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可持续建筑和绿色建筑

可持续建筑和绿色建筑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可持续建筑和绿色建筑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可持续建筑和绿色建筑

可持续建筑和绿色建筑范文第1篇

关键词: 可持续建筑 项目管理 LEED 项目集成化管理

中图分类号:TU198 文献标识码:A

1.绿色建筑及可持续指标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中,对绿色建筑给出了明确的定义:“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 ,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本文认为,该定义尚有不足之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中对节约资源的定义“最大限度”很难确切理解,什么样的节约程度称为最大限度?举例说明,一个没有安装任何电气或者其他用能设备的建筑,能否称为绿色建筑?绿色建筑首先应当满足人们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需求。本文认为“可持续”一词,更能体现绿色,低碳,生态,环保的定义。

可持续发展概念(sustainability Development),最先在1987年发表的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关于人类未来的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中提出, 在报告中,可持续发展被定义为:可持续发展是一种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同时又不损害未来时代人类的需求的一种发展方式。可持续发展又有两个重要的概念:(1)“需要”的概念,特别是世界各国贫穷者的需要应当被考虑在高于一切的地位上;(2)限制的思想由技术的状态和社会组织在环境的满足现在和将来的能力上影响。该报告首次清晰的全面的开放的定义了可持续的概念。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委员会(Commission 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发表了经过讨论认可的在全球范围几乎达成共识的可持续指标(SI)。图1中举例说明了一些典型的广义可持续指标,可以看到可持续指标不光有气候,节能,环保等常规的环境概念,更有生物多样性,贫穷,医疗获得等社会概念。经过对其中和建筑生活有关的指标,可得到粗略的可持续建筑指标系统,该系统提供了提取可持续建筑指标的一种有效途径。

图1可持续指标SI系统

2.可持续认证系统与LEED认证体系

随着可持续建筑的发展,人们经历了单纯的以节能为目的的节能建筑转向了追求多个可持续指标,提高人们对建筑的不同体验,并减少各类资源使用的全面可持续建筑发展的目标上来。系统的对可持续指标(Sustainable Indicator)的界定和目标进行归纳和量化评估成为了重要的工作内容。该内容主要由各国的绿色建筑协会(Green Building Council)完成。在我国可以接触到的有实际案例的,有好几种,本文主要介绍LEED认证体系。

LEED的全称Leadership in Energy and Environmental Design,即能源和环境设计先锋。该认证体系由美国绿色建筑协会(USGBC)发起并完善。美国绿色建筑协会是被誉为LEED之父的罗伯特·瓦松(Robert K. Watson)创建。1998年8月份,LEED v1.0正式问世,标志着第一个系统的分类定义建筑物的可持续指标及其评价目标的认证体系产生,从而令可持续建筑有了系统的,可比较的评价度量工具。

LEED认证体系到2012年已发展为涵盖所有房屋开发和建筑过程,成为美国绿色建筑分级认证最具公信力的标准。

3.基于LEED体系的可持续建筑项目管理组织体系构建

项目团队的组织形式。LEED体系为代表的可持续建筑相比传统建筑增加了各类复杂的可持续指标SI,这些可持续指标大部分都是面向建筑全生命周期的,因此有必要调整组织结构为适合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的形式。

对于可持续建筑的项目管理,传统的项目管理组织形式需要改良。传统的项目管理组织结构如图2。

图2传统的项目管理组织形式

以LEED体系为代表的可持续建筑项目管理在项目管理的任务上和传统项目不同,主要有三点:

1)管理的目标不同。传统的项目管理有工期、费用、质量和安全等控制目标。可持续建设项目的项目管理目标增加了可持续指标集合(Set of Sustainable Indicators)这一新的目标集合增加了项目管理的复杂程度。

2)管理的周期不同。传统的项目管理侧重于项目全生命周期的设计和施工阶段。而可持续建筑项目管理是一种全生命周期项目管理,不光关注设计和施工,还包括运营阶段的调试和持续改进。这一点也由于上述项目管理目标的区别。可持续指标如节能等的管理周期跨度远远大传统项目管理的工期范围,在费用上也扩展为全生命周期的费用管理。

图3传统的项目管理的阶段分工

3)管理的业务流程不同。传统项目管理分阶段分专业分步骤按部就班的进行管理,而可持续建筑项目管理则在任务上高度集成,在传统项目中后期出现的设备和材料供应商,往往在策划阶段就要介入项目,因为影响可持续指标的因素必须在前期完成策划和设计,各专业需要高度协同,以配合跨专业、跨阶段的可持续指标实现。

根据图2和图3,传统项目管理方法对可持续项目管理产生诸多问题。由于组织的分散,不同组织在项目管理阶段会产生3个以上的信息移交界面,每个界面都意味着潜在的信息丢失。可持续项目由于加入了许多的可持续指标作为目标,这些可持续指标并非设计、施工单位的常规任务范围,因此很容易在信息转移过程中被忽略或扭曲。值得注意的是,图2中在项目策划阶段和项目运营阶段,虽然都由建设单位负责管理,但实际上这些任务是由建设单位内部不同的单位负责,例如资产投资管理部(Asset Investment Management)、工程管理部(Project Management)和设施管理部(Facility Management)负责,当设施管理部获得项目最后的建造信息时,由于项目信息在界面中的遗失以及项目发生的不可避免的变更,其信息甚至不能和最初的项目策划阶段比较。由于不同的目标,周期和业务流程,应当对项目管理的组织和职能做一些调整。

传统管理模式中,业主方(运营方)管理组织设计往往以项目建设为导向,导致在项目决策和实施阶段不可能系统性地对运营目标进行分析,往往造成建设目标和运营目标的相互脱节,不可避免地发生两者之间的矛盾;运营方及委托的物业管理咨询单位往往在动用准备阶段甚至项目竣工后才介入项目,其服务是被动性的,不利于建设项目全寿命周期目标的实现,为此,何清华等提出的LCIM项目全寿命周期集成化管理模式[1]或许是项目组织的改进方向。全寿命周期集成化管理模式解决了项目管理短期目标和建筑运营长期可持续目标的平衡。

图4 可持续项目的LCIM管理组织

图5 LCIM管理组织

经过改进,该项目的各阶段管理结构如图3-3所示。建设单位LCIM管理团队的构成见图5。表1说明了各个角色的权利与任务。在这种新的模式下,有如下优点:

(1)设计,施工等不同的承包商之间不再移交信息产生信息传递界面,作为服务供应商只对项LCIM目管理团队负责,减少了信息的丢失和不同阶段的冲突。

(2)LCIM管理团队不仅仅着眼于短期的工程项目目标,更着眼于长期的运营目标,团队不再只着眼于项目完工,从而增加破坏长期目标的风险。以长期目标为导向的可持续建筑指标得以在良好的决策环境下实现。

(3)业主项目经理和各专业工程师在同一个团队对整个项目管理流程负责,对设计和施工有总体的规划和把握,减少了由于项目不同阶段产生的设计和施工中的冲突。

(4)可持续目标项目经理的设立,让着眼于全生命周期的可持续指标有了全程管理的中心,避免了以往由工程项目经理兼管的弱势地位,让顾问公司有了完美的沟通平台,在顾问公司这样的外部资源转化为了LCIM管理团队内部的沟通点。

(5)SC项目管理决策委员会的出现也确保了整个决策体系着眼于长期的全生命周期利益,避免了传统工程项目的短视。

表1 LCIM形式下各角色的权利和任务

角色 工作说明

项目决策委员会

Steering Committee 项目团队的最高权利机关,由集团领导,项目管理部领导和工厂领导,投资决策领导等组成。一般仅负责重大项决策。

业主方工程部项目经理

EPM 向项目管理委员会SC汇报,负责项目常规目标即工期、费用和质量的整体控制等任务。

业主方可持续项目经理

SPM 向项目管理委员会SC汇报,全生命周期可持续目标管理的核心,全面协调各方面资源,关注可持续指标的实现、调试和运营阶段的纠正。直接管理可持续顾问公司,对顾问公司提出的意见协调集团其他资源论证和达成。间接管理业主方工程师团队和设施管理部团队。

业主方设施管理部经理

FM 向项目管理委员会SC汇报,负责办公室运营阶段的管理工作。在项目管理过程中提出在项目运营阶段的需求,配合工程项目经理和可持续项目经理从运营角度提出建议和要求。是实现全生命周期可持续目标的重要角色。

业主方项目工程师PE 向工程项目经理直接汇报,管理整个项目全过程的设计和施工及运营维护的技术信息,是项目技术信息储存的核心。项目工程师包括土建,暖通,给排水和造价等专业工程师。

设备和维护工程师FE 向设施管理部经理直接汇报,从工厂运营角度对设计和施工信息进行监督,及时反馈。

可持续顾问公司SC 对可持续指标SI的实现提出建议和方案,并且提供顾问支持。

施工总承包单位 GC 在工程项目经理和工程师的指导下进行施工

设计总承包单位 DC 在工程项目经理和工程师的指导下进行设计

4.结论

LEED认证项目管理出现了很多标签建筑, 很多通过LEED认证的项目节能性能甚至还不如一般的传统建筑,或者很多建筑由于申请绿色认证抬高了不少成本,并造成项目管理流程和组织的困扰,影响了正常的建设项目管理进程。平均来说,LEED认证的建筑从每平米能耗指标来说大约比传统副本节能18-39%,但是,28~35%的LEED认证建筑比传统副本能耗更高。因此有必要探索可持续建筑的项目管理方法,确保项目管理团队着眼于全寿命周期管理目标的实现,确保LEED等可持续认证体系所设定的可持续目标的真正达成。本文通过LEED体系在实际项目中应用的分析和研究,不但为基于LEED认证体系的可持续建筑项目管理提供经验,更可以令其他类型的可持续建筑项目管理借鉴,加快可持续认证建筑项目的理论和实践发展,加速可持续建筑项目的实施,让可持续认证项目不仅仅停留在设计认证阶段,实现真正的可持续运营,推动全国绿色建筑项目管理实践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何清华, 陈发标. 建设项目全寿命周期集成化管理模式的研究[J]. 重庆建筑大学学报, 2001, 23(4).

[2] DiSano J. Indicators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uidelines and Methodologies[J]. United Nations Department of Economic and Social Affairs,ThirdEdition,New York, 2007:11-14

[3] 施骞. 工程项目可持续建设与管理[M]. 同济大学出版社, 2007.

[4] 仇保兴. 从绿色建筑到低碳生态城[J]. 城市发展研究, 2009, 7: 1-11.

可持续建筑和绿色建筑范文第2篇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人类城市发展建设活动对地球环境产生的不良影响日趋明显,西方国家开始提出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上世纪九十年代初,英国政府组织BRE制定了第一部建筑绿色评估标准BREEAM,随后美国USGBC推出了LEED评估系统,以这两套系统为代表形成了第一代绿色建筑认证标准。经过近20年的市场运作以及有志于绿色建筑的专业人士的推动,第一代绿色建筑认证标准得到了广泛运用和认可。然而面对当今世界人类在城市建设上所面临的问题与挑战,第一代绿色建筑认证标准上存在一些不足:

(1)绿色建筑评估标准片面强调单项技术应用,缺乏整体性。

(2)忽视了建筑的经济问题。

(3)忽视了建筑的综合使用要求与性能的重要性。

(4)达到绿色建筑标准并不能满足业主,使用者的要求。

作为生态节能建筑和被动式设计发展最早的欧洲国家,德国早先却没有推出类似的可持续建筑认证标准。之所以如此,源于德国人对自己现有工业标准的自信。自工业革命以来,德国已建立一套相当完善、要求很高的工业标准体系,并且在可持续建筑研究和实践领域已有多年经验,技术也相对成熟。在德国人看来即便是满足了现有的LEED认证的要求,也未必能够达到他们已有的工业标准,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德国似乎忽视了这样一套认证标准的市场价值和重要性。

2 德国DGNB认证标准简介

DGNB是德国可持续建筑认证标准(Deutsche Gütesiegel für Nachhaltiges Bauen)的缩写,同时也是德国可持续建筑委员会(Deutsche Gesellschaft für Nachhaltiges Bauen e.V.)的缩写。德国可持续建筑委员会是德国可持续建筑及房地产行业最大的非赢利性机构,目前有超过1100家会员,来自大型投资与开发企业、工程建设及设计企业、研究机构和地方政府。

经过大量的分析调查和研究工作,德国可持续建筑委员会在2008年推出了第二代可持续建筑认证标准―DGNB,针对现有体系中尚不完善之处提出第二代绿色建筑认证标准,包含六方面内容见图2:

(1)经济质量:包括使用期内的耗费、面积使用率、使用灵活性以及价值稳定性。

(2)生态质量能量:包括水、材料、自然空间的使用,污染物、危险物和垃圾的回收和处理。

(3)功能及社会:包括热工舒适度、空气质量、声学质量、采光照明控制,个性化需求、社会环境以及环境设计的协调。

(4)过程质量:包括设计、施工、经营的管理,能耗管理和材料品质监督。

(5)技术质量:包括防火技术、室内气候环境,控制的灵活性、耐久性和耐候性等。

(6)基地质量:例如基础设施管理、微观和宏观质量控制、风险预测和扩建发展可能等。

3 德国DGNB体系评估方法和分级

DGNB体系对每一条标准都给出明确的测量方法和目标值,依据庞大的数据库和计算机软件的支持,评估公式根据建筑已经记录的或者计算出的质量进行评分,每条标准的最高得分为10分,每条标准根据其所包含内容的权重系数可评定为0~3分,因为每条单独的标准都会作为上一级或者下一级标准使用。根据评估公式计算出质量认证要求的建筑达标度。

评估达标度(分为金、银、铜级)见图3:

百分之五十以上为铜级。

百分之六十五以上为银级。

百分之八十以上为金级。

最终的评估结果用软件生成罗盘状图形,各项的分枝代表了被测建筑该项的性能表现,软件所生成的评估图直观的总结了建筑在各领域及各个标准的达标情况,结论一目了然。

DGNB认证分为两大步骤,分别为设计阶段的预认证和施工完成之后正式认证(图4)。

4 德国DGNB可持续建筑体系的突出优势

DGNB不仅是绿色建筑标准,而是涵盖了生态、经济、社会三大方面因素的第二代可持续建筑认证标准。

DNGB体系推出了建筑全寿命周期成本(LCC)的科学计算方法,包含建造成本、运营成本、回收成本的动态计算。DGNB的认证过程能在项目的初期阶段为业主提供准确可靠的建筑建造和运营成本分析,使绿色建筑真正能够达到既定的建筑性能优化和环保节能目标,展示如何通过提高可持续性获得更大经济回报。

DNGB评价标准以确保达到业主及使用者最关心的建筑性能为核心,如建筑能耗、室内舒适度、环境指标等,而不是以简单衡量以有无措施为标准,这种方式为业主和设计师达到目标提供广泛途径。而第一代认证标准许多方面只是简单考察是否采用某项技术,这类技术有时只提高建造和维护成本,对业主、使用者和节能环保没有任何意义!

DNGB评价环节如建筑节能、视觉舒适度、产品环保性能,皆以高水准严格的德国和欧洲工业标准为基础,保证了可持续建筑认证的严谨科学性。

DGNB是建筑整体综合评价体系,它可以展示不同技术体系应用相关利弊关系,如中水技术应用在水系统评估中获得加分,但在节约能源和建设及运营成本方面得到减分。最终效果如何,需要看综合指标。这种科学体系有效地克服了第一代认证标准片面孤立评价技术的缺点。

DNGB推出了建筑材料和设备生产排放量以及建筑使用过程中的排放量这一建筑全寿命周期环境评价(LCA)体系,致力于逐渐建立起一套以降低生命周期消耗为目标的材料、构件全生命检测与回收的制度,这是一个势必经历阵曲折与阵痛的过程,但这样一套体系将大大提高建筑的可持续性标准。正如德国汽车工业一样,若干年前德国最初提出要求生产厂家对汽车零部件进行回收受到了相当大的阻力,然而在经历了从抵抗到最终实现所有汽车零部件全部由生产商进行回收之后,德国的汽车工业向可持续发展的更高标准又迈进了一大步。同时,DGNB体系包含了评价建筑温室气体排放、臭氧层消耗量、减少酸雨等内容,以更有力的手段让投资者和建造者分担环境保护的社会责任。

DGNB体系作为沟通开发商、业主和使用者的有效交流工具,使三方在建筑可持续性上达成共识;作为一项质量保证的标志,获得DGNB认证的建筑意味着更高的建筑环境性能和用户满意度,使得该建筑商品将具有更突出的商业吸引力,提高了商业竞争力。

DGNB体系建立在德国建筑工业高水平质量标准体系之上,同时按照欧盟标准体系原则,可适用于不同地区国家环境经济情况。凭借德国在绿色建筑理论方面的多年探索和节能技术方面长期的市场运作经验,为该系统在欧洲甚至世界范围内的适用提供了可能性。

5 DGNB认证的情况与发展前景

可持续建筑和绿色建筑范文第3篇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生态建筑; 生态系统

Abstract: aiming at the urbanization process accelerated, natural land resources are abundant city buildings, structures, roads and other of natural vegetation the disappearance of resources is far greater than the rate of regeneration rate. Resources environment affected considerably the problem. Called on people to protect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the construction green home, conservation of resources, especially in architecture, puts forward "ecological building", "green building", "the design concept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Keyword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e ecological architecture; Ecological system

中图分类号:F29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迄今为止,人类已经在地球的怀抱里度过几百万年安详平和的时光。自然界以其巨大的创造力和破坏力以及不可预见的神秘性令我们的祖先顶礼膜拜,人类在与大自然漫长而残酷的斗争中,始终保持着一种谦恭,退避的弱者姿态。然而终于有一天,当人类拥有在数分钟内毁灭这个星球数百上千的魔鬼般的力量时,天平开始倾斜。工业革命至今200多年时间,在历史长河中只是不为人察觉的一瞬间,人们却创造了亿万倍于祖先的财富,然而资本的积累是残酷和血腥的,人类 无节制地征服、掠夺自然的扩张行为给整个自然界带来了无法弥补的损失和破坏,同时也给自身的生存造成了严重的威胁,近百年来,社会生产力已有了极大的提高,发达国家已完成了工业城市化。然而人们在享受现代化物质文明的欢愉中,已开始重视它的负面效应,发达国家乃至发展中国家的许多城市往往是烟囱标立;商业中心由于地皮昂贵,又促成了密集的摩天大楼峡谷;汽车泛滥、人口膨胀、耕地减少、能源不足;人类生存的环境已经出现大气污染、水质污染、噪声、震动、硫酸雨、光化学烟雾、臭氧空洞、温室效应以至生态失衡等诸多灾难。人们开始惊呼:环境危机!于是环境科学应运而生。70年代的石油危机之后,全球范围内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绿色家园的呼声日益高涨,对“生态学”、“可持续发展”的研究也在世界各国迅速开展起来。而建筑领域中的“可持续发展运动”正是在这一背景下蓬勃兴起的。近年来,“生态建筑”、‘绿色建筑”、“可持续发展的设计”等等名词、概念在建筑界不仅成为一种时尚,而且确实已成为建筑学科发展的前沿。人们已经开始进一步寻求可持续发展的人居环境合理化建筑的途径。

1.关于“可持续发展”及“可持续建筑”的概念

“可持续发展“一词自80年代初由国际自然和自然资源保护同盟(IVCN)提出来,经过1987年联合国委托挪威首相布伦特兰主持的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WCED)所的著名的调查报告,对其、含义做了界定:

既满足现代人的需求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发展。

此后,在1997年6月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被誉的“地球首脑会议“为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UNCED)上,170个国家和地区、120个国家元首个政府首脑对“可持续发展”达成如下共识:

“我们需要一个新的发展途径一个能持续人类进步的途径,我们寻求的不仅仅是几个地方,几年内的发展,而是在整个地球遥远将来的发展”。

现在,“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世界各国面临21世纪的战略抉择。可持续发展战略即人口、资源、环境、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战略。而可持续建筑观则是建筑学对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回应。

可持续建筑是对可持续发展有积极贡献的全面的建筑观,它有别于一般的建筑流派思想。因为它强调的不纯粹是形象,网格,更主要的是强调设计思想和具体的技术,它象是一场被迫形成的非暴风骤雨式的建筑思想革命。实际上,可持续建筑已经动摇仅仅以人为最高的传统建筑宗旨,转而全面思考人类在地球生物圈中地位的动摇给建筑带来的影响,把建筑不在视为人类可任意强加的东西;而是从更高层次综合考虑建筑所造成的更大范围的影响,是可持续建筑观的基本出发点。

下面就传统建筑模式与可持续建筑模式进行图解,将更加直观、明晰化。

资源 建 资源 更多的循环

能源==> 筑 ==> 废物==> 能源==> 建 ==> 重复利用

人力 人力筑

财力输入 输出财力输入 ==> 更少的废物

可持续建筑应遵循一定的基本原则:生态化、节约化、人性化、无害化、集约化。这些原则服务于可持续建筑的最终目标。其中,生态化是可持续建筑的核心。

2.关于生态建筑的概念

何谓生态建筑呢?今天的各种文章评论中下定义者不在少数,总其所述,生态建筑的要领应着眼于两个方面。第一,提供有益于健康的建筑环境,并为使用者提供高质量的生存活动的小环境。第二,减少能耗,保护环境,尊重自然。这两个目的看似统一,但实际上迄今为止,在人类的大部分建造活动中,这两者是相互矛盾的。人类为了求得更恒定舒适的生活工作环境和条件,就要通过各种手段向大自然索取和消耗自然能源;但只有索取没有回报给自然环境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因此,向自然索取与回报自然,或者说人类自身的无尽欲望与“节制性消费”之间的矛盾,已成为包括建筑在内所有生态、绿色运动的主要和实质问题。因此,生态建筑实际上是指这样的一种实践:它既利用天然条件和人工手段创造良好的富于生气的环境,而同时又要控制和减少人类对于自然资源的使用实现向自然索取与回报之间的平衡。生态建筑应该体现的正是存在于自然界中的一种动态的平衡。它既反映在设计和建造时所采用的合理方法与材料上,还体现于它对资源的消耗利用程度和回报自然的程度。生态建筑应该是一种崭新的设计思维和模式。在这里,建筑本身可以产生一定的能源弥补其消耗,而同时在建造、选址及使用中对精神层面的重要性给予更多的关注,综合考虑使用者生理与心理健康的整体效果。

我们甚至可以将其理想化为一种恒定的生态系统:要素与要素之间,个体与个体之间以致群体之间,实现一种动态的平衡。也就是说:它是一个不产生废物的平衡系统,因为某一过程的输出物质将成为另一过程的输入物质。能量、物质、信息在相互关联过程中循环往复。由于系统的效率与相互依赖的特性,产生出环境的原物质以及可靠的经济保证与高质量的生活。因此,宏观地看,生态原则就是保持人于自然之间能量的利用、消耗及输入输出的循环平衡。生态建筑未来的着眼点或许多将更倾向于针对整个系统或者子系统而言,而非针对一个单体建筑。但就某个单体看,为了要实现生态原则,则必须结合实际情况(土地、资源、气候、植被、经济、材料、生活方式)考虑实现的可能性、经济性、耐久性等,逐一解决实际中碰到的矛盾和问题。

3.生态建筑存在的道德基础与经济评价

从人类与自然相互作用的历史角度看,人类文明的发展经历了从原始文明到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后工业文明以及未知的未来文明的历程。如果我们把人类发展的一定阶段中关于人于自然的关系,关于人类命运与前途的占主导地位的价值观称为“人本主义”,那么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人本主义也经历了从“自然人本义”、“工业人本主义”、到“生态人本主义”的变化历程,这种“生态人本主义”就是自觉地运用生态规律来指导人类与个人发展的世界观与价值取向。它将是属于未来生态文明难道价值观,也将成为未来生态建筑存在的道德基础。

生态建筑得以存在的经济理由在今天看来,莫过于对运营费用但是节省。一次性投资的回报将是长期的,积累的结果将远远大于对初次投资成本的节约。这应该说是一个比较有吸引力的理由,也是指导某些发展商开发生态原则建筑的中心思想之一。因此,从微观经济学角度动态地考察这一问题,个体最终的长远获利成为推动生态建筑研究向前发展的有利因素。同时从宏观角度来看,生态经济学的思想告诉我们,任何对自然界的破坏与对能源的浪费,都应以成本的形式来计入经济评价的体系中,那么,生态原则建筑所增加的投资成本与它所节约的无须的生态成本比,恐怕是微不足道的。这些正是目前支持生态建筑研究与实践的主要经济动力。然而,这当然都是一种很乐观、很积极的思想,事实上对大多数投资者来说,任何形式的远期平衡表或是成本核算评价,与初期投资与直接利润相比,恐怕都是不足以使人为之动心的,更不用说是考虑到远期的各种变故或是灾难,考虑到长期回报是否还能落入投资者的腰包。这可能正是为什么“生态建筑”在实践的道路上如此举步维艰的原因之一。尤其在我国目前的国情下,一些理论上先进的生态建筑由于近期经济原因也是较难实现的。

因此,政府对于建材选择及每平方米能耗标准等方面做一些必要的规定万至立法,对可持续技术研究,对新的洁净高效能源及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的研究等方面增加投入的力度,都将成为推动生态绿色建筑运动发展的重要动力

4.生态建筑的设计原则

生态建筑是一个复杂而宽泛的概念。相对于人类生存的自然大环境来说,它是一种处于中介地位的微观环境,是人类创造的介于自然界与人类之间的小环境。对生态建筑的理解与衡量标准是随着时间变化而不断发展的。但其基本的原则基于建筑在人类与自然界之间的中介地位主要体现在这样四个方面:

对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尽量减少对生物圈的破坏。

对使用者的关心。

对于沟通人类与自然环境创造条件。

面对未来发展的足够弹性。

5.结论:

生态建筑的原则包括了诸多因素,每一条都可以无限展开,这里暂不再作更深入的讨论。当然建筑理论与实践是有相当距离的。众多的原则都仅仅是一种理想,如何找到与之相适应的技术支持,恐怕才是生态建筑向前发展的坚实一步。

生态建筑作为一个新兴事物,今后的研究与探索之路将会是漫长而艰辛的。但是我们相信,随着工业时代向信息时代的迈进,随着机器文明向生态文明的转变,可持续发展将成为21世纪的主旋律。生态建筑理论的发展将导致建筑科学技术内容的极大丰富与建筑艺术创造的相应进步,将推动整个建筑学不断向前发展。

To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ecological architecture

可持续建筑和绿色建筑范文第4篇

【关键词】建筑设计;可持续发展;理念;方法

一、引言

可持续建筑是指以可持续发展观规划和设计的建筑,内容包括城市选址、建筑材料、建筑设备以及与它们相关的建筑功能、建筑经济、建筑文化和生态环境等因素。建筑设计可持续发展的最终目标是在社会得到发展、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得到普遍提高的同时,科学有效地利用资源、保护环境,实现社会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实现建筑设计的可持续发展是当前建筑设计师面临的重要课题,任重而道远,它不仅需要观念和技术上的不断创新,更需要政策的引导和监管,以及全社会的共同参与。

二、当前在我国实现建筑设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建筑的可持续主要包括三个方面:能源可持续、环境可持续、生态可持续,而其中能源可持续是最为突出的,它包括了能源节约,能源替代和能源回收三个内容。在我国,大量的城镇和基础设施建设对可持续发展的冲击已日益严重,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建筑业消耗了大量的自然资源,如水、能源、土地和原材料。在建筑材料的应用上,目前我国大多数的建筑都在使用粘土砖、石材等高能耗的建筑材料,这些建材在生产加工、制作安装的过程中会消耗大量的资源,并且产生大量的废渣、废气、废水,从而对环境造成极大的污染。

2、大规模的城镇和基础设施建设本身也对原有地理环境产生破坏,它占用了大量的耕地、林地、水域等,区域原有的生存环境和生态平衡受到冲击,生存条件趋于恶化。

建筑耗能在我国社会耗能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已占到全社会耗能的三分之一。另外,我国在能源回收方面存在着较大的不足,特别是水资源和生产生活垃圾中有效能源的回收再利用。当前严峻的现实让我们重新思索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也认识到在规划和建筑领域实现设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三、可持续建筑理论的历史

我国古人创立和信仰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关系的理论,与今天我们所讲的可持续发展理论不谋而合。受我国传统文化和地域气候的影响,传统建筑中有许多可持续的建筑手法可以借鉴。其中最典型的理论就是中国风水学,这种理念贯穿在中国传统建筑活动的各个过程,包括规划选址、建筑单体、园林小品等,我国现存的大量古城池古建筑中就有许多可持续建筑的典范。

在西方,许多建筑师都非常注重生态。例如:赖特将建筑视为有生命的有机体,他所遵循的将建筑与环境溶为一体的设计原则,体现了设计的深层生态学,也就是说可持续建筑必须是同所在的场所、建筑材料以及使用者的生活有机地溶为一体。代表作流水别墅就是他最好的例证。

四、建筑可持续发展的设计理念和方法

可持续建筑主张在设计时统筹考虑以下几个方面:与自然环境共生、建筑节能及环境技术的应用、循环再生型的建筑、舒适健康的室内环境、融入历史与地域的人文环境等。目前在建筑设计领域,绿色建筑、生态建筑等概念就是可持续建筑设计的实践。

(一)设计理念

1、建筑外部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建筑本身应与环境协调,适应地方生态而又不破坏地方生态。包括:⑴建筑应与地形地貌相结合,达到建筑与环境共生,减少对环境的破坏;⑵注重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的应用,采用更有利于环境的加工技术和设备;⑶注重建筑节能,推广使用高效绝热节能材料,提高建筑热环境性能;⑷充分利用气候资源;⑸节约用水,可在建筑内设置废水处理设施和净化循环系统,使生活污水多次利用,用于景观水体、绿化浇灌、清洗冲厕等;⑹通过绿化建筑来净化空气、减少噪音、维护生态平衡,可利用屋面、墙面、窗台、阳台等处种植花草,使建筑群成为城市立体绿化园林的主体;⑺树立建筑材料循环使用的意识,在最大范围内使用可再生的地方性建筑材料,争取重新利用旧的建筑材料和构件。

2、内部功能的可持续发展设计。建筑内部功能设计应是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动态设计过程,是通过建筑的可变性,使其达到较长时间的适应性,充分发挥实体材料的寿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⑴强调整体设计的意识,即重全局、轻细节的设计思路;⑵结构方面采用新技术,如大跨度预应力叠合楼板、无梁楼板等,以少的承重体系支撑起最大的空间,为其可变性提供前提条件;⑶建筑体形应力求简洁,减小建筑体量,门窗位置应尽可能满足多种室内布置的需求,为内部的改进创造条件;⑷管道井、楼梯、卫生间等不可变部分可作为一单元集中布置,加大可变部分的面积和灵活度,适应建筑的发展。

(二)设计方法

可持续建筑是可持续发展理念在建筑行业的实践结果。目前世界上已建成了许多各式各样的可持续建筑,设计师根据他们的经验提出了一些设计方法。

1、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

2、加强建筑护结构的保温隔热性能:⑴采用新型环保墙体材料,放弃消耗大量资源的粘土砖而改用更环保更节能的墙体材料;⑵采用外墙保温隔热系统,利用各种保温材料对外墙作内外保温处理;⑶采用屋面保温隔热系统,利用挤塑板作屋面保温材料,利用架空层、架空板作隔热层;⑷使用高性能玻璃和门窗材料,包括中空玻璃、热反射玻璃、各种新型环保门窗材料等。

3、室内外空间设计充分利用自然采光、通风,通过设计手段使建筑物获得良好的采光和通风条件。在总体规划上,注重考虑区域的风环境、光环境;在室内设计上,注重对流、穿堂风的运用,做全明设计,强调适宜的窗地比;注重窗户的透光率和通风面积。

4、采用热回收技术:建筑物中有可能回收的热量有排风热量、内区热量、冷凝器排出的热量等。合理有效地回收这部分热量不仅能降低空调系统本身的能耗,还能减少对室外环境的污染。

5、使用建筑遮阳:在夏热地区,遮阳对降低建筑能耗,提高室内居住舒适性有显著的效果,建筑遮阳的种类主要有:窗口遮阳、屋面遮阳、墙面遮阳、绿化遮阳等形式。

6、充分利用太阳能,特别是在日照时间较长的地区。应用范围包括太阳能发电、太阳能电池、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空调、太阳能照明、暖房等。

7、推行灵活多变的空间设计:在城市及建筑设计中,推行合理的多功能组合,防止片面地强调单一的功能分区,创造灵活多变的室内空间,将建设所需的资源降至最小,以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浪费。

8、使用环保型建筑材料:采用低能耗的制造工艺和无污染的生产技术;产品在消耗能源的同时具有可循环和回收利用价值。

通过对一些案例的分析,我们发现对于不同类型的绿色建筑,设计时考虑的侧重点是不一样的。例如:对于办公建筑,由于使用时间主要集中在白天,可以通过利用自然采光来达到节能的目的,因此在办公空间中更多地设计自然采光是首选的方案,在办公建筑中空调耗能所占比重最大,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通风可以取得显著的节能效果;对于居住建筑,在充分考虑自然采光通风时,应做好护结构的保温隔热措施,因居住建筑具有用水量大的特点,应做好废水回用措施。

可持续建筑和绿色建筑范文第5篇

关键字:可持续;建筑设计;城市规划;理念

中图分类号: TU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

城市规划设计方案是根据城市整体建设工作的总体设想和宏伟蓝图来制定和执行的,可持续设计的目的就是将场地给建筑带来的不良影响最小化,以及最充分地利用场地。在高密度的城市中,如何有效地利用现有场地合理规划是我们一直在努力的课题。

一、可持续的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的必要性

早期采用并被广泛应用于建筑的是一些比较被动的手段,如利用空调设备才能达到较好的降温、取暖、通风等。这些初期的设计手段是一种“被动式环境设计”,既不环保,又浪费能源。后期的可持续建筑(称绿色建筑或生态建筑)是以生态和有效利用资源的方式设计、建造、改建、运行或再利用的建筑。比如合理安排建筑朝向,有利于冬季的采暖保温,有利于夏季遮阳,防止室温过低或过高。又如利用自然风调节室内环境和空气质量等。这是把可持续理念融入了全寿命的建筑(全寿命是指:从场地、规划、设计、施工、运行、维护、拆除、建筑废料处理的全过程)。不了解可持续建筑的人认为它造价偏高,市场前景可能不好。其实,实践证明,可持续建筑同一般建筑比较有很多的优点,例如:供热、空调和采光的费用少,建筑运行费用降低,建筑的舒适度和使用功能高,售价和租金增加;使用能源少,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建筑材料消耗少,资源利用效能高;生活和工作空间更健康,能提高工作效率,并减少与建筑有关的疾病的发生等。从建筑的全寿命考虑,可持续建筑的总费用比一般的建筑低,而且有利于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

二、可持续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理念

2.1树立科学的城市发展观

科学的城市发展观是根据城市的生态承载力、生态足迹、生态赤字水平,判定城市可持续度,并采取措施削减生态赤字,进而达到生态平衡;通过对城市生态资源的综合评价,根据景观生态学理论和碳氧平衡原理,构建城市自然生态安全网络,确保城市自然生态环境不受或少受破坏与威胁,并为城市规划和城市设计提供科学的设计依据;借鉴生态经济学中生态—经济共赢与优化理论,从技术与制度两个层面认识绿色建筑设计策略的生态经济特征,引入“生态经济效率”与“环效—成本率”的概念和生态足迹分析方法,构建绿色建筑设计策略的生态经济优化模型,促进生态与经济的协同优化;通过相关法规的政策导向作用,促进循环经济发展及和谐社会的形成,为生态城市建设提供政策支持。

2.2遵循系统论原理

系统论的基本观点是整体观点、等级观点和动态观点。系统的整体性是系统论的核心。城市是由自然生态系统、社会生态系统、经济生态系统等构成的复合生态系统。自然生态系统强调生态安全和生态效益;社会生态系统强调构建和谐社会和文化的先进性;经济生态系统强调适度发展和循环经济。这里既要保持每个系统内部的平衡,更要强调各系统之间的协调发展,实现复合生态系统的最优化,达到天、地、人和谐共生的目标。根据“整体大于各部分之总和”的原理,生态设计策略和能源结构的选择应注重资源整合,谋求整体最优化。

2.3遵循生态位理论和生态适宜性原理

根据生态位理论,所有的生态元均具有相应的生态位。关键是看二者的关系是处于时空对位状态还是错位状态,或者说是适宜状态还是不适宜状态。对位可以充分保持其功能效益和稳定性、可持续发展;错位则会走向衰败或被淘汰。实践中最重要的是找准适宜生态位,并避免生态位重叠,一旦出现重叠必会引起竞争,须依照生态位分离原理来解决,即竞争形成生态位分异,分异导致共生,共生促进系统的稳定发展。

2.4树立整体的生态建筑观

建筑系统是一个开放系统,是地球生物圈中能量、物质流动的一个环节。这就要求我们全面关注生态环境建设,促进建筑与周围环境的良性互动;考虑时间因素,树立全寿命周期的建筑发展观念;考虑空间因素,控制建筑系统对自然生态系统的空间置换影响;考虑资源有限,在人居环境建设中要高效利用和保护地球上的资源,从少费多用的非物质化——减量化到循环利用的再物质化——资源化。

三、可持续的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的建议

1、城市规划设计的龙头地位

城市规划设计主要是通过建筑设计、景观设计来实现的。城市规划管理是由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通过政府行为来对城市规划设计和建筑设计进行监督、管理,并对二者之间发生的矛盾加以协调解决。在城市的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城市规划具有龙头地位。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城市规划的设计内容日趋综合,方法包容性更强,从单纯注重形态的设计发展到综合设计。在城市规划设计中不但要注重城市的功能分区,交通流线,而且还要注重建筑物的体量、尺度、比例、色彩、造型、材料、空间等。一个城市建设的好坏与城市规划设计水平的高低有着直接关系,因为城市规划设计是城市建设的基础,也是建筑设计的依据。在我国一般一个城市规划设计经批准后,要执行十年以上,在批准城市规划设计时一定要采取科学认真的态度。我国已把城市规划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使城市规划具有继承性和连续性。

2、建筑设计服从城市规划设计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建筑设计也得到了长足发展。在建筑创作繁荣的同时,也存在着令人担忧的问题,在快速发展中,建筑师在建筑创作时对人文的关注、对环境的关注显然不够。一味追求“新、奇、特”而不考虑建筑物所处的环境。例如北京的长安街,虽然每栋建筑单体都采用了中国最好的设计院和最优秀的建筑师的作品,而且在建筑造价上也毫不吝啬,就其艺术价值本身而言,仍然是业界人士批判的焦点。究其原因,主要不在于建筑本身造型,而在于对四周环境的忽视,以及强烈的个体表现欲所造成的整体不和谐。再例如希腊的爱琴海上有一座叫伊特拉的小岛,每年都吸引大量的游客,尤其是摄影家和画家,被称为“艺术家之岛”。整座岛上布满了十分简单的希腊式的民居,连警察局、医院、饭店都化整为零,成为民居式建筑尺度。几百年来,岛上的居民始终恪守一个规则:所有建筑均不超过三层,所有外墙均为白色。这种热爱自然、相互协调的观点,已经形成了一种设计理念。可见,在城市规划设计的指导下,注重四周环境的协调,即使是最简单的建筑设计也能取得好的效果。

3、建立建筑设计方案评审制度

重要的建筑是一个城市的象征,它的好坏对一个城市的形象影响也是很大的。应该尽快建立建筑设计方案评审制度,组织一些专家对建筑设计方案进行评审,一是看建筑设计方案是否符合城市规划设计的要求;二是对建筑设计方案本身进行评审,看它的设计思想是否符合设计任务书的要求,只有这样才能选出好的作品。在对建筑设计方案进行决策时,不仅要关注建筑物本身,而且还应关注其是否与四周环境相协调的决策制度,这里的关键是提高治理者的决策水平,把握正的价值取向,不能把独一无二、标新立异作为取舍的唯一标准。

结束语

可持续的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是门正逐步完善和发展的综合性学科,我们不仅要了解建可持续的建筑设计理念,更要掌握它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为我国可持续的建筑设计和城市规划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黄献明.绿色建筑设计策略的生态经济优化问题研究.2006

[2]洪远,鞠美庭.生态恢复的原理与实践.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3]张键.可持续的绿色设计.建筑设计,2004.06

相关期刊更多

证券导刊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国人民大学

桥梁建设

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国铁路工程总公司

出国与就业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