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提高认知和思维能力

提高认知和思维能力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提高认知和思维能力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提高认知和思维能力

提高认知和思维能力范文第1篇

【关键词】 评判性思维;NICU;护理带教

The effect of critical thinking in nursing education in the NICV

CHEN Xue-lian,LUO Rui-zhen,CHEN Lin.

SUN Yat-sen Mernorical Hospital,Guangzhou 510120,China

【Abstract】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critical thinking in nursing education in the NICU.Methods 60 nursing stud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30 person control group and 30 person observation group,the control group taught by traditional methods of teaching,otherside.The observation group through problem-based learning,reflective teaching,case law and to discuss within the framework of nursing process measures of clinical teaching,and gradually developing and enhancing nursing students to improve critical thinking ability.Results There were subjects of the theory of birth care assessment,operational assessment and critical thinking ability of the cognitive assessment of comparison,all P

【Key words】 Critical Thinking;NICU;Nursing education

评判性思维也称批判性思维,是指个体在复杂的情绪中能灵活地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对问题及解决方法进行选择。识别假设,在反思的基础上进行分析、推理,从而作出合理的判断和正确取舍的高级思维方法及形式[1]。21世纪护士除有一般护理知识和技能外,还应具备处理复杂问题能力、与人交往能力、独立获取信息能力、自学能力及评判性思维能力等[2]。教育和培养护生具有评判性思维能力是现代护理教育者的重要任务,对临床带教和护生是一个漫长而艰巨的任务.特别在NICU,由于患儿无家长陪护,完全靠护理人员去观察和护理,很多时候需要护士用评判性思维去独立思考、分析、解决问题。我们NICU科近两年来尝试运用评判性思维进行教学,效果满意。

1 研究对象及方法

1.1 对象

将2008年7月至2010年5月在我科实习的60名护生按批次进行分组,即单数批次为对照组,双数批次为观察组。观察组30名,学历:本科18人、大专12人,年龄22~24岁;对照组30名,学历:本科16人、大专14人,年龄21~24岁,两组均为女性。两组护生的年龄、学历比较,均P>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按传统带教方法进行教学。

1.2.2 观察组 将评判性思维贯穿于护理教学过程

1.2.2.1 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 在NICU带教中带教老师不仅每天给学生提新问题,同时还鼓励学生求新、求异,不断发掘问题。例如有一ABO溶血患儿要输丙种球蛋白,有学生提出“为什么输丙种球蛋白不输人血白蛋白?” 带教老师针对问题组织护生进行讨论,并把握方向,点拔学生思维,使学生找到正确答案。

1.2.2.2 反思性教学法 要求护生通过反思、回顾一日或一次参加临床护理实践的过程与经历,记录工作中哪件事情给自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等,为今后提高临床实践能力积累知识、明确学习目标,促使自己有意识在下一次护理实践中选择更佳的服务方式。带教老师也可通过护生的反思日记,及时了解护生的学习情况和思维过程,及时发现护生在实习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给予引导。

1.2.2.3 病例讨论法 由带教老师提前提供典型病例,给予护生充足的时间思考,先对患者情况进行评估,通过资料收集、找出问题、作出判断,要求护生要始终保持探究、质疑的态度,不断反思、验证所学的知识,不断发现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制定详细护理计划。带教老师在讨论中要不断提供信息、启发思维、补充知识、介绍方法和线索,引导质疑、探究和创新,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讨论结束带教老师对讨论情况进行归纳总结。

1.2.2.4 以护理程序为框架的临床教学法 在临床教师精心安排与组织下,要求每个护生负责1名患者,按照护理程序,首先护生应收集患者资料,分析资料收集是否全面、准确,确定是否需进一步收集资料;然后找出主要的护理问题,制定护理计划,并解释制订计划的合理性和依据,带教老师引导护生提出多种解决方法和途径,护生在实施计划中不断进行效果评价, 带教老师应鼓励寻求真理,最终解决问题。护生边护理分管患者边完成该患者的护理病历。

1.3 评价方法 两组护生出科前进行理论和操作考试;采用自行设计的护生评判性思维能力认知评价调查表,了解护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认知情况。并对观察组发放自行设计的评判性思维教学法评价表,了解护生对运用评判性思维能力教学法的看法。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采用χ2检验和t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护生出科考试成绩比较 从表1可见,两组护生出科的理论和操作考试成绩比较,均P

3.2 两组护生对评判性思维能力认知评价的比较

从表2可见,两组护生对评判性思维能力认知评价的比较,P

3.3 观察组在出科前对评判性思维教学法的评价

从表3可见,观察组护生认为在评判性思维教学法的过程中,由刚开始对NICU充满恐惧、排斥到出科时的依依不舍,其对NICU护理工作充满向往:提高了临床思维能力;对儿科技术操作能力充满信心;使自己的知识结构更加合理;理论与实际联系更加紧密。

4 讨论

传统的实习带教模式只注重“传、帮、带”,注重护生技能的熟练程度,而忽视了护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不能运用动态、整体的观念来观察病情,不能灵活、有效、及时地去解决问题,不能较好地满足患者的需求,不能客观正确地去评价护理过程[3]。我国卫生事业正向着高质量、高效率的方向发展,有评判性思维能力的护理人员才能适应发展的需要。护生现在的学历越来越高,传统的带教模式已经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我们必须寻找新的带教模式。本结果显示,通过评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观察组护生的理论知识、操作技能和对评判性思维能力的认知均比对照组高。这是由于观察组的护生通过收集患者的资料并对资料进行分析,提出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临床实际操作验证所学的知识;在临床实习中通过写反思日记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在护理患者过程中通过观察、思考,发现患者存在的护理问题,并通过评判性思维,形成自己的观点和依据,丰富了自己的理论知识和评判性思维能力;通过用实际病例讨论的方法,提高实习护生的陈述、说明、分析、推理、评价和自我调整的评判性思维能力。评判性思维在临床教学中的应用,使得实习护生感到学有所获,提高其自觉学习的积极性;与此同时,也激发了带教老师的学习积极性,作为带教老师,首先必须掌握专科理论知识及新进展,才能在带教实习护生的过程中,解答其提出的问题,才能使实习护生把复杂的问题转化为若干个较为简单的问题,有利于启发护生思考,激发护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师生情感的交流,及时弥补护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缺陷,同时也开拓了其思路,创造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个体高级思维能力的形成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在临床护理实习带教中,将评判性思维训练融人其中,是一种值得在临床推广的护理教学方法。根据研究表明,我国高校学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总分明显低于西方国家[4],而对日益复杂的护理环境和不断增长的护理需求,培养实习护士的评判性思维能力,作为对学校教育一种延续,成为护理继续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对提高护理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参 考 文 献

[1] 殷磊.护理学基础.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09.

[2] 杨朔眉.护理教学中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中华护理杂志,2002,37(3):211-212.

提高认知和思维能力范文第2篇

心理学提出,能力是顺利地完成某种活动的个性心理特征.而智力是“在各个人身上经常地、稳定地表现出来的认知特点,就是认识能力或认知能力”.智力的核心是思维能力,而思维的核心形态是抽象逻辑思维(包括形式逻辑思维和辩证逻辑思维).按照思维结构的发展阶段来看,抽象逻辑思维是发展的最后阶段,这个阶段又可分为初步逻辑思维、经验型逻辑思维和理论型逻辑思维(包括辩证思维).显然,培养思维能力,特别是抽象逻辑思维能力是开发智力的关键.

抽象逻辑思维能力特别是理论型逻辑思维能力,在高中物理学习中的作用是巨大的,也是不可忽视的.

物理学科的研究,以自然界物质的结构和最普遍的运动形式为内容.对于那些纷繁复杂事物的研究,首先需要抓住其主要特征,而舍去那些次要因素,形成一种经过抽象概括的理想化的“典型”,在此基础上去研究“典型”,以发现其中的规律性,建立新的概念.这种以模型概括复杂事物的方法,是对复杂事物的合理简化.

在教学中,把握好物理模型的思维,是学生学习物理的困难之一.然而,在物理教学中,模型占有重要的地位.物理教师应引导学生步入模型思维的大门,适应并掌握这种思维形式,提高学生对物理模型的思维能力.

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是高中物理教师教学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如何提高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呢?

首先应重视实例和图象在教学中的作用.

在教学中,教师要把抽象问题现实化,尽量用学生可以直观观察和想象的事例和图标来说明问题,重视实例和图象,教会学生简化问题和画图.在理论上就思维发展来说,学生“在活动中产生的新需要和原有思维结构之间的矛盾,这是思维活动的内因或内部矛盾,也就是思维发展的动力”. 环境和教育只是学生思维发展的外因.教师的责任就是要以学习的难度为依据,安排适当教材,选好教法,以适合学生原有的心理水平,并能引起学生的学习需要,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和主动思维,从而创造条件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量变”和“质变”.

其次应训练学生对题目的敏感度,关注题目中的重点字、重点词,提高读题效率.

在教学中,教师应重视读题断句和分析题目,要有目的性,从每句话中提炼所能得到的信息,从信息联系知识点,并把读题观念渗透到学生的学习中,内化为习惯,从而引起质的变化.在理论上就思维结构来说,皮亚杰提出了“发生认识论”,强调“图式”概念.他的心理学思想中有着丰富的辩证法思想.他认为“图式”即心理或思维结构,“图式”经过“同化”、“顺应”和“平衡”,构成新的“图式”,不断发展变化,不仅有量变,也有质变的思想是可取的.其中“同化”是图式的量的变化,“顺应”是图式的质的变化.

任何一门科学都是由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基本方法等组成的.概念、规律、方法等是相互联系的;不同的概念、规律、方法之间也是相互联系的,从而形成了该门科学的知识和逻辑结构.当然,这种结构也在变化和发展着.应该说,人的思维结构和各门科学的知识、逻辑结构都是人们对客观现实世界的反映,是紧密联系的.因此,从教学必须发展学生思维能力上来说,正如布鲁纳所说:“不论我们选教什么学科,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这也符合现代系统科学(控制论、信息论、系统论)的观点,系统科学认为结构与功能是对立的统一.不掌握学科结构,就难以发挥该学科的功能.不仅如此,还认为任何系统都是有结构的,系统整体的功能不等于各孤立部分功能之和.而是等于各孤立部分功能的总和加上各部分相互联系形成结构产生的功能.物理学科更是如此.布鲁纳说:“制订物理学和数学课程的科学家已经非常留意教授这些学科的结构问题,他们早期的成功,可能就是由于对结构的强调.他们强调结构,刺激了研究学习过程的人.”

提高认知和思维能力范文第3篇

关键词:初中数学;直观性教学;数学形象思维

在各种类型的直观性中(实物的、图画的、符号的),数学教学里广泛使用的是符号的直观性(图形、图像、图式、图表)。符号直观性的手段是一个约定的符号体系,借助于这个体系,把所研究的物体、现象和过程的那个侧面,同其他的性质区别开来,并表现为纯粹的形式。但是,符号的直观性不是一下子就能明确起来的。在对直观性教学与数学形象思维进行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本人于2009年3月始,针对初中二年级学生的数学直观性教学又进行了相应的实验研究。

一、被试选择

以XX市XX学校两个自然教学班,初二(19)班为实验班,初二(17)班为控制班,实施实验。

XX市XX学校是一所市立民办公助的重点学校,在XX市具有很高的声誉,学生也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和代表性。本人是这两个自然班的数学任课教师,故具有天时地利人和的特点。

二、实验类型

本人所采用的是不等控制组前后推测实验设计。实验模型如图所示:

A、实验组O1A×O2A

B、控制组:O1B ×O2B

时间

其中,O1事前测定; 2事后测定;×:实验处理

三、自变量

笔者以华师大版本八年级(上)第16章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与八年级(下)第20章平行四边形的判定这两章的内容,进行整理综合,结合几何画板,flash,ppt,制作课件,动态展示平行四边形与几种特殊平行四边形的关系,并精选有关的动态几何的例题,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更加直观的演示,让学生猜想,探究,对学生进行形象思维与直觉思维的训练。

四、因变量

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及数学认知成绩为因变量。因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与数学的思维能力存在很大的相关性,所以笔者以学生解决相关的平行四边形方面的动态几何问题的变化来说明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直觉能力的变化。以数学认知成绩同时作为因变量,是为了说明恰当的运用直观教学对提高教学质量是大有裨益的。

五、中间变量

以“问题解决”和建构学生良好的“数学认知结构”作为中间变量。实验教学时,笔者精选了一些几何动态问题或有关四边形方面的习题,作为实验班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例题与练习题。选择题目的标准是:其一,形象思维特点突出;其二,数学思想方法深刻;其三,具有一定的探索性、开放性;其四,传统的直观无法实现,必须借助于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得以直观演示。

六、对无关变量的控制

(1)实验班与控制班均由笔者同一教师任教。

(2)实验班与控制班的学生作业量一致,教学时数相同。

(3)为避免“霍桑效应”对实验的影响,未向实验班告知他们是实验对象。

(4)实验班与控制班在同一上午随堂进行前后测。

(5)实验班从教学内容到教学方法等都充分运用现代化的教育技术,实现教学的直观化,控制班则运用传统内容及做法。

七、实验材料

1、形象思维能力测验。形象思维能力测试题是在广泛搜集资料的基础上选编出来的。包括:数形结合的问题,前苏联著名数学教育家克鲁捷茨基编制的直观能力题和部分开放题。

2、数学认知水平测验。该测验是XX市XX学校初二上学期平行四边形单元测试题,题目的难度适中,具有一定的典型性。

3、典型性的数学教案。教案是在适合初二学生的认知特点,通过大量习题的筛选,之后又在导师和同年级备课组的指导下编写出来的。本实验采用自然实验法。实验班加强直观性教学,控制班不接受。整个实验过程包括前测、干预、后测三个阶段,实验从2009年3始到2009年5月止,大约三个月的时间,其中前测于2009年4月完成,后测于2009年5月初完成。实验基本步骤如下:

(1)实验准备工作

实验前,笔者要充分了解直观性教学的原理与手段方法,明确直观性教学与数学思维的两个层次之间的关系,以便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加以运用,逐渐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培养他们的直觉能力,也就是数感。期间,笔者要完成理论学习,制作相应的课件、教案,并且参加了学校的现代化教学能手的比赛。

(2)实验前测

实验班和控制班均参加前测,前测内容包括:形象思维能力测验。参照学生当前的学期数学考试成绩,笔者进行统计分析,了解直观性教学与数学思维能力水平的关系,以便更有针对性地制定干预措施,加强直观化教学,进行数形结合,形象思维训练,从而更好地发挥实效。

(3)干预技术包括集体干预和个别干预

集体干预:设计专门的活动课,通过动态几何题,开放题,同步数学习题等,按照设计的教学模式,按班级的学生随机地分为几个小组,组织讨论,有意识地通过直观对学生进行形象思维,数形结合能力的训练,在授课、解题、答疑等环节中,依据既定的教学模式,有意识地启发,引导学生进行形象思维,直觉思维,大胆猜想,小心求证。

个别干预:个别干预与集体干预同时进行。主要是针对某几个有突出特点的学生,如数学思维能力较好,但数学能力不强或者数学能力很好但数学思维能力有欠缺的学生进行具体指导,因材施教。运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方式,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4)实验后测

实验班和控制班的学生均参加后测,其内容与前测水平相同。同时,抄录学生的单元测验成绩作为学业成绩的指标。

八、实验结果

1、认知成绩

实验班与控制班的数学认知平均成绩,即两个班级的前测成绩无显著性差异,实验班成绩低于控制班,并且从初一至初二,实验班的成绩与控制班的平均成绩差距在2-3分。实验班的数学认知平均成绩,即后测成绩高于控制班,虽然差异不显著,但优秀率和平均分都有明显提高。这说明,通过实验,实验班的数学认知成绩有较明显的提高。

2、形象思维能力

在后测成绩上,实验班的成绩明显高于控制班。实验班的成绩比较稳定,而且逐步上升。这说明,实验教学的效果在一定条件下有可能超过传统教学的效果,实验教学具有可进一步发挥的潜力。

九、结论

通过以上的理论学习与实验研究,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一)初中数学有效的直观性教学对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从而有助于学生右脑的开发,对学生的创新能力的提高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运用现代化手段进行直观性教学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在初中阶段,教师较注重数形结合,几何直观等感官层次上的直观,思维层次上的直观教学有待加强。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结合教材具体内容,采取适当的直观手段,将对教学效果和学生的素质的全面发展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陈涛:《浅谈中的直观教学》,《泰安师专学报》,2001年第6期。

提高认知和思维能力范文第4篇

[关键词]衔接 学习 思维障碍 思维空间

一、高中数学学生思维障碍产生的原因

高中数学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思维能力主要是指:会观察、实验、比较、猜想、分析、综合、抽象和概括;会用归纳、演绎和类比进行推理;会合乎逻辑地、准确地阐述自己的思想和观点;能运用数学概念、思想和方法,辨明数学关系,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

学习本身是一个认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个体的学是要通过已知的内部认知结构,对“从外到内”的输入信息进行整理加工,以一种易于接受的方式加以存储,作为个体的学生在认识新知识的过程中总是通过提取旧知识去吸纳新知识,新旧知识在人脑中不断地相互作用和联系,使原有的认知结构不断分化和重新组合,从而使学生获得新知识,促成新的认知结构的建立和完善。但是这种认知的过程不是一次就能成功的,一方面如果我们在课前的准备中如果不能正确了解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而只是按照自己的思维或只是简单了解去进行灌输式的教学,当然会造成学生的思维障碍;另一方面,当新旧知识在学生的人脑中重新组合时学生如果不能找到“连接点”时,新的知识的理解就会产生偏颇。在教学实践中经常听到学生有这样的反应:上课听讲感觉很容易,但等到自己动手去解决问题的时候又感觉千头万绪不知从何下手。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关键在于“教”和“学”两方面的协调和不和谐性。学生不懂得如何去思考,长期以来形成的数学思维方式是遇到问题以后去照搬照套现成的模式,而不是去分析问题条件和结论的差异。学生不知道如何去思考问题,学生的数学思维存在障碍。因此分析数学思维障碍形成的原因,探索突破思维障碍的方法对我们的高中数学教学有着很重要的意义。

二、高中数学学生思维障碍的表现形式

由于高中数学是建立在小学、初中数学教学的基础上的,而作为个体的学生的数学基础、思维方式、习惯也各不相同,所以数学思维障碍表现也各不相同,具体表现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于知识发生的过程不会主动地进行深入的理解和思考,对知识的理解仅仅停留在理解的表象层面上。对问题的解决易受原有认知结构的影响,习惯于去套用现成的解题模式。

对自己的思维方法深信不疑,不能根据新的对象的特点作出正确的判断,阻碍了新的更合理有效的认知结构的建立,当然不能适应高考选拔性考试的要求。学生在解数学题时,常尚未看清题意,见术语,便罗列公式,生搬硬套;见数据,便代入演算,拼凑解答等。由于思维的单一性,呈线性状态,导致思维过程常常中断而受阻。就一节课的知识容量而言,初中远比不上高中,因而在讲解中就有快慢和粗细之分。这一快一慢,一粗一细两对矛盾就很容易将初中与高中阻隔,产生两极分化,使初高中难以得到系统的响应,从而影响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

三、突破高中数学学生思维障碍的方法与途径

1.做好初高中的衔接教学

刚进入高中的学生可塑性很强,如果教师能因材施教,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可以最大限度地防止数学思维障碍的产生。当然高中数学内容的广度、深度非初中数学可比,如能给学生一点发展的空间,适时地发现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闪光点并给以适当的鼓励。帮助他们确立学习的目标,使他们有“跳一跳就能够得着”的感觉。

2.创造性思维品质的培养,教会学生思维的方法

首先应当使学生融会贯通地学习知识,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还要启发学生积极思考,使学生多思善问。能够提出高质量的问题是创新的开始。数学教学中应当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看法,并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自我鉴别。加强分析、综合、类比等方法的训练,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加强逆向应用公式和逆向思考的训练,提高逆向思维能力;通过解题错、漏的剖析,提高辨识思维能力;通过一题多解(证)的训练,提高发散思维能力等。

3.一题多解,开拓学生的数学思维空间

“数学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的各个部分之间存在概念的亲缘关系.我们在学习每一分支时,注意了横向联系,把亲缘关系结成一张网,就可覆盖全部内容,使之融会贯通”,这里所说的横向联系,主要是靠一题多解来完成的.通过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同一道数学题,既可以开拓解题思路,巩固所学知识;又可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达到开发潜能,提高能力的目的.从而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4.开展问题教学,培养思维能力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数学问题是数学思维的动力,并为思维指出了方向;数学思维的过程也就是不断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而把素质教育落实到课堂教学中,恰恰是以问题解决作为中介的。因此,在数学课堂学习中,教师要不断向学生提出不同层次的数学问题,为更深入的数学思维活动提供动力和规划方向,使数学思维活动持续不断地向前发展。

5.诱导学生暴露思维过程,提倡教学反思

提高认知和思维能力范文第5篇

一、小学生的思维特征及思维发展要求分析

针对小学生而言,他们的形象思维和抽象逻辑思维能力都不强,都处于发展阶段,尤其是抽象逻辑思维。小学生无论是从年龄上来看,还是从心理来看,都处于未成熟时期,他们对事物的认知能力往往主要受感情因素影响,正是如此,这也决定了小学生思维有其自身特点。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表明:7岁到11岁的学生,他们的逻辑推理都是靠具体形象来实现的。这一理论足以表明,小学生要想充分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一般都是通过将其转化为具体形象来进行的,也就是说,通过感性材料,让他们对问题进行分析,进而促进对抽象知识进行总结,最终获得抽象的数学知识。小学生一般对自己亲自摸到、看到、听到的事物感兴趣,并且记忆深刻,这就是小学生具有一定的具体形象思维的具体表现。在遇到新问题时,小学生一般不会考虑过多,也就是说他们不会考虑客观条件有了哪种新的变化,直接用固有的思维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比如小学倍数关系,是应用题中的常见题型,但是学生一见到倍数就会习惯性的用乘法。比如有这样一道题,小明家养有20只鸡,是小龙家养的鸡的2倍,请问小龙家养有多少只鸡?这道题的正确解法是20 ÷ 2 = 10,但是有的同学没有理清题意,或者不懂得思考,直接解答为 20 ×2 = 40,这显然犯了不思考的坏毛病。

二、数学应用题教学策略

本文第一部分已经提出小学生具有一定的感性认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因此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应该主要以这两种能力为依托进行教学。以下主要提出了四点教学策略。

1.创设情境

小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有限,但是其具有一定的具体形象思维能力,而随着教学的不断改革,小学数学应用题不仅仅是一些具体形象的数学知识,而是越来越向抽象的数学知识靠拢。因此,数学教学必须抓住小学生具有具体形象思维能力以及具有感性认知能力这两个特点,将抽象数学知识形象化。在实际教学中,巧妙创设情境是解决抽象数学知识形象化这个问题的有效方法。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学可以为小学生创设一个开放、熟悉、趣味、新颖的学习情境,在这个情境中提出要解决的问题,此时小学生获取新知识的情感要求非常高,并且也容易让小学生接受新的抽象的知识,激发学生积极思考能力。

2.充分借助实物

动作是思维的基础,而针对小学生而言,他们喜欢模仿,擅于用动作思维。因此,在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教师必须让学生动作思维这个特点充分发挥出来,从直观入手,适当应用于学习中,促进数学应用题教学质量的提高。在具体的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具体教材内容,设计一些活动,让学生自己动手实践。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实践,不仅可以提高小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够让小学生通过看、思考、动手等多种感官去获取数学知识,这样既让小学生获取到应有的新知识,又让小学生通过对比、分析总结出抽象事物的本质,进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因此,充分借助实物也达到了发展小学生思维能力的目的。

3.加强小学生逆向思维解题能力

小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较弱,因此,他们的顺向思维能力较强,但是他们的逆向思维能力有限。但是从现在的小学数学应用题中可以看出,不仅包含顺向思维题,而且还包含逆向思维题,往往二者结合的应用题较普遍。为了在发展小学生顺向思维能力的同时也能锻炼其逆向思维能力,从小学数学教材中可以看出,很多例题和练习题同时渗透着顺逆思维题。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必须加强学生对题型结构的观察,分别对顺向思维题和逆向思维题这两种题型的解题思路进行对比,培养小学生逆向思维能力,进而提高小学生解应用题的能力。

比如小学数学在百分比中有这样一道题:

新华小学围棋班有23人,舞蹈班有42人,现在问舞蹈班比围棋班多了百分之几?

这是一道普通的数学题,从正常思路去解:(42 - 23)÷ 42 = 这是明显的解法,大家都会做,但是我们可以鼓励学生发散思维,让他们想想有没有其它的方法。通过思考,我们可以知道,方法是有的,就是逆向思维:1 - 23÷42 = ,显然这种方法比较抽象,我们根据题目要求,将舞蹈班设为整体1,用整体1去减围棋班占舞蹈班的百分份额(把围棋班人数认为是舞蹈班人数的分支),就是我们的解答。虽然这种方法对于小学生而言,不容易想到,但是在正常的教学中,我还是鼓励他们去思考,尽量采用这种解题方法,只有这样不断的思索,才能提升自己的能力,让自己的水平提升到更高一个层次。

4.加强对题目结构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