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保护动物最有效的措施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字】公路建设,动物通道,理论研究
1.引言
作为现代化交通基础设施,高速公路在我国综合运输体系和经济发展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路网完善的需求,高速公路更逐步进入山区,由于道路设计标准逐渐提高,地形地质条件更加复杂,暴露出了一系列生态问题,其中高速公路对野生动物的阻隔影响尤为突出,主要表现在高速公路的高车流量,强封闭性大大阻隔了公路两侧范围甚至是更大区域内的动物的通行和交流,使野生动物的基因交流和种群数量及区域内生物多样性等受到影响。
2.野生动物通道的建设现状
20世纪50-60年代是野生动物通道实践和研究的起步阶段。至今,已有成百上千个动物通道分布在全球各地,以欧洲、北美和澳大利亚居多。荷兰建立的ecoducts( 生态桥) 已成功被多种野生动物使用。截至2008年,整个北美洲陆生野生动物通道的数量达到684个以上。其中,近25个科学研究项目评估了70个通道的使用情况,基于科学研究数据,欧洲和美国已制定了野生动物通道设计的相关指南。我国的野生动物通道研究和建设起步较晚,但已初见成效。例如,思小高速公路的动物通道选址参考了亚洲象固有的迁移路线,共设置了23处桥梁,2处隧道。根据2004年至2007年的监测结果,藏羚迁移使用的野生动物通道和桥梁有8处,其中可可西里野生动物通道的使用率最高,平均达80%以上。在高速公路迅速发展的“十一五”期间,241个高速公路项目中涉及保护动物并提出相关保护措施的项目有63个,其中明确提出增设动物通道的项目有17个。
3.野生动物通道设置
在具体进行野生动物通道设置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问题:(1)公路建设在什么地方。(2)当地野生动物的生理习性有什么特点,公路建设是否会对其产生不利影响及影响的程度有多大。(3)哪些通道适合它们。(4)通道设置结果是否满足预期的效果。
所以,公路建设中的动物通道设计主要包括5个方面的问题:动物生理习性调查分析;动物通道使用的影响因素;动物通道类型;通道辅助方式和对动物通道的系统监测。
3.1影响利用动物通道的因素
Clevenge认为影响动物利用通道的因素主要包括:通道的设计特征(如通道尺寸、位置、类型),周围景观特征、附近人类干扰程度三大类。一般而言,人工建设的动物通道需几年后才能使野生动物适应。殷宝法等研究者对青藏铁路、公路研究发现:动物主要利用桥梁通道穿过铁路和公路,对水泥方形通道和清水河大桥基本不用。 动物在穿越公路时处于高度紧张状态,穿过公路后需要合适的环境来缓解放松,由于青藏铁路和青藏公路是平行修建的,并且铁路的路基都比较高,如果两者之间的距离过近,动物在穿越公路时视线受到铁路的阻挡,会始终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需要一个熟悉的环境来缓解压力。南加州的研究显示通道两侧出现适宜生存栖息地是通道被使用的有效预测因子,同时也发现通道尺寸对于鹿和狼的通过也非常重要。人类的活动也影响到野生动物对通道的利用,殷宝法等对青藏公路的研究同时表明,青藏公路楚玛尔大桥1处和楚玛尔大桥2处的通道结构基本相似,但由于其下面住有施工人员而不能被动物利用。因此,在将来修建野生动物通道时要充分考虑到这些因素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3.2动物通道的设置原则
(1)差异性原则:允许当前所采用的减缓措施与其预期所能达到的目标之间的误差。越来越系统的监测和评估这些措施和动物保护之间的问题会给交通实施者提供更加精确的解决方法。
(2)经济性原则:最有效的缓解措施是在花费最小前提下达到保护目标的最佳选择方案。
(3)预先设计原则:公路工程的大量桥梁、涵洞建设是能使动物通过的最经济有效的通道。同时隧道建设也对动物保护非常有利。
(4)考虑累计和时滞效应原则:当规划和评估通道使用效率时,必须重点考虑道路对种群和生物多样性的累计影响和时滞影响。
(5)结构综合利用原则:在保持生境连续和减少道路致死方面,整合野生动物横穿结构和栅栏的缓解措施比单一使用动物横穿结构更加有效。
(6)通道尺寸因地制宜原则:对于通道大小尺寸没有固定标准,因为物种会自行调整生存习性以适应不同通道类型和设计结构。此外,设计还要结合目标物种个体大小、生活习性等来考虑。
(7)景观角度选址原则:动物通道的设置位置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基于道路致死率和动物行踪数据的位置并不是最佳的选择,相比较而言,基于总体景观格局和能够创造有效的景观连接的通道位置才是能发挥长期效应的最佳选择。
(8)确保通道的可持续效应原则:动物通道要达到持续效应,物种的适应环境变化、数量特征、动物习性、栖息地条件和附近人类行为等都是对通道的可持续效应产生影响的因素。
4.结语
交通工程设置野生动物通道在满足动物的空间需求、保证动物的安全、维持栖息地的连续性上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从规划层面和工程建设层面提出,基础生态数据的缺乏、生态现状调查的不规范以及设计管理的经验不足是我国野生动物通道建设的制约因素,探索建立野生动物通道的评价体系以及设计指南是推进交通项目中动物通道建设向规范化、科学化方向发展的重要一步,实现在发展中做好野生动物保护的目标。
参考文献:
[1]王硕,贾海峰.生态交通建设中的动物因素考虑[J]生态学杂志,2007,26(8)
[2]吴盛德,谈建文.浅谈公路建设使用林地对野生动物的影响[J]湖北林业科技,2005(6).
[3]魏刚.公路成中国野生动物最大杀手[N].北京科技报,2007-10-29(024).
[关键词]森林资源 培育 管护 合理利用
中图分类号:S75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05-0338-01
森林资源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在生态系统中结构最复杂. 功能最多也最稳定。 森林资源是人类和其他的生物同生共存的重要基础和核心支柱。 如果把地球比作是一个人的话,那么就可以用 “肺”来形容森林资源。 现阶段随着森林资源重要性的显现,森林资源逐渐成为了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环境等的重要指标,因此在我国保护和培育森林资源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一、森林资源的培育
1.加快森林资源的培育,全方位保护,恢复森林生态系统。要抓住林业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历史机遇,大力推进生态建设,要通过政策支持和发展替代产业,使人为因素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彻底得到遏制。
(1)依靠科技发展林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根本的策略是科技的发展, 因为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包括经济的发展和对资源与环境的再发展能力的保护 。那么既要发展经济又要保证资源与环境的发展力, 最有效的解决办法就是依靠科技来发展经济 ,改变传统的以环境和自然资源为代价的粗放式经济发展模式。 因此 ,在林业发展上 ,实施科技兴林, 不断提高林业建设的科技含量是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2)优化林业经济结构。林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调整优化林业经济结构 ,促进林业产业的发展,是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物质保证 。在第一产业方面,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大力推进短周期工业原料林和其他原料林。在第二产业方面, 加大新产品开发力度, 促进以低层次原料加工向高层次综合精深加工转变的步伐。在第三产业方面 ,要加大森林旅游业 ,花卉业的发展。要采取“ 以二促一带三” 的策略,调整生产力布局,淘汰落后产业, 改造传统产业,培育新兴产业,推动产业重组, 解决林业产业结构不合理的问题 ,开发新产品. 新技术和新市场 ,提高企业专业化程度和产品技术含量 ,提高市场的竞争力。
(3)注重林业生态、经济效益综合评价。 林业的生态效益是指林业的发展所带来的生态方面的正面影响。人们普遍认识到森林兼具有经济效益、 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等三种效益 ,其生态效益价值远远大于其经济价值 。林业的发展可以带来三种效益,在这三种效益中,经济效益往往最先受到关注,但我们可以看到,在目前的情况下,生态价值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而林业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有着密切的联系, 林业的生态效益可以创造经济效益。
2.对现有湿地进行抢救性保护和开发。?
(1)要停止任何改变湿地性质 ,对湿地产生破坏作用的开发利用活动 ,对部分被垦的湿地, 应退耕还草,恢复湿地原貌 ,在湿地普查的基础上 ,根据湿地面积 ,分布编制湿地类型分布图,查明湿地开发利用现状, 对湿地生态环境进行综合评价, 制定和完善湿地保护规划。
(2)湿地不仅具有强大的社会经济功能,而且具有涵养水源。 净化水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促淤造陆和维护生物多样性等重要生态功能。 健康的湿地生态系统 ,是国家生态安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
(3)保护湿地 ,对于维护生态平衡 ,改善生态环境 ,实现人与自然和谐 ,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要坚持科学的发展观 ,从维护湿地系统生态平衡,保护湿地功能和湿地生物多样性 ,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出发,坚持“全面保护,生态优先,突出重点,合理利用,持续发展 ”的方针, 把湿地保护作为我国的基本国策 ,建立湿地保护的长效机制,采取各种手段的有力措施。实行统一管理,科学管理,依法管理?,在保护中开发利用,在开发利用中保护,充分发挥湿地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要有偿使用湿地,遵循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原则,走旅游与科研相结合的路子。
二、森林资源的管护
1.强化森林资源档案建设。
坚持科学发展观,坚定不移地把实现可持续经营作为森林资源管理的战略目标,逐步实现森林资源的永续利用。抓好森林资源档案建设工作,档案数据更新一定要真实地反映森林资源的变化情况,使之成为制定规划和领导决策的重要依据。
2.严格实行森林分类经营。把分类经营,分区施策作为森林资源经营管理的战略途径 ,根据“三种林”划分的原则,对不同功能的林分类采取不同的经营方针,重点生态公益林管严,一般生态公益林管住 ,人工商品林管活。抓好调查设计管理和调查设计检查工作 ,解决好人为虚假设计问题,努力提高森调人员的业务素质、技术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做好森调队的提档升级工作,满足实际需求。
3.认真履行森林资源管理部门的职能。把依法行政,依法治林作为森林资源经营管理的战略保障,充分发挥森林资源管理部门的作用,认真履行职能。抓好林地管理工作 ,对于征占林地严格履行申报审批程序 ,对乱占林地,特别是毁林开荒行为,实施严厉打击。
4.建立“严管林”的长效机制。把建立“严管林”的长效机制作为森林资源经营管理的战略措施,从制度上确保森林资源安全。把限额管理,限量采伐落到实处。抓好伐区管理和伐区检查工作,坚决杜绝超证采伐,超量采伐,超强度采伐和越界采伐。
5.创新森林资源管理和运行机制。把建立森林资源的管理和运行机制作为森林资源经营管理的战略任务,责、权、利相统一,利用主体和管理主体相分离是实现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的治本措施。重点抓好机构改革和机制创新。做好“三权”流转 的摸底、调研、推进工作,先行试点,分步实施。搞好民有林权发证准备工作,为营林改革创造条件。
6.把做好野生动植物管理和自然保护区建设工作作为森林资源经营管理的战略方针,努力调整人与自然的关系 ,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动物的和谐,建立陆地生态系统的和谐统一。重点抓好野生动植物管理工作,要努力健全机构,完善制度,保证运行畅通,抓好国家重点保护动物.湿地保护等国家投资的生态保护区项目工作,发挥功能。
7.山火是森林的大敌,森林防火工作必须花大力气去抓。一把火会烧掉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苦心经营的大面积的森林资源。所以森林防火工作必须狠抓。应加大森林防火宣传力度,做到腿勤、嘴勤、笔勤,宣传对象从小学生开始,重点放在边远山区。对查实引起森林火灾构成犯罪的,应绳之以法,把森林火警、火灾降到最低限度。
三、森林资源的合理利用
关键词青藏高原;林业资源;可持续发展
林业上最初倡导的可持续发展其原意为“永续作业”或“永续利用”,是森林经理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森林经理学科最初是由欧洲的林学家们在17世纪创始的,德国人在18世纪开始了以法正林(Normalforest;Normalwald)为中心的森林经理学科理论研究,后来推广到瑞士、奥地利及法国等国家,最后推行到世界各国。其最终目的是森林的采伐量不能大于生长量,以及保证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林业小业主的木材简单再生产和尽可能取得最大利润。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与经济的发展,森林的效益不仅仅是局限在木材效益,而是涉及整个人类社会及其环境。林业的最大效益不仅从生产木材的简单效益来衡量,因而扩大到了生态、经济和社会环境等综合效益。追溯历史,林业是研究资源可持续发展最早的行业。随着人类社会的文明与进步,如何合理地利用有限的森林资源,使其不但为当代所用,还应该不断造福我们的子孙后代,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之一。因此,依托青藏高原的林业资源,研究与探讨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青藏高原位于我国西南边陲(E78°~110°,N21°~39°),以其高大而雄伟被誉为“世界屋脊”。这里山高谷深,海拔高差非常悬殊(差别7000m以上),气候变化异常,特殊而复杂的自然环境孕育着世界上较为丰富的动植物及中药材等林业资源。本区域也是黄河、长江、澜沧江、怒江和雅鲁藏布江的发源地,森林资源对以上河流中下游地区的工农业生产具有十分重要的生态保障作用。本区由青海、、云南和四川等省(区)组成,土地面积289.86万km2,人口1.6429亿。
2青藏高原林业资源现状及其评述
2.1林业用地
据统计,全区林业用地面积为6235.91万hm2(表1),占全国林业用地面积的23.7%,其中林分和疏林面积分别为2315.84万hm2和626.69万hm2,占全国林分面积及疏林面积的20.40%和34.80%;灌木林和无林地分别为1755.63万hm2和1281.04万hm2,分别占全国灌木林及无林地的59.10%和17.49%;经济林果和苗圃面积分别为152.59万hm2和0.76万hm2,其中苗圃仅为全国苗圃的6.7%。全区森林覆盖率为12.79%(四省平均数)。人均占有林地0.153hm2,比全国平均水平(0.114hm2)多34%,其中人均森林面积为3.145hm2,是全国人均森林最多的省(区)。
表1青藏高原林业用地资源概况
Table1SituationoflanduserelatedtoforestryresourcesinQinghai-TibetPlateau
(单位:万hm2)
项目林业用地
面积合计有林地
面积林分
面积疏林
面积灌木林
面积经济林
面积苗圃
面积未成林
造林地无林地
面积竹林
面积森林覆盖率
(%)
840.20396.37396.2024.93398.290.590.030.2720.31-5.84
青海287.5425.1024.6511.58160.000.360.084.8086.07-0.35
云南2435.97940.42860.28316.19406.4067.66-28.31744.6512.4824.58
四川2672.201153.181034.64274.01790.9083.980.6523.41430.015.9220.37
合计6235.912514.982315.84626.691755.63152.590.7656.791281.0418.4012.79
占全国%23.7018.8120.4034.8059.10-6.708.0017.494.7013.92
注:的数据为控制线以内的数据。以下相同。
2.2活立木总蓄积量
全区的活立木总蓄积量为412177.82万m3,占全国活立木总蓄积量的38.4%;其中林分蓄积量为367125.08万m3,疏林蓄积量为25165.55万m3,分别占全国林分和疏林蓄积量的40.40%和46.20%(表2),这是我国目前森林资源最多的区域,其资源总量位居全国区域第一,人均蓄积量达231.38m3(四省平均数),是全国平均水平(8.622m3)的26倍多。其中人均多达900m3,云南人均为28m3,四川人均为11m3,青海最少,只有6m3。
表2青藏高原森林总畜积量资源
Table2TotalstorageofforestresourcesinQinghai-TibetPlateau
(单位:万m3)
项目林分蓄积量疏林蓄积量散生木蓄积量四旁树蓄积量活立木总蓄积量人均蓄积量
123105.841967.881107.3525.07126206.14900.8
青海2959.97448.5435.37243.413687.296.24
云南110528.1813588.9510949.171574.31136640.6128.84
四川130531.099160.182977.582974.93145643.7811.87
合计367125.0825165.5515069.474817.72412177.82-
占全国%40.4046.2019.5014.5138.40-
全区用材林面积虽然只占全国面积的17%多,但蓄积量达228035.53万m3(表3),占全国总量的1/3以上,防护林的面积及蓄积均占全国总量的40%以上,特别是其蓄积量达116704.52万m3,几乎占全国该项总量的2/3,薪炭林的蓄积量也占全国总量的43%以上。充分表明本区独特的森林资源优势。
表3青藏高原各林种面积及蓄积量资源
Table3Storageofvariousforestresourcesandtheareaofvarioustypesofforest
(单位:万hm2,万m3)
项目用材林防护林新炭林特用林
面积蓄积量面积蓄积量面积蓄积量面积蓄积量
262.4387833.16130.9434645.370.7257.022.18570.29
青海3.32322.8221.092621.16--0.2415.99
云南571.9266154.95179.9225718.1145.102974.0563.3415681.07
四川670.9073724.60346.4153719.881.296.6216.043079.99
合计1508.57228035.53678.36116704.5247.113037.6981.8019347.34
全国8492.86647338.691607.29177797.70428.866916.74334.8149663.58
占全国%17.7633.8242.2165.6410.9943.9224.4338.96
研究表明,青藏高原森林资源的年龄和面积结构不合理(表4),中龄林、近熟林及成熟林的比重偏少,过熟林的蓄积量太多,不利于资源本身的永续利用。
表4青藏高原各林龄林种面积及蓄积量资源
Table4Areaandstorageofvarioustypesofforestswithdifferentage
(单位:万hm2,万m3)
项目幼龄林中龄林近熟林成熟林过熟林
面积蓄积量面积蓄积量面积蓄积量面积蓄积量面积蓄积量
17.97715.1028.563880.8331.446140.71151.1644325.50167.1468043.70
青海5.60396.579.731031.013.36529.963.92545.042.04457.39
云南306.5714898.57223.1623395.58121.3716288.94117.0223551.7192.1632393.38
四川254.594755.85276.5818525.09122.5614809.47202.4042529.71178.5149910.97
合计584.7320766.1538.0346832.5278.7337769.1474.50110951.1439.85150805.4
全国4133.3102317.63613.1266034.21106.1122142.11268.9220370.9742.4197851.8
占全国%14.1520.3014.8917.6025.2030.9237.4050.3559.2576.22
2.3经济林资源
经济林资源包括果树林、粮食林和食用油料林等,本区的种类主要有苹果、梨、桃、香(芭)蕉、板栗、菠萝、葡萄、杏、桑、李、柑桔、柚子、文冠果、芒果、核桃、花椒、橡胶、油桐等。1995年全区经济林面积为70.27万hm2(表5、表8),仅占全国经济林果总面积(1481.45万hm2)的5%。其中,四川果树林的面积最大,达30万hm2,云南13万hm2。1995年经济林总产量为284.52万t,仅占全国总产量(4323.43万t)的6.6%(表5),油料林为8.82万t,仅占全国总产量的10.3%,是全国经济林最少的区域。但本区集中了我国热带、亚热带和温带等区域的经济林种类,品种丰富,种类繁多。
表5青藏高原经济林资源概况(1995年)
Table5SituationofwconomicforestresourcesinQinghai-TibetPlateau
(单位:万hm2、万t)
项目果树林粮食林食用油料林
面积产量面积产量面积产量
青海0.572.68--0.0550.02
0.090.56--0.300.074
四川30.14213.412.912.5113.0182.97
云南13.5353.243.913.305.755.753
合计44.33269.896.825.8119.1238.818
全国715.044039.5187.45198.53578.95785.396
占全国%6.206.683.642.933.3010.33
2.4野生动、植物资源
(1)植物资源主要包括药用、淀粉、油料、纤维、单宁(鞣料)和珍稀植物资源等。本区是全国药用植物资源丰富的区域之一,据统计,除具寒温带、温带、亚热带和热带的许多药用植物种类外,还有一些极其珍贵的药材种类。例如,名贵药材虫草、妇科良药红豆杉(Taxusallichiana)、云南红豆杉(T.yunnanensis)、雪莲(Saussureainvolucrata)、治疗高血压的萝肤木(Rauwolfiaverticillata)及有抗癌疗效的美登木(Maytenushookrei)、消炎杀菌良药小蘖,还有天麻、贝母、七叶一枝花(Parispolyphylla)、红景天、大黄、黄连等。
淀粉植物以栎(Quercussp.)类的面积最大,据统计其总面积达373万hm2;另外,还有菝葜属的菝葜及葛藤属等种类。油料植物以核桃数量最大,乔松和华山松等的种子含油率也较高。纤维植物常见的有滇藏荨麻、荨麻、珠芽荨麻;滇东瑞香、长瓣瑞香、滇结香、罗布麻、枸树以及云杉属、冷杉属和松属等种类。鞣料(单宁、“烤胶”、树脂(胶)植物资源有橡胶、漆树、油桐、川西云杉、高山栎、合欢、桦木属、杨属和红杉等。据统计,1995年油桐和生漆产量分别为13万t和685万t,分别占全国总产量的33%和23%。此外,本区的野生药用和食用菌类资源较多,常见的药用菌有猴头菌、灵芝菌、茯芩等;食用菌有营养美味的松茸、鸡油菌、猴头菌、羊肚菌、黑木耳、草菇、獐子菌等。
(2)青藏高原也是我国野生动物种类较为丰富的区域。据有关资料,属国家一类保护动物的有大熊猫、亚洲象(Elephasmaximus)、虎、滇金丝猴、灰叶猴、长臂猿、野耗牛、野牛、云豹、雪豹、野驴、长尾叶猴、白唇鹿、苏门羚、藏羚羊、盘羊、绿孔雀(Pakomuticu)、红腹角雉等。属国家二类及三类重点保护的动物有棕熊、水獭、猞猁、兔狲、马鹿、麝、藏马鸡和黑熊、石貂、豹猫、岩羊、血鸡、鹦鹉等。
3青藏高原林业资源特点及其评价
3.1森林资源丰富,但分布不均,水平和垂直分异突出
本区林业用地面积虽然只占全国总量的23.70%,但活立木蓄积量占全国总量的38.4%;有林地面积为2514.98万hm2,虽不及资源丰富的东北地区(3833万hm2),蓄积量却达412177.82万m3(表2),比东北地区(362874.8万m3)多13%以上,位居全国区域资源的第一位。但据遥感信息和实际调查分析,森林资源的空间分布不均,主要分布在水热条件较好的南部、西南部及东南部等地。
从水平分布而言,东南部以昆明、四川的攀枝花和西昌为中心,东到云南的宣威,南到个旧、景谷,西到保山,沿澜沧江北上至的东南部,北到四川的石棉等地,以云南松林和思茅松林为主;在东南部和西部的边界地带分布有亚热带和热带的常绿阔叶林及山地雨林(西双板纳和波密、察隅等地);在成都平原西部和南部地带分布着针阔叶混交林;从成都平原西部边缘往南至泸定、木里至云南的宁莨、维西一线以北的广大地区,以云、冷杉林、高山松林、柏木林等山地针叶林以及疏林、灌木林等为主。森林植被基本上分布在海拔100(云南河口)~4400(4500)m地带,但在东南部的昌都以西和以北地区,森林植被主要分布在海拔2700~4400m地带,海拔2700~3400m以疏林灌丛为主,只在湿润的沟谷可看到小块状分散分布的森林;从本区的东部往西,依次分为马尾松(Pinusmassoniana)林、杉木(Cunninghamialauceolata)林、云南松(P.yunnanensis)林、思茅松(P.kesigaRogleexGord(A.chev.)gaussen)林、暗针叶林以及常绿阔叶林(含雨林)等,呈块状分布在金沙江、澜沧江、怒江流域及雅藏布江的支流两岸。在云南东南部的西双版纳、金平河口和东南部海拔350m以下分布有热带雨林,海拔350~1000m为热带季雨林,海拔1200m以上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植被。
位于东北部的洛隆边坝、嘉黎、比如等县,林线海拔高达4600m,树线达4700m,是我国亦是世界森林分布上限最高的地区。其中,海拔150~3300m多分布有热带雨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马尾松林、杉木林、云南松林、高山松林(P.denpsata)及少量杨(Poplussp)、桦木林(Betulasp)等;海拔3300~4100m大多分布为云、冷杉林和高山栎林;海拔4100~4500(4600)m多为柏木林、云杉、冷杉林及高山杜鹃灌丛等。
3.2生物多样性丰富
青藏高原独特而复杂的自然环境孕育着种类丰富的植物物种资源,是我国也是世界上植物种类最丰富的区域之一,特别是云南和两省(区)的热带雨林和季雨林,因其林内种类繁多,结构非常复杂,故有“植物王国”之誉。仅的种子植物就有5766种,隶属208科1258属,其中木本植物约计104科363属1498种。常见的乔木建群种类有桑科千果榄仁、天料木、大叶藤黄、杜英等;以及马尾松、杉木、云南松、高山松、华山松(P.armandi)、粗枝云杉(P.aspratae)、川西云杉(P.balfouriana)、丽江云杉(P.likiangensis)、林芝云杉(P.var.likiangensis)、麦吊云杉(P.brachytyla)、紫果云杉(P.purpurea)、鳞皮冷杉(Abiessquamata)、黄果冷杉(A.ernestii)、怒江冷杉(A.nukiangensis)、乔松、红杉(Larixgriffithiana)、大果红杉(L.potaninii);以及大果圆柏(Sabinatibetica)、垂枝柏(S.recurva)、滇藏方枝柏(S.wallichiana)、川滇高山栎(Quercusquifoliodes)、黄背栎(Q.pannosa)、高山栎(Q.semicarpifolia)等。珍稀树种有红豆杉、澜沧黄杉(Pseudotsugaorrestii)等。林下灌木和草本等种类也较丰富。总之,本区森林具有丰富的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及生态系统多样性。
3.3资源可及率低、质量一般
从卫星遥感及实地资料看,本区的森林绝大多数分布在交通不便的高山峡谷地段,可及率平均在20%左右。成、过熟林的活立木蓄积量达161756.96万m3,占全区总蓄积中量的39%,中、幼龄林的蓄积量为67598.65万m3,仅占16.4%(表4),这样的林龄结构不利于森林资源的永续利用。全区森林资源的自然年枯损量达1680万m3(不含),单位面积的蓄积量属于中上等水平(表6)。
表6森林蓄积量资源与其它地区比较
Table6Comparisonofstorageofforestresourceswithotherregions
项目青海四川云南全区全国
蓄积量(m3/hm2)120.0286.0126.0128.016589.0
蓄积量占全国%0.3411.7613.5712.7338.40-
全国排序254231-
3.4森林资源消耗现状分析
根据资料及典型调查分析,全区近年来的森林资源年均总消耗量为7822.25万m3。而年净生长量为9465.13万m3(表7),森林资源年消耗量与年生长量基本保持平衡,年生长量大于消耗量,有所盈余,但个别省如云南的森林资源年赤字已达234万m3,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表7森林资源年均消耗量与生长量概况
Table7Situationofannualaverageconsumptionandincrementofforertryresources
项目青海四川云南全区全国
年均净生长量(万m3)67.521930.953177.704288.969465.1341912.35
年均净消耗量(万m3)32.79462.052803.654523.767822.2531992.37
消长对比(万m3)34.731468.90374.05-234.801642.889919.98
3.5林业资源发展趋势预测及分析
森林木材产量的可持续发展预测是根据高原地区森林的蓄积量状况及其生长率的关系,利用改变后的复利公式:
Zn=Zo(1+a)n-{A[(1+a)n-1]/a}
式中,Zn为n年后的森林资源;Zo为现有森林资源;a为森林资源净平均生长率;A为森林资源年消耗量;n为间隔年限。本式不含今后人工造林的数量。
经计算,2010年和2015年青藏高原地区森林资源将从现在的412177.82万m3发展到1301.806万m3和1597.486万m3。可以预料,在国家相关政策的指导下,青藏高原的森林资源将得到持续发展。
根据经济林产品产量的增长呈一元线性回归的特征(表8),对2005~2010年的经济林产品产量进行了预测。采用下列方程进行拟合:
YF=a+bxi(1)
YG=a+bxi(2)
YO=a+bxi(3)
表8青藏高原经济林产量(1990~1998年)
Table8Situationofeconomicforestresources
(单位:万t)
项目199019911992199319941995199619971998
果树林161187197237240274287252-
粮食林1.732.724.634.795.435.814.596.69-
食用油料林6.025.926.897.128.328.80--8.75
式1~3中,YF为果树林产量;YG为粮食林产量;YO为食用油料林产量;a、b均为参数;i为2005~2010年。根据以上3式拟合的结果列于表9。
表9方程(1),(2),(3)参数与相关系数估计值
Table9Estimatedparametersandcorrelatedcoefficientsforequations(1),(2)and(3)
项目ab相关系数(r2)标准差F检验
果树林(Ff)16.413-32489.500.83219.53429.649
木本粮食林(Fg)0.574-1140.530.7570.861318.68
食用油料林(Fo)0.419-826.9040.8320.55524.676
经计算,青藏高原2005年,果树林总产量可持续发展能力将达418万t,粮食林达11万t,木本油料林达13万t;到2010年,全区水果的持续发展能力将达501万t,粮食林将达14万t,大宗木本油料林将超15万t。
4青藏高原林业资源可持续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长期以来,由于人为和自然的干扰,该区域的生态环境恢复和治理成效不显著,导致生态环境严重恶化,制约着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4.1森林植被生态系统脆弱
青藏高原既是一个森林资源丰富的区域,同时也是森林植被很贫乏区。主要表现在该区具有全国近40%的活立木蓄积量,但是,森林覆盖率仅为12.79%(四省平均数),特别是在西北部的青海和两省,其森林覆盖率仅为0.35%和5.84%。许多地区过伐过牧严重,造成荒山遍地,河水浑黄,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严重恶化,有些地方人畜饮水都很困难。
4.2只采不育,苗圃建设落后,更新造林任务艰巨
由于森林经营单位以前片面追求经济效益,以“大木头挂帅”、“竭泽而鱼”、“只采不育”或“只造不管”的经营方式,使有些地区如二十年前经营比较兴旺的云南中甸、四川川南和昌都等林业局已采完周围及邻近地区的森林。过去遗留的采伐迹地、宜林地等已达1280万hm2,有的迹地因天然更新效果不良已沦为牧地。另外,全区苗圃仅0.76万hm2,如此少的苗圃根本不能满足更新造林对苗木的需要。
4.3经济(果木)林生产管理粗放,技术力量薄弱
本区经济(果木)林除云南和四川在油料林和果树林的发展较好之外,存在着盲目引进、技术力量薄弱和生产管理粗放等问题,造成有些果树种类产量低、品质差。据有关资料,云南的低产果树林面积占40%以上,其他省也不例外。此外,经济林苗圃不足,苗木短缺,特别是优良品种的苗木短缺严重,也直接影响发展规模。
4.4薪材耗量大,资源浪费严重
青藏高原是我国煤炭储量很少的区域,全区绝大多数的乡镇居民以木材为燃料,从我们在昌都地区六县的实地调查表明,薪材年耗量为22.65万m3,占56.6%,云南和四川两省薪材的消耗也较大,而且云南省森林资源已出现赤字(表7);森林资源的相当部分是被烧掉的,并且大多数烧的是云杉、冷杉、柏木、高山栎等好材。可见,资源浪费严重。
4.5林副产品开发利用程度低、经济效益差
本区域的林副产品种类丰富(特别是云南、和四川),品种较多,品质名贵(如松茸、虫草、贝母等),具有当地特色及发展潜力的“松茸”等深受日本等客商青睐,市场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加,已逐步形成拳头产品,1995年仅昌都地区松茸和木耳产量就达136.8t和15t,但大多为原料出售,经济效益不高。另外,在产品采收期,全民动手无保护性地掠夺式采摘等,严重破坏产地的生境条件,影响资源的产量与持续利用。
5青藏高原林业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对策与措施
5.1坚持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并重的原则,制定可持续发展规划(含网络体系)
青藏高原林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应以营林为本,充分依托科学技术,贯彻保护性开发的方针,适应市场需求,调整林产品结构和产业结构,深入持久地开展多种经营和综合利用,谋求协调、平衡和有序的发展,保持林业作为本区支柱产业的地位。因此,在制定可持续发展规划时,应考虑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三者并重的原则。要从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长远观点出发,处理好森林资源的培育、保护与开发利用的关系,做好可持续发展规划,建立森林资源生态系统网络体系,以便掌握科学管理信息,发展生态型林业。
5.2坚持以短养长、长短结合、资源永续利用的原则发展林业
森林资源的生长周期长,见效慢,在保护森林的同时,要大力发展生长快、效益好的经济林和开发见效快的林副特产品,选育和引进适合本区生长的良种,建立母树林、种子园和采穗圃,扩大苗圃,发展育苗造林;也可开展森林旅游,对资源充分利用,推动林业内各产业的同步发展,才能获得以短养长、长短结合的成效。
5.3推广先进的实用林业科技新成果,增加林产品的科技新含量,增强发展后劲
林业的振兴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的进步,引进与大力推广科技成果,在林副产品的开发利用中,必须进行生物技术运用与创新;在天然林的保护和林种、树种结构调整以及苗圃基地的建设中,应注重生物技术和工程技术相结合(例如松茸和虫草的人工繁育技术以及优良速生丰产树种的选育等),使林业科技尽快转化为生产力,达到以科技兴林的目的。
5.4做好天然林保护和生态工程建设,走综合发展之路
青藏高原是长江、黄河、澜沧江和怒江的发源地,由于森林资源过度采伐、导致水土流失,生态平衡失调,不法之徒非法偷猎野生动、植物,致使珍稀特有物种濒临灭绝,为了保护珍稀动、植物资源,建议建立大规模的自然保护区,以保护动植物的生态系统多样性。一方面要做好天然林的保护,退耕还林还草,乔灌草结合,做好速生丰产林的培育,并积极参与治理环境的生态工程建设(如长江、黄河、澜沧江中上游地区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等)。另一方面,由于禁止采伐天然林,森工企业可以通过合法手续到周边资源丰富的国家去采伐与进口部分所需木材,搞加工企业。同时,应加大林下产品(如松茸、虫草、贝母、灵芝、茯苓等)人工繁育研究和深加工产品的比重,提高资源利用效益和力度,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使林业经济增长方式向贸易、效益型转变,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5.5搞好经济林开发利用,增加非木材产品的经济效益
本区宜于发展经济林的“三荒”土地资源有100多万hm2,若加上最近退耕还林还草的面积,为全国各区之首。建议对老弱、退化严重的低产林(园)地进行改造,改种名特优品种,选育好有国际竞争力的优良品种,提高质量,如云南可发展热带水果和粮食林及油料林基地,四川可多发展油料林和粮食林基地。在青海东南部的黄河谷地和藏东南的“三江流域”谷地,发展有稳定效益的优质苹果和梨以及柑桔基地。
5.6节省和扩大薪材,增加生态和经济效益
全区薪材的消耗量占资源总耗量的50%左右,不解决能源性森林资源消耗问题,保护森林和改善生态环境的目的就难以实现。故当务之急和最有效的措施是推广可节柴15%~20%的“省柴灶”;其次是培育速生丰产的薪炭林增加薪柴;三是以电和太阳能代柴。总之,节材是保护森林资源,增加生态和经济效益最有效的措施之一。
5.7充分调动全社会的力量,积极兴办林业
在全国退耕还林还草的形势下,发展林业需要国家、集体、个人三方面的共同努力,要大力发展造林、护林等林业户、林业村,实行谁投资,谁受益的政策,也可推行股份制,多渠道筹集发展林业的必需资金,在争取国家投资的同时,努力挖掘全民的潜力,鼓励全社会办林业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北京林学院.森林经理学[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83
2邓坤枚.我国经济林资源的开发利用与农业可持续发展[J].资源科学,2000,22(3):47~53
3李文华.森林[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5
4中华人民共和国林业部.全国森林资源统计(1989~1993)[R].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林业部,1994
5陈昌笃.持续发展与生态学[M].北京:中国科技出版社,1993
6林业部调查规划院.中国山地森林[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82
7国家统计司.中国统计年鉴(1990~1998)[Z].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1998
8中华人民共和国林业部.全国林业统计资料(1987~1997)[Z].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8
关键词昌都林业资源开发利用
昌都地区“三江”流域6县(洛隆、昌都、八宿、左贡、芒康、察雅等县,E95~99°,N28~34°)位于藏东南金沙江、澜沧江、怒江流域的中上游,全区山川骈列、南北纵贯、山高谷深,特殊而复杂的自然环境条件形成了较为丰富的森林、野生动、植物及中药材等林业资源;全区人口29.9万人,土地总面积
6.31万km2,林业是支柱产业之一。本文以实地考察(1996年)和收集的材料为依据,从林业、经济、生态等方面对该区林业的综合发展进行探讨。
1林业资源现状
1.1林业用地
全区的林业用地面积据统计为217.8292万hm2(表1),占昌都地区林业用地面积的71.0%,其中林分和疏林面积分别为86.4564万hm2和16.5843万hm2,占昌都地区林分面积及疏林面积的73.1%和73.7%;灌木林面积为89.9325万hm2,占昌都地区的70.5%。采伐和火烧迹地及宜林荒山荒地分别为3.85万hm2和21.35万hm2,分别占昌都地区的62.3%和65.9%;经济林和苗圃面积分别有5904hm2和9hm2,各占昌都地区经济林和苗圃的97.8%和100%。全区(6县)森林的复盖率为16.20%。
表1林业资源概况
Table1Situationofforestresources
(单位:万hm2,万m3)
项目林业用地
面积合计林分
面积疏林
面积灌木林
面积经济林
面积苗圃火烧、采
伐迹地宜林荒
山荒地林分蓄
积量疏林蓄
积量活立木总
蓄积量
洛隆35.378523.80982.41688.49410.0150--0.26990.37292042.097333.9702376.067
昌都44.592619.03654.770212.82100.10130.00011.43826.42533909.04845.9843955.032
八宿45.20314.65671.747333.34070.1576--0.25415.04971086.515149.750236.266
左贡32.608614.51611.761610.86180.15310.00040.75664.55902650.620214.4952865.115
芒康50.059021.83053.979418.60250.05910.00010.99484.59263669.749494.1534163.901
察雅9.98741.67241.91205.81240.10430.00030.13760.3484171.129130.500301.629
合计217.829286.456416.584389.93250.59040.00093.851221.347913529.1581368.85214898.010
占昌都
地区%71.0073.1073.7070.5097.80100.0062.3065.9073.8069.0073.30
1.2活立木总蓄积量
全区的活立木总蓄积量为1.4898亿m3,其中林分蓄积量有1.3592亿m3,疏林蓄积量为1368.852万m3,分别占昌都地区活立木总蓄积量和林分以及疏林蓄积量的73.3%、73.8%和69%(表1),其总量仅次于资源丰富的林芝地区而位居第二。
1.3经济(果树)林资源
本区经济(果树)林的种类主要有苹果、梨、桃、葡萄、杏、桑、李、柑桔、柚子、文冠果、核桃、花椒等。在左贡县玉曲河中游以下到处可见到野生的山杏、野桃及野核桃等。据调查统计,全区经济林面积为5904hm2,占昌都地区经济林总面积的97%多。1995年主要水果和干果的总产量为946.4t和767.5t(表2),分别占昌都地区总产量的98%以上,人均占有水果6kg,显然,这里是除尼洋河、帕龙藏布流域外的又一重要经济林产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正在逐步形成。
表21995年经济林资源概况
Table2Situationofeconomicforestresourcesin1995
项目洛隆昌都八宿左贡芒康察雅合计占昌都地区%
面积(hm2)1501013157615315851043590497.80
水果产量(t)2.8021595.0437.3358.831.0946.499.90
核桃产量(t)5.0--28.5477.6252.14.30767.598.20
花椒产量(t)------4.973.81--8.7576.40
1.4野生动、植物资源
(1)植物资源主要包括药用植物、淀粉植物、油料植物、纤维植物、单宁(鞣料)植物和珍稀植物资源等。本区是药用植物资源丰富的区域之一,据统计,除具寒温带、温带和亚热带的许多药用植物种类外,还有一些极其珍贵的药材种类。例如名药虫草、妇科良药红豆杉(Taxuswallichiana)、消炎杀菌良药小蘖,还有雪莲(Saussureainvolucrata)、天麻、贝母、七叶一枝花Parispolyphylla)、红景天、大黄等。
淀粉植物资源以高山栎(Quercussp.)林的面积最大,其总面积超2万hm2;另外,还有菝葜属的菝葜及葛藤属等的种类。油料植物资源以木本油料植物核桃数量为大,乔松和华山松等的种子含油率也较高。
纤维植物包括麻类植物、填料植物和造纸用植物资源三大类。常见的有滇藏荨麻、荨麻、珠芽荨麻,滇东瑞香、长瓣瑞香、滇结香、罗布麻,枸树以及云杉属、冷杉属和松属等种类的树木(如川西云杉、鳞皮冷杉、高山松等)。
鞣料(单宁或“烤胶”)和含树脂(胶)植物资源的种类有川西云杉、高山栎、合欢以及桦木属、杨属和红杉、漆树等。
此外,本区的野生药用、食用菌类资源较多,常见的药用菌有猴头菌、灵芝菌、茯苓等;食用菌有营养美味的松茸、鸡油菌、猴头菌、黑木耳、草菇、獐子菌等。
(2)本区是野生动物种类较为丰富的区域之一,据资料和调查统计,属国家一类保护动物的有野耗牛、野牛、云豹、雪豹、长尾叶猴、滇金丝猴、白唇鹿、苏门羚、藏羚羊、盘羊、红腹角雉等。属国家二类及三类重点保护的动物有棕熊、水獭、猞猁、兔狲、马鹿、麝、藏马鸡和黑熊、石貂、豹猫、岩羊、血鸡、鹦鹉等。
2林业资源特点及其评价
2.1森林资源丰富,但分布不均,水平和垂直分异突出
本区的森林面积、蓄积量及经济林等均占昌都地区的70%以上,仅次于资源丰富的林芝地区而位居的第二位。但是,据实际调查和遥感信息分析,森林资源的空间分布不均,其主要分布在水热条件较好的南部、西南部及北部的芒康、左贡和昌都县等地。据统计,以上地区的森林面积和蓄积量分别占全区森林面积与蓄积量的64%和73%,其它地区分布的森林资源仅占30%左右。
从森林的水平分布而言,东起芒康县的格良西,往西到左贡县的曲登、碧土往西直到察隅一线以南的地区,森林植被基本上分布在海拔2700~4400(4500)m;而在此线以北地区(海拔2800~3400m)以疏林灌丛为主,只在湿润的沟谷可看到小块状分散分布的森林;从本区由东往西,以川西云杉(Piceabalfouria-na)和鳞皮冷杉(Abiessquamata)以及大果圆柏(Sabinatibetica)林等山地针叶林为主,呈块状分布在金沙江、澜沧江、怒江流域的支流两岸。但在左贡县和芒康县南部的低海拔地段呈现亚热带森林植被特征。
森林垂直分布在海拔2700~4500m,但位于西北部的洛隆县,林线海拔高达4600m,树线达4700m,这是我国亦是世界森林分布上限最高的地区。就总体而言,本区森林主要集中分布于海拔3000~4100(4200)m。具体而言,海拔2800~3300m多分布有高山松林及少量杨、桦林;海拔3300~4100m大多分布为云、冷杉林和高山栎林;海拔4100~4500(4600)m多为柏木林、云杉、冷杉林及高山杜鹃灌丛等。
2.2丰富的种类组成和生物多样性
本区独特而复杂的自然环境孕育着种类丰富的植物物种资源。据资料及实地考察,全区有高等植物1000多种,其中木本植物达600余种,隶属70多科,180多属,常见的乔木建群种类有川西云杉、麦吊云杉(P.brachytyla)、紫果云杉(P.purpurea)、鳞皮冷杉、黄果冷杉(A.ernestii)、怒江冷杉(A.nukiangensis)、高山松(Pinusdensata)、华山松(P.armandii)、红杉(Larixgriffithiana)、大果红杉(L.potaninii)、大果圆柏、垂枝柏(S.recurva)、滇藏方枝柏(S.wallichiana)、川滇高山栎(Quercusaquifoliodes)、黄背栎(Q.pannosa)、高山栎(Q.semicarpifolia)、白桦(Betulaplatyphyla)、山杨(Populusdavidiana)、昌都杨(P.qumdoensis)等。珍稀树种有澜沧黄杉(Pseudotsugaforrestii)、乔松、红豆杉等,其中澜沧黄杉树干高大通直,最径172cm,树高最高超50m。林下灌木和草本等种类也较丰富。总之,本区的森林具有丰富的物种、遗传及生态系统多样性。
2.3资源可及率低,林龄结构不合理,资源质量一般,但生态效益显著
据遥感和实地调查资料,本区的森林绝大多数分布在交通不便的高山峡谷地段,可及率仅为22%左右;从林龄结构来看,成、过熟林的活立木蓄积量达
9889.72万m3,占全区总蓄积量的73%,而中、幼龄林的蓄积量为3639.44万m3,仅占27%左右。森林资源的自然枯损率为0.9%,年枯损量达134万m3(按总蓄积1.4898亿m3算),这样的林龄结构不利于森林资源的永续利用。从表3可看出,单位面积的蓄积量属于中等偏上水平。但本区位于金沙江、澜沧江和怒江中上游,森林在保持水土、涵养水源、保护环境等方面的生态效益是很显著的。
表3森林蓄积量资源与其它地区比较
Table3Comparisonofforeststorageresourceswiththoseoftheotherareas
项目本区四川云南全国
蓄积量(m3/hm215622215411983.6
2.4森林资源消耗现状分析
根据资料及典型调查分析,全区近年来的森林资源年均总消耗量为39.99万m3。其中薪材耗量为22.646万m3,占56.6%;民用建筑用材为7.4274万m3,占18.6%;内销和外销木材为9.9139万m3,占24.8%(表4)。全区森林资源的年总生长量为186.719万m3,由于可及率为22%左右,故年可采量为46.5万m3。可见,森林资源年消耗量与年生长量基本保持平衡,略有盈余。但昌都县和察雅县的资源年赤字已分别为31560m3和8685m3。
表4森林资源年消耗量与生长量概况
Table4Situationofannualconsumptionandincrementofforestresources
(单位:m3)
项目洛隆昌都八宿左贡芒康察雅合计占总耗量(%)
薪村消耗量24242914052380532183425331229122645956.60
民用建筑用材7230780005040143243496049207427418.60
内销及外销材3198600003720186521236012099913924.80
年均总消耗量3467015920532565651598988618420399905100.00
年均净生长量7320012764538086882671282779735465210--
3林业生产现状与存在的主要问题
3.1生产现状
据有关资料,全区1995年的林业总产值为1606.33万元(不含松茸的产值),占昌都地区林业总产值的72%,处于绝对优势。因此,本区的林业经济效益在昌都地区的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的支柱作用。
全区仅昌都林场为国有企业,成立于60年代,除采伐森林外从事少量的育苗与造林,80年代末以来,各县普遍开采森林,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但是,由于重采轻造,加上苗圃育苗面积太小(仅9hm2),营林生产效果甚微,迹地与宜林荒山荒地更新造林欠帐已达29万hm2(含迹地3.85万hm2),造成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不断恶化。
森工生产主要是昌都林场的木材采伐生产,该场木材年产量1.5万m3,产值600~800万元,为66家骨干企业之一,其它均为县办林场和伐木场,以原木、锯材(很少)为主要产品,销往四川、青海等地。随着近几年改革开放程度的扩大,昌都县兴办了一家地板厂和一家胶合板厂,家具和木器制造等深加工企业正在逐年兴起。
本区经济(果树)林的发展历史悠久,资源丰富,因其效益好,群众的积极性很高,据统计,全区已栽有果树5904hm2,占昌都地区经济林总面积的97%多
(表2)。1995年的大宗经林产品产量为1722.68t,占昌都地区当年总产量的93.6%。
林副产品资源的开发利用属初始阶段,具有当地特色及潜力的“松茸”等深受日本等客商青睐,市场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加,已逐步形成拳头产品,1995年松茸和木耳的产量达到了136.8t和15t,分别占昌都地区的95%与100%(表5)。但原料贸易经济效益不高。
表51995年大宗林副特产产量
Table5Outputoflargequantityofforestproductsby-productsandspecialproductsin1995
项目洛隆昌都八宿左贡芒康察雅合计占昌都地区%
松茸(t)----1.0213.541)122.241)--2)136.82)95.70
木耳(t)--------15.2--15.20100.00
虫草(kg)371.17534.00186.154.311.227.401104.2515.20
贝母(kg)2784.52179.601268.2011.847.292.584254.0340.60
3.2存在的主要问题
(1)只采不育,苗圃建设落后,更新造林任务艰巨由于森林经营单位片面追求经济效益,以“竭泽而鱼”、只采不育的经营方式,累计采伐迹地已达3.85万hm2,但全区累计完成的成片造林(1500hm2)仅为迹地(3.85万hm2)的3.9%,绝大多数迹地靠天然更新,因天然更新效果不良,有的迹地已沦为牧地。另外,苗圃建设落后,苗木5年左右才出圃,仅9hm2的苗圃根本不能满足更新造林对苗木的需要。若利用30年将迹地更新欠帐还清,每年需造林2580hm2(1161万株),加上2005年前规划每年种经济林114万株,则年需苗木1275万株。故今后造林任务很艰巨。
(2)经济(果树)林生产管理粗放,技术力量薄弱经济(果树)林的发展还存在着盲目引进、技术力量薄弱和生产管理粗放等问题,造成果树产量低、品质差。此外,经济林苗圃不足,苗木短缺,也直接影响发展规模。
(3)木材生产技术水平差,薪材耗量大,资源浪费严重目前全区绝大多数采用斧头砍伐林木(芒康县正在推广油锯),造成伐根高达50cm以上(浪费木材5%~8%)。若按年砍伐森林17万m3(表4)、原木出材率按1/3、斧头砍伐浪费按5%计算,每年至少浪费原木2600m3,减少经济收入78万元(300元/m3)以上。另从表4中可看出,薪材年耗量为22.65万m3,占56.6%,森林资源的大部分是被烧掉的,并且绝大多数烧的是云杉、冷杉、柏木、高山栎等好材,可见,资源浪费严重。
(4)林副产品开发利用程度低、经济效益差林副产品(松茸、虫草、贝母等)以出卖原料为主,产值不高,这与资源潜力不相称。另外,全民动手无保护性地掠夺式乱采松茸,影响松茸资源的产量与持续利用。同时,各县普遍以高山栎为薪材,导致其产量不稳。若在松茸收获季节,当地有关部门能变多环节的分散经营为统一的集约化经营,并进行深加工,其产值至少可增2倍以上。
4林业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指导思想、原则、方向与发展目标
4.1指导思想
林业的发展应以营林为本,充分依托科学技术,贯彻保护性开发的方针,适应市场需求,调整林产品结构和产业结构,深入持久地开展多种经营和综合利用,谋求协调、平衡和有序的发展,保持林业作为本区支柱产业的地位。
4.2原则
(1)三大效益并重的原则森林资源不仅有经济价值,还有维持生态平衡和保护生态环境等多功能性,森林的防护作用还能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和间接的经济效益,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三者关系紧密,则相辅相承与促进。本区地处深切割的横断山区,自然条件特殊,生态环境脆弱,森林的生态效益尤为突出,其影响几乎涉及国民经济的所有领域,故林业发展要处理好森林资源的培育、保护与开发利用的关系,发展生态型林业。
(2)永续利用的原则森林资源是可再生资源,其再生的可能与速度取决于利用程度,强调三大效益并重,一般应掌握采伐量要少于生长量,还必须及时更新和扩大森林资源,才可避免森林的逆向演替,才能达到永续利用的目的。
(3)以短养长、长短结合及科技兴林的原则森林资源为包罗广泛的生物资源,在横断山区,林下(内)资源的经济价值超过木材本身,而且其防护作用和生态作用的间接经济效益是巨大的。但森林资源的生长周期长,见效慢。为此,在经营森林资源的同时,要充分开发林副产品,经营好周期短、效益好的经济林,对资源充分利用,才能获得长、短结合的成效。同时,应积极推广先进的实用林业科技新成果,增加林产品的科技新含量,才能推动林业第一、二、三产业的同步发展,扩大效益,增强发展后劲。
4.3合理开发利用方向与发展目标
森林的生态效益在当地和金沙江、澜沧江及怒江中下游的经济建设与发展是非常重要的。根据国务院去年关于“天然林一棵都不能采”的指示,杜绝商业性采伐,才能使森林得到休养生息,将来要逐步纳入生态系统合理管理的轨道。因此,在保护生态平衡的前提下,以营林为基础,大力发展经济林和开发见效快的林副特产品,节约挖潜,将本区建设成为藏东南的木材、林副特产和果品生产基地。拟发展目标如下:
(1)在昌都、洛隆、芒康、左贡、八宿等县扩大发展经济(果树)林种植面积,重点发展核桃、苹果、梨、柑桔和葡萄等906hm2,实行科学种植与管理,能较快获得经济效益。
(2)在察雅的麦曲河、八宿的冷曲河、左贡的玉曲河,昌都的澜沧江干流河谷和芒康的嗄托河及洛隆的多加通、俄西、康沙等地,营造和培育以薪炭林为主的多功能防护林16935hm2,解决烧柴和保护生态环境。
(3)为缓解各种造林对苗木需求的紧张局面,在洛隆县和八宿县各新建苗圃
3hm2;芒康县、昌都县、左贡县和察雅县分别扩建苗圃3hm2,全区苗圃建设和扩建为50hm2,可保证年产苗木600万株以上。
(4)利用芒康、左贡、八宿等县的天然食用菌类松茸(青冈菌)、木耳、虫草等土特产品为原料,建立芒康绿色食品加工基地。如果这项投资生效,预计年产值比现在的林副产品产值增加两倍(3000万元)以上。
(5)建议在昌都县的达马拉山和左贡县的梅里雪山地区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高山森林动、植物的生物多样性。
如果以上发展目标得以实现,本区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将上一个崭新的台阶。
5对策与措施
5.1健全林业行政管理体制,提高管理人员素质,以科技兴林
全区从行署到县林业局仍属农牧局管理,与目前中央和自治区林业部门的建制不衔接,建议理顺关系,适当增加林业技术和管理人员,加强技术培训,提高业务水平。同时,林业的振兴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的进步,适当从内地吸引一些科技人员,引进与大力推广科技成果,使林业科技尽快转化为生产力,达到以科技兴林的目的。
5.2加强林产品的深加工和综合利用,使资源增值
加大林产品和林副产品(如松茸、虫草、贝母等)二次加工和深加工产品的比重,提高林业资源利用效益和力度,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使林业经济增长方式向贸易、效益型转变,才能使资源增值。
5.3节省薪材,扩大经济收益
全区薪材的消耗量(22.65万m3)占资源总耗量的56.6%,不解决能源性森林资源消耗问题,保护森林改善生态环境的目的就难以实现。故当务之急和最有效的措施是推广可节柴15%~20%的“省柴灶”,如按15%算,每年至少可节材3万m3,收益900万元;其次是培育速生丰产的薪炭林增加薪柴;三是以电和太阳能代柴。总之,节材可增收。
5.4选择优良林分,建立母树林及种子基地
育苗的种子与造林苗木大多数从内地运进,不仅容易带来病虫害,也难以满足林业发展的需要。建议各县都选择一些优良树种(地理种源)及其林分,建立一定面积的母树林或种子园以及采穗圃,采集(收)种子和满足苗木繁育以及造林更新对苗木的需要。
5.5充分调动国家、集体、个人三方面兴办林业的积极性
发展林业需要国家、集体、个人三方面的共同努力,要大力发展造林、护林等林业户,林业村,实行谁投资,谁受益的政策,也可推行股份制,多渠道筹集发展林业的必需资金,在争取国家投资的同时,努力挖掘林业行业内部的潜力,鼓励与推行全民办林业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北京林学院.森林经理学.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83
2李文华.森林.北京:科学出版社,1985
3李文华,李飞.中国森林资源研究,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6
4陈昌笃.持续发展与生态学.北京:中国科技出版社,1993
5中国树木志编委会.中国树木志(第一卷).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