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制造业的发展趋势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机械制造;柔性;信息;自动化;对策
当今世界的竞争主要是综合国力的竞争,制造业是现代国民经济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支柱,其生产总值一般在一个国家国内生产总值占很大比重。以机械制造技术为代表的先进制造技术 ,对这个国家的技术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
在当今世界机械制造技术的迅猛发展中,我们一方面必须依靠信息科学、材料科学来改进制造水平;另一方面信息科学、材料科学也必须依靠制造技术来取得新的拓展。因此现代制造技术已经颇具规模,它的系统包括了物质流、信息流和能量流等。它也是集机械、电子、光学、信息科学、管理学等为一体的产业集合体。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描述他的发展趋势。(1)自动化方面。自动化技术开发和应用有效地节省了大量的人力资源,还可以去代替人完成一些具有危险性和损伤性的操作。这种跨时代的技术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满足了市场不断发展的需要。随着科技的发展,自动化技术也在自我完善和更新,早期的“全自动化”、“无人化”的概念已经被取代,未来的自动化技术将会更加重视人在自动化系统中的作用。同时自动化技术已经开始慢慢的普及,逐步走进中小型企业,以经济实用的优势不断满足发展的产品多样化和个性化需要。(2)精密度方面。精密和超精密加工技术是当今机械制造技术发展的趋势之一。精密工程、超精密工程、微细工程和纳米技术被称为现代制造技术的基础,在民用工业中有广泛应用。(3)柔性化方面。柔性化是指机械制造业对各种外界因素的适应能力或是产品适应市场变化的能力。随着市场的不断发展,多型化、高参数和高可靠性的产品应接不暇。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促使产品更新换代不断加快,柔性化的思想应运而生。此能力是建立在对市场需求认真调查和正确分析的基础之上,通过对产品的技术更新来达到人们的需求。针对柔性化的发展趋势,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美国提出的“灵捷制造”,它的主线就是高度柔性化生产。(4)最佳化方面。现代社会各方面都强点最优配置,制造业也不可避免,这里的最优配置不仅是指加工参数方面,而且是指影响制造技术的各个方面,包括环境资源、人力资源、信息资源以及组织管理等等,从而增强产品的其竞争力。具体表现为制造系统在不断适应市场环境过程中,不断的反馈有用信息,持续对系统结构进行适应性改良,对系统内部各模块进行重组,以达到模块的最佳组合,发挥制造系统最佳效益。(5)集成化方面。随着市场的全球化接轨,市场竞争也日益激烈,整个市场处于一个持续变化而不可预测的状态。激烈的竞争在推动了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的同时,也给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全所未有的机遇。为了抓住这一机遇,科学家开始重新考虑应用集成化的开发思路。他们用系统工程理论的方法将各种技术、物料、信息等实现集成。换句话来说,现代化的集成不仅仅是技术功能的集成更是技术经营和人力资源的集成。
二、我国机械制造新技术改革的浅见对策
我国的制造产业最先是通过技术改造和引进国外先进制造技术发展起来的。但和先进国家的制造技术相比还存在着很大差距。具体表现在技术改造投入不足、研究开发能力薄弱、制造业产品落后、信息含量低、更新换代慢等方面。以至于产品总体上缺乏国际竞争能力。(1)人才是第一生产力。要发展和推广先进的制造技术、实施先进的制造模式人才是先决条件。科技人员不仅要精通制造技术而且要了解市场营销、经营管理和经济法。这要从高校培养人才的模式开始慢慢的推行与改进,尽力去培养一支了解和掌握机械工程科学的前沿技术人才,加速先进制造技术的推广和实施,为市场需求服务。(2)加强政策与法规建设。政府要加强宏观调控机制,以法律的道德的手段预防市场上的不法分子。国家必须制订科学的制造产业规划和制造技术进步的总体规划,以及相应的法规政策规范市场竞争。避免浪费资源的事情发生,尽可能减少和避免市场盲目竞争造成的损失。(3)建立并发展我国自主的NC、MC、CAD、CAM、FMS、CAT、CIM、IMS等制造技术。结合我国市场的实际情况,有组织有计划的引进先进制造技术。对于引进的科学制造技术进行消化、吸收和改良,目的在于开发创新出适合我国国情和生产模式的新技术。(4)提高制造业现代化管理水平。现代企业管理的核心是信息管理、物质管理、质量管理、生产过程管理和市场信息管理,企业在加强人才的培养同时也必须看准市场与国际接轨,加快现代企业制度改革,为先进制造技术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 考 文 献
关键词:智能制造;物流;商业模式;互联网;社群
中图分类号:F492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03-0-03
Abstract: With the proposal of “Made in China 2015”, China began the transition from “made in China” to “made intelligently in China”. The chain of manufacturing began to reconstruct. Meanwhile, new technology and business philosophy contributed to the change of the business model of the traditional logistics industry.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influence of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to manufacturing logistics. As manufacturing logistics accounts for the majority of the overall logistics on society, the trend of development of logistics in China has been introduced combined with Internet and community in the background of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And some suggestions have been proposed about how to innovate the business model of logistics industry in China in the end of the paper.
Keywords: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logistics, business model, Internet, community
一、前言
中国制造2025,是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的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就是使“中国制造”加速向“中国智造”转型,实现中国的第四次工业革命。过去的中国具有低成本竞争优势,而随着企业用工成本不断攀升,经济发展放缓,中国经济“高成本时代”逐渐来临,这些都给企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压力。这种背景正是传统物流开始改变的动力[1]。
近年来,在智能化的压力下,国内物流装备技术行业已有企业在物流智能化领域进行了探索,或其智能化战略,或实施了智能物流项目。不久前,圆通速递获得阿里巴巴联手云峰基金的战略投资,此次战略投资完成后,菜鸟网络将与圆通开展更深层面合作,依托双方的地位和品牌,打造整个互联网和快递行业的升级版,以满足越来越大的市场需求。因此,中国物流企业必须探索出新的商业模式来应对制造产业智能化的发展趋势。
二、智能制造的背景
智能制造是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集成了技术创新、模式创新和组织方式创新的先进制造系统,是集成制造、精益生产、敏捷制造、虚拟制造、网络化制造等多种先进制造系统和模式的综合[2]。基于信息物理系统的智能制造正在引领制造方式变革;网络众包、协同设计、大规模个性化定制、精准供应链管理等正在重塑产业价值链体系;可穿戴智能产品、智能家电、智能汽车等智能终端产品不断拓展制造业新领域[3]。
物流是制造业的重要一环,因此制造业的变化也深深影响着物流领域。企业开始将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科学技术应用于物流领域,以及网络众包、协同设计、精准供应链管理等商业理念也启发着管理者对物流产业商业模式的思考。新的技术与商业理念的结合使得物流产业商业模式有了多种的发展趋势。
三、商业模式的概念
20世纪70年代中期Konczal和Dottore[4]在讨论数据和流程的建模时,首先使用了商业模式这个术语。C.Zott,R.Amit(2007)[5]提出商业模式是超越单独企业和其参与要素的一个活动系统,商业模式使得企业专注于自己的伙伴,价值创造和价值分配。Stewart&David&Zhao(2000)[6]认为,商业模式是企业能够获得并且保持其收益流的逻辑陈述。我国学者李光斗[7]认为商业模式视为实现顾客的价值最大化,能使企业的内外资源整合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高效的具有独特核心竞争力的运行系统,并通过提品和服务使系统持续达成盈利目标的整体解决方案。在互联网时代,罗珉和李亮宇[8]学者认为商业模式是在充满不确定性且边界模糊的互联网下,通过供需双方形成社群平台,以实现其隔离机制来维护组织稳定和实现连接红利的模式群。
从国内外学者对商业模式的研究来看,商业模式是在价值网络之后一个企业创造以及获得价值的核心逻辑。在互联网时代,企业的商业模式不仅要将企业的内外部资源进行整合,而且需要企业与消费者连接,企业与消费者共创价值、分享价值,以实现企业与消费者的共赢。
四、智能制造如何对物流行业的商I模式产生影响
根据世界银行的估计,目前我国社会物流成本占GDP比重的18%,该比例每降低1个百分点,我国每年就可降低物流成本1000亿元以上[9]。目前我国制造业物流总额在社会总物流总额中占到74.7%,可见,制造业在物流领域可以挖掘最大的潜力。
(2)大众物流
互联网时代下的社群不再受制于地理位置的限制,依靠网络平台,企业与外部人群能方便地进行交流沟通。比如,DHL将大众商业模式运用于物流,在瑞典推出了众包模式送货的移动应用MyWays,人们可以通过移动应用报名投递自己行动路线附近的包裹,并获取报酬。大众商业模式是大众物流和分享经济物流的概括。大众物流基于社交网络和人群,通过强调众包和众筹,物流供应商能够加快市场创新周期,提升物流服务。众包物流是这一模式的典型代表,所谓众包物流,是指把原由企业员工承担的配送工作转交给企业外的大众群体来完成。分享经济物流基于全球化带来的“分享文化”,即共赢,物流公司与其竞争对手共享物流的基础设施与服务。
四川创物科技有限公司的“人人快递”业务模式可以概括为此商业模式,其业务场景是,发件人通过APP寄件单,订单除了包括预约取件时间、货物名称、声明价值外,还包括寄件人和收件人的地址和联系方式,软件会根据上述信息自动核算出快递费用。在平台注册的自由快递人可以根据自己的路线进行“抢单”并从中获得报酬。
(3)全渠道物流
随着互联网以及电子商务的发展,电商和传统的实体店已不再是互不相交的两条平行线,电商开始筹划实体店,而实体企业开始筹划利用互联网平台,比如苏宁易购,小米开设实体店,各大品牌在天猫开设旗舰店等,这些企业的商业行为都意味着全渠道商业模式的兴起。
全渠道商业模式有两个核心[14],一是全渠道。消费者在其购买的整个过程中,与商家的“接触点”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受时空约束的媒介,而是在各种“接触点”大量使用计算机、智能手机等互联网工具,从而可以利用全渠道获得交易信息,最终完成购物。二是O2O。这个概念的起源于团购,online(线上)交易、offline(线下)完成,形成一个完整的交易闭环。
由于全渠道商业模式的特性,若顾客要获得良好的购物体验,不管是孤立的线上和线下销售,还是融合打通的线上、线下销售,物流都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将来,通过利用信息技术和现代物流技术,实现全渠道物流,在仓储、配送各环节不同程度的融合打通,提高企业的全渠道服务能力,给顾客提供随时、随地、方便又快捷的购物体验。目前,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互联网企业主要是与线下商店合作,比如京东为了实现“最后一公里”跟达达物流、唐久便利店等合作,扩充京东的O2O生态圈,为京东建设全渠道商业模式的发展服务[15]。
4.对比分析六种商业模式优缺点
5.建议
物流行业的竞争日趋激烈,物流企业要在其中保证自身的存活于发展,创新商业模式势在必行,中国的物流行业可以从以上的6种商业模式介绍中获得启发。
(1)现有的物流企业应该选取符合自身条件与本身的商业定位的模式来设计创新商业模式。物流企业可以不局限于其中一个商业模式,在现实的商业运营中,针对自身的优势和弱势,物流企业可以将多种商业模式融合运用,创新设计最切合自身发展的商业模式。比如制造业的供应链环节可以应用实时物流与预测物流相结合的模式;大型的互联网企业,例如京东在构造自身的全渠道物流外,可以考虑构建自身的超级网络物流,同时利用本身的网络平台优势,也可采取一些大众物流的模式,从而构建符合京东自身的独特的物流商业模式。
(2)对于新进入物流行业的企业,由于其处于成长的初级阶段,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若要迅速的占领物流市场大众商业模式是很好的选择。“互联网+分享经济2.0”理念的出现,利用(移动)互联网平台,互联网突破了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使得普通大众能够参与进物流环节,将闲置资源集中利用,一方面,调整了物流成本结构,有利于行业新进入者早期的市场扩张;另一方面,新进入者可以与电商进行合作,尝试解决“最后一公里”配送问题。
六、结语
智能制造成为全球制造业发展的趋势,我国顺应趋势提出“中国制造2025战略”,“中国智造”成为我国未来制造业的发展方向,与此同时物流领域开始成为制造业新的盈利点,在此背景下,物流行业商业模式创新至关重要。物流装备技术行业在智能物流领域进行了一些探索,一些互联网公司也率先进行了物流产业商业模式的改革创新。本文在结合我国互联网技术和物流行业商业模式的发展现状,并联系我国大众群体特点,分析了未来中国物流产业商业模式将会向超级网络物流、实时物流、预测物流、城市物流、大众物流和全渠道物流6种商业模式。提出我国物流企业可以在结合自身优缺点的情况下,融合运用这6种商业模式,设计出符合自身发展的物流商业模式的建议。
参考文献:
[1]李冰漪.“中国制造2025”与物流智能化[J].中国储运,2015(7):72.
[2]王晓明.从三个维度认识“智能制造”[N].经济日报,2015.
[3]中国制造2025.
[4]ST.HLER P. Business Models as an Unit of Analysis for Strategizing D r a f t 1 [E B]. D r a f t 1 e d . , 2 0 0 2 : 2 0 0 9 - 1 1 - 0 3 , h t t p : / / geschaeftsmodellinnovation. de/english/definitions. htm.
[5]C ZOTT, R AMIT. Business Model Design An Activity System Per- spective [Z]. Long Range Planning DOI: 10. 1016 / j. lrp. 2009 - 07- 04.
[6]STEWART D W, ZHAO Q. Internet marketing,business models,and public policy [J]. JOURNAL OF PUBLIC POLICY & MARKET-ING. 2000,19 ( 2) : 287 - 296.
[7]王廉.商业模式是企业第一生产力,商业模式决定企业成败[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5.
[8]罗珉,李亮宇.互联网时代的商业模式创新:价值创造视角[J].中国工业经济,2015,1(322):95-107.
[9]中国物流总费用占GDP比重18%[J].中国经营报,2015.
[10]王惠芬,赖旭辉,等.产业融合机制下商业模式发展的新趋势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10(14):137-139.
[11]Dr. Nedialka Bubner ,Dr. Nikolaus Bubner .Logistics Trend Radar .2014:17.
[12]王付娇.阿里巴巴的“超级物流网”计划.新浪科技,2015.
[13]胡云超.城市物流可持续发展[D].2013.
[14]刘向东.移动零售下的全渠道商业模式选择[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2014(5):13-17.
[15]陶娅洁.京东合并达达:打响物流O2O之战[J].中国产经新闻,2016(4).
作者简介:张文娟(1970-),女,博士,副教授,主要从事供应链管理研究。
曹 烨(1993-),女,同济大学中德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商业模式研究。
1 机械制造企业管理的重要性
企业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发展能力和发展动向。机械制造企业也是一样,虽然在我国经济增长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是我国经济的支柱产业,但是,机械制造企业陈旧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已经远远跟不上时代的发展,不能满足我国经济增长的需求。因此,机械制造企业管理改革势在必行。为了不断提高机械制造企业管理水平,企业需要不断改进其生产工艺、引进先进的机械制造技术,应用新型制造材料,才能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形势下,占据有利市场,不断提高我国机械制造企业的制造水平和管理水平,促进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化发展。
2 机械制造企业管理存在的问题
2.1 成本管理水平低。机械制造企业的成本管理关系到企业的利润,生存和发展,是机械制造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传统的管理方法和管理模式是计划经济的产物,使得成本管理思维受到局限,只注重生产过程成本管理,对于前期考查、设计及后期销售维护等费用管理不到位,从而使得企业经营管理存在漏洞;由于缺乏先进的成本管理技术与方法,使得成本管理无论是制度落实上还是控制考核上都存在矛盾;另外,成本管理意识淡薄[2],成本管理监督不严,体系不健全等因素都导致了传统机械制造企业成本管理水平的低下,在市场经济中极不适应,需要改革与创新,才能更好的把握企业的经济命脉。
2.2 管理技术落后单一。由于受计划经济的影响较深,在市场经济下,机械制造企业仍沿用传统的管理手段与方法,使得管理技术相对较单一,管理方法跟不上时代的发展。虽然部分企业具有先见之明,引入了微机管理系统,但只停留在单项管理的阶段[3],无法进行全面的、系统的资源优化与配置,无法满足现代化经济发展要求的快速全面的企业管理的要求。
2.3 企业管理应变能力有限。机械制造企业管理需要不断更新信息,更新管理模式才能适应现代化的市场发展。今天的市场瞬息万变,需求多样化[4],技术化较强、整个环节较为复杂。从机械产品的功能、外观、应用环境等条件出发,进行市场考查、设计、生产、销售、售后服务、成本管理,人员管理、设备管理、生产供应链条管理等等,需要进行一系列的管理,遇到问题如何解决是传统管理需要改变的地方。以往的管理遇到问题时,需要先请示,获得批准再进行协调解决,这一过程消时较长,浪费问题双方的精力和财务。而现代化的机械制造企业需要的是一个能够快速对问题做出动态反应的管理,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上帝,以适应千变万化市场和客户定制化的要求。
2.4 管理人员有待进一步提高管理水平。个人管理水平是管理人员从多年的管理工作中总结出的经验,结合管理专业的知识将其应用于实际管理的能力。由于机械制造企业管理人员老少更替时间较长,老管理者受计划经济影响较深,而且管理专业知识不足,而年轻一代管理工作经验不足,沟通协调容易受到阻碍,从而形成机械制造企业管理人员的个人管理能力参差不齐,降低了企业整体管理水平。
3 机械制造企业管理的优化策略
3.1 构建先进的成本管理模式。由于传统的管理理念和管理基础等在市场经济下及为不适应,机械制造企业必须通过引入国外先进、成熟的管理思想,结合我国的实际国情和企业的发展特点,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机械制造企业的成本管理模式。首先,革新成本管理理念。树立科技创新观念,坚持技术与经济相结合。树立系统管理观念,强调整体与全局相结合。树立过程管理观念,强调内涵与外延相结合。树立成本效益观念,强调显性与隐性相结合。其次,强化成本核算基础,完善成本核算过程,加强成本核算的管理、监督与控制。最后,要调动全体员工参与管理的积极性,优化考核奖励制度,推进机械制造企业成本管理的革新。
3.2 运用现代化的管理技术提高机械制造企业管理的水平。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机械制造企业必须在提高管理水平的基础之上,才能在变化莫测的市场经济中占据有利地位。因此,必须对陈旧的管理手段进行更新,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来提高管理水平,才能加强成本管理与监督控制,实现全方位的整体管理模式,从市场调查到售后服务管理都有信息技术作为支撑,运用现代化的数控技术引领机械制造业的发展,才能打造机械制造企业的品牌效应,高效的利用现有资金,实现优化资源配置,使得机械制造企业改变以往管理水平不足而导致的发展受困的尴尬局面。随着信息技术等现代化管理技术的应用,机械制造企业的管理意识就会不断增强,管理模式同时也会更新,管理制度不再是空框,管理力度更大,从而能够为机械制造企业开拓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3.3 培养管理人才,提高机械制造企业的管理应变能力。管理人才对于机械制造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机械制造企业必须提高对管理的认识,加大管理人才培养的资金投入,加强管理人才交流与培训,从而不断提高新老管理人员的交替速度,组建适应现代化经济发展的管理队伍。依靠专业的管理人员,下放部分管理权力,对客户的问题建立快速反应机制,从而不断提高机械制造企业的应变能力,服务能力和管理能力,实现机械制造的一体化、专业化、品牌化,促进企业长远发展。
4 机械制造企业管理的发展趋势
4.1 在网络系统支持下,新的ERP系统将给世界带入新境界。消费者或客户通过互联网络在电子商场了解产品性能、价格,通过电子商务给生产厂商下达订单;生产者通过ERP系统下达物料采购和生产制造指令,通过电子商务完成物料采购、支付活动。通过供应链紧密集成,物料不间断的流动,达到减少库存,最大限度减少经营成本,提高企业市场竞争能力和经济效益。
4.2 由于市场竞争加剧,制造商要从过去的“以产品为中心”转向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策略。
进行“一对一”地个性化服务,提高客户对企业的满意度和忠诚度,使企业取得竞争优势。
4.3 企业绩效管理BPM。BPM是根据企业的战略目标和经营目标,通过ERP系统采集其执行情况,对整个公司、部门和员工的绩效进行分析。以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促成公司目标的实现,提高企业的绩效。
4.4 ERP要走专业化的道路。鉴于不同行业在管理细节上存在较大差异,需要针对不同的行业特点、运作机理,设置相应的业务流程、搭建相应的组织结构并设计相应的软件架构去实现。特别是在涉及到生产、销售、采购和成本这样的企业制造业务时,才能有效解决不同应用环境的信息化问题。
[关键词] 钻石模型 滨海新区 制造业 产业集群
一、引言
开发深圳,带动了珠江三角洲经济腾飞;开发浦东,促进了长三角地区迅猛发展。人们希望,天津滨海新区的开发成为撬动经济格局变化的又一个新支点。2005年底,滨海新区开发开放写入国家“十一五”规划,标志着滨海新区被纳入了国家整体发展战略。2006年,一系列配套政策相继推出,重大项目渐次展开,滨海新区站在了历史的新起点。
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生产要素和产业转移加快,资源、市场、技术、人才的竞争更加激烈,我国与世界经济的相互联系和影响日益加深,这对滨海新区的区域化、国际化、现代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国内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扎实推进,改革开放进入新阶段,区域协调发展的总体格局逐步形成。同时,资源能源日趋紧张,瓶颈制约更加突出;自主创新能力亟待提高;加快结构调整、发展循环经济、推动增长方式转变的任务非常繁重。所有这些,既为滨海新区发展创造了新的机遇,也提出了严峻挑战。
本文围绕“钻石模型”提出的六要素, 根据滨海新区的功能定位和产业布局,在发挥规模效应、集群效应、分工效应的基础上,提出制造业竞争力的构建模型。并从合理调整产业结构、增强金融支持与服务、促进新区制造业技术创新、政策扶持等方面给出了政策建议。
二、产业竞争力的传统分析框架
1.比较优势理论
亚当斯密于《国富论》中最早提出了绝对优势理论,指各国在生产同样产品时,劳动生产率的绝对差异所导致的各国之间生产优势的不同,因此各国专门生产本国劳动生产率较高的产品。在此基础上,大卫・李嘉图提出了比较成本学说,认为一国只要生产自己在成本上具有优势的产品,然后与其他国家交换即可。后来,瑞典经济学家俄林在其要素禀赋理论中进一步认为,各国之间的贸易缘于各国资源条件的差别,各国、各地区应发挥自己的资源优势,在国际贸易中获得更多的利益。
根据这些基于比较优势原理的理论,一个人、一个企业、一个国家的成功就在于能够准确把握自己的比较优势,并不失时机地将比较优势转化为市场需求。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一些地区的成功实践也符合这一理论的基本逻辑:浙江民营企业在起始阶段选择的大多是技术含量不高、资金需求不多、滚动发展能力较强的产业,而这些恰恰是浙江民营经济最初的比较优势之所在;内蒙古的一些知名企业,如伊利、蒙牛、草原兴发的产业特征,也充分反映了当地的资源优势。而劳动密集型产业在我国的广泛存在,更是体现了我国经济在特定阶段的比较优势,尤其是成本优势。
面对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面对以技术、知识为产业发展推动主因的信息和知识经济时代,面对将滨海新区制造业产业发展成为主导产业的目标,仅仅依靠比较优势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能将比较优势转变为竞争优势。
2.竞争力优势理论
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著名产业竞争力研究专家、美国哈佛大学工商管理学院迈克尔・波特(Michael. E. Porter)教授经过对许多国家的产业的国际竞争力研究后,以产业结构“五力竞争”模型为基础,逐步形成了适应经济全球化环境的产业国际竞争力分析框架和方法,即所谓的波特“钻石”模型理论。用于分析一个国家某种产业为什么会在国际上有较强的竞争力。
波特认为,这四个要素具有双向作用,形成钻石体系(如下图)。在四大要素之外还存在两大变数:政府与机会。机会是无法控制的,政府政策的影响是不可漠视的。
三、滨海新区制造业竞争优势分析
区域性重点产业的选择是非均衡发展策略和比较优势原理的实际应用。区域经济发展中,必须因地制宜,依托现有优势产业、产品,准确把握产业发展方向,着力发展区域特色产业,推进产业聚集。天津滨海新区大力发展现代制造业,是天津滨海新区发挥自身比较优势,实现区域协调、快速发展的必然选择。
1.滨海新区经济概况
新区经济规模继续扩大,产业结构层次提升。从三次产业的增加值来看,第一、二产业保持了良好稳定的增长态势;同时,众多现代服务行业落户滨海新区,使新区的第三产业得到了较大发展。
2.滨海新区制造业竞争力分析
滨海新区现代制造业已初具规模,电子信息、石油和海洋化工、汽车及装备制造业、现代冶金、生物技术和现代医药、新型能源和新型材料等六大优势产业迅速发展。
(1)生产要素
①地理位置优越。滨海新区位于我国华北、西北和东北三大区域的结合部,地处环渤海地区的中枢部位,京津和环渤海湾城市带的交汇点,与日本、韩国隔海相望,是我国北方地区进入东北亚、走向太平洋的重要门户和对外通道,也是连接我国内陆与中亚、西亚和欧洲的亚欧大陆桥的东起点。
②自然资源丰富。滨海新区腹地广阔,自然资源丰富,拥有大量的荒地、滩涂、湿地和石油、天然气、原盐、地热、海洋资源等,为新区形成以现代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的产业结构提供了有力的资源保障。(见表1)
数据来源:天津统计年鉴2006年
③科研环境。滨海新区目前已经具有较为良好的科研环境。现有42家国家及市级科研机构、35家博士后工作站和49家大型企业研发中心,8家风险投资公司,10家科技创业孵化基地。建立起多层次的科技创新体系和科技人才创业基地,成为京、津科技圈的重要组成部分。2005年,新区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42%。到2010年,这里将拥有国家级和市级的研发机构100家,企业研发中心200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工业的比重将达到一半以上。
④新区基础设施。滨海新区1994-2004年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累计651项(含重复计算跨转项目256项),实际建设项目431项,竣工395项,有36项跨转至2005年实施,累计完成投资681.4亿元(占新区固定资产投资2663.8亿元的25.58%)。
⑤现代交通体系初步建成。2006年11月的《滨海新区综合交通规划》,通过公路、铁路、轻轨、机场、港口的有机组合为滨海新区构建了一个便捷、高效的立体交通网络,为破除区域合作“瓶颈”搭建了物质平台。
(2)需求条件。十一五期间,滨海新区的先进制造业将获得较大的发展机遇。
此外,装备制造钢材深加工、电子信息、医药、新能源与新材料在十一五期间加快发展。
(3)制造业相关产业和支持产业的表现
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做大做强电子信息、石油和海洋化工、汽车和装备制造、石油钢管和优质钢材、生物技术和现代医药、新能源和新材料等优势产业,提高现代制造业综合竞争力。争取到2010年,滨海新区工业总产值达到7500亿元。
资料来源:滨海新区官方网站
(4)机会和政府
规划面积2270平方公里的天津滨海新区,自2005年被纳入国家整体发展战略以来,已进入了由点到面、由局部到整体全面开发开放的新阶段。而政府在四个方面对滨海发挥作用:一是规划;二是提供一些方便、提供一些政策,打破环渤海地区发展中间的障碍;三是创造一个适宜的环境。比如在环境、项目审批和京津的快速通道等方面要给予关照;四是给予政策上的特殊优惠,如成立渤海银行、天津周围有大量的荒地和盐碱地,在土地政策上适当给予一些关照等。
四、滨海新区制造业产业集群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行政区工作欠协调,没有形成合力
天津市委市政府的派出机构滨海新区管委会,负责滨海新区有关发展事宜,在区域经济管理方式上力求创新,实行经济联合,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对新区的前期发展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是滨海新区管委会不是一级政府,在新区的规划、管理、协调等方面缺乏权威性,新区内的各个行政区、功能区内部仍存在各自发展、过度竞争的现象,影响了新区的运行效率和经济效益,限制了新区内资源整合和配置的合理化,阻碍了新区的快速发展。
2.产业集聚效应有待充分发挥。
发展现代制造业需要形成高层次的产业集群,以此标准来衡量,天津滨海新区尚有很大差距,产业之间协调性差。具体表现为四个方面:首先,主导产业发展要求的配套产业不足。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主导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抑制了主导产业提升的空间。其次,主导产业发展之间协调性和互补性差,难以形成合力和相互促进。第三,相关服务业发展缓慢,无法为主导产业的快速发展提供有效的支撑,成为制约主导产业发展的瓶颈。第四,外国资本与民族资本未能有机融合、互促互动。
3.现代服务业的滞后
2004年滨海新区服务业占全区GDP的比重仅为29.54%,低于天津市43.20%的平均水平13.66个百分点;与京、沪、穗的60.00%、47.86%、53.03%相比,分别低30.46、18.32和23.49个百分点。新区的现代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特别是现代生产业发展严重不足,服务市场体系发育程度低,城市服务功能不强,与发挥区域经济带动作用所要求的服务功能不相适应。
4.自主创新能力不强
自主创新能力是现代制造业基地的重要方面,没有自主创新能力的工业区只是资本临时落脚的“飞地”,一旦条件发生变化,资本就会迁移到其他地区,造成工业区的衰败。目前,滨海新区自主创新能力不足,对外资的依赖性很强。缺乏高水平的科研机构,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也不足,制造业仍然停留在较低的层次上。
5.生产业发展滞后
滨海新区多年来一直以发展制造业为主,第三产业规模小、比重低。2004年滨海新区服务业占全区GDP的比重仅为29.54%,低于天津市43.20%的平均水平13.66个百分点;与京、沪、穗的60.00%、47.86%、53.03%相比,分别低30.46、18.32和23.49个百分点。新区的现代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特别是现代生产型服务业发展严重不足,服务市场体系发育程度低,城市服务功能不强,与发挥区域经济带动作用所要求的服务功能不相适应。
五、滨海新区制造业产业集群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基于以上分析,提出滨海新区制造业集群的构建模型,以国家竞争优势理论为基础,进行了发展和补充。(见下图)
1.坚持制造业可持续发展战略
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推进制造业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以科技创新作为发展循环经济的支撑,建设生态型工业园区,促进工业循环经济产业链的形成,实现制造业发展与资源环境、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促进制造业可持续发展。
随着天津滨海新区的开发开放纳入国家发展战略,天津滨海新区的产业布局将更加注重发挥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辐射和带动作用。
2.地方政府在产业集群培育中的作用
首先,产业集群的产生需要地方政府的间接参与。根据市场经济规律,地方政府不应直接参与产业集群的发展。但是,产业集群在产生的初期,其各方面的优势还没有体现出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如果没有地方政府的有效帮助,区域性产业集群的产生就会很艰难。其次,集群氛围的改善需要政府。集群内部的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完善、产业的升级、企业的机会主义行为以及集群外部的市场环境等建设均离不开当地政府的参与。通过地方政府的努力,改善产业发展的环境,为产业集群的形成提供“公平、公正、公开”的发展空间,解决诸如风险融资、中介服务、产学研合作、信息支持、产业空间布局等问题。
3.加强企业的自主创新
目前,制造业原始创新能力不强、技术创新能力不足、相当一部分核心技术仍受制于人,已成为影响我国整体竞争力的极大障碍。一是搞好规划。在确定提高产业、行业、地区自主创新能力的目标、重点、实现途径和具体政策措施,强化对创新能力建设的引导,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规划的重要内容。二是提升能力。要加强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为基础性创新研究提供可靠的支撑条件。推进技术创新服务中心、技术转移中心等机构的发展,健全技术创新服务体系。三是创新机制。配合有关部门积极推动科技体制改革,做好科技资源共享的顶层设计,打破资源分散、封闭和垄断的状况,强化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促进社会科技资源的高效配置。
4.生产业的发展
一是提高滨海新区服务功能,作为现代经济条件的经济中心,体现为区域内部全体成员的产业调整与经济均衡增长提供有效的服务。二是环渤海经济区中心城市之间要尽可能寻找共同利益,减少产业重复发展与恶性竞争,提高环渤海经济区在国内国际经济中的竞争力,为更高层次的合作奠定基础。三是完善城际交通服务网络。四是加快完善金融服务体系,为环渤海区域提供高效的金融服务。鼓励国内外银行、保险、证券等金融机构在滨海新区设立分支机构,全面提升面向区域经济发展的金融服务功能。五是大力发展技术服务业,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为跨国公司设立研发中心提供更加便利的条件和更加优惠的政策,引导跨国公司进一步提高所投资企业的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通过政策引导,鼓励跨国公司与国内企业和科研机构建立科技合作关系,转移先进技术和培养创新人才。
参考文献:
[1]胡春雷:《近年来关于比较优势理论的探讨及评价》,中国改革报,2006-11-3
[2](美)迈克尔・波特:国家竞争优势[M].华夏出版社,2002
[3]滨海新区专题研究报告.渤海证券有限责任公司,2006年12月20
关键词:机械制造工艺;发展现状;未来发展
在国家经济社会成功转型的大背景下,国家各项经济指标大幅提升,其中工业的发展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是国家市场经济支柱性产业,也正因如此,传统的手工制造已经完全无法满足工业发展需求,继而机械制造业应运而生。随着国家大力推动制造业建设发展,制造企业对机械制造水平提出了更高水准,因此,机械制造工艺作为机械制造的核心技术首当其冲,制造企业必须针对目前机械制造工艺在整个机械制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且积极探寻相应的解决对策,以优化机械制造工艺,为人们提供高标准、高质量、经济适用又符合审美观的产品,从而促进制造企业长久、稳定发展。
1 机械制造工艺的内涵
1.1 机械制造工艺的定义
机械制造工艺又称机械制造技术,它的定义其实并不完全,会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而不断变化,就传统定义来讲,机械制造工艺就是在生产过程中采用机械加工的方法包括车、铣、磨等改变产品的形状、尺寸、特质等方面,使其成为成品或者是半成品的过程。就现代定义来讲,机械制造工艺就是讲传统工艺与先进的电子信息技术、高科技材料、优良的管理技术相结合而成的具有现代化特色的综合性制造技术,是时代进步的产物。
1.2 机械制造工艺的特点
在新时代背景下,机械制造工艺也逐渐趋于现代化,因此在机械制造过程中,制造工艺具有以下几方面特点:第一点,综合性,现代化的机械制造工艺弥补了传统工艺产品单一、缺乏美感等方面的缺陷,注重产品包装、产品质量、技术设计、物流配送等一系列生产流程,综合性较强。第二点,稳定性,现代机械制造工艺结合了先进科学技术和设备,从根本上提高了生产效率,更加符合制造企业发展要求,并且在产品质量的稳定性上也得到保障。第三点,适时行,相对于传统工艺来讲,现代机械制造工艺更能适应时展需求,尤其是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改进的今天,制造工艺综合了自动化技术、电子信息技术、高科技材料等多方面学科和技术,打破了传统工艺重生产轻工艺的生产常规,更加满足时展需求。此外还有经济适用性、可持续性和融合性特点。
2 机械制造工艺的发展现状
健全的管理体制是企业经营、发展的核心内容,完善的管理机制就相当于企业的“心脏”,为企业健康、长久发展提供新鲜血液,但是就目前我国制造业的企业管理制度并不完善,相对于西方国家,还处于落后阶段,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还为完全随着时代的变化而转变和进步[1],这就严重影响了企业机械制造工艺的发展,部分企业虽然也学习了西方发达国家针对机械制造工艺制定的管理制度,但也只是浅浅而谈,没有真正的行动,制定的相关管理制度浮于表面,无法为机械制造工艺提供有力保障,是我国机械制造工艺发展平平的根本原因之一。
机械制造工艺发展的基本要求和关键成因是制造技术的先进与否,众所周知,我国正处于发展中阶段,虽然各方面的发展都取得了有些成绩,但是就制造业来讲,制造技术还未完全跟上世界先进的技术水平,这也是导致机械制造工艺无法与时俱进的直接原因[2]。
自动化技术是机械制造业支撑性技术,因此,有效利用自动化技术可以为机械制造工艺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但是自动化技术在我国机械制造业还处于初级阶段,应用并不广泛,企业受传统工艺理念的影响,不敢尝试新鲜事物,认为保守的制造工艺比较把握,对自动化技术认识不到位,致使机械制造工艺无法大步前进,从而使企业发展具有一定局限性[3]。
3 机械制造工艺的未来发展前景
针对现阶段我国机械制造工艺的发展现状,为更好推动机械制造工艺的进步和发展,笔者大胆预测了其未来发展前景,其中包括:首先,机械制造自动化发展方向,自动化生产管理是机械制造工艺发展的关键内容,机械制造自动化的实施可以从根本上提高产品的生产效率和工艺质量,并且大大减轻一线生产人员的工作量,为企业节约生产成本的同时增加企业收益[4]。因此实现机械制造工艺自动化管理是制造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其次,机械制造集成化发展方向,自动化的发展从一定意义上也是促进机械制造工艺集成化发展的主要内容,企业应转变传统的制造工艺生产理念,利用集成化替代人工分散生产,赋予生产线集成化生产、加工,a出更加优质的产品,充分利用先进技术和设备,提高生产效率,保证产品质量,促进机械制造工艺发展。第三,机械制造全球化发展方向,全球化就是积极学习世界上各种先进的机械制造技术、管理模式和设备引进,利用现今最为发达的电子信息技术,通过网络化建设,实时掌握行业最新动态,实现机械制造全球化发展[5]。
4 结束语
除了上述几点未来发展趋势以外,机械制造工艺数字化也是机械制造工艺未来发展方向,数字化就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将机械制造过程中的所有环节转变成数据,通过数据的传输、程序设定、制造技术设计等方面实现机械制造工艺自动化。无论是哪个方面的发展方向,都要随着时代的进步而不断变化,与时俱进是现今机械制造业提高市场竞争力,促进机械制造工艺发展的必经之路,企业应着力于创新制造工艺,积极探寻最为先进的机械制造技术,为国家工业的发展提供鲜活力量,保证企业与国家共同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家元.机械制造工艺发展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J].机械研究与应用,2011(1):121-122.
[2]刘会卿.机械制造工艺的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J].科技创业家,2013(18):77-77,79.
[3]刘庚.机械制造工艺发展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6(2):7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