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中学生生物科技活动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因地制宜地开展生物课外科技活动,是实施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途径,是中学生物学教学的重要任务。在 山区中学开展生物课外科技活动,旨在启发青少年认识生物科学与人类生活和生产的关系,学习科学研究方法 ,掌握一两项实用技术,了解家乡的生物资源和生态环境以及发展经济的资源优势,增进热爱家乡的情感,为 家乡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贡献。
一、生物课外科技活动的作用
课堂教学是面向全班学生,是按统一的教学要求,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进度进行教学的,是同步化 、标准化的教学。课外科技活动是在课余时间根据学生特点、学校师资和物质条件,为学生开展的有目的、有 计划和有组织的教育教学活动。其作用:
1.扩大视野,激发兴趣,增强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认识活动总是和情感紧密联系的,是在情感的推动下进行的。丰富多彩的生物 课外科技活动符合学生的生理和心理成长规律,扩大知识视野,激发求知兴趣,增强学习生物学的积极性和主 动性。
2.提供机会,培养特长,利于因材施教和培养人才。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专长。课外科技活动为他们发展自己的爱好和特长提供了机会,通过发 现、探索和解决一些生物学问题,了解生物科学在人类生存和发展以及现代化建设中的使用,有助于学生的兴 趣、爱好升华为理想和志向,有利于因材施教和培养生物科学的后备人才。
3.丰富感知,促进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具体的东西比抽象的东西容易被感知,人获得知识是通过各种感觉器官来感知的 ,使用的感官越多收获也越大。学生在课外活动中所观察、体验到的生物学知识,是课堂学习新知识的基础, 有助于对新知识的理解掌握;同时也可以把课堂中学到的知识技能用于实践,促进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的相互 渗透、补充,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4.开发智力,培养能力,提高智能水平。
课外科技活动具有很强的社会性和实践性,能提供科学实验的机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 力、思维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创造能力。
5.有利于思想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
青少年正处于身心快速增长期,需要健康的精神生活和体力锻炼。课外科技活动正是丰富学生精神生活、 进行身体锻炼的有效途径。也使学生得到辩证唯物主义、集体主义的教育,陶冶他们爱自然、爱科学、爱祖国 、爱劳动的思想情操,树立关心生态环境等的思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培养。
6.技术培训,促进生物学教学为当地经济建设服务。
生物课外科技活动可以培养学生对农、林、牧、副、渔多方面的兴趣,掌握一两项农村实用技术,使他们 具有一定的农业生产的技术和能力,了解家乡生物资源和生态环境及发展经济的资源优势,促进科技兴农,推 进生物教学为当地经济建设服务。
二、生物课外科技活动的组织原则
课外科技活动不同于课堂教学,其基本特点是学生有参加活动的自主性和选择性;活动内容有广泛性、伸 缩性和趣味性;活动方式有多样性和灵活性;活动的进行有开发性和实践性。这些特点决定了课外活动组织的 原则是:
1.坚持学生自愿参加的原则。
学生可以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和特长,自愿选择参加活动,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参加课外科技活动的自 觉性、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助于因材施教。
2.坚持全面发展的原则。
在课外科技活动中,既要发展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增长知识和智能,又要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各 方面都得到发展,同时还要特别注意教育学生立志为祖国献身、养成高尚的道德品质,锻炼坚毅、顽强的意志 与性格。
3.坚持为当地经济建设服务的原则。
通过课外科技活动使学生掌握一两项实用技术,了解当地生物资源和生态环境及经济发展的资源优势,为 当地经济建设服务。
4.坚持培养学生科学素质和创造才能的原则。
通过课外科技活动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严谨细致的科学作风和百折不挠勇攀高峰的科学精神,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创造能力等。
三、生物课外科技活动的基本内容
根据山区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学生特点和学校师资及物质条件等,活动的内容主要有:
1.农业科技活动 培养学生对农、林、牧、副、渔多方面的兴趣,掌握一些农业生产的技术,使他们具 有一定的农村实际工作的技能。诸如作物栽培、蔬菜栽培、果树栽培、林木栽培、花卉栽培、食用菌栽培、畜 禽养殖、水产养殖、特种动物养殖、农产品加工、动植物驯化、生物防治等。
2.科学小实验 培养学生进行简单生物实验的科研能力,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独立工作的能力,诸如种子 萌发率的测定、生长素在扦插中的作用、花粉萌发观察、蛙胚胎发育观察、涡虫再生实验、胃液消化作用等。
3.生物资源和生态环境调查 掌握生物资源和生态环境调查的方法,了解家乡生物资源和生态环境及发 展经济的资源优势。诸如动植物标本采集制作、生物形态结构和生理机能及对环境适应的观察、生物资源和生 态环境调查、害虫害兽和防治、益虫益鸟益兽的保护、生物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以及科技小论文的撰写等。
4.调查、访问、参观、远足等社会实践活动 帮助学生了解乡情,增进热爱家乡的情感,诸如人口问题 调查、粮食问题调查、耕地问题调查、农业专业户和生态村参观、自然保护区参观和调查等。
5.知识讲座、图片展览、知识竞赛等活动 在课外面向全体学生的活动,有助于丰富知识、开阔眼界、 激发兴趣、提高生物学素质,诸如生物科学与人类生存发展的关系、乡土生物资源的保护开发利用、人口与计 划生育等知识讲座、珍稀动植物图片展览、生物知识竞赛等。
四、我校生物课外科技活动的实践
我县地处浙南山区,地形复杂,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水热条件优越,境内动植物资源丰富。
1.结合校园绿化开展花木栽培等课外科技活动,美化校园,陶冶情操。自1984年以来,在初中段成 立花木栽培小组,开展花木栽培、管理、繁殖等活动,同时渗透作物、蔬菜、林木栽培技术。介绍校园常见的 花木的分类和识别方法,给校园内的花木挂上名称牌;介绍常见花木的栽培和管理技术及嫁接、压条、扦插、 分株等繁殖技术,通过教师的示范和学生的实践,使学生掌握一些花木的栽培和繁殖技术;结合花木栽培进行 野生花木的栽培驯化,较成功的有肾蕨、浙江红山茶、泰顺杜鹃等。
2.利用校园及附近的农田山地、溪流池塘进行生物资源和生态环境调查,采集制作动植物标本,撰写小 论文。几年来我们共采集制作动植物标本1000多份,撰写的小论文有《校园植物群落区系组成》、《泰顺 野生杜鹃花资源及引种驯化》等。
3.结合课堂教学开展生物小实验,培养学生简单科学研究的能力,对生物知识进行验证,如结合植物激 素教学对生长素作用进行验证;结合再生教学进行涡虫再生能力实验;结合种子萌发教学进行种子萌发率测定 ;结合动物个体发育进行蛙个体发育过程的观察等。
4.结合劳动技术课教学开展生物科技活动,使学生掌握一些实用技术,培养劳动观点、习惯、技能,如 花木栽培、作物栽培、蔬菜栽培、果树栽培、林木栽培、食用菌栽培的教学及实践,畜禽养殖、水产养殖的教 学与实践,农副产品加工技术等。
关键词:初中生物;活动教学;激发兴趣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6-0278-02
两千多年前荀子提出:“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之而止矣。”陶行知先生倡导“教学做合一”,杜威也提出“从做中学”的教育思想。即强调了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动起来,让教与学达到最理想的效果。因此,我们应该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有效地将“活动”引入课堂,抓住“动点”,设计“动法”,“充分调动、发挥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真正动起来,快乐积极主动地去学习交流探索。
一、游戏激趣
学生对于游戏有很强烈的兴趣。陶行知说:“学生有了兴味,就会用全副精力去做事。所以,学与乐是不可分离的。”游戏活动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使其思维和情感需求得到和谐发展。教学中我们常采用竞猜、拼图、角色扮演等游戏。寓知识于游戏中,充分调动每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堂气氛好,同学们踊跃参加,轻松、愉快地掌握了所学知识。
二、制作激趣
俗话说:心灵手巧。目的使学生在制作“生态球”及观察中认识生态系统和生态平衡的真正含义,提高环境意识。首先,老师通过展示各种各样的生态球图片和自制生态球,吸引学生兴趣,再利用FLASH动画引导学生分析生态系统组成成分,设计方案、制做生态球。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其中,思维活跃,气氛热烈,充分发挥活动教学的特殊功能与价值。
三、实验激趣
初中生对实验有较强的好奇心,他们乐于动手,热衷实验。如《探索生命的方法》一节中,蚯蚓在什么样的物体表面爬得最快?我就让学生自己去实验观察。有的学生将蚯蚓放在海绵上,有的放在玻璃上,有的放在硬纸板上。通过观察,最后得出结论:蚯蚓在粗糙的硬纸板上爬得最快。理由是蚯蚓的运动依靠刚毛的协助,因此,在粗糙的表面上蚯蚓爬得最快。在讲授《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础单位》时,可以充分利用显微镜,先进行演示实验,让学生观察植物细胞和人的口腔上皮细胞,将微观世界展现在学生面前。再让他们在实验室动手操作,观察洋葱鳞片表皮细胞的结构。在实验过程中,学生时时有兴奋和满足的心理体验,能满怀激情地探索:“其他的动植物的细胞会是什么样的呢?”“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从中可以得出什么结论?”生物实验中充满了发现的乐趣和探究的魅力,学生必然会兴趣大增。在探究鱼鳍作用、观察鱼呼吸的实验时,学生认为直接滴墨水方法太粗鲁,容易伤害小鱼。此次实验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思考动手能力和合作精神,还培养了学生珍惜生命的良好品德以及不盲从,敢于向老师挑战的科学精神。
四、生活激趣
生物学本身就是一门生活中的科学。在教学中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结合学生生活中熟悉或关心的生物学事例来导入新课,使他们从熟悉的事物中学习和理解生物知识,触类旁通,并使学生产生亲切感。例如:“蒸腾作用”一节,从生活实例中引入这样一个问题让学生思考:在炎热的夏季,坐在大树下与坐在广场中的大洋伞下相比较,哪种感觉好呢?学生会同声回答“在大树下”,教师追问“为什么”,这时学生不知所措。教师解说到:“因为大树具有蒸腾作用,可以提高周围空气湿度,并降低空气的温度。所以大树下乘凉感觉舒服些。那么,什么是蒸腾作用呢?蒸腾作用对植物的生活有什么意义呢?”通过这样的情境设置导入,学生感到亲切、熟悉,容易激发探究知识欲望。另如在“生殖和发育”的教学过程中,提出了很多问题:双胞胎是怎么产生的?为什么有的双胞胎是同一性别的,而有的却是龙凤胎?等等。此外,可利用学生关注和社会正发生的热点问题,激发“动点”。如2003年的非典、2009年的猪流感,现在正爆发的H7n9禽流感,为我们在讲初中生物传染病和免疫就容易引起学生关注。穿插在相关的课堂教学中,也为生物活动教学开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供条件。“处处留心皆学问”,现实生活为生物课堂教学提供了最丰富的活动内容。
五、媒体激趣
一、创设探究性问题情境,拓宽探究思路
创新并不神秘,这种求异思维的冲动和能力,可以说是人人都有的,是与生俱来的天赋,是人生下来能够适应环境的天然保障。而问题意识、问题能力可以说是创新的基础。早在上世纪30年代,陶行知先生就言简意赅地说,创新始于问题。有了问题,才会思考;有了思考,才有解决问题的方法,才有找到独立思考的可能。有问题虽然不一定有探究,但没有问题一定没有探究。因此,在教育过程中一定要创设好问题情境,以拓宽学生的探究思路。笔者在生物课外科技活动的辅导中就如何创设问题情境上尝试着改变一些旧的教学方法。
传统的生物课外活动教学方法与一般的校内课程一样,也是传授型的。比如,教师先向学生讲解如何制作植物叶脉标本、腊叶标本、透明浸制标本、蝴蝶标本等,然后示范。接下来学生依样画葫芦,做得一丝不差的就是最好,学生不必动脑筋。其效果是学生思维呆板,活动结果都在预定之中,学生自然少有兴奋、更无创新。
为改变这一状况,笔者在“探究植物叶脉标本的制作”是这样创设问题情境的:河沟里往往有一些烂叶片,捞起来用水一冲,也可得到叶脉标本,这是为什么?能否考虑用浸泡的方法来腐烂叶肉?浸泡的溶液会有哪些?浸泡的过程须多长时间?哪些植物叶片适合用浸泡的方法来制取叶脉标本?这一下,学生的思路开阔了,思维的火花闪现了,他们调动了原有的知识结构去探究该情境中的问题,并积极地从多角度去思考问题、发现问题。众说纷纭,兴奋异常!有的说用自来水来浸泡树叶、有的说用池塘水浸泡、有的说用食醋溶液浸泡、有的说用洗衣粉溶液浸泡、有的说用碱溶液浸泡等等。这些方案体现了学生思维的广阔性,体现了问题情境创设的重要性,教师应及时鼓励,以拓宽学生的思路。
二、塑造鲜明的探究个性
从某种意义上说,没有个性就没有探究,探究过程往往表现出鲜明的个性。教师应该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不同兴趣爱好,同时深入了解每个学生的性格特征、兴趣爱好及特长。在此基础上实施个性教育,引导学生发展具有探究性的人格特性,鼓励并积极创造条件帮助学生发挥特长,给学生留有更大的选择余地和自由发展空间,塑造鲜明的探究个性。
(一)只有科学方法,没有标准答案
非对即错,学习只追求一个标准答案和最高得分是传统的应试教育的一大弊端,这一弊端不仅体现在学生身上,也反映在教师的教学中,严重阻碍了探究性活动的开展。笔者在生物课外探究性活动教学中,对学生们强调只有科学方法,没有标准答案。对各种问题的讨论只重视你思考问题的科学性、陈述问题的逻辑性,不强调结果的对或错。这样,打消了不少学生怕答错问题让同伴笑话的顾虑,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逻辑推理,把精力放在寻找论据上,广开了“言路”。学生的思路渐渐活跃起来,敢于各抒已见,慢慢地进入了主体角色。为此,笔者在课外科技活动的辅导过程中,只要学生能提出自己的想法,而不完全局限于课本,就及时予以充分肯定和鼓励,尝试塑造鲜明的探究个性。
例如,柑桔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材料,用柑桔皮来喷杀蚂蚁也是小孩子常玩的游戏,在辅导科技活动时,有位同学突发奇想:能否用大剂量的柑桔油来喷杀蟑螂?在这种探究性思维的驱使下,我因势利导,先讲述柑桔油致死昆虫的原因,然后引导学生大胆尝试、大胆探究。同学们分别用类似的植物材料如大蒜、洋葱等来喷杀蟑螂,一个个兴致勃勃,没有被从书上找不到答案所吓倒。几经周折、几经苦难,消灭蟑螂的环保型材料“诞生”了,在此过程中,不仅有一次次的探究实验,还把环保型灭蟑液在小白鼠身上做实验(以防对人体有毒害作用),最后在家庭中试用成功。一系列的探究过程完全符合科学探究的基本思路,同学们的科学意识提高了,对科学家那种严谨致学的态度也有了一个新的认识。
(二)培养学生动手动脑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指出,在用脑的时候,同时用手去实验,用手的时候,同时用脑去想,才可能进行创造。探究性学习必须给学生提供既用脑又用手的机会,让学生动脑动手亲身经历问题探究的实践过程,从而获得研究的初步体验,加深对自然、社会等各种问题的思考与感悟,激发起学生探索问题的求知欲和体现自身价值的创新精神,并养成独立思考和重视解决实际问题的学习习惯。
[关键词] 优势创新
生物科技实践活动是生物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生物科技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加强课程、社会、科技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科学的研究能力,学习科学研究方法的重要途径。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更多的学习现代化科学知识和先进的科学技术,开阔视野,培养学生全面发展。有利于对学生实行因材施教,充分发展他们的聪明才智,发挥他们的特长;有利于锻炼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培养学生的科学的态度和钻研的精神。科技的重点是应用科学知识来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通过这样的活动使学生理解科学知识的重要作用,在科技实践活动中获得新知识,从而不断的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科技实践活动能够很好的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并在实践中发展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充分认识到知识的价值,彻底打破读书无用的谬论。
一、团场中学开展生物科技实践活动的优势
1.团场生物资源丰富。田间、地头、树林、灌丛、草地、池塘、河流、水库等都为学生的科技实践活动提供了丰富的自然资源。
2.耕作方式的变革,新品种的引进,病虫害的防治,先进农业技术的应用等为生物科技实践活动的开展提供了丰富的人文资源。
3.团场学生家里有田地,有果园,有鱼塘为生物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提供了丰富的场地资源。
4.团场学生生物学知识丰富,耳濡目染,家长平时也会谈及作物栽培,家畜饲养,这给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参与家庭事物的讨论提供了机会。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不自觉的发现科技实践活动的研究课题。
5.家长和农业技术人员具有丰富的生物学知识和实践经验,能够方便的指导学生的生物科技实践活动。农牧团场生物科技实践活动的开展,有着丰富的辅导员队伍。
6.团场中学生物科技实践活动的开展中,可以使实践活动的成果很快在生产生活中得到应用。学生和学生家长对生物科技实践活动的认可,使他们感到科技实践是第一生产力。从而获得家长的支持和学生主动参与的良好生物科技实践活动氛围。在生物科技实践活动中培养一批农业科技实践的小专家,为造就一批热爱科学,懂得科学,会用科技的新型农民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开展生物科技实践活动的实施要点
1.了解学生,合理选择探究内容
生物科技实践活动的开展是以一定的知识、能力、经验方法、为基础的。通过实践活动的完成使学生的知识、能力、方法、情感得到进一步的提高。起点能力是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前提,他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探究实验开展的可能性。因此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起点能力水平,以便选择合理的生物科技实践活动内容。
2.明确探究实验的任务
生物科技实践活动是学生自主的学习行为。学生的选择能力和目的性又很差,很难抓住主要矛盾,抓住问题的关键。教师要指导学生明确探究的目的。做好活动的计划。
3.及时的指导
学生生物科技实践活动不是不要教师的指导,让学生信马游缰,而是更需要教师的指导。所需要的不是细节指导而是方向性指导。教师不是指导学生如何做,而是指导学生如何去思考,如何去设计和完成计划。教师是实践活动的组织者,合作者、促进者和参与者。教师最关键的任务就是审查生物科技实践活动方案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必须避免在实践活动中出现任何安全隐患。
4.科学的评价
(1)评价的目的是为了证明,更是为了改进。评价是对学生生物科技实践活动中的表现的认可,能够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成就感,对学生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给学生持久的动力,使学生热爱学习,孜孜不倦,永不放弃,终身学习。
(2)评价可以使学生正确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发现别人的长处,取长补短,主动学习,完善自己。探究性实验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教师要对学生在探究性实验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优点和不足给予公正科学全面的评价学生的表现。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评价要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
(3)要采取生物科技实践活动成果展示、实践活动成果评比、学生自我评价、学生互评、教师评价等给学生以科学全面的评价。充分发挥评价对学生的激励作用和纠正机制,提高学生参与生物科技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在实践活动中全面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开展生物科技实践活动的原则
1.面向多数原则
生物课堂是培养科技实践人才的重要渠道。因此,首先要面向多数,根据自愿和每个学生的爱好,尽量多地把学生吸引到生物课堂中来。使绝大多数学生有机会参与科技实践研究和制作,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增强自信心,促进心智机能的发展。
2.实践性原则
我国学生跟外国学生比,突出的缺点是动手能力差,知识面窄,综合实践信息知道的少,创造精神差。应多安排实践性活动,接触社会,接受综合实践信息、给学生创造动手的机会,丰富学生的感性知识。同时,通过开展小制作,小发明活动,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
3.因校制宜原则
应根据自己学校的特点,自己的优势及有利条件,从实际出发开展生物科技实践活动。关于生物科技实践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可以坚持过去行之有效的传统作法,但更重要的是要注意创新,因为当今时代,学生的知识面广,接受信息的渠道比较多。所以,一定要注意内容丰富并有最新综合实践信息,而且有多样的形式。例如:录像、讲座、竞赛、综合实践制作、参观、小论文、成果展等,才能更好地达到科技实践教育的目的。
四、开展生物科技实践活动的方法途径
1.实现三个转变
以传授知识为目的转变为以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为主要目的;把独学转变为共学,培养学生的参与和合作的精神;把学科学转变为用科学。
2.重视三个培养
重视科研意识的培养;重视科研兴趣的培养;重视个性的培养。
3.注重四个突出
突出玩中学;突出想中学;突出做中学;突出用中学。
4.处理四个注意
处理好继承和创新的关系;处理普及和提高关系;注意数量和质量的关系,注意一般和重点的关系。
5.提高认识,统一思想
组织教师学习有关教育理论,转变旧的教育观念,树立现代教育观,营造了浓厚的综合实践教育活动氛围
五、团场中学生物科技实践活动的实践设想
1.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探究的主动性,对生物学实验进行改进与创新。即紧密联系课堂教学而开展的一些观察实验、教具制作等基础活动。其主要目的在于为课堂教学服务,加深理解课堂所学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兴趣、习惯,提高学生生物学基本技能。如,呼出气体与吸入气体二氧化碳含量比较教学中,有的同学提出这样的疑问:为什么要用手交替关闭两个导气管呢?我请同学亲自来实验。结果如果不这样做,吸气时会将石灰水吸入口中,呼气时会将石灰水从导管喷出。
2.以重大节目为契机,利用爱鸟周、环保日、地球日、无烟日、等活动,组织小组,撰写论文,在集贸市场办图片展和生物知识讲座。通过这样的活动,可以培养学生信息检索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宣传组织能力等。不但能给科技实践小组一个宣传展示自己的机会,也可以提高团场人的科学素养。从而可以赢得社会和学生家长的认可以及他们对生物科技实践活动的支持。
3.成立栽培小组,开展花卉苗木的栽培、管理和繁殖活动。介绍常见花木的栽培管理和嫁接、压条、扦插、分株等繁殖技术。通过教师的示范和学生的实践,使学生掌握花木的栽培繁殖技术。学生学习了嫁接技术后,在家里可以帮助父母进行实践,一定会取得良好的效果。
4.结合团场实际,开展丰富的生物科技实践活动。比如针对棉花栽培过程,可以开展病虫害的发病情况与防治的调查研究、激素类农药的使用情况调查、近年来国家实施退耕还林还草情况的调查、艾比湖湿地的调查、荒漠盐生植物的调查等等。
5.积极鼓励学生大胆思维,动手改进生物教材中的教具与实验。中学生最大的特点就是敢于思考、敢于打破常规,这种思想和精神是非常可贵的。我们在教学中一定要引导注意学生,积极探索,勇于实践。要多给学生展示和实践的机会,即使学生的想法不成熟,也不要轻易打击他的积极性。
6.举办科普知识讲座,激发学生热爱科学、学习科学的兴趣,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立志做科学的主人。
7.开展“成才从这里起步”和科技实践教育“四个一”活动。“四个一”内容:学生读一本科普读物,熟悉一种农作物或动物的生活环境、生长过程和生理习性;制作一件生物科技实践活动作品或手工作品,有一条发明设想的作品。
8.开展“五小”活动和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五小”内容:小实验、小论文、小发明、小创作、小设想。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生物学特长生的概念源于生物学奥林匹克竞赛。随着一年一度的竞赛活动的开展以及优异的竞赛成绩的取得,生物学特长生的概念也在逐步得到强化,牢牢地限定在生物学竞赛这一活动上面。可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口、粮食、资源、环境等已成为摆在人们面前的重大生物学难题,人类为了生存,就要研究、解决这些问题。由此在资源开发、能源利用、环境保护等方面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思想,也就是使人口、经济、社会、环境、资源等相互协调,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需求能力构成威胁的发展。可见生物学研究的范围很大,内容十分丰富。社会发展需要多种多样多层次的人才。21世纪是生物学领先的世纪,生物学知识将应用于21世纪的方方面面,各种生物学人才在21世纪将发挥各自的巨大作用,创造出较多的成果。如果仅把参加生物学竞赛的学生作为生物学特长生来培养,这是远远不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我们培养的生物学特长生,应当是能够在将来应用各种生物学知识和技能,解决与人类生活有关的各种问题,能够在促进人类持续发展方面做出一定贡献的人才。
可以看到,为适应21世纪社会发展的需要,依据生物学知识涉及的范围,中学生物学特长生的含义应当具有较为广泛的意义,从而使生物学特长生培养适应教育改革发展的要求。在中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能够努力学习生物学知识,对生物学具有浓厚的兴趣,立志从事生命科学事业,能够运用生物学知识,积极参加生物学科技活动,具备一定能力,并有突出表现,这应当就是中学生物学特长生。
中学生物学特长生的培养
在中学生物学特长生培养方面,弄清生物学知识的涉及范围及其在日常生活和社会生产实践中的应用状况至关重要,它有利于我们搞清楚生物学特长生的发展和培养方向。
1.课堂教学应是培养中学生物学特长生的主要阵地 中学生物学课程主要有植物学、动物学、人体生理卫生和高中生物学。实施新教材后,初中教材统编为生物,分为第一册(上)、第一册(下)和第二册3册。中学生物学研究的内容主要涉及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理、分类、演化、遗传和变异、生态等方面。这些生物学知识主要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掌握,并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这是培养生物学特长生的基本途径。教师课堂教学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培养生物学特长生的数量和质量。丰富的课堂内容、良好的教学方法、生动的教学场面能够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使学生更加热爱生物学。持之以恒,能够使学生对生物学由一时的兴趣转化为志趣,从而树立从事生物学事业的远大理想。这些学生在生物学的学习上,具有浓厚的学习兴趣,良好的学习方法,有锲而不舍的探索精神,对生物学问题的研究达到废寝忘食的程度,并能够取得优异的学习成绩。因此,课堂教学应是培养中学生物学特长生的主要阵地。
2.选修课是发展中学生物学特长生的重要阵地 教师应结合生物科技发展的状况及生物学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情况,不断地向学生介绍最新的科技成果以及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事例,进一步深化课堂学习的内容,拓宽知识视野。要努力使学生看到生物学发展的前景,看到生物学知识的应用价值,从而进一步增强学生学习生物学的信心。学生通过参加选修课的学习,达到对生物学知识的熟练掌握,能够运用生物学知识,初步解决日常生活和生产实践中的一些问题。通过辅导学习,自学能力、实验技能、心理素质大为提高。在各门课程的学习中,学生对生物学的学习表现更为突出,参与意识和竞争能力都比较强,能成为奥林匹克竞赛选手的好苗子,再通过全面的培养和锻炼,使之成为21世纪的生物科技后备人才。
3.活动课是培养中学生物学特长生的又一重要阵地生物学活动课的开设要注意体现全面性、主动性,面向全体学生,进一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明确教师的主导作用。联系有关部门,结合当前实际,寻找存在的一些生物学问题,确立课题进行研究,使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这也是培养学生研究能力和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通过活动课的开设,学生能够初步掌握一定的研究方法,运用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和掌握的生物学技能,对日常生活和社会生产实践及实验中的生物学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并有解决问题的方法、途径,取得课题研究项目的成果,得到社会有关部门的认可,产生一定的社会效应。通过活动课,还要引导学生进行制作研究,通过创造技能学习,研制一些生物技术产品,进行小创造、小发明活动。这样,使学生产生进行生物学研究和创造的萌芽。学生掌握的生物学知识是全面的,并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顽强不屈的研究探索精神。通过一定时间的培养,使之具有生物科学知识、科学精神、科学方法、科学态度以及生物科学价值观。
4.劳动技术教育课是发展学生生物学特长的又一领地劳动技术教育课的内容涉及多门学科,其中含有丰富的生物学内容;况且,生物学知识与生产实践联系广泛。生物学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