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公共建筑绿色建筑设计标准

公共建筑绿色建筑设计标准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公共建筑绿色建筑设计标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公共建筑绿色建筑设计标准

公共建筑绿色建筑设计标准范文第1篇

1.1海南省绿色建筑评价体系

2012年6月,海南省建设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并开始实施《海南省绿色建筑评价标准》(DBJ46-024-2012),该标准将绿色建筑定义为,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绿色建筑的概念涵盖了节能,宗旨是以尽可能低的消耗及环境影响获得更舒适、更健康、更符合人性化需求的建筑空间。现在试行的《海南省绿色建筑评价标准》(DBJ46-024-2012)是在总结近年来海南省绿色建筑方面的实践经验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制定的第一部多目标、多层次的绿色建筑综合评价标准,并以此构建了符合海南省实际情况而定制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体系。该指标体系包含节地与室外环境、节能与能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室内环境质量和运营管理6类指标,每类指标都由控制项、一般项和优选项组成。控制项为评价绿色建筑的必备项目,一般项为实现难度及指标要求中等的项目,优选项为实现难度较大、指标要求较高的项目,按照标准中明确列出的指标规定对绿色建筑评价进行评级,由低至高划分为一星、二星、三星三个等级。《海南省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包括住宅建筑和公共建筑两部分,图书馆属于公共建筑,该标准是海南省建设厅用来衡量和评价绿色建筑的标尺,旨在大力推进一二星级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工作,充分发挥和调动全省发展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的积极性,鼓励绿色建筑在全省范围内快速健康发展。

1.2海南高校图书馆绿色建筑要求

1.2.1坚持实事求是原则坚持实施求实的原则,对项目的节能减排现状及前景进行预测。图书馆建筑为公共建筑,在设计之初充分考虑建筑节能,从建筑的日照、采光、通风、遮阳及绿色建筑技术措施方面,使各项技术与建筑完美结合,设计能达到《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海南省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J03-2006).通过本项目的实施,预计每年可节约用电354.78万千瓦时,折合标准煤436吨。

1.2.2坚持科学合理原则坚持科学合理的原则,制定节能减排技术路线。图书馆建筑的节能减排技术路线是从源头上控制能耗,即设计之初全面考虑影响建筑能耗的各因素,通过节能设计,节能施工、节能验收、节能运营管理来全过程控制建筑能耗。

1.2.3坚持因地制宜原则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拟定节能减排技术措施。海南地处夏热冬暖地区,充分考虑本地区的气候特点,夏季炎热,空调能耗较高,冬季不需要采暖,因此设计需全面考虑夏季遮阳,过渡季节的自然通风,结合海口市的气候特点,在节能、节水、节材、节地及环保方面采取适合本地的技术策略。

2海南高校图书馆绿色建筑实践

海南高校图书馆在设计时应充分考虑绿色建筑技术,参照《海南省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50378-2006),从节地与室外环境、节能与能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室内环境质量及运营管理方面优化建筑设计。近年来,在海南各高校图书馆建设中,建筑业者进行了许多有益的绿色建筑实践,下面以海南师范大学扩建图书馆为例,介绍如何实现图书馆建筑节能。

2.1制定节能减排目标

依据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如《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海南省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J03-2006)、《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设计标准》(JGJ75-2003)、《海南省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DJ01-2005)制定节能减排目标,并且在施工图设计阶段对建筑进行节能计算,在项目规划报建阶段,以能耗定额或者统计数据为依据,对项目能耗进行估算,制定的节能减排目标。例如生活污水采用污废分流制,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网,出水应达到《生活杂用水水质标准》(CJ/48-1999)的要求,中水回用于绿化用水,每日用水量25.06m3/d,每年可节约用水0.73万立方米。生活污水排水量为278m3/d。冲厕所的节能型冲便器每次冲水量不大于6升/次,普通的冲便器每次冲水量为9升/次,每年可节水0.25万立方米。

2.2根据场地条件确定设计策略

海南师范大学图书馆创建于1949年,于2004年进行新馆扩建,竣工后投入使用,馆舍总用地面积9637.95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6950平方米。设计之初,新馆拟建场地的地势南高北低,东高西低,有大量杂草及灌木。在深入调查海口的自然条件和现状后,确定了如下设计策略:尽量维持现状资源,充分利用场地的有利地形条件和良好的通风环境,加强室内自然通风,改造北部及周边杂草及灌木,调节微气候,重视室外场地和建筑周边的绿化,并通过立体绿化和室内外绿化相结合的办法,改善场地生态环境,提高建筑的舒适性,同时针对海南夏热冬暖的气候特点,建筑护结构采取保温隔热和遮阳措施,空调采用多联机制冷。海南师范大学图书馆综合运用生态设计策略,在有限的投资条件下,采用普通技术实现了节能、节地、节水、节材的目标,营造出健康舒适的学习环境。

2.3利用生态技术实现节能

图书馆建筑不仅要考虑以人为本的功能和可变性的建筑设计,也要考虑周边环境及气候条件的利用,最大限度地使建筑节能、环保。在图书馆方案设计中,利用的主要生态技主要有:

(1)护结构保温隔热技术;

(2)遮阳技术;

(3)自然通风技术;

(4)自然采光技术;

(5)节水技术;

公共建筑绿色建筑设计标准范文第2篇

关键词:绿色建筑,节能设计,夏热冬冷地区

0引言

绿色建筑设计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要求统筹兼顾建筑的能源节约、资源节约、回归自然和环境保护,创造出舒适和健康的生活环境,同步实现建筑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文章将基于绿色建筑理念,阐述建筑节能设计的原则,并深入研讨夏热冬冷地区小型公共建筑节能设计的方法。

1基于绿色建筑理念小型公共建筑节能设计的原则

在夏热冬冷的地区,小型公共建筑的节能设计,要考虑整体设计的协调,坚持建筑设计的生态性原则,旨在为人们创造健康和舒适的生活环境。基于绿色建筑理念,在夏热冬冷地区的小型公共建筑设计,必须坚持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则。

1.1整体协调原则

节能设计并非单方面的建筑功能实现,譬如建筑夏季充分利用了自然通风,但在冬季时,建筑围护结构不能够有效保暖保温,是不能称之为严格意义的建筑节能。换句话说,建筑的节能设计,并非简单地安装几块太阳能光伏玻璃。笔者认为,建筑的节能设计,要综合考虑气候、材料、地理、能源分布等因素,我们秉持整体协调的原则,重视建筑整体能耗的热工性能、地理位置、功能特征和建筑朝向等,因地制宜地完成建筑节能设计方案。

1.2生态性原则

节能型的建筑尊重自然的生态规律,模仿自然界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特征,在适应自然条件的情况下,尽可能减少能源的损耗和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类似于太阳能、风能、生物能等,都是不可多得的可再生自然资源,这些资源的充分利用,建筑的节能效果将事半功倍。除此之外,建筑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提高,以求减少冬季的热量损失和增强夏季的通风效果,尤其在夏热冬冷的地区,可构建出和谐的生态环境。

1.3全寿命周期原则

建筑从建设伊始,到落成投入使用,无不在消耗各种能源,适时能源的节约与否,以及危害环境与否,都表现出建筑的节能成效。因此,建筑的节能设计,要考虑全寿命周期原则,将其作为建筑节能设计的索引,在建设阶段,尽可能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以及创造建筑舒适健康的环境;在落成后,为人们所提供的环境,是健康舒适和低耗无害的环境,比方说围护结构的保温和隔热,再如借助地热能进行冬季取暖和夏季降温;在建筑拆除时,对环境的危害影响可降至最低状态。

2夏热冬冷地区小型公共建筑节能设计的方法

遵循以上建筑节能设计的原则,在夏热冬冷地区小型公共建筑的节能设计工作,从围护结构热工设计、自然通风设计、空调系统设计、生活热水系统设计等方面入手,指导完成建筑的节能设计。基于相关的设计经验,笔者归纳了以下几方面的设计建议。

2.1选址规划设计

关于建筑的选址规划,需要综合考虑地形地貌、城市道路、自然环境等因素,权衡各方因素的利弊,有关策略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分析:首先是建筑物与建筑物之间距离的控制,要保证冬季时阳光被障碍物遮挡,增加冬季的日照量和日照时间,但不能够一味考虑冬季日照保证,否则在夏季时也会因为得热过快,而增加空调系统的冷负荷;其次是冬季尽量避开冷气流的影响,可通过挡风墙体的设计,以及以绿色植物作为避风屏障;最后是避免室内风速太大,影响室内舒适度,可在建筑物周围布置葫芦柱外墙,形成建筑的安全保护结构。以上的选址规划设计,是建筑节能设计容易忽略的宏观因素,笔者认为选址规划是建筑节能设计的前提,只有在保证建筑布局优化的情况下,才能够充分利用各种自然条件,形成有利于节能的建筑环境。

2.2围护结构节能设计

首先是建筑的外墙设计,选材时要逐渐摒弃烧结实心粘土砖土,这些类型的材料需消耗土地资源,在烧结时会产生污染性气体,属于能源利用效率低级的材料,因此外墙材料的选择,可尝试性利用新型环保材料,譬如蒸汽加气混凝土砌块,这种材料保温隔热和防火性能俱佳,可有效降低建筑的围护结构热传系数。其次是地面的防潮隔热设计,综合室内的温度、湿度和风速,在夏热冬冷地区,降雨量大,常有地面返潮现象出现,使得建筑内部的湿度比较大,并伴随出现结露和发霉,在此笔者建议在进行地面设计时,可依次铺设薄膜返潮层、发泡水泥绝热保温层、水泥砂浆防潮层和混凝土回填层,减少湿度因素对建筑地面寿命的影响。再次是屋顶的设计,屋顶绿化是最为常见,也是最为有效的节能设计方法,在进行屋顶绿化设计时,需要考虑建筑屋顶结构的特征,在掌握屋顶热传系数的情况下,将种植屋面技术尽量简单化。值得一提的是,屋顶绿化设计必须做好结构的防渗处理,所选择的屋顶植物,尽量倾向于本土和成活率比较高的植物,使得建筑与周围环境舒适协调。

2.3自然通风节能设计

自然通风环境的营造,目的是改善室内的热环境,其关键在于窗户设计、遮阳设计和热压通风系统设计。小型公共建筑的窗户,可选用双层中空玻璃,其气密性为四级,而遮阳设计也是自然通风的关键,在设计时应紧扣气象参数的数据,选用活动型的百叶外遮阳技术,在夏季时遮挡强烈日照光线,减少空调的制冷负荷,同时灵活引入自然风;在冬季时关闭百叶窗,减少建筑内外部的换气频率,避免建筑散热过快。至于建筑的热压通风系统设计,常见设计手法是增加建筑的面积和调节屋顶的结构形式,譬如某建筑的屋顶结构与楼梯间互相贯通,形成仿若风貌的结构形体,并在东西两侧的外墙上,设计了调控型的百叶窗,既可排除污浊热空气,也能够吸入室外新鲜冷空气。这种楼梯间的热压通风设计方法,尤为适合夏热冬冷的地区,夏季可将余热带出室外,冬季时则有效保证围护结构的整体问题,避免冷空气对建筑内部能源的消耗性影响。

2.4空调系统节能设计

空调系统是现代建筑的功能型部件,系统本身处于不断耗能状态,以换取相对舒适的室内环境。关于空调系统的节能设计,目的是控制系统能源损耗速度过快,并且充分利用系统的资源。笔者建议在选用空调系统时,应该结合建筑的冷负荷情况而定,同时需要兼顾当地的气候特征,譬如某建筑濒临湖泊,湖水容积很大,在夏季时相当于一个天然冷库,可以通过自然通风的方法,将冷热源引入建筑的内部,同时湖泊所产生的水蒸气,提高了自然通风的冷却效果;冬季时湖泊具有蓄热功能,可利用湖水源作为热泵空调系统的冷热源,发挥湖泊的蓄热作用。由此可见,空调系统的节能设计,讲究因地制宜地设计理念,当然在硬件配置方面必须质量达标,尽量选用质量优越的系统部件,譬如空调主机制冷量至少为60kW,选用半封闭螺杆式压缩机的COP值不低于4.5。

3结语

在夏热冬冷的地区,小型公共建筑的节能设计,主要考虑整体设计的协调,坚持建筑设计的生态性原则,旨在为人们创造出健康和舒适的生活环境。基于绿色建筑理念,在夏热冬冷地区的小型公共建筑设计,必须坚持“整体协调原则”“生态性原则”“全寿命周期原则”,遵循节能设计的原则,在夏热冬冷地区小型公共建筑的节能设计工作,从围护结构热工设计、自然通风设计、空调系统设计、生活热水系统设计等等方面入手,指导完成建筑的节能设计。

作者:党宏伟 单位:西安市建筑设计研究院

参考文献:

[1]王婷.夏热冬冷地区公共建筑节能设计[J].工程技术(文摘版),2015(34):166.

[2]阮翼.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若干问题探讨[J].广东建材,2010(8):165-167.

[3]刘见阳,李坤晓.公共建筑节能设计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J].当代化工,2013(5):698-699.

公共建筑绿色建筑设计标准范文第3篇

关键词:建筑设计;节能环保建筑设计;要点

节能环保建筑指的是在建筑的全寿命内,最大限度得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生活空间。即建筑物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而且还能对自然资源进行充分合理的应用,在保证生态环境完好的基础上而设计建造的建筑[1]。目前,我国能源产量与需求量相比缺口仍然很大,其中建筑行业在我国能耗中占社会总能耗的1/3以上,现代建筑采用节能环保设计与施工,对能源紧缺的现状具有很好的缓解作用。

1我国节能环保建筑设计现状

中国节能环保建筑设计起步较晚,发展相对发达国家也较慢,直到20世纪的80年代,我国才在城市建设中意识并重视这个问题,因此在其设计理念与施工工艺上落后了西方国家很多。节能环保建筑设计的首个标准可以追溯到1986年公布的《民用节能设计标准》中关于采暖居住建筑的部分,这也标志着我国正式拉开了节能环保建筑设计的帷幕。在2005年的7月1日,我国正式实施《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是我国首次公共建筑节能设计的具有综合性的国家标准,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2]。

2节能环保建筑设计要点研究

(1)因地制宜:节能环保建筑应当因地制宜,结合当地的具体情况,而不应该盲目模仿照搬已经实践的设计。地区与地区之间的差异不仅仅存在于地形与地质结构的不同,其气候也存在差异。那么,由于不同的地形与地质构造的限制,其建筑设计在布局、高度、面积等方面都会大相径庭;同时,结合气候与其他环境因素,节能环保建筑在设计时应当最大限度得节约用地,尽可能采用自然采光与通风、被动式制冷和集热,从而减少采光、空调、通风、供暖等带来的污染。(2)以人为主:节能环保建筑需要确保使用者的身心健康,首先是身体健康,因此在选材上应选择那些无毒、低污染的原材料。在建筑结构上尽可能采用自然通风,保证室内达到良好效果的通风,通过在建筑设计时合理调节室内的温湿度和气流,以达到改善室内热环境,并且提升节能的效果。其中,建筑的朝向是节能环保建筑设计的一大要点,设计最佳的建筑朝向,在建筑选址过程中,即需要充分考虑到建筑物对城市环境的影响,同时要避免由于过分追求容积率而对建筑日照情况产生的影响,这样能最大限度得利用阳光的自然能,减少日光辐射作用,实现建筑物对环境的积极影响。(3)降低能耗:在节能环保建筑的施工过程中,材料是保证建造过程正常进行的载体,也是产生建筑能耗的主要来源。因此在建筑设计之初,就要做好建筑材料的降能工作,尽可能选择绿色环保材料开展施工工作。在设计时选择一些污染较小,能耗较低的建筑材料,虽然某些新型的绿色建筑材料会导致建筑成本的增加,但从长远角度考虑,使用绿色环保的建筑材料可以产生极大的社会效益。同时,在材料的运输过程中,也应该对能耗进行计算,以实现整体上能耗的降低。(4)合理利用资源:在节能环保建筑施工中,可以回收利用旧材料,减少废弃物和污染物的产生。在原有建筑物的拆除中,可以对混凝土的预制构件、钢材、板材、保温材料等进行回收,并经过合理的二次加工与改造,在满足建筑要求的情况下,实现这些建筑材料的再次利用。其中,选择合适的节能材料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应该注意材料本身的健康性、高效性、节能性与经济性。现在很多新型保温材料、防水材料、隔热降噪材料等可以进行回收利用,在起到良好的保温隔热防水降噪的情况下,其健康性与性价比更高,适合节能环保建筑使用。

3结语

节能环保建筑是我国目前节能减排的重要措施之一,尽管我国建筑行业在节能环保方面发展起步较晚,但我国已经制定并公布了相关的建筑节能环保设计标准,并且处于大力推广阶段[3]。节能环保建筑设计不仅需要进行整体节能设计,还要进行单体节能设计,甚至对材料进行节能设计等,应当积极借鉴国外节能建筑的成功实践经验,结合我国地形、地质构造、气候、环境等实际情况,严格履行节能环保建筑设计的有关标准,采用新型节能环保建筑采用,从各个方面促进节能环保建筑的设计及施工,真正完成节能减排的任务。

参考文献

[1]伍永利.建筑设计中绿色建筑设计要点浅析[J].建材与装饰,2017(05):78~79.

[2]张佳丽.对建筑节能设计要点的研究[J].建筑知识,2015(12):56~57.

公共建筑绿色建筑设计标准范文第4篇

关键词:建筑节能;评价指标;评价体系

中图分类号:TU—9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2年9月19日

一、引言

建筑与人的生活质量密切相关。随着建筑使用空间舒适、健康程度的提高,各种公共场所的夏季空调和人工照明耗能增加日益明显,随之而产生的就是建筑能耗的逐年递增,公共建筑已成为耗能的大户。近年来,一些新型节能技术在公共建筑中得到推广并应用,一系列与节能相关的标准也相继出台并实施。但是,与之相对应的标准及规范体系却不很健全。要使公共建筑节能的推动模式真正运转起来,其关键是建立起建筑能耗评估体系,并将其彻底贯彻实施。

二、重庆市公共建筑耗能现状

重庆地区在建筑气候分区上属于夏热冬冷地区,夏季平均气温25~30摄氏度左右,最高气温可达40摄氏度以上,湿热是该地区夏季的基本特点。冬季平均气温0~10摄氏度,温度虽比北方地区较高,但光照率很低,整个季节阴冷潮湿。受本身气候条件的影响,重庆地区公共建筑夏季空调与冬季采暖将产生相当大的能耗,建筑节能不容忽视。

调查结果表明:重庆市95%的既有公共建筑不节能,大量的公共建筑空调、照明耗能逐年递增。而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如下:

从建筑设计来看,我国的设计标准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仍然较大,目前我国绝大多数采暖地区围护结构的热功能都比气候相近的发达国家相差许多,外墙的传热系数是他们的3~4倍,外窗为4倍左右,屋面为3.5~6倍,门窗的空气渗透为5倍左右。经分析,这些能源大多是通过保温隔热性能差的外墙、屋顶、窗户损失掉了。重庆市的公共建筑所运用的设计标准也与我国平均水平相近,同样存在上述问题。同时,根据《重庆市建筑节能技术与管理调查分析》显示,重庆市大部分设计院和设计人员对建筑节能认识不足,没有意识到建筑节能对行业的意义,因此在建筑的设计上并未重视。

从建筑设备来看,重庆市公共建筑内空调、照明等设备本身不节能、使用的方式也很耗能,如一些酒店没有实行采暖制冷“分层控制”,在淡季也是全部开启空调;商场之间的攀比,造成灯光照度严重超标等。

从节能评价来看,我国建筑节能缺乏有效的评估工具,缺乏可度量的具体指标,节能评估和审查工作不能很好地落到实处。重庆市仍然在执行建筑节能50%标准,但是由于未实行严格的评价指标体系,大多数建筑都未采取节能措施,根本达不到50%的要求就流入市场,这与政府部门缺乏有效的评估体系和审查制度的不完善有重要的关系。目前,尚未建立完善的住宅建筑节能评价体系,政府作为建筑节能政策、标准的制定者和住宅建筑市场的监督者,要出台新的节能政策、标准以及进行决策也缺乏相关的可靠依据。最终看来,缺乏完善的住宅建筑节能评价体系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三、重庆市公共建筑节能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建筑节能包括建筑物围护结构绝热设计、建材节能与合理选用规划、采暖空调节能设计、照明与动力优化设计、节能冷热水合理化设计、建筑施工节能、建筑节能测量与监控、建筑物业管理节能等多个方面。建筑节能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将是由相互关联、相互制约、不同层次的指标群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将能较全面地反映重庆地区公共建筑节能设计内涵的基本特征。

目前,我国既有的节能设计标准中,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分散,采用的能耗计算方法不同,建筑节能的评价方式也有差异。此外,即使在同一地区进行节能建筑评价,也可能出现尽管使用相同围护结构设计,但却由于建筑物体形系数不同等原因而导致有的建筑符合节能要求,有的建筑则不能符合的情况。因此,我国节能建筑评价指标体系应能够针对具体建筑物实际情况给出节能与否的判断和节能多少的评价,还应该对不同情况分别制定标准和指标。同时,建筑物从建筑前期规划、建筑设计施工到最后的建筑完工使用,在不同的阶段会产生不同的能耗情况,所以在不同阶段应有不同的评价指标。

根据建筑节能设计《重庆市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征求意见稿)》,结合建筑生命周期的特点,笔者将评价指标设计为横向和纵向两个维度。横向为一个层次型结构,以建筑节能的评价总目标作为目标层,以节能评判因素作为准则层,以各具体评价指标作为指标层,包括节材、节水、节电等多方面的评价指标。而纵向指标则是贯穿于建筑的设计阶段、施工阶段、使用阶段与报废阶段的全生命周期。本文所构建的则是一个结合了这二维评价指标的体系,横向结构层次与纵向生命周期相结合的一个体系。

1、设计阶段。设计是指工程项目建设的先导和依据,该阶段主要是对工程的结构形式、装饰标准、材料和设备的选用进行初步的确定。从建筑节能的角度,该阶段就涉及了建筑围护结构的设计、建筑物的结构体系设计等,因此在该阶段就应该考虑围护结构热工性能、建筑物结构体系、节能投资回收。

改善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是指通过对围护结构的设计减少建筑物能耗,使用节能材料加强保温等。为了简化分析,主要从屋顶、外墙和窗户三个方面分析建筑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其中将门和楼梯间内墙当作外墙近似处理。包括的指标有:外墙传热系数、屋面传热系数、外窗传热系数。

建筑物结构体系包括的评价指标有建筑物结构体形系数和窗墙面积比。建筑物结构体形系数是指建筑物横截面周长与面积的比值,它反映了建筑物横截面形状对节能综合指标的影响。窗墙面积比是指建筑外墙面上的窗和透明幕墙的总面积与建筑外墙面的总面积之比,它能够反映整个建筑的采光与保温。

节能投资包括节能初期投资(对非节能建筑所增加的投资)、暖通系统投资。对于效果好的节能设计,暖通空调的运行能耗与费用会减少,而由此带来的收益与投资之间会出现平衡的时间点。所涉及的评价指标有净现值和投资回收期。

2、施工阶段。施工阶段涉及建筑材料的开发、运输、建筑装配以及施工机械的能耗,这部分能耗与材料开发、施工过程的方法和运输距离有关。在实施过程中,应将建筑节能、建筑节能材料与施工技术整合起来,在建筑生命周期内系统地考虑评价能源的消耗。所涉及的评价指标有建材费用降低率、机械耗能降低率。

3、使用阶段。使用阶段就是对设计节能和施工节能的一个最终反映。公共建筑包含办公建筑(包括写字楼、政府部门办公室等)、商业建筑(如商场、金融建筑等)、旅游建筑(如旅馆饭店、娱乐场所等)、科教文卫建筑(包括文化、教育、科研、医疗、卫生、体育建筑等)、通信建筑(如邮电、通讯、广播用房)以及交通运输类建筑(如机场、车站建筑、桥梁等)。公共建筑建成后,主要是通过空调制冷、采暖、采光等方面产生能量的消耗。所以,选择相应的衡量指标时,应将相关参数(如室内温度、换气次数和能效比等)蕴藏于建筑能耗的分析之中,间接地反映了室内环境品质和暖通空调系统性能。同时,还要对该公共建筑内部新能源的使用率及人们的节能意识等行为运用指标进行评价。

四、结论

住建系统加强节能减排是建设低碳生态城市的一个重要标准,公共建筑更是值得重点关注的部分。要做好建筑节能,不仅需要新材料新技术的研制、完善的法律法规、设计人员的节能意识、政府采取系列激励机制等,完善的建筑节能评估系统是关键环节。本文将建筑节能评价指标进行了横向和纵向两个维度的分解,并建立起一个针对建筑不同阶段的评价体系,希望能运用于实践,推动建筑节能评价的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杨李宁,付祥钊,繁燕.重庆市建筑节能技术与管理状况调查分析[J].建筑节能,2008.11.

[2]洪蕾,单女一.建筑节能评价的理论与方法[J].科技信息,2006.5.

[3]金振辉.郑州市建筑节能评价体系的构建和措施建议[J].中州大学学报,2010.3.

[4]王立雄.建筑节能[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公共建筑绿色建筑设计标准范文第5篇

关键词:绿色建筑, 节能, 适用技术 ,设计策略

Abstract: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dongguan ecology park holdings limited office building engineering green building design concept and its use of related high efficiency and energy saving technology. The office building design with lingnan air climate can save energy at the same time also will realize the quarter, water, land and materials in renewable energy and other new technology application, and won the 2011 national green samsung architectural design marks. This design or following the first get national green samsung architectural design, to current circumstances following development green building, and provided the beneficial inspiration effect.

Keywords: green building, saving energy, applicable technology, design strategy

中图分类号:TE0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项目简介

东莞生态园控股有限公司办公楼,建筑总面积为37664㎡,建筑方案由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何镜堂院士设计,强化自然通风降温功能,提高围护结构隔热性能和采用先进的空调方案及高效的空调设备,在保证相同的室内热环境前提下,与基准建筑相比,全年建筑能耗相应减少65%。核心目标是营建一个结合当地气候特点并符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3星级的办公楼,以点带面将推动整个区内的建筑向绿色建筑方向发展,拟建成更多节能、舒适型的绿色建筑群。

图1.1 东莞生态园办公楼效果图

二、主体结构形式

结合建筑的平面布置和使用特点,本工程主体结构尽量采用节材,高性能的材料,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现浇混凝土采用预拌混凝土,钢筋采用HRB400级钢筋。楼盖采用普通钢筋混凝土梁板结构,柱跨7.5*8.0m,采用井字梁结构。大会议室跨度15m,采用钢筋混凝土钢骨梁结构。

图1.2 为建筑总平图。

图1.2 总平面图

三、绿色三星设计目标分解

东莞生态园办公楼以绿色三星为主要目标,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主要实现如下具体指标:

(1) 总能耗低于国家标准的80%。

(2) 可再生能源利用率2%。

(3) 室外透水面积比:40%。

(4) 采用雨水收集与中水回用技术,非传统水源利用率40%

(5) 屋顶绿化率50%

(6) 地下空间面积比:30%。

(7) 绿化每百㎡乔木不低于3棵。

(8) 节水浇灌、节水器具覆盖率100%。

(9) 可再循环材料比例不低于10%。

(10) 公共空间太阳能景观照明覆盖率100%。

四、设计采用主要技术措施简介

1、节地与室外环境[选址、用地指标、住区公共服务设施、室外环境(声、光、热)、出入口与公共交通、景观绿化、透水地面、旧建筑利用、地下空间利用等]

办公楼总占地面积36925平方米,总建筑面积37664平方米。 经过现场检测,室外场地噪声环境能够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1类标准要求。

景观绿化方面除室外场地绿化外,首层平台层、中庭、屋顶、立面、地下车库均进行了绿化,绿化物种以当地乡土植物为主。

本项目室外透水地面主要为种植绿地,景观详细设计后室外种植绿地面积为11088m2,而室外地面面积总计为25200m2。室外透水地面面积比达到44%。

项目地下空间建筑面积为12491平方米,地下空间面积与建筑占地面积之比为33.83%。

2、节能与能源利用(建筑节能设计、高效能设备和系统、节能高效照明、能量回收系统、可再生能源利用、运营阶段的系统运行状况等)

建筑围护结构热工条件相对《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要求进行优化,建筑体型系数为0.29,综合窗墙比为0.35,设计外墙整体传热系数不高于1.60W/(m2*K);设计屋面整体传热系数不高于0.46W/(m2*K)。外窗采用中空Low-E镀膜玻璃结合透明单片玻璃,南向采用透明孔板遮阳,Low-E镀膜玻璃,外窗东、南、西、北各朝向综合传热系数为3.20、3.20、3.26、3.49W/(m2*K),综合遮阳系数为0.40、0.19、0.39、0.39。

4栋办公建筑采用中央空调系统,装机冷负荷1500kW。冷水主机采用3台磁悬浮离心式中高温冷水机组,机组能效比(COP值)可大于7,比相同容量的常温冷水机组COP值提高35%。新风系统采用单元式新风机组,其冷源为双温新风机组,COP超过3.58。首层会议中心大会议室、餐厅、生态展厅等大空间场所,各自采用独立的蒸发冷凝型风冷柜式空调器,能效比不低于3.45。会议中心中、小会议室及餐厅包房、消防控制室等小空间场所采用单元式空调机组,能效比不低于2.8。

照明系统采用T5节能灯,满足《建筑照明设计标准》目标值要求。

新风机组采用全热回收型双温新风机组,对排风进行全热回收。

中央空调系统采用可再生的湖水作冷却水。设计冷却水取水口向湖心埋管10米远,周围5米*5米范围内在枯水期水深不小于1.5米,冷却水出水口距离取水口不小于20米。

3、节水与水资源利用(水系统规划设计、节水措施、非传统水源利用、绿化节水灌溉、雨水回渗与集蓄利用)

节水措施包括室内采用节水器具以及非传统水源的利用。非传统水源采用中水系统,生活污废水经室外中水站处理后进入地下室内的中水蓄水箱,通过变频加压后供水到各用水点。中水最高日用水量48.75m /d,最大时用水量7.79m /h,设计秒流量为4.5L/s。

室外灌溉采用中水满足,末端采用滴灌的节水灌溉方式。

屋面雨水采用虹吸排水系统,二层平台雨水采用重力流排水系统

4、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建筑结构体系节材设计、预拌混凝土使用、高性能混凝土使用、建筑废弃物回收利用、可循环材料和可再生利用材料的使用、土建装修一体化设计施工、再生骨料建材使用等)

项目结构体系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阶段对结构体系进行优化设计,大大减少主梁的支座钢筋,将地下室外墙的承重性能充分发挥。原基础方案中采用水泥搅拌桩加插 54×5钢管抗浮,优化后改用M168锚杆抗浮,大大增加入岩深度,抗浮锚杆用量大大减少。

项目现浇混凝土全部采用预拌混凝土。

项目采用钢材、木材、铝合金型材、石膏制品、玻璃等可再循环材料,经计算可再循环材料利用率达到23.4%。 设计与施工过程中实现了土建装修一体化。

5、室内环境质量(日照、采光、通风、围护结构保温隔热设计、室温控制、可调节外遮阳、通风换气装置等)

建筑主朝向为南偏东15°,避开西晒对建筑主朝向的影响。

采用下沉庭院手法改善地下一层空间的天然采光,地下一层空间室内采光临界照度值按照100lx评估,满足采光100lx的区域面积占到30%。

地上各层则通过内庭院做法消除了建筑内区,使室内天然采光、自然通风得到改善。地上自然采光系数满足标准面积比例超过75%,在室外平均风压状态下,建筑室内可实现2次/h以上的换气次数。

围护结构保温隔热设计满足国家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及其广东省实施细则的要求。

室内设计温度控制在25℃~28℃之间。

建筑主朝向设置丝网镂空板遮阳,改善建筑内部空间热环境。

五、项目实施情况

办公楼项目全过程严格按设计文件施工,目前已进入收尾阶段。

六、结语

1、办公楼建筑选址在生态园行政岛上,四周环水,地势由小山包绵延环抱,坐北向南,根据岭南气候的特性,设计师何镜堂院士巧妙地运用了南方建筑特点(穿堂风、自然采光),夏季由于建筑物四周环水及通风对流、办公区域整体温度降低,温、湿度皆宜并且非常节能;室内、外绿化面积大,树种草地采用南方常绿型苗木,遍布广场、二楼平台、中庭、地下车库、屋面、外立面等,立体的绿化组合,配合建筑物精致的造型,外饰石材浅灰、黑的色调,环境自然优美,置身其中令人心旷神怡。

2、建筑设计采用国内领先的节能型的保温隔热材料(加气砼砖、Low-E镀膜玻璃、保温隔热板材等)、空调设备、中水回收利用处理系统,遮阳网架设施、节能灯(用)具、室外广场的透水地面等必将对整个建筑的运营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

3、建立绿色施工架构,确定绿色施工目标,按照绿色施工导则进行施工,整个施工过程绿色、文明。

4、小遗憾是建筑物中部地下车库上首层楼面的楼梯间有小部分东方向窗偏小采光较差,遮阳网架起到了遮阳节能的效果但是也牺牲了部分自然采光的资源。

总体地说,本建筑设计的项目选址,节能型设备、材料的选择及运用,岭南建筑特点,节能新技术等科学地结合在一起,打造出一件的优秀的绿色建筑精品。

参考文献: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

《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