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呼吸系统疾病常见症状

呼吸系统疾病常见症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呼吸系统疾病常见症状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呼吸系统疾病常见症状

呼吸系统疾病常见症状范文第1篇

【关键词】 氧化驱动雾化吸入 小儿呼吸系统疾病 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 R725.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8801(2014)03-0074-01

小儿呼吸系统疾病的种类庞杂,临床最为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有:毛细支气管炎、肺部感染、肺结核、小儿哮喘以及小儿支气管肺炎等,而患儿的主要临床特征是反复喘息、呼吸困难、体温升高以及慢性咳嗽等。以往对小儿呼吸系统疾病主要治疗方法主要是超声驱动雾化治疗,但是其临床应用效果却不如人意。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还有对小儿呼吸系统疾病深入了解,氧化驱动雾化吸入在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方面应用逐渐广泛,该治疗方法有着治疗周期短以及临床效果突出等优点。本院自2010年始对呼吸系统疾病患儿应用氧气驱动雾化吸入进行治疗,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治疗效果。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自本院2010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小儿呼吸系统疾病共100例。患儿疾病具体如下:小儿哮喘患者32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30例,支气管肺炎患儿19例,急性喉炎患儿11例,其他呼吸系统疾病患儿8例。男性患儿56例,女性患儿44例;年龄最大的为7岁,最小的为70天,其平均年龄为(4.7±0.3)岁。以随机数字表的方法将患儿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各有患儿50例。2组患儿的性别、年龄以及疾病种类等一般资料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的患儿采用常规的治疗方式以及对症支持治疗,也就是平喘、抗感染、镇静和氧疗等治疗方法,还有常规的护理方法。

1.2.1 实验组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同时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治疗方式。给患儿使用的医疗器械是北京吉纳高新医疗奇效有限公司生产,QW15型气化雾化吸入器。患儿通过面罩来吸入药物特布他林雾化液,每次吸入2.5mg的剂量;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针对不同年龄的患儿剂量也有所不同,小于1岁的婴幼儿,每次0.5mg,大于1岁的婴幼儿每次1.0mg;氨溴索注射液每次7.5mg。氧流量是每分钟6L,治疗时间一般是20分钟左右,等到吸入剂的雾气完全消失为止,1天两次,如果症状严重的患儿可以适当的增加次数,但是最多不能超过4次。

1.2.2 对照组

对照组患儿雾化液配置与实验组患儿相同,使用仪器为WH-968超声雾化器,患儿与喷嘴连接。根据患儿病情,一般情况下超声雾化治疗的时间为20分钟,每天治疗3次。在雾化之后将雾化器关闭,并指导患儿进行漱口还有排痰等步骤。

1.3 疗效判定标准

本次研究对患者的疗效标准判定,分别以显著、有效以及无效来作为标准。患儿在3天之内明显出现症状缓解,呼吸困难和缺氧的情况有所改善,哮鸣音减少甚至消失,判定为显著。患儿用药4-5天之后症状有所缓解,呼吸困难和缺氧的情况有所改善,肺部罗音和哮鸣音减少甚至消失,判定为有效。患儿在用药5天之后症状仍然没有得到改善甚至是加重的为无效[1]。疗效的有效率=疗效显著+有效。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所有研究资料均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加减标准差表示(x±s),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组间对比采用X2检验,P

2 结果

实验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优于对照组患儿;对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

实验组患儿在雾化吸入后心率与SpO2改善相对于对照组患儿要具有显著优越性(P

3 讨论

在儿科临床上,小儿呼吸系统疾病是一种常见的高发病,对小儿本身身体健康有严重的负面影响,小儿呼吸系统疾病本身具有发病率高,病情发展迅猛以及危害性大等特点,在临床上引起了高度的重视。在对患儿进行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治疗的时候需要对患儿情况密切观察,对于雾化吸入的干预有面罩吸入法和口含嘴吸入法这两种。在口含嘴吸入法临床的实践当中,因为婴儿在吸入的时候会有哭闹挣扎的表现,喷嘴在口中来回的进行移动会很容易让婴幼儿的口腔黏膜和牙龈出血,而且婴幼儿在哭闹的时候会大量的分泌腺体,通常会在喷嘴的表面形成一层薄膜,这层膜会让喷嘴产生堵塞对治疗效果有所影响。面罩因为质地比较柔软不会对患儿的面部产生太大的压迫感,我们可以将口罩放在患儿的口鼻之上,不但吸入的效果良好而且对患儿也不会产生损伤[2]。

在本次研究中,接受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治疗的患儿,相对于接受超声雾化吸入法治疗的对照组患儿,其临床治疗效果更具有优越性。结果提示对呼吸系统疾病患儿应用氧化驱动雾化吸入方法进行治疗,能够有效缓解患儿的临床症状,治疗周期不长且无严重不良反应,具有安全高效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呼吸系统疾病常见症状范文第2篇

【关键词】 呼吸系统;发热

【中图分类号】 R974 【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007-8517(2009)24-0120-01

发热是内科诊疗工作中十分常见的症状,其原因按诊断学分类有:感染性发热和非感染性发热。发热是呼吸体系疾病中最常见的症状。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54例中男29例(53.7%),女25例(46.30%),年龄14~89岁;入院前发热时间1天~1年,平均15.80±34.69天;住院时间1~55天。

1.2 病情 感染性疾病49例,90.7%(肺炎24例,48.9%;急性上呼吸道感染9例,18.3%;支气管扩张4例,8.18%;肺结核3例,6.12%;结核性胸膜炎3例,6.12%;肺脓肿2例,4.08%;脓胸1例,2.04%;急性气管支气管炎2例,4.08%;COPD急性加重期1例,2.04%)。非感染性疾病5例,9.3%(间质性肺炎3例,6.48%;肺癌2例,2.82%)。

1.3 确诊 本组54例患者中有21例(38.8%)通过病史、症状、体征常规实验室检查及X线检查可明确诊断,而有23例(42.5%)患者需要进一步通过肺部CT检查才能明确诊断,共有3例(4.74%)患者进行病理学检查,其中有2例(3.7%)可以确诊。本组共有8例(14.8%)患者通过以上方法仍无法确诊或患者因故拒绝行病理学检查的最终通过试验治疗明确诊断。

2 结果

住院期间死亡38例,其中8例患者伴有潜在的而且较轻的疾病。存活的16例中均在某种程度上借助于体格检查,其中6 例行内科或外科治疗,10例经过抗感染治疗后症状改善。存活的16例中感染性疾病6例(37.5%) 、肿瘤1例(6.25%) 、非感染性疾病5例(31.25%) 、其它疾病4例(25%)。

3 讨论

3.1 伴有发热的呼吸系统疾病的病因构成 呼吸系统是人体与外界接触最密切的内脏器官,正常成人每24小时吸入空气约10000L,而空气中含有各种细菌、病毒等病原体。而由于大气污染、吸烟、人口老龄化的因素增加了呼吸系统对各种病原体的易感性,因此伴有发热的呼吸系统疾病主要为感染性疾病。

3.2 入院前发热时间、及发热程度与伴有发热的呼吸系统疾病的关系 确定患者入院前发热时间对于伴有发热的呼吸系统疾病定性诊断具有一定帮助。感染性疾病一般由于起病急、病程、病程短,因此入院前发热时间一般较短。本组54例感染性疾病中入院前发热时间在1周以内的有29例(53.8%)。非感染性疾病多数起病缓慢、隐匿、症状不典型,应用抗生素治疗无效,常常需要周转多家医院才能最后确诊,因此病程较长。本组5例非感染性疾病中,病程超过2周的有21例(55.26%)。需要特别指出,结核病(肺结核、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属于慢性感染性疾病,起病程较其他感染性疾病明显长。本组3名结核病入院前发热程度与其他49例感染性疾病入院前发热程度对比后发现,结核病在入院前发热体温37.3-38.0℃组所占比例高于其他感性疾病,而其他感染性疾病在39.1-41.0℃组所占比例明显高于结核病组。此种差异反应出结核病在发热上以低热为主的特点。因此,入院前发热程度对于鉴别结核病于其他感染性疾病具有一定意义。

3.3 试验治疗的意义 试验性治疗在临床中应用很多,尤其痰结核菌阴性的肺结核或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的诊断,在无法获得病理学结果时常常要进行试验性治疗。本组54例病例中其中肺炎24例、肺脓肿2例、肺结核3、结核性胸膜炎3例,根据临床经验,除化脓性肺炎外,其它肺炎如肺炎球菌肺炎、病毒性肺炎支原体肺炎在有效抗生素和药物治疗下,2-3周(不超过1个月)肺部炎症可完全吸收,但老年人肺炎吸收较缓慢,某些肺炎治疗不及时形成机化性肺炎,支气管肺癌所致阻塞性肺炎不易治愈,病灶存在时间较长。影像学捡查常将上肺野的炎性病变诊断为肺结核,下肺野的炎性病变诊断为肺炎,临床医生短时间难以确定是肺炎或是结核,不要急于抗结核治疗。发热伴有肺内炎性改变,有效的经抗炎治疗1周左右,或更短的时间体温降至正常,可诊断为肺炎;如果体温不降或由高热变为低热,则应怀疑结核的可能,可先用无抗结核作用的抗生素治疗,一边治疗,一边作进一步检查(结核菌,其它病原微生物检查),如果查出结核菌,立即改行抗结核治疗;如果已无发热,结核菌,继续按肺炎治疗,2-3周(不超过1个月)病灶完全吸收,则肺炎诊断可以成立;反之,肺部炎性病灶经抗生素治疗仍无吸收好转,甚或恶化,在除外肺癌阻塞性肺炎(纤支镜检查)应考虑肺结核,作一些辅助检查如结核菌素试验,结核抗体测定等、抗结核试疗有效,验证诊断。如果根据放射诊断为肺结核抗结核治疗一个月内病灶完全吸收则不可能是肺结核,肺结核是一种慢性炎症,病灶中有渗出,干酪坏死,吸收消散缓慢,不可能在一个月内完全吸收。

参考文献

呼吸系统疾病常见症状范文第3篇

【摘要】目的:研究探讨对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进行中医辨证,为临床中西医结合诊断以及治疗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提高理论参考依据。方法:对我院2010年9月至2012年9月收治40例患有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辨证分为四型:肺热壅盛型、脾肾阳虚型、痰湿内盛型、外寒内饮型。对照患者的呼吸系统疾病的中医辨证分型与感染概率,总结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的中医辨证分型与感染类型的规律性与特点。结果:经中医辨证,我院收治的40例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患者,其中肺热壅盛型9例,占22.5%;脾肾阳虚型10例,占25.0%;痰湿内盛型12例,占30.0%;外寒内饮型9例,占22.5%。结论: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患者的中医辨证分型可分为以下四类,痰湿内盛型感染率最高,脾肾阳虚型患者感染率再次,肺热壅盛型患者感染率与外寒内饮型患者感染率最低。

【关键词】呼吸系统 感染性疾病 中医辨证 分型

目前,随着人们生活条件、生活方式的改变,人们体质、抵抗力也有较大幅度的减弱。真菌感染已经逐渐成为诱发呼吸系统疾病的突出病因,真菌已经是呼吸系统疾病的主要致病菌种[1]。患有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的患者临床常见症状为有大量的痰液产生,而不一样种属的细菌感染的患者其表现出来的临床症状有所不同[2]。而中西医结合诊断治疗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近年来成为临床医务工作者关注的热点。笔者试图将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的中医辨证分型与患者感染情况相互验证,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病例均选自我院2010年9月至2012年9月收治400例患有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患者。其中男22例,女18例。年龄自21岁至84岁,平均年龄为49.43±11.78岁。其中经西医诊断为肺气肿患者8例,慢性气管炎患者15例,肺炎患者4例,肺肿瘤患者7例,肺源性心脏病患者6例。

方法:对我院2010年9月至2012年9月收治40例患有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辨证分为四型:肺热壅盛型、脾肾阳虚型、痰湿内盛型、外寒内饮型。对照患者的呼吸系统疾病的中医辨证分型与感染概率,总结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的中医辨证分型与感染类型的规律性与特点。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7.0统计分析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之间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之间的比较使用t检验进行分析,统计结果以P

结果:

经中医辨证,我院收治的40例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患者,其中肺热壅盛型9例,占22.5%;脾肾阳虚型10例,占25.0%;痰湿内盛型12例,占30.0%;外寒内饮型9例,占22.5%。具体数据如下表所示。

讨论:

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是临床上一种较为常见的疾病、多发病,其主要病变在气管、支气管、肺部及胸腔,病变轻者多咳嗽、胸痛、呼吸受影响,重者呼吸困难、缺氧,甚至呼吸衰竭而致死。在城市的死亡率占第3位,而在农村则占首位。更应重视的是由于大气污染、吸烟、人口老龄化及其他因素,肺气肿患者,慢性气管炎患者,肺炎患者,肺肿瘤患者,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等疾病的发病率、死亡率有增无减[4]。患有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的患者临床常见症状为有大量的痰液产生,而不一样种属的细菌感染的患者其表现出来的临床症状有所不同。而中西医结合诊断治疗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近年来成为临床医务工作者关注的热点[5]。

本文将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中医辨证分型分为四类,肺热壅盛型、脾肾阳虚型、痰湿内盛型、外寒内饮型。上述四类分型其中有三类可以相互转化,外寒内饮型患者并未发生任何转变。肺热壅盛型患者转变为痰湿内盛型,其转变过程包括邪实正未虚,体现为临床病程长,发作频率较为频繁,一般肺部感染长期不愈患者易发生。患者的临床症状一般为痰液黄粘、咳嗽、痰液量大。胸闷、便干、口渴,但无发热现象。有痰湿内盛型患者转变为脾肾阳虚型,其转变过程包括正虚邪实、实邪伤正、久病致虚、正气不足。一般有长期吸烟史、肺气肿、年老体虚、慢性支气管炎患者易发生。临床表现为咳吐粘稠或白色的痰液、经常咳嗽、早晨起床后痰液量较大。有脾肾阳虚型患者转变为痰湿内盛型,其转变过程一般发生在患者出现心衰后经一系列医疗措施后逐渐好转时。肺心病或慢性气管炎患者由于劳累或感冒导致病情加重,从而引起心衰、肺部感染,临床表现为不能平卧、浮肿、喘息、心悸气短。

本研究发现,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患者的中医辨证分型与患者的真菌感染概率密切相关,患者的真菌感染率服从以下规律:痰湿内盛型感染率最高,肺热壅盛型患者感染率次之,脾肾阳虚型患者的感染率再次,外寒内饮型患者感染率最低。4种中医辨证分型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患者真菌感染均以白色念珠菌为主。

参考文献

[1] 范洪, 郑小丽, 石海香, 等. 呼吸系统疾病住院患者痰液真菌培养结果分析[ J].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 2003, 2(1): 24~26

[2] 蒋洪敏, 韦超凡, 陈利玉, 等. 白色念珠菌诱导小鼠胸腺细胞凋亡[ J].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1999, 19: 453

[3] 叶应妩, 王毓三主编. 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 第2版. 南京: 东南大学出版社, 1997: 461.

呼吸系统疾病常见症状范文第4篇

[关键词] 盐酸氨溴索;呼吸系统;感染

临床中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主要包括:气管炎、支气管炎、哮喘、慢性肺栓塞以及肺心病等;其发病原因多多是由呼吸系统出现功能性紊乱、呼吸道感染所引起,患者表现以咳嗽、呼吸急促、呼吸困难、高热等为主[1],老年或新生儿患者如不及时治疗可能会造成不可逆性损伤甚至危及生命。本文中将探讨盐酸氨溴索在呼吸系统疾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2013年3月至2014年4月期间我院呼吸科收治的80例呼吸系统疾病患者作为本组研究的观察对象,按照入院的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中男性27例,女性13例;年龄6-71岁,平均(39.24±2.34)岁;病程3-12d,平均病程(5.58±1.62)d;支气管肺炎21例,慢性阻塞性肺炎12例,气管炎7例。观察组中男性25例,女性15例;年龄3-73岁,平均(41.51±4.27)岁;病程2-14d,平均病程(6.25±1.42)d;支气管肺炎23例,慢性阻塞性肺炎10例,气管炎7例。两组患者临床症均以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等为主,且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均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排除呼吸衰竭、先天性心脏病、支气管肺发育不良、营养不良患者[2]。

1.2治疗方法

按照入院的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采取盐酸氨溴索(15mg盐酸氨溴索注射液+5%葡萄糖20ml中静脉注射,2次/d),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1.3评价标准[3]

(1)治愈:咳嗽、咳痰、呼吸困难、哮喘或肺部干湿罗音等临床症状全部消失,经X光影像检查显示肺部功能良好;(2)有效: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等临床症状有明显改善,肺功能有一定恢复;(3)无效:经过治疗后患儿的各项临床症状没有出现好转甚至有进一步恶化趋势。总有效率=(治愈+有效)/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研究中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针对所得资料进行系统的统计学分析,其中的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方法进行检验。当P

2结果

治疗后对照组治愈18例(45%),有效15例(37.5%),无效7例(17.5%),总有效率为82.5%;观察组治愈27例(67.5%),有效12例(90%),无效1例(2.5%),总有效率为97.5%,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呼吸系统疾病多是由于患者免疫功能低下、呼吸系统紊乱、感染等导致,发病时患者呼吸道内的炎性分泌物会增多、黏稠,阻塞呼吸道,造成呼吸困难。尤其是儿童患者,其呼吸道管腔狭窄、黏膜柔嫩,而且消除能力薄弱,因此一旦出现呼吸道感染,就会造成分泌物增多、粘稠,阻塞气道,影响通气功能。因此,临床治疗以止咳祛痰为基本原则。

盐酸氨溴索注射剂(Ambroxol hydrichloride injection,ABX,又称沐舒坦)是溴己新的有效代谢产物(Bromhexine)[4],其性状为无色透明液体,是临床中常用的祛痰剂,具有促进黏液排出的作用,并对分泌物有溶解作用,用药后可以促进纤毛上皮的再生,恢复纤毛功能;刺激肺表面活性物质分泌,改善呼吸道纤毛区与无纤毛区的消除作用,保证呼吸道的自净机制。有报道称[5],盐酸氨溴索具有抗氧化作用,能够抑制中性粒细胞中H2O2的产生,清除氧化物H-、次氯酸(HOCl),减弱气道高反应性;此外,盐酸氨溴索还可以抑制白细胞和肥大细胞释放组织胺、白三烯,减少嗜酸粒细胞释放细胞因子,抑制气道平滑肌收缩,在祛除呼吸系统内部粘稠的分泌物的同时还同时具有镇咳、化痰、消炎等功效。

通过本组研究可以发现,治疗后观察组治愈27例,有效1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7.5%,明显高于对照组(82.5%),说明在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中应用盐酸氧溴索注射液,可以有效改善临床症状,临床疗效确切,治疗安全性较高,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参考文献:

[1] 柯海红,袁强,刘光发,等.盐酸氨溴索注射液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疗效观察[J].延安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09,7(3):151-152.

[2] 刘丽,王晓林.空气压缩泵治疗小儿合胞病毒肺炎的疗效观察及护理[J].长治医学院学报,2010,03(11):941-943.

[3] 张世梅.芦金萍.婴幼儿喘息性支气管炎治疗前后潮气呼吸肺功能的改变[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13(7):1127-1128.

[4] 黄灿媛.盐酸氨溴索雾化吸入佐治小儿支气管肺炎69例疗效观察[J].右江医学,2010,38(3):306-307.

呼吸系统疾病常见症状范文第5篇

【摘要】目的:观察分析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护理效果及意义。方法:对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给予抗病毒、抗生素等治疗,采取生活饮食护理、心理护理、对症及用药护理和健康教育。结果:本组96例,经正规抗病毒、抗感染及中医药治疗,所有病例全部治愈,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呼吸系统疾病是我国的常见病多发病。加强上呼吸道感染的治疗及护理,对于降低整个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率、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护理;并发症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5-1025-02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鼻腔、咽喉部急性炎症的概称。常见病原体为病毒,少数是细菌。其发病无年龄、性别、职业和地区差异。具有一定的传染性,有时可引起严重的并发症[1]。特别是在冬春季节,其发病率增多。在气候突变时较易引起流行,如,SARS,甲流感干等。2011年2月-2012年1月,我院共诊治护理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96人,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96例,男46例,女50例;年龄5-76岁,平均36.6岁;普通感冒34例,急性病毒性咽喉炎12例,急性疱疹性咽峡炎8例,急性咽结膜热16例,急性咽-扁桃体炎26例;临床表现:普通感冒以鼻咽部卡他症状为主要表现。起病较急,初期有咽干,咽痒或烧灼感,伴有发热流清水样鼻涕,3天后鼻涕变稠,可伴有咽痛、咽鼓管发炎使听力减退。急性咽喉炎临床特征为发热、声嘶,讲话困难,咳嗽时咽部疼痛;急性咽结膜炎表现为发热,咽痛、畏光流泪,咽结膜充血;咽-扁桃体炎起病较急,咽痛明显,畏寒发热,体温可高达39°C以上。检查可见咽部明显充血,扁桃体肿大、充血、表面有黄色点状渗出物,下颌淋巴结肿大,压痛等,肺部无明显异常。并发症:急性鼻窦炎3例,中耳炎3例,气管-支气管炎2例。实验室检查:咽-扁桃体炎26例,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均增高,其他70例白细胞计数正常或降低,淋巴细胞比例升高。

1.2治疗方法:利巴韦林片,2片,tid.Po。对于白细胞计数升高及伴有并发症者给予地红霉素肠溶片0.25g,qd.po。较重者0.25.bid.po。清温莲花胶囊2粒,bid。Po。双黄连口服液10ml,bid.Po。对于有并发症者给予静脉应用抗生素。

1.3护理方法:

1.3.1生活护理:保持室内适宜温度在20度左右,湿度在60%,环境安静、舒适,保持空气流通,以休息为主。避免到不良环境中去,如粉尘,花粉等刺激性气体环境。做好口腔护理,预防口腔感染。

1.3.2饮食护理:给予清淡、高热量、富含维生素、易消化食物。鼓励患者每天保持足够的饮水量,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戒烟,戒酒,保证足够睡眠时间。

1.3.3心理护理: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由于咽喉部疼痛,发热等,往往容易急躁,产生焦虑、忧郁、恐惧等不良情绪,特别是伴有下颌淋巴结肿大者,会产生更大的心理负担,认为自己是否患有肿瘤等,护士应该给予安稳,讲解有关上呼吸道感染的基本症状和自然转归,给予关怀,鼓励患者乐观向上,保持情绪稳定,促使疾病早日康复。

1.3.4防治交叉感染:上呼吸道感染患者,一般具有传染性。注意隔离病人,减少探视。患者咳嗽或打喷嚏时,避免对着他人,注意使用纸巾等物品,包裹痰液和喷嚏粉末,并放置于预消毒垃圾袋内。

1.3.5对症护理,预防并发症:口渴时给于饮水,高热时给予物理降温[2],注意保暖,咽痛,痰液粘稠时,可给于雾化吸入(雾化液组成庆大霉素8万单位,溴己新30mg,利多卡因50mg加生理盐水至20ml),有利于止痛、排痰,防止痰液淤积。如听力减退、外耳道流脓或头痛加重、脓涕、鼻窦有压痛等,应警惕中耳炎和鼻窦炎,应积极预防性治疗,避免转为慢性疾病[3]。

1.3.6用药护理:上呼吸道感染多数为病毒感染,在给于抗病毒治疗的同时,常规给予中成药清热解毒治疗。如清热解毒抗病毒口服液,板蓝根冲剂,双黄连口服液等。督促患者按时按量服药,使用开水送服,不宜用饭及饮料送服药物。对于发热、头痛者可给于解热镇痛药如扑热息痛,鼻塞严重者,可用佛麻滴鼻液等,以解除鼻塞症状。

1.3.7健康教育:避免诱发因素:帮助患者及家属掌握上呼吸道感染的常见诱因,避免受凉,雨淋,注意保暖。避免劳累过度,加强营养,合理膳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戒烟戒酒,保持大便通畅。定时开窗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新鲜,阳光充足。在高发季节,少去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防止交叉感染。增强免疫力:注意劳逸结合,加强体育活动,提高机体抵抗力,科学使用疫苗接种。预防并发展:上呼吸道感染最严重的并发症是心肌炎,肾小球肾炎等,而中耳炎、鼻窦炎、风湿热也是常见并发症,告诉患者及家属这些常见并发症的前兆症状,如治疗后症状不缓解,或出现耳鸣、耳痛、外耳道流脓等提示并发中耳炎;病后1-3周出现胸闷、心悸、无力等注意心肌炎等发生。如出现眼睑浮肿、血尿,蛋白尿等提示有并发肾炎的可能[4]。2.结果

本组96例,经正规抗病毒、抗感染及中医药治疗,所有病例全部治愈,无并发症发生。3.讨论

3.1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流行病学及防治意义。呼吸系统疾病是我国的常见病多发病。据2006年全国部分城市及农村前十位主要疾病死亡原因的统计数,呼吸系统疾病(不包括肺癌)在城市中占第四位(13.1%),在农村占第三位(16.4%)。而上呼吸道是整个呼吸系统的门户,特别是感染性呼吸系统疾病,绝大多数是通过上呼吸道感染的,因此,加强上呼吸道的预防、治疗及护理对于降低整个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具有重要意义。

3.2加强护理及健康教育,可有效预防和治疗并发症。积极治疗、护理上呼吸道感染,不仅仅是对症治疗,更重要的是可以有效预防心肌炎,肾小球肾炎,风湿热,鼻窦炎等并发症。本组96例上呼吸道感染病例,包括合并有急性鼻窦炎3由于例,中耳炎3例,气管-支气管炎2例经科学治疗、精心护理均达到有效根治。这些并发症多为自身免疫性疾病,病程迁延,一旦发生,将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极大负担。因此,加强护理,预防并发症则更具有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参考文献

[1]陆再英,钟南山.内科学.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5-14.

[2]陈希萍,等.高热患儿不同温度乙醇擦浴降温效果观察[J].护理学杂志,2005,20(15):31-32.