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茶艺的教学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推进,高职院校的课程设置逐渐现实化与实用化,《茶艺》课程作为继承和发扬我国传统茶文化的重要载体,在很多高职院校逐渐开设。目前,高职院校《茶艺》课程教学还存在一些问题,如教学方式单一、教师水平有限、美育教育渗透不足等问题,尤其在茶艺教学过程中,融合审美教育是《茶艺》课程教师面临的重要问题。在《茶艺》教学中要注意美育的渗透,创新茶艺人才培养策略,进而推动我国茶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一、关于茶艺与茶文化
茶艺是一种艺术技能,主要是泡茶及品茶的艺术,在泡茶和品茶过程中体会静谧的气息,是一个提升自我修养的过程。茶艺活动的对象是人,人们以茶为载体加强沟通与交流,实现自我的完善。茶文化在我国源远流长,茶艺活动中体现出的审美元素很多,如茶艺人的衣着、风度、仪态、语言等。高职院校开设《茶艺》课程时,会先让学生观看视频或教师示范,让学生理解茶叶冲泡的技术和方法;不同的茶叶采摘部位不同、季节不同,味道也有很大差异;不同的茶叶要采用不同的冲泡方法,才能有效激发出茶叶不同的味道。
茶文化具有庞大的包容性,它涵盖了美学、文学、哲学等多门科学,融合了音乐、书画、瓷器等领域,是一种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我国古代就有关于茶文化与艺术的记载,例如宋代的名画《斗茶图》就展现了古代人的饮茶习惯和制茶、品茶的方法。茶艺活动不单是冲泡茶和品茶,还与音乐、装饰配合,使客人感受到一种传统文化的美感。茶席的布置是装饰艺术的一种,茶桌上通常摆放些瓷器,插着几只花朵,带有一种简约而温婉的魅力,学生通过茶艺学习可以提升艺术审美能力。
茶艺虽是一种艺术,但与生活息息相关,茶艺活动是一项综合的活动,需要全方位的审美感官,茶艺人的动作、衣着、语言,茶具、配乐、装饰等可以调动起人的全部感官,进而体会茶艺活动的美感。因此,在高职《茶艺》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二、茶艺教学中审美教育的渗透
(一)努力挖掘茶艺中的审美元素,带给学生美的感受
想要在茶艺教学中融入审美元素,教师要让学生感受到茶艺中的美。感受美是审美的最初体验,学生加深对美的领有助于陶冶情操。茶艺活动清静幽雅,有一种返璞归真的感受,茶艺室清净简约、格调素雅,使人有一种深处世外桃源的感觉;茶艺活动的配乐多以传统音乐为主,如古筝、古琴,余音袅袅、意味悠长,营造出的意境使人心驰神往;素雅的花香、淡淡的茶香融为一体,是自然与艺术的完美结合;茶艺人举止优雅、动作缓慢自然、语调轻柔,使客人有一种宾至如归之感;茶叶或尖或圆,形状各异,颜色各异,更体现了一种艺术之美;茶的味道或微甜或苦涩,温软中带有回甘,或清淡雅致,或醇厚馥郁,给人的味觉带来不同层次的享受。
(二)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力
我国茶艺的美学理念主要是回归自然,教师在《茶艺》课程教学中要遵循自然之法,示范动作要自然舒展、利落不急躁,动作力度不能太大,又不能太弱;动作不可太快与太慢,幅度也要与所控制,注意轻重缓急,注意茶艺活动的和谐之美。茶艺活动中的各个环节都要做到自然与适度,教师要指导学生反复进行实践,进而提高学生的茶艺技能。
(三)在教学中融入美学理念,学生要学会表现美
1.茶彰显茶艺人的气质
茶艺人身上的气质和修养是一种重要的审美资源,茶艺人的美包括仪态美、神韵美、动作美等。教师要注意在教学时要学生领会一些规范动作,要注意自己的仪态和表情,作为茶艺人,一定要外表大方得体、目光柔和、举止从容,学生要进行反复练习才能达到这样的境界。
2.茶艺活动中对称与不对称的艺术美
大自然中很多东西都是对称的,如一些植物,但是茶艺中要讲究适当的对称美和不对称美,比如插花装饰的布置就可以采取不对称的插花方式,展现出茶艺活动的艺术美。不对称不代表凌乱,要在变化中体现和谐。茶艺教学中,教师要反复为学生做示范,包括茶桌布置和插花艺术、装饰摆放等。
3.注意茶艺活动中节奏、韵律的使用
茶艺活动的各个环节是连续的,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茶艺教师要教授学生体会茶艺活动的整体美,讲究从冲泡到品茶的和谐与统一。茶艺活动中的音乐配合要恰到好处,音乐类型要与茶叶种类相得益彰,茶艺教师要自己掌握茶艺活动的节奏和韵律,使茶艺更生动。茶艺教师要做好茶室的布置、焚香方法研究、背景音乐选择、解说词等内容的教学,指导学生在茶艺活动中应用各个元素,通过动静结合、开合适度、轻重得当,保证茶艺动作一气呵成,彰显茶艺的美感。
4.强调简约与和谐
我国传统的审美讲求素雅与淳朴,茶艺也是如此,茶人着装要素雅干净、大方得体,不得穿着艳丽与花色混乱的衣物,影响茶艺活动的整体美。茶具器皿要简单圆润,茶艺装饰也要简约朴素。在茶艺教学中,教师要求学生不做多余的佩戴,不摆过多装饰品,不说多余的话,要保证茶人清新淡雅,形成茶艺的和谐美。
(四)通过实践提高学生茶艺技能
茶艺课程的实践性较强,首先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掌握茶艺技巧,让学生了解茶叶种植。有条件的地区,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参观茶山或茶园,观看茶农采茶的情景,M而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其次,带领学生去茶楼参观和实习,为学生营造专业的氛围,进而提高学生的素养,帮助其成长为一位专业的茶艺师。
三、结语
关键词 茶艺专业 专业建设 教学体系 培养模式
一、茶艺专业建设背景
茶是中华民族的国饮,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茶叶的需求量日益增大,茶叶消费量从10年前的人均每年200g增至现在的每年800g。茶消费结构不断升级,特别在近几年尤为突出。同时随着地区经济的发展,社会上也不断出现许多新兴产业,茶产业中的茶艺产业就是其中最突出的一例,仅就安徽省而言,近年来城市与村镇茶叶企业、茶馆、茶坊,茶艺馆在各地如雨后春笋纷纷开业。茶艺产业目前技能型人才数量极度短缺,现在各茶叶企业普遍希望招聘具有专业知识的茶艺人才,我院的茶艺专业就是适应新形势而开设的。如何办好这一专业,培养出适销对路的技能型人才,以满足该产业持续发展的需要,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茶艺专业建设思路
(一)茶艺人才培养的目标。
茶艺专业是20世纪90年代后出现的新专业,目前在茶艺专业教学方面大部分院校还没有完整的教材,教学仍处于摸索阶段我校顺应发展的形式,建立茶艺专业,并结合高职院校的教学特色和办学理念,采取“双理论双实践” 结合2+1的培养教育模式,以茶艺技能,茶席设计与茶会组织、茶企管理及营销、茶叶品牌设计与推广、茶叶种植、加工、产品的包装设计、茶园管理、茶文化与旅游、茶叶连锁管理等为核心的高水平专业教育,重视“实践”教学的过程,以此来完成对学生职业技能的培训,让学生在校期间通过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茶艺相关职业资格考试,获取茶艺师资格证书。在此基础上,提出茶艺专业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良好的人文素质,系统掌握茶叶科学、品牌营销、茶艺美学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艺,具备茶艺和茶饮料的开发与营销,茶叶品牌的策划、包装与推广的高级复合型人才,并根据目前的就业需要有区别的针对男生和女生各自的特点,分别培养,培养和塑造女学生,让她们为传统艺术代言,而将男学生培养为生产技术、经营管理、市场营销的高素质实用型人才,实现学历。
(二)专业建设模式。
1.着力推广、加大宣传、构建模式。茶艺专业为新兴专业,社会、考生及考生家长对于此专业不够了解,为不断提示茶艺专业的知名度,拓宽生源,茶艺专业积极与新闻媒体合作,加强专业宣传力度,目前已有中央电视台、安徽卫视、合肥都市频道等新闻媒体对茶艺专业做过相关宣传报道。此外组织艺专业学生全程参与了安徽卫视六安瓜片纪录片的拍摄。于此同时采取“走出去”的宣传策略,积极向外推销展示茶艺专业,利用参加各类学术会议和茶艺比赛的机会,与茶叶企业、新闻媒体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向外展示出优秀的专业形象,社会活动的积极参加带来了良好的社会反响,目前安徽茶业进出口有限公司、安徽大业茗丰茶叶有限公司、安徽省天方茶业集团、安徽齐山六安瓜片有限公司等多家茶业企业均对我校茶艺专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自专业成立首批招生以来,茶艺专业学生就业率情况良好,学生遍布祖国各地。
2.精心打造、强化师资、完善体系。目前茶艺专业全部为青年专业教师,全部教师都具有研究生学历,但理论知识有余,实践技能或企业需要的岗位技能了解或掌握程度相对欠缺,针对这一情况,茶艺专业采取 “请进来,送出去”的办法,努力建设一支“双师型”的教师队伍。
3.良性循环、实践为本、开拓市场。目前茶艺专业在2+1的培养教育模式下提出“双理论双实践” 的培养方案,前2年学生在校内完成基本公共课程和核心专业课程的学习,最后一年进入企业顶岗实习,与此同时茶艺专业的校内学习过程中还穿插两次生产和教学实习,第一次实习为第二学期的生产实习,此次实习为期两周,实习地点为省内大型茶叶企业的生产基地,两周的生产实习要使学生要熟悉并掌握茶叶从种植到采摘再到加工及包装全部的生产流程,实习结束后回校继续理论课程的学习,有了实践,学生对于学过的知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对与专业相关新知识也更易于掌握;第二次实习为第三学期的茶馆及茶叶企业门店实习,实习时间一周,此次实习地点为合肥市内各大茶叶企业的门店或茶艺馆,实习过程中学生要熟悉并理解茶艺馆和茶叶企业门店的经营和管理流程,并通过实践提高自身的茶艺技能。
4.深入实践、健全基地、拓展视野。企业是打造高技能人才的熔炉,校外实训基地是产学结合、实习就业结合的最好场所。重视校外实习,广泛建立校外实训基地是课程体系的重要实施措施。目前茶艺专业已与安徽天下国茶有限公司及安徽龙王井茶业有限公司建立校企合作关系,并正在与多家茶企就校企合作事宜进行深入洽谈,校企合作逐步加强。校企合作的不断加深有利于在校企之间建立起了信息沟通链、人才培养链和就业链,在产学结合、校企共进、互惠双赢的良性循环。
一、问题的提出
差异教育,指“教育工作者立足于学生个性的差异,但又不消极适应学生差异,而谋求创造种种教育环境和条件,采用多样化的教育策略和方法,让每位学生的潜能教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充分发展的教育”。差异教育强调照顾差异,发展个性。但多年来,在我们的教育观念中,只讲全面发展,不讲个性发展;只讲社会化,不讲个性化。我们在实践中也体会到,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必须照顾学生差异,注重学生个性的健康和发展。
差异教育的出发点,是学生存在个性差异。尊重差异是差异教育的前提。过去,我们研究学生较多侧重于他们的共同性,忽视学生差异的存在,强调平均发展,希望学生全优,事实上由于个体素质存在着差异,全优只能是相对的概念。教师只有敢于承认差异、尊重差异、才能慧眼识差异,把学生的差异视为宝贵资源,小心呵护,精心开发和利用。两千多年前孔夫子就主张因材施教,直至今天,理论观点无人否认,但实际操作常常无的放失或顾此失彼。不过,几年实验坚持下来,我们最大的收获是认识了“差异教育”,它首先是一种教育思想,其次才是教育模式。思想是基石,模式是框架。有正确、先进的差异教育理念作指导,差异教育就有成功之日。
二、探索照顾差异的金点子
课堂是师生教与学的主阵地。差异教育能否有效地实施和发展,为广大教师所认可和接受,关键在于课堂有否照顾差异的金点子,且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否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点子一:试行“借贷”教学制度。它适合于学困生我们把社会上的贷款形式引用到教学中,如:学生考试成绩差可以向老师申请“保密贷分”,最高不超过10分,偿还形式是平时作业一次全优可折合1个考分还贷;又如:学生在课堂学习时,思考、回答问题老比别人慢,没有发言机会老师可以把提问设计题,讨论思考题,课前贷给学生,偿还形式是质疑一个问题还给老师课折合1个考分还贷;再如:学生对考试没把握也可以向老师申请“保密贷题”(只能贷一道试题),偿还形式是完成所贷题型的辅题目或记忆性题目等折合1个考分还贷。
学校试行“借贷”教学制,旨在充分利用分数的“权威”性和教师赖于使用的提问教学法在课堂中所占的重要地位,将传统的教与学方式转化为“生活游戏”教学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人翁意识,实现实际意义的民主、平等教学环境,落实课改“三个纬度”的需求。考试本身只是检验学生掌握学习知识的手段之一,这不成共识,但它的“权威性”至今在教师、学生、家长、社会的心目中仍然是神圣的。凡事有弊也有利,巧妙运用,既能扬利避弊。“保密贷考分”、“保密贷考题”目的是淡化考试结果,强化学习过程。因为学习“借贷”必须找到两个担保人,一个是班上成绩优秀的同学,另一个是任课老师或家长,负责承担对“借贷”学生的辅导义务。而“保密贷问题”的目的则是促进学生特别是学困生“认知前提能力”的养成,即在学习新知识前,掌握与新知识有关的原有知识技能,改善认知先决条件。因为学困生为了成功回答老师的提问,获得奖励和加分,在借贷课中设问题后,同样由担保人帮助预习,且要自主质疑一个问题,在课堂上提出。这就达到“笨鸟先飞”的目的了。兴趣最好的老师,学生最喜欢做游戏,我们就投其所好,将学习寓于生活游戏之中,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独立学习、合作学习及选择学习的兴趣,提高差异教学的效益。
点子二:试行“二证”学习制。“二证”学习制则适用于优秀生。一是“择业证”,学习好的同学可以申请选做或不做老师统一布置的作业,获取“择业证”后,即可在一个单元学习时间内,也可视具体情况定时间段选做适合自己的各式各类相关作业;二是“免考证”,学生学完一个单元的知识后,自我感觉学习效果显著,可以申请免考这部分内容,但要做教师的助手,批改学困生的试卷并讲评。
布卢姆认为,“对90%的学生有效的教学方法,对10%的好学生是不利的”。我校的“二证”学习制正是针对这一现象所做的一项教学改革。“择业”、“免考”避免尖子生厌烦而又无奈地学习和检验他们已经掌握或能迅速掌握的知识技能,也避免因跳极而可能出现的“长短腿”现象。
当然,我们也清楚地认识到,教师在实践操作时还须把握许多细节问题,比如课内与课外的关系、适当与适量的问题等等。我们不应让课外知识喧宾夺主,不应偏离课堂教学主线,应避免让课堂成为“资料展示厅”。而这些,都需要我们继续努力地去探索。
三、具体成效
通过各种方法和策略来进行差异教育,使优秀生吃的好,学困生吃的饱,学生们在快乐中学习。
四、操作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一)在推行“借贷”教学制度时,教师要适当调节“借贷”内容,从而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关键词:差异教学;中职教学;个性差异
面对参差不齐、个性十足的中职学生,面对就业繁杂的专业岗位、风格迥异的中职学生的需求,尊重个性差异的差异教学的实施更显迫切。“差异教学是指在班集体教学中立足学生差异,满足学生个别的需要,以促进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充分发展的教学。”尊重个性差异的存在是促进个性存在、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一、转变教学观念
个性也叫人格,是一个人所具有的各项比较重要的和相当持久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差异性教育必须以受教育者的个性差异为依据展开,使每个有差别的学生在其原有基础上纠正偏差的个性,培养良好的个性,找到自己才能发展的独特领域,最终达到个性的和谐发展。
1.学生观
差异教学“以学生为中心”,差异教学中学生与教师是平等的,强调教师是“为学生服务”的。差异教学既立足于学生的差异,又不消极地适应学生差异,而谋求创造种种条件,让每个学生的潜能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充分发展。
2.教学观
教与学是一对互相影响、互相转化、对立统一的矛盾。尤其是在中职教学中,关注的则是“教如何更好地为学服务”。学生个性十足,所学专业又有很大不同,发展的方向不尽相同,就业岗位要求又差之千里,这就要求职专的教师必须要时时调换角色,挑选教学内容,寻找最适用的教学内容及方法,这才符合差异教学的本质:既看到学生的共性也看到学生的差异,立足于有差异的群体,提高所有受教育者的素质,培养既全面发展又具有个性的人才。
二、优化课程结构
建立以学科课程为主、活动课程为辅的两者相结合的课程结构。活动课是以学生个性特征为基础,培养学生兴趣、爱好,发展学生个性的重要课程类型,所以要搞好活动课程的开发和设置,让不同的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需要参入其中,在活动中不断发展完善自我。
中职教学更注重实际的应用能力的培养,例如,语文教学中,可以开展文学社、新闻社、演讲团等第二课堂活动,引导爱看书、喜欢写作的学生到文学社共同学习;推荐消息灵通、善于观察学校或班级动态的学生到新闻社做报道,比赛谁的消息准确、及时;要夸夸其谈者去演讲团锻炼,修正过犹不及的泛谈泛论。与此同时,教师为第二课堂活动提供适时的指导和全程的跟踪评价,使每项活动有组织、有秩序、有计划地进行,既照顾了学生的差异,促进良好个性的发展,又淡化或者逐步蚀掉了偏差个性。
三、编写校本教材
改变原有课程内容的重复庞杂、教条刻板,在不违背大纲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增大灵活性,根据中职学校的实际,精选就业实际应用的知识与篇章,对课程内容进行整合,形成具有基础兼实用性、迁移兼技能性有价值的内容,使学生掌握发展所必需的基础性知识和能力。
比如,语文教学中文言文编写要关注深入浅出、言简意赅的文章,学生具备初步的文言阅读能力即可,因此可以减掉繁文缛节的光鲜的文章,解放师生。多多增加语文学习活动,要让学生动起来,在活动中进行语文的学习,比如,“一次主题班会的方案设计”的活动,教师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行设计,然后比较,自主学习相关的知识,从而达到从需要中学习的目的,也就是教学最优化,教学最优化就是“从顺利解决教学任务和合理消耗师生时间的观点出发,有科学依据地选择并实施既定条件下最佳的教学方案”。
四、实施分层教学
按照布鲁姆的目标分类学,思维可以分为六个层次:知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综合。六个层次的思维水平是教师进行差异教学的基础,在中职教学中,根据学生思维水平的个性差异,对学生实施分层教学,即按照一定的标准,对处在A、B、C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教学。分层教学首先体现在课堂上的各个环节,包括学习目标分层、设疑分层、练习检测分层、作业分层等;其次还要采用灵活多样的课堂组织形式:同层集中式、混层协作式;采用更和谐的教法:平行推进法和分层推进法。评估的方式要适合每个学生的优势智能,注重客观的测试的同时注重问题情境等形式的测试,形成有梯度的多维测评方式,给每个学生成功的机会、成功的体验,促使他们积极地发展。
云:“教育者,与其守成法,毋宁尚自然;与其求划一,毋宁展个性。”差异教学是重视个性发展的教学,是践行素质教育核心旨意教学,是人人发展、个个成功的教学。
参考文献:
[1]华国栋.差异教学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24,30.
[2][美]戴安・赫克斯.差异教学:使每个学生获得成功[M].杨希洁,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03.
一、在了解学生学习差异的基础上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教师进行物理教学的过程中,首先要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依据不同学生的不同能力去安排教学内容.每个班中的学生个体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对那些学习成绩较为优异的,教师要适当的给他们安排一些拓展内容,这些拓展内容不仅需要学生掌握基础知识,还要具有较强的技巧性.这样才有助于优等生发挥自我优势,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积极进取.另外,教师在应对中等生的时候,要在充分把握教材的基础上安排中等类型的练习题,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安排适当的拓展内容.教师在应对较为落后的学生的时候,要尽量在课堂设计一些他们容易理解和学习的内容,这有助于培养他们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有了学习的主动性他们自然而然的就会对物理学产生兴趣,也就能逐渐的体会到物理学习的乐趣,渐渐的学习的信心也就提搞了,物理学习进步的就更快了.相反,如果教师对学生缺乏基本的了解,超额的给学生布置作业,学生不能在相应的时间内完成就会扰乱教学活动,这样学生就很难对物理产生兴趣,物理学习就会变得更加困难了.时间久了,也会失去学习的信心,甚至会产生恐惧的心理.
例如,高中物理苏教版中平抛运动一课的教学中,笔者在组织教学之前以一个教学班为单位对学生做了一个学情调查,发现一个教学班之中学情差异是很大的.有三分之一的学生预习比较到位,之前的知识也掌握的比较牢靠.而有三分之一的学生基础掌握并不牢靠.对平抛运动的理解并不清楚.解题的思路也不够明确.针对这么大的差异性,笔者在这节课的教学环节中就进行了隐性的差异性教学.尤其是在本课的重点平抛运动的特点的一块的设计中.笔者让部分比较不错的同学进行主动的探究.让他们自己总结.然后让他们展示自己的探究成果.并促进在这一模块中学情一般的学生.笔者通过实践发现,通过这种隐性拉动,几乎全体学生不仅仅掌握了,平抛运动的特点,如物体初速度沿水平方向,如物体只受到重力作用影响.和接下来的匀变速曲线运动.学生不仅仅掌握的比较好.同时由于这一年龄段学生的心理特性.激发了很多原本不太积极的学生的积极性.为今后的物理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在物理课堂上教师应该打造出差异性高效率的教学
对于学习较差的学生,很多是因为课堂上没有专心听讲,思想和注意力集中不起来,教师讲的问题没有听进去,大脑没有跟着老师的思维走,从而导致长期的思维得不到更好的发展和提高,以致跟不上其他的同学.因此,教师在物理教学中应该多注意这一部分学生,要及时的发现,及时的提醒,还要充分调动这部分学生回答相应的问题活动,以便提高注意力,有的教师为了完成一节课的教学内容,经常在多数同学问题还没有思考完成时,就由少部分的学生回答所取代,造成落后的学生似懂非懂的,导致了课堂的低效力.还有的差的学生他自己的口头表达能力弱,回答问题时不能清楚地回答,这时老师就打断学生的回答,或取代回答(其他优秀学生回答),严重的还要被老师批评,这样就给学生有造成了自卑的心理,打击了学生的积极性.在这样的情况下,这一类的学生以后回答问题就会更感到害怕,更加表达不清楚,或还会造成本来会的同学,就是因为心理自卑而不敢回答或者回答错误的现象等等.除此之外,教师在课堂上还要避免盲目而无效的提问.课堂的时间很宝贵,教师如果提的问题让学生无法回答,那么就失去了原有的实效性.物理是一门紧密联系实际的教学,在这门课程中教师应当多和实际生活联系,提出更加符合社会实际的问题,这样学生的潜能才能被挖掘出来.学习的过程中,还要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积极主动的思考、实践.不仅如此,教师还要善于总结自己的教学过程,多思多想,主动站在学生的立场去思考问题,避免在课堂上做一些无效的事情.还要思考课堂上的每一个环节是否可靠,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才最有效,学生怎样才能提高学习成绩等问题.
例如高中物理苏教版加速度一课的教学中,如果照本宣科,肯定会让部分学生思想麻木,导致课堂效率低下,学生差异进一步拉大.笔者设计这节课时注重教学效率的问题.以一根主线贯穿课堂.从生活中随手把一个苹果抛向空中这个现象入手.从问题的产生,到分析具体问题,再根据差异性教学原理,让一部分基础较好同学先自学来解决问题.让对这节教学内容比较吃力的学生讨论,自行研究这个问题.然后举行两种模式课堂对比.在热烈的气氛中,几乎全班同学都主动积极的参与进来.加速度及其相关概念、原理都得到了很好的掌握.
三、教师应该采用多种评价方式评价学生
物理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发展,对于不同的学生要采取不同的评价方式,因材施教,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于较为优秀的学生,教师要严格要求他们,要坚持“高要求、严标准”的原则;对于处在中等水平的学生,教师首先要和他们沟通、交流,了解他们存在的问题并帮助他们解决.教师还要积极鼓励他们,教给他们较好的学习方法,使他们朝着更高的方向努力;对于学习成绩较为落后的学生,教师要采用鼓励为主的评价方法,先充分肯定他们的进步之处,及时的表扬、鼓励,消除他们的自卑感,帮助他们解决存在的问题,树立自信心.
四、开展个别学生单独指导的学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