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想象力的本质

想象力的本质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想象力的本质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想象力的本质

想象力的本质范文第1篇

在生活中,我们应努力始终像青年那样思想和感受。像一个忠诚的顾问,这一信念陪伴着我的生活道路。我本能地防上自己成为人们通常所理解的“成熟的人”。

被应用于人的说法――“成熟”,始终有些令我害怕。因为,与它同在的是些如此不和谐的词:贫乏、屈从和迟钝。通常,我们看到所谓成熟的标志是:顺从命运的理性化。人们逐步放弃年轻时珍视的思想和信念,以别人为榜样追求这种命运理性。他曾信赖真理的胜利,但现在不再信赖了;他曾努力追求正义,但现在不再追求了;他曾信赖善良与温和的力量,但现在不再信赖了;他曾能热情振奋,但现在不能了。为了能更好地经受生活的惊涛骇浪,他减轻了自己生命之舟的负担。他抛弃了自认为是多余的财富,但扔掉的实际上是饮用水和干粮。现在他轻松地航行着,但却是一个受饥渴折磨的人。

年轻时,我曾听到大人的谈话,有些话深深地刺伤了我的心灵。他们在回顾青年时代的理想主义和热情时,只是将那看作似乎值得人们留恋的东西。同时,他们又认为放弃它是人对生命无能为力的自然规律。

从那时起,我害怕有朝一日我也会这样令人忧伤地回顾自己。我决心不屈服于这种悲剧性的理智。我已经试图实行我几乎是孩子气般的反抗中的誓言。

想象力的本质范文第2篇

关键词:成本控制;项目管理;影响

随着市场化的日益发展,市场竞争激烈,使工程项目的利润率越来越低。因此,成本控制对降低项目成本,提高提高经济效益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项目成本管理

工程项目成本是指建筑施工企业以工程项目作为成本核算的对象,在项目法施工过程中项目全额承包所发生的在项目成本核算范围内的全部生产费用的总和。项目成本是要使项目达到质量优、效率高、工期短、消耗低、安全好、效益高等目标。

(一)成本的测算

成本测算依据是局指导价、经验数据、项目实际情况,测算过程中要正确处理好产值、工期、成本之间的关系。产值是工程项目的经济总值,不能忽略;追求产值的同时要考虑工程质量、安全、成本等因素。应统筹兼顾,做到既保质保量完成项目施工又控制好各项经济指标,做好第一次经营工作。

(二)合同管理

在工程项目的投标之前,要做好投标报价的编制工作。投标的编制要研究市场的各种有关信息、动态,搜集、掌握各个竞争对手的状况。在工程项目中标之后为做好工程的成本控制,项目部应严格按照局及公司合同范本编制合同,以保证合同的严密性,做好对乙方工作内容、综合单价、甲乙双方责任义务等内容的评审、签订工作。评审合同前工经人员严格检查分包队伍的资质,综合考虑其与大桥局曾经合作的工程业绩,规范合同管理,科学分科目归档,建立合同查询系统,不断检查合同履行情况,还要注意有关合同的信息反馈。

(三)制定好成本控制标准

1、成本控制要分级控制、全员控制。成本是综合性指标,涉及到企业所有部门,人人都要有成本控制的意识。成本控制标准要按照定额、计划等来制定,不能留空。要确保合同的严密,形成一个成本控制网[1]。

2、成本控制要注重工程项目的全过程不单单是施工阶段的,包括项目策划等整个阶段的。成本控制不仅仅是施工领域中的费用,而是贯穿于成本形成的全过程,包括施工方案、劳动组织、材料供应等各个方面。只有对全过程进行控制,才能促进各项成本的降低。工程项目的过程控制应是动态的,不能一定终了。因为目标成本是依据甲方要求和施工方案的内容确定的,其过程与工程竣工结算有可能有出入,到那时再纠正,已为时已晚矣。基于此,制定成本控制标准要考虑到工程项目的动态性。

3、项目的三次经营尤为重要,项目策划阶段的成本预测,项目实施阶段的成本控制,收尾清概时的调概索赔,是整个项目是否盈利的关键所在。制定项目经营计划书,形成一个纲领一个管理思路,随着工程的进行,不断调整。

二、资金管理

工程项目中资金管理是整个工程项目管理的重中之重,企业间的竞争现已成多方位,资金应是首要问题,有很多工程项目需要企业垫支施工;按期应结的工程款没能结;超预算的意外资金需求等,这些都需要企业有充足的资金实力。不过,再有资金实力的企业,如果管理不好,或者说管理水平不高,都不能使资金得到很好的运用,也就不能取得很好的经济效益。

(一)以人为本的工作思路

人是企业管理的第一要素,也是工作的中心。资金管理绝不能眼睛只盯着几个掌握钱的领导和财务人员,而是要把管理视野放宽,工程项目的每个层次、每个环节,所有的施工人员。只有人人有了成本意识和资金管理意识,才能达到资金科学管理的效果。具体来说,应培养职工的资金管理意识,外请专家,内请行家,讲授资金管理对工程项目的重要性,工程项目经济利益是主要由资金管理产生等理论与实践,让职工懂得资金管理的重要意义与怎样实现高水平的资金管理。另外,要加强有关资金管理制度的检查、监督与考核,使制度落在实处。

(二)抓好成本的预测和计划

资金管理绝非单纯算好账、把好关,而是一门科学。资金管理对成本控制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因此,财务预测和计划非常重要[2]。工程项目立项后,要强化事前控制和合同管理,要在项目开发前做好编制施工预算、成本计划工作,测算出工程总实际成本和分成本。在各中合同的签订与资金的使用,要特别注重项目成本、成本降低率、质量、工期、安全、文明施工等内容。预测和计划能很好地筹划资金的总盘子,做到有计划、有步骤、科学合理地使用资金。

(三)加强物资管理

物资在工程项目中占比最多,因此,管好物资也就管好了资金。

首先,编制施工预算作为物资需求量计划的依据,同时也是项目部对操作层限额领料的依据。施工预算报物资部门,由物资部门根据项目编制的采购计划和企业的资金情况采购物资,提高物资计划的严格性。其次,建立企业自身的价格信息网络,保持市场信息渠道的通畅,及时、准确地把握不同地区、不同规格的材料、半成平的价格信息,保证有关人员随时随地调用,适当调整材料、设备价格,做到资源共享。

(四)创新和完善资金融通方式

企业资金实力再雄厚也需要资金的融通,这是因为:企业靠自有资金做大是很困难的,必须靠资金杠杆———资金融通方式。因此,资金融通也是企业的重要管理内容。

1、战略联盟。企业的资金不足或一时资金紧张,在参与市场竞争中,可采用战略联盟方式。战略联盟不同于有限公司和股份公司,是松散但又有一定纽带联系的组织,它可以是资金纽带,也可以是技术纽带,还可以是项目纽带。在参与投标但资金不足时,可采用联合体的方式,既加大了投标成功的可能性,又解决了企业资金不足或一时资金紧张问题。联合体投标就是具备承担工程项目承包的相应资质条件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企业组织,作为投标申请人参与工程项目投标。联合体各方利益和目标是一致的,可实现资源互补,为企业发展提供了另外一种方式。

2、债券融资。债券融资是银行的贷款以外便于使用的融资方式。企业债券的要求是:国有独资公司、上市公司、两个国有投资主体设立的有限责任公司都有发行资格,对企业资产负债率以及资本金有一定的限制。债券融资对企业中长期规划比较有利,企业战略制定后,有一定的资金规划和资金使用费,用债券发展企业是解决资金问题的较好方式。但企业的规划或战略要有前瞻性,要与整个经济形式相吻合、相匹配,企业的规划不准确,会背上到期还债、却收益不好的包袱。

3、股权融资。这是银行融资外的直接融资方式,可分散企业的资金融通风险,它的优点是风险小、无需偿还、没有固定股利或固定股利较低,但也有资金成本高、可能分散公司控制权等弊病。目前,有不少的企业采用了股权融资方式,收益不错。在采用此法时,要确定好企业融资规模,还要考虑融资比例,不能因融资造成对企业股权控制的影响。

三、精细化管理

我国的企业和国外先进企业比起来,还有一定的差距,资金、技术等都不是大问题,主要问题是管理上的差距。因此,提高管理水平是我国企业的恒久工作。

(一)建立科学高效的组织机构

一个好的项目经理部的组织机构应是:项目管理决策层,从总体上把握施工项目的施工生产成本管理;中级管理层,包括各类专业技术人员,负责实施项目的施工、管理过程,并从不同角度对劳务作业层的施工操作过程进行控制;劳务工作层,包括施工队以及施工班组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3]。目前企业在建立工程项目部时,基本上都做到了这几个层次,但运行起来还存在问题,不够高效,进而达到精细管理的目标。三个层次虽然好划分,但执行起来做到各司其职难。职权的越界,造成职责不分,出了事追究责任陷入难以理清的麻烦中。干了不该干的工作,也会有专业、技术上的差异,导致“好心没好报”的结果。

(二)不断改进和完善项目成本核算制度

项目成本核算制度每个企业都有,但形势不断变化,市场也不变化,企业要不断改进、调整、完善项目成本核算。这就要求项目管理人员要具备较强的业务技术水平和开拓、创新、判断、应变能力,加强目标管理,落实考核责任制,以工程合同为纽带,增强工程索赔意识,向科学管理要效益。最根本的是企业要建立健全适应市场发展的成本核算体系、成本核算制度和相应的激励制度,调动项目管理人员的积极性,不断提高成本核算管理体系的运行质量。

(三)施工过程精细化管理

施工过程是发生成本最多、最直接的阶段,要格外注重此阶段的管理。一要细分成本总目标,明确目标责任制。在项目成本中,过程控制是整个管理活动中不确定因素最多、最复杂、最重要的管理内容,项目经理部要把成本管理做得扎实、细致,落到实处。为很好地实现成本控制目标,要把成本总目标分解为若干成本单元。参照预算定额,分解成本计划,将施工项目总成本目标细分。二要控制施工过程中的成本费用。人工费的控制,要从用工数量上控制,有针对性地减少或缩短某些工序的工日消耗量,以达到降低工日消耗量、控制工程成本的目的;材料费的控制,材料用量要严格控制,实行限额领料制度,加强周转材料管理,延长周转次数,还要遵循就近采购原则,合理组织运输,以降低运输成本;机械费的控制,尽量减少施工中所消耗的机械台班费,机械调配要合理,提高机械设备的利用率和完好率,注重设备的维修,避免该小修而不修酿成大修或停车事故,造成大的维修事故开支。

总之,成本控制对项目管理具有重要的作用,企业必须加强重视,从目标成本管理、资金管理和精细化管理等方面进行成本控制,把成本控制在最优状态,实现最佳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朱锦华,张涛,建筑施工项目管理成本控制研究,经济管理,2009(17)

[2]汪镭,建筑施工项目管理成本控制研究,经济管理,2010(16)

想象力的本质范文第3篇

【关键词】项目经理部、成本、管理

概述:

施工企业要提高市场竞争力,最重要的就是项目经理部管理人员在施工中采取各种有效手段把人、财、物的消耗控制在合理范围,合理组织和配置资源,从而控制企业和项目的成本,增强市场竞争力。

一、施工企业项目经理部的成本控制

1. 成本控制的作用

通过施工企业项目经理部成本控制,可以使得企业内部人员组织结构合理化,各项工作流程得到优化,各种费用开支按照预算目标实现有效控制,从而提升企业的整体运转效率和管理水平,最终实现效益的突破,提高员工的收益。

2. 施工企业项目经理部的成本控制原则。

(1)成本控制要贯穿企业经营管理的全过程

成本控制建立在一套科学、完整的成本控制制度的基础之上,是一个完整的系统,贯穿于项目经理部的整个经营管理过程,涉及到企业的人员配备、物资采购、机械设备的维护、财务资金安排、施工组织等方面。成本控制并不只是在生产阶段的管理,而是体现在项目谈判、投标、人员安排、资金准备、流程设置以及后续扫尾事项的各个阶段,每一个阶段的工作对成本控制的实现都起到重要作用。在项目经理部经营管理的每一个环节,相关的职能部门都要树立成本控制意识,明确本职工作和成本之间的内在联系,保证每一个过程的成本控制目标的实现。

(2)成本控制要有科学、全面的内容。

从项目经理部的角度看,成本是一个综合概念,不只是直接的费用支出。成本控制涵盖的内容包括支出成本、质量安全成本、工期成本、企业无形资产成本(品牌形象)等。有了明确的成本控制内容,在工作中就能够站在更高的角度,从企业全局利益出发来设置成本控制的目标,安排成本控制的工作。

(3)成本控制必须全员参与。

项目经理部全员参与是成本控制实现的关键,成本控制的计划和方案最终是需要各个职能部门的员工来完成的,既然成本控制是贯穿经营管理的全过程,包含了所有的职能部门的工作,自然每一个员工也必然要参与到成本控制工作中来。全员参与的实现一方面需要加大宣传力度,增强全员成本意识;另一方面需要企业制定合理有效的考核和奖惩制度,提高员工的积极性,保证成本控制目标的实现。

3、施工企业项目经理部成本控制的几个重点。

(1)制定科学的成本控制目标。成本控制目标是日常成本控制活动的行动指南和方向,是项目经理部经过事前控制、事中控制、事后控制等过程最终要达到的目标。成本控制目标确立之后被层层分解落实至各个职能部门,是对各部门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成本控制的具体要求,是各部门进行事前控制的依据。目标制定要结合企业历史数据,充分听取有关部门的建议,努力使成本控制目标既具有挑战性,又具有可行性,通过收集执行过程中的实际资料,与成本控制目标进行计量、对比,及时发现实际脱离预计目标的原因,及时采取措施纠正错误,确保成本控制目标的顺利实现。期末要对各部门成本控制情况进行考核,并给予奖惩。

(2)降低非生产性的费用开支。所谓非生产性费用是指项目经理部为组织和管理生产经营活动而发生的费用。非生产性费用的管理和控制程度直接反映出整个项目经理部的管理水平,影响到项目经理部经济效益的提升。应能加强对非生产性费用支出的控制:①合理地精简和配置机构。根据项目经理部的施工生产和管理能力,精简重叠职能的部门,合并职能相近部门,弱化附属非管理部门,有效地控制公司办公经费。②加强计划管理。对于非生产性开支的控制是一个系统的过程,应编制合理、适度、可行的年度管理费用计划,这是控制非生产性开支的有效手段。随着项目经理部规模的扩张,管理职能部门的作用日益重要,其费用也相应增加,所以在编制管理费用计划时,必须分析企业各职能部门业务范围和经济现状,基本做到费用开支趋于合理化。

(3)加强组织机构和内部制度建设。成本控制最终是通过部门和员工来实现。应根据项目经理部的实际情况,设计符合成本控制要求的组织机构并配置相应的成本管理人员,并通过建立内部的流程和制度来规范成本控制工作,提高成本控制的效率和准确性。

二、施工企业项目经理部的工程项目成本管理

施工企业项目经理部的最终效益要通过工程项目来实现,工程项目的成本管理的结果是施工企业整体成本控制的关键。工程项目的成本管理类似于一个缩小的施工企业,也牵涉到生产经营的方方面面,要求站在项目经理部长期效益的角度对项目实行全过程、全方位、全体项目从业人员参与的成本控制。对于施工中如何在满足规范条件下减少消耗的具体措施,这里不作讨论,以下对项目成本管理的几个重点加以强调。

1、全面看待工程项目成本管理工作。

(1)提高项目成本的事先控制能力。项目成本管理往往被理解成为进场施工以后的过程成本管理,但是随着工程量清单招标的普及和委托审计的施行,加上施工合同中业主方制定的限制条款越来越多,越来越细,在施工过程中可的变更和签证难度越来越大。因此必须提高对投标报价的重视,同时加强供应过程和经营管理成本的控制。

(2)重视成本效益水平。受到"成本管理就是降低支出"的传统成本管理观念的影响,很多项目把成本支出的绝对值作为评价成本管理水平的唯一标准,片名强调成本管理就是降低消耗和节约开支,忽视与项目紧密相连的企业整体成本效益水平。这种狭隘的成本观,可能会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为短期效益而影响项目经理部的品牌形象,为获取长期效益设置障碍,甚至带来企业的直接损失,与成本控制的初衷相违背。

2、加强项目的合同管理

(1)加强和建设单位之间的合同管理。与建设单位签订的总承包合同及合同中约定的所有解释文件、附件等是工程实施最重要的文件。合同管理一方面是保管和归档,另一方面需要对合同及其涉及的所有文件认真研读,斟酌每个字眼,合理利用合同约定中对项目实施的有利解释,为变更、签证和索赔工作提供法律依据。

想象力的本质范文第4篇

    部管理, 对该项目进行有效地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以适应内部及外部环境并组织高效益的施工, 使生产要素优化组合、合理配置, 保证施工生产的均衡性, 利用现代化的管理技术和手段, 以实现项目目标和使企业获得良好的综合效益。该项目施工项目管理是为使该项目实现所要求的质量、所规定的时限、所批准的费用预算所进行的全过程、全方位的规划、组织、控制与协调。该项目管理需要用系统工程的观念、理论和方法进行管理, 具有全面性、科学性和程序性。该项目管理的目标就是项目的目标, 该项目管理的主要内容是/三控制二管理一协调0?, 即进度控制、质量控制、成本控制、合同管理、信息管理和组织协调。

    施工项目的生产要素有劳动力、材料、机械设备、技术和资金, 这些要素具有集合性、相关性、目的性和环境适应性, 是一种相互结合的关系, 这就说明项目是具有系统性的施工, 施工项目管理是具有系统管理的特点的。加强施工项目管理, 必须结合该工程特点对施工项目的生产要素详细分析, 认真研究并强化其管理。对施工项目生产要素进行管理主要体现在四方面:

    (1) 该工程施工环境复杂, 外部因素对工程影响大, 不宜投入大量的人力和设备, 要对生产要素进行优化配置, 即适时、适量、比例适当、位置适宜地配备或投入生产要素以满足施工需要;

    (2)及时对生产要素进行优化组合, 即对投入施工项目的生产要素在施工中适当搭配以协调地发挥作用;

    (3)根据工程进展情况对生产要素进行动态管理。动态管理是优化配置和优化组合的手段与保证,动态管理的基本内容就是按照项目的内在规律, 有效地计划、组织、协调、控制各生产要素, 使之在项目中合理流动, 在动态中寻求平衡;

    (4)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合理地、高效地利用资源, 从而实现提高项目管理综合效益, 促进整体优化的目的。

    2.该项目管理的施工系统

    项目管理的施工系统包括技术、社会、经济三个分系统, 这三者是施工项目系统的三个不同的侧面,三者密切相关、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1)技术系统。技术系统是三个分系统的核心,因为施工项目管理的最终目的是向业主交付低成本高质量的工程产品。施工活动关键是技术性活动, 只有采取先进的技术措施, 才能做到低投入高产出, 并创造优质产品。确定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与施工工艺是技术系统的重要内容。

    (2)社会系统。施工项目是由人来操作的, 故必然产生人与人之间的联系, 即为社会系统。项目管理, 人是第一要素。该项目在管理中充分体现了团队精神, 分调动项目部全体人员的积极性, 这也是该工程顺利实施的关键所在。

    (3)经济系统。经济系统是项目管理施工系统的关键分系统, 是/ 目标分系统0?之一。工程施工是一种生产活动过程, 同时也是经济活动过程。工程施工势必投入/人、材、机0?及资金, 投入太多会造成浪费, 投入不足又会影响施工进度与工程质量。

    经济系统是与技术系统、社会系统相伴随而发生的, 是一个投入和产生的系统。施工过程中的每个环节都要进行投入产生分析, 搞好责任成本管理, 对所有资源要素按时间节奏进行动态优化组合, 以保证以最低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产生, 该工程项目在施工生产过程中的每一环节都进行项目成本控制, 成本核算过程与施工生产过程同步进行, 在时间上保持一致, 保证了该项目成本核算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真正做到项目成本控制。

    项目成本控制, 指在项目成本的形成过程中, 对生产经营所消耗的人力资源、物质资源和费用开支,进行指导、监督、调节和限制, 及时纠正将要发生和已经发生的偏差, 把各项生产费用控制在计划成本的范围之内, 保证成本目标的实现。施工项目成本控制的目的, 在于降低项目成本, 提高经济效益。

    3.项目成本控制原则

    施工项目成本控制原则是企业成本管理的基础和核心, 项目经理部在对该项目施工过程进行成本控制时, 遵循了以下基本原则。

    3.1 成本最低化原则。施工项目成本控制的根本目的, 在于通过成本管理的各种手段, 促进不断降低施工项目成本, 以达到可能实现最低的目标成本的要求。在实行成本最低化原则时, 注意了降低成本的可能性和合理的成本最低化。一方面挖掘各种降低成本的   能力, 使可能性变为现实; 另一方面要从该工程实际出发, 制定通过主观努力可能达到合理的最低成本水平。 3.2 全面成本控制原则。全面成本管理是全企业、全员和全过程的管理, 亦称/ 三全0管理。项目成本的全员控制有一个系统的实质性内容, 包括各部门、各单位的责任网络和班组经济核算等等, 成本控制人人有责。项目成本的全过程

    控制工作随着项目施工进展的各个阶段连续进行, 使施工项目成本自始至终置于有效的控制之下。

    3.3 动态控制原则。施工项目是一次性的, 成本控制强调项目的中间控制, 即动态控制, 因为施工准备阶段的成本控制只是根据施工组织设计的具体内容确定成本目标、编制成本计划、制订成本控制的方案, 为今后的成本控制作好准备; 而竣工阶段的成本控制, 由于成本盈亏已基本定局, 即使发生了纠差,也已来不及纠正。

    3.4 目标管理原则。目标管理的内容包括: 目标的设定和分解, 目标的责任到位和执行, 检查目标的执行结果, 评价目标和修正目标, 形成目标管理的计划、实施、检查、处理循环, 即PDCA循环。

    3.5 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在项目施工过程中, 项目经理部各部门、各班组在肩负成本控制责任的同时, 享有成本控制的权力, 同时项目经理要对各部门、各班组在成本控制中的业绩进行定期的检查和考评, 实行有奖有罚。只有真正做好责、权、利相结合的成本控制, 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4.项目成本控制措施

    降低施工项目成本的途径, 应该是既开源又节流, 或者说既增收又节支。控制项目成本的措施归纳起来有三大方面: 组织措施、技术措施、经济措施。

    4.1 组织措施。项目经理是项目成本管理的第一责任人, 全面组织项目部的成本管理工作, 应及时掌握和分析盈亏状况, 并迅速采取有效措施; 工程技术部是整个工程项目施工技术和进度的负责部门, 应在保证质量、按期完成任务的前提下尽可能采取先进技术, 以降低工程成本; 经营部主管合同实施和合同管理工作, 负责工程进度款的申报和催款工作, 处理施工赔偿问题; 财务部主管工程项目的财务工作, 应随时分析项目的财务收支情况, 合理调度资金; 项目经理部的其它部门和班组都应精心组织, 为增收节支尽责尽职。

    4.2 技术措施

    (1)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制订先进的、经济合理的施工方案, 以达到缩短工期、提高质量、降低成本的目的。施工方案包括四大内容: 施工方法的确定、施工机具的选择、施工顺序的安排和流水施工的组织。正确选择施工方案是降低成本的关键所在。

    (2)在施工过程中努力寻求各种降低消耗; 提高工效的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等降低成本的技术措施。

    (3)严把质量关; 杜绝返工现象, 缩短验收时间,节省费用开支。

    4.3 经济措施

    (1)人工费控制管理。主要是改善劳动组织, 减少窝工浪费; 实行合理的奖惩制度; 加强技术教育和培训工作; 加强劳动纪律, 压缩非生产用工和辅助用工, 严格控制非生产人员比例。

    (2)材料费控制管理。主要是改进材料的采购、运输、收发、保管等方面的工作, 减少各个环节的损耗, 节约采购费用; 合理堆置现场材料, 避免和减少二次搬运; 严格材料进场验收和限额领料制度; 制订并贯彻节约材料的技术措施, 合理使用材料, 综合利用一切资源。

    (3)机械费控制管理。主要是正确选配和合理利用机械设备, 搞好机械设备的保养修理, 提高机械的完好率、利用率和使用效率, 从而加快施工进度、增加产量、降低机械使用费。

    (4)间接费及其它直接费控制。主要是精减管理机构, 合理确定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 节约施工管理费等等。

    项目成本控制的组织措施、技术措施、经济措施,三者是融为一体、相互作用的。项目经理部是项目成本控制中心, 要以投标报价为依据, 制定项目成本控制目标, 各部门和各班组通力合作, 形成以市场投标报价为基础的施工方案经济优化、物资采购、经济优化、劳动力配备经济优化的项目成本控制体系。

想象力的本质范文第5篇

关键词:电影艺术;像;像性;动像性;像化叙述;动画;文化;美学特征

中图分类号:J902文献标识码:A

一、像的媒介属性溯源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历经30余年发展数字技术支撑的影像展示平台的出现和成熟,导致了传统影视传媒知识体系的瓦解与转型。上海大学、美国南加州大学的孙绍谊教授在《多样性与学科危机:转型中的电影研究》一文里,从“消失的研究客体”、“电影研究的身份危机”、“重新定义电影研究的几种努力”几个方面对这一问题给与了关注。①就目前来看,传统电影、电视研究(也包括动画研究)虽然在门类知识的层面上仍然具有一定的相对合理性,但在宏观知识体系(统筹)的界面上,则已经成了“漂移的对象” ②无法获得有效的知识锁定。因此,从知识论的角度展开的审视和重构,便成为具有锋面意义的学术举措。

当然,新的知识命题的提出与新的知识体系的重建,在步骤上首先需要寻找到一个基础性的发生学元点,这个元点应具有衍生和包涵新的知识拟定的(一组)核心概念,并且能够对应阐释已然变化了的对象和事实。在此,我们所择定的元点就是“像”(‘象’)。在陆弘石先生那本影响较为广泛的简史类专著――《中国电影史》里,开篇“前史”的发生学上溯是沿着“光”与“影”的走向,逆推到了2100年前“汉武帝令方术之士招李夫人之魂”。这一见载于高承的《事物纪原》,以及《东京梦华录》、《梦梁录》、《都城纪事》等数种典籍的,中国历史记载最早的“弄影事件”。③应该说将“光和影”作为电影介质的决定性要素,是这一发生学“逆推”主要的认知路径。这一路径也是既有电影理论和美学所遵从的惯常性途径。其认知选择的实体是(依赖胶片感光成像的)摄影术。在摄影术作为成像的唯一技术手段的阶段,从“光与影”出发的认知建构,因其技术流程的实体规定性保障,而获得了知识体系与理论阐释的自足。但是随着技术流程的变化,这一自足已趋裂解。因此,放弃“光与影”的认知立场,直接关注于“像”,便是我们重新择定认知元点的初衷。

“像”(通‘象’)是个十分古老的文字符号(概念),在甲骨文中就已存在。其含义单一,指大象这种动物。但是,甲骨文中还有另一个“相”,字形从木、从目,意为看、审视。二者音通,释为象者象也。④在汉文字发展成熟和广泛的语用过程中,“象”的含义逐渐丰富。《尚书》之中就有“乃审厥象,俾以形旁求天下”指外貌。《老子》之中有“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指道之表像。最为突出当数《易传》。属于《易传》的《系辞》就说:“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赜,而拟诸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谓之象。象也者,像也。” ⑤易像之八卦“天、地、水、火、风、雷、山、泽”便是取自自然世界的八个元像。两两相配成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所谓爻者,“言乎变者也”。也就是变化了的“像”,用以阐释不同的物事。在此之间,“观物取象,立象以尽意”的过程,就是择像、运像、释像、延像、以像之缀结而为叙述阐释的过程。

像作为人眼(视网膜透镜组结构)的感知产物,在遥远的上古已然知识化,系统化了。只不过那个“像”还不是介质化了的像,更由于当时所处的文字文化主导阶段,像便与文学创作过程相扭结,成其为创作论中以比喻、象征为典型作用的修辞手段。清人章学诚在《文史通义•易教下》中就说:“易之像也,诗之兴也,变化而不可方物矣。……象之所包广矣,非徒《易》而已,六艺莫不兼之,盖道体之将形而未显者也。雎鸠之于好逑,木之于贞淑,甚而熊蛇之于男女,象之通于诗也。……歌协阴阳,舞分文武,以至磬念封缰,鼙思将帅,象之通于乐也。……易象虽包六艺,与诗之比兴,尤为表里。……易象通于诗之比兴”。⑥像在文学(艺术)创作中广泛深入的运用,以至于在古代文论的范畴内,生成了功能独特的“意像美学”。

其实在介质属性方面,因其共同具有“展示”的属性,比之于文,像与画(图)有着更为直接的亲近性。由于上古时期,像只是“内象”,⑦而非介质实体性的“像”,“内象”的外化形式往往被表现为刻画、雕塑、雕刻一类形式。一直以来在概念表述之中,“画像”、“图像”甚至成为了一个固定的词组被广泛地使用。然而在本质的层面上,却并不能达成“图”、“画”、“像”一体的认知指认。

查阅《甲骨文字典》就能发现,王国维谓为:“疑为古画字”的字形构成,明显是以手执“笔”(刻划之器)凿记之意的象形,这与“相”(通‘像’)“从木、从目”所表达的“看”、“审视也”。⑧有着完全不同的认识和意指。有关这一问题,法国当代艺术史评论家R•巴斯隆曾在《论绘画符号学的诗学来源》一文别指出:“绘画与画家行为的关联比其世界观更紧密,与他的手的关联比与他的眼睛的关联更密切。那么他的绘画精神多在于手,少在于眼”。⑨

完全可以这么说,远在上古时期人们的感知经验(及其归纳),已经对像不同于画(图)的本质有了独到的体认,并在造字为文的过程里完整地显露了出来。像不同于画(图)的最根本之处,在于它是人眼视网膜透镜组同一性感知所生成的表像。虽然在漫长的文明进程中,像并无介质实体性的支撑,却有着属性分明的“感知质性”。⑩

这一状态一直延续到了公元1822年。1822年,法国发明家尼埃普斯将印刷用的沥清涂抹于金属板上,置于暗箱,经过长达14小时曝光,终于获得世界上第一张照片――《餐桌》。B11人类拥有了实体性的像介质。像与原物之间对映的,高度逼真的形似性(即同一性或索引性)被指认为最根本的媒介属性。在此基础之上,“展示性”、“同时呈现性”、“自明性”、“单义确指性”、“提升可塑性”则从“空间构成”,“意义表现”等不同的维度,构成与像相关的“属性系统”,这便是所谓的“像性”。而1905年,活动摄影术的发明运用,对对象运动过程的逼真呈现,又衍生出针对对象及其运动过程(即动象)的“动像性”。伴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像介质类别不断丰富,人类目前所据有的“像的介质系统”已可描述为:

像性、动像性是像媒介的本质共性。这一共性从发生学和现实媒介状况两个向度的认知使我们清晰地看到,像性、动像性是主体视(听)觉判断上对“同一性”、“共显性”与“自明”、“确指”、“单义”多重属性的统合性指征;是人眼(视觉器官)联动大脑思维、判断,在光感经验,形廊、层次(明暗)、方位,框内关系,表意造型等视听向度分辨率程度上的质感(经验判断)的确认。(其像质的有效指认区间应是在人眼、人耳视听辨析度的正、负极限范围之内。)就此而论,传统电影理论以巴赞的“摄影影像的本体论”为代表的理论言说,B12就只是建基于摄影术“光、化学、机械”成像系统的,阶段性自足的理论建构。而在有关像的,新的理论表述中,不管是实摄还是虚拟、象性、动像性作为像介质最直接和鲜明的辨识标记,在近两百年的像文化的历时累叠中,已然普遍经验化了。而且这种经验化外溢的可塑性还在日益增强,其程度甚至跨越了“同一性”(“索引性”)规定本身,扩散到了“共显性”(或者说“展示性”)领域。自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至今,大量真人影像与卡通影像在同一文本内共同进行的复杂的叙事演绎,获得广泛的接受效应和高额票房的事实,就是绝好的明证。B13

二、像的语言学资质与像化叙述

更进一步说,在交流与叙述(表现)层面,像有其独特的语言学资质。在人类的现实生活中,类属不同,形态各异的像、动像(文本)都在以不同的传播方式实现着单向或交互的传播交流。但是“像的语言”显然不能用传统语言学(以天然语言为主要对象)的理论范式和指标体系加以衡量和总结。如果说以天然语言为代表的“抽象化语言”是“一度语言”的话,像语言便是一种“二度语言”,B14,它既具有(早期人类文明过程中就具备的)原初亲近性和普遍经验性,同时又是人类在完成高度进化后,(依赖科学技术)才拥有的实体语言介质。它没有双层分节(能指、所指的区分),没有词义定型,没有约定性确指,没有类如字典、词典一类的固定符码集成,甚至没有成型的句法、语法系统。但它有逼真显现中强大的移入性和寄生性机制,在展示之中,就将已有(各种类型的)语言成果据为已有。就此而言,像、动像语流是框定之中开放的语言系统,B15它以元在的中性化面目,将能收罗到的语言表述和文化内容,围砌于像的文本性建构。这一过程,也是表现内容整体像质化的过程。经由这一像质化,而获得了像、动像的语言性再生与文本化组构。

正是基于“一度语言”高度文明化所砌就的坚实台基,作为“二度语言”的“像”的语言学资质才得以激发出更为强大和广泛的语用,除常规电影、电视、网载视屏之外,从医学影像、生产控制影像、商场、社区、城市管理监控影像到楼宇电视、车载、机载电视,像种类繁多的“广播系统”与“窄播系统”尤如人体的毛细血管,被建构到人类生活的肌体之中。

与像的语言学资质和语用性功效紧密相关的另一个迁延性概念是“像化叙述”。所谓“像化叙述”是指用像作为语言介质实施表意交流活动(过程)的概括。在数字技术手段已全面打通了影像、视像、GI视象(包括卡通影像)间的阻碍,瓦解了传统电影、电视、网传拟像文本的区隔,改变了原有的观看方式(消费方式)之后,以“像化叙述”这一概念进行的知识统合,显然具有明确的针对性和巨大的包容性,B16避免了因“对象飘移”和“身份危机”所造成的理论尴尬。在既有的传统知识体系中,以电影、电视、GI视像文本切分的知识区隔,在“像化叙述”的统合中,成为“像化叙述”的某种历史性和现实性存在,而从整体上看,从“像”到“像化叙述”的拟定,是由“本体到现象”学理逻辑清晰的归口,针对不同类别的像文本,我们可以实施各不相同的“像化叙述”解析。

在文学或文字、文章学中,叙述与描写、议论、抒情、说明被归为表现手法(表达方式)之列,只是一个次级范畴。而对于像,动像连缀所生成的“无人称的语言形态”(克•麦茨用以描述影像语言叙述的说法)而言,叙述显然能够升格出来,充当整个依赖框定内的展示及其线型流程(所完成的)像化语言事实的指称。而且“像化叙述”的拟定,在知识的介面上完成新的建构的同时,并不会弃置传统电影、电视研究的已有成果;“像化叙述”体系的相关知识性填充,从镜头、镜语形式、镜语层次,镜语段落,镜语形态、叙事视点、叙事结构、叙事推进、叙事效果、展示造型、主题表现到主要手段――蒙太奇、长镜头构成了与既有研究成果(或主要知识点)连续迁延的知识环链。而且还可以根据认知需求的变化,进行相对性聚焦。比如有关镜语系统就可划分为(摄影)“棚内系统”、“棚外系统”、“演播室系统”、“GI后期系统”等。

相应在历史与理论知识部分,同样也可以修缮既有的知识体系,形成总体归口明确的“像与像化叙述”的知识系统:

面临知识转型的巨大变局,传统电影研究、电视研究、摄影研究、动画研究这些孤立区隔的研究,大有被类如“视觉文化研究”这样的,笼统的文化研究形式裹挟、淹没的态势。然而正像尼古拉斯•米尔佐夫在《视觉文化导论》中所说:“视觉文化是一种策略,而不是一门学科。它是一种流动的阐释结构,旨在理解个人以及群体对视觉媒体的反映。它依据其所提出或试图提出的问题来获得界定。”B17这说明,视觉文化研究并不能遮盖或弃置具有完整、自足内构(历时与共时)的“像”与“像化叙述”的知识体系的建构。

三、动画在“像与像化叙述”知识体系中的区位

在“像与像化叙述”知识系统之中,动画是归入这一体系的特殊存在。其特殊性首先在于,在介质属性方面,动画并不具有像介质的质性归属。在论文的第一部分,我们已经指出了像与画的本质性差异,但同时由于形象展示性的缘故,像与画又有着比文字符号更多的亲缘性。

实际上,动画所具有的本质属性是“绘制性”。所谓“绘制性”,即是说在根本上动画是“手绘”出来的,不论运用什么手段,画笔或者是电脑,这一点是“动画”作为动画而不是其他的根本保证。也正是因为这一点,决定了“动画”基本美学形象的主要向度。然而在文本的层面,动画又是叙事性的,其叙事方式是以画幅(祯)的编剪和连幅(祯)拉动形成运动幻觉来获得叙事与表现的效应。这又生成了动画“绘制性”基础上的又一重本性――“幻动性”。

“幻动性”是动画与电影、电视产生亲缘性关联最为重要的本质属性,也是动画归入“像与像化叙述“知识体系的最为直接的认识论依据。而从历史发展的向度,动画又是伴随”好莱坞“大制片厂制度体系的形成进入电影工业的生产流程,成为经典类型序列中的片种存在。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弗莱休兄弟、沙利文通、高尔德、伊威克斯、迪斯尼等人先后创作出《水手贝波》、《快乐的猫》、《疯狂的猫》、《青蛙弗利普》、《幸运的兔子奥斯瓦尔德》、《米老鼠》等动画片。这些作品多取材于寓言、童话和民间传说,主人公多是动物。1938年,迪斯尼摄成大型动画片《白雪公主》获得巨大成功,后又摄有《木偶奇遇记》、《幻想曲》等片,使动画片成为好莱坞的经典类型。

到20世纪80年代的新好莱坞阶段,动画类型被重新激活,而且在全新的创作理念和电脑技术、数字技术手段的支撑下,动画片大片化和成人化趋势十分明显。1988年,由罗伯特•泽梅斯基导演,理查德•威廉斯担任卡通导演摄制的真人与卡通合演的喜剧片《谁陷害了兔子罗杰》成为当年的年度热点。这部影片不仅展示了电脑后期合成技术的高超,而且实现了真人影像与动画影像两种不同质影像在同一影片中的互融。影片高额的票房收入又证明观众对这种全新的,不同质影像共同演绎的银幕故事的认可与接受。B18而2009年,《阿凡达》又把这种不同质,内化和延展为外星世界和非人类形象的超级奇观。这再一次证明,动画在“像与像化叙述”知识体系中已具有了超越介质非同一性的融合力。

客观地说,正是由于动画是“像与像化叙述”知识体系中的“另类存在”,使其在介质属性并延及审美功用性的向度上,显现出既不同于像又不同于画和文字符号的奇特功效。相较于实摄的影像,像质的同一性呈现直接受制于对象的时空构成关系和具体的叙事语境的局限性对动画而言却并不存在,动画绘制性所带来的可拟定性构成了展示与叙述的一重简约。与画相比较,动画单祯只是情节性和细节性的呈现,是整个叙事表现链中的一环,没有画的向心性框定中的主题表现的沉重与雍塞,这使其拥有了又一重简约。相应与文字符号比较,动画不是抽象符号,其形象与画符的展示具有类如克•麦茨所说的“电影的一个镜头相当于文字的一个层次,甚至是一个段落”的功效。这显然是又一重简约。

基于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指认动画符号具有“双重”或者“三重”简约性的功能特性,这一功能特性使动画这一样式在跨世纪的后现代文化语境中备受青睐,茁壮成长。因为动画所具有的介质可塑性和简约性,正好与后现代通行的快餐式阅读(接受式观看),形成了生逢其时的选择性对位。相对于影像制品的阅读要调动多种真实生活经验与知识储备用以影像识别(或审美),动画的阅读简单而轻松,而且对于后现代文化趋向想象化表述,甚至魔幻化表述的文化取向,动画(介质)的可塑性显然也大有用武之处。

综合这一切,我们可以看到,动画作为商业文化、文本和类型化产品,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所出现的成人化与大片化现象B19背后的认识论缘由,而有关于此的阐述与解说又直接关联着动画在“像与像化叙述”知识体系中的具体区位和有关动画介质的指认与阐释。(责任编辑:郭妍琳)

① 孙绍谊《多样性与学科‘危机’:转型中的电影研究》,《中国与世界――影视文化多样性的现实与前景》,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318页。

② 传统以胶片影像为介质,故事片、纪录片为主要体式,影院观看的电影、由于“胶磁互转”技术、台播、网播方式和数字化影像的介入而失去了既有的稳定性。

③ 陆弘石《中国电影史》,文化艺术出版社,2005年版,第1页。

④ 徐中舒(主编)《甲骨文字典》,四川辞书出版社,1989年版,第1065页,第365页。

⑤ 张少康《中国古代文学创作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83年版,第57页。

⑥ 同上,第58页。

⑦ “内像”是人眼视网膜透镜组感知到的像,而非文学艺术创作过程中生成的意像。

⑧ 徐中舒《甲骨文字典》,四川辞书出版社,1989年版。

⑨ 弗•诺斯《绘画电影》,《世界电影》,1997年第3期,第151页。

⑩ “感知质性”是指人眼透镜组结构对对象的同一性感知生成了关于像的特定经验,而这一经验和经验的积累,又成为判断的标准和类属的特征。

B11 在摄影史上,一般认为尼埃普斯在1826年经过8小时曝光,并保留下来的《鸽子棚》是全世界首张照片。在此采用1822年的说法。因为1822年尼埃普斯已解决了摄影术的主要技术问题。

B12 安德烈•巴赞《摄影影像的本体论》,《电影是什么》,中国电影出版社,1987年版。

B13 此类例证极多,如《迷墙》、《谁陷害了兔子罗杰》、《剪刀手爱德华》、《面具》、《空中大灌蓝》、《神奇四侠》、《哈利波特》、《指环王》、《骇客帝国》、《纳里亚传奇》、《2012》、《阿凡达》等,而在广告、网络动漫中也普通存在。

B14 像语言的“二度性”是由其同一性展示在场的资质所决定和保障的。这一资质使像语言交叠着原始与现代的色泽和光晕。

B15 框定性(即取景框的存在)是像成为语言的先决性条件。

B16 包容性在此是指“像化叙述”的概括破除了介质门类的区隔,而使其具有了广泛的涵盖效力和阐释效力。

B17 尼古拉斯•米尔佐夫《视觉文化导论》,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5页。

B18 虞吉(主编)《大学影视鉴赏》,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53―56页。

B19 同上。

Cartoon Basic Theory Expression in the Knowledge System of Image and Imagery Narration

YU Ji

(School of Journalism and Communication, Southwest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