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初中生物细菌的教案

初中生物细菌的教案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初中生物细菌的教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初中生物细菌的教案

初中生物细菌的教案范文第1篇

【关键词】生物;高效课堂

构建高效课堂是新课改中一个常被提及的话题,这是因为高效课堂的构建是实现新课程改革目标的必然之路。对于高效课堂的概念,很多教师存在一些认识上的误区,他们往往把高效课堂同高效率课堂混为一谈。事实上,高效率仅仅是高效课堂的要求之一,除了高效率,高效课堂还要求有高素质化、高水平化。在传统的教学理念下,教师往往把知识培养作为开展教学活动的目标,除此以外的各种能力训练往往被这种传统的教学理念所摒弃,在只追求效率,追求知识量的教学模式下,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大大降低了。因此,作为一名初中生物教师,我们要重新认识“高效课堂”,从细节入手,为学生构建一个真正高效的生物课堂,让生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上不仅能够学到知识,还能培养各种能力,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

一、实施有效备课

著名的特级教师于永正先生有一个良好的习惯,总是把课程标准中各学段的教学目标复印下来,贴在教案本的首页,作为“教学指南”经常翻看,使自己在备课时不至于偏离教学的大目标。课程标准就是我们的教学指南,也是我们有效备课的方向。要想实施有效备课,首先要吃透教材。生物教材是我们开展生物课堂教学的基本依据,教师只有吃透教材,明确每节课的知识点和知识块在生物知识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对每节课的重点、难点了然于心,对教材的钻研达到一定的深度和广度,这样才能轻松自如地面对课堂上各种问题,深入浅出地讲解相关知识,并且有效把握课堂教学活动的正确方向;其次,适当拓展教材资源。教材是经过筛选概括所得的教学材料的精华,然而,与丰富多样的生物学科知识相比,教材内容很多时候还显得较为单薄,因此,对教材中的资源进行适当的拓展,从课外引进一些教学资源十分必要。例如,我在教《传染病的防治》这课的内容时,就给学生补充了艾滋病、甲型H1N9流感、禽流感等一些近期较受关注的传染性疾病的资料,这样不但丰富了教材内容,也更好的凸显了生物学科的实用性特点;再次,重视备学生。学生是教师课堂教学活动的对象,作为教师,如果对自己的学生都不了解,就不可能上好课。因此,在备课过程中,认真备学生,熟悉掌握不同学生的知识经验、学习基础、学习态度、思维习惯等信息;最后,制定具体合理的教学计划。通过教学计划的制定,可以更好的把控课堂教学的节奏、进度,以保证课堂教学环节有条不紊地展开。

二、设计生动导入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课堂教学中,作为一堂课起始环节的导入对接下来课堂教学效果有直接的影响,如果导入设计的精彩,在课堂教学一开始就做到先声夺人,这样,教师接下来的课会非常顺利,如果教师在开始没有把气氛调动起来,没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接下来的教学活动就会十分被动,这样自然难以获得好的效果。因此,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之前,一定要多花些心思在导入的设计上,努力通过有趣有效的导入把学生的注意力牢牢地吸引住。例如,在讲到“植物的生殖”时,一走进课堂,我就出了一个谜语让学生来猜:“麻屋子,红帐子,里面住着一个白胖子”。听说猜谜语,学生立刻来了精神,课堂气氛开始热了起来,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猜了起来,最后有个学生猜到了谜底是“花生”,接下来,借着这个谜底,我又进一步追问起来:“在谜语中,麻屋子、红帐子还有白胖子分别指的是花生的什么部位呢?它们是怎么发育而来的呢?”这时候,我从讲台下面拿出来一小袋花生分给学生,让学生观察手中的花生外表、结构等。这时候,课堂气氛比刚才更加热烈了,每个学生都认真地拿着手中的花生仔仔细细地观察了起来,可能在之前从来没有学生对花生这样平常的东西观察得那么仔细,那么积极,但是当教师把它拿到课堂上,用猜谜语和实物展示的方式,却大大激发了了学生的兴趣。经过课前这几分钟的导入铺垫,学生被完美地带入了今天的学习情境之中,而本节课也如预料的那样取得了理想效果,这就是导入设计合理有效的功能体现。

三、提出灵动问题

巴西的著名教育家弗莱雷曾说过:“课堂如果没有了对话,就没有了交流,没有了交流,也就没有了真正的教育”。事实正是这样,教师只有通过有效的对话才能将个人对于教材的感悟和理解传达给学生,每个学习者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接受与创新的能力与程度也只能在对话的过程中以最快的速度传达给老师和其他参与合作学习的学生。弗莱雷指出应该用各式的提问来达成这个目的。

在生物课堂教学中,由于初中生物“游离”于所谓的主课之外,学生学习生物的积极性大打折扣,有时无论教师讲得多么卖力,就是得不到学生的回应,一堂课变得死气沉沉,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因此,在生物课堂上,教师一定要注意与学生的互动,设计一些有效的问题,通过问题的提出与回答强化师生的互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启发学生的思维。例如:我在教“人的生殖”时,一开头就提出一个问题:你知道你是从哪里来的吗?利用该问题作为本节的导言,成为学习的线索,引起学生好奇心,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动机。

由于多数学生知道答案,但对于究竟从何而来?却尚不具备这方面的理论知识,争论就很激烈,谁也说服不了谁,他们自然会把评判的目光投向老师。这时我因势利导,及时把握,灵活处理,并组织各小组派代表发言,相互补充,让学生的思维进行有效的碰撞。在老师有效的组织教学和营造的学习情景中,学生的学习情趣高涨,注意力集中,自然地投入到下面的教学内容中去。由此可见,课堂上适当提出一些灵活机动的问题,有利于一节高效课堂的开展。

四、创设生活情境

生物学科本就是一门来源于大自然、来源于我们生活的学科,生物学科中的很多知识都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生物教学的生活化既是有效教学的要求,也是生物学科本身的要求,在生物课堂上,教师要有意识地创设一些生活化的情境,把生物知识融入生活情境之中,这样不但有利于学生对生物概念、规律的理解,更有利于学生掌握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例如,我在进行“植物的生殖”教学中,会让学生亲临校园花圃,或者田间、野外等真实的生活场景中,亲眼目睹桃花、蚕豆花、油菜花、小麦花等的结构,结合书本知识,真切的了解了植物的生殖器官的构造、功能、区别等,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我想这可能就是一堂高效生物课堂的典范吧!

在真实情境中进行现场范例教学是理论联系实际的一种方法。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亲临现场,解决实际的问题,可以使所学的知识得以运用,并在运用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通过创设生活情境,进行现场示范教学,学生学以致用,他们仿佛身临其境,在真枪实弹的演练中施展着自己的才能,品尝着受阻的焦虑和成功的喜悦,在积极思考中提高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运用辅助教具

随着教育条件的不断改善,以计算机为核心的多媒体教具逐渐走入了生物课堂。多媒体教具是一款集合了声音、图像、动画等多种形式为一体的现代教育工具,与传统的教学工具相比,多媒体教具在生动性、趣味性方面显然更有优势。例如:我在进行“人体的免疫防线”教学中,在安排学生做完类比实验后,总结人体皮肤、免疫细胞在人体免疫防线中所起的作用时,利用播放动画的方式(细菌、病毒设计为卡通的敌人,皮肤设计为城墙,免疫细胞设计为卫兵),生动展现人体免疫防线在保护人体健康中所起的作用。学生兴致盎然,他们认真听,仔细看,教学效果十分良好。

大量的多媒体教学实践也证明,学生对多媒体教学的兴趣还是较浓厚的,再加上生物学科一些较为复杂抽象的知识,使用多媒体教具会实现更好的呈现效果。教师在生物课堂上适当运用多媒体教具,可以更好地为学生构建一个高效而有趣的生物课堂。

高效课堂的构建是一个系统而复杂的工程,它需要教师和学生通力合作,需要从教学活动的各个细节入手,对教学各个环节进行改进、改革。作为一名初中生物教师,我们首先要正确认识高效课堂的真正涵义,并结合生物学科的实际,努力通过灵活的手段和技巧为学生构建一个符合新课程理念的高效的生物课堂。

【参考文献】

[1]马树利.浅谈初中生物高效课堂教学[J].科学导报,2012年11期.

[2]何德芝.初中生物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初探[J].中学时代:理论版,2013年第1期.

[3]车会敏.如何建立初中生物的高效课堂[J].科技信息,2012年23期.

初中生物细菌的教案范文第2篇

1、TFU1简介

TFU1的课程教学模式有4个部分:

启发性论题:教师应该教什么?这是中心,具有可得性,对学生教师都要有吸引力。

理解目标:有关这些论题学生应该学些什么?制定明确的理解目标,并公开给学生。

理解活动:学生需要教什么才能达到学习目的?教师给学生提供多种加强理解的机会,并使学生有机会展现其理解。

持续性评估:教师如何知道了学生掌握了什么内容?用公开的标准来评价学生的学习,并与理解目标紧密联系。

其中,理解活动是教学模式的核心。理解活动是在教学单元中要求学生参与的一系列学习活动。

课程的主体部分是学习单元,每个单元的内容包括:单元、概览、讨论区、资源部等。“单元精要”为教师提供网上学习的课文、链接及图片。“概览”部分是学习内容、在线学习、网络交流、评价等。“讨论区”包括教师所在的小组、教练、各小组提交的作业、咖啡厅等。在讨论区,教师可以及时得到教练的指导反馈意见以及参加交流活动,对其他组的内容进行评价学习等。

2、学习情况简介

学员以小组形式学习,教练不时给予指导,进行合作学习;学员以组为单位讨论、互相评价作业设计、分享自己的简介以获得反馈,并修正自己的认识。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笔者对TFU1课程有了一定的认识,觉得很受教育的启发:

在具体的教案设计过程中,结合理解活动,不断形成教案设计的新技能;对理解的目标、层次、评价等有了新的认识,并掌握了一定的目标设计的技能。

另外与教练同事进行讨论,增强了学员的交流能力。

其中给笔者印象最深的是:

在设计教案管理表的理解活动中,学员可以连续几个单元不断充实自己的设计,随着课程的进展,随时修改前面的部分。通过与课程所提供的清晰的标注进行对照、反思,能帮助学员发现自己教学中容易忽略的东西。

通过“设计――试验一反思――与同行一起学习”,提供了理论向实践转化的有效途径。

3、TFU1与教学实践相结合的实践成果

TFU1为教师开阔了思路。让教师更加关注学生的理解的教学,通过设计活动达到目的,通过和各学科交汇融合达到真正的理解及应用。在随后一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的教学设计就用到这种理念一重视理解目标的制定和启发性问题的设置,设计和策划理解活动,给出具体可持续的评价标准。现结合课堂教学实际进行详细地阐述。

3.1 变理解目标为启发性论题

TFU1课程在理解目标制定环节,引导教师进行深度思考:

你打算在该课程中设计的教学单元所要达到的重要理解目标是什么?

并解释为什么你认为这些单元理解目标对学生很重要。

你可以用这种方法来检验单元理解目标:理解目标应该描述你想要学生理解的内容。这一点和现在郑州市构建道德课堂所做的细化解读新课程标准是一致的。

在确定理解目标之后,重要的一个环节是将理解目标变成启发性论题。这是一项重要的转换过程。TFU1课程中对启发性论题的定义是指有足够深度和意义的问题、主题、概念、理论等,这些论题能与其他学科以及学生校内外生活建立多种联系,并从不同的视角来支持学生发展深刻的理解。它的核心特征是在一个或多个学科领域起中心作用。

促进理解的论题有助于学生掌握必要地技能和理解,从而能成功地学习在学科领域中更复杂的内容。这些论题通常也是学科领域专家们的兴趣所在,教学实践中称之为启发性问题。之所以有不同,应理念意识形态的不同造成的。教师在设置这些问题的时候有意识地与生活实际相联系,与其他学科联系,让学生首先有经验基础,再进行延伸,以启发性的问题的形式设置延伸提高题目,与各学科共同解决问题。

诸如:珊瑚是生物吗?蜜蜂的王国是怎样的呢?信鸽为什么会回到自己的家?细菌对人是有益还是有害呢?鸟儿为什么会飞?或利用引人入胜的故事(如:巴斯德的鹅颈瓶实验),或提出造成悬念的问题(如:讲“空中飞行的动物――鸟”这一节,给你或大象一双翅膀能飞起来吗?

讲细胞核中的DNA时,可以请你破案:警方已锁定四个嫌疑人,但无法确定谁才是,而现场也只找到嫌疑人遗留的一根头发。假如你是警察,你能找出谁是真正的嫌疑人吗?)或幽默的谜语(开花和结果――花生:麻屋子红帐子里面住个白胖子;“动物生殖”讲青蛙:一位游泳家,说话呱呱呱,小时有尾没有腿,大时有脚没尾巴)或设置疑难问题(比如“细胞核内有遗传信息”可问:人的受精卵为何不能孵出熊猫?)……

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尽量熔科学性、艺术性、教育性于一体,引起兴趣,启发思考。

3.2 设计和策划理解活动

教学实施过程中,在启发性论题(问题)的指引下,学生将要做的如分析、比较、评价、绘图、辩论、写作等属于理解活动。这是TFU1的核心内容,它倡导的理念就是在这些多种多样的为理解而教学的活动中,能够使学生真正理解所学内容,并对此有深刻印象。

笔者平时的教学也是这样做的,让学生动起来,给学生以展示的机会,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等,这些新课程理念、道德课堂理念与TFU1倡导的“为理解的教学”不谋而合。

3.2.1 探究活动设计

现结合初中生物7、8年级教材对探究活动进行汇总。

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蚯蚓在什么样的物体表面爬的最快;草履虫对刺激的反应;种子萌发需要的外界条件;根生长的部位;常见食物的营养成分;口腔内的化学性消化;运动对心率的影响;呼吸时二氧化碳体积分数的变化;皮肤的触压觉;生活垃圾的分类处理的必要性;果实和种子适应传播的结构;蚂蚁的觅食行为;酒精对水蚤心率的影响;防止食物腐败的方法;水生植物对水生环境的适应;细(霉)菌生长的环境;生物进化的过程和原因等。

3.2.2 实验及实验方案设计活动

显微镜的使用;外界溶液的浓度影响根细胞的吸水;含氮无机盐对植物生长的影响;茎的输导作用;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天竺葵);绿叶在光下产生氧气(金鱼藻或黑藻);绿叶在光下吸收二氧化碳;植物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骨的成分与骨的特性之间的关系;食物中含有蛋白质、淀粉和脂肪;模拟血型鉴定;测量肺活量;酵母菌的出芽生殖;酿制酒酿等。

3.2.3 观察活动

认识显微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的结构;人口腔上皮细胞的结构;洋葱根尖细胞分裂的基本过程;绿色开花植物体的结构层次;大豆种子的结构;小麦根尖的结构;木本植物茎的结构;花的结构;果实的结构;叶片的结构;绿叶中的叶绿体;人的生殖系统组成;动物的卵子和;人体的主要系统;食物中含有无机盐;小肠结构;人血涂片;心脏的结构;鱼尾鳍的血液循环;肾的结构;脊髓的结构;果实和种子;家蚕的生殖和发育的过程;鸡卵的结构;动物运动方式的多样性;池塘水中的藻类植物;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及其生活习性;生态系统的组成等。

3.2.4 调查活动

食品安全;居住地人粪尿的处理方法;中学生近视的成因及对策;自己的环境保护意识;人类常见的遗传性状;人体的变异现象;常用的食品保存方法;生物技术和日常生活的关系;病毒、细菌对人类生活的关系;当地具有重要经济意义的生物资源;人类生活对环境的影响等。

3.2.5 讨论活动

生物学与人类生活的关系;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发现;温室中二氧化碳浓度的调控;人类食物来源于绿色植物;校园绿化设计方案;青春期的性发育;人体能量的供给;尿液的形成;甲状腺激素对蝌蚪发育的影响;蝗虫的生殖和发育过程;蛙的生殖与发育过程;为什么白鼠会生下灰鼠;近亲结婚的危害;动物行为的类型;常见的传染病;艾滋病的传播和预防;关注白血病;吸烟与肺癌发病率的关系;药品标签中的信息;家庭药箱中的常备药品;克隆羊多莉的诞生;生物分类的等级;植物与人类的关系;我国丰富而独特的生物多样性;米勒模拟原始地球条件的实验;人与猿的关系;生态系统的食物链和食物网;生态系统中的碳循环等。

3.2.6 思维活动

通过学习课程,TFU为教师开阔了思路,让教师关注促进学生理解的教学,通过设计活动达到目的,通过和各学科交汇融合达到真正的理解及应用。随着年级的升高及年龄的增大,学生的理解会更加倾向于脑力内部的分析与思维,而不仅仅是热热闹闹的活动。教师的作用不单是讲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思维,教会学生创造思维。有了创造思维能力,学生不仅可以学会教师讲授的知识,甚至创造新知识。这样的学生才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学习生物的过程本身就是思维习惯的培养过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采用启发式教学,促使学生独立思考寻找答案,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如证明蛋壳上有气孔,学生就提出了8种方案。促使学生养成勤动脑的好习惯,无形中培养了学生的发散形思维。学过的动、植物、人体生理知识也许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遗忘,但遇到问题想一想“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原理,就能很快解决问题。

3.2.7 游戏活动

填写生物名称(分类);生男生女的奥秘;动物行为的分类;生物进化主要历程拼图等活动。

3.2.8 设计活动

如:营养合理的一日食谱;校园绿化设计等。

3.2.9 其他学习活动设计

(1)组织竞赛。

恰当的竞赛能激起学生争上游的欲望,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比如:显微镜的结构、生态系统的类型、动植物体地结构层次等,在竞赛中学生思维活跃,学习热情高涨。如遇到较枯燥的内容,可安排竞赛,比一比看谁记得快,学生之间,特别是男女生之间非要一较高低。这样不会因为教科书本身的内容对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何影响,相反,强烈的好胜场面更能吸引每一位学生,更能促使学生在和谐、上进的气氛中高效地学习。

(2)角色互换。

中学生接受能力、模仿能力极强,爱表现。可选择适当的内容安排学生上台当老师,将自己所学的知识讲给台下的同学们。有的内容需要学生边讲边演,如呼吸运动全过程,鸟的双重呼吸等内容。还有的知识如:动物中关于仿生学、蚂蚁蜜蜂等动物的社会行为等内容,可安排学生事先自学再结合自己看过的课外书或电视节目给其他同学讲解,然后根据他们的表现,做出恰当的评价,这样更能激发学生的表现欲和求知欲,这样的课堂也就更能吸引每一位学生。

(3)角色扮演。

延伸一下,也可以进行角色扮演。“绿色植物参与生物圈地水循环”中,让学生扮演小水滴,讲述从根毛循环一圈又回到地面的过程;讲“消化系统各器官”时,学生可扮演一粒瓜子讲述历险过程;可以扮演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还有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分别扮演白头叶猴、专家、当地农民进行辩论;当医生诊断维生素缺乏症;内分泌异常症状;根据化验单诊断病情等。

3.3 可持续教学评价的制定

TFU 1的另一个特色就是进行持续性评价。它要求:在教案中制定不同的评价方式(依据活动以及在活动序列中的位置):

由谁来作评价(谁是评价者);评价什么(学生进行的活动,即他们的交谈、行为、制作);如何评价(正式还是非正式评价);评价的依据(以哪些标准作为高质量理解的证据)。

结合笔者曾经参加过的计算机教育技能培训环节中关于教案设计时的有关内容,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价:

(1)评价内容:

课堂表现评价、学习效果评价(课堂学习效果评价+作业)、小组合作评价。

(2)评价方式:

自评、小组评、教师评相结合;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和反思相结合。

①学生自我评价:是指学生学习过程中对自己的表现给予肯定,也是一种自信心的表露。

②小组评价:是指小组间的互相评价,具有促进小组合作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