云南的西双版纳属于热带地区,气候湿热,且蚊虫芜杂,当地结合这些特点,设计出了竹楼,造型典雅别致,里面清爽舒适。这些地区的差异性造就了建筑的差异性,也出现了多种建筑文化。

3.发展绿色建筑的对策

3.1转变建筑设计双方的理念。

很多企业在进行建筑设计时首先考虑到的是节减成本,获取最大效益,这种设计理念为企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却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环境因素。随着绿色建筑的理念提出,很多的企业和施工单位也应该转变其价值观和核心理念,鼓励员工积极学习和创新,采用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同时吸取国内外优秀的案例,建立一种新型的企业文化。另外,在进行绿色设计时要充分的考虑到我国国情,尽量减少能源的消耗,在资金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的运用可持续能源,降低污染程度。在保证节能的同时还要从客户的立场和角度出发,以人为本,努力营造一个舒适健康清雅的生存空间[3]。

3.2加强对于市场施工的监督

施工阶段是将纸质设计生成实物的阶段,也是对生态环境产生重要影响的阶段。这一阶段涉及到可持续发展的各个方面,包括利用可循环再生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等。为此,施工单位在进行施工时,必须加强现场监督和指导。一是尽可能的缩小施工场地的占据面积,避免对施工现场造成破坏。二是积极地推行新能源,新技术,提高资源的利用率,较少污染浪费。三是施工单位应严格的按照国家或者是该行业的法律法规进行施工。选择符合标准的材料,严禁偷工减料,以免造成危险。另外,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要尽可能的减少颗粒,粉尘,噪音对附近居民和过往行人的影响[4]。

3.3积极地采用先进技术

就目前而言,我国的建筑行业科技含量比较低,大多数施工单位都是采用传统的施工方式,不管是在技术设备方面还是施工流程上和世界上先进水平有着不小的差距。我国的企业要想竞争日趋激烈的建筑行业征得一席之地,就必须提高核心竞争力,提高自主研发能力,不断完善技术装备,力求在太阳能风能以及建筑的发电系统方面有大突破。无论是我国还是世界,都面临着严峻的环境问题,因此,发展绿色建筑也就成为大势所趋。积极推行绿色建筑,不仅可以综合的利用资源,而且为保护全球环境做出了很大的贡献[5]。绿色建筑作为一个新型的,不断发展的概念,随着社会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也在不断的更新和完善。

4、结语

现在,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不断的加快,如何在加快城市化步伐的同时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成为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我们可以预计到的是,在未来的日子里,绿色建筑将成为全世界人类处理人和自然关系的有效手段。我们应当吸取中国传统建筑中的精髓,并结合当代建筑的要求和特点,不断的更新完善技术设备,实现理想的居住环境。同时,绿色建筑的发展还需要相关法律法规的鼓励和支持,建立一个系统的规范法则,不仅仅为具体实施提供了有力保证,同时也会调动投资者、开发者和消费者的积极性。在我们国家建立绿色建筑已经成为一项意义重大又非常急切的任务。可以说,绿色建筑在中国的出现,不仅仅是建筑行业的变革,更是我国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关键,更重要的是,它顺应了世界经济方式转变的浪潮。实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参考文献:

[1].孙书明,李伟清,马容.浅析我国绿色建筑大发展现状及趋势.山西建筑[J].2010(5).

[2].仇保兴.我国绿色建筑发展前景及对策建议建设科技[J].2011(06).

[3].郭晏磷.浅谈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前景[J].建设科技.2012

绿色建筑优秀案例范文第5篇

关键词:绿色节能技术;建筑改造;旧工业建筑

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各行业能源需求极大,但目前能源供需的矛盾问题却日益突出。化石燃料是我国能源供给的主要依靠,煤炭作为主导的能源结构(图1),仅供全球在开采81年(图2)。到2020年,我国将面临至少10亿t煤量的能源缺口。所以,能源短缺与再利用是目前不容忽视的问题。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的建筑行业,却是世界能耗量最大的行业。因此在这个高能耗的时代,旧工业建筑的绿色节能改造就是当前的迫切需求。

一、国内外旧工业建筑改造背景及相关政策

20世纪70年代,在环境污染和燃料价格暴涨愈演愈烈的情况下,绿色节能技术的相关方法和理论逐渐开始得到欧美等西方发达国家的重视,他们甚至制定了相关的政策来促进节能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这些政策是经过多次实验计算推理出的,在满足使用的基础上,将建筑的能耗值降到最低。其中,“建筑研究所环境评估法”(BREEAM)是首个制定的关于建筑节能的评价体系。荷兰住房部制定了可持续建筑计划和“分级跨越”概念,将绿色建筑由一个概念变为建筑项目中的必须流程。我国关于旧工业建筑改造的研究较少,有需要理论和经验仍然需要借鉴国外研究成果。近几年,国内也涌现了不少示范性绿色、节能的改造优秀案例值得借鉴,如东北地区住宅的外保温节能改造、上海等城市办公楼绿色节能改造及上海城市未来馆的改造再利用等。

二、绿色节能技术的概念及应用范围

绿色节能技术是根据能量在建筑中的传递规律,考虑建筑整体规划节能设计、建筑单体节能设计及建筑设备节能设计所采取的技术措施,并优化组成适宜的建筑节能体系。在保护环境且不影响人体舒适度的前提下,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能源的利用率,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在节约能源和资源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满足人类的工作、生活、健康、娱乐等的需求。本文主要从建筑围护结构、空间、材料和能源技术这四个方面,对旧工业建筑进行了剖析,将绿色节能技术的相关策略具体应用到具体改造设计中。根据不同地区的气候环境,采用对应的节能技术,以达到绿色建筑的评价标准。建筑绿色节能技术与节能技术的区别在于,它不仅关注建筑的能源利用率,还对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等方面予以关注,这将是本文所关注的。(1)绿色节能改造首先应增强工业建筑的外维护结构保温隔热能力。其中,它的能耗占到建筑总体能耗的72%。因此,提高外维护结构的性能就显得尤为重要。(2)建筑空间改造是解决室内空间昏暗、通风问题的关键。由于旧工业建筑的形态、朝向及所处环境等因素无法改变,所以内部空气流动和自然采光的问题需要通过建筑空间的改造来解决。(3)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包括太阳能、地热能、风能等,这些能源的利用是建筑节能绿色改造的组成部分。(4)建筑材料的选择与再利用。在旧工业建筑的改造中,在材料的节能方面:要考虑对拆掉可回收利用的建材进行循环使用;在考虑使用新材料施工时,选择可再生、回收利用率高的建材

三、绿色节能技术在旧工业建筑改造中的应用策略

1.围护结构节能技术:外墙的改造策略

外墙的改造是旧工业建筑改造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对墙体进行保温处理是最常见的方式。近几年,国外流行的节能新型墙体的改造也在我国被广泛采用,如特朗博墙体、双层幕墙等。在旧工业建筑改造中,外墙改造策略可以通过墙体内部或外部加建一层新材料的方式,改善建筑的热工性能。在戴克豪仓库的改造中,由于业主对资金的限制和旧工业建筑的保护情怀,使得赫尔佐格打破了传统的墙体保温改造形式,采用了一种透明的、可降解的塑料薄膜,将室内自下部窗框以上整个包裹起来,并且与原建筑表皮之间形成了空气保温层改变了建筑内部几何形式的大厅。新材料的注入,使室内空间产生了全新的张力。在原建筑墙体外加建玻璃墙体,中间留有空气间层,形成了被动式阳光间设计模式,减少了原建筑外墙的对流和辐射造成的热损失。另外,原墙体的蓄热层吸收的太阳辐射热可以通过介质向室内传递。目前,这个做法在旧建筑改造中应用较为广泛。如在天友绿色设计中心改造项目中,建筑南立面首层运用了特朗伯墙技术,即墙体为黑色重质蓄热墙,前面附加玻璃表面。利用墙体和玻璃开启的方式和位置,形成了满足季节变化的被动式节能要求。

2.建筑空间改造:中庭空间植入

在旧工业建筑改造中,由于工业建筑存在进深大的特点,使得室内环境昏暗、通风性差。通过中庭的植入的方式,结合热压及机械送风的方式,改善了建筑内部的光环境与风环境,提升了室内品质。由于旧工业建筑进深较大,简单的护结构窗体更新替换并不能满足现有功能对于光线的基本需求。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在建筑内部加设一个或多个中庭空间,以扩大建筑室内的采光范围。从绿色节能的角度上来说,自然采光、自然通风、自然景观等设计要结合中庭空间设计,共同完成。如南海意库3号办公楼的改造中,四个中庭并列组合在一起形成集中式中庭,将自然采光、自然通风和休憩空间结合在一起,为人员提供了惬意的室内环境。

3.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太阳能的利用

太阳能作为最常见的可再生能源,充分开发利用太阳能不仅可以有效缓解人类的自然资源,还可以有效地解决因过度使用常规能源所带来的生态环境污染的问题。欧美国家率先将这项技术应用于建筑改造中,并初见成效。据统计,年日照数大于2000h的地区占到我国总面积的2/3,辐射总量在3340~8360MJ/m2,总量等值于燃烧110~280kg标准煤,这样丰富的储量也为我国太阳能的利用创造了有利条件。目前,阳光间及太阳能构件一体化成为了旧工业建筑改造设计发展的新趋势。如今,太阳能构件与建筑一体化设计成为了建筑屋顶及立面改造的常用手法。太阳能构件在提供能源的同时,也成为了建筑外立面独特的装饰元素。其中,太阳能光伏板与建筑结合的方式,有屋顶集成、立面集成、遮阳构件和阳台外挂构件四种形式。

4.建筑材料的选择与再利用

(1)既有材料的再利用在旧建筑改造中,对被拆除的建筑原构件或废弃物进行喷漆或打磨精心处理,将其巧妙地布置在新办公建筑里。既维系了工业文脉的延续性,又避免了资源的浪费,是一种成本极低的材料在利用方式。如上海花园坊节能环保产业园改造中,对一些平时无用的废品进行艺术化处理再利用。既节省了材料,又延续了工业文脉。(2)新材料的选择建筑的改造只通过旧材料的循环利用是远远不够的,也需要新材料的合理选择运用。首先,要多使用本地材料。使用远途的建筑材料在运输的过程中会造成环境污染和能源消耗;其次,采用无毒无污染的材料。如室内材料可以选择硅藻泥这样具有消除甲醛、净化空气的材料;护结构的窗户可选择能耗低的PVC塑钢窗。最后,材料经济性选择。材料经济性选择并不是要选择便宜廉价的材料,在设计时要考虑到全程的费用,如有些材料不止需要一次的维护和更换。购买时选择较高价的材料,可以避免将来不必要的花费。

四、结语

中国的城市建设正逐渐从量的跃进转向关注环境品质的质的追求。旧工业建筑的节能改造彻底改变了原建筑的能耗情况,能够有效缓解环境及能源危机。因此,将绿色节能技术应用于旧工业建筑改造的改造中具有重要和长远的意义。

作者:田丹 索健 聂华 单位:大连理工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

参考文献:

[2]庄简狄.旧工业建筑再利用若干问题研究[D].北京:清华大学,2005.

[3]陈亚宁.旧工业建筑的生态再利用策略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2010.

[4]吴良墉.建筑学的未来[J].中国青年科技,1999(56).

[5]董卫.可持续发展的城市与建筑设计(第一版)[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9.

[6]ThinkArchit工作室.重生的建筑:翻新改建建筑案例解析[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3.

[7]于冰.DOMUS+新建筑改造实例(第一版)[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