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想象力训练的重要性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 视唱练耳课程;基本特征;重要性
视唱练耳的目的在于组织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并让学生通过训练将听觉运用到创作和表演中去。所以视唱练耳是音乐教育的基础和根源。学生只有重视视唱练耳的训练,才能真正将音乐与感情有机的结合起来,最终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就目前社会来看,音乐文化向着多元化发展,很多不同的音乐类型应运而生,而不同类型的音乐面对着不同的听众代表了不同的文化。所以如何将这些音乐文化合理的加以区分,发扬各自的特点就需要从基础出发将音乐与实践联系起来学习。所以笔者就从视唱练耳学科的特征出发具体论述其重要性。
一、视唱练耳课程的基本特征
视唱练耳作为音乐专业的必修课程,对音乐教育起着服务和奠基的作用。其覆盖面很广,涉及到一切音乐领域,所以学生在对视唱练耳学习时能充分了解各个音乐领域对音乐的认知。所以正确的定位视唱练耳课程是学好音乐的必要途径。视唱练耳课程具有分别是基础性和长期性,下面笔者就对这两个特征具体分析。
1、视唱练耳的基础性
视唱练耳是学习音乐者所必修的课程,也是音乐教育中被重视的基础课程。其视唱练耳涉及面极广,对许多专业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比如作曲专业的表现形式为创作,声乐专业的学习主要是表演。虽然不同专业的学生对视唱练耳的核心理解不清,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视唱练耳对每个专业都起到了特定的作用。所以视唱练耳的基础性是显而易见的。
2、视唱练耳的长期性
视唱练耳并非是一朝一夕之功,而是伴随着整个音乐生涯的一门课程。学生在从事音乐事业的时候,更应该切实把音乐学习和音乐实践结合起来,进行具体的创作和升华。在进行视唱练耳训练过程中,一般分为内、外两种表现形式的训练。对内训练就是对听觉训练,并从感性出发提高内心对音乐的感知能力。而对外训练则是更多的对表现形式进行培养,让学生通过各种方式表现出音乐的内涵。所以只有长期琢磨实践才能内外结合,内心感知音乐的内涵,又能通过表演形式加以展现。所以视唱练耳的长期性也表现在这个地方。
总体来看,我国大学对音乐演奏的教学质量并不算高,这是因为我国大学音乐类专业的教育现状并不尽如人意。很多音乐类专业教学过程的模式化让学生很难真正学到音乐艺术的灵动风格,只会泛泛的模仿,这是音乐专业教学亟需除去的教学弊病。
二、视唱练耳学习的重要性
对于教育来说,每一门学科的发展都需要经历很长时间的实践和总结。视唱练耳学习也是如此,视唱练耳学科最初从西方引进,直至今日的创新化发展都说明了视唱练耳课程在不断地进步当中。我国目前的视唱练耳教学体系不断的完善,教材和教法也不断的创新,正是因为视唱练耳的重要性被音乐学者认识到。而具体来说,视听练耳的重要性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表现。
1、视唱练耳对音乐基础的训练作用
视唱练耳系统来分可以分为“视”、“唱”、“练耳”三个部分。分别是识谱、演唱和听辨三项技能。识谱是对音乐学生对谱的认识和创作打下基础的主要方式,而演唱主要以表演的形式表达出音乐渲染力的方法,听辨则是内心感知音乐内涵的主要途径。所以三种技能都是对音乐认知的基础训练。同时,视唱练耳的学习过程中还具有音准的训练和节奏的训练等,音准的训练是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明白发声的原理,通过不同的发声技巧进行演唱。对于节奏的训练则是为学生的实际表演打下基础,节奏是音乐的基本内容,更是音乐的核心所在。有些人在学习过程中习惯打拍子或者不打拍子跟不上节奏,这是很容易发生的情况,所以对节奏的培养也是加强学生对音乐掌控能力的具体方法。所以说视唱练耳对学生基础的训练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
2、视唱练耳对学生音乐表现力与想象力的培养
音乐的表现力是音乐工作者通过不同的工作方式让音乐彰显出某种特有的文化。一般是对音乐的艺术风格、特色、创作手法等进行着重的设计与凸显。在学生演唱时,应该通过自己的表现方式将音乐的这种文化内涵表现出来。视唱练耳训练就是让学生能更多的接触音乐表现模式与表演方法,让学生对音乐表现力加深理解和应用,最终完善到实际表演中去。学生对音乐的想象力是学生了解音乐的主要途径。音乐表现的内容并非是实际的事件,而是需要学生利用想象力将音乐与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将音乐的抽象感情赋予到具体的事件中去。比如我国古典音乐与古典文化典故的结合成为我国目前古典音乐的流行之风,这本身就是音乐人利用想象力对音乐的理解和表现。所以视唱练耳对学生表现力与想象力的培养也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3、视唱练耳对乐感和音乐感知力的培养作用
声乐是一门有声的艺术,通过具体声音的表现传播音乐的内在文化和感情。所以学生需要对音乐的乐感以及感知力加以培养,视唱练耳就是对乐感与感知力进行培养的最好方法。乐感的培养主要集中在对音乐的表现方式的理解与感受,比如节奏的变化、表演的细腻等具体情况。因为音乐是一种变化的动态艺术,而且是通过对节奏和演奏速度的起伏与控制的声乐艺术。对音乐的感知则是通过了解音乐的创作背景以及创作思想从而了解音乐的内涵,也只有对音乐作品的内涵和背景深入理解之后才能真正表演出音乐的内涵。但是这种能力是需要通过严格的视唱练耳才能获得的。所以视唱练耳对乐感以及音乐感知力的培养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结语
视唱练耳在音乐教学中是必要的,因为视唱练耳是整个音乐教学体系的基础。只有通过视唱练耳的严格训练才能让学生对音乐产生感知和对音乐本质的认识。在具体表演过程中,学生应该将视觉、听觉和声音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才能真正达到传播音乐内涵的目的。所以在学习和训练过程中,视唱练耳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在大学对音乐教育的过程中,需要通过不同的教育方式与教育技巧进行科学的教育。具体到音乐课程的教育来说,笔者认为,大学应该多开设相关课程提升学生钢琴演奏表现力与想象力、学生乐感和音乐感知力等。同时,对于钢琴演奏专业仍然需要基础的视唱练耳训练,并注重对学生艺术外功的重点培养才能让学生从技巧和意境上都能达到较高的思想层次。
【参考文献】
[1] 田茂杨.试论高师视唱练耳的重要性[J].音乐大观,2014(5)79-79.
[2] 周云杰.视唱练耳对声乐技巧的作用和影响研究[J].艺术百家,2014(2)209-211.
[3] 黄茜.多元与综合――新时期本科视唱练耳教学探索[J].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12(1)157-164.
一、声乐艺术特点
声乐是一种传统唱法,包含民族唱法、通俗唱法及美声唱法。歌曲需要通过演唱来表达,将文字加曲调完整的表现出来,需要歌者具有一定的能力。声乐演唱首先是对演唱内容的理解,根据歌中人物或作词者的感情,以及歌曲的时代或故事背景,不断领悟其中的特殊感觉,从而努力达到一种共鸣;其次是丰富的想象力,根据歌曲凭空想象场景,在脑海画像,描绘出动态的一组画面,并且身临其境,作为画面中的一个主角,体味演唱;再次灵活运用自己特有的声音,生动委婉的演唱,充分发挥美妙的声音,根据不同歌曲掌握不同的声乐唱法,从而做到演唱韵味十足;科学的运用演唱技巧,音色、音质、感情充分结合,将演唱从一首歌曲升华到一种艺术,做到声情并茂,完成对声乐艺术的完美表达。
二、想象力在声乐艺术中的重要性
想象力是在固有的物质基础上在头脑中塑造出的一种新的形象,是声乐艺术中的重要组成,可以深化声乐表演。一首歌曲的歌词单单是文字的表达,歌唱是一种展现画面的简要途径,而在这个过程中想象力就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例如《桃花谣》中“桃花美,桃花艳,开在那三月间,桃花儿红,女儿美,梦儿飞满天”,演唱时需想象三月桃花盛开,粉红染了一片的场景;《为了谁》中“泥巴裹满裤腿,汗水湿透衣背。我不知道你是谁,我却知道你为了谁”,所有的歌词都需要想象刻画那种画面,一点一滴的表达,通过合理充分的想象来寄托歌者对歌曲内容的那份感情,继而形象生动的演唱。可见,想象力在声乐艺术中的重要性。
三、如何培养声乐艺术中的想象力
(一)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
歌唱和人生有着密切的关联,演唱的声乐歌曲,或许是一件事情,或许是一种情感,或许是一个现象,又或许是一个人的一生。但不论是什么,都需要借助歌者淋漓尽致的演唱来体现。声乐表达的大多是比较积极、意义深远的,这同样需要有积极的人生态度,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有利于帮助判断歌曲叙述内容的动态方向,从而有助于发挥想象力,正确、高效的把握歌曲。
(二)拓展声乐实践
在声乐的学习中,仅仅是掌握声乐的一些理论并不能提升对歌唱的表达,还需要不断拓展声乐实践,在实际演唱中一点点训练,不断将技巧与情感结合。在各种场地适应自己声乐歌唱的表达方式,通过练习不同题材的歌曲、多样叙述方式的歌曲,在不断的实际锻炼中积累经验,创造出一定的想象空间,训练想象力融入到歌唱的能力,一步步提升歌唱水平,不断的巩固和发展自我。
(三)提高文化素养,拓展知识领域
文化素养起着一定的决定性的作用,特别是在声乐艺术中想象力的发挥,如果不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有可能无法形象生动的想象出歌曲的背景画面。提高文化素养,通过对各类文化的不断学习,尤其是国内外的传统文化,传统文化更加利于体会声乐歌曲的时代韵味。做到不拘泥与音乐学科这一门,可以拓展知识领域,多了解一些其他领域的文化,例如传统美学、汉语学等,开拓阅历,丰富精神层次,可以帮助歌者以一个全新的视野对歌曲进行审美,避免受到知识广度的束缚,无法充分理解想象。
(四)生活中留心艺术
人常言“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在生活中留心艺术帮助歌者更深刻的体味生活的五味杂陈,喜怒哀乐,欢聚离别,各型各色的人,各种各样的生活,共同组织成一个大的集体,作为这个集体的一员不可能所有都亲身经历一遍,但却可以通过观察、留意将生活的点滴印在心里。遇到类似歌词可以轻松抓住核心情感,更加利于歌唱的表达。从生活寻找艺术,同样可以激发歌者的创作,对歌曲的把握更为灵活。
在传统的声乐教学中,由于声乐乐理知识较为繁复,需要背的东西很多。教师们在进行课堂教学的时候,往往就是照本宣科,没有把这些复杂的知识用通俗的语言为学生讲述。整堂课完成以后,学生什么实际知识也没有学到,教师却深心疲惫,不能完成预期的教学目标。如果教师能在授课的时候能利用生动的语言为学生们授课,在加以适当的想象,学生学习起声乐知识来就更加容易。这种教学方式不仅能够更好更快的完成教学目标,还能够对学生的想象力加以培养,可谓一举两得。
二、基于想象力在声乐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上文介绍了想象力在声乐教学的作用,将想象力因素加入到实际教学当中,才能在真正意义上发挥其自身价值。
(一)在声乐发声上的综合运用
教师在在指导学生进行发声训练的时候,要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力进行联系。通过想象,可以令原本抽象的相关概念变得具体化,让学生在真正意义上感受到学习声乐的乐趣。例如在进行弱音训练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想象在腔内有一个小球在有节奏的运动。再如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放声训练的时候,先让学生将嘴张大,这时教师告诉学生:同学们,如果你们掌握不好口型的话,就可以想一下,你们在打哈欠的时候,是怎样的呢?经过教师的点拨,学生们瞬间领悟到了该技巧要点。再如,教师指导学生们进行咬字训练的时候,告诉学生:咬字清晰是非常重要的,如果能让歌词在口腔中竖立起来,你就达到目的了。这样一来,学生们也顺利将咬字技巧加以掌握了[3]。学生的声音也更富立体感,上述方法可以让学生在演出前放松紧张的心情,全身心的投入到演出当中。经实践证明,将想象力应用于声乐教学中,具有现实性和科学性。在进行发声训练的时候,只有将各种发声要点进行全面掌握,才能演唱出动听的歌曲。这种教学方式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除了能够培养学生的演唱技巧以外,还能在激发学生学习声乐的主观能动性,进而在根本上将声乐教学质量加以提高。
(二)在声乐作品感情上的综合运用
学习声乐课程的最终目的,是通过声乐知识技巧的学习,在具体音乐作品中表现出自己的思想感情,利用动听的歌喉去打动观众。学生在对一部优秀作品进行理解与感悟的时候,想象力发挥了及其重要的作用。学生拥有丰富的想象力,理解起音乐作品的相关意义来就更加容易。观众也能被演唱者的激情所感染。学生在学习一部优秀作品之前,要对该作品的文化背景,创作动机,以及感情基础进行深入性的研究。在原有作品的基础上,加入自己对该音乐作品的理解,对乐曲进行二次创作。值得注意的是,学生们在进行再度创作的时候,要发挥自己丰富的想象力去进行创作。例如,学生在演唱轻柔、富有诗意的歌曲的时候,可以和自然风景,月色,平静的海面作为联想对象进行创作。值得注意的是,在进行想象的时候要注意整体的连贯性以及是否符合当前场景。例如学生在演唱《又见炊烟》的时候,可以联想到诗情画意的情境,学生演唱《大海啊,故乡》的时候,可以联想平静的海面等。学生在演唱慷慨激昂歌曲的时候,可以联想一团热火,奔腾的河流等。通过这样方式演唱出来的歌曲就会显得富有激情,让人欲罢不能。例如,学生在演唱《黄河大合唱的时候》就可以在脑海中想象出黄河那种慷慨激昂,川流不息的景象,通过演唱,听众们也会被歌者富有磁性的声音所感染。为了能够让想象力在声乐表演中得以最大程度的发挥,学生们要去体验生活,感受生活,从生活中获得创作的灵感。另外,学生们还要对大自然进行细致的观察,领略大自然的无限风光,在真正意义上将发散性思维加以培养。
三、结束语
关键词 想象力;减负
一、想象的重要性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新潜能。”小学生的想象鲜明生动,随着年级的提高,逐步增强概括性与逻辑性,甚至出现了创新性成分。而学生的想象活动又离不开语言的调节,并以语言的形式表达出来。而且想象越丰富,其语意表达也越生动,想象越活跃,其语言表达也越有情趣。因此作文教学要通过培养与丰富学生的想象来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为此,小学语文教师要创造条件,采用多种手段,丰富儿童的表象。丰富小学生表象的途径主要有以下几条:
(1)在接触自然、社会的过程中积累表象。儿童的生活环境,周围的事物,是学生表象的重要来源。教师要注意丰富学生的生活,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接触自然。接触社会,留心周围事物,勤于观察思考,逐步积累丰富的表象。
(2)在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表象。语文实践活动的过程,是学生动手、动口、动眼、动脑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活动,感知事物,形成表象。教师要经常组织学生参观、看展览、游览、看电影电视等活动,使小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观察、比较、分析和综合,获得丰富多彩的表象。
(3)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积累表象。识字写字、口语交际、阅读和综合性学习的教学,是丰富学生表象的有效途径。汉语拼音中的字形教学,识字中字形、字义教学,经常利用关图、事物和形象化的材料;口语交际训练中的看图、观察事物、实验制作和听故事等形式;阅读教学者,让学生联系经验,练习具体场景、情境等理解词句,等等。这些都能够有效地帮助小学生丰富表象积累。另外,语文教学中教师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进行口头讲述,带领学生进行有感情的朗读,也能使儿童积累起丰富和准确的表象。
二、如何培养想象力
想象的新形象是通过已有表象的分析、综合加工过程实现的。即从已有的表象中,把所需要的部分从整体中分解出来,并按一定的关系,把他们综合成为新的形象。可见,小学生想象作文能力的形成,仅有丰富的表象储备是不够的,还必须学会怎样对想象的材料(表象)进行分析、综合加工,以形成新形象,并以文字的形式表达出来。这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师要为学生创造想象训练条件,拓展其想象的空间;教给学生想象的方法,通过训练使小学生逐步学会合理想象
(1)让儿童在活动中驰骋想象。小学生的活动主要包括课内外活动和校内外的活动。就语文学科而言,有以下四类:①语文课堂学习活动,②语文校内课外活动,③课外读写活动,④校外语文实践活动等。
(2)在学科综合中训练学生的想象。美术课、音乐课、数学课和社会课等非语文学科,都有训练学生想象的因素。如,美术课上没绘画、手工、雕刻等必须借助想象;音乐课上,学生根据歌词或乐曲,想象出一幅幅有声有色的画面。因此,语文教师要注意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的综合,为学生提供广阔的想象空间。
(3)开展适当的训练,使学生学会想象。在语文教学活动中进行想象训练形式多样,主要有对静物的动态想象、对抽象词的具体想象、对无声状的有声想象、对无色状的有色想象、对物体的拟人想象、对个别事物的概括想象等。
总之,想象训练要贯穿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做到想象作文与识字写字、阅读、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相结合,想象力培养与思维力、注意力、观察力培养相结合。
三、想象作文的训练和指导
从广义上讲,小学生的纪实作文也是想象作文,因为纪实作文主要是再造想象的结果。狭义上的想象作文,要求以学生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为基础,以合理性、科学性为准则,大胆展开想象,恰当运用虚构、夸张、幻想等手法,构思出具体、生动、新颖、奇妙的写作内容。本文所谈的想象作文指狭义上的想象作文,它在一定程度上是创造想象的结果,具有首创性、独特性和新颖性等特点。心理学研究指出,第一学段学生以再造想象为主,第二、三学段的学生再造想象中的创造性成分越来越多,而且能够对已有表象做出真正的创造加工,能够独立地进行创造想象。
想象作文训练的方式多种多样,大致可分为四类:⑴改造类。如,诗句改写法、观察联想法、画面写意法、音响诱导法等;⑵接续类。如,续写补写法、故事延续法等;⑶扩充类。如,情境扩充法、词语联缀法、词义描绘法等;⑷畅想类。如,情景假设法、理想设计法、科学幻想法、童话创作法等。
一、反复听读,激发想象
在反复听读、朗读的过程中,一些诗词所包含的画面会自然地流淌进学生的大脑,配之与诗词相协调的音乐氛围的营造,加之对学生的朗诵指导,就更加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如在学习杜甫的《兵车行》时,学生自由诵读,感受整首诗的悲愤、怨愤、激愤的感情基调,听名家配乐朗诵,在反复的听读、朗读中,脑海中会浮现一幅幅悲怆震撼的出征图、震人心弦的送别图,学生的想象力得到充分的激发。
又如学习柳永的《雨霖铃》时,在反复听读、朗读的过程中,激发出学生无穷的想象力。从日暮雨歇,送别都门,设帐饯行,到兰舟摧发,泪眼相对,执手告别,依次层层展现离别的场面和双方惜别的情态,犹如一首带有故事性的戏曲,在读者的脑海中上演。
二、架设桥梁,领略内涵
中学生与古诗文作者的人生阅历、文化底蕴、知识背景、语言修养有很大不同,使得他们在阅读一些古诗文时存在着一定的障碍,不能很好地领略文本的内涵。这就需要在古诗文的教学中,运用想象,在这中间架设心灵的桥梁,让学生走近作者,甚至可以化身作者,与文本对话,从而达到心灵上的沟通、内涵上的感悟。
在《声声慢》学习的过程中,通过对作者生平经历、写作背景的了解,激活想象,架设桥梁,想象词人经历了国家危亡,故乡沦陷,丈夫病逝,金石书画全部散失,自己流落在逃难的队伍中,饱经离乱。“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想象李清照南渡后生活的孤苦无依,孑然一身,学生才会更好地领略词中的深愁、浓愁,无尽的愁,才真正感受到作者在用最简练的笔墨传达最丰富的内涵。
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第二段,那些村童居然对着面带愠怒的老头公然作贼,抱起稻草,嘻嘻哈哈,大摇大摆地走入竹林。读到这里,如果不细想,不想象,就会感到杜甫真幽默,描写出这么好笑有趣的场面。若发问一句:“一根稻草都要,而且是‘群童’,这说明什么?”学生马上想到“贫困”,再一点拨,通过想象,想到安史之乱后民不聊生、天下贫困的整个局面。这些群童正是因为家境贫困,才会“当面为盗贼”,抱走那些今天视作垃圾的茅草。学生因此而悟到这些正是结尾的伏笔,进而深刻理解作者就是通过描写他本身的痛苦来表达“天下寒士”的痛苦,表现社会的苦难、时代的苦难,最终为杜甫这种炽热的忧国忧民的情怀所感动。
三、放飞思绪,彰显个性
“学校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培养鹦鹉学舌的模仿者,而是培养能够自己独立思考的创作文教学作文教学
……
微风轻拂着草叶,透过那层层绿意,露珠眨着乌黑的大眼睛好奇地打量着周围的一切――五彩缤纷的天地。太阳慢慢趋向高处,空气的温度上升着,路边的车辆来来往往,奔驰而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