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文学与影视作品的关系

文学与影视作品的关系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文学与影视作品的关系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文学与影视作品的关系

文学与影视作品的关系范文第1篇

[关键词]影视艺术;影视文学;文学

影视是一门综合艺术,它将静态的文学语言通过直观、有声的视觉形象表现出来,是现代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娱乐产品,在丰富了人们生活的同时,又向人们展示着不同的世界,让人们产生不同的感受。一部成功的影视作品必须在影视艺术和影视文学两个方面都达到一定的水平,并且将两者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影视文学是电影和电视剧的文学剧本,同时它兼具了看和听的两种形式,是电影和电视剧存在的内容基础,而影视艺术则为影视文学服务,让电影或电视剧更具有表现力、感染力,能够吸引更多的观众。处理好两者的关系会增加一部影视作品的生命力。

一、影视文学

影视文学作为一种与传统文字表达形式不同的文学类型,它是指将文学剧本通过广播、电影、电视等声话设备,用直观的视觉和听觉的表现形式呈现在人们面前,来表达文学思想的内容。它已成为现代文学中不可缺少重要分支,比传统的小说、诗歌、散文等具有更大的影响力,受到更多人的关注。影视文学具有以下特点:

首先,它是文学的另外一种表现形式,同其他的文学在本质上并无不同,所以它在故事情节,人物刻画,思想感情等方面具有传统文学所具有的规律。

第二,由于其在表现上结合了影视媒介,所以又具有传统文学不具有的影视媒介特点。既可“读”又可“看”,还可“听”,所以影视文学具有更为丰富的表达形式。

第三,具有鲜明的影视特征。一是视觉性,既将文字描述的文学形象通过具体、鲜明视觉形象表现出来;二是动作性,就是通过具体影像将文学描述中的动作表现出来;三是蒙太奇结构,就是达到最好的表现效果,对剧本中各种内容、场景根据需要的效果进行衔接、组合的特殊结构方式。

二、影视艺术

影视艺术就是指在影视作品中运用时间、空间等各种手段来增加银幕形象的表现力和感染力,达到一种时空结合的艺术效果,从而满足人们的情感、审美等需求。影视艺术讲究的是神韵、意境和意象的美学效果,是一种能够让人产生视觉和心灵上的美感和,并能达到启迪净化心灵的目的,既可养眼又可养心。影视艺术最早应用于电影,随着电视的普及和升级,在电视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一般来说,影视艺术通过空间空间营造、空间再现、空间表现、叙事要求以及发展方位这几个方式来表现。在这里要特别申明两点:

第一,那些仅仅为了提高收视率而拍摄的迎合观众胃口的商业影片并不代表影视艺术的最高境界,相反,现在有些影片为了迎合观众的趣味,往往降低了艺术标准,流于通俗化、低俗化、暴力化,这与影视艺术决不能相提并论。

第二,现代光电科技造就的光怪陆离的特技效果并不等同于影视艺术,那些特技效果的确提升了电视的视觉效果,给人带来视觉的刺激和冲击,这些“后现代艺术”并不能称之为真正意义上的艺术,真正的影视艺术是养眼与养心,引领人民的精神生活的艺术,而不单纯是视觉的。当然如果能够将现代科技很好地融入到影视作品中去,那是会提升影视艺术的效果,但这个“度”需要很好地把握。

三、影视艺术与影视文学的关系

影视艺术与影视文学虽然具有不同的含义,但是对于影视作品来说,他们都不会独立存在,也无法完全独立的区分,影视文学作为另一种文学类型,与影视艺术可以说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两者无论哪一部分有欠缺,影视作品都会失去一定的光华,显得不那么完美。

(一)影视艺术与影视文学含有艺术共性

无论我们怎么去界定,影视艺术与影视文学的艺术共性都是彼此渗透、深刻相连的。

首先,从表现的内容上,影视文学所要表现的主要对象都是以人物为主体,思想活动为主线,在复杂的社会生活中,通过各种关系间的连接,表达出完整的故事,感染人们的情绪。在故事情节的编排中,人物的刻画,环境的描写,以其气氛的渲染都要求影视剧本必须具有文学的艺术性,所以文学剧本的艺术性是影视文学的第一步。而影视艺术的表现也必须构建在人物关系之上,它不论使用时间还是空间等各种表现手法,最终也是为了烘托影视人物所要表达的主题。

第二,从美学形态来看,两者都是通过时间和空间来展现人物和故事情节,影视文学本来就有表达美的诉求,以启迪、升华心灵为最终目的,而影视艺术所采取的所有手法也是为了达到美的、震撼心灵的目的,所以说两者从艺术的出发点上来说是一致的。

第三,从表现手法上,影视文学为了将各部分内容完美的结合在一起,蒙太奇结构的运用,使故事内容、情节的组合堪称完美,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影视艺术表现的形式。

(二)影视艺术与影视文学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第一,影视艺术作品需要含有文学性。对于一部影视作品来说,单纯的影视艺术是不存在的,它所存在的基础首先是影视文学的存在。只有有完美的影视文学,才能给影视艺术以展示的空间,否则再完美的艺术也不能建立在空中楼阁之上。如果没有影视文学的内涵,内容不能吸引观众,再有魅力的影视艺术也不会得到人们长久的关注。所以影视艺术需要影视文学的存在。

第二,影视文学需要影视艺术的衬托。对于一部具有吸引力的文学剧本来说,就像一座地基结实的房子,但是单纯依靠牢固的地基是不能吸引足够的眼球,还需要不断地添砖加瓦,让她穿上漂亮的外衣,充满光华,让人感受到美的存在。再有意义的文学内容,如果缺乏影视艺术的烘托,就会显得干瘪,没有欣赏价值。影视艺术就是运用时间空间等各种表现手法是影视文学具有更强的表现力,让人们通过艺术的表现更加加深对作品内容的领悟。

总之,没有文学价值的影视艺术是没有存在价值的,而影视文学如果缺少了影视艺术的修饰就会显得干瘪,缺乏美感。只有将两者完美的结合在一起,才能成就一部优秀的作品,使影视作品丰满,既具有深刻的内涵,又具有欣赏价值和艺术感染力,拥有历久弥香的力量。很多获得奥斯卡金奖的影片其实就是在这两方面结合的很好的代表作,像《魂断蓝桥》和《泰坦尼克号》就是如此,首先拥有感人的内容,又有饱满的表演,和精心的故事编排,再加上完美艺术手法的运用,使人们在观看电影的时候,不由自主地被感动,被震撼,影视文学和艺术的完美结合,使人们在叹息美好感情的同时,产生撞击灵魂的力量。

(三)影视艺术与影视文学以文学为前提

前面我们讲过,影视文学是文学的一种新的表现方式,所以影视作品首先具有文学的特征,影视艺术是建立在文学基础上的艺术。

第一,影视艺术需要尊重文学。影视艺术首先是为文学内容服务的,是为了让文学内容具有更好的表现力,所以影视艺术所运用的各种手法都必须围绕文学内容来进行,而不是自成一体,或者凌驾于文学内容之上。那些为了运用某种艺术手法而使文学内容受损的方式是不可取的。艺术手法只有在尊重文学内容的基础上,合情合理地运用,才能使影视作品显示出和谐之美。在这里我们要批评一下现在的有些影视作品,为了迎合大众的口味,不惜胡编乱改,比如说是一部影视剧,明明悲剧结局会更有意义,回味悠长,但是为了迎合大众的口味,非把它改编成大团圆结局,结果整部影片就失去了协调美,没有了影视剧应有的韵味。当所有的作品都仅仅只有娱乐功能的时候,影视作品就失去了积极地意义,影视作品的艺术性暂且不谈,就思想性来说就是一个民族的悲哀。所以说,影视艺术和影视文学不应该被绑架,始终应有自己的思想。

第二,影视作品赋予文学更丰富的内容。传统文学是一种静态的表达方式,而现代文学通过影视的方式来表达,使文学内容更加直观、具体,复杂的社会万象可能通过影视作品的一个镜头,就表现出五味陈杂的故事。影视作品融合了诗歌、音乐、舞蹈等各方面的综合内容,使文学的表达形态更为多样,既丰富了形式,又增添了美感,精确性、敏锐性、艺术性等赋予文学更为丰富的内容。

(四)在观众接收方式上影视艺术与影视文学应紧密切合

上面我们说影视文学和艺术不应该被大众文化所绑架,但是并不是说影视作品就要脱离观众。而是群体的意愿不能忽视,但是也绝不能一味地低级附和,只是为了博大家一笑而已的低俗,暴力影视创作倾向是不提倡的,那样的作品虽能带来一时的视觉冲击,并不具备长久的影视价值。影视文学是目前很受大众喜爱的一种文学表现形式,有着比传统文学更普遍的受众,所以它在思想感情的传递上,审美观点的塑造上都对大众有着深刻的影响。影视作品说到底是为了广大观众观看的,如果没有观众的认可,那么再有深意、再精美、再艺术的影片也不会有人欣赏,没有了市场的影视作品,自然谈不上文学价值与艺术价值。让影视作品是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的,这就对影视文学与影视艺术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既需要影视内容贴近广大观众,又要能够通过艺术传达美的主题,起到正面的积极的社会意义。这就要求影视作品的文学内容和艺术表达形式上找到一个与观众的切合点,既能为广大观众所接受,又能使影视作品的文学和艺术水平不会降低。

四、结语

影视是一门综合艺术,它融合了文学、音乐、舞蹈、体育等各方面的内容,具有强大的表现力和最为广大的观众群体。一部优秀的作品,带给人们的不只是视觉的盛宴,更重要的是精神的享受。影视艺术和影视文学作为影视作品不可忽视的两个重要方面,对影视作品的价值和生命力有着弥久的影响,如何将两者很好地结合在一起,使影视作品在艺术升华的同时,能够提升大家的观赏兴趣,达到到启迪、净化灵魂的效果,是现代影视作品应该努力的方向。只有找到影视作品的文学效果和艺术效果与对观众影响的切入点,并将其联系起来,影视作品才会朝着更健康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亚斌.影视艺术鉴赏通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 孙宜君.影视艺术鉴赏学[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2.

[3] 程季华.中国电影发展史[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80.

[4] 李幼蒸.当代西方电影美学思想[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

[5] [德]克拉考尔.电影本性——物质现实的复原[M].邵牧君,译.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93.

文学与影视作品的关系范文第2篇

【关键词】文学影视改编;影视传播;文学传播

2015年可以说是网络小说的改编大热年。除了已经播过或正在热播的《何以笙箫默》、《花千骨》、《盗墓笔记》等,还有将要播出的《云中歌》、《琅琊榜》等,今年开播的电视剧主要都由网络小说改编而来。近些年,各种改编自文学作品的电视电影作品都受到了诸多关注,如《失恋33天》、《左耳》、《小时代》等,其中也不乏叫座又叫好的影视作品如《亮剑》、《甄执》、《归来》等。

在人们流连于电影电视和小说剧本之间时,我们应该关注的已经不仅仅是影视作品与原著的关系,而是潜藏在其背后的影视传播与文学传播的关系。

一、影视改编与文学作品的紧密结合

影视作品与文学作品向来都有着“联姻”的关系。细数中外电影史,由文学作品改编而来的影片数不胜数。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雨果的《悲惨世界》,狄更斯的《雾都孤儿》以及中国的四大名著等等经典作品都被多次的搬上大银幕,时至今日还是世界电影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灵感来源。

号称当前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四大名导”,他们的重要影片几乎都来自对当代文学作品的改编:张艺谋的《红高粱》改编于莫言作品《红高粱》;陈凯歌的《霸王别姬》改编于李碧华作品《霸王别姬》;姜文的《阳光灿烂的日子》改编于王朔作品《动物凶猛》;冯小刚的《甲方乙方》改编于王朔作品《顽主》……这些影片莫不是以小说为底本而进行改编创作的。电视剧方面,《还珠格格》、《金粉世家》等还有改编自金庸小说的一系列武侠影视作品更是人尽皆知。

二、影视传播与文学传播的巧妙融合

(一)影视传播是对文学传播的推动

1、有利于经典文学通俗化

很多文学作品可能并不是那么易懂也没有那么大众化,被改编成影视作品后的它们获得了一个创新发展的契机,能够被更多人接受。美国学者林达・赛格统计得出,85%的奥斯卡最佳影片是文学改编作品,如《西线无战事》、《乱世佳人》、《辛德勒的名单》、《教父》等。从纸媒或网媒到屏幕,文学作品影像化,能赋予作品文字不具有的直观感染力。由于电影电视的广泛传播,使得这些文学名著以一个更具象化的方式向我们呈现出来,进一步扩大了它们的影响。

2、带动了相关作品的热销

有的文学作品可能在被改编成影视作品前并不为人熟知,如果影视作品获得成功,会相应地带动对原著的关注和原著的热销。如果是本来就有读者基础的文学作品,会更加推动其文学传播。

当代知名作家几乎都有作品被改变成影视剧的经历。《手机》的作者刘震云就曾在采访中指出,中国当代最优秀的作家几乎都有作品被改编成影视剧,因此而名利双收。刘震云自己的小说《手机》《温故1942》和《我叫刘跃进》被冯小刚和马俪文搬上大银幕后,都在短时间内取得了惊人的销量。

3、促进了网络文学、草根作家的生长

在近年来被改编的文学作品中,网络文学作品占据了绝对的数量。网络文学参与人群广,社会影响大,已经成为当代文坛发展得最快、成长性最强的新兴文学版块。

2000年痞子蔡的《第一次的亲密接触》被改编为同名电影登上大银幕,算是网络文学被改编成影视作品的先例。虽然首次的尝鲜并没有获得理想的结果,但也算是为网络文学和影视作品开启了一个新的领域。从《蓝宇》到《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再到《搜索》,我们可以看到,网络文学的改编之路越走越好。

《花千骨》首播即取得网播量破两亿的成绩,创造了电视剧首播单日网播量的最高纪录。截止7月24日,花千骨网播总量已破100亿,成绩惊人。如此庞大的观看人群和热门程度都足以说明改编剧的市场之庞大。网络文学作品的改编将文化价值转变为了商业价值,这样不仅为网络文学创作带来大量利润,还吸引了更多的草根作家进行网络文学创作。

(二)文学传播是对影视传播的支撑

1、文学作品是影视传播的创作源泉

如今,影视飞速发展的历史已经证明文学“能够(而且首先能够)为真正的银幕创作提供丰富多样的题材和形式:神话和传奇、主题、情境、题材、风格、美学观念,尤其是语言风格、人物心理和读者心理等方面的宝贵经验”。

现在的影视作品可以说是站在文学肩上文学作品解决了电视电影的题材荒,给影视剧的创作注入了新鲜的血液,拓展了影视剧的题材,丰富了影视剧的内容。

2、文学读者是影视传播的潜在受众

赵薇导演的《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之所以如此火爆,能够取得7.26亿票房的好成绩,除了因为导演和演员所吸引来的关注,也有很大一批电影票房支持者是原著的忠实读者。作为原著的读者,早已对电影的上映产生一种期待,不管电影的口碑是好是坏,都会带着好奇的心理去观看。

《哈利波特》系列电影也是利用文学作品的人气效应来获得影视剧市场效应的一个典型例子,改编这样已有庞大读者群的文学作品,收视和票房都会有保障。

三、影视传播和文学传播之间存在的问题

(一)影视作品和文学作品具有本质上的差异性

文学作品的内涵寓意往往是从文字符号转换为影音符号后的影视作品很难完整地表达出来的。影视作品同文学作品比,其表现抽象事物的能力也有待提高,在揭示更为复杂、深刻的主题方面也往往显露出捉襟见肘的窘态。

还有,由于受影视作品时长的限制和其他方面的需要,它可能只能挑取文学作品中的某一个方面来进行表达阐述,不能宏观地表现出原著原本想要表达的东西。《亮剑》已算得上一部口碑比较好的改编而成的电视剧,但还是有很多人认为电视剧不如小说,焦点就是电视剧没有完整地表达出小说的精髓,人物命运不完整。

(二)过度商业化导致文学性的缺位

过度商业化这一点在现在改编蔚然成风的网络文学上体现得特别明显。

网络文学的影视改编是目前中国网络文学产业规模化发展中的一个环链和一种扩大再生产策略。仅2011年,盛大文学共售出

版权作品651部,之后几年的数量和售价直线上升。发展到现在,盛大文学的估值已达到50亿。如此巨大的资本诱惑,已经使盛大等网络学公司有组织地策划一种新型网络文学生产项目,即专门针对影视剧改编的网络文学生产。

据统计,截止2014年,网络文学的读者已达2.93亿人、注册200多万人、市场年收入40多亿元。网络们在创作时就考虑着如何迎合影视主题,什么样的剧情场景比较好拍摄出来。但是,这种专门的有意识的创作不仅背离了文学创作的本衷,做不到对文学的有效传播,而且大量存在的同质化内容、粗制滥造的成品会对传统作家和文学本身造成极大的伤害。

以“唐家三少”为笔名的网络张威,是网络顶级人气名家,连载过《狂神》、《善良的死神》、《惟我独仙》等多部高点击率作品。在接受《南方周末》的采访时,他曾这样描述自己的写作定位:“像我们现在写的玄幻小说,不存在任何文学性,没有任何文学价值。只是让大家在一天工作之后,看一下放松自己。我只是要娱乐大家。我很清楚自己的定位。”

更有甚者,一些影视作品为赢得收视率和广告收入,往往对原作进行恶搞式改编,哗众取宠,偏离了文学精神和文学主道。像一部经典名著《西游记》被拍了很多遍,但有的版本已经改得完全跟原著没有太大关系了,穿插着各种现代人物的设定和各种莫名的剧情设置,实在是不知所云。

四、影视传播与文学传播的发展路向

文学形式与影视技术相结合,早已经是有目共睹的文化现实。文学作品改编成影视剧是一种维系文学更好地生存与发展,避免读者流失的一个有效措施,同时也是影视剧向文学汲取营养和新鲜元素的一个有力途径。

文学改编的影视纵然存在很多缺陷和软肋,如文学改编成影视的限制、影视剧的商品化等等,这需要文学创作者们保持文学的独立性和艺术价值,影视创作者们摆脱趋利心态,择取优秀的文学作品以恰当的原则对其再创作,进行大胆且不失偏颇的创新,这样才能达到二者资源互补、互利共赢的良好局面。

参考文献:

[1](美)尼尔・波兹曼著,章艳译.娱乐至死[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LINDA S.The Art of Adaptation:Turing Fact and Fiction into Film [M]. New York:Henry Holt and Company,Inc,1992

[3]尚丹.网络文学改编:新旧媒介的交锋与融合[J].名作欣赏,2012(20)

[4]艾・菲兹利埃.文学和电影的关系[J].世界电影,1984(2)

[5]易观网.中国网络文学产业年度研究报告2014

[6]程绮瑾.“他们用网络炒作,我们用网络写作”[N].南方周末,20051117

[7]何孟霞.试论文学创作与影视传播艺术品格的差异[J].电影文学,2010(03)

[8]刘立山.交融与断裂:试论电影对文学的改编[J].电影评介,2011(15)

[9]姚常龄.网络文学改编电视剧研究[D].山西大学,2013

[10]康莉霞.影视作品与原著差异的分析与思考[J].作家,2010(02)

[11]王国臣.影视文学脚本创作[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9

文学与影视作品的关系范文第3篇

一、 对赛珍珠畅销小说《大地》的改编

美国著名文学作家赛珍珠所著作的文学作品《大地》,是其享誉世界的经典之作,于1931年3月在美国出版并获得广泛好评,该部文学作品不但符合西方社会的审美思想观念,还将中国形象鲜明呈现在大众眼前,疯狂掀起中国热的浪潮,这是启蒙运动过后西方再次掀起中国热浪潮的重要标志,还可以看作是中国热的起点。[1]赛珍珠所著作的文学作品《大地》自出版后便受到社会众多读者追捧,并一度居于美国文学作品销量榜首,堪称当代社会畅销书籍。于同年年底,米高梅公司则以高价将该部文学著作的改编权买下,可见该部文学作品的影响力极其大。

对改编自赛珍珠所著作的文学作品的优秀电影进行深入分析,可知其所著作的《大地》反映出中国农民勤劳勇敢和坚韧不拔的特性。该部电影呈现着朴实无华的农村生活,象征着美国流行文化在表达中国生活上的进步。在电影改编过程中采用了美化策略对小说加以修饰,并且对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上映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堪称是当代美国影视领域中不可多得的以中国形象为载体的经典电影。在该部影视作品中,呈现着中国农民勤劳勇敢和坚韧不拔的人物形象,颠覆了美国电影史上刻板的中国人物形象。[2]影片《大地》自上映后便收到了良好的评价,这和国际社会关系以及赛珍珠所著作的文学作品有着极为密切的关联。电影中塑造着勤劳勇敢和朴实善良的农民形象颠覆了当代美国社会中刻板的华人形象,成为往后电影作品中国人物形象塑造的基础。影视作品《大地》上映后给美国社会公民呈现出真实的中国农村人物形象,并让他们真切地认识中国人物形象。而实际上该部电影中几乎所有主角都是选用欧美裔演员进行演绎,在电影中只有饰演女主人公雷纳表演技艺精湛,其余演员的演艺仍然有待加强,没有充分认识到中国人物的真实形象,这是该部电影的遗憾之处。

二、 改编以战争为题材的小说作品《龙子》和《中国天空》

电影《大地》自上映便高居好莱坞电影榜首,获得受众群体的一致好评,因此,好莱坞又将赛珍珠所著作的其他以中国为题材的文学作品改编成电影。在太平洋战争中,美国社会对于在战争里中国所发生的事情充满着好奇和热情,战争亦成为关注中国的重要焦点。文学家赛珍珠便以中国作为小说撰写的背景,编写出《龙子》《中国天空》等多部经典作品,这两部作品出版后也迅速被好莱坞电影拿来做电影题材。美国好莱坞影片属于美国商业文化产物,其主要目的是为美国社会创造出更多的经济利润,同时还代表着美国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的主要媒体介质。[3]从《龙子》与《中国天空》两部好莱坞影片中,便可以看出好莱坞和美国政府之间的相互合作,其中好莱坞不仅是创造出娱乐作品的地方,而且还是宣传美国主流意识和政治思想的主要媒体介质。太平洋战争中美国视中国为战争盟友,因此米高梅公司与雷电华公司通过改编战争电影来加强对政府的援助。

赛珍珠所著的文学作品《大地》自出版后便受到良好赞誉,随后其以中国为背景的文学作品《龙子》也受到热切追捧,米高梅公司更是将该部文学作品改编成为影视作品。文学作品《龙子》能够让美国社会公民能够了解到同盟国在战争中的实际状况,美国评论界更是高度赞扬该部小说作品,而美国《时代周刊》也认为该部小说能够真实反映中国人民的发展,因此米高梅公司决定高价购买该部小说的电影改编权,不仅能带来巨大的商业利益,还能够满足美国社会公民的需求。将小说作品改编为影视作品的过程中,该公司在场景布置和人物服装方面花费着较多资金,邀请知名演员凯瑟琳・赫本饰演女主人公,并盼望该部电影作品能如同《大地》收到良好效果。

电影《龙子》改编自同名小说作品,主要以中国抗战时期作为社会背景,大力宣传中国所表现出的英勇精神,并将作为同盟国的协助精神呈现出来。影视作品《龙子》主要叙述着中国人民的英勇抗日精神,讲述着中国人民与日军抗战的故事,并呈现出同盟国的协助精神,这不仅符合原文学著作的内容主旨,还能够满足当代社会政治的基本要求。文学作品经过影视改编后,人物形象都增添了英雄主义色彩,这体现了美国政府对于中国英勇抗日精神的颂扬。电影中的农民人物形象都具有理性和英勇的特点,的集体行动和个人形象中都充满着英雄主结协作的精神,使得影视作品的政治色彩更加浓厚,具有着极强的政治教育意义。而实际上在该部影片中添加过多的政治教育,也受到了部分评论者的抨击。

好莱坞是传播大众文化的主要符号,在反法西斯战争中,好莱坞为了迎合社会民众需求创造出许多以战争为社会背景的影视作品,譬如由雷电华公司所创作的《中国天空》便是时展文化产物。[4]在20世纪30年代后期,中国在中所体现出的英勇抗战精神受到美国公众的敬仰,日本人烧杀抢掠的恶劣行径受到美国全体公众的鄙夷。在影视作品人物刻画过程中呈现出中国人勇于抗争的正面形象,日本人恶劣的反面形象。在电影中过度强调日本丑陋本性,大力宣传美国在中的协助精神,缺少原著中赛珍珠对于战争爆发的深思。在影视作品中增添许多战争中的感人事件,表现出美国人民和中国人民的友好之情,不仅表达了同盟国的协助精神,还建立起美国正面形象。在电影中重点表达了美国医生对于所做出的贡献,却没有将中国人民独立自主思想和精神表现出来,导致中国人物形象过于谦卑,这正是美国对于中国人物形象的固化认识。该部电影在改变时完全体现出原著作者赛珍珠的意思,在文学作品《中国天空》中的反种族歧视精神没有在影视作品中得到体现。

三、 以作为创作背景的《撒旦永不眠》的悲惨道路

赛珍珠所著作的文学作品大多都被搬上好莱坞影视荧幕,并且都在上映后获得良好的评价,以冷战为背景的作品《撒旦永不眠》也被搬上好莱坞银幕。当二战结束后美国和苏联开始进入到冷战阶段,美国崇尚资本主义,苏联崇尚社会主义,后来美国共和国党议员更是秉持思想。在这种社会政治环境背景下,许多政治主流意识形态的好莱坞电影也不断出现,其中以为电影背景的影视作品也在当代社会引起一阵轰动,《撒旦永不眠》更是众多影视作品中的其中一部。这是文学家赛珍珠结合导演利奥・麦凯里所供给的故事材料进行电影剧本制作,并创作出《中国故事》,然后赛珍珠再将该电影剧本不断拓展构成文学作品。自影视作品《撒旦永不眠》搬上银幕后,其文学作品也开始在市场上发行。

以冷战为社会政治背景的影视作品《撒旦永不眠》自上映后并没有获得赞誉,而是受到社会评论界的激烈抨击,影视作品票房也是惨不容睹。导演利奥・麦凯里认为该部电影中之所以没有受到外界好评,是因为局限于原著《中国故事》。正是因为美国和中国在意识形态领域中出现各种分歧,因此才导致文学家赛珍珠对中国产生误解,也因此在《中国故事》中没能真实的描写出中国发展动态。

四、 文学作品《群芳亭》的跨时代改编

文学作家赛珍珠所著作的中国人物形象文学作品《大地》《龙子》以及《中国天空》等都成为美国影视行业领域相继改编的作品。经历漫长的发展过程,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电影国际化趋势也在迅速发展,伴随着电影文化相互交流日益频繁,文学家赛珍珠所著作的文学作品再次受到电影制作人的重视。知名华裔罗燕充分利用中国和美国资源来改编文学家赛珍珠所著的知名小说《群芳亭》,该部小说也堪称是好莱坞影视大作,具有国际性意义。为了保障影片符合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和满足群众基本需求,制片人罗燕在政治方面、娱乐方面以及艺术方面等进行了斟酌。

结合文学家赛珍珠所著的文学作品《群芳亭》改编成为影片《庭院里的女人》,该部电影属于爱情故事片,并且和中国第五代导演所创作的影视作品有着许多相同点。该部电影的拍摄地点选在中国,通过镜头和影像来表现出中国江南水乡的环境特色和风俗习惯,并创造出唯美的影像画面,使得影视作品更富有艺术魅力。借助于镜头和影像来呈现出中国江南环境特点和文化内涵以及风俗习惯等,使得影片更富有美感,让观众能够切实享受到江南水乡的美丽,这对于提高影视作品的艺术价值有着极大促进作用。

影视作品在改编的过程中重点表现着原著文学作品主旨内涵,并重新构造了中国家庭文化,重点讲述文学作品中的精髓部分,而忽略文学作品中的传统家庭伦理秩序,这是影视作品中新的突破。文学作品中对于“家本位”与包办婚姻的思想有着认同的态度,而影视作品则更加重视“人本位”,注重社会中的个体享有的自由和幸福,在社会当中不同的人都拥有着独立的人格,并批判了传统家庭中的伦理秩序,在家庭伦理秩序上与文学作品有所差异。在文学作品中赛珍珠对于中国传统家庭伦理秩序始终保持着崇敬的态度,并认为女性只有在自我完善和为他人尽责中才能够实现自我价值。在罗燕所改编的影视作品中融入了较多的现代化思想和价值观念,并对人物形象进行了重新塑造,对于具备着反叛意识与反叛精神而始终维护着传统的吴夫人则直接塑造成为充分认识到自身价值的女性,并逐渐从中国传统男尊女卑思想中觉醒。影视作品中在封建社会中男女不平等地位进行大幅度描写,并认为女性想要获得个体自由就需要脱离家庭束缚,这在故事情节构造上显得没有深度,这也正是这部电影的缺陷之一。电影中充分将个人主义与女性自由主题的思想呈现到观众眼前,这表明着现代社会中的更多女性渴望个体自由和独立,并对妇女解放问题进行深入反思,这表明着电影所创作的时代背景和文学作品所创作的是社会背景有着很大的差异。

结语

美国著名文学作家赛珍珠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便成为家喻户晓的人物,其所创作的中国系列文学作品自发行后便广泛受到热切追捧,好莱坞影视作品更是多次以其所著作的文学作品作为电影创作材料。赛珍珠所创作的中国题材文学作品大都是在美国经济萧条期和太平洋战争期以及冷战阶段等,其文学作品中大多反映着社会发展史程。对其所创作的作品和当代改编的影视作品进行深入研究有助于真切认识历史发展进程。

参考文献:

[1]李青霜.赛珍珠中国题材小说的电影改编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10:13.

[2]黄橙.论赛珍珠四部小说的影视解读[J].译林(学术版),2012(4):58-69.

文学与影视作品的关系范文第4篇

[关键词] 音乐;电影;作品;作用

欣赏音乐的人可以通过音乐感受到悲伤或者喜悦,这是因为这种情感已经隐藏在大脑之中,音乐会成为一种声音刺激,刺激人类的听觉器官从而引发出人类头脑有的情感。音乐作为一种高雅的艺术,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而音乐与影视的结合,大大地丰富了影视作品的艺术内涵,随着电影艺术的发展,影视音乐已经成为其重要的艺术表现形式。

一、影视作品中音乐的特性

音乐应用在影视作品中,可以增强影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其在影视文学中的特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音乐与影视配合,实现声色并茂。例如,在张艺谋的《我的父亲母亲》中表现主人公的形象是通过优美的旋律,并且融合了多种乐器。特别是在电影的部分,更是通过音乐来烘托两个人之间的爱情。

第二,音乐与影视作品中其他的声音配合达到情景交融的效果。在影视作品中,不仅有音乐的生活,还有人的声音和其他声音。在影视作品中,音乐的种类有很多,这些音乐与其他画面和音效融合,共同为塑造人物形象服务。

以上这两种情景交融的效果可以同时体现在影视作品之中,例如孙红雷主演的《潜伏》,就很好地将背景音乐、人物旁白以及收音机的声音巧妙地融合了起来。

在内容上,影视作品中的音乐必须服从于影视作品特定的主体、其要表达的情感以及整个场景的特征,并且与这些特性完美的结合。

一般的音乐作品,演唱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领悟进行发挥和创造,但是在影视作品中的音乐却必须要服从于影视作品的表现需要。例如,在电视剧《》中宋祖英演唱的《十送》就表现得悲壮和深情,与电视剧配合得很好。对于影视作品中的音乐分析,不同的欣赏者对其内涵理解也会不同。即便是同一个听众,对于同一首音乐也会因为时间和自身境遇的不同而感受不同。人们在感受影视作品中音乐的同时,能体会到音乐传达出的特殊情感。在欣赏影视作品中的音乐时,电影中的经典场景也会浮现在听众的脑海里,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

影视作品中的音乐具有多样性,而且同一般的音乐作品相比,影视作品中的音乐更具灵活性,这种灵活性是为了影视作品表现的需求。

同时,影视作品中的音乐也有其相对的独立性,这种音乐可以脱离电影本身成为独立的音乐作品。例如,在当前的流行乐坛,有20%的音乐源自于影视作品。随着电影事业的发展,影视音乐也越来越被重视,一些观众在影视作品中被其中的音乐所打动,于是就会喜欢上这部作品中的音乐。例如,《向左走向右走》风靡后,越来越多的人通过这部作品中的主题曲《遇见》了解到了孙燕姿,同时这首歌曲也在大街小巷被传唱。

二、影视作品中音乐的作用

1.影视作品中的音乐有叙事的作用。单独的音乐作品在叙事等方面有较大的局限性,要受到听众的欣赏水平影响。而将音乐融入影视画面之后,音乐要表达的内涵就会更加形象化和具体化。一位著名的音乐制作人曾说过:“只有将音乐融入画面之中,才能真正彰显出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影视作品中的音乐起到了叙事的作用,这主要体现在揭示故事主体和推动故事情节发展方面。影视音乐要根据剧情表达的需要和画面的特点来选择合适的叙述方式,例如导演经常通过主题性音乐来表现整个作品的思想和风格。一般而言。影视作品中的音乐是为了故事的整体而服务的,并不只是针对影片中的某一情节。例如,在《阿 甘 正 传》中,导演并没有运用过多的人物对白,而是通过几首歌曲来揭示主题并且推动情节的发展。在珍妮与阿甘分手后,便响起了《别忘在头上插朵花》,展示出二人依依不舍之情。

2.影视作品中的音乐有抒情的作用。这里所谓的抒情不仅是指烘托出特定的气氛,同时对塑造主人公的形象也有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影视音乐可以让情节更加逼真,同时也增强了电影的艺术效果。背景音乐是对影视作品内容的一种高度概括,通过特定的风格和情感体现出来,也让影视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更加完美。例如,电视剧《三国演义》中浑厚的歌声将历史的沧桑感表现得淋漓尽致,凸显出了一个个英雄的个人形象。又如,在电视剧《红楼梦》中为了突出每一个人物的性格,都特定匹配了相关的音乐,同时也通过音乐暗示了人物的命运;《魂断蓝桥》也是运用音乐表现出男女主角之间特殊的情感,电影的情节与音乐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让人感受到那种深沉的留恋。

3.影视作品中的音乐有利于诱发观众的想象。在影视作品风起云涌的时代里,一般作品是否能赢得观众,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这部作品是否引发了观众的思考,能否与观众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影视作品要引发观众的思考,关键就是要激发人们的想象力。而音乐融入影视作品就可以很好地激发观众的想象力,通过音乐的引导,观众可以通过想象感悟作品的主体,去体味主人公的喜怒哀乐。例如,在经典电影《阿甘正传》中,导演融入了不同时期的摇滚乐,通过这些音乐可以让人们感受到那个年代的文化和特点。导演通过这些音乐一方面带来观众共同缅怀过去,另一方面也是一次与观众互动的过程。总而言之,随着电影技术的不断发展,音乐已经成为影视作品中一个重要的内容。

4.影视作品中的音乐丰富了影视作品的表现手法。影视作品中的音乐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可以为影片营造特殊的氛围,如幽默、欢快、诡异、恐怖等。一些特定的音乐作用堪比道具和幕布,可以很好地凸显出那个时代的特点。例如,在电影《勇敢的心》中弥漫的苏格兰风笛背景音乐,就将苏格兰的风情很直接地表现了出来。正如伯格曼说的那样:“电影和音乐一样,直接作用于人的情感。”同时,在一些影视作品中,音乐本身就是情节表现的一部分,影视作品中的音乐能够更加鲜明地凸显影片的整体氛围,也可以更好地为影视作品服务。

5.影视作品中的音乐加强了作品的连贯性。影视作品中的音乐对观众的影响是在潜移默化之中的,音乐可以激发观众的想象,带领观众超越时空的界限,甚至走入作品本身。例如,在电影《甜蜜蜜》中,男女主人公的相遇伴随着歌曲《甜蜜蜜》,这种甜美的歌声营造出一种浪漫的气氛,主人公之间的爱情故事也随之拉开了帷幕。这部作品情节十分曲折,主人公的命运也很坎坷,经历过诸多磨难后,两人再次重逢,这时又响起了《甜蜜蜜》的歌声,其中的苦涩不言而喻。所以,可以说歌曲《甜蜜蜜》是这部电影线索之一。

6.影视作品中的音乐有利于影视作品制作。影视音乐虽然是在影视作品的故事结构框架基本成型后才确定下来的,但是在影视作品制作阶段,导演必须对影视作品中的音乐有个提前的设计,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影视作品与影视音乐的调和。与影视作品相比较,影视音乐处于次要位置,因此为了配合影视作品的制作,影视音乐需要不断调整和修改。同时,在后期剪辑过程中,音乐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为了将剧情冲突更好地变现出来,就需要情节与音乐同时达到最高点。例如,冯小刚的《夜宴》就反复的使用了《越人歌》,通过这个曲调为影片营造了低沉和危机四伏的气氛。

三、如何更好地发挥影视作品中音乐的作用

1.为了更好地发挥音乐在影视作品中的作用,首先就要丰富影视音乐的体系,影视音乐不再按照片头曲、片尾曲、主题曲进行划分,而是要根据影视作品中的元素完善相关的曲库。要建立起完善的影视音乐体系就必须充分认识其内涵,将音乐与电影元素联系在一起,形成音乐与画面遥相呼应的格局。其次,还应该深化对影视音乐作用的评价。对影视音乐作用的评价不同于音乐单曲,所以不能简单地以好不好听作为影视音乐作品的评价标准,而是要考虑到音乐与整部影片的主题、剧情的发展是否吻合。同时,还要看网友对影视作品中的音乐下载量的高低。通过这些具体的指标,为影视作品中的音乐创作和评价提供参考。

2.影视音乐创作受到的限制和约束往往要比单曲大,需要和电影情节及其所要表达的主要思想配合,因此说,如何能创作出好的影视音乐作品,作者必须深刻地理解影视作品的思想内涵,才能将音乐很好地融入影视作品之中。同时,作为影视作品中的音乐,也要保持一定的独立性,而不能完全受制于导演的构想和风格的限制。音乐创作者凭借自己的情感和对电影的理解,从而实现音乐创作的有感而发,而不是受制于电影表达的需要而创作。音乐创作者可以将电影结合时代的因素,进而创作出一部完美的影视音乐作品。

3.好的影视音乐作品需要源自创作者的灵魂。例如,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创作的《现代启示录》,这段音乐出现在这样的场景之中:飞行中队去轰炸越南的村庄,轰炸的目的是为了建设一个安全的休闲场所,无辜的村庄在轰炸中奔走逃命。科波拉选择这段音乐就是为了讽刺希特勒,因为后者也曾利用过这段曲子进行宣传。同时贝多芬的成名作品《欢乐颂》情绪高昂,而这首曲子在《死亡诗社》中也出现过。还有在《这个杀手不太冷》中变态杀手经常每次杀人前也都喜欢听一段贝多芬的音乐。所以说,在创作影视音乐时,音乐的灵感一定要源自作曲家的灵魂,是一种发自灵魂深处的思考。

4.将音乐主题与影视作品的主体统一。要实现二者主体的有效统一,就必须准确地理解影视作品的主体色彩,这样才能创造出与之相配合的音乐作品。同时,创作者也应该具备良好的文学素质,这样更难把握住影视作品的艺术内涵,只有正确地把握了影视作品的艺术内涵后,才能创造出在艺术风格上统一的音乐作品,而且也能通过作品中的艺术手法,看透其要表达的主旨思想。一个成功的音乐人,必然对音效的色彩很熟悉,并且能够准确地把握影视音乐的时间和长度,并且掌握基本的音乐处理技巧,只有这样,才能将音乐与影视作品完美地融合。

在一定意义上讲,音乐对影视作品是其他艺术无法取代的,一部优秀的影视作品,如果没有与之遥相呼应的音乐来衬托,就很难成为一部完美的作品。没有音乐的影视作品是不可想象的,缺乏协调的音乐,作品在主旨表达和艺术渲染上就会留下很多遗憾。优秀的音乐作品会为一部影视作品增色添彩。

[参考文献]

[1] [法]皮埃尔•贝托米厄.电影音乐赏析[M].北京: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5.

[2] 曾田力,雷伟.电影电视剧音乐分析教程[M].北京: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4

[3] 王华威.论影视艺术音乐语言的重要性[J].美与时代,2005(05).

[4] 彭吉象.影视鉴赏[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5] 邓烛非.世界电影艺术史纲[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6.

[6] 谢雁.浅析影视音乐的特性及其作用[J].电影文学,2008(01).

文学与影视作品的关系范文第5篇

网络飞速发展的现代人们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这就是大数据时代。在大数据背景下,人们从数据中获取信息的同时也成为了数据的一部分。如今大数据技术已经渗透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中国影视网络传播也因为大数据技术产生了模式上的变革,出现了新的特点。

【关键词】

大数据;网络传播;接受美学;大众文化

在2006年就有一个叫卡诺夫的人,运用“蒙特卡洛模型”的算法分析出一部电影在一万种情况下的表现。随着大数据技术在影视作品里日趋成熟的应用,影视作品从制作、营销到传播方式上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一、影视制作制作模式的变革

相较于传统的影视作品制作模式,如今的影视作品制作已经不在意剧本是否成熟或者演员是否演技卓越,反而是着力于对可能影响作品传播的数据诸如剧本的受众范围、演员的知名度等进行分析。当下影视制作模式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依托于粉丝人气的改编高人气著作,另一类则是对受众观影口味进行分析后的自制网络剧。2015年上半年影视圈大事件莫过于《盗墓笔记》的影视化决定。《盗墓笔记》最初是刊登于起点网的盗墓小说,然而自2007年实体书出版一直到2011年大结局收官,其累积销量高达1000万册。新浪微博上与《盗墓笔记》有关的话题阅读量达29.7亿次,讨论量达498.1万次。与原著高人气相匹配的是影视化后的超高点击率,《盗墓笔记》开播后一小时内破4000万点击率,随后的48小时内的总播放量更是达到了1.43亿。盘点2015年上半年的热播剧,从《小时代》《何以笙箫默》到《旋风少女》、《盗墓笔记》甚至是即将登场的《爵迹》、《幻城》、《他来了,请闭眼》,无不是改编自高人气小说。这样的改编往往能够使得影视作品在播出前实现“未播先红”,而“未播先红”又能够使得影视作品在网络传播的过程中抢占先机。2015年爱奇艺原创了心理剧《心理罪》,总点击量高达5.3亿,新浪微博话题“超级网剧心理罪”的阅读量为1.2亿,并且引发了13.1万网友的讨论。这对于并没有人气原著做基础的网络剧来说是奇迹般的收视,而这样“奇迹”的背后是对受众口味分析得到的结果。各大视频播放网站运用大数据技术根据他们的用户在观影过程中暂停、快进、回放等行为,分析出用户的喜好并根据这样的喜好自制大量题材独特的网络剧。实际上《盗墓笔记》上线取得高点击量除了原著的人气之外,盗墓题材的作品首次出现在荧幕上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因此它的出现赚足了眼球抢占了各种网络头条。制作上的变革使得中国影视作品在网络上的传播范围越来越广,因为这些影视作品符合人们的口味为人们所喜闻乐见,自然造就了一个又一个点击量记录。

二、影视营销策划的创新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影视作品的营销策划上已经逐渐淡化了纸媒等传统媒体的地位,因为新媒体可以更好的与受众沟通,了解受众的需求,从而取得更好的宣传效果。制作上的变革自然带来了营销策划上的变革,与以前需要绞尽脑汁迎合观众口味不同的是,现如今的影视作品在营销策划上完全走的是“粉丝经济”。所谓“粉丝经济”是指基于粉丝参与的品牌社群,在其信任关系纸上的社会资本平台和商业经营行为2。简单来说,这就是一种代言人效应。比如某一位明星的粉丝虽然并不喜欢某一类产品,但是会因为这位你明星为产品代言而进行购买。由此产生的经济行为,就可以称作是“粉丝经济”。现如今影视作品营销过程中粉丝经济的影子比比皆是,以2015年暑期档热播电视剧《旋风少女》为例。这剧由知名作家明晓溪同名作品改编而来的青春励志剧,汇集了多位当红了小生,在尚未开播之时就引来了不少关注的目光,该剧同名话题更在新浪微博上拥有21.3亿的阅读点击量。除此之外,每一集播出由后官方微博发起的与角色有关的话题,而两天之内便可突破10万的阅读点击量。在这些点击量不仅仅反映了明星们的人气,实际上无形之中也在为影视作品做了宣传。发动粉丝的力量进行影视作品营销的佼佼者非郭敬明莫属。在为其下一部电影《爵迹》造势之时,更因为每日固定于晚上九点放出明星单人宣传照而创造了“九点见”这一网络流行语,而此举使得《爵迹》尚在拍摄中就取得了334万的微博讨论量。现如今许多的电影题材老套拍摄手法拙劣,但是依托于演员选拔的“得体”依旧能够取得不俗的票房。这正是因为在其营销策划上借助了所选取演员的人气,成功造就了影视作品的高收视进而造成了播出方式的创新。

三、传播途径的创新

作为影视作品网络传播最基本的渠道,当影视作品的制作模式和营销策划发生变革之时,网络传播的方式也发生了变化。如同影视作品的营销策划上对网络的依赖日益加重一样,许多的影视作品在播出方式上也逐渐选择向网络播放平台靠拢。但是在大数据时代,网络视频播放平台已经不仅仅被动的播放视频了,它们还会根据受众的口味去推荐视频。除此之外,如同前文所说,它们还会根据自己手头的用户数据自制影视作品。许多的社交软件也不甘寂寞,比如微信。针对手机普及的这一特点,各大视频播放运营商争先恐后的推出相应的手机视频APP。这使得影视作品网络传播彻底的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界限。

参考文献:

[1]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大数据时代[M].浙江: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2.

[2]叶开.粉丝经济[M].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